《环境管理体系-培训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管理体系-培训课件.ppt(18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一章概述,环境管理是人类管理自己作用于环境的行为的行为,古已有之。本章重点了解工业企业管理与企业环境管理 的共性和差异;传统工业发展模式的认识和反思;企业环境管理思想的演变与其相应的企业发展战略选择。,1工业企业管理与企业环境管理,工业企业是一个以生产产品的活动为主线的小系统,它从环境中获取资源和能源,生产产品供人类消费,向环境输出废物。整个系统是一个以工业生产活动为主体的人工生态系统。在这个系统中,人口集中,人类社会活动以生产活动为主。资源、能源的消耗量很大,某些物质循环比原有的自然循环高出很多倍,大大改变了原来自然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如果这种结构和功能的变化对人类社会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2、就会产生严重问题。企业管理就是对企业的整个生产、技术、经济活动进行预测和决策,组织指挥,保证企业生产任务的圆满完成。着眼点放在以最小的生产费用求得企业生产经营的最大利润,很少甚至没有考虑人工工业生态系统对原有的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的改变等。工业企业环境管理以环境工程和环境科学的理论为基础,运用技术、经济、法律、行政和教育手段,对损害环境质量的生产经营活动加以限制,协调发展与保护环境的关系,统一生产目标和环境目标、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其长远目标是要建立一个优于原有自然生态系统的新的人工生态系统。其核心是把环境管理融入企业经营管理的全过程。工业企业环境管理是现代工业企业管理的非常重要的
3、组成部分。,企业管理与企业环境管理的关系,2 对传统工业发展模式的认识和反思,工业文明是人类运用科学技术控制和改造自然并取得空前胜利的时代。工业化是18世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社会主导的物质资料生产方式和经济发展模式。它广泛地利用机器进行生产,机器是物质文明的核心。传统工业在传统经济学理论(国民财富的最大增长一直被认为是人类经济活动的根本目标,国民生产总值(GNP)一直作为衡量国民财富、经济福利的综合指标)的指导下,以大量消耗资源的粗放经营为主,重发展速度和数量,轻发展的效益和质量,重开发,轻保护,实际是一种“原料-产品-废物”的生产模式。在最近200年间,工业生产方式对自然界造成的破坏,已经超过
4、人类200余万年的总和。传统工业以追求经济的无限增长及追求物质财富的无限增加为至高无上。它由于失去健全的生态基础而难以为继。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必须从根本上扬弃工业化社会的传统发展观,改变工业企业经济增长方式,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注重科技投入和强化科技创新,从而降低消耗,增加产品的附加值,提高产品质量,使整个经营过程向集约化转变。,3 企业环境管理思想的演变与其相应的企业发展战略选择,企业环境管理思想与管理方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3.1 末端控制思想指导下的环境管理与企业发展战略 上世纪50年代末,在一些发达国家频繁出现的公害事件,人们普遍认为环境问题就是污染问题,而这个问题是可以通过发展技术得
5、到解决的单纯技术问题。这个阶段的环境管理原则是“谁污染谁治理”,环境管理就是污染治理,措施主要是末端控制的污染治理。强调治理污染的工艺、技术和设备开发。相应地,企业也就选择了末端治理的发展模式,主要对生产过程产生的污染物进行治理和综合利用,满足于末端污染物的达标排放。这一阶段,对污染的控制取得了一定成果。末端控制需要企业花费相当的精力和费用,管理成本非常高(1990年美国用于处理三废的费用高达1200亿美元,占GNP的2.8%),也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环境问题,特别是对解决全球性、区域性的环境问题更是无能为力。末端治理只有投入没有产出,与企业管理目标矛盾突出,产生一系列问题。,3.2 预防为主思想
6、指导下的环境管理与企业发展战略 上世纪60年代以前,人类还没有真正认识到环境在自身生存和发展中的价值。末端治理的办法不能有效地减轻污染,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还在进一步扩大。人们不得不重新审视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的关系。环境问题本身的特点决定了生态环境一旦受到破坏,要恢复正常是很困难的事。环境受到污染,治理需要很长的时间,而且治理费用往往比预防费用高许多倍(据估计约20倍)。在此背景下,各国相继提出了预防为主和综合治理的环境保护政策。在这种形势下,企业开始推行清洁生产的方式,强调在污染产生前就予以消减,以减少甚至在某些情形下消除污染物的产生。清洁生产可以大幅度减少末端控制费用,是控制工业环境污染的有
