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解剖生理特点及卫生保健.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6413418 上传时间:2023-10-28 格式:PPT 页数:68 大小:3.7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前儿童解剖生理特点及卫生保健.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学前儿童解剖生理特点及卫生保健.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学前儿童解剖生理特点及卫生保健.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8页
学前儿童解剖生理特点及卫生保健.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8页
学前儿童解剖生理特点及卫生保健.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前儿童解剖生理特点及卫生保健.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前儿童解剖生理特点及卫生保健.ppt(6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学前儿童卫生保健,主讲人:赵青,高等教育出版社 郦燕君主编,一、课程性质和地位 学前教育专业的毕业生对应的岗位工作群主要是幼儿园和儿童早教机构的教师、保育员和幼教工作者。其职业岗位的核心能力就是对学前儿童进行教育和保育,以促进幼儿全面健康和谐地发展。而学前儿童卫生保育承担着培养学生幼儿生活指导和幼儿保育能力的重任,也为幼儿行为矫正、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等后续课程奠定了基础。因此,学前儿童卫生保育课程与专业培养目标密切相关,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必修课程。,序 言,教学方法,本课程主要运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理论部分以讲授、讨论为主。实践部分通过组织学生校内模拟练习、案例分析、到幼教机构观

2、摩、社会调查等方式来进行。,考核方案,本课程属考试课,成绩为百分制。包括二方面的内容:一是终结性考核:采用闭卷考试,占总分的60%,考试题型中增加案例分析、问题分析论述等考核综合能力的内容;二是形成性考核:占总分的40%;包括上课考勤占5%,课堂笔记占5%;课后作业占总分的10%;专业技能实训10%,学习报告10%。,p.5,第一章 学前儿童解剖生理点及卫生保健,第一节 新生儿的生理特点及特殊生理现象,教学目标:本章主要对学前儿童解剖生理特点进行全面概括的阐述,通过教学使学生对学前儿童机体各系统的解剖生理特点有所了解,基本掌握人体的形态结构特点及各种功能活动的规律,为今后托幼机构的卫生保健工作

3、奠定理论基础。,第二节 婴幼儿解剖生理特点及卫生保健,第一节 新生儿的生理特点及特殊生理现象,新生儿时期解剖生理特点,新生儿的特殊生理现象,1.1新生儿时期解剖生理特点,(一)体格发育的特点,新生儿(nb):从出生到生后28天的婴儿.,新生儿保健:营养关、温度关、感染关.,1.出生体重、身长:,足月正常体重儿,巨大儿,低体重儿,身长50CM,1.1新生儿时期解剖生理特点,(一)体格发育的特点,2.出生头围、胸围:,头围34cm;胸围比头围小1-2cm;,3.身体各部分的比例:,头大(1/4),身长,四肢短.,(二)各系统的特点,1.骨骼、肌肉,有很多软骨,长骨的两端还未钙化;颅骨骨化还未完成(

4、囟门)脊椎生理弯曲尚未形成,四肢屈肌的力量大于伸肌,四肢呈蜷曲状态。随着月龄的增加,屈肌和伸肌的力量逐渐协调,四肢就会伸展开来。,1.1新生儿时期解剖生理特点,(二)各系统的特点,1.骨骼、肌肉,关节发育未全,不够牢固,强力作用下,易发生脱臼。,2.皮肤,皮肤薄嫰,保护功能差。皮下脂肪较少,体热容易散失,环境温度低时,新生儿易受凉。汗腺尚未发育完善,环境温度高时,体热散发受阻,易受热。皮脂腺分泌旺盛,新生儿鼻子上可有一些黄白色的小点,头发上也可有厚厚的痂皮。,1.1新生儿时期解剖生理特点,(二)各系统的特点,3.呼吸,新生儿面骨的发育尚未完善,鼻小,鼻腔狭窄,一旦感冒会出现鼻塞,可致吸吮困难和

