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聃龄《普通心理学》 第06章 记忆.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6416616 上传时间:2023-10-28 格式:PPT 页数:94 大小:3.8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彭聃龄《普通心理学》 第06章 记忆.ppt_第1页
第1页 / 共94页
彭聃龄《普通心理学》 第06章 记忆.ppt_第2页
第2页 / 共94页
彭聃龄《普通心理学》 第06章 记忆.ppt_第3页
第3页 / 共94页
彭聃龄《普通心理学》 第06章 记忆.ppt_第4页
第4页 / 共94页
彭聃龄《普通心理学》 第06章 记忆.ppt_第5页
第5页 / 共9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彭聃龄《普通心理学》 第06章 记忆.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彭聃龄《普通心理学》 第06章 记忆.ppt(9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六章 记忆,主要内容,记忆的一般概念记忆的神经生理机制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工作记忆长时记忆内隐记忆,第一节 记忆的一般概念,什么是记忆记忆的种类记忆的加工过程记忆的测量,什么是记忆,对朋友讲述登长城的经历背英语单词多年未见的老同学碰面突然记不起名字记忆:人脑对过去经验的保持和再现(回忆和再认)。,从信息加工的角度说,记忆是人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储存和提取的过程。,记忆的种类,记忆现象对朋友讲述登长城的经历背英语单词,根据记忆的内容来分(长时记忆)形象记忆:以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为内容的记忆,表象情景记忆:以个人亲身经历的、发生在一定时间和地点的事件或情景为内容的记忆;与语义记忆相对应;易

2、受各种因素干扰;需要通过努力进行提取语义记忆:人们对一般知识和规律的记忆,与特殊的地点、时间无关。如单词、概念、定理、公式、规则等。较少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比较稳定。情绪记忆:以个人曾经体验过的情绪或情感为内容的记忆。运动记忆:以个人过去经历的运动或动作形象为内容的记忆,较易提取,不易遗忘。,根据记忆时意识参与的程度内隐记忆:在无意识的情况下,个体过去的经验自动的对当前作业产生影响的记忆自动的无意识记忆;信息提取过程是无意识的,并非记忆过程是无意识的外显记忆:在意识的控制下,过去经验对当前作业产生的有意识的影响受意识控制的记忆;信息提取过程是有意识的,可用言语进行准确的描述,根据信息保持时间的

3、长短感觉记忆或瞬时记忆:当客观刺激停止作用后,感觉信息在一个极短的时间内保存下来。它是记忆系统的开始阶段,保持时间1s左右。短时记忆:感觉记忆和长时记忆的中间阶段,保持时间大约为5秒到2分钟。包括两个成分,一是直接记忆,即输入的信息没有经过进一步的加工,容量相当有限;二是工作记忆,即输入信息经过再编码,容量扩大。长时记忆:信息经过充分的和有一定深度的加工后,在头脑中长时间保留下来。保存时间长,从1分钟以上到许多年甚至终身;容量没有限度。三者相互联系,互相影响。,根据信息加工处理的方式陈述性记忆:有关事实和事件的记忆,如学习的知识、经历过的事情;提取往往需要意识的参与。程序性记忆:对具有先后顺序

4、的活动的记忆,包括对认知技能和运动技能的记忆;由个体经过观察学习和实际操作练习而习得;提取往往不需要意识的参与。,多重记忆系统(Tulving,1995),记忆的加工过程,记忆的加工过程:编码:对外界信息进行形式转换的过程。在整个记忆系统中,编码有不同的层次或水平,而且是以不同的形式存在着的。存储:把感知过的事物、体验过的情感、做过的动作、思考过的问题等,以一定的形式保持在人们的头脑中。提取:从指记忆中查找已有信息的过程,是记忆过程的最后一个阶段,记忆好坏是通过信息的提取表现出来的。,另一个角度: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信息首先进入感觉记忆;引起个体注意的感觉记忆信息才会进入短时记忆;在短

