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合作用(高三专题复习)SJ.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6406364 上传时间:2023-10-27 格式:PPT 页数:62 大小:1.3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光合作用(高三专题复习)SJ.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光合作用(高三专题复习)SJ.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光合作用(高三专题复习)SJ.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光合作用(高三专题复习)SJ.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2页
光合作用(高三专题复习)SJ.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光合作用(高三专题复习)SJ.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光合作用(高三专题复习)SJ.ppt(6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光合作用专题复习,光合作用(复习课)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光合作用的概念、总反应式、实质、叶绿体中的色素及其功能。(2)探究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理解每个设计实验的巧妙之处。(3)掌握光合作用的光反应、暗反应中的 物质变化及能量变化。(4)归纳光反应和暗反应之间的联系。,二、重点、难点分析1 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涉及到许多经典实验,每个实验都设计的很巧妙,每个实验又都可改编成新情境下的设计实验,这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及设计实验的能力很有帮助;2 光反应、暗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及物质变化过程很抽象、复杂,又是一个微观的动态过程,因此,这两部分内容既是本节的重点又是难点。教学中应尽可能的通过电化

2、教学手段来体现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本节教材知识体系,光合作用,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总反应式,光合作用的过程,光合作用的实质,光合作用的意义,光合作用的概念,场所,条件,物质变化,能量变化,叶绿体中的色素,场所:条件:原料:产物:,二氧化碳、水,有机物、氧气,叶 绿 体,光 能,一、光合作用的概念,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贮存能量的有机物,同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蓝绿,黄绿,蓝紫光和红光,蓝紫光,光能,二氧化碳,能量,绿叶,淀粉,同位素标记法,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自水,色素,ATP中的化学能,类囊体薄膜,有机物,探究点一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1.实验原理:(1)绿叶中

3、的各种色素能溶解在有机溶剂(无水乙醇或丙酮)中。(2)绿叶中的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大的色素分子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快,反之,则扩散得慢。因而不同的色素可以在滤纸上扩散开来,各种色素分子在滤纸上可形成不同的色素带。,2.实验过程及常见命题点:(1)在研磨绿叶过程中加入二氧化硅,是为了研磨充分,否则,叶绿体中的色素就不可能被充分提取出来。(2)叶绿体内的液体是偏碱性的,在研磨过程中破坏了细胞的结构,细胞液中的有机酸释放出来,很容易破坏叶绿素分子。为了防止破坏叶绿素分子,在研磨过程中要加入碳酸钙。(3)制备滤纸条时,要将滤纸条的一端剪去两角,这样可以使色素在滤纸条上扩散均匀,便于观察

4、实验结果。(4)纸层析:将滤纸条插入层析液时,一定不能让滤纸,条的滤液细线触及(或没入)层析液,否则,滤液细线中的色素分子将溶解在层析液中,使实验失败。3.实验结果:色素的种类和作用(见图101):图101,叶绿素b(黄绿色),叶绿素a(蓝绿色),胡萝卜素(橙黄色),叶黄素(黄色),叶绿体中色素,红橙光和蓝紫光,蓝紫光,叶绿体中的色素,叶绿素,类胡萝卜素,走近高考,在植物实验室的暗室内,为了尽可能地降低植物光合作用的强度,最好安装()。A、红光灯 B、绿光灯C、白炽灯 D、蓝光灯,B,C,【解析】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证明了叶绿体色素的种类、颜色和在色素带的位置。胡萝卜素:位于层析图谱

5、的最上层,呈橙黄色;叶黄素:位于层析图谱的中上层,呈黄色;叶绿素a:位于层析图谱的中下层,呈蓝绿色;叶绿素b:位于层析图谱的最下层,呈黄绿色。,【点评】本实验正确的实验结果是,在滤纸条上4条呈平行线分布的色素带,自上而下依次为橙黄色的胡萝卜素、黄色的叶黄素、蓝绿色的叶绿素a、黄绿色的叶绿素b。如果你的实验结果看不清楚4条色素带,可能是实验材料选择,时,没有选新鲜、浓绿的叶片,这样导致色素种类不全或含量不够;也可能是在提取时研磨不充分、迅速,导致研磨过程中色素提取到的比较少;还可能是在做色素分离时,层析液触及了滤液细线,色素溶解于层析液中使色素含量减少。如果你看到的是4条不整齐的色素带,可能是在