7、效手段和现代工业生产的基本模式。它作为一种观念逐渐被人们接受,它标志着人类从重视末端治理的传统观念向重视预防污染的新观念转变,标志着人类与传统生态价值观、伦理观的彻底决裂和人类新文明观的产生。清洁生产关注的是生产过程的污染物排放管理,忽视了产品系统投入所产生的生态问题,也没有重视产品使用和产品废弃物的处理环节,不能满足经济、资源可持续发展和利用的要求。,3.3可持续发展思想指导下的环境管理与企业发展战略 上世纪80年代以后,环境问题不仅日益严重,而且进一步呈全球化发展状态,国际环境立法趋势增强。1987年我们共同的未来一文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既满足于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需求
8、能力的发展。1992年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发表的里约宣言充分体现了这一思想。可持续发展是从环境保护角度,倡导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明确提出要改变传统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主要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对传统发展方式的反思和否定;二是可持续发展模式的理性设计。后者具体体现在:工业应当是高产低耗,能源应当被清洁利用,粮食需要保障长期供给,人口与资源应当保持相对平衡等许多方面。企业在其发展战略上开始探索产品生命周期生态化管理模式。所谓生命周期是只有原料采集和处理、加工、运输、分配、使用(复用)、维修、再循环、混合及最终处置等环节组成的生命链。即从摇篮到坟墓的全过程进行全面的生态环境影响分
9、析和评估,以寻求改善生态环境的途径。通过对产品生命周期进行生态化管理,使企业在产品生命周期的各个环节上控制和管理产品的环境性能,以适应生态系统的发展。是企业在环境法律、法规、标准日趋严格的情况下,求得生存和发展的首选战略。,4 中国的环境管理与企业发展战略 中国环境管理始于上世纪70年代。鉴于发达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经验教训,一开始就提出了“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利用,化害为利”的方针。由于我国环境立法,环境标准及企业现有经济实力和环境意识的局限,目前企业选择的发展战略仍然是末端治理和清洁生产或生产全过程控制两种方式并存。虽然循环经济已经起步,但总体来说,产品生命周期生态化管理在企业发展
10、战略选择中还十分薄弱。我国目前实行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三同时制度、达标排放制度、排污收费制度、限期治理制度、排污许可证制度等均是以“排污控制”作为基本内容和要求,这些都不可能对企业自觉走环境保护之路产生强烈的刺激作用。我国企业目前所选择的发展战略,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与国际市场接轨及企业自身的发展均会产生极大的障碍。,5 生态工业未来工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工业生产的目的是把自然资源转化为产品,在这一过程中,一方面需要不断地从自然界索取生产原料,另一方面又将生产废物排到自然界中,如果按这种生产方式进行下去,自然资源总有一天会枯竭,生态平衡总有一天会崩溃。这种传统的、不可持续的工业发展是造成环
11、境问题的根本所在,同时也给企业本身带来了越来越大的损失,增加企业的风险,降低企业的生产能力。按照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总规律来改善现存的生产技术和生产工艺,改变传统工业发展模式,用循环的封闭的生产模式代替不循环的线型生产模式,实现“无废料生产”或“废物还原”和“废物利用”生产,创建生产与经济协调的生态经济效益型的生态工业发展模式,即“资源产品资源再利用”的半封闭式甚至全封闭式的生产模式,是历史的必然。生态工业是一种革新性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其基本原则是:资源综合利用,使废物资源化,减量化和无害化,把有害环境的废弃物减少到最低限度。ISO14000系列标准是实现企业生态设计,实行清洁生产,
12、生产绿色产品的前提。在现代企业的工业生态化发展过程中,应在工业企业界推广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国际标准,建立环境管理体系。这样才能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第二章ISO14000系列标准与国际贸易,本章重点了解WTO体制下的贸易规则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绿色贸易壁垒的成因;绿色壁垒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影响 ISO14000系列标准对国家贸易的影响;ISO14000系列标准与贸易壁垒。,1 国际贸易的绿化,1.1 WTO体制下的贸易规则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 1995年1月1日正式成立的世界贸易组织(WTO)把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作为其宗旨之一,并专门设立“贸易与
