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元典文化基因的挖掘与意义再造.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6390563 上传时间:2023-10-2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6.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华元典文化基因的挖掘与意义再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中华元典文化基因的挖掘与意义再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中华元典文化基因的挖掘与意义再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中华元典文化基因的挖掘与意义再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中华元典文化基因的挖掘与意义再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华元典文化基因的挖掘与意义再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华元典文化基因的挖掘与意义再造.docx(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华元典文侬因阴嗨与意义再造【摘要】文化基因在塑造社会成员的思维方式、模式和认知框架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典籍里的中国节目通过创新的节目形式、融合多种现代化媒介手段,将中华元典的文化基因注入当代的文化环境中。通过讲述典籍的核心思想和历史故事,让书写在典籍里的文字活起来,展现其中蕴含的集体记忆和中国智慧。【关键词】中华元典;中华文化基因;典籍里的中国“元典”是指“那些具有深刻而广阔的原创性意蕴,又在某一文明民族的历史上长期发挥精神支柱作用的书籍。1中华元典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华民族的价值取向、行为方式、审美情趣、思维定势造成深远而又常新的影响2。中华元典最传统的传播方式就是通过出版

2、物进行传播。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科技的进步,中华元典的传播方式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使数字化传播渠道成为中华元典传播的新途径。目前,有许多数字化平台提供了与中华元典相关的数字资源,如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华古籍资源库、国家珍贵古籍名录数据库等。通过这些平台,人们可以随时随地在线阅读、学习中华元典,这大大方便了人们的获取和使用。同时,随着社交媒体的日益兴起,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平台上出现许多关于中华元典的账号和公众号,通过发布文章、图片、视频等形式进行传播。这种传播方式不仅能够吸引年轻人的关注,还能够促进人们对中华元典的深入了解和学习。在中华元典多元传播的背景下,影视节目的创新实践对

3、中华元典文化以及中华文化基因的挖掘和传播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典籍里的中国这一节目为案例,通过对其传播方式和传播内容的研究,分析该节目对中华文化基因的挖掘以及对中华文化基因的意义再造,从而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一、中华元典与中华文化基因的关系中华元典作为中国古代经典著作的集合体,承载着中华文化的精髓和传承,对于中华文化基因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中华元典包括周易尚书礼记周礼诗经论语孟子道德经等多部经典著作,这些作品不仅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代表,也是中华文化的基石和核心。首先,这些经典作品记录了长时间里中国人民的信仰、习俗和实践,为研究和了解古代中国社会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4、由“五经”等典籍组成的元典精神千百年来被中华民族一再实践,不断焕发出新的生命力,从而成为一种古老而又常青的传统。尤其是在某些历史的转折关头,元典精神,或者说元典精神的某些侧面,因新的时代条件的激励,更放射出灿烂的光辉3。其次,中华元典传承和弘扬了丰富的文化价值观。这些经典著作包含了对伦理、道德、社会关系和正确行为的教导,为个体的道德修养、人际关系的处理以及社会的和谐运转都提供了重要指导。中华文化基因是中华民族特质和生命力的集中体现,是数千年奋斗前行的中华民族躯体内流淌的血脉,是民族精神的根基。中华民族文化基因的锻造形成是一个历史过程,大体而言,从黄帝时代至夏商时期,是萌发阶段;从西周至春秋战国

5、时期,是产生和光彩展露阶段,其标志是尚书周易语孟子左传国语及其他战国诸子对民族文化基因的一些特征、智慧作了极其简要的概括,成为著名的古训,这是民族文化基因的重要渊源4。中华文化在五千多年历史长河中亘古亘今、不断延续、历久弥新,成为世界几大古文化中唯一没有中断的文化,靠的就是其富有强大生命力的、优质的、具有内在联系的遗传密码和核心元素中华文化基因5。因此,理解和把握中华文明的文化基因,不仅仅是梳理持存于现代社会的文明传统,更重要的是重建与再造传统6。中华元典和中华文化基因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中华元典是中华文化基因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共同构成了中华文化的丰富内涵和独特特征。孔子、孟子、荀子乃至其

