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水养殖动物病害学课件-第疾病的发生与控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6425210 上传时间:2023-10-30 格式:PPT 页数:40 大小:1.1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海水养殖动物病害学课件-第疾病的发生与控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海水养殖动物病害学课件-第疾病的发生与控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海水养殖动物病害学课件-第疾病的发生与控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海水养殖动物病害学课件-第疾病的发生与控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海水养殖动物病害学课件-第疾病的发生与控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海水养殖动物病害学课件-第疾病的发生与控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海水养殖动物病害学课件-第疾病的发生与控制.ppt(4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一节 水产动物疾病发生的原因一、病因的定义 病因就是疾病发生的原因。二、病因的类别(一)病原的侵害1.病原:又称病原体,是能引起疾病 发生的致病微生物和寄生虫的统称。2.病原的种类1)致病微生物:包括病毒、细菌、真菌和单细胞藻类等2)寄生虫:包括原生动物、吸虫(单殖吸虫和复殖吸虫)、绦虫、线虫、棘头虫、寄生蛭类、寄生甲壳类等。,Chapter 2 疾病的发生与控制,病毒:如WSSV、草鱼出血病的呼肠孤病毒 致病微生物 细菌:如 创伤弧菌、溶藻弧菌等 真菌:如 链壶菌、水霉等 单细胞藻类:如 嗜酸性卵甲藻、赤潮藻类病原 原生动物:包括鞭毛虫、纤毛虫、孢子虫 等 吸虫:包括单殖吸虫和复殖吸虫 绦

2、虫:如日本四吻绦虫的实尾蚴引起的囊虫病 线虫:如鰤 鱼的嗜子宫线虫 寄 生 虫 棘头虫:如真鲷的长吻棘头虫 寄生蛭类:如鱼蛭 寄生甲壳类:如鱼虱、锚头蚤等,疾病发生与控制:病原的种类,(二)非正常的环境因素1.水温(T水)1)不同的水生生物对水温的要求不同:如罗非鱼在13 以下死亡;四大家鱼在-1 以下才死亡;斑节对虾的生存温度为15-35 等2)水温与病害发生直接相关:a.在水生生物生活的临界温度下,生物处于应激状态,免疫力下降;b.水温的骤变会直接引起养殖水生生物的休克、痉挛乃至死亡;c.水温升高,病害的繁殖和传播能力提高,有机质的分解速度加快,水体溶解氧下降,疾病发生率上升;d.许多疾病

3、的发生具有明显季节性。如对虾白斑病发生高峰期为?左右,水霉发生的高峰期为20 左右等,疾病发生与控制:疾病发生的原因,2盐度(S)就海水养殖动物而言,养殖水体的盐度是制约其生存与生长的主要因素之一。如:石斑鱼的生存盐度为11-41;斑节对虾的最适繁殖盐度为28-33;最适养成盐度为10-20;生存盐度为2-453.溶解氧(DO)1)水体中溶解氧的来源,疾病发生与控制:疾病发生的原因,A.来自浮游植物及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自然状态下的主要来源)B.空气中的氧气溶解于水中。其数量多少与以下因素有关:a.与气压有关:气压越高,DO越多;b.与水体和空气的接触面积有关:接触面越大,DO越多。,Q.自然

4、水体何时DO最高(低)?可采用哪些措施增氧?,2)水体中溶解氧的消耗,疾病发生与控制:疾病发生的原因,A.水体中浮游生物的呼吸作用;B.水体与底质中有机物的分解耗氧。,3)水体中溶解氧与生物的关系:,A.DO过低,引起养殖生物的窒息死亡;B.DO过高,引起养殖的幼小生物产生气泡病。,4)水体缺氧的防治方法:A.用脒基硫脲:50-100mg/Kg鱼注射或50-200mg/升水喷洒体表;B.用双氧水(H2O2)C.用鱼浮灵:效果好,但成本高,有效时间短;D.用增氧机:每晚12时充氧到天亮效果好(why?)E.用微流水或换注新水增氧;F.在冬天,在冰层上打洞可防止因水体结冰而引起的水体缺氧,4.酸碱