13、环境委员会(CTE)”来处理国际贸易中与环境有关的问题,从而将可持续发展,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和保护环境纳入世界贸易组织的中心话题。国际贸易政策的目标是消除障碍,包括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实现贸易的自由化、全球化,其实质是为了减少交易成本,克服人类行为的负内部性,即由于人为设置障碍而产生的,内在于交易系统的成本。环境政策是国家为实现一定的环境目标而制定的实施细则,实质是克服人类行为对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把外部成本内在化。将两者联系在一起的目标是防止自由贸易对环境的消极影响,保护和改善环境。,(1)总目标和总原则WTO成立协议中指出:根据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优化使用世界资源,根据各自的需求和经济发展实
14、际水平,寻求既保护和保存环境,又达到上述目标的手段。1994的关于贸易与环境的单项协议中规定:多边贸易体系是否由于环境原因进行修改,应该遵循的原则是公开、平等、非歧视,有利于促进贸易和环境措施之间积极的相互作用,有利于促进可持续发展。马拉喀什建立世界贸易组织协议中提出:为了可持续发展之目的的扩大世界资源的充分利用,保护和维护环境,并以符合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各自需要的方式,加强采取各种相应的措施。,(2)环境保护成为自由贸易的例外GATT(关贸总协定)规定:“只要不对情况相同的成员方构成武断的或不合理的差别待遇.不对国际贸易构成隐蔽的限制.任何成员方都有权采取保障人类、动植物的生命或健康所必要的
15、措施”“不得阻止任何成员方采取或加强为保护人类和动植物的生命或健康所必需的措施”。(3)允许征收环境税GATT:在国民待遇的基础上,对进口产品征收各种旨在保护环境和资源的税收。(4)允许环境补贴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议中规定了各类被禁止补贴、可申诉的补贴、不可申诉的补贴。环境补贴是不可申诉的补贴。农业协议对于包括政府对环境项目有关的研究和基础工程建设所给予的服务与支持,以及按照环境规划给予农业生产者的支持、支付等与国内环境规划有关的国内支持措施,可免除国内补贴削减义务等作了规定。绿色补贴不在削减之列。,(5)环保技术 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并且包括冒牌产品贸易的协定规定:鼓励研究、创新、技术转让,使
16、用包括环境技术在内的新技术,提高所有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保护环境的能力,对有害于环境的可以拒绝授予专利权,阻止某些有害于环境的发明,生物学方法的商业应用。由于GATT/WTO所规定的贸易与环境保护关系的规则突出强调了各成员方的“环保例外权”,而对行使权利缺乏有效的和明确的约束性规范,因而可以被贸易保护主义利用,变成不承诺相关的国家贸易规范和准则的一种辩解,成为一种新的非关税壁垒。如1991年美国与墨西哥“金枪鱼海豚”争端案。1972年美国海洋哺乳动物保护法:禁止任何与捕鱼直接或间接相关的,对海洋哺乳动物造成伤害的行为,而且禁止进口通过伤害海洋哺乳动物而捕获的鱼类及其成品。,1.2绿色贸易的产
17、生国际贸易的绿化也叫国际贸易的生态化,是指将环境保护与国际贸易活动联系起来,用环境科学或生态学的理论和观点重新审查国际贸易活动,将环境保护或生态学原则渗透到全部贸易活动中,将环境保护纳入国际贸易的全过程,在国际贸易的各个领域和各个环节都考虑环境保护。(1)全球环境问题恶化引起人们观念的转变是产生绿色贸易的根本动因传统的价值观:自然资源和自然要素无价值,在经济核算体系中,就没有它们的价值地位。把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作为唯一的目标和价值尺度。传统的伦理观:只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缺乏处理人与生物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道德准则。认为生物和自然只是人类利用的对象。传统的发展观:仅仅关注的是经济的增长,以环境