5、睡眠不安。由于气管、支气管的官腔狭窄,发生炎症时容易造成呼吸困难。,新生儿的胸腔狭窄,吸气时胸廓扩大的程度有限,因此在呼吸时几乎看不出胸廓的起伏。腹式呼吸。频率为每分钟40次。,1.1新生儿时期解剖生理特点,(二)各系统的特点,4.心脏和血液,心肌力量薄弱、心腔小,每次博出的血量少以增加每分钟心跳的次数来补偿。一般新生儿的心跳为140次每分钟,哭闹、吃奶或发烧后,都可使心率加快。,新生儿全身血液总量约300ml.血流多集中于躯干和内脏,四肢较少。,1.1新生儿时期解剖生理特点,(二)各系统的特点,5.消化,新生儿唾液腺还未充分发育,唾液分泌量少,口腔较干燥,口腔黏膜特别薄嫩,因此不要用布擦口腔

6、。在两次喂奶之间喂点温开水,可达到清洁口腔的目的。新生儿胃浅(30-60ml),胃的贲门和幽门几乎在一个水平上,所以吃饱后容易漾奶。新生儿多在出生12小时以后排出胎便。,1.1新生儿时期解剖生理特点,(二)各系统的特点,6.泌尿和生殖器,新生儿肾脏尚未发育完善,对钠盐的排泄能力有限,如果喂菜水,不要加盐。由于肾脏的功能较弱,对某些药物的排泄较慢,新生儿用药需谨慎,不要把大人的药减量给新生儿服用。大多数新生儿在出生后第一天就排尿,少数在第二天排尿。最初几天仅排尿4-5次,生后一周可增至20次左右。新生儿尿道短,注意外阴的清洁护理,擦粪便时要由前向后,免得污染尿道口。,男婴出生时睾丸已经降至阴囊内

7、。出生后,一侧或两侧睾丸未降至阴囊,成为“隐睾”。隐睾在未满1岁仍有自然下降的可能。女婴小阴唇和阴蒂相对较到,使大阴唇遮不住小阴唇。,1.1新生儿时期解剖生理特点,(二)各系统的特点,7.免疫系统,新生儿的皮肤和黏膜薄嫩,屏障作用差,一块皮肤、黏膜破损,都可能引起严重的败血症。,新生儿自身产生的抗体还很少,不足以抵抗病原体的倾袭。但在胎儿时期,母体给予的抗体,可以帮其抵御一些传染病。,母乳初乳也可以为新生儿提供抗体。,1.1新生儿时期解剖生理特点,(二)各系统的特点,8.神经系统,新生儿的脑重约为350g,相当于成人脑重的1/4。脑细胞处于增殖阶段,脑细胞数量在出生一年内仍在增加。,新生儿神经

8、细胞的突起短而且数量少。有的神经细胞,轴突的外面上午髓鞘,所以神经传导容易“泛化”。,新生儿时期大脑皮层兴奋性低,外界刺激易引起疲劳,使其兴奋性更低,从而处于睡眠状态。所以新生儿几乎每日处于睡眠保护抑制状态。(20小时),随着神经系统的不断完善,新生儿由本能反应逐渐建立 越来越多的条件反射,用以适应外界。,1.1新生儿时期解剖生理特点,(二)各系统的特点,9.感觉器官,1.2新生儿的特殊生理现象,新生儿出生后体重下降100300g,称为“掉水膘”。一般在7-10天后,可恢复到出生时的水平,以后明显增加。,约有半数的新生儿,出生后2-3天,皮肤、巩膜出现轻度的黄疸。一般7-10天消退。,新生儿口

9、腔两侧有较厚的脂肪层,使颊部隆起,称为“螳螂嘴”新生儿牙龈上有灰白色的小颗粒,称上皮珠(板牙、马牙)。,p.18,2010年4月26日,第二节 婴幼儿解剖生理特点及卫生保健,一、人体基本结构概述,人体结构按其功能可以分为运动、呼吸、消化、循环、内分泌、泌 尿、生殖、神经系统等不同的系统。,细胞是人体形态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人体有四种基本组织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细胞,组织,器官,系统,2.1人体基本结构概述,(一)人体形态结构概述,从外表看,人体分为头、颈项、躯干和四肢等部分。人体的表面是皮肤,皮肤下面有肌肉和骨骼。在头部和躯干部,由皮肤、肌肉和骨骼围成两个大腔:颅腔和