5、度(pH值)1)定义:pH=-lg aH+2)水产养殖动物适应性:弱碱性,过高or过低均不利生长 如斑节对虾:最适?耐受:7-9,7:蜕皮受阻;4:无法生长 a.pH过低:CO2升高、DO降低;加速腐生菌繁殖,不利生长;H2S毒性?;NH3-N 毒性?b.pH过高:H2S毒性?;NH3-N 毒性?3)防治:过低:用生石灰、沸石粉调节 过高:换水;降碱灵,疾病发生与控制:疾病发生的原因,5.透明度 1)反映指标:浮游生物、泥沙、其他悬浮物质 2)测量方法:3)不同水生生物对透明度要求不一:a.肉食性和草食性生物:如草鱼、石斑鱼?b.以浮游生物为食的生物:如斑节对虾、罗非鱼?4)同一生物在不同时期

6、对透明度要求不一:斑节对虾:幼体阶段?成体阶段?,疾病发生与控制:疾病发生的原因,6.H2S 1)H2S存在的形式:H2S、HS-、S 2-2)H2S的危害:使神经系统中毒,抑制某些生理功能 6.3 ppm:鲤鱼死亡;4.3 ppm:金鱼死亡;1 ppm:甲壳类死亡;斑节对虾:0.05 ppm 3)H2S的转化:H2S HS-+H+、HS-S2-+H+4)H2S的来源:a.环境严重缺氧:含S底泥无氧分解产生H2S;b.水体或底泥中硫酸盐或含S有机质丰富,还原产生 c.水体偏酸:HS-和S 2-等硫化物转化产生,疾病发生与控制:疾病发生的原因,5)水体H2S的消除方法 a.升高水体的pH b.曝

7、气氧化法:使含S物质氧化成氧化物(充氧)水体DO升高后H2S的溶解度降低 c.底质耕耘法:使底质含S有机质氧化分解 d.化学固定法:使H2S生成无毒的沉淀 如:加入含Fe2+的底质改良剂:Fe2+S 2-=FeS(沉淀)e.生物处理法:加光合细菌等。,疾病发生与控制:疾病发生的原因,7.NH3-N 1)NH3-N存在的形式:a.NH3(游离态):毒性大 b.NH4+(离子态):毒性小 c.两种形式的转化:NH3+H2O OH-+NH4+2)NH3的来源:a.环境严重缺氧:含N有机物分解产生NH3;b.水生生物的代谢产物之一 3)防治:a.增氧;b.降低pH值;c.生物处理(光合菌),疾病发生与

8、控制:疾病发生的原因,8.余氯 1)氯气是很好的水体消毒剂,但过量会引起生物死亡 a.饮用水:0.3 ppm(卫生部标准)b.鲢、鳙幼鱼:0.35ppm 即死亡 c.室内实验常因自来水中余氯的影响而失败 2)补救办法:a.用陈水(自来水过夜);b.用药物:加入 7ppm 的Na2S2O3,疾病发生与控制:疾病发生的原因,(三)营养不良 1.具体表现形式:1)饵料的数量不足:2)饵料的营养成分不全:蛋白含量不够;某些维生素、必 需氨基酸或矿物质的缺乏等 2.危害:生长发育不良、身体瘦弱、免疫力下降、致病甚至死亡 3.防治:a.增加饵料数量;b.提高饵料质量,疾病发生与控制:疾病发生的原因,(四)

9、动物本身先天或遗传的缺陷(五)机械损伤 在捕捞、运输过程中造成的人为损伤,常造成病原生物的继发性感染,疾病发生与控制:疾病发生的原因,微生物性病原:包括哪四类?生物性病因(病原侵害)寄生虫性病原:包括哪七类?病因 非正常的环境因素:包括T、S、DO、pH值等 营养不良 非生物性病因 动物本身先天或遗传性缺陷 机械损伤,疾病发生与控制:发病原因(小结),三、病原、宿主和环境的关系(一)病原1.决定病原体致病的因素:1)病原体的毒力大小 a.不同病原毒力不同:有荚膜的细菌毒力大,无荚膜毒力小 b.同一病原反复传代后毒力存在一定变化:减弱或增强 2)存在状态:某些寄生虫或真菌只在生活史的某一阶段才具