18、为代价片面追求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促进了环境问题的加剧。传统的消费方式:不顾环境资源的创造力和因过度消费而产生的环境问题和资源危机。,在传统观念的支配下,国际贸易与环境保护被视为两个互不相关的领域。随着世界经济的高速增长,资源耗竭与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突出。直接影响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近十几年来,人们的观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在国际贸易中,各国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在进出口贸易中,如不注重环境影响的风险评估,就有可能对本国的环境安全构成威胁。如一些危害环境和生物安全的产品进入进口国,对进口国的环境安全构成威胁(如飞机草、牛蛙等),而在出口贸易中,可能由于一些地方盲目地追求出
19、口所带来的短期经济利益而加剧破坏环境,开发稀缺资源的趋势,使局部地区生态环境恶化。一些外商可能会利用发展中国家环境法规和标准的宽松,将发展中国家变成他们转移污染密集型产业的污染避风港。这些都使得各国在国际贸易中越来越关注环境问题。国际贸易正在打上鲜明的绿色烙印。绿色贸易正在成为一种新潮流。,(2)绿色市场的形成是促进绿色贸易产生的主要力量环保产业国际市场的形成 目前全球环保产业产值已达3000亿美元以上,环保产业正在成为国际上最有发展前景的“朝阳产业”。据预测:未来20年内全球环保产业市场的规模可与药材产品或航天工业产品市场相提并论。美、日、德三国环保工业总产值达1370亿美元。贸易顺差70亿
20、美元。中国近几年的国债项目大多数与环境保护有关。环保产业的发展形成了一个环保产品市场,环保产品市场的发展推动了环保产品的国际贸易。它们是目前国际贸易生态化的主要表现形式。绿色消费浪潮的兴起20世纪90年代,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人们的价值观、行为方式以及消费心理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以“保护环境崇尚自然”为宗旨的绿色消费浪潮席卷全球。各国调查表明:5085%的人希望能购买绿色产品,并愿意支付较高的费用。绿色产品是国际商战中攻守皆宜的武器,环保问题将成为影响市场供求关系的重要因素,成为21世纪国际市场上一项主要的促销手段,与环境有关的市场风险和机会将决定国际贸易中的获利情况。不少国家
21、都开始实行“绿色标志”制度。西方各国的经销机构包括超级市场也顺应潮流,推行绿色营销,没有绿色认证标志的产品拒绝入内。,环境标志风行国际贸易领域 目前工业化国家正在提倡清洁生产和绿色消费,对有利环保的产品,有些国家颁发了“环境标志”、“生态标志”或“绿色标志”,没有标志的产品在市场上将丧失竞争力。环境标志的盛行,给国际贸易深深烙上了一个绿色的生态记号。环境标志也称绿色标志,是一种经权威机构认定,贴在产品或其包装上的一种图形。它向消费者表明该产品不但质量符合环境要求,而且在生产、使用、消费直至回收利用的整个过程均符合环境要求,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均无害或极少危害。,我国于1994年建立环境标志产品
22、制度。环境标志制度的实施,无论对企业、消费者,还是国家,乃至全球,都有重要意义。对企业来说,环境标志有利于产品的差异化,可以提升企业的形象和标志产品的形象,使之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和青睐,使产品在市场上赢得竞争力;使企业以合适的方式向消费者提供准确的信息;有利于减少政府不必要的行政干预,甚至获得政府的大力支持。简而言之,环境标志就是企业产品的绿色身份证。对消费者来说,环境标志有利于消费者获得辨别绿色产品,增强环境保护意识,满足消费需求;有利于消费者获得准确的信息,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对于国家来说,可以利用环境标志来加强消费者对绿色产品的认识,促进消费模式的转变;有利于规范市场秩序,有利于公平竞争
23、;有利于国家指导产品制造者将环境因素贯穿于整个产品的开发过程,推行生产模式的转变;有利于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在国际贸易中打破绿色贸易壁垒。,2 绿色贸易壁垒的成因,2.1 绿色壁垒的概念与特点 概念:从广义来说,绿色壁垒作为一种市场准入障碍,是指进口国通过国际、国内立法,制定内容繁杂的环境保护公约、法律、法规、标准和标志,以阻止或限制某些外国商品的进口。从狭义来讲,绿色壁垒实际上是指一个国家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借口,通过限制进口,达到保护本国供给的目的。对外国商品进口设置带有歧视性的或对正常环保无必要的贸易障碍(是一种不正当的绿色壁垒)。目前绿色壁垒的实质,很大程度上是发达国家依赖其科技和环保
24、水平,通过立法手段,制定严格的强制性技术标准,借环保之名,行贸易保护之实,为限制或禁止外国产品进口设置的贸易障碍。绿色壁垒属于一种新的非关税壁垒形式,已经逐步成为国际贸易政策措施的重要组成部分。,特点:(1)表面上的合理性绿色壁垒正是以保护地球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为借口,因而很符合大众的心理,这就为保护本国的工业与市场披上了合理的外衣。却对国际贸易中的不公平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2)形式上的合法性 绿色壁垒是以一系列国际、国内公开的环境公约、条约和本国环保法规、政策为依据,大多数来源于国际公约、世界贸易组织协定中的环境条款,环境标志制度,进口国国内环境与贸易法规、进口国环境与技术标准等环境保护措