10、体腔。,头部 包括眼、耳、鼻、口、舌等器官和颅腔,颅腔内容纳脑。,颈项部 颈项部的前面叫颈部,后面叫项部。是头与躯干的连接部分,运动灵活。,2.1人体基本结构概述,(一)人体形态结构概述,躯干部 躯干前后径小于左右径,适于直立。躯干前面可分为胸、腹两部分,后面分为背、腰、骶几部分。躯干部的体腔以膈肌为界分为胸腔与腹腔。腹腔下方骨盆内的部分叫做盆腔。,2.1人体基本结构概述,(二)细胞,细胞是人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人体细胞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三部分。,大部分细胞的基本功能是新陈代谢。此外,每一类细胞还有自己的特殊功能。红细胞能够携带氧和二氧化碳,白细胞具有吞噬作用,肌细胞有收缩作

11、用,神经细胞受到刺激以后,能够产生兴奋,具有传导 兴奋的作用等。,2.1人体基本结构概述,(三)组织、器官和系统,组织是由许多形态和功能相似的细胞核细胞间质共同组成的。,器官是有多种组织构成,能够行使一定功能的结构单位。,人体的基本组织有四大类: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和神经组织。,系统是能够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而组成的多个器官的综合,许多在结构和功能上有密切联系的器官,按一定顺序结合在一起,共同执行某种特定功能。,人体运动系统由骨、骨连结和骨骼肌组成。骨和骨连结构成人体的支架,成为骨骼。,2.2婴幼儿各系统解剖生理特点,(一)运动系统,1.婴幼儿骨骼的特征,(1)骨的形态、结构特征:,

12、人体骨骼由206块骨连结而成,它分为颅骨、躯干骨和四肢骨三大部分。,2.2婴幼儿各系统解剖生理特点,1.婴幼儿骨骼的特征,(1)骨的形态、结构特征:,骨的形态各异,可分为长骨、短骨、扁骨和不规则的骨四类。,骨的构造(管状,轻便而坚固),骨膜:,骨质:,骨髓:,结缔组织膜,含血管、神经、成骨细胞,对骨的生长、再生有重要作用。,骨密质,骨松质,白色,致密坚硬,红色疏松,呈蜂窝状,骨的主要部分,抗压、承重等。,红骨髓,黄骨髓,主要在骨松质空隙中,有造血功能。,成年人骨髓腔中。,2.2婴幼儿各系统解剖生理特点,1.婴幼儿骨骼的特征,(1)骨的形态、结构特征:,骨的化学成分包括有机质和无机质。无机质可以

13、使骨变得坚硬,而有机质使骨具有韧性和弹性。骨的化学成分可因年龄、营养状况等因素的影响而变化。幼儿的骨有机质含量相对较多,韧性强、弹性大、硬度小,因而不易骨折,但易弯曲或变形。,2.2婴幼儿各系统解剖生理特点,1.婴幼儿骨骼的特征,(2)颅骨的特征:,新生儿颅骨尚未完全骨化,留有结缔组织膜,称为囟门,可分为前囟和后囟。,囟门的闭合反映颅骨的骨化过程。,前囟:出生后12岁闭合;后囟:出生后23个月闭合。,2.2婴幼儿各系统解剖生理特点,1.婴幼儿骨骼的特征,(3)脊柱的特征:,脊柱是人体的主要支柱,是由脊椎骨叠加而成的,脊柱的变化反映椎骨的发育。成人脊柱完全的形成对保护身体平衡,减少走路与跳跃时对