10、致病性 如:白鲢的复口吸虫病:只在囊蚴阶段感染鱼类(毛蚴和胞 蚴在锥实螺,成虫在鸟类)中华蚤只有雌体营寄生生活;雄体营自由生活 3)数量多少:(许多病原菌都是条件致病菌),疾病发生与控制:疾病发生的原因,2.病原体的来源:1)原发性来源:疾病来自于发病的的动物或其尸体(有的即使痊愈也是病原的携带者)如:感染白斑病的病虾或其尸体 预防:及时捞出或隔离患病的个体 2)次发性来源:疾病来自于带有病原的水体、饵料和工具等 预防:四消 鱼种消毒、饵料消毒、食场消毒和工具消毒,疾病发生与控制:疾病发生的原因,3.病原体的传播方式:1)经口感染:感染性的虫卵、幼体或胞囊等随食物经口吞入而 造成的感染。如斑节

11、对虾白斑病 2)经皮感染:通过宿主的皮肤、粘膜、鳃、鳍及附肢等所引起 的感染。a.主动经皮感染:病原主动钻入鱼的皮肤引起的感染 如:复口吸虫的尾蚴主动钻入皮肤进入肌体后发育成囊蚴 b.被动经皮感染:通过某些媒介将病原体带入宿主 如:鱼蛭吸血后对锥体虫的传播,疾病发生与控制:疾病发生的原因,4.病原对宿主的危害:1)机械损伤:寄生虫的吸盘、钩和口器损伤皮肤、鳃等组织 结果:功能伤失;继发炎症感染 2)夺取营养:某些病原是以宿主体内营养为食:肠道寄生虫 3)分泌有害物质:如:细菌和病毒分泌毒素、某些寄生虫分泌 蛋白分解酶等 4)压迫和阻塞:如:绦虫、孢子虫的胞囊等(影响性腺发育)5)其他疾病的媒介

12、:如:鱼蛭、桡足类等,疾病发生与控制:疾病发生的原因,(二)宿主1.宿主因素:1)与宿主的大小与性别有关:a.大小:如草鱼出血病:一般发生在1 龄以下个体 b.性别:如对虾特汉虫病(雌)、大眼鲷匹里虫病(雌)2)与宿主的遗传因素有关:(不同物种、不同个体)3)与宿主的营养状况有关:如缺Vc、缺钙等 4)与宿主的免疫能力有关: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疾病发生与控制:疾病发生的原因,疾病发生与控制:疾病发生的原因,2.宿主对病原体的作用:1)组织反应:a.过程:病原(侵入)宿主组织反应(形成)寄生 部位胞囊(引起)组织增生、发炎 b.结果:限制病原生长、降低附着牢固性、驱逐病原 2)体液反应 a

13、.稀释有毒物质浓度;b.含有溶菌酶等抗菌物质,(三)环境因素1.水温(T水):1)T水不适:生物体抵抗力下降;2)T水过高:易发生缺氧;3)与某些疾病发生有关:如水霉病(20)、白斑病?因此,通过改变温度可以防治某些疾病的发生2.水质变化:1)有机质过多:DO下降;2)H2S、NH3-N等物质超标:易发生中毒;3)水质污染:工业、农业、生活污水等 4)盐度变化,疾病发生与控制:疾病发生的原因,疾病发生与控制:疾病发生的原因,3.季节变化:许多疾病的发生与季节(温度、湿度、光照等)直接相关 如:水霉(2-4月);石斑鱼溃疡病(3-6月);红友溃疡病(7-9月)4.人为因素:1)种苗放养密度不当;

14、2)种苗搭配比例不适:a.加剧饵料竞争;b.相互残杀 3)饵料管理不当;4)药物使用不当。,(四)病原、宿主和环境的相互关系 疾病的发生往往不是某个单一因素影响的结果,而是病原、宿主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疾病发生与控制:疾病发生的原因,第二节 疾病的控制 疾病的控制包括三部分:诊断、预防和治疗一、疾病的诊断(一)疾病诊断的基本原则:1.诊断方法:先外后内、先腔后实、先肉眼后镜检 2.诊断材料:具典型症状的活的或刚死不久的材料,Chapter 2.疾病发生与控制:,(二)疾病的宏观观察诊断 1.观察症状和寻找病原:体液、体表(鳃、鳍、皮肤)肌肉、内脏等部位有无颜色变化、有无炎症、充血、出血、溃