25、施,因而具有坚强的法律后盾,表现出形式上的合法性。(3)保护方式的隐蔽性 种种绿色贸易壁垒借环保之名,把贸易保护主义的视线转移到人类健康和生态保护上,隐蔽于具体的贸易法规规定,国际公约的执行过程之中,具有很大的隐蔽性和欺骗性。一般来说,实行不正当绿色壁垒的进口国,其行为主要表现出两方面的特征:对特定国家的产品给予歧视性待遇;对国内产品和国外产品实行双重标准。与非歧视性原则和国民待遇原则不符P113海虾海龟案,委内瑞拉诉美国的汽油案正当的绿色壁垒反映了各国对环境的重视,是世界贸易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是人类走向文明的趋势。,2.2绿色壁垒的产生 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会允许任何产品任意进入本国市场。为了
26、保护国家的安全,防止欺诈行为,保护人和动植物的安全和健康,保护环境,任何国家都必定会对进入本国的产品提出必要的技术要求,以防止不合格产品的进入,保护本国市场。(1)绿色壁垒产生和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WTO 规则下,利用关税和传统非关税进行贸易保护的空间越来越小,很多发达国家为了保护本国贸易,保持继续拉开与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差距,开始寻找新的贸易保护措施绿色壁垒。(2)现行国际贸易规则的不完善,为绿色壁垒披上了合法的外衣迄今为止制定的150多个与环境保护有关的国际公约和协定中有19个文件直接将环境问题与贸易挂钩,试图通过环境优先的措施达到缓解环境压力的目的。在GATT/WTO 多
27、边贸易体系中,也制定了一系列的与环境有关的协议和条款,将环境方面的贸易限制作为一种“例外”来处理,与自由贸易并行不悖。这些规定有其合理之处,本质上并不是有贸易壁垒的特征,但存在不少缺陷:,突出强调了成员方的“环境保护例外权”,这就使绿色壁垒披上合法的“多边外衣”,而不论其真正目的是什么。含义较宽松,语言含糊,有的甚至处于两可之间,有被滥用的倾向,而往往成为发达国家设立绿色贸易壁垒的借口依据。“不得阻止任何缔约方按其认为合适的水平采取为保护人类和动植物生命或健康,为保护环境所必须的措施”“不得构成武断的或不合理的差别待遇,或构成对国际贸易的变相限制”环保条约、立法在内容上的不完善也为发达国家设置
28、与环境有关的贸易技术及绿色壁垒提供了“灰色区域”。各国环境标准的差异为绿色壁垒的设置提供了借口,向环境标准较低的国家的产品征收“污染倾销税”、“绿色关税”。,2.3绿色壁垒的表现形式(1)绿色关税所谓绿色关税,又称进口环境附加税,对一些污染环境,影响生态环境的进口产品除征收一般关税外,再加征额外的关税,以达到限制进口的目的。(2)绿色市场准入为了保护本国的环境资源和贸易利益,一些国家的环保法规往往对本国的出口贸易和资本输出放松环境控制,而对不利于本国环保的引进外资和进口贸易加强环境控制,如对进口商品实行高于本国产品环境指标的双重标准。强迫别国达到该硬性环境标准,否则限制或禁止进口。(3)国内P
29、PM标准及其他产品环境标准许多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往往要求出口国的产品符合进口国的PPM标准。根据联合国的一项统计,由于不符合国外日益严格的环境标准,我国每年约有74亿美元的出口商品受到不利影响。,(4)绿色标志制度 1977年原西德率先使用“蓝色天使”标志,此后很快普及到西欧、北美和日本。现在已有20多个发展中国家推出绿色标志制度。由于WTO对各国制定自己的环境保护措施和标准未形成实质性的约束,只是建议以国际标准为依据;也由于发达国家的环境管理和环境标准远比发展中国家要严格与复杂,各国在实施这一制度的产品类别的选择也主要取决于进口国的环境利益,这就严重阻碍了发展中国家对发达国家的市场准入,
30、为发达国家利用其技术优势限制发展中国家的出口开了绿灯,形成了一种变相的绿色贸易壁垒。缺乏环境标志的产品进入推行本国环境标志认证体系的国家时,其竞争力会受到限制乃至丧失。一些国家甚至还把进口产品具有经本国认可的环境标志作为市场准入的前提条件,或在申请环境标志的程序上对外国企业增加额外手段,或在工厂和产品检验方面对外国企业推出苛刻的要求。目前大多数发达国家都实施环境标志制度,并且相互协调承认,使发展中国家产品进入发达国家市场的门槛越来越高,严重影响了发展中国家对外贸易的发展。发达国家与环境标志配套的标准水平通常有不断上升的趋势,如果某种产品的环境标志的比例在市场上达到20%后,该国家的环境标准随即
31、提高,这就更增加了发展中国家获得国际认证的难度。中国只因为没有环境标志这一项,受影响的出口产品总额每年高达数百亿美元。,(5)环境卫生检疫制度卫生与植物检疫措施实施协议中规定“不得阻止任何缔约方采取或加强为保护人类和动植物的生命或健康所必须的措施”,这一为保护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的规定,成为各国构筑绿色壁垒的很好借口,各国纷纷制定苛刻的卫生检疫制度。中国的猪肉、牛肉及其他畜牧产品基本上不能进入美国和欧盟市场。(6)绿色包装制度 绿色包装是指能节约能源,减少废弃物,用后易于回收再用或再生,易于自然分解,不污染环境的包装。许多国家都颁布了不少有关绿色包装的法律法规。绿色包装制度的实施,对保护环境和减