6、他先秦诸子继承和发展了“前轴心时代”的中华优秀文化,并为我们留下了一批“轴心时代”的元典,这些元典所蕴含的“元典精神”不仅滋养了中华民族的灵魂世界,塑造了中华民族的精神风貌,而且涵育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元素。7中华元典中的思想和原理都在不断塑造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问题解决方法和世界观,为中国文化基因的形成作出了积极贡献。中华元典作为中华文化基因的重要表现形式,在传承和延续中华文化基因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华元典承载了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信仰、道德和价值观念,传递着中华文化的精髓和传统。通过学习和研究中华元典,人们能够深入了解中华文化的根源和精神内涵,从而传承和延续中华文化基因。中华元典对中华文

7、化基因的形成和塑造具有重要影响。中华元典包含了丰富的哲学思想、道德规范和文化传统,如儒家思想、道家思想、诗经的音乐文化等。它们为中华文化基因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和文化遗产,对于塑造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观、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都具有深远影响。此外,中华元典还为中华文化基因的传播和交流提供了重要渠道。中华元典的广泛传播和研究,不仅在中国乃至东亚地区具有重要影响,也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广泛的学术和文化影响。通过翻译、解读和学术研究,中华元典为外界了解和欣赏中华文化基因提供了重要途径。中华元典文化始终“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汲取中国智慧、弘扬中国精神、传播中国价值,不断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和

8、影响力,创造中华文化新辉煌”8。总之,中华元典和中华文化基因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中华元典作为中国古代经典著作的集合体,承载了中华文化的智慧、信仰、价值观和传统。同时,中华文化基因赋予了中华元典以独特的文化特征和内涵,共同构成了中华文化的丰富多元性和博大精深性。两者相互交织、相互传承,共同为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作出重要贡献。二、典籍里的中国对于中华文化基因的挖掘2021年,典籍里的中国在央视播出。该节目聚焦中国不同历史阶段传统文化典籍,通过主持人访谈、典籍围读会、戏剧化演绎、嘉宾解读等方式,讲述五千年文化历史中的经典名篇,将不同典籍的历史渊源和文化价值以及蕴含其中的精彩故事呈现给观众,增

9、加了人们对于中国传统经典的认识,深化了观众对中国古典文化精神的价值认同9。“惟殷先人,有册有典。”典籍里的中国第一季一共播出了11期节目,包括尚书天工开物传习录等。2022年,典籍里的中国第二季播出,包括永乐大典汉书礼记等。每一部典籍的选择都表达着中华文化之伟大。典籍里的中国扎根古籍,立足生活,表达民心,深入时代,以优秀的传统文化为核心,带着经典走近受众,体现出对中华民族精神的廖续传承10O本文通过典籍里的中国对周易老子及尚书三部中华元典的解读,对其进行深入分析,探寻其中所蕴含的中华文化基因。(一)对周易的传承与发展周易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被称作“群经之首、大道之源:其被视为探索宇宙规

10、律、追寻人生哲理和推进社会治理的经典之一。典籍里的中国按照时间顺序对周易进行解读和演绎。这部典籍历经三圣,上古伏羲通过总结归纳自己从自然中获取的知识,形成了周易中最早的符号体系。中古时期,周文王潜心推演伏羲所留下的天地大道,将自己对天下局势的分析纳入其中,从而完成了对周易的编撰。近古时期,孔子及其弟子潜心学习研究,对易经的思想体系进行哲学转换。从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逐渐转向关注人与人之间、人与内心之间的关系。典籍里的中国用时间顺序向大众展现了易经的演变过程。历代圣贤不断对其进行传承和创新,因此,易经中所蕴含的中华文化基因也极具多样性。易经将人与自然视为一个有机整体,主张天人合一。它认为人类与自然