5、时记忆中存贮的信息经过加工再存储到长时记忆中,而这些保存在长时记忆中的信息在需要时又会被提取到短时记忆中。,记忆按照加工过程可以分为编码、存储和提取三个时间上前后衔接的阶段,按照内容和加工方式等又可以划分为多重记忆系统。二者如何整合?,Tulving(1995):SPI模型将记忆过程和记忆系统两种分类方法进行了整合。SPI分别指序列(serial)、平行(parallel)和独立(independent)。首先,信息的编码是序列进行的,一个系统的输出信息可以成为其它系统的输入信息。其次,不同系统中的信息存储是平行进行的。多重记忆系统是平行的存储于不同的脑区的。最后,每个系统中的信息可以独立的进

6、行提取,相互之间不受影响。人们的日常活动通常会涉及到多重记忆系统,活动的结果也会存储于多个系统中。比如阅读一本书知觉表征系统对视觉词汇进行解码短时记忆或工作记忆对句子间的意义联系进行整合并加以理解阅读时的情形和理解的结果会存储到长时记忆中去,记忆的测量,回忆法再认法节省法重建法内隐记忆测量元记忆测量,回忆法(再现法):原来学习过的材料不在面前,要求被试把学习过的材料再现出来。自由回忆;线索回忆保持量=正确回忆的项目量/学习的项目量100%再认法:把识记过的材料和没有识记过的材料混合在一起,要求被试再认哪些是学习过的。保持量=(正确数-错误数)/呈现材料的总数100%,节省法(再学法):学习一组

7、材料,根据初学和再学两次学习所用的时间或次数来计算被试的保持量。保持量=(初学时间或次数-再学时间或次数)/初学时间或次数100%重建法(重构法):要求被试再现学习过的刺激次序。,内隐记忆测量:在实验中分离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直接测验:如自由回忆和再认,对应外显记忆间接测验:指导语上不要求被试有意识的提取学习过的信息,通过被试在一些特定任务上的表现来推断是否拥有某种记忆,对应内隐记忆如词干补笔、残词补全、快速识别,元记忆测量:个体对自己记忆的认知独立测量:个体所具有的各种元记忆知识的测量,如个体对记忆容量、记忆策略等的知晓程度的测量一致性测量:对个体监控记忆过程的能力进行评价,如成绩预测、“知晓

8、感”测量等,第二节 记忆的神经生理机制,微观的角度和宏观的角度记忆的脑学说(脑定位)记忆的脑细胞机制记忆的生物化学机制,记忆的脑学说,整体说美国心理学家拉什里(Lashley)最早提出动物记忆学习的成绩与大脑皮层破坏的特定部位关系不大,而与损伤部位的大小相关。记忆是整个脑皮层活动的结果,不是皮层上某个特殊部位的机能。,机能定位说语言中枢:布洛卡区和威尔尼克区加拿大医生潘菲尔德医治严重癫痫病人时,进行了开颅手术,开颅后用微电极刺激患者大脑皮层的颞叶,引起了病人对往事的鲜明的回忆。大脑存在不同的功能中枢,如视觉中枢、听觉中枢、语言中枢等,来自脑损伤患者的证据(多重记忆系统)案例:H.M.(奇特失忆

9、症患者:一生只有20秒记忆的人),案例:H.M.,1953年,当他27岁时,接受了切除8厘米长的内侧颞叶的手术,以免受癫痫之苦,切除的部分包括杏仁核、海马的前三分之二和其上的两半球的皮层。严重的顺行性遗忘(anterograde amnesia,难以形成新的长时记忆):对于所经历的事情的记忆只能保持一个短暂的时间,对于他来说,经常给他做检查的医生每天见到似乎都是第一次见到。中度的逆行性遗忘(retrograde amnesia,对过去所经历的事情的遗忘):手术之前三、四天的大多数事情、甚至是11年之前的一些事情都遗忘了,更早经历的事情能够记得。H.M.的一部分记忆是正常的:研究者曾经让H.M.