32、少包装废弃物数量具有重要意义,并适应了环境保护时代国家贸易的要求。但也使发展中国家产品的国家竞争力受到削弱,还有可能导致非故意的进口产品歧视,增加进口产品进入市场的难度,为发达国家进行贸易保护提供了工具。1998年美国限制中国的产品,天牛。,(7)环境补贴 随着环境成本的提高,一些企业无力承担治理环境污染的费用,或无力投资于新的环保技术、设备,或无力开发清洁技术产品。为此政府需要采取环境补贴的方式,帮助企业筹资添置控制污染的设施。世界贸易组织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议强调成员国不得借助政府补贴获得竞争优势。环境补贴通常发生在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就以这种补贴违反关贸总协定和世界贸易组织原则为由,实施贸
33、易制裁。美国巴西人造胶鞋。除上述主要形式外,绿色壁垒的表现形式还有直接的环境贸易制裁,环境许可证、配额制度等。总之,绿色壁垒的受益者主要是发达国家,受害者主要是发展中国家。,3 绿色壁垒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影响,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由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环保方面的资金、技术、意识都比较缺乏,环境标准制定也比较宽松。我国外贸出口市场主要集中在欧、美、日、新加坡等绿色壁垒森严的国家地区,绿色壁垒在相当一段时间内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发展构成不利影响。,4 ISO14000系列标准对国家贸易的影响,ISO(Inter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国际
34、标准化组织。4.1 对全世界的影响 ISO14000系列标准的目的是支持环境保护与社会经济需求的平衡,因此,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采用ISO14000系列标准都是可行的。该标准作为一项国际性标准,对全世界工业商业、政府等所有组织和结构改善环境的管理行为都具有统一标准的功能,因而对消除绿色壁垒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虽然ISO14000认证是完全自愿的,在国外也没有政府规定一定得做,可是如果你不做的话,就会影响你的产品出口。通过了ISO14000认证,不仅表明产品质量好,而且更重要的是表明了生产产品的企业符合环境保护要求。美国开始在申请ISO14000认证方面很不积极,结果欧盟表示,如果没有I
35、SO14000认证,他们的产品就不能销往欧盟国家。在国际贸易市场,ISO14000认证证书是一张很有分量的“绿色通行证”。WTO对ISO14000系列标准尤其重视,并正积极寻求与国际标准化组织的合作,努力协调环境与贸易的关系。WTO要求各成员国在制定国内法规、标准时尽量以国际标准为基础,并努力促进各国之间在ISO14000系列标准为基础上的环境标准互认。这就为发展中国家冲破发达国家的绿色贸易壁垒提供了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和途径。ISO14000系列标准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市场准入的影响,这是直接的影响,二是对产品竞争力的影响,这是间接影响。,有利于调整国际贸易的商品结构和格
36、局 ISO14000系列标准的环境要求以环境成本内在化作为市场选择的砝码,使不利于环境的产品被淘汰,有利于环境的产品得以发展,为开发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产品创造了机遇和空间,使国际贸易商品结构不断优化和“绿色化”:绿色产品在国际贸易商品结构中所占比例日益增大,初级产品的比例日益下降。制约发达国家的污染转移 由于发达国家日益严格的环境法规和不断提高的环境标准,使一些贪赃者为了规避所在国的环境保护法规和高额的环境污染处置费用,常常会在国际贸易合作的名义下,向发展中国家转移高污染、高能耗的产品和产业,造成结构性污染。借原材料出口之机,将所在国大量危险废弃物运入到一些发展中国家进行加工、处置,形成生态公
37、害。发展中国家通过ISO14000审核认证,实现环境承诺的过程,重新全面深刻地认识环境与生命的休戚相关,这一认识上的飞跃,将使发达国家惯用的将污染密集型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做法难以为继。,可以消除贸易壁垒并促进国际贸易 国际上原有各国制定的环境标准、环境标志,重点不同,偏好各异,常常被有些国家用来作为贸易壁垒的条件,对其他国家的产品进口加以限制,保护国内市场,给国际贸易带来很大障碍。作为国际性标准的ISO14000系列标准是国际上统一的,通用的,具有透明度和公开性,对于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没有任何区别和歧视。如果一个企业获得了ISO14000认证,就可以直接进入国际市场,不受任何“非关税”的
