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护理概况.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6396153 上传时间:2023-10-26 格式:PPT 页数:61 大小:474.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骨科护理概况.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骨科护理概况.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骨科护理概况.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骨科护理概况.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1页
骨科护理概况.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骨科护理概况.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骨科护理概况.ppt(6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骨科护理概况,主要内容,骨与骨折骨折病人的评估骨科病人常见症状及护理骨科常见治疗及操作,一、骨,成人有206块骨分为颅骨、躯干骨、四肢骨有四种形态:长骨、短骨、扁骨 不规则骨,二、骨折,1、定义:骨的完整性和连续性中断,可由创伤和骨骼疾病所致。2、发生机制:直接暴力 间接暴力 积累性劳损,骨折,3、分类:皮肤黏膜的完整性:开放性、闭合性 骨折程度:不完全性、完全性 骨折端稳定度:稳定性、不稳定性,骨折,4、临床表现:局部表现 一般表现(疼痛肿胀、活动障 碍)特有表现(畸、异活、骨擦)全身表现 休克、发热(血肿吸收,38 度)X线检查(拍摄含一个关节在内的正、侧位 片,必要时拍摄特殊位置),骨折

2、,5、并发症:早期:休克、重要内脏器官损伤、重要周围组织损伤、脂肪栓塞综合征、骨筋膜室综合征。晚期:坠积性肺炎、压疮、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感染、损伤性骨化、创伤性关节炎、关节僵硬、急性骨萎缩、缺血性骨坏死、缺血性肌挛缩。,骨折,6、急救原则:抢救休克 包扎伤口 妥善固定 迅速转运,骨折,7、治疗原则复位(标准:解剖复位和功能复位 方法:手法复位和切开复位)固定(分为 内固定和外固定)功能锻炼(早期 1-2周 肌主动舒缩活动 中期 2周后 骨折上下关节活 动 晚期 骨折达临床愈合标准),临床愈合标准:1、局部无压痛及纵向叩击痛。2、局部无异常活动。3、X线片显示骨折处有连续性骨 痂,骨折线已模糊

3、。4、拆除外固定后,上肢能向前平举1kg重 物持续1分钟;下肢不扶拐杖能在平地 步行3分钟,并不少于30步;连续观察 2周骨折处不变形。,骨折,8、骨折愈合血肿机化期 2周原始骨痂形成期 4-8周骨痂改造塑形期 8-12周,三、骨折病人评估,望 触 动 量 患肢血运的观察:疼痛、肿胀、温度、颜色、感觉、脉搏、活动情况,四、常见症状及护理,常见症状:疼痛、休克、肢体血液循环、发热、便秘、尿储留、压疮、躯体移动障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休克,休克处理1、迅速建立有效静脉通路,扩容,高流量吸 氧。2、扩容治疗的同时果断采取止血措施。3、对开放性损伤,骨折合并有内出血的病 人,同时完善术前准备,手术

4、治疗。,估计失血量(成人)骨盆:500-5000ml股骨干:300-2000ml小腿:100-1000ml肱骨干:100-800ml前臂:50-400ml,肢体血液循环障碍 主要表现:患肢持续性剧痛、肿胀、皮肤 颜色改变、皮温下降、患肢远端 动脉搏动下降或消失、感觉及活 动障碍。,预防:1、受伤、手术肢体局部制动。2、抬高患肢。3、主动询问患者的感受。4、对手术后使用自控镇痛装置的病 人,观察患肢的活动功能。,处理:1、迅速解除外固定及敷料。2、必要时及时通知医生。3、对缺血肢体,禁止做按摩、热敷。,压疮 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组织营养缺乏,致使皮肤失去正常功能,而引起的组织破损和坏

