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传染病防控策略.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6413676 上传时间:2023-10-28 格式:PPT 页数:99 大小:6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校传染病防控策略.ppt_第1页
第1页 / 共99页
学校传染病防控策略.ppt_第2页
第2页 / 共99页
学校传染病防控策略.ppt_第3页
第3页 / 共99页
学校传染病防控策略.ppt_第4页
第4页 / 共99页
学校传染病防控策略.ppt_第5页
第5页 / 共9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校传染病防控策略.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校传染病防控策略.ppt(9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学校传染性疾病的防控策略,保定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11年7月,传染病给人类造成的灾难(一),人类历史上有记录的死亡人数超过10万的瘟疫:从公元4681930年,1462年中爆发了41次死亡人数超过10万人严重疫情。我国发生过7次。468年,河南、河北、山东、湖北及安徽发生疫病,15万人死亡。1358年,山西及河北发生疫病,死亡人数超过20万。17721855年,中国云南省流行鼠疫,25.3万人死于该病。18561900年,中国云南全省有86个县流行鼠疫,死亡73万多人。18841953年,中国福建57个县、市中有71万多人死于鼠疫。18871919年,中国内蒙东部52万人死于鼠疫。1910

2、1913年,中国和印度发生淋巴腺鼠疫,死亡数百万人。,传染病给人类造成的灾难(二鼠疫),首次鼠疫发生于公元6世纪,起源于中东,流行中心在地中海沿岸,死亡总数约近一亿人。第二次鼠疫(黑死病)。发生于公元14世纪,断断续续持续了近300年,疫区遍及整个欧亚大陆和北非北海岸。欧洲共死亡2500万人,占当时欧洲总人口的1/4,意大利和英国的死亡人数则为其总人口的一半。目前鼠疫只在个别地区散发流行,传染病给人类造成的灾难(三 流感),1918年,世界上暴发了历史上最著名的严重流感大流行“西班牙流感”。它夺去了超过5000万人的生命(当时正值一次世界大战其死亡人数才1900万)其中,西班牙死亡800万人,

3、在这场流感之后,美国人的平均寿命下降了10年。2005年2月禽流感2009年4月墨西哥出现第一例猪流感,后改名为H1N1,传染病给人类造成的灾难(四 霍乱),1817年,霍乱起于印度,传到阿拉伯地区,然后到了非洲和地中海沿岸 20世纪90年代,霍乱患者数量呈现上升趋势。多次在全球范围内流行,其中有6次是在19世纪。世界卫生组织称,它是对全球的永久威胁,并说“威胁在增大”。因此也被称为“19世纪的世界病”。作为世界卫生组织确定为必须国际检疫的传染病之一。,传染病给人类造成的灾难(五 结核病),自1882年柯霍发现结核菌以来,迄今因患结核病死亡的人数约为两亿人,每年约有6500万人受到结核病感染。

4、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目前全球有近1/3的人感染了结核菌。全球有活动性肺结该病人约2000万,每年新发结核病人约800万一1000万,每年约有300万人死于结核病。结核病再次成为数一数二的人类杀手。,传染病给人类造成的灾难(六 艾滋病),1978年在纽约发现第1例,到1983年已累计发生1739例,逐年直线上升。世界卫生组织宣布,艾滋病已蔓延164个国家。1995年6月30日,全世界登记在册的艾滋病病例已接近117万。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实际数要比此数高得多,估计全世界病例总数可能已超过500万,全世界目前HIV感染者的总数已超过2000万人,每天还约增加600人。目前以美洲为最多,其次是亚洲,欧

5、洲名列第三。,传染病给人类造成的灾难(七 天花),天花,一种古老的疾病,一个曾令人谈之色变的瘟疫,中医称之为“痘疮”。据有关资料记载,历史上,天花先后使亿人失去了生命。年月日,全球最后一名天花患者,索马里炊事员阿里马奥马丁被治愈。年月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危害人类数千年的天花已经被消灭。,传染病给人类造成的灾难(八疟疾),疟疾是全球广泛关注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全球大约40%的人口受疟疾威胁,每年有3.5亿5亿人感染疟疾,110万人因疟疾死亡,每天有3000儿童因患疟疾而失去生命。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球有59%的疟疾病例分布在非洲,38%分布在亚洲,3%分布在美洲。中国