6、画滤液细线时,细线没有做到细齐直,使色素带彼此重叠;也有可能是滤纸条一端的两角剪的过程中不对称造成的等等。下面变式考查完成此实验成败的有关问题。,【答案】B【解析】选用新鲜绿叶作材料,色素含量高;画滤液细线要细、齐、直,且干后重画有利于色素带整齐,分离效果好;色素易溶于有机溶剂,故不能触及滤液细线。,1771年,英,普里斯特利的实验,1864年,德,萨克斯的实验,1880年,美,恩格尔曼的实验,20世纪30年代,美,鲁宾和卡门的实验,二 光合作用的发现,(一)1771年,普里斯特利(英)的实验,已知材料:绿色植物环境因素:光照实验现象:夕照下丁香旁的蜡烛依然燃烧,小老鼠也依然存活,结论:绿色植

7、物可以更新空气,1、蜡烛燃烧、小白鼠呼吸需要什么气体?它们分别产生什么气体?,?,2、这个实验说明什么问题?,1864年:德国科学家萨克斯把绿叶暗处理几小时,然后把这个叶片一半遮光,另一半曝光;一段时间后用碘蒸气处理叶片,发现只有曝光的一半呈现深蓝色。,(二)萨克斯实验,1、为什么先对植物进行暗处理?,2、为什么让叶片一 半遮光、一半照光?,3、为什么要用酒精脱色?,4、为什么用碘蒸汽处理叶片?,结论:绿色植物在光下产生了淀粉。,1880年:美国科学家恩格尔曼用水绵进行有关实验,发现好氧菌只集中在叶绿体被光束照射到的部位。,(三)1880年,美,恩格尔曼的实验,1、为什么选水绵作实验材料?,5

8、、本实验巧妙之处?,4、为什么先用极细光束照射,而后让水绵完全曝光?,3、为什么要把临时装片放在没有空气的黑暗环境?,2、好氧细菌在这个实验中起什么作用?,?,结论:光合作用放出氧气;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下图表示德国科学家恩吉尔曼用水绵进行光合作用的实验示意图。请据图回答:,(1)恩吉尔曼选择水绵作为研究光合作用材料的优点是(叶绿体螺旋带状,便于观察),好氧细菌的作用是(指示氧气释放的部位)。,(2)将水绵和好氧细菌制成临时装片,为排除外界环境的干扰,必需放在(黑暗、无光照)的环境里。(3)用极细的光束照射水绵,通过显微镜观察发现到的现象是(好氧细菌聚集在光束照射到的部位)。(4)如果临

9、时装片完全暴露在光下,好氧细菌的分布特征是(均匀分布在叶绿体周围)。(5)恩吉尔曼的实验可以证明:(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部位,氧气是由叶绿体释放的,光合作用需要光)。,20世纪30年代:美国科学家鲁宾和卡门用氧的同位素18O分别标记参与光合作用的水和二氧化碳,,(四)20世纪30年代,(美)鲁宾和卡门的实验,结论:光合作用放出的氧全部来自于水。,探究点二光合作用过程的发现,C,B,D,曝光处的淀粉可运输到遮光处,在碘液处理之前,将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水浴加热,使叶片内的色素溶解于酒精中,再用清水漂洗叶片,光合作用需要光照,A,叶绿体中的色素分子,光能,C5,2C3,ADP+Pi,ATP,

10、H2O,O2,H,多种酶参加催化,酶,(CH2O)+H2O,CO2,吸收,光解,能,固定,还原,酶,光反应阶段,暗反应阶段,光合作用的过程,光合作用怎样进行?,表:光合作用的过程,光反应,暗反应,叶绿体囊状结构薄膜上,叶绿体基质中,光、色素、酶、,酶、ATP、NADPH,光能转变为ATP、NADPH中的化学能,ATP、NADPH中的化学能转变为贮存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O2、ATP、NADPH,(CH2O)、ADP、Pi、NADP、C5,ATP,NADPH,ADP、Pi,NADP,无机物,有机物,光,化学,有机物,NADPH,酶,H2O、ADP、Pi、NADP,CO2、C5、ATP、NADPH,

11、ADP+Pi,这和暗反应阶段的其他反应一样都是生物化学反应,需要酶的参与。所以选项A是错误的。选项C是三碳化合物还原,教材中也已指出,“三碳化合物在ATP和酶的作用下,接受光反应时水进行分解所产生的氢,被氢还原”,因此选项C也是错误的。ATP由ADP加Pi合成,这个过程有酶参与,在光合作用的图解中已明确标明,所以选项D也不是正确项。在上述三者被排除之后,根据物理、化学中有关物质吸收光能的知识,可以肯定选项B是正确项。叶绿素吸收光能是光物理和光化学过程,不需要酶的参与。,在光合作用中,不需要酶参与的过程是()A CO2的固定 B叶绿素吸收光能C三碳化合物的还原 D ATP的形成,B,步步为营,1