11、界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人应当顺应自然的变化和规律,与之相互协调,以达到和谐与平衡。易经也强调变化和变通的重要性。它提出了“卦变”和“象变”的观念,认为宇宙和人、事物都在不断变化之中,而适应变化、灵活应变则是取得成功的关键。除此之外,易经还提出“纲纪”和“群伦”的观念,认为社会需要有一定的规范和秩序,而个体应当遵循道德准则,以维护社会的和谐与稳定。这种价值观在中华文化中一直被传承并受到重视,不断影响着社畲伦理、家庭伦理、教育理念等各个方面。易经作为中华文化的精髓之一,蕴含了中华文化的许多基本观念和价值观。它以天人合一、阴阳哲学、变通应变、纲纪群伦和经世致用等为核心,深刻地影响和塑造着中华文化基

12、因。(一)对老子的智慧与价值观的挖掘老子是先秦时期的哲学著作,是中国哲学史的开山之作,也被视为道家思想的代表作。上善若水,泽被万物。老子中所蕴含的中华文化基因体现了中国古代哲学的智慧和价值观。它强调与自然的和谐、平衡与流动、谦逊和无为等。这些思想贯穿于中华文化的各个领域,对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典籍里的中国通过情景剧的方式与观众进行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古今对话。其中演员“老子”的服饰、妆容都严格遵循着道家学派“被褐怀玉”这一观念。在老子一书中,着重强调“道”的概念,并将其视为宇宙的根本原则和无限力量。它认为“道”是超越言语和概念的存在,是宇宙万物的本源和运行的规律。它与自然息息相关

13、,也与中华文化中对自然的尊重、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观念交相呼应。老子提倡个人内心的修养,倡导道德品质的培养,以实现个人的内心自由和幸福。同时,它也涉及政治和国家的治理,主张无为而治,以达到社会和谐与稳定。在治理方法上,老子强调道德的重要性。它强调谦逊、谨慎、无为、无争的道德价值观,以及通过无为而治来实现社会和谐。老子对权力和社会秩序也有着深刻反思。它提出了简约治理的理念,主张减少权力的滥用和过度干预,以实现社会的和谐和人民的自由。这反映了中华文化中对权力的审慎态度和对社会秩序的思考,对中华文化中的道德伦理和领导智慧也始终有着深远的影响。除此之外,老子提倡与自然共生共荣的观念。它认为自然是最高的道德

14、标准,强调回归本性,追求内在的平衡与和谐。它鼓励人们学习自然的无为而为,与自然流动相融合,以实现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老子中所蕴含的中华文化基因体现了中国古代哲学的智慧和价值观。它强调与自然的和谐、平衡与流动、谦逊和无为、道德观念与个人修养,以及对权力和社会秩序的反思。这些思想贯穿于中华文化的各个领域,并对中华文化的发展和传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老子被视为中华文化中的瑰宝,不仅引导着数千年来华夏儿女的思考和行为,也为整个人类社会提供了超越个体和时空的智慧指引。(三)对尚书治国理念的概括尚书是一部汇编古代事迹的著作,被认为是中国最早的历史文献汇编之一。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经典之一,它承载了中国古代历史、

15、儒家思想、礼制文化以及文化传统的基因。读者通过尚书,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中华文化的根源、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从而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中华文化的精髓。尚书涵盖了虞、夏、商、周四个时期的历史文献,记录了古代帝王治理、国家建设、礼制制定等方面的内容,反映着中华民族悠久的文明历程和政治制度的发展。同时,尚书作为儒家经典之一,是儒家思想的重要基础。儒家思想所强调的仁义道德、君臣礼义、孝悌忠信等价值观念,在尚书中均得以体现。尚书通过记录各时期圣人君王的言行,强调了君子治国、修身齐家的道德要求,对中华文化中道德伦理观念的塑造也产生了深远影响。除此之外,尚书对礼制的记载较为详细,揭示了古代社会的礼仪制度和道德规范。礼

16、制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强调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关系,讲究尊卑有序、谨守礼仪等原则。尚书中对于礼制的描述反映了中华文化中尊重传统、注重仪式和礼节的特点。典籍里的中国第一期就以被称为“政书之祖,史书之源”的尚书开场,通过戏剧表演,以“伏生护书”为主线,讲述了禹贡和牧誓的故事,分别表达“一统天下”和“民重于王”两大主题。从而使受众更加直观地理解了“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理念。“以民为本”的思想发展至今,也在不断与时俱进,其内涵也在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得更加丰富多元。三、典籍里的中国对文化基因的意义再造文化基因是一种文化核心元素和能保持其文化性质的最小单位,支持着文化生命有机体遗传的基本构造和性