6、承诺2020年消除疟疾。其中河北省等省份2015年消除疟疾。,新发传染病(一),新发传染病是指近30年来由新发现的新种或新型病原微生物引起的传染病。20世纪70年代以来,除少数年份外,大都有一种或一种以上的新传染病被发现,新发传染病至今达40余种。其病原微生物种类复杂,有病毒、细菌、立克次体、衣原体、螺旋体及寄生虫等。,新发传染病(二),对人类的健康构成了严重的威胁新发传染病:如埃博拉出血热、尼帕病毒脑炎、西尼罗河脑炎、克-雅氏病、莱姆病,军团菌病、艾滋病、O139型霍乱、口蹄疫、疯牛病、新型克雅氏病、SARS、禽流感、甲型H1N1,以及肠出血性大肠杆菌肠炎(O104)。人们对新发传染病的生物

7、学性状、传播因素及传播规律等方面尚缺乏足够的认识;另一方面,国际交往日益频繁,为传染病迅速传播提供了便利,为新发传染病的大范围流行创造了有利的条件.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自然和社会环境的巨大变化,一些新发传染病传入我国,并发生较大规模流行是完全可能的,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传染性疾病概念,传染性疾病是由病原生物(又叫做病原体)引起,能够在正常人群中引起流行的感染性疾病,这类疾病具有传染性、流行性和免疫性,并受许多环境因素的制约。,传染性疾病的致病因素,传染性疾病的致病因素是一些有生命的病原生物或叫做病原体,现在已经明确对人类有致病性的病原生物约有500多种,它们都归属为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

8、,传染病的基本特征(一),有病原体 有传染性 病人体内的病原体排出体外后,通过一定的途径进入易感者体内,把疾病传染给他人。有流行性(爆发、流行、大流行、季节性、地方性)有免疫性,传染病的基本特征(二),暴发:在一局部地区或集体单位,短期内突然出现多例同一疾病的病人,同一传染源或同一传播途径引起的为暴发 流行:当一个地区某一传染病的发病率显著高于过去一般水平的为流行 大流行:当某一传染病在一定的时间内迅速传播,波及全国各地,甚至超出国界或洲界的为大流行,或称为“世界流行”,传染病的临床特征,潜伏期 感染-发病前驱期 从出现症状特殊症状发病期 此期分为上升期、极期和缓解期等若干阶段恢复期,传染病流

9、行过程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传染源:指病原体已在体内生长繁殖并能将其排出体外的人和动物。包括患者、隐性感染者、病原携带者和受感染的动物等。传播途径: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后,到达另一个易感者的途径。人群易感性:对某一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的人称为易感者,易感者在某一特定人群中的比例决定该人群的易感性。,传 播 途 径,空气传播:呼吸道传染病水的传播:食物传播:消化道传染病接触传播:虫媒传播:自然疫源性传染病/人兽共患病血液传播:土壤传播:,影响流行过程的因素,自然因素 地理环境 季节因素 自然疫源性因素 自然灾害社会因素 社会制度、经济基础、人文生活条件和习惯 以及防治传染病的法律法规 对降低传染病

10、的发生和流行有决定性的影响。,传染性疾病的防控原则(一),消灭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 保护易感人群,传染性疾病的防控原则(二),传染源 患者 隐性感染者 病原携带者 受感染动物消灭控制传染源 病人、携带者和密切接触者 隔离治疗、医学观察 一般无特别经济价值的动物消灭,传染性疾病的防控原则(三),切断传播途径 1、呼吸道传染病 消毒、戴口罩、自我保护 2、消化道传染病 把好入“口”关。3、经血液传播的传染病通过或可能通过皮肤黏膜入血的一切器具和物品必须无菌,自律自爱。4、人兽共患病 消毒、灭虫、自我保护 5、密切接触引起的传染病 树立坚强自我防护的意识,做好消毒和隔离,传染性疾病的防控原则(四)

11、,保护易感人群 主动免疫接种疫苗 被动免疫注射免疫球蛋白 紧急预防接种传染病流行时期,有感 染某种传染病的可能时,学校是传染病防控重点人群,在校生人数多,住校生比例高,班容量大,住宿条件较差部分学校环境卫生状况令人堪忧部分学校对传染病防控工作重视不够,医疗资源严重不足传染病防治知识相对缺乏青年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因此,学校是社会关注的重点机构。,我国传染病防控特点,以人为本各级政府高度重视中国特色强有力的组织管理科学防控严格遵循传染病的防控原则,学校传染病的防控(一),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必须建立学校卫生管理组织必须制定应对学校卫生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校长是学校传染病预防和控