5、死。原因:压力、营养状况、潮湿、年龄,好发部位:仰卧位 枕骨粗隆、肩胛骨、肘部、脊椎隆 突处、骶尾部、足跟侧卧位 耳部、肩峰、肘部、髋部、膝关节 的内外侧俯卧位 耳、颊部、女性乳房、男性生殖 器、膝部、脚趾,预防:1、避免组织长期受压。2、避免摩擦力和剪切力。3、保护病人的皮肤。4、背部按摩。5、增进营养。6、鼓励病人活动。,分期及护理:1、淤血红润期(红肿热痛,短期内不消失,完整性未破坏)处理:去除病因,增加翻身,保持床单位整 洁、干燥,避免摩擦。2、炎症浸润期(紫红色,皮下硬结,可出现 水泡)处理:保护皮肤,避免感染,预防水泡破 裂,大水泡严格无菌技术下用注射器抽 吸,3、浅度溃疡期(水泡

6、扩大,破溃,创面有黄 色渗出液,疼痛加剧)处理:保持局部清洁干燥,鹅颈灯照射,鸡 蛋内皮敷料。4、坏死溃疡期(坏死组织侵入真皮下层和肌 层,创面发黑,有脓性分泌 物,臭味)处理:清洁创面,去除坏死组织,促进肉芽组织 生长。,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指血液在下肢深静脉腔内不正常的凝结,阻塞静脉腔,导致静脉回流障碍。表现为:下肢不对称和一侧肢体突然发生的 肿胀,伴疼痛,特别是腓肠肌区的钝 痛,行走加重,浅静脉紧张。,危险因素:1、静脉回流滞缓(瘫痪、长期卧床)2、静脉壁受损(静脉穿刺、手术损 伤、输注高渗溶液)3、血液高凝状态(脱水、高脂高糖、妊娠),预防:1、按时按摩下肢肌肉。2、早期下床活动,卧床

7、病人鼓励其股四头肌训练。3、穿弹力袜。4、间歇性外部加压泵。5、静脉穿刺避免下肢,力求一次成功。6、必要时使用药物。,治疗:1、卧床休息,抬高患肢,注意保暖。2、遵医嘱予以止痛、抗凝治疗。3、注意观察肺栓塞(气急、咳嗽、呼吸 困难、发热),五、常见治疗及操作,石膏外固定适应症:骨折固定、矫形术后固定、四肢的 神经血管肌腱损伤术后制动、骨关 节炎症的局部制动、关节损伤脱位 复位后固定。常见类型:石膏托、管型石膏、石膏夹板、躯干石膏,注意事项:1、保持正确体位 宜卧硬板床。四肢石膏固定的患者,应抬高患肢高于心脏水平20厘米,并放置稳妥不可扭曲;躯干部石膏者,躯干凹部用枕垫支起,使患者舒适。2、石膏

8、未干前抬动时用手掌,禁用手指抓捏,压迫,以防止石膏变形压卡皮肤。未干前不可盖被物,可用风扇吹干,但注意勿烫伤。,3、石膏干固后脆性增加,搬动或更换体位时,注意平托并保护石膏,切勿牵拉、压迫,防止石膏断裂。4、若出现肢端的皮肤发冷,发紫,肿胀、疼痛、麻、活动障碍等情况时请及时与医护人员交流,以便我们及时处理。5、若石膏上出现血迹渗出或床单上出现鲜血,有可能是活动性出血。,6、若石膏内出现腐臭味,很可能是石膏内发生溃疡或感染。7、保持石膏的清洁干燥,床单位有污物时要及时通知护理人员更换,勿使尿液,粪便或汤汁污染石膏。8、每日活动未被石膏固定的健康肢体,以防关节僵硬,肌肉萎缩。,牵引 是利用适当的持

9、续牵引力和对抗牵引力达到缓解肌肉紧张和强烈收缩,整复骨折、脱位,预防和矫正软组织挛缩,以及对某些疾病术前组织松解和术后制动的一种治疗方法。主要用于四肢和某些脊柱疾病的治疗,或者作为术前准备、术后制动的手段。,分类:皮牵引、骨牵引、兜带牵引护理:1、注意患肢血液循环 若因包扎过紧而 压迫血管、神经,可引起肢端的皮肤发 冷,发紫,肿胀、疼痛、麻、活动障 碍。,2、维持有效的牵引(1)患者宜卧硬板床,下肢牵引时,抬高床尾15厘米30厘米;颅骨或颌枕带牵引时,应将床头抬高15厘米30厘米,形成反牵引力。(2)保持牵引装置的有效性 患肢与牵引绳在一条直线上;牵引绳上不能放重物;牵引锤必须悬空,不能着地;