14、脑的冲击和震荡有力。,2.2婴幼儿各系统解剖生理特点,1.婴幼儿骨骼的特征,(3)脊柱的特征:,新生儿的脊柱仅骶骨有弯曲。,1岁左右学走时,出现腰部的脊柱前凸;腰曲,婴幼儿生理弯曲并不固定,在仰卧位时,完全可以消失。婴幼儿体位不正时则容易引起脊柱弯曲变形。,2.2婴幼儿各系统解剖生理特点,1.婴幼儿骨骼的特征,(4)胸廓的特征:,胸廓是由胸椎、胸骨、肋骨及其骨连结共同围成的。,容纳并保护心、肺等器官,并参与呼吸。如果婴幼儿缺钙,易使胸廓前后径扩大,胸骨突出形成鸡胸,影响心、肺的正常发育和生理功能。,2.2婴幼儿各系统解剖生理特点,1.婴幼儿骨骼的特征,(5)上肢骨的特征:,上肢骨一般较轻、小,

15、关节灵活性较大。,新生儿没有腕骨,仅为软骨,以后8块腕骨骨化中心依次出现,约在10-13岁完成骨化。,(6)下肢骨的特征:,下肢骨一般较粗大,关节牢固。,骨盆由髋骨、骶骨、尾骨及其骨连结组成。容纳并保护盆腔脏器。,2.2婴幼儿各系统解剖生理特点,1.婴幼儿骨骼的特征,(6)下肢骨的特征:,足骨的跗骨和跖骨借骨连接形成向上凸笼的形状,称为足弓。足弓具有弹性,能缓冲行走于跳跃时对身体和脑所产生的震荡。,2.2婴幼儿各系统解剖生理特点,1.婴幼儿骨骼的特征,(7)婴幼儿关节的特征:,关节结构,关节面,关节囊,关节腔,关节头(略凸),关节窝(略凹),覆盖关节软骨,由结缔组织构成内壁分泌滑液,包绕关节,

16、骨间联系,含少量滑液,结构特点:坚 固、灵 活,婴幼儿关节伸展性及柔韧性超过成人,故关节活动范围大于成人;但关节牢固性较差,强力下易脱臼。,2.2婴幼儿各系统解剖生理特点,2.婴幼儿肌肉组织的发育特点,1)重量:占体重的20%左右,到1.5岁时占23%,5岁左右增长到35%,以后逐渐增加。1.55岁时期发展比较迅速。2)成分:水分多,水分、蛋白质、脂肪、糖及无机盐含量较成人少,能量储存差,故肌肉收缩力差,易疲劳。但因新陈代谢快,供氧量充足,又易恢复。3)肌肉群:大、小肌肉的发展并不是同时进行的,大肌肉群先发育,上肢肌肉先 发育。,2.2婴幼儿各系统解剖生理特点,3.运动系统的保障,婴幼儿身高不

17、断增长,营养和阳光及适当的运动是婴幼儿骨骼生长和发育的必需条件。,婴儿的腕骨出生时全部为软骨,到10岁左右才能全部钙化,所以婴幼儿的手劲小,为他们准备的玩具要轻。,婴幼儿的骨骼硬度小,容易变形,不良的体姿可以导致脊柱完全。因此应从小培养幼儿良好的体姿,预防脊椎和胸廓变形。,婴幼儿肌肉的力量和能力储备都不如成人,因此组织幼儿户外 活动时要适时让幼儿休息,避免过度疲劳。,2.2婴幼儿各系统解剖生理特点,3.运动系统的保障,婴幼儿肘关节教松,当肘部处于伸直位置时,若被猛力牵拉手臂,就可能造成“牵拉肘”。,婴幼儿会站、会走以后逐渐出现足弓。但是脚底的肌肉、韧带不够结实,如果运动量不合适,易使足弓塌陷,

18、形成“扁平足”。因此要适度锻炼并给幼儿宣传合适的鞋子。,保健要点:适当进行体育锻炼,促进骨骼和肌肉的发育;预防骨折、脱臼、肌肉劳损等伤害性事故的发生;经常晒太阳,促进身体对维生素D以及钙、磷的吸收;婴幼儿服饰应便于骨骼的发育和动作的发展,不能一味追求美观。,消化:消化道将食物分解为可以被吸收成分的过程。吸收:经过消化的食物成分通过消化道壁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2.2婴幼儿各系统解剖生理特点,(二)消化系统,消化道,消化腺,唾液腺、胃腺胰腺、肠腺肝脏,2.2婴幼儿各系统解剖生理特点,(1)口腔:牙齿和舌。,牙是人体最坚硬的器官。人一生中先后出现两副牙齿。6月到23岁乳牙全部萌出,共20个。6岁左