10、完成镜画作业,虽然H.M.不记得曾经进行过这类操作,但是他的成绩一天天提高,最后可以熟练的完成这项任务,这表明H.M.有正常的动作技能学习能力。另外H.M.也有相对正常的短时记忆和工作记忆,表现出重复启动效应(知觉表征系统)。为多重记忆系统的存在及不同记忆系统的脑区定位提供了直接的证据,情景记忆和语义记忆等陈述性记忆的形成需要颞叶内侧特别是海马等脑区的参与,这些部位受损会引发严重的陈述性记忆障碍,而程序性记忆(如技能的习得)则依赖不同的脑区,后来的研究发现小脑和基底神经节的损伤对于程序性的学习有更严重的影响。,不同记忆模块有不同的脑区定位小脑损伤会损坏动作反应的获得,影响程序记忆纹状体是习惯的

11、形成和刺激反应间的联系的基础,它的损伤和病变会影响习惯的刺激反应学习大脑皮质负责感觉记忆以及感觉间的关联记忆,其中颞下回皮质的损伤会影响视觉的辨识和联想记忆,颞上回皮质的损伤会损害听觉识别记忆。杏仁核与海马组织负责事件、日期、名字等的表象记忆,也负责情绪记忆。脑的其他部位,如丘脑、前脑叶基部和前额叶也都与不同种类的记忆有关。(Desimone,1992),Squire(2004),记忆相关脑区,记忆的脑细胞机制,反响回路(短时记忆)反响回路是指神经系统中皮层和皮层下组织之间存在的某种闭合的神经环路。当外界刺激作用环路的某一部分时,回路便产生神经冲动。刺激停止后,这种冲动并不立即停止,而是继续在

12、回路中往返传递并持续一段短暂的时间。反响回路可能是短时记忆的生理基础。,白鼠跳台实验(Jarcik 等):反响回路可能存在一天的训练后给予电休克形成回避反应后立即给予电休克,细胞集合学说(加拿大神经心理学家Hebb)赫布学习律:当细胞A的一个轴突和细胞B足够近且能够使细胞B兴奋,并且能重复的、持久地使细胞B产生兴奋时,在这两个细胞之间或其中之一会发生某种生长过程或新陈代谢变化,以至于A兴奋B的效能得到提高,即在同一时间被激发的神经元间的联系会加强。比如,在经典条件反射中,铃声响时一个神经元被激发,在同一时间食物的出现会激发附近的另一个神经元,那么这两个神经元间的联系就会加强,形成一个细胞回路。

13、,长时记忆如果细胞集合内的神经元活动持续时间足够长,就会使神经元之间的联系增强,对刺激的记忆就得以巩固,记忆痕迹就会长期地被保存下来。以后,只要该细胞集合中的部分神经元被激活,由于神经元间的强有力的相互联系将使整个细胞集合全部被激活,对刺激的回忆就被实现。,记忆印迹广泛分布于细胞集合的神经突触联系中。细胞集合可由那些参与感觉和感知的同一群神经元组成。细胞集合中的部分神经元被损坏并不能消除记忆。,记忆的突触机制,海兔的学习与记忆(Eric R.Kandel)海兔的神经系统由仅20,000个神经细胞组成,而且多数细胞体积相当大。海兔具有一种可以保护鳃的简单保护性反射。某种类型的刺激可引起海兔保护性

14、反射加强。这种反射加强可以持续几天或几周,是一种学习的过程。习惯化和敏感化,习惯化,敏感化,坎德尔用海兔证明,短期记忆与长期记忆均发生在突触部位。学习与连接感觉神经细胞和产生保护性反射肌群活化的神经细胞之间的突触加强有关。较弱的刺激形成短期记忆,一般持续数分钟到数小时。“短期记忆”的机制是由于离子通道受影响,使更多的钙离子进入神经末梢。由此,导致神经突触释放更多的神经递质,从而使反射加强。强大和持续的刺激将导致能持续几周的长期记忆形成。强刺激可引起信使分子cAMP和蛋白激酶A水平增高,这些信号到达细胞核,引起突触蛋白质水平的变化。一些蛋白增加了,而另一些蛋白数量减少。结果是突触的体积变大,使得

15、突触功能持续增强。与短期记忆不同的是,长期记忆需要生成新的蛋白质。如果新蛋白的合成受阻,长期记忆将会阻断,而短期记忆却无影响。,长时记忆的突触变化突触前变化包括突触小体的数目、大小方面的变化,以及神经递质的合成、储存、释放等环节。形态结构的变化:突触的增大或增多,树突的大小、传导性及其内部的化学组成的改变。突触后变化包括受体密度,受体活性,离子通道蛋白和细胞内信使的变化。突触后的反应性和敏感性的改变,增加了敏感就会使同样数量的神经递质产生更大的效果。,长时程增强(long-term potentiation,LTP):信息贮存过程中突触效应增强的客观电生理指标突触前神经元受到短时间的快速重复刺