10、根据病情决定牵引重量,皮牵引时注意海面带是否松散或脱落。,(3)骨折初期患肢肌肉常有保护性收缩,因此牵引重量要大,待数日重叠畸形纠正后,改为持续维持重量。为防止过度牵引而影响骨折愈合,定时测量肢体长度或拍X片,根据骨折对位情况调整重量。3、皮牵引时,要保持患肢皮肤清洁干燥,注意皮肤是否有水泡,有无压迫局部骨隆突处。,4、骨牵引时要保持针眼部位干燥清洁,每日用酒精或络合碘消毒2遍,不要将血痂去掉,否则会增加感染机会。5、牵引针偏移时请不要随意调整,及时报告医生处理。6、颌枕带牵引时,请在带内垫毛巾保护皮肤,注意防止带下滑而压迫气管造成呼吸困难,进食时要软食或半流质,少量缓慢的吃,防止食物呛入气管

11、。,骨折治疗仪适应症:骨折创伤后或术后的迅速消肿、消炎、镇痛。治疗骨延迟愈合、骨不连、髌骨软化、关节和软组织损伤。明显改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症状。促进骨痂生长,有效加速骨愈合。,作用:1.骨折创伤后的迅速消肿、消炎、镇痛。2.促进骨痂生长、加速骨愈合。3.治疗骨延迟愈合、骨不连、髌骨软化、关节和软组织损伤,明显改善股骨头坏 死的临床症状。,注意事项:1.使用时双电极放置范围将患处包括在内。2.双电极放置肢体的上下两面,不可在同一平面内。3.电极外面的布袋需用清水浸透,贴紧皮肤,便于电流传导。4.“处方1”利于骨骼生长,“处方2”利于消肿,根据患者疾病的需要而选择。,关节被动活动器(CPM机

12、)是运用机器带动人体关节被动活动,可以使骨折后肢体在术后或保守治疗后能早期、持续性、无痛性范围内进行被动活动。,类型:膝关节,肘关节,肩关节,踝关节等CPM机。适应症:膝关节炎;全膝置换;髌骨、胫骨平台、股骨骨折;膝关节韧带修补;髋关节术后(全髋置换,髋部内固定,髋截骨术)等。,作用:1.消肿 CPM 促进手术部位血液和关节 滑液的循环,利于水肿或肿胀消退。2.促进伤口愈合。3.防止关节粘连、改善关节活动度。4.利于移植骨骨膜及软骨骨膜转化成透明 样关节软骨。,注意事项:1.关节内手术后放负压吸引管者,进行时需夹闭引流管。2.活动角度依据手术方式、部位、类型决定,从小角度、慢速度开始,循序渐进

13、的进行训练。3.常常停机后的角度小于在CPM机上的活动角度,这是因为肌肉主动活动力弱,一般半年后均可达到或超过机上活动角度。4.使用时系带要固定牢固。,谢 谢!,髋关节置换术,1、适应症 骨性关节炎,骨无菌性坏死(如股骨头坏死等)、某些髋部骨折(如股骨颈骨折)、类风湿性关节炎、创伤性关节炎、良性和恶性骨肿瘤、强直性脊柱炎。2、术后体位 取舒适体位,患肢穿丁字鞋,外展中立位。,3、功能锻炼(1)术后第1天即可进行足趾及踝关节充分活动,定时按摩下肢肌肉,促进血液循环,并进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训练,预防肌肉萎缩及深静脉血栓形成。(2)可行屈髋运动,注意防止髋内收、内旋,屈曲度不宜大于90,以免引起髋部