38、拦劫,因而在消除贸易壁垒,促进国际贸易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有人预测ISO14001认证是21世纪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绿卡”,有利于世界经济接轨和避免贸易壁垒。虽然实施这个标准是完全自愿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它将逐步变成强制性标准,从这里就可以看出为什么那些大集团要求先实施ISO14001认证。IBM、ABB、惠普等国际著名公司要求其供方进行ISO14001认证。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等也有这方面的要求。,4.2 ISO14000系列标准对中国外贸的影响对我国产品出口的影响 中国已加入WTO,对外贸易的关税壁垒很快消除,但随之而来的是技术壁垒问题。从原则上讲ISO14000的实施与应用是自愿的,公开
39、的,但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均衡性,特别是在贸易保护主义盛行的国际背景下,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标准实际上还是会造成对我国产品出口商的歧视,影响我国产品市场准入并降低其市场竞争力。环境壁垒对我国的产品出口形成的威胁,主要表现在:(1)ISO14000环境管理标准中,产品类别的选择主要取决于进口国的环境利益,比较容易受进口国消费者影响,许多国家利用环境标准拒绝或限制进口,从而使我国产品出口遭到限制或禁止。(2)产品的环境标准定得相对较高,使中国企业现行的外贸受到影响。中国出口商品中劳动密集型产品比例较大,其生产制造过程对环境污染较大,所以企业获得ISO14001认证比较困难,会付出更高代价。(3
40、)ISO14000体系旨在通过该标准的实施,将企业的环境污染外部成本内部化,消灭企业等经济主体行为的外部不经济性。该体系中产品生命周期影响评价要求较高,为达到先进的环境标志和审核的要求,我国企业等经济主体必须提高技术,改变产品的生产方法,其结果是增加环境成本,减弱国际竞争力。,对我国进口产品的影响 我国产品进口主要来自于日本、欧美等具有较完善的产品环境管理体系的发达国家的和地区,加入WTO后,他们的产品更容易进入我国,使我国企业由此丧失部分国内市场,特别在人民币不断增值的情况下更是如此。,通过ISO14000认证,是我国冲破发达国家绿色技术壁垒,提高国际贸易市场竞争力的有效手段 在WTO的许多
41、条款和协议中对ISO制定的一系列标准给予了高度重视,各发达国家也都对ISO14000系列标准的基础上建立的各项标准和制度采取互认态度,这就为我国在加入WTO后,迅速冲破种种绿色壁垒提供了契机。我国企业应该认清ISO14001认证对企业在国际竞争中的重要作用。由于很多跨国公司正在全球范围内加紧实施ISO14001系列标准,他们会对其相关方,如零部件供应商提出ISO14001认证要求,或者相应的环境表现要求,这会导致连锁反应。今后几年内,要求供货商通过ISO14001认证极有可能成为政府和跨国公司采购时的基本要求。通过ISO14001认证的公司将对其分供商提出ISO14001认证要求的趋势将越来越
42、明显,这对中国生产原材料、半成品及零部件的企业提出了新的挑战。ISO14000系列标准的实施,也将有利于我国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出口商品结构,提高我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促进我国经济和贸易走向国际化。,5 ISO14000系列标准与贸易壁垒,ISO14000系列标准制定的指导思想是“不增加并努力消除贸易壁垒,无论对环境好还是环境差的地区”。总体上ISO14000有利于贸易壁垒的消除,但由于ISO14000系列标准本身并不能完全统一各国的环境与产品标准,因而也不能消除由此带来的技术与贸易壁垒。从ISO14000系列标准的实施情况看,它又可能成为另一种贸易壁垒。,5.1 ISO14000系列标准
43、在消除贸易壁垒时应解决的主要问题 ISO14000系列标准的制定以消除贸易壁垒作为一项基本原则与目的,旨在通过制定一套统一的国际标准,为全球各组织提供统一的实施环境管理的制度,避免重复检验,认证以及互相矛盾的要求,消除贸易壁垒。其基本要求是各国公开其有关体系、产品标准和认证方法,为其贸易伙伴提供条件,这有助于消除贸易壁垒。然而,随着经济贸易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ISO14000系列标准的实施也会遇到来自多方面的挑战,如果这些问题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将会影响甚至阻碍ISO14000系列标准的推广实施。,5.1.1 ISO14000系列标准本身的问题 环境管理体系标准最早起源于欧洲。欧盟的环境管理
44、标准已比ISO14000系列标准要求高,许多欧洲国家的企业在取得欧盟颁发的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证书后,就被自动认为通过了ISO14000标准认证,这样实际上就形成了两套标准共存的现象,这就会导致新的贸易壁垒。全世界只有用统一的一种标准来实施环境管理才能打破贸易壁垒。5.1.2 认识问题 目前世界各国在ISO14000系列标准的焦点问题上存在许多争议。发达国家对环境管理方面的要求比较高,一些工业化国家纷纷制定本国的环境管理标准,并形成贸易壁垒。如果世界各国在贯彻ISO14000系列标准上未达成共识,它就很难发挥促进世界贸易,消除贸易壁垒的作用。环境标志认证的不统一 近年来,环境标志认证在世界各国普遍