16、激后,在突触后神经元快速形成的持续时间较长的突触后兴奋电位的增强,表现为潜伏期缩短、幅度增高、斜率加大。在海马的脑片上给Schaffer侧支单个的脉冲刺激,在CA1神经元上可记录到兴奋性突触后电位;然后给Schaffer侧支强直刺激(50-100个100HZ的电脉冲),再用单个脉冲刺激时,引起的兴奋性突触后电位比强直刺激前大的多。这种增强现象可持续数小时或几天。这种增强的现象称为长时程增强。,图示,海马是长时记忆的暂时性储存场所。利用这种强化机制,海马能对新习得的信息进行为期数小时乃至数周的加工,然后再将这种信息传输到大脑皮层中一些相关部位作更长时间的存储。因此,如果海马结构出现损伤,那么新记

17、忆的储存就会出现障碍。,早期环境对动物大脑发育的影响,Rosenzweig等(l966,l97l)21天的大鼠分成三组,饲养在不同的生活环境中:丰富环境;枯燥环境(即隔离环境);标准饲养条件结果:丰富环境下:脑皮层较重较厚,特别在枕区,脑内神经元大,树突分枝多,脑内乙酰胆碱脂酶和胆碱脂酶的活动水平较高,RNA/DNA的比值增高。标准环境下的大白鼠其特征介于另外两组之间。在丰富条件下饲养的大鼠在解决问题方面的能力,较其它两组动物为强。,总结,学习和记忆均发生在突触。事件的第一步表现为电活动,然后表征为细胞内的第二信使分子,继而表现为突触蛋白质的修饰。若是轻微的刺激,仅能诱发现有的突触蛋白的修饰,

18、形成短时记忆。若是强大的刺激,可诱发基因启动,合成新的突触蛋白,形成长期记忆。突触结构的改变涉及新蛋白的合成、新微回路的装配、原有神经回路的拆除。,第三节 感觉记忆,感觉记忆(瞬时记忆):感觉登记,是记忆系统的开始阶段,指感觉刺激停止作用后脑中继续短暂保持其映像的记忆。特点依据其物理特征进行编码,具有鲜明的形象性。信息保持时间短暂。图像记忆约半秒钟,声像记忆约4秒钟。有较大的容量,其中大部分信息因为来不及加工而迅速消退,只有一部分信息由于注意得到进一步加工,因而进入短时记忆。,映像记忆(iconic memory,视觉登记)斯柏林(Sperling):速示,50ms整体报告法:4.5个字母部分

19、报告法:9个字母信息迅速衰退,回声记忆(echonic memory,听觉登记)记忆痕迹可持续几秒莫里(Moray)的”四耳人”实验:部分报告法成绩优于整体报告法,第四节 短时记忆和工作记忆,短时记忆的编码短时记忆的容量短时记忆的存储和遗忘短时记忆的信息提取工作记忆,短时记忆的编码,短时记忆保持时间约为一分钟,它是信息从感觉记忆到长时记忆的过渡环节。短时记忆中的信息主要以听觉形式进行编码。康拉德的研究(Conrad,1964)用视觉方式依次呈现B、C、P、T、V、F等辅音字母,每0.75秒一个要求被试严格按顺序进行回忆结果发现,在视觉呈现条件下,发音相似字母(如B和V)容易发生混淆,而形状相似

20、字母之间(如E和F)很少发生混淆,视觉编码向听觉编码转换波斯纳(Posner,1969)的研究,短时记忆的容量,米勒提出短时记忆的容量为72个单元(Miller,1956)。组块:将若干单位联合成有意义的、较大单位的信息加工的单元。组块的大小随个人的经验组织有所不同。可以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扩大每个组块的信息容量来增加短时记忆容量。如数字串1 9 1 9 5 4 1 9 4 9 1 0 1,短时记忆的存储和遗忘,复述是短时记忆信息存储的有效方法,它可以防止短时记忆中的信息受到无关刺激的干扰而发生遗忘。复述又分为两种,一种是机械复述,即将短时记忆中的信息不断地简单重复;另一种是精细复述,将短

