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复习解题指导之一诗歌语言鉴赏.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6396898 上传时间:2023-10-27 格式:PPT 页数:42 大小:331.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诗歌鉴赏复习解题指导之一诗歌语言鉴赏.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诗歌鉴赏复习解题指导之一诗歌语言鉴赏.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诗歌鉴赏复习解题指导之一诗歌语言鉴赏.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诗歌鉴赏复习解题指导之一诗歌语言鉴赏.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诗歌鉴赏复习解题指导之一诗歌语言鉴赏.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诗歌鉴赏复习解题指导之一诗歌语言鉴赏.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歌鉴赏复习解题指导之一诗歌语言鉴赏.ppt(4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诗歌鉴赏复习解题指导之一:诗歌语言鉴赏撩起中国古典诗歌的面纱 解读诗歌语言密码,一、管中窥豹,以蠡测海掌握中国古典“诗家语”特色,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诗歌当然也是语言的艺术。进行诗歌鉴赏,首先要了解诗歌语言的特征,即要懂得“诗家语”,懂得诗歌对语言的变形。这是诗词鉴赏的基础。同时,也是高考诗歌鉴赏考查的重点内容。分析诗歌的依据首先就是语言。,严羽说“诗有别材”,其实,诗也有“别语”。诗歌语言与其他文学样式的语言相比,更具抒情性、含蓄性、精炼性、跳跃性。中国诗歌多半是短小的抒情诗,一首诗里面的词语数量并不多,蕴含的意象却非常丰富。要借助非常俭省的语言外壳来表达丰富的思想感情,还要符合音韵的需要,诗

2、歌非对语言作出变形不可。,中国诗歌对语言的变形,在语法上主要表现为:改变词性颠倒词序省略句子成分等等,中国诗歌对语言的变形主要目的是符合格律以造成音乐美,给读者留下艺术想象和再创造的空间。而这些地方,往往也是高考考查的重点。了解诗歌语言组织的规律,就能迅速进入诗歌的语境。,1、把握词性的改变,体会诗人所炼之“意”。中国古代诗人为了炼字、炼意的需要,常常改变了诗词中某些词语的词性,这些地方,往往就是一首诗的“诗眼”或一首词的“词眼”,要详加分辨。例如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就是形容词活用为使动,把春天来到的情状写出来了,它使江南两岸一下子变得一片翠绿。,又如宋祁的“红杏枝头春意闹”

3、的“闹”字,着一“闹”字而把春意盎然写得形象生动,读者的心中似乎想到了蜂来蝶往,鹊跃枝头的情景。,2、注意诗词中的省略,用想象和联想去填补诗人留下的空白。诗词赏析始终离不开一个“想”字。在诗词鉴赏中,根据诗词所规定的“再造条件”进行再造想象,可以补充诗人有意留下的空白,还原诗歌的场景,获得更高的审美享受。这是诗词欣赏的必要环节。,贾岛的访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明明是三番问答,至少要六句才能完成对话,作者采用答话包孕问话的方法,精简为二十个字。这就如电影里蒙太奇手法,一个意象接一个意象,一个画面接一个画面,镜头之间留下大量的空白,让我们的读者根据生活的逻辑

4、、经验的积累、自身的修养去补充完善。,3、还原颠倒的语序,把握诗人的真实意图与情感侧重点。古人吟诗作赋,受到许多限制,如对仗、平仄、押韵等的要求,有时对正常语序作了调整,就成了倒装语序。,应是“应笑我多情,早生华发”,应是“千古江山,无觅英雄孙仲谋处”,应是“望中犹记,四十三年,烽火扬州路”,“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课内学习过的诗词中,出现了好多的倒装语序句。如“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应是“二十四桥仍在,冷月无声,波心荡”。,但词里面的倒装语序要多得多,鉴赏时一定字字揣摩。,语序倒装有以下几种类型:主语后置崔颢黄

5、鹤楼诗:“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意即“晴川(晴朗的原野上)汉阳树历历(可数),鹦鹉洲芳草萋萋”,“汉阳树”和“鹦鹉洲”置于“历历”、“萋萋”之后,看起来好象是宾语,实际上却是被陈述的对象。,宾语前置杜甫月夜诗:“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实即“香雾湿云鬟,清辉寒玉臂”。诗人想象他远在鄜州的妻子也正好在闺中望月,那散发着幽香的蒙蒙雾气仿佛沾湿了她的头发,清朗的月光也使得她洁白的双臂感到寒意。这里的“湿”和“寒”都是使动用法,“云鬟”“玉臂”本是它们所支配的对象,结果被放在前面,似乎成了主语。,另如钱起谷口书斋寄杨补阙诗:“竹怜新雨后,山爱夕阳时。”,意思是“怜新雨后的竹,爱夕阳时的山