12、制的第一责任人学校必须设有传染病疫情报告员,学校传染病的防控(二),如何发现传染源按照教育和卫生管理部门的要求:做好教职员工,在校学生的健康检查,做到不漏人,不漏项,健全全员健康档案。缺勤缺课登记要制度化,常规化。传染病流行时期要启动晨检、午检制度 可采取分级登记层层上报汇总分析,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报告依据: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规范(试行)(卫办疾控发200665号)报告内容及时限(1)在同一宿舍或者同一班级,天内有例或者连续天内有多个学生(例以上)患病,并有相似症状(如发热、皮疹、腹泻、呕吐、黄疸等)或者共同用餐、饮水史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在小时内报出相关信

13、息。,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2)当学校和托幼机构发现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立即报出相关信息。(3)个别学生出现不明原因的高热、呼吸急促或剧烈呕吐、腹泻等症状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在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4)学校发生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或者其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在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2、报告方式 当出现符合本工作规范规定的报告情况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以最方便的通讯方式(电话、传真等)向属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农村学校向乡镇卫生院防保组)报告,同时,向属地教育行政部门报告。,学校传染病的防控(三),切断传播途径做好学校环境卫生加强学校食

14、堂卫生管理做好学校水源消毒和管理要有消毒登记教育学生做好个人卫生和饮食卫生传染病流行期间要做好卫生消毒登记针对传染病的传播途径采取相应措施,学校传染病的防控(四),保护易感人群新生入学要查验疫苗接种卡,缺漏项目要限期补种加强学生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如果某种传染病在学校暴发流行可采取紧急免疫接种、暂时停课等措施,手足口病防控,概述,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以柯萨奇A群16,EV71型多见)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多发于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主要临床表现为手、足、口腔等部位斑丘疹、疱疹 重症病例可出现脑炎、脑脊髓炎、脑膜炎、肺水肿、循环衰竭等传染源为现症患者和隐性感染者主要通过人群消化道

15、、呼吸道和分泌物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我市目前手足口病疫情特点,1、流行强度较去年减弱,报告病例较2010年同期下降三分之一,2、流行高峰的峰值较前三年低,出现峰值的时间也是4年中最晚的;3、5岁以下儿童为主,占总病例的94.48%;4、托幼机构病例所占比例较大,占病例的27.79%,较2010年上升了近7个百分点;,临床表现,潜伏期:一般27,无明显前驱症状。主要表现急性起病,发热和或手足口病。口腔黏膜:小疱疹,常分布于舌、颊黏膜、硬腭,也可以出现在扁桃体、牙龈及咽部等,疱疹破溃后形成溃疡。斑丘疹,手足部多见,皮疹主要分布于手背、指间,偶见于躯干、大腿、臀部、上臂等处,呈离心性分布,斑丘疹很快

16、转为小疱疹,直径约37mm,质地稍硬,自几个至数十个不等,23日自行吸收,不留痂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头痛等症状。疱疹性咽峡炎。一般病例预后良好,多在一周自愈。,手、足、口,诊断,临床诊断病例在流行季节发病,常见于学龄前儿童,婴幼儿多见。普通病例:发热伴手、足、口、臀部皮疹,部分病例可无发热。重症病例:出现神经系统受累、呼吸及循环功能障碍等表现,实验室检查可有外周血白细胞增高、脑脊液异常、血糖增高,脑电图、脑脊髓磁共振、胸部X线、超声心动图检查可有异常。,预防控制措施,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主要是针对“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三个方面的措施。手足口病传播途径多,

17、婴幼儿和儿童普遍易感。做好儿童个人、家庭和托幼机构的卫生是预防本病的关键。,个人预防措施,手足口病还没有有效的预防疫苗,但是,只要养成良好 的卫生习惯,做到“勤洗手、吃熟食、喝开水、勤通风、晒衣被”,手足口是完全可以预防的。个人在预防手足口病时,以下几点千万要注意:1.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儿童;2.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个人预防措施,3.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4.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