12、、光合作用在晚上能进行吗?2、对某植株做如下处理:(甲)持续光照10分钟(乙)先光照5秒后再黑暗处理5秒,连续交替进行20分钟。若其他条件不变,则在甲、乙两种情况下,植物光合作用所释放的O2和合成的有机物总量符合()A.O2释放量甲乙,有机物合成量甲=乙B.O2释放量甲乙,有机物合成量甲=乙C.O2释放量甲乙,有机物合成量甲乙D.O2释放量甲乙,有机物合成量甲乙,D,解析:由于二者光照时间相同,光解水的量相同,所以产生的氧气也相同。由于暗反应在无光的情况下也能进行,所以先光照5秒后再黑暗处理5秒,连续交替进行20分钟,虽然光反应只进行了10分钟,但暗反应的时间会延长,所以合成的有机物总量较多。

13、,2.叶绿体处于不同的条件下,C3、C5、H、ATP以及(CH2O)合成量的动态变化 光照与CO2浓度变化对植物细胞内C3、C5、NADPH、ATP、C6H12O6合成量的影响 由于各种因素的变化,如温度变化、光强变化、CO2浓度的变化会影响C3、C5、NADPH、ATP、C6H12O6这些物质的含量,遵照化学平衡的原理进行分析,可以获得它们之间变化的关系如下表:,2 在正常条件下进行光合作用的某植物当突然改变某条件后,即可发现其叶肉细胞内五碳化合物的含量突然上升,则改变的条件可能是()A 停止光照 B 停止光照并降低CO2的浓度C 升高CO2的浓度 D 降低CO2的浓度,1 将置于阳光下的盆

14、栽植物移至黑暗处,则细胞内三碳化合物与葡萄糖生成量的变化是()A C3突然增加,C6H12O6减少B C3与C6H12O6都减少C C3与C6H12O6都增加D C3突然减少,C6H12O6增加,A,D,3 上图是在盛夏的某一晴天,一昼夜中某植物对CO2的吸收和释放状况的示意图。亲据图回答问题:1、图中DE段CO2吸收量逐渐减少是因为,以至光反应产生的 和 逐渐减少,从而影响了暗反应 强度,使 化合物数量减少,影响了CO2固定。2、图中曲线中间C处光合作用强度暂时降低,可能是()A、光照过强,暗反应跟不上,前后脱节,影响整体效果B、温度较高,提高了呼吸作用酶的活性,消耗了较多的有机物C、温度高

15、,蒸腾作用过强,气孔关闭,影响了CO2原料的供应,一天光合速率变化,B,E,D,C,A,光照强度逐步减弱,ATP,NADPH,还原作用,五碳,C,D、光照过强,气温过高,植物缺水严重而影响光合作用的进行,C5,深,光照强度、空气中CO2含量,ATP、NADPH(H),氮,蛋白质 核酸,温度,【解析】(1)曲线a全天不盖膜,春末明朗白天由于蒸腾作用强烈,植物为了保护自身,气孔关闭,致使11时后净光合作用强度有所下降,因此13时与11时相比由于CO2供应不足,C5积累相对含量较高。由于11时后植物的净光合作用强度依然表现为正值,所以13时积累的淀粉会比11时多,因此显色较深。(2)曲线a由于不盖膜

16、,所以在特定的时间内光合作用强度比b(全天盖膜)高,其主要因素当然是光照强度和CO2浓度(不盖膜,CO2被植物吸收之后叶片间隙中的CO2可以很快从空气中得到补充,而盖膜后,大棚内CO2得不到及,时补充)。曲线c全天盖膜又补光,所以加强了光反应,使叶绿体产生更多的H和ATP。用豆科植物作绿肥,由于豆科植物内有固氮菌固氮,所以豆科植物可以为土壤增加N元素,N元素主要用于植物合成核酸和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3)69时和1618时,曲线b高于曲线a,主要原因只能是温度,因为这些时段曲线b比曲线a光照强度还要弱,CO2相对较少(被利用了一天,外界补充极慢),所以通过排除可确定温度,毕竟大棚与外界相对隔绝