17、能11。文化基因在塑造社会成员的思维方式、模式和认知框架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典籍里的中国通过讲述典籍的核心思想和历史故事,让书写在典籍里的文字活起来,展现其中蕴含的集体记忆和中国智慧12。(一)叙事结构的创新典籍里的中国通过创新叙事结构,对中华文化基因进行了重塑。该节目主要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深刻洞察中华元典文化与中华民族发展的内在关系,深入挖掘典籍中的优秀作品,展示其与当代社会的联系和价值,专家学者通过解读历史典籍的文本内涵和价值传统,结合现代社会的主题诉求,实现了传统价值的时代解读和现代转换,为观众更好地接受典籍文本提供了新的角度13,从而使观众深刻感受到中华文化基因在新时代焕

18、发出的崭新时代内涵。两季节目从典籍中甄选最值得讲述的优秀传统文化作品,并着重突出其核心思想,以全新的视角和语言诠释和阐释元典文化,使其更加贴近当代人的生活和思维方式。以典籍为出发点,聚焦中华文明史,通过串联典籍中的亮点,构建深入全面且有洞见的文化传播、交流的历史图谱;通过讲述典籍的成书、核心思想以及流传中的故事,描绘中华文明的脉络,使观众更好地理解和感知中华元典文化的深厚底蕴。节目不仅高度还原典籍文本中的经典历史场面,而且也赋予了典籍新的时代诠释14。(二)多模态呈现与多媒介融合典籍里的中国以多样化的方式将典籍呈现在受众面前,一部典籍、一个故事、一群人物,这种客观呈现更能引起受众关注,使叙事更

19、加真实15,给观众提供直观的视觉印象,使其增强对于典籍文化的感知和理解。媒介融合时代,视觉技术的发展更迭了传统文化节目形态,使中华文化实现多维度立体呈现。专家解说、演员读书等环节让观众进一步了解典籍文化,集感受典籍力量。当下古籍文化传播将文字从书中拎起,以多模态方式活化文字力量,传递典籍精神,立体真实地展示出古籍文化与先人精神16。典籍里的中国结合多种媒介形式对中华典籍进行呈现,将文字、图像、音频和视频等多种媒体元素整合在一起,创造出多样化的呈现方式。这种跨媒体展示可以提供更丰富、多层次的体验,从而增强观众的参与感。观众通过数字互动、视听整合、媒体跨界合作、交互性体验和社交媒体互动等手段,与节

20、目进行更深入的互动和参与,从而获得更具个性化的典籍文化体验。这种多媒介融合的方式不仅丰富了节目的表达形式,也进一步弘扬了中华优秀元典文化。(三)记忆认同的增强典籍里的中国整体上通过回顾和探索中国的历史记忆,介绍、解读中华典籍中的经典文本、故事和思想,使观众重新认识中国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统,进一步加强观众对中国历史和中华元典文化的认同感。除了在节目中穿插影视短剧外,典籍里的中国还邀请了很多资深学者、专家对经典典籍进行专业解读,进一步强调中华典籍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中华文化传承的重要性。通过介绍典籍中的价值观、哲学思想和道德准则,引发观众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思考和认同,加强对中华

21、文化特征的认同感。同时,节目也会用通俗易懂的方式来介绍中华典籍中的典故、诗词、名句等文化符号,以及与之相关的传统文化习俗和艺术表达,帮助观众深入了解和体验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这些文化符号不仅是中国历史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观众对于中华文化的记忆和认同的重要来源。通过以上方式,节目可以在传播中华典籍文化的过程中,唤起观众对于中国历史、文化和价值观的记忆认同。典籍里的中国将典籍作为一种记忆媒介,使典籍在跨媒介传播中实现了文化上的跨越与超越、技术上的互动与融合,以及媒介形态上的多元与互文。17观众可以通过对典籍文化的理解和体验,加深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并在这种认同感的基础上,更加直观地感受