18、晒衣被;5.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居家治疗的儿童,不要接触其他儿童,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对患儿粪便及时进行消毒处理;轻症患儿不必住院,宜居家治疗、休息,以减少交叉感染。,正确的洗手方法,正确的洗手方法是个人良好卫生习惯重要内容之一,能有效的防止肠道病毒的传播。在与患者接触后,触摸眼、口、鼻前,打喷嚏或咳嗽后,进食前,如厕后,带口罩前及摘口罩后,接触公共设施如扶手、门柄、电梯按钮、公共电话后、从外面回家后等均应及时洗手。推荐较合理的五步洗手法:湿、搓、冲、捧、擦。,正确的洗手方法,一、湿 在水龙头下把手淋湿,擦上肥皂或洗手液。二、搓手心、手臂、指缝相对搓揉20秒

19、:(一)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摩擦;(二)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搓擦,交换进行;(三)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沿指缝相互摩擦;(四)一手握另一手大拇指旋转搓擦,交换进行;(五)弯曲各手指关节,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搓擦,交换进行;(六)搓洗手腕,交换进行。,正确的洗手方法,三、冲用清水把手冲洗干净。四、捧用清水将水龙头冲洗干净,再关闭水龙头。五、擦用干净的毛巾/纸巾擦干或烘干机烘干。,晨检,晨检的时间:每日学生入学、入托时,或上午、下午第一节课开始上课时。,晨检的内容、方法,一看:查看是否有学生缺课,观察学生的精神状态、面色、皮肤是否有异常表现。要特别注意手足臀部位是否有斑丘疹、小疱疹等。二问:询问学生是否

20、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头痛等症状不适症状,睡眠、大小便是否正常。如有症状,是否就医,在何处就医,诊断为什么疾病,是否按时服药。对缺课的学生,询问其家长您的孩子是否生病,是什么时候生病的,是什么病。三查:怀疑发热的学生测量其体温。四报告:发现手足口病等传染病或疑似病人应及时向学校负责人报告。,晨检的要求,晨检应每日进行,并要做好登记。发现生病学生时要及时通知家长。发现传染病患者或疑似传染病患者时,负责晨检的老师应送诊,并向学校疫情报告人报告,学校疫情报告人应报告学校、幼儿园领导和当地防保站或县疾控中心。负责晨检或上课的老师发现在同一班级或者同一宿舍,天内有例或者连续天内有多个学生(

21、例以上)患病,并有相似症状(如发热、皮疹、厌油、食欲减退、腹泻、呕吐、黄疸等)或者共同用餐、饮水史时,应立即报告。对于患手足口病、甲肝、麻疹、水痘、流行性腮腺炎等传染病的学生应及时隔离治疗。,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2009版)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1周内,同一托幼机构或学校等集体单位发生5例及以上手足口病病例;或同一班级(或宿舍)发生2例及以上手足口病病例;或同一自然村发生3例及以上手足口病病例;或同一家庭发生2例及以上手足口病病例。,疫情报告。1个案报告。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的有关规定,对符合病例定义的手足口病病例进行报告。

22、2聚集性病例报告。托幼机构和学校、医疗机构发现手足口病聚集性病例时,应以最快的方式向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河北省手足口病应急预案中规定,学校及托幼机构等集体单位一周内出现10例及以上手足口病病例。,托幼机构预防控制措施,(1)每日进行晨检,发现可疑患儿时,要采取立即送诊、居家观察等措施;对患儿所用的物品要立即进行消毒处理;(2)出现重症或死亡病例,或1周内同一班级出现2例及以上病例,建议病例所在班级停课10天;1周内累计出现10例及以上或3个班级分别出现2例及以上病例时,经风险评估后,可建议托幼机构停课10天;,(3)教育、指导儿童养成正确洗手等良好的卫生

23、习惯;老师要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状况;(4)教室和宿舍等场所要保持良好通风;定期对玩具、儿童个人卫生用具(水杯、毛巾等)、餐具等物品进行清洗消毒;(5)定期对活动室、寝室、教室、门把手、楼梯扶手、桌面等物体表面进行擦拭消毒;(6)托幼机构应每日对厕所进行清扫、消毒,工作人员应戴手套,工作结束后应立即洗手;,消毒,注意:75%酒精,5%来苏对肠道病毒没有作用一、环境消毒要点不需要大规模喷洒消毒。只需要对经常接触的物体表面(如门把手、课桌椅、餐桌、婴儿床栏杆、楼梯把手等)、玩具、游乐设施、寝具及书本等做重点性消毒。清洁完毕的物体可移至户外,接受阳光照射,通过紫外线杀灭病毒。强调教室和寝室的通风,预防