15、疡等症状;活动情况;肉眼检查有无异物或刮取黏液或组织涂片或水浸片检查有无病原。2.调查饲养管理情况:养殖品种和放养密度;投饵种类、数量和质量;摄食情况和活动情况 3.调查水体环境因子:包括:水源、水温、盐度、DO、pH值、H2S、NH3-N、池塘周围 的环境条件等 4.调查发病史及以往采取的措施:避免抗药性,疾病发生与控制:疾病的控制,(三)疾病的微观观察诊断 通过镜检(放大镜、显微镜和电镜)查找病原及宿主的病理变化 1.细菌性疾病的诊断:过程如下:病原分离 纯化培养 人工感染 病原种类鉴定 1)病原分离:准确从病灶部位取材,无菌操作 2)纯化培养:单菌落纯化培养 3)感染实验:包括注射感染、

16、浸泡感染和口服感染 感染材料要求:健康且无患病史 感染结果:表现出相同症状、分离出同样菌种 4)种类鉴定:细菌及菌落形态、生理生化指标、细菌自动鉴定仪,疾病发生与控制:疾病的控制,2.病毒性疾病的诊断:过程如下:1)病毒的特点:,疾病发生与控制:疾病的控制,a.极其微小(100nm),可通过细菌滤器,EM才能见到;b.无细胞结构,只有Pr.和核酸;c.细胞内寄生,离开细胞以无生命的大分子状态存在。,2)病毒的检测方法:a.组织学检测:只适于具有包涵体的病毒种类 包涵体:病毒感染的细胞内出现的LM下可见的大小、形 态和数量不等的小体。b.电镜检查;c.试剂盒等快速诊断:PCR、DNA探针、酶标抗

17、体等,二、疾病的综合预防 水产疾病的防治原则:无病早防、有病早治、防重于治(一)为什么水产病害要实施综合预防?,疾病发生与控制:疾病的控制,1.发现难:,生活于水中,不易发现,2.诊断难:,原因复杂、常为综合或并发感染,3.治疗难:,a.水体施药用量大,治疗难以彻底;b.患病后食欲减退,口服用药难以理想c.许多药物具有抗药性,反复使用无效;d.许多药物同时影响浮游生物;e.药物影响养殖生物;f.药物残留影响养殖生物品质,(二)疾病的综合预防措施1.彻底清池 1)清淤:(新池浸泡1月)旧池清淤 2)药物消毒:水泥池:1/10000的kMnO4;含氯消毒剂等。土池:a.生石灰清池 用量:120-1

18、50kg/亩(1m水);50-60kg/亩(6-9cm水)作用:可杀死所有病原体、调节水体pH值、澄清水体、施肥、增加底质通透性 用法:用水作用后尽快全池泼洒 用后 7-8d 放苗,疾病发生与控制:疾病的控制,b.漂白粉或漂白精清池 用量:漂白粉(有效含氯25-35%):20-40ppm;漂白精(有效含氯60-70%):10-20ppm 作用:与石灰类似,但无增肥效果 用法:泡水后全池泼洒;用后 4-5d 放苗c.茶饼(粕)清池 用量:40-50kg/亩(1m水)作用:可杀鱼、增肥,但不易杀死病原体 用法:泡水后全池泼洒;用后 6-7d 放苗d.氨水清池(少)用量:12-13kg/亩(6-9c

19、m水)作用:调节pH值、增肥,杀病原体(螺蛳除外)用法:冲水稀释后全池泼洒;用后4-5d 放苗,疾病发生与控制:疾病的控制,2.保持适宜的水深和水色“养鱼先养水”1)水深的调节 2)水色 a.黄褐色水系:包括淡黄色、淡褐色、黄褐色水体;哪种藻占优?b.绿色水系:包括淡绿色、黄绿色水体;哪种藻类占优?c.红色水体:原因?d.黑褐色(酱色)水体;原因?e.白浊色水体:原因?f.澄清色水体:原因?以上水色哪些适合对虾养殖?3)水色的调节方法:换水,适当改变水体的营养成分等,疾病发生与控制:疾病的控制,概论:疾病的控制,概论:疾病的控制,3.放养健壮的种苗和适宜的密度 1)种苗质量:健壮活泼、无致命病