21、时记忆中的信息进行分析,使之与已有的经验建立起联系。精细复述对短时记忆的保持具有重要的作用。如一个长跑运动员可以回忆80个随机数字,通过将数字组成各种长跑所需要的时间,“34925614935”“3分49秒2跑一英里,56分14秒跑10英里,9分35秒慢跑2英里”,短时记忆保持信息的时间有限,大约15-30秒,如得不到复述信息将会迅速遗忘。抑制复述实验皮特森等人(Peterson&Peterson,1959)要求被试记住听觉呈现一个三字母的刺激,为了阻止被试进行复述,字母刺激呈现后接着呈现一个数字,要求被试对数字进行连减3的运算,直到回忆信号出现,短时记忆的遗忘干扰还是消退一种观点认为短时记忆

22、的遗忘是由于信息痕迹的自然消退。另一种观点认为遗忘是由于短时记忆中的信息受到其他无关信息的干扰。,Waugh等人的实验(1965):被试听由若干个数字组成的数字序列,在数字序列呈现完毕后,伴随着一个声音信号呈现一个探测数字。被试的任务是回忆探测数字后边是什么数字。在实验中,采用了两种速度来呈现数字,一种是快速的,为每秒4个,一种是慢速的,为每秒1个。这样可以在间隔数字不变的情况下改变间隔时间,从而使时间和干扰信息这两种因素分离开来。结果发现,在快、慢两种呈现速度下,被试的回忆正确率都随间隔数字的增加而减少,并且不受间隔时间的影响。这说明短时记忆的遗忘是由干扰引起的。,短时记忆的信息提取,斯腾伯

23、格的实验(Sternberg,1969):给被试呈现1到6个不等的数字系列,如5、2、9、4、6,之后马上再呈现一个探测数字,要求被试判断探测数字刚才是否出现过。被试的反应时间是衡量指标。三种可能的提取方式平行扫描自动停止的系列扫描完全的系列扫描实验结果和完全系列扫描预测的结果是一致的。,工作记忆,工作记忆:加工信息的同时保持信息。如阅读理解和思维运算。巴德利(Baddeley,2000):四个成分语音环路:语音短时记忆视空间模板:处理视觉和空间信息中央执行系统:用于分配注意资源,控制加工过程情景缓冲器:把多种来源的信息(如语音环路、视空间模板、长时记忆中的信息)整合到一起,形成一个综合的情景

24、,并进行临时的存储,工作记忆广度的测量,第五节 长时记忆,长时记忆的概念长时记忆的编码长时记忆的信息存储长时记忆的信息提取长时记忆中信息的遗忘,长时记忆的概念,长时记忆:在人脑中长久保持的记忆。信息在头脑中存储的时间长,容量没有限制。信息的来源大部分是对短时记忆内容的加工,也有由于印象深刻而一次获得的。长时记忆中存贮着我们过去的所有经验和知识,为个体所有心理活动提供了知识基础。,长时记忆的编码,长时记忆的编码形式语义编码:主要的编码形式,语义记忆和情景记忆的编码都以语义编码的方式为主,情景记忆的形成依赖语义记忆系统的正常运作,二者在功能上是相互联系的。比如你想起了之前去游乐园玩的场景,如果你头

25、脑中没有游乐园、过山车、摩天轮等概念,情景记忆的组织也会出现问题。,Collins&Quillian(1969):层次网络模型,解释语义记忆的编码和组织,Collins&Loftus(1975):提出了更具有心理意义的激活扩散模型。,程序性记忆系统:一些连贯的动作或认知操作程序,不需要通过语义的方式进行编码和组织。知觉表征系统:个体对知觉经验的记忆存储,信息的编码依赖所接受信息的性质,由相应的大脑皮层来完成。如词汇的语音形式存储于听觉语音皮层,词汇的视觉形式则在相应的视觉形状皮层进行编码。知觉表征系统的信息通常也是分布式的进行表征,加工方式具有扩散激活的性质。启动效应实验,影响长时记忆编码的因

