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昆虫学51害虫管理策略及其发展简史.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6422062 上传时间:2023-10-29 格式:PPT 页数:20 大小:8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森林昆虫学51害虫管理策略及其发展简史.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森林昆虫学51害虫管理策略及其发展简史.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森林昆虫学51害虫管理策略及其发展简史.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森林昆虫学51害虫管理策略及其发展简史.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森林昆虫学51害虫管理策略及其发展简史.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森林昆虫学51害虫管理策略及其发展简史.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森林昆虫学51害虫管理策略及其发展简史.ppt(2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五章 害虫管理的策略及技术和方法第一节 害虫管理策略及其发展历史 人类对害虫的管理策略大致分初期防治阶段、化学防治阶段、害虫综合管理阶段、森林保健与林业可持续发展4个主要的发展历程。,一、初期防治阶段: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40年代。提出综合防治(integrated control)的原则。农业技术防治(灌溉、轮作、选用抗性品种等)+农药(植物性或矿物性农药)或引用天敌(1888,美国引进澳洲瓢虫防治柑橘吹绵蚧),配合人工捕捉等机械方法。此阶段强调害虫的生物学、生态学习性的研究。是现代综合管理方案的雏形。,二、化学防治阶段:20世纪40年代至70年代中期。前期(19461962),开始大面

2、积使用DDT,相继六六六、氯丹、毒杀芬等一系列高效、持久的有机氯杀虫剂在害虫防治上发挥巨大作用。1874年 德国人蔡德勒合成出DDT1939年 化学家米勒发现了DDT的杀虫功效第二次世界大战末DDT登上世界舞台1948年米勒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后期(196270年代中期),“农药合并症”,62年美国生物学家Carson出版寂静的春天。虫害损失并未因大量使用农药而下降。1972年美国率先通过立法禁止使用DDT,引发了全世界环境保护事业,19071964,“农药合并症”-抗药性、再增猖獗、农药在人体内的积累和环境污染,化学农药在食物中残留及在人类食物链中的积累,不仅危害人体健康,而且造成严重的

3、环境污染。化学杀虫剂的作用方式是非特异的,不仅杀灭害虫,也使有益昆虫及害虫天敌受到毒害,从而危及多种生物资源,破坏生态平衡。化学农药的长期使用使害虫逐步产生抗性,目前已出现了几百种对杀虫剂有耐药性的害虫。,三、害虫综合管理阶段: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中期。60年代末70年代初,提出很多害虫防治的新策略,主要包括害虫综合管理、全部种群管理、大面积种群管理等。共同特点:改变及消除单独依靠杀虫剂产生的副作用,主张以生物学为基础,强调各种防治方法的配合。,(一)害虫综合管理(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IPM)定义:从生物与环境的整体观念出发,本着“预防为主”的指导思想,

4、和安全、有效、经济、简易的原则,因地、因时制宜,合理运用农业的、生物的、物理的、化学的方法,以及其他有效的生态学手段,把害虫控制在不足危害的水平,以达到保证人畜健康和增加生产的目的(马世骏,1979年)。,特点:1、生态学观点 从生态学的观点出发,综合考虑生态平衡、社会安全、经济利益和防治效果,立足于整个生态系统。2、经济学观点 不要求彻底消灭害虫,只要求将害虫数量控制在经济允许水平之下。3、辩证的观点 允许一定数量的害虫存在。4、强调自然控制因子的作用;营林、抗虫品种的利用和生物防治占第二位;化学和物理防治占第三位。,经济阈值(ET)和经济危害水平(EIL),经济阈值(ET)是害虫的某一密度