17、,所以早晚棚内温度比棚外温度高。,D【解析】本题考查光合作用的反应场所和光合产物。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光反应是在叶绿体的基粒上或类囊体的薄膜上进行,光反应的产物是H、氧气和ATP;暗反应是在叶绿体的基质中进行的,暗反应的产物是有机物。,1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有:(1)光(光强、光周期、光质):光照强弱直接影响光反应;(2)温度:温度高低会影响酶的活性;(3)C02浓度:C02是光合作用的原料,直接影响暗反应。;(4)水分:水既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又是体内各种化学反应的介质,特别地,水分还影响气孔的开闭,间接影响C02进入植物体;(5)矿质元素:矿质元素是光合作用产物进一步合成许多有机物所必需的

18、物质如叶绿素、酶等。光照、C02浓度、温度与光合速率基本关系见下图:,B:光补偿点,D:光饱和点,一、光合速率解析,呼吸速率,净光合速率,总(真)光合速率,1、光,光照强度,光质(光的波长),(一)单因子影响因素:,光照强度,CO2吸收,CO2释放,光补偿点,B,光饱和点,A,C,D,坐标曲线分析:一看标、二明点、三析线,阴生植物的光补偿点、光饱和点都比阳生植物低,措施:阳生植物应种植在阳光充裕的地方,阴生植物应种植在荫蔽的地方;光强必须达到一定值。,有关点移动问题,(1)阴生、阳生植物,(2)温度变化,左图是在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下测量所得,若温度上升5A点向 B点向。,(3)CO2浓度变化C

19、O2浓度增大,B点 C点 D点。CO2浓度减小,B点 C点 D点。,(4)缺Mg时,,B点向。C点 D点。,左移,下移,右移,左移,右移,右移,右移,左移,(2008唐山期末)已知某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5和30,有图表示的是30时光合作用与光照强度的关系。若温度下降到25(原光照强度和CO2浓度不变),理论上图中相应点a、b、c三点移动分别为(),c,A.下移、右移、下移 B.下移、左移、下移,C.上移、左移、上移 D.上移、右移、上移,C,分析曲线的限制因素问题,D,2.CO2浓度与光合速率的关系,CO2浓度,CO2浓度,净光合速率,光合速率,A,A,B,B,图1,图2,

20、曲线分析:图1纵轴表示净光和速率,横轴表示环境中CO2浓度,图2纵轴表示实际光合速率,横轴表示叶绿体周围CO2浓度(包括周围环境进入的和细胞呼吸产生的CO2)两图都表示在一定范围内光合速率随CO2浓度增加而增加,但当CO2达到一定浓度之后,光合速率不再增加图1中A点表示光合速率等于细胞呼吸速率时CO2浓度(注意与图2A,点的区别)图1和图2中的B和B点都表示CO2饱和点,重要图形(易错点),0,6,12,18,24,时间,CO2浓度,bc段产生的原因:d点含义:ef段产生的原因:g点含义:a、h点差异的原因:,有关点移动问题,D,3.温度与光合速率的关系,光合速率,T,温度主要是通过影响与光合

21、作用相关的酶的活性影响光合速率,应用:适时播种、温室栽培昼夜温度调节,冬天温室栽培可适当提高温度;夏天温室栽培可适当降低温度。适当增大昼夜温差,以提高作物产量。,B,A,C,a.曲线含义b.关键点含义 A、B、C三点,4.矿质元素与光合速率的关系,N、P、K、Fe、Mg等,光合速率,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增大必需元素的供应,可提高光合速率,但当超过一定浓度后,会因土壤溶液浓度过大而导致植物光合速率下降,N:光合酶及NADP+和ATP的重要组分P:NADP+和ATP的重要组分;维持叶 绿体正常结构和功能K:促进光合产物向贮藏器官运输Mg:叶绿素的重要组分不足:光合作用不能顺利进行过量:危害农作物正常生长发育(烧苗),(二)多因子影响因素:,光合速率,光照强度,30,20,10,Q,P,光合速率,T,高光强,中光强,低光强,P,Q,光合速率,光照强度,高CO2浓度,Q,P,中CO2浓度,低CO2浓度,P点时,限制光合速率的因素应为横坐标所表示的因子,随其因子的不断加强,光合速率不断提高。当到Q点时,横坐标所表示的因子,不再是影响光合速率的因子,要想提高光合速率,可采取适当提高图示的其他因子。,C,寒假快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