20、原 2)种苗数量:密度适宜。过密?过稀?4.饵料应质优量适 1)质优:a.鲜活饵料需新鲜 b.配合饵料未变质(原料、保质期)c.配合饵料营养应全面 2)量适:少量多餐、适量、宁少勿多5.改善养殖水体生态环境条件 1)混合养殖 2)使用水体改良剂和生物制剂。,疾病发生与控制:疾病的控制,6.操作要细心:以免受伤7.经常进行检查:早晚巡塘、检查饵料台8.在日常管理中要防止病原传播 1)四消:种苗消毒、饵料消毒、食场消毒、工具消毒 2)隔离:病池、病体要隔离;死亡个体及时捞出深埋 3)加强检疫:患病或带病个体不能外移,以免病原传播9.制订并严格执行检验检疫制度(福建东山鲍病)10.定期药物预防 1)

21、进苗消毒:8ppm CuSO4、20ppm KMnO4等浸泡15-30min 2)养殖时消毒:养殖时定期消毒;疾病流行前及发生期间加强预防。,疾病发生与控制:疾病的控制,11.人工免疫12.选育抗病力强的新品种 1)SPR的选育 2)杂交育种:如:团头鲂 草鱼 鲩鲂(对草鱼老三病有良好抗性)家鲤 野鲤 后代(对鲤赤斑病有良好抗性)三、疾病的治疗1.目的:通过药物控制或消灭病原、或改善环境及营养条件2.治疗的时机:早发现、早治疗 why?,疾病发生与控制:疾病的控制,第三节 水产养殖动物的健康管理一、改善和优化养殖环境 1.合理放养:(1)搭配要合理(2)混养的种类搭配要合适 2.保证充足的溶解

22、氧:(1)DO是养殖生物生存和健康所必需的要素;(2)DO充足有利于水体有害物质的氧化分解3.不滥用药物:(1)药物具有防病治病作用;(2)若无剂量界限,药物=毒物:“是药三分毒”4.适时适量使用环境保护剂:(1)种类:石灰类、EM制剂(2)作用:净化水质、分解有害物质、抑制或杀灭有害菌、补充氧气、补充钙及其他微量元素。,Chapter 1.疾病发生与控制:,二、增强养殖群体抗病力1.培育和放养健壮种苗:(1)SPF亲本;(2)50ppm PVP-I 洗卵;(3)使用清洁水;(4)忌高温育苗,忌滥用抗生素;(5)饵料优2.免疫接种:3.选用抗病力强的养殖种类:SPR;4.降低应激反应:应激源:

23、凡是偏离养殖动物正常生活范围的异常因素,称。如高温等 应激反应:养殖动物对偏离其正常生活范围的异常因素所产生的反应,称。短时间的或较为缓和的应激,生物可通过调节机体的代谢和生理机能逐步适应;长时间的或剧烈的应激,造成养殖生物能量消耗过大,生物抗病力降低,导致疾病暴发。,疾病发生与控制:健康管理,三、控制和消灭病原体 1.使用无病原污染的水源;2.池塘彻底清淤消毒:3.强化疾病检疫;4.建立隔离制度;5.实施消毒措施 四消:苗种消毒、饵料消毒、工具消毒、食场消毒。四、加强饲养管理,保证优质饲料,疾病发生与控制:健康管理,作业习题:1.影响海产动物疾病发生的主要因素有哪些?2.宿主、病原体和环境间的相互关系如何?3.病原体的来源与传播方式有哪些?4.病原对宿主有哪些危害作用?影响病原体致病的因素有哪些?5.试述水产动物疾病的综合预防措施?6.水产养殖动物的健康管理包括哪些方面?讨论题:有一养殖户的鱼虾发生了疾病,欲请你去诊断,你将如何开展工作?思考题:为什么说水产动物疾病的预防比治疗更重要?,疾病发生与控制:健康管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