5、,在此密度时应采取控制措施,以防种群达到经济危害水平,即防治指标。经济危害水平 是将会引起经济损失的最低种群密度。一般平衡水平(EP):是指害虫在长时间内没有受到干扰影响时的平均种群密度。害虫数量总是在一般平衡水平(EP)上下。,EP高于EIL或徘徊于其附近,永远需要防治,自然因子不能控制其危害,则该害虫为主要害虫,如苹果蠹蛾、美洲棉铃虫等。EP较高,仅略低于EIL,当种群数量增加时,需要人为干预,为周期性害虫,如舞毒蛾、松毛虫等当环境适宜、天敌减少、食物增多、气候异常或杀虫剂使用不当时,EP偶然达到EIL则为偶发性害虫;如美国白蛾。EP长期处于EIL之下则为潜在害虫或有危害但不造成明显损失的

6、害虫,即非害虫。如灰蝶等,ET,EP,EIL,防治指标 平衡位置 经济损害水平,IPM的局限性:(1)综合管理着重强调多种防治措施的综合应用。包括生物的、化学的及经营管理措施,对如何提高系统本身的自我调控能力强调不够,主要是考虑害虫发生时如何防治,而不是强调如何使其不发生或少发生.(2)综合管理中的经济阈值是基于害虫发生危害引起经济损失时的虫口密度,没有考虑害虫的发生趋势。相当于火燃起来了才救火,而不是消灭每一个火星.,(3)注重短期效益 综合管理中所采取的各种措施着重压低虫口密度于经济允许的水平以下,没有考虑这些措施的长期作用,没有把每一个措施都作为增加系统稳定性的一个因子,所以出现年年防治

7、,年年有虫灾的现象.有害生物综合管理的上述局限性,使它不能满足森林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二)全部种群管理(total population management,TPM)意大利的Knippling提出,化学防治对控制高密度种群最有效,而不育技术是以低密度种群下最为有效。二者结合可彻底消灭害虫。其哲学基础是消灭哲学。适用于卫生害虫及危害严重的森林大害虫。,(三)大面积种群治理(areawide population management,APM)是对IPM和TPM作某种调和的产物,其目标是控制大面积内的害虫种群,使之在长时间内在经济阈值以下,技术措施采用所有的防治方法。特点:经济上着重长期效益,

8、在技术上提倡所有的防治方法。,四、森林保健(forest health protection FHP)、害虫生态管理(ecological pest management EPM)与林业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 forestry)(90年代以后)实质:都把包括森林害虫在内的森林生态系统看作一个具有高度组织层次的生命实体,强调维持系统的长期稳定性和提高系统的自我调控能力,充分发挥系统自身对病虫害的免疫机能,通过有效的病虫监测,及时准确的预报森林害虫的暴发趋势,并在初期采取适当的方法(林业措施、生物防治等),将害虫的种群密度控制在该生境、社会及经济效益可容许的范围内。,1害虫生态管理(e

9、cological pest management,EPM):EPM在充分吸收IPM合理部分的基础上,强调维持系统的长期稳定性和提高系统的自我调控能力,在不断地收集有关信息,随时对系统进行监测、预测的基础上,以系统失去平衡时的虫口密度为阈值,于害虫暴发的初期,虫口密度较低时采取措施,以生物防治措施为主进行防治.,EPM与IPM的区别,管理的基础是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在害虫发生初期采取措施,避免害虫的大发生;EPM的实施必须具备能对信息进行不断收集、处理的系统,并不断地对害虫及天敌的发生趋势进行预测;由于EPM不采用昂贵的化学农药和大规模释放天敌,将会比IPM更经济;能提高系统稳定性的方法(如农

10、林技术措施、抗性利用技术等)得到加强和发展,对那些能在害虫暴发初期起作用的捕食性天敌和多食性寄生天敌的应用将得到更多的重视.,2森林保健(forest health protection,FHP)就是要保持森林健康,恢复森林健康,建立和发展健康的森林。一个理想的健康森林应该是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对森林的影响(如病虫害、空气污染、营林措施、木材采伐等)不会威胁到现在或将来森林资源经营的目标。森林保健的实质就是要使森林具有较好的自我调节并保持其系统稳定性的能力,从而使其最大、最充分的持续发挥其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的作用。,加强有关的基础研究,系统生态学研究天敌对害虫的控制机制 防治指标研究生态管理信息系统及预测系统研究生态管理技术研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