26、素编码时的意识状态:有意编码的效果优于自动编码的效果。加工深度:如记忆单词,进行意义加工的效果优于字形的加工编码特异性(encoding specificity)原则:当提取的背景与编码的背景相匹配时,信息保持的效果最好Godden&Baddeley(1975):学习单词;自由回忆,长时记忆的信息存储,信息存储的动态变化:长时记忆中信息的存储是一个动态过程,保持的经验会发生变化。在量的方面,存储信息的数量随时间而逐渐下降。在质的方面,会有以下几种形式的变化:内容简略和概括,不重要的细节将逐渐趋于消失;内容变得更加完整、合理和有意义;内容变得更加具体,或者更为夸张和突出。,Bartlett(19

27、32):序列再现,记忆恢复现象(巴拉德):学习某种材料后间隔一段时间所测量到的保持量,比学习后立即测量到的保持量要高。在儿童期比较普遍,随年龄增长逐渐消失;学习较难的材料更易出现;学习程度较低时易出现。,长时记忆的信息提取,长时记忆的信息提取有两种基本形式,即再认和回忆。再认:经验过的事物再次出现,感到熟悉并能识别确认的过程。再认可能包括知觉分析、记忆检索、比较验证等过程。从个体心理发展来看,再认比回忆出现得较早。孩子生后半年内,便可再认,而回忆的发展却要晚一些。再认有时会出现错误,包括不能再认和错误再认。,影响再认的因素识记事物的巩固程度当前事物与以前经历过的事物的相似程度:编码特异性材料的

28、性质和数量。相似的材料,再认时容易发生混淆;材料的数量对再认也有影响。时间间隔:间隔越长效果越差。思维活动的积极性个体的期待,回忆:人们过去经历过的事物不在面前,能在人们的头脑中重新出现的过程。包括有意回忆和无意回忆。回忆常以联想的形式出现:即由一个事物想到另一个事物的心理活动。联想具有以下几个规律:接近律:时间、空间相近的事物容易形成联想。相似律:形式相似和性质相似的事物容易形成联想。对比律:事物间相反的特征也容易形成联想。因果律:事物间的因果关系也容易形成联想。如看到阴天会想到下雨。,其它影响回忆的因素定势和兴趣直接影响回忆的方向和效果。双重提取。如在回忆过程中,借助表象和词语的双重线索,

29、可以提高回忆的完整性和准确性。暗示回忆有助于信息的提取。与干扰作斗争。如考试时的舌尖现象(tip of tongue),序列位置效应(serial position effect):人们回忆序列材料时,回忆的成绩会受到项目在序列中的位置的影响。近因效应(recency effect)首因效应(primacy effect),Glanzer&Cunitz(1966),原因首因效应:更多的复述项目之间的干扰抑制,其它形式的信息提取(内隐记忆)程序性记忆知觉表征系统任务词干补笔知觉辨认启动效应:先前的加工活动对之后进行的加工活动表现出促进作用,长时记忆中信息的遗忘,遗忘:记忆的内容不能保持或者提取时

30、有困难就是遗忘。遗忘有各种情况,能再认不能回忆叫不完全遗忘;不能再认也不能回忆叫完全遗忘;一时不能再认或回忆叫临时性遗忘;永久不能再认或回忆叫永久性遗忘。,遗忘的进程,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节省法(再学法);无意义音节,如ZEH,GUB每次学习8组,每组13个,连续两次正确背诵为止;一定时间以后进行回忆,不能完全恢复时重学这些音节达到连续两次正确回忆,以重学节省时间的百分数作为保持量的指标结果:保持和遗忘是时间的函数,遗忘是进程是先快后慢。,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其它影响遗忘的因素,识记材料的性质与数量。如意义性、动作VS.语义材料学习的程度:低度学习VS.过度学习学习程度达到150

31、%时,记忆效果最好,超过150%时,学习效果的增加并不显著识记材料的系列位置:系列位置效应识记者的态度,遗忘的原因,痕迹衰退说干扰抑制说动机性遗忘线索依赖性遗忘,痕迹衰退说遗忘是记忆痕迹得不到强化而逐渐减弱,以致最后消退的结果。与记忆的生理学机制研究相符合:形成的记忆痕迹得不到强化,神经元集合之间的联络会逐渐减弱,最终衰退,导致了信息的遗忘,干扰抑制说遗忘是因为在学习和回忆之间受到其他刺激的干扰所致。一旦干扰被排除,记忆就能恢复,而记忆痕迹并未发生变化。睡眠对记忆的影响(詹金斯和达伦巴赫):两名被试识记无意义音节,达到一次能正确背诵的程度。其中一位被试睡觉,另一位继续日常活动。结果表明睡眠被试