6、”,本来是宾语的“竹”和“山”,在诗中成了主语。,主宾换位。叶梦得贺新郎词:“秋色渐将晚,霜信报黄花。”显然是“黄花报霜信”的意思。这种主宾换位的词序表面上仍是“主谓-宾”的格式,但在意义上必须将它倒过来理解。卢纶塞下曲诗“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显然是:,“林暗风惊草”,定语变化在偏正词组中,定语在前,中心语在后,这是古今汉语的一般情况。诗词曲定语的位置却相当灵活,往往可以离开它所修饰的中心语而挪前挪后。下面分别举例说明。,A、定语前置王昌龄从军行诗:“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下句的“孤城”即指玉门关,为“玉门关”的定语,现却被挪在动词“遥望”之前,很容易使人误解为站在另一座孤城上

7、遥望玉门,其实应理解为“遥望孤城玉门关”。刘叉从军行诗“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闻横笛声),B、定语后置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诗:“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意即“一月夜飞渡镜湖”。作者“飞渡”的显然只能是“镜湖”,而不可能是“月”。,状语后置如“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笑春风”表面上是动宾词组,实际上是“桃花依旧在春风中笑”的意思。,杜甫秋兴八首之二“千家山郭静朝晖,日日江楼坐翠微。”,(朝晖中千家山郭静,日日于江楼翠微中坐),李商隐安定城楼诗“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永忆江湖白发时归),4、倒装语序形成的原因声律的要求初盛唐成熟的“近体诗”和后来的词曲

8、,除押韵和字数限制外,还要讲究平仄的调配和对仗的工稳。为了符合声律的要求,诗人便不得不在词序安排上作些变通。,修辞的需要其实,诗词曲中特殊词序的出现,声律的要求和修辞的需要往往是兼而有之的。如王昌龄从军行、杜甫春夜喜雨二例,定语“孤城”前置和定语“锦官城”后置,除了为符合七绝和五律的平仄格式外,目的还在于突出和强调玉门关所处孤立突兀的地势以及春雨后诗人想象中繁花坠落的景象。,二、磨刀不误砍柴工掌握鉴赏中国古典诗歌语言 的方法、技巧,解题总体要求:1、首先要看清诗歌标题,有些标题就显示或暗示了诗歌的内容或诗人主要思想感情;还要看看作者是谁,熟悉的可以通过他的其它诗来帮助读解。有的注释也不容忽视。

9、,2、研读诗作,整体感知,透过意象、意境揣摩诗人所抒之情 不管题干有没有问这方面的问题,这一思考步骤是少不了的。因为它是解答其他鉴赏问题的前提和入门。如果是比较熟悉的诗人的作品,还须知人论世:通过诗人的生平和诗风,类推诗人作品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和所反映的社会生活。,3、审读题干,弄清要求,认真细分鉴赏要点,要求答什么就答什么 抓准答题的角度和切入点。直奔鉴赏中心话题。作答时一定要扣紧诗句,适当摘录诗中词句作答,才会既简洁、又充实。,答题技巧:1先观点后理由几种常见答题结构类型:1先分后总式2先总后分式3分点作答式,诗歌语言鉴赏考查方向:1.对关键词语的品味(含义及表达作用)2.对关键诗句的理

10、解(含义、色彩、情味、效果等)3.对语言风格的概括(格调、色彩、境界、情味等)4,4、当题干要求品评某一个字眼的艺术效果时,就是考析诗眼或析炼字。诗眼,一般是动词或形容词。析诗眼就是抓诗句中最精练传神的动词或形容词品味,看其在拓深诗的意境、传达诗人情感上起的作用。炼字,指锤炼词语,指诗人经过反复琢磨,从词汇宝库中挑选出最妥切、最精确、最形象生动的词语来描摹事物或表情达意;析炼字,就是品味用得好的词语深藏的情感或品味其更为形象生动的效果。,品味关键词句解题格式:含义+手法+表达作用+主旨情感,炼字类答题要领(答题步骤):(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3)点

11、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三、绝知此事要躬行 实践精练出真知,检测练习请鉴赏分析下列句中红色的字的妙处1、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直”写出烽烟之劲拔、坚毅;“圆”给人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这两字不仅准确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诗人真切的感受,把孤寂的情绪巧妙地融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之中。,2、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生”字写出明月从海面冉冉升起的景象,富有动感,准确传神。,3、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孟浩然临洞庭上张丞相),“蒸”写出湖面丰厚的蓄积,仿佛广大的云梦泽都受到洞庭的滋养哺育;“撼”写出洞庭湖汹涌澎湃的气势,极为有力。,4

12、、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低”写出人在舟中仰望天空的独特的视角,非常准确。“近”字写月亮仿佛也温柔体贴,善解人意,来安抚诗人那颗孤寂的心。,5、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李白独坐敬亭山),“尽”与“闲”把读者引入一个寂静的世界:在一群山鸟的喧闹声消除之后,感到格外清静;在翻滚的厚云消失之后,感到特别地清幽平静。写动见静,以动衬静,烘托出诗人内心的孤寂。,6、即穿巴峡到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穿”写在险恶的三峡中舟行如梭,“下”写出峡后顺流急驶,准确生动。,7、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杜甫旅夜书怀),星辰低“垂”,写尽平野之广阔,月随江“涌”,写尽大江奔流的气势,景象雄浑阔大。,8、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杜甫蜀相),春草“自”碧,黄鹂“空”啼,景色幽美却无人问津,景象荒凉凄惨。,四、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预祝同学们早日取得成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