14、疼痛和脱臼。保持髋部屈曲5秒钟后回到原位,放松5秒钟,每组20次。直腿抬高训练。,3离床功能锻炼:必须征得医生同意方可离床锻炼。离床时间根据置换材料和手术方式而定,一般于术后7天。在此之前逐渐延长半卧位时间,为离床做准备。离床方法:患肢先移至健侧床边,健侧腿先离床并使足部着地,患肢外展,屈髋小于45。由他人协助抬起上身使患者腿离床并使足部着地,再拄双拐站起。上床时,按相反方向进行,即患肢先上床。,注意事项:1活动休息时,不能内收、内旋髋关节,不能交叉双腿,也不能坐在低于小腿高度的椅子或直腿弯腰拾地上的物品。坐位时尽量靠坐有扶手的椅子,3 周内屈髋小于45,以后逐渐增加屈髋度,但避免大于90,不

15、将患肢架在另一条腿上或盘腿,站立时患肢外展。2负重练习 患肢不负重,拄双拐行走,术后3 个月患肢逐渐负重,由双拐、单拐再弃拐,但必须避免屈髋下蹲。,3日常活动指导 穿裤时先患侧后健侧、穿袜时伸髋屈膝进行,穿无鞋带的鞋。注意合理调节饮食,保证营养但避免肥胖,戒烟戒酒。拄拐杖时尽量不单独活动,弃拐后外出时可使用拐杖防止意外。进行一切活动时,应尽量减少患髋的负重度及各侧方力。,膝关节置换,适应症 50岁以上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炎经其他方法治疗无效者;膝关节强制或严重损伤,并有或不并有膝韧带损伤的老年患者;多发关节损伤,不能进行剧烈活动的年轻患者;股骨下端或胫骨上端良性肿瘤或低度恶性肿瘤等。术后体位

16、术后抬高患肢1530,促进血液回流,减轻肢体肿胀与疼痛。,功能锻炼1、术后1-3天(1)可对患肢进行按摩,也可用下肢静脉泵。(2)屈伸踝关节(3)转动踝关节(4)膝关节伸直练习:患膝充分伸直做压床动作,此时股四头肌收缩、膝关节展平。每组30次,每次持续10-15秒。,2、术后第4-7天 伤口疼痛减轻,伤口引流管拔除,患肢肿胀逐渐消失,可在床上坐起。使用关节被动活动器(CPM机)。开始活动度:30度-40度,2次/日,每次30-60分钟,逐渐增加度数和速度。CPM机训练时要尽量放松。,3、术后第8-14天(1)直腿抬高练习(2)渐进式膝踝屈伸练习:在椅子上坐好,双足着地慢慢地同时抬起足跟,直到只

17、剩脚尖着地,然后放回直到脚跟脚掌一同着地,如此反复。(3)将患肢向前伸,勾起足尖,让腿完全伸直,拉回腿时让足面完全贴在地上。(4)在医护人员指导下助行器练习平路行走。,膝关节镜手术,膝关节镜是一种观察关节内部结构的直径5毫米左右的棒状光学器械,是用诊治关节疾患的内窥镜。适应症:膝关节镜下手术适应于半月板损伤;游离体摘除;滑膜病变;关节炎症;交叉韧带损伤;髌骨复发性脱位;膝关节粘连。,术后体位 术后膝关节常需弹力绷带加压包扎23天,应抬高患肢1520,膝后垫软枕,膝关节屈曲5位,适当休息。术后持续冰敷72小时,冷敷有降温、止痛、止血,减轻炎性水肿及渗出的作用。,功能锻炼:16小时麻醉清醒后即可进行足背伸、踝关节屈伸及股四头肌等长收缩练习,通过肌肉的收缩和舒张,促进患肢血液循环,减轻肿胀,为抬腿运动做好准备。2术后第1天即可进行直腿抬高练习。注意锻炼应以不感到关节疼痛和疲劳为度。3术后23 天开始进行膝关节主、被动功能锻炼。4早期离床活动及负重训练 术后第1天开始部分生活自理,如洗脸、刷牙等。术后5 天可借助拐杖不负重下地行走,1周后改为患肢部分负重,34周后达到完全正常负重。,淤血红润期,坏死溃疡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