24、性消毒,做好环境卫生及粪便无害化处理。保育员、教师要保持手部清洁,并教育指导儿童养成正确洗手的习惯。幼儿活动室、教室和宿舍等要保持良好通风。活动室、教室、宿舍等地面每天湿式拖扫,每周末用含有效氯500mg/L消毒液拖地一次。门把手、桌、椅等各种物体表面每天用清水擦拭,每周末用含有效氯500mg/L消毒液擦拭消毒一次。玩具保持清洁。搞好食饮具消毒和食品卫生。,终末消毒,发生疫情的托幼机构和小学停课后应及时做好终末消毒,包括:校区内室内外地面、墙壁(墙壁可只消毒至2m高),门把手、楼梯及其扶手,场所内的各种物品表面,特别要注意患儿的衣服、被褥,学习用品,玩具,奶瓶和食饮具,厕所、卫生间,污水、垃圾

25、等。,肠道病毒消毒方法,粪便:可用生石灰以1:1的比例与其搅拌均匀消毒。食、饮具:用250毫克/升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溶液浸泡30分钟。生活用具、玩具、校舍、书籍:用500毫克/升含氯消毒剂溶液擦拭消毒,作用时间30分钟,或用0.3%过氧乙酸作用60分钟,或用紫外线灯直接照射30分钟。患者衣、被单:阳光下暴晒或煮沸20分钟或用500毫克升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肠道病毒消毒方法,盛放排泻物的容器:用500毫克升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浸泡120分钟。饮用水:用13毫克/升有效氯含氯消毒剂如漂白粉、漂精片等作用30分钟。灭蝇:可用5%氯氰菊酯(奋斗呐)、2.5%溴氰菊酯或其他杀虫剂,按说明书使用。生

26、活污水:用50毫克/升有效氯含氯消毒剂作用120分钟。垃圾:用1000毫克/升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溶液喷雾作用120分钟。,学校、幼托机构应如何做好手足口病防控工作,加强领导,提高认识。认真布置,明确各部门应做的工作及要求。做好老师防控知识的培训和家长的宣传。加强晨检,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治疗病人。病人痊愈后一周或发病之日起两周才能入托或返校学习。对病人污染了的物品或接触过的物品按规定进行消毒。,流行性感冒,季节性流感和大流行的特点,季节性流感,流行每年都会发生,并呈季节性病毒A(H1N1)、A(H3N2)和B变异成人罹患率 5-10%,儿童 20-30%估计全球每年重症病例可达300万估计全球

27、每年死亡病例可达25万-50万 5-9岁儿童罹患率高 两岁以下儿童、老人和高危人群死亡和重症发生率最高,流感大流行,不常发生(1918,1957,1968,2009)新流感病毒出现并在人群中广泛传播 发病、住院和死亡人数可显著高于季节性流感 可显著影响社会运行,1918:Spanish Flu4000-5000万死亡,1957:Asian Flu200万死亡,1968:Hong Kong Flu100万死亡,2009: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病例数?死亡数?,20世纪的三次流感大流行,H1N1,H2N2,H3N2,Garten,et al.Science Express 2009,2009甲型H

28、1N1流感大流行,截至2010年8月6日,全球214个国家和地区报告了确诊病例,共报告死亡病例18449 例截至2010年10月,我国内地累计报告确诊病例12万余例,死亡病例805例,甲流病毒起源-猪、禽、人流感基因来源,流行病学特点,传染源病人为主要传染源虽然猪体内已发现该病毒,但目前尚无证据表明动物为传染源传播途径主要通过飞沫或气溶胶经呼吸道传播也可通过口腔、鼻腔、眼睛等处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接触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体液和被病毒污染的物品亦可传染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预 防,1.控制传染源 在流感流行时,应尽可能隔离患者,做好疫情监测工作。2.切断传播途径 在流感流行时,加强环境消毒,减

29、少公众集会及集体娱乐活动,以防止疫情的进一步扩散。3.保护易感人群 预防流感的基本措施是接种疫苗。应用与现行流行流感病毒株一致的灭活流感疫苗接种,可获得6090的保护效果。,加强个人卫生知识宣传教育,(一)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流行高峰期避免去人群聚集场所。(二)咳嗽、打喷嚏时应使用纸巾等,避免飞沫传播。(三)经常彻底洗手,避免脏手接触口、眼、鼻。(四)流行期间如出现流感样症状及时就医,并减少接触他人,尽量居家休息。,季节性流感疫苗效力、效果,可显著降低受种者罹患流感及相关并发症的风险,及患流感后传染给他人的风险115岁儿童:保护效力为779165岁以下成人:可减少87流感相关的住院60岁以上老人

