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煤工作面支护设计与顶板.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6401733 上传时间:2023-10-27 格式:PPT 页数:34 大小:28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采煤工作面支护设计与顶板.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采煤工作面支护设计与顶板.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采煤工作面支护设计与顶板.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采煤工作面支护设计与顶板.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采煤工作面支护设计与顶板.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采煤工作面支护设计与顶板.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采煤工作面支护设计与顶板.ppt(3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采煤工作面支护设计与顶板管理,生产管理部,2,支护设计,一、支护设计的必要性1、支护强度不足:造成安全事故。2、支护强度过高:导致经济效益差。一是造成职工劳动强度大,效率低;二是成本投入高。因此,科学合理的进行支护设计是保障安全、提升经济效益的需要。,3,支护设计,二、支护设计的基本方法1、工程类比法。2、理论计算法。3、计算机数值模拟法。,4,支护设计,三、应坚持动态设计的观念1、同一工作面在不同条件的地段,应有不同的设计。2、在实践中检验设计的科学性,根据监测数据不断优化设计。3、条件变化时及时变更设计。,5,回采工作面顶板管理,四、采煤工作面控顶原则 根据采煤工作面冒顶有压、漏、推三

2、个基本类型,回采工作面支架必须具备“支、护、稳”的基本性能,即“支得起,护得好,稳得住”。,6,回采工作面顶板管理,支得起:综合使用“支、切、让、挑”等手段,防止压垮。支:用工作面空间基本支柱工作阻力平衡工作空间上方垮落带岩重。依此可确定基本的支护强度、计算支护密度及柱排距。,7,回采工作面顶板管理,切:切断下位岩层,防止顶板压力前移。依此确定末排支柱工作阻力,计算末排支柱的线密度。让:适应裂隙带下沉。挑:松动碎裂厚层难冒顶板。,8,回采工作面顶板管理,护得好:一是护住工作空间的顶板不冒落;二是保证回柱人员有工作空间;三是控制端面顶板。,9,回采工作面顶板管理,稳得住:一是支架结构稳定;二是提

3、高支柱初撑力。,10,支护设计,五、支护设计中的有关概念1、初撑力:支架对顶板的主动作用力。2、工作阻力:支柱受顶板压力作用而反映出来的力称为工作阻力。3、支柱最大载荷:支柱最大工作阻力。4、支柱平均载荷:支柱平均工作阻力。,11,支护设计,5、允许比压:单位面积底板破坏前承受的最大压力。6、支护强度:支柱对单位面积顶板提供的工作阻力称支护强度。7、对底板比压:支柱对单位面积底板提供的工作阻力。8、支护密度:单位面积内的支柱数量。,12,支护设计,六、淮北矿业集团采用的支护设计方法七、支护设计实例。,13,回采工作面顶板管理,一、顶板管理的主要内容1、工作面支护作用:提供作业空间,保持通风。类

4、型:按结构、材质、原理、作用等有不同的类型。2、采空区处理作用:减轻工作面压力。方法:全部垮落、缓慢下沉、充填、煤柱支撑法。全部垮落放顶方法:密集支柱、无密集支柱、强制放顶法。,14,回采工作面顶板管理,二、淮北矿业集团公司采煤工作面顶板管理现状 1、03、05年实现采煤工作面顶板管理安全年。2、近年来重大顶板事故。04年石台矿北四采区3煤工作面发生冒顶事故,死亡一人。06年桃园矿北四采区10煤底分层发生冒顶事故,三人被埋,经抢救后脱险。3、事故原因初放期间,顶板离层、空顶,支柱失稳。,15,回采工作面顶板管理,三、石台矿“2.8”采煤工作面垮棚事故案例分析1、事故经过:2004年2月6日,3

5、4142工作面推采到延面位置,矿于2月3日组织有关部门召开了延面放顶专题会议,并形成“纪要”。下延段长53米,倾角15-30,下部25米切眼托顶煤丢底煤,空漏顶现象较多,由预备区初装四排后于2月5日中班交采煤四区回采。2月7日中班,采四区从机头往上已刷帮20棚,8日夜班安排3人在延面段内进行改棚时,发生冒顶垮14棚(长8米,宽4米,冒高1.5米),吴西亮、杨云亭两人被埋。经局、矿组织抢救于6:01分吴西亮被脱险,6:40分杨云亭被扒出已死亡。,16,回采工作面顶板管理,2、事故原因预备区在装面时没有严格按照装面措施进行施工(切眼套2棚,刷帮推进2棚,共装4排),大部分支柱没穿鞋,空顶没处理,过

6、顶背帮差,给事故发生埋下了隐患。在2月5日装面完成后,矿没有组织在现场验收移交,致使安全隐患未得到及时发现和处理。采四区没按初放要求进行管理,从机头向上又刷帮20棚,没按初放要求打挑棚、抗柱、实行三封闭等,使隐患进一步增大,导致在改棚时,造成顶板二次松动,引发从煤壁到老塘冒顶垮棚。,17,回采工作面顶板管理,2月7日早班矿压监控已报告延长段测12个点中有7个点不合格,下部有2个点为0;中班测12个点全部不合格,下部5个点三个点为0,另两个点也只有0.8KN,工作面支柱初撑力普遍达不到要求,致使顶板离层。矿有关领导及职能部门对安全隐患不重视。对7号大班、中班多名科区干部及现场矿压监测报告发现反应