22、到中华元典文化的多元性与丰富性。(四)仪式感的再建构典籍里的中国将仪式以多维度融入节目中,精心建构仪式化符号互动系统18。该节目设立了一系列仪式性的行为和符号,以表达对于中华典籍的尊重。例如,在开篇或结尾处有特定的仪式动作,如鞠躬、合掌或行礼,以象征对典籍文化的致敬。此外,节目中会特别选用典籍文化中的象征性符号,如书法作品、古代文物、传统服饰等,以营造仪式感和强调典籍文化的重要性。另外,典籍里的中国认真布置极具仪式感的场景,以增强观众对于典籍文化的体验和感受。不仅录制现场布置符合典籍文化氛围的道具和装饰,而且背景音乐也有意选择传统乐曲,以营造庄重、古朴的氛围,从而配合典籍文化的主题。主持人在与

23、先贤进行对话时,其动作、语调、神情都十分庄重,以增强对于典籍文化的敬意和重视。专家学者将典籍中的经典句子、故事或思想进行精彩的诠释和解读,使观众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感受典籍的内涵和智慧。典籍里的中国在作品介绍、嘉宾访谈、剧本典读会、舞台表演和嘉宾评论这些环节都营造出一种庄重且富有仪式感的氛围,将观众带入一个深入探索中华元典的旅程,使观众在以各种方式进行的仪式建构中,全方位、多层次地对中华元典进行了解,并引发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思考与关注。四、结语典籍里的中国作为一档以中华典籍为主题的文化类综艺节目,在中华典籍的传播和文化基因的意义再造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两季节目通过对中华典籍的精选和解读,使观众深入了

24、解了中华元典中蕴含的智慧和精神内涵,进而引发观众对传统文化的思考和探索。节目通过创新的节目形式、融合多种现代化媒介手段,将中华元典的文化基因注入到当代的文化环境中,为中华文化注入新的活力,使中华文化基因得以传承和发扬,为当代社会提供了重要的精神资源和思想指引,使其焕发出新的活力与价值。参考文献:1冯天瑜.中华元典精神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2,7,174.2冯天瑜.中华元典精神的现近代意义J.华中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1):46-4918.3冯天瑜.中华元典精神的现近代意义J.华中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1):46-4918.4陈其泰.史学经典与中华民

25、族文化基因的锻造J.东岳论丛,2022(7):58-70.5邵培仁.文化基因:中华文化历久弥新的根基与力量源泉J.现代视听,2020(3):84-85.张彦杰,胡海波.中华文明的文化基因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21(3):173-179.7张自慧.先秦元典是中华民族文化基因之渊薮J.船山学刊,2017(2):11-14.8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N.人民日报,2017-01-26.9郭钏.典籍里的中国的叙事策略分析J.当代电视,2021(7):51-54.10王雪梅.中国传统文化在综艺节目中的创新性表达:以典籍里的中国为例J现代视听,202

26、3(3):96-99.11邵培仁.文化基因:中华文化历久弥新的根基与力量源泉J现代视听,2020(3):84-85.12张兵娟,杨曦.文化记忆重构下中国典籍的跨媒介传播:以央视大型文化节目典籍里的中国为例.郑州大学学报,2023(1):111-117+128.13郭钏.典籍里的中国的叙事策略分析J.当代电视,2021(7):51-54.14郭钏.典籍里的中国的叙事策略分析5.当代电视,2021(7):51-54.15赵蜻.从符号学视角看中国传统文化传播:以典籍里的中阈为例J.新闻世界,2023(6):94-97.16李莹莹,汪雪吟,张赞.从阅读到观看:融媒时代古籍文化视觉传播的叙事转向以典籍里的中国为例J.现代视听,2023(3):100-103.17张兵娟,杨曦.文化记忆重构下中国典籍的跨媒介传播:以央视大型文化节目典籍里的中国为例J.郑州大学学报,2023(1):111-117+128.18石静,马佳旗.仪式、再媒介化、价值与情感:原创文化类节目对文化记忆的建构以典籍里的中国和朗读者为例J.新闻论坛,2023(1):48-5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