19、右开始出现第一颗恒牙,712岁 乳牙脱落,恒牙逐渐长出共32颗。12岁左右出第二恒磨牙,第三恒磨牙一 般在18岁以后才长出,也可终生不出。因此,人的恒牙2832颗均属正常。,1.婴幼儿消化道的特征,2.2婴幼儿各系统解剖生理特点,根据牙的形态和功能,把牙分为切牙、尖牙、前磨牙和磨牙。,2.2婴幼儿各系统解剖生理特点,牙由牙质、釉质、牙骨质和牙髓构成。,2.2婴幼儿各系统解剖生理特点,食管为肌性管道,全长25厘米,有三个狭窄部。,新生儿的食管长约10-11厘米,1岁时约12厘米,婴儿的食管由于弹性纤维发育不全,故容易溢乳。5岁时食管约为16厘米,幼儿食管比成人短而窄,黏膜柔软,管壁较薄且弹力组织

20、发育较差,易受损伤。,(2)食管:,2.2婴幼儿各系统解剖生理特点,婴儿的胃呈水平状,贲门括约肌不够发达,吮吸时常吸入空气,这些因素使婴儿容易发生漾奶现象。随着小儿学会走路,胃的位置逐渐变垂直。,(3)胃:,婴幼儿胃黏膜血管丰富,胃肌层发育较差,胃壁较薄,分泌的盐酸及各种酶均比成人少,消化能力较弱,富含蛋白质和脂肪的食物在胃内滞留的时间较长。,2.2婴幼儿各系统解剖生理特点,(4)小肠:,小肠是吸收的主要部位。婴幼儿肠道肌肉组织和弹力纤维尚未发育完善,肠的蠕动能力比成人弱,加上自主神经调节能力差,容易发生肠功能紊乱。,(5)大肠:,婴儿过了伴随,就可培养定时排便的习惯。幼儿应养成早饭后排便的习

21、惯,大便不规律时间长后会形成便秘。,包括大肠和小肠。肠管相对的比成人长,较长的途径帮助其吸收养料,管壁较薄较嫩。大肠与小肠的比例较成人大,成人为1:4,新生儿为1:6,婴儿为1:5。小儿的结肠的壁相对较薄,直肠与腹壁的固定较差,没有明显的结肠带和结肠垂,易发生肠套病。直肠相对的较长,黏膜与黏膜的吻合较差,肌肉发育不好,固定不好,容易发生脱肛。,2.2婴幼儿各系统解剖生理特点,2.婴幼儿消化腺的特征,消化腺包括唾液腺、胃腺、肠腺、胰腺和肝脏,它们能够分泌消化液。,2.2婴幼儿各系统解剖生理特点,2.婴幼儿消化腺的特征,2.2婴幼儿各系统解剖生理特点,3.消化系统的保健,保持口腔卫生。婴儿通过喝水

22、来清洁口腔,2岁左右可学习漱口,3岁以后要坚持早晚刷牙;,保护好乳牙。定期检查,发现龋齿及时治疗。避免用牙齿咬硬的东西,防止伤害性事故的发 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就餐时要细嚼慢咽,尽量吃饱;两餐间隔时间不宜过短,食物不宜过烫或过冷;,保护进餐时的愉快情绪,从而促使消化液的分泌和消化管的蠕动,提高消化能力。,培养定时排便的习惯,防止便秘。,呼吸:人体不断地吸收外界的氧气和呼出体内的二氧化碳的过程。,2.2婴幼儿各系统解剖生理特点,(三)呼吸系统,呼吸系统,呼吸道:,肺,鼻、咽、喉、气管、支气管,(气体进出的通道),(气体交换的场所),上呼吸道,下呼吸道,鼻:外鼻、鼻腔,一、呼吸道:(一)鼻(