45、实行,但各国都是以自己的国家标准为基础来颁发环境标志的,各国的要求不一样,名称也统一,这在客观上起到技术壁垒的作用。需要解决统一的标识、统一名称的问题。费用问题 ISO14000系列标准的内容繁杂,工作量大,在推行时使一些中小企业难以接受。同时,环境认证费用较高,也使许多企业望而却步。如何简化ISO14000认证的程序,降低认证费用,也成为影响其快速推广的重要原因。,5.2 ISO14000系列标准将可能构成新的贸易技术壁垒 由于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是使环境和经济需要双赢的国际标准,并且是WTO规则中已明确指出的有关环境保护和贸易的规则。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现已成为环境的贸易技
46、术壁垒种类之一。工业发达国家总是想把他们的环境要求和制度强加在发展中国家头上。由于ISO14000系列标准的制定主要由欧美发达国家操纵,很多条款都是从发达国家的角度考虑,而忽视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环保状况,发展中国家由于技术和经济原因,很难通过ISO14001认证。由于目前ISO14001标准只提供了有关环境管理的指导性原则,故在其具体的操作中可能会被贸易保护主义者利用,形成事实上的非关税壁垒。各发达国家和企业对ISO14000系列标准持积极态度,通过认证的企业越来越多,正在向发展中国家提出相应的要求。(1)一些国家与地区将颁布法规对未取得ISO14001认证的企业的产品禁止进口或限制
47、进口。(2)外国企业特别是国际著名企业由于害怕与没有承担环保责任的企业做生意而损害他们自身的企业形象,可能终止与这些企业的业务往来。(3)受国内消费倾向的影响,进口商将更乐于进口符合环境标准的商品。建立和实施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可以在规避ISO14001这个壁垒的同时,也规避其他种类的环境技术壁垒。,6 顺应绿色潮流并迎接绿色挑战,绿色贸易壁垒犹如一把双刃剑,既对我国的外贸带来了机遇,同时又提出了挑战。我们应有自己的对策。6.1加强和完善我国环境法制建设 制定与完善一系列有利于外商投资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政策、法规,对外商投资于污染密集型产业的行为作出严格法律规定。在行业限制、污染认
48、定、处罚机制等方面作出具体可操作的规定,强化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在外商投资项目中的实施力度,对投资于清洁技术、清洁产品的生产行业,给予积极鼓励,对投资于环境有害的行业给予严格限制,对投资于严重污染环境的污染密集型产业给予坚决禁止,以避免新的污染密集型产业向我国转移。,完善环境和外贸法律、法规、在对外贸易中建立环境管理体制。目前我国在外贸方面缺少相应的环境管理法律、法规,在环境立法中很少考虑贸易行为,而在贸易立法中也缺乏对环境问题的考虑。应尽快改变外贸中难以进行环境管理和环境保护无法可依的状况,促进环境与外贸的协调发展。建立并完善各类环境标准体系,并逐步向国际标准靠拢。要建立我国正常的绿色壁垒体系,
49、有效保护我国人民与动植物的健康与安全,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国民经济健康发展;逐步完善和提升自己的环境技术标准。在符合国力的前提下,使我国环境标准尽可能与国际标准靠近,一方面可使本国的厂商在进行生产经营活动中,着力开发或采用清洁生产技术,获得绿色环境标志认证,扩大国内市场份额,同时获得通往国际市场的“绿色通行证”,真正打破国际绿色壁垒的制约;另一方面可防止新的污染企业向我国转移,避免一些劣质外国商品进入国内而侵害我国消费者的利益。,6.2 积极调整出口商品结构 目前所涉及的各行业的绿色贸易壁垒,实质上很多都是高科技壁垒,对于我国来说,提高出口产品的科技含量,是突破绿色贸易壁垒的根本途径。一方面要通
50、过出口商品结构的调整,降低资源密集型产品在出口中的比例;另一方面要大力发展有利于环境的产品的生产,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提高我国出口产品的质量和档次,发展精加工、深加工、高附加值的产品,逐步减少对初级产品、原材料产品出口的依赖。6.3 完善我国的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制度 要密切关注国际标准化组织有关环境管理标准的制定和推广过程,并加以认真研究,将已经颁布的标准结合我国国情尽可能快转化为我国国家标准。要进一步加强ISO14001认证机构建设,提高认证机构作为独立第三方认证主体服务功能,扩大认证范围,提高认证工作在国外的影响力和权威性,实现国际互认。,6.4鼓励环境创新 创新人才的培养,制度创新,技术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