32、的回忆成绩好于继续活动的被试的回忆成绩。表明日常活动干扰了对原先学习材料的回忆。,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现象前摄抑制是先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学习材料的干扰作用。安德伍德的实验:两组被试学习无意义音节字表,第一组学习前进行了大量的类似学习;第二组没有进行类似的学习。结果发现第一组被试只记住了字表的25%;第二组被试记住了70%。,倒摄抑制指后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先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倒摄抑制的影响因素:前后两种学习材料的类似程度、难度、时间安排以、识记的巩固程度、前后学习的材料完全相同,不产生倒摄抑制;在学习材料由完全相同向完全不同逐步变化时,倒摄抑制开始逐渐增加,材料的相似性达到一定程度

33、,抑制作用最大;以后抑制又逐渐减弱,到了先后识记的材料完全不同时,抑制的效果最小。学习的时间安排:在回忆第一种学习材料之前学习新的材料,倒摄抑制的作用最大;学习第一种材料之后立即学习第二种材料,也会产生较强的倒摄抑制;在第一种材料的学习和回忆之间的时间间隔内学习第二种材料,倒摄抑制的作用较小。学习材料的巩固程度:第一种学习材料的巩固程度较低时,容易受到第二种学习材料的倒摄抑制的影响。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可以解释系列位置效应,动机性遗忘说(压抑说)遗忘是由于情绪或动机的压抑作用引起的,如果这种压抑被解除了,记忆也就能恢复。弗洛伊德:人们常常压抑早年生活中不愉快的回忆,以避免所引起的焦虑和不安;在催

34、眠和做梦等意识抑制减弱时,可以回忆起这些事情。压抑说考虑到个体的需要、欲望、动机、情绪等在记忆中的作用。线索依赖性遗忘储存在长时记忆中的信息是永远不会丢失的,之所以对一些事情想不起来是因为在提取有关信息的时候没有找到适当的提取线索(线索检索困难)。,增强记忆、防止遗忘的一些方法,组织有效的复习:复习要及时:遗忘先快后慢正确分配复习时间:分散复习效果好阅读与重现交替进行注意排除前后材料的影响,学习程度:过度学习达到150%时保持的效果最佳利用多重编码:意义编码;表象编码等利用外部记忆手段:如上课时记笔记,读书时写笔记和编提纲等。注意脑的健康和用脑卫生:注意脑的营养与适当的休息。,第六节 内隐记忆

35、,内隐记忆:过去经验对个体当前所从事任务产生的无意识影响。自动的无意识记忆。外显记忆:个体有意识地或主动地收集某些相关经验用以完成当前面临的任务时所表现出来的记忆。意识控制的记忆。遗忘症病人的研究:单词学习之后回忆或再认成绩很差,但词干补笔成绩与正常人类似。,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的区别,加工深度因素对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的影响不同:加工深度对内隐记忆影响小,对外显记忆影响大。如Graf等(1984)的实验,要求四组被试看一张词表四种任务评定对单词的喜爱程度,不要求记忆评定对单词的喜爱程度并记忆检索包含某个特定字母的单词,不要求记忆检索包含某个特定字母的单词并记忆测试记忆组被试:呈现每个词的前三个字

36、母,再认出刚才学过的词(外显记忆)无识记任务被试:呈现每个词的前三个字母,写出第一个想到的词(内隐记忆),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的保持时间不同:外显记忆遗忘较快;内隐记忆可保持更长的时间。如朱滢等(1989)汉字实验,记忆负荷量的变化对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产生的影响不同:记忆负荷增多影响外显记忆成绩,对内隐记忆影响小呈现方式的改变对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有不同的影响:以听觉形式呈现的刺激以视觉形式进行测验时,会严重影响内隐记忆的作业成绩;对外显记忆影响小。如马正平和杨治良(1991)的词表实验干扰因素对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的影响不同:外显记忆更易受到干扰因素的影响,内隐记忆不易受到影响。,The en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