23、嗅觉器官),内侧壁,筛骨垂直板部 梨骨 鼻中隔软骨,鼻腔:前部有鼻毛阻挡灰尘表面有黏膜能分泌黏液 保持湿润鼻黏膜内血管丰富加温,呼吸系统鼻,呼吸系统,呼吸系统喉,(二)咽、喉,咽与鼻腔、口腔、喉相通咽部有一对扁桃体,幼儿易感染,喉结构由软骨、韧带、喉肌和黏膜构成喉腔内有一对声带,振动可发音,男孩子12岁以后变声。,呼吸系统,(三)气管和支气管,右主支气管:粗短直左主支气管:细长斜,由16-20个“C”形软骨环构成分颈、胸二部,一、气管,二、支气管,上起环状软骨下缘,下至胸骨角平面,呼吸系统气管与支气管,呼吸系统,1.婴幼儿呼吸道的特征,2.2婴幼儿各系统解剖生理特点,(三)呼吸系统,上呼吸道,

24、下呼吸道,婴幼儿由于面部和颅骨发育未完全,鼻和鼻腔相对较小,鼻黏膜柔软,富有血管,鼻腔较狭窄。因此易受感染,引起充血、流涕,造成鼻腔闭塞,呼吸困难,甚至患鼻炎。,婴幼儿声带短而薄,不够坚韧,所以婴幼儿声调比成人高,但由于学前儿童的声门肌肉容易疲劳,故婴幼儿的发声时间不宜过长,并且要注意发音方法。,婴幼儿的气管、支气管官腔较成人狭窄,软骨柔软,肌肉发育不完善,缺乏弹力组织,黏膜血管丰富,黏液腺分泌不足而干燥,黏膜纤毛运动差,不能很好地排除微生物及黏液,易引发感染,导致呼吸道狭窄而发生阻塞现象。,肺:位置、形态,四、肺,形态位于胸腔,左右各一,呈半圆锥形,左肺分两叶,右肺分三叶。结构由支气管树和肺

25、泡组成左右支气管分别进入左右两肺,反复分支形成支气管树。,呼吸系统肺,呼吸系统,2.肺和气体交换,2.2婴幼儿各系统解剖生理特点,(三)呼吸系统,婴幼儿肺的弹力组织发育较差,血管丰富。整个肺脏含血多、含气少,肺间质发育旺盛,肺泡数量较少。因而感染时容易导致黏液阻塞,并易引起肺不张、肺气肿及肺淤血等。,婴幼儿生长发育旺盛,新陈代谢快,需要通过加快呼吸频率来补偿摄入的氧气。因此,年龄越小,呼吸频率越快。,婴幼儿支配呼吸运动的中枢神经发育不完善,迷走神经兴奋性 占优势,易出现深、浅呼吸交替,或呼吸节律不齐、间歇、暂 停等现象。,3.呼吸系统的保健,2.2婴幼儿各系统解剖生理特点,(三)呼吸系统,用鼻

26、子呼吸,使空气通过鼻腔,防止灰尘和细菌进入肺部,并调节空气的温度和湿度,减少感冒;,掌握擤鼻涕的正确方法,防止由于鼻腔内压过大,而使细菌进入耳咽管,引发中耳炎;,注意保护嗓音,不要长时间唱歌、呼喊,防止声带因过度紧张而水肿、变厚,感冒、咳嗽时要多饮水;,注意培养正确的姿势,适当进行体育锻炼,促进胸廓及肺的正常发育;,尽可能进行户外活动,室内要通风换气,寒冷地区或动机尤其要注意吸取新鲜空气;,进餐时要小心,不高声谈笑,防止食物误入气管。,2.2婴幼儿各系统解剖生理特点,(四)血液及血液循环,血液的组成血液:粘稠的液体,包 括血浆和血细胞。血浆约占血液总量的一半多一点,其余为血细胞,血细胞包括红细