7、的支柱初撑力低、漏顶、片帮、推棚等问题,没有认真安排整改落实。,18,回采工作面顶板管理,3、防范措施对初装面装面质量差,隐蔽工程没有落实整改的一律不准投产。对初放面(含延面放顶)初撑力达不到规定、支护质量差的,一律停产整改。对初放面重点异常地段,安全质量管理责任制、安全技术措施没有落实到位的一律停产整改。现场重大隐患的处理,有关领导必须亲自组织处理,安监部门必须在现场监督,防患于未然。,19,回采工作面顶板管理,四、初次放顶工作面的顶板管理1、初次期间顶板事故的原因。顶板破碎,支柱超高(棚式支护留顶煤工作面);顶板虽保持直观上的完整但实际已离层,顶板断裂线出现在工作面内部;顶板初次跌落下滑、

8、旋转,向下或工作面内推倒支架。,20,回采工作面顶板管理,2、初放期间的顶板管理方法较硬的直接顶,沿放顶线打单排密集支柱,提高初撑力和支护密度,提高工作面支护强度。坚硬不易垮落的直接顶,沿工作面隔一定距离增设木垛,为防止推倒木垛,可增设戗柱。一般对初次垮落步距大于20米左右的坚硬不易垮落顶板,提前采取强制放顶,即在工作面推进过程中使顶板拉开槽沟、产生裂隙,减弱初次垮落强度。,21,回采工作面顶板管理,为防止煤壁出现采动裂隙和台阶式下沉,增设背帮支柱,为防止直接顶垮落向工作面内推棚,在放顶线位置支设向老塘倾斜的戗柱。加大漏、冒顶区的倾斜方向控顶范围(35米),将漏、冒顶区一次放至放顶线以外。第一

9、次放顶,最好能放够切眼宽度。可采用自下而上的顺序或分段同时放顶。密切关察顶板活动和冒落情况。,22,回采工作面顶板管理,五、采煤工作面顶板管理经验总结1、采煤工作面实现安全的前提。系统有一定的刚度;初撑力规定与规程不同的原因。保持一定的支撑力。,23,回采工作面顶板管理,五、采煤工作面顶板管理经验总结2、抓住两个重点煤壁线:事故原因:直接顶裂隙发育,形成游离岩块;爆破后支护不及时;崩倒支架;来压时煤壁片帮。,24,回采工作面顶板管理,预防措施:支设背帮支柱支设方法:每棚均支设;支柱相对较轻,不穿鞋;超前移,始终作为背帮支柱使用;煤体松软破碎时,及时护帮;,25,回采工作面顶板管理,放顶线:事故

10、原因:岩块失稳,旋转或下滑;支架稳定性差。,26,回采工作面顶板管理,预防措施:架设挑棚支护架设方法:半圆木平面向上,配合单体支柱,一梁两柱或一梁三柱。倾斜形成整体,提高稳定性;煤层倾角较大时,最下一根支柱适当迎山;支柱打在圆木与铰接顶梁交岔点;先架设挑棚,后回柱放顶。,27,回采工作面顶板管理,3、强化三项管理现场初撑力 液压系统:保证泵站压力;密封件不失效、管路不漏液;安全阀要达到规定的调整标准。操作方面:操作时将初撑力给足;二次补液;支柱架设正规。支柱完好:试压;更换;乳化液配比合理清洁;防杂物进入。,28,回采工作面顶板管理,矿压监测监控制度保证:采煤矿长组织,采煤副总负责实施。矿设矿

11、压组,由技术科归口管理。监控原则:装面收作棵棵监控,初放期间强化监控,正常生产选测监控,重点区、异常段、特殊点重点监控。过程控制:检测、补改、验测、填报、处理。,29,回采工作面顶板管理,矿压监测监控监测项目:活柱压缩量、支柱载荷、顶板下沉量。处理方法:计算机软件。监测目的: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保证工作面的安全;收集矿压显现规律,指导工作面的安全生产。,30,回采工作面顶板管理,质量标准化检查方法:矿井自查申报,公司组织验收。检查内容:质量管理,顶板管理,工作面支护,安全出口,回柱放顶,煤壁机道,两巷与文明生产,假顶和煤炭回收,机电设备,安全管理。,31,谢谢大家!,32,1.正确认识自我,尊重自我人职和谐的基础2.充分了解职场,努力做到人职匹配3.适应社会需求与发展,选择最能发挥自己能力特长的职业。,没有最好的职业,只有最适合自己的职业,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33,1.职业生涯开发与管理的观点是:只要开始,永远不晚;只要进步,总有空间。,2.在职业生涯的道路上,重要的不是目前所处的位置,而是迈出下一步的方向。,34,“备”则“倍”有准备、有规划的人生更精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