30、:保护流感相关呼吸道疾病效力为58老年人:可减少2770流感和肺炎相关的住院,学校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方案(试行),一、学校甲型H1N1流感疫情划分(一)学校未发现甲型H1N1流感疫情(二)学校出现非校内感染病例(三)学校出现校内感染病例,防控措施(一)学校未发现甲型H1N1流感疫情,1.制订应对学校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预案、工作方案。2组织相关培训和演练。3加强疫情应对物资准备。4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宣教。5.加强学习、生活场所卫生与通风,保持空气流通。6.落实晨检制度、因病缺课登记追踪制度。7.建立健全校内有关部门和人员、学校与家长、学校与当地医疗机构及教育行政部门联系机制,完善信

31、息收集报送渠道,保证信息畅通。,(二)学校出现非校内感染病例,卫生防控措施1.病例及时接受隔离治疗。2.卫生部门在学校的配合下,开展对病例密切接触者的追踪,并实施居家医学观察。3.卫生部门指导、协助学校加强当地学校晨午检工作。4.卫生部门指导学校采取消毒、感染控制等措施,做好疫情控制工作。经当地政府批准同意,对出现病例的托幼机构实施全园停课7天(或7天以上)的措施。如疫情传播风险较大,经当地政府批准同意,中小学校和高校可按照由班级到年级的原则采取临时停课措施。,(三)学校出现校内感染病例,卫生防控措施1.卫生部门指导、协助当地所有学校开展晨午检和疫情日报、零报告。2.卫生部门指导学校加强校内环

32、境消毒。3.卫生部门指导学校加强居家隔离观察者的管理,要求其主动接受监测,每日定时报告身体状况。4.按卫生部门要求,对重点或高危人群进行预防性服药和免疫接种。,学校防控措施,学校停止举办校内各种大型集会和会议等活动。根据当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的决定,学校采取临时停课或暂时关闭措施。(1)原则上,停课的范围由小到大,如由班级到年级,由年级到全校,由一个学校到多所学校等。(2)如果14天内,同一班级出现2例及以上甲型H1N1流感病例时,该班级可停课;如果14天内,同一学校有2个及以上班级需要停课时,该班级所在年级可停课;如果14天内,同一学校有2个及以上年级需要停课时,该学校可以全体停课。(3)

33、学生、家长及教职员工要与学校保持联系,报告其是否出现流感样症状。学校应向属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教育行政部门每日报告学生和教职员工的健康状况。(4)停课时间不少于7天,自最后一例甲型H1N1流感病例被隔离或离校之日算起。,(5)中小学校停课放假后,卫生、教育等相关部门应在当地政府的领导下,加强放假学生校外管理,避免其在学校外的相互接触和聚集。(6)复课前,必须对教室、阅览室、食堂、厕所等场所进行彻底清扫消毒。(7)复课后,未痊愈的学生应继续居家隔离治疗,至其病后7天或症状完全消失后24小时(以两者之间较长者为准),方可上学。(8)复课后,学校或托幼机构还应继续加强晨检和病例报告,并向属地疾病预防

34、控制机构和教育行政部门每日报告全校学生和教职员工的健康状况,至少持续14天。,乙型肝炎的预防,定义和种类,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组以肝脏损害为主的传染病。临床主要表现有食欲减退、厌油、疲乏无力,部分病人出现黄疸、肝大、肝功能异常。病毒性肝炎按引起发病的病毒不同目前可以分为7类,即甲型肝炎、乙型肝炎、丙型肝炎、丁型肝炎、戊型肝炎、庚型肝炎、己型肝炎。,病毒性肝炎在我国危害极大(90年代),我国乙肝病毒感染者逾1.2亿 10%,乙型肝炎患者近3千万,每年近 30万 人死于肝炎或肝癌,病毒性肝炎在我国各类传染病中发病率最高,1992年全国血清流行病学调查人群乙肝病毒感染率达60,表面抗原