27、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红细胞,白细胞,嗜酸性白细胞,嗜中性白细胞,嗜碱性白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2.2婴幼儿各系统解剖生理特点,(四)血液及血液循环,血浆:,占血液总量的45由90的水和100多种溶质组成由蛋白质、葡糖、磷脂、钾、钠等无机盐构成血浆是血细胞生存的环境。,血细胞:,红细胞通过血红蛋白为机体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白细胞参与机体的免疫反应血小板促进止血和加速凝血,1.血液,交叉配血实验 供血者 受血者 红细胞 红细胞 血清 血清,主侧,血液,(四)血液及血液循环 位于胸腔内,两肺之间,膈肌上方;形状似桃,大小相当于自己的拳头。,心脏的位置、外形,右心房、右心室、左心房、左心室 右心房

28、:与上下腔静脉相通 左心房:与肺静脉连通 右心室:与肺动脉连通 左心室:与主动脉连通,循环系统,2.2婴幼儿各系统解剖生理特点,(1)婴儿心脏的特征:婴幼儿心脏的重量占体重的百分比大于成人。新生儿的心脏约24g,大约占体重的0.8。学前儿童心肌纤维束相互交织教松,弹性纤维少,6-7岁后弹性纤维开始分布到心肌壁内,增强了心脏的收缩功能及心脏的弹性,有利于心脏调节力的增强。,血管:包括动脉、静脉、毛细血管三类动脉: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全身各器官、组织去的血管。与心室相通 特点:管壁厚、弹性大,血流速度快。静脉:将血液由各器官、组织送回到心脏的血管 与心房相通 特点:管壁薄、弹性小。毛细血管:连通于最

29、小的动脉和静脉之间的血管。血液与组织之间物质交换的场所 特点:管壁非常薄(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非常细(只能允许一个红细胞通过)。,循环系统,2.2婴幼儿各系统解剖生理特点,(2)婴幼儿的血管特征:,婴幼儿血管内径相对比成人宽,毛细血管非常丰富,尤 其是肺、肾、皮肤等处,故血流量大,身体得到的营养物质和氧气十分充足。儿童年龄越小,血管壁越薄,血管弹性也越小;随着年龄的增加,血管壁加厚,弹性纤维增多,弹性加强,到12岁时已具有成人动脉的构造。儿童的血管发育程度在6-7岁以前超过心脏的发育,青春期后心脏的发育程度超过血管的发育程度。,2.2婴幼儿各系统解剖生理特点,(3)体循环和肺循环:,人体血液

30、循环,借助心脏节律性搏动,血液经动脉、毛细血管、静脉,最后返回心脏。根据血液循环的路线不同,将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3.心率、脉搏和血压:,婴幼儿新陈代谢旺盛,心脏发育不完全,心肌收缩力较弱,每博输出量比成人少,因为只有增加搏动频率才能适应机体组织的需要。所以,年龄越小,每分钟心率、脉搏次数就越多。,左心室,右心房,主动脉及其各级分支,腔静脉及其各级属支心冠状窦,全身各处毛细血管,组织细胞,营养物质 O2,代谢产物 CO2,左心房,右心室,肺静脉,肺动脉干及其各级分支,体循环,肺循环,血压:流动的血液对血管壁的侧压力。收缩压:心脏收缩时,主动脉压升高到最高值;舒张压:心脏舒张时,

31、主动脉压下降到最低值。血压的单位是Pa 正常人的血压比较稳定(随年龄变化),安静时测得:收缩压:100120mmHq 舒张压:60 80mmHq 高血压:舒张压经常高于90mmHq;低血压:舒张压经常低于50mmHq,血压,2.2婴幼儿各系统解剖生理特点,4.循环系统的保健:,进行适当的运动和锻炼,以期改善婴幼儿心肌纤维的收缩性和弹性。运动前要做好准备活动,注意不同体质的儿童在运动中的表现;合理营养,防止贫血,注意摄入含铁和蛋白质丰富的食物;避免过度的或突然的神经刺激,以免影响心脏活动和血液循环;应有正常的睡眠和适当的休息,以利于保护心脏。儿童的衣服和鞋袜不宜过小,过紧,以免影响心脏活动和血液循环。,Thank You!,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