35、携带率为9.75%,全国乙肝病毒携带者约为1.2亿人。由于乙肝病毒感染率高,成为影响我国群众身体健康的主要疾病;由于其病程长、难以治愈,乙肝也是家庭因病致穷的疾病之一。,对乙肝五项的自我判断,乙 肝,流行病学,1.传染源:主要为急、慢性乙肝患者或病毒携带者,2.传播途径:,水平传播,最主要途径是注射或粘膜接触含HBV 的血液及分泌物,性传播:不少见。,密切接触:有可能,饮食传播:可能性较小。,乙 肝,垂直传播,主要途径:围产期(新生儿皮肤、粘膜 有破损而接触母血)和产后密切接触,经胎盘及生殖细胞传播:有可能,医源性传播,输血或注射器、血透机、内窥镜等消 毒不严格,垂直传播是我国HBV感染的主要

36、模式,乙 肝,3.易感人群,(1)感染者年龄高峰:低发病区:2040岁,高发病区:48岁,(2)男女感染率相近,但发病者男多于女,(3)感染时年龄 越小,越易形成慢性肝炎、肝硬化 或慢性HBV携带状态(免疫耐受)。,(4)感染后对相同HBsAg亚型的HBV再感染有持久 免疫力,但对不同亚型的保护力不完全。,乙 肝,预 后,婴幼儿期感染:近90%转为慢性,成年人感染:85%以上可痊愈,10%左右转为慢性,慢性乙肝,肝硬化,肝 癌,10%,10%,“三部曲”,20062010年全国乙型病毒性肝炎防治规划,乙肝作为国家重点控制的传染病之一,其防治工作已经列入了国家“十一五”规划。,规划要求,孕产妇住

37、院分娩,强化乙肝疫苗的预防接种,加强宣传教育,开展培训等综合措施,优先保护新生儿和重点人群。从2009年起实施的15岁以下儿童补种乙肝疫苗工作有效遏制乙肝的高流行状态。目标:是5岁以下儿童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降至1%以下;全人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降至7%以下。,成效显著,乙肝疫苗接种率逐年提高1999年调查结果显示,全国平均乙肝疫苗全程接种率为70.7。目前全程接种率已达到90%以上。根据2006年调查HBsAg携带率和HBV流行率计算,1992年以来我国感染乙肝病毒的人数减少近8000万人,HBsAg携带者减少1900万人,我国人群HBsAg携带率已经低于8%,5岁以下人群HBsAg携带率已经

38、低于1。,河北省,2011年7月 28日是世界卫生组织第一个“世界肝炎日”。甲型肝炎发病率明显下降(2/10万以下)乙型肝炎发病率在较高水平(80/10万左右)15岁以下儿童阳性率降到1%以下,整体人群阳性率已降到3%。丙型肝炎发病呈上升趋势。,乙肝宣传要点,一、乙肝是一种危害大的严重传染病,但可以通过接种乙肝疫苗和其它措施预防。二、乙肝通过血液、母婴和性接触三种途径传播。日常生活和工作接触不会传播乙肝病毒。,三、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的关键。新生儿出生后要及时并全程接种三针乙肝疫苗。四、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已经纳入国家免疫规划管理,免费接种。五、推广新生儿以外重点高危人群接种乙肝疫苗。,

39、六、避免不必要的注射、输血和使用血液制品,使用安全自毁型注射器或经过严格消毒的器具,杜绝医源性传播。七、乙肝病毒携带者在工作和生活能力上同健康人没有区别。由于乙肝传播途径的特殊性,乙肝病毒携带者在生活、工作、学习和社会活动中不对周围人群和环境构成威胁,可以正常学习、就业和生活。,社会给予乙肝携带者公平、公正,2010年2月10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卫生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入学和就业体检项目维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入学和就业权利的通知。2011年,卫生部政务公开办公室发布关于已核准的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不得从事的职业的说明,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不得从事特警以及血站采血、血液成分制备、供血等业务工作;民航招收飞行学生可以在体检中保留乙肝项目鉴定检测。,八、目前,乙肝病毒感染尚无理想的特异性治疗药物,医学科技领域亦尚未攻克有些媒体广告宣传的“转阴”“根治”等难题。九、乙肝病毒携带者应定期接受医学观察和随访。乙肝患者要规范治疗、定期检查。,乙肝威胁着每一个人和每一个家庭,影响着社会的发展和稳定。预防乙肝是全社会的责任!,谢 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