疲劳与断裂课程总结.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6427190 上传时间:2023-10-30 格式:PPT 页数:27 大小:40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疲劳与断裂课程总结.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疲劳与断裂课程总结.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疲劳与断裂课程总结.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疲劳与断裂课程总结.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疲劳与断裂课程总结.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疲劳与断裂课程总结.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疲劳与断裂课程总结.ppt(2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疲劳断裂,课程总结,二、基本概念,三、基本方法,四、抗疲劳断裂设计,一、基本内容,返回主目录,2,一、基本内容,疲劳裂纹萌生:(1-4章)机理、规律(S-N曲线、e-N曲线)、萌生寿命、累积损伤、雨流计数、循环应力应变响应计算,裂纹体断裂:(5-7章)LEFM、应力强度因子K、K1C测试、抗断设计,疲劳裂纹扩展:(8-10章)da/dN-DK曲线、裂纹扩展寿命预测、裂纹闭合与迟滞的概念、抗疲劳设计基本原理,3,1)疲劳问题的特点:扰动应力作用;材料或结构高应力局部;裂纹萌生并扩展;使用至破坏的发展过程。,二、基本概念,2)疲劳研究的任务:载荷谱;裂纹萌生和扩展的机理与规律;寿命预测方法;抗

2、疲劳设计方法。,4,导出量:平均应力 Sm=(Smax+Smin)/2 应力幅 Sa=(Smax-Smin)/2 应力变程 DS=Smax-Smin 应力比或循环特性参数 R=Smin/Smax,5,4)疲劳断口特征:有裂纹源、裂纹扩展区和最后断裂区。裂纹源在高应力局部或材料缺陷处;裂纹扩展区有“海滩条带”和“疲劳条纹”。,5)疲劳断口分析:是否疲劳破坏?裂纹源?裂纹临界尺寸?裂纹扩展速率估计?破坏载荷?,6,疲劳破坏与静载破坏之比较,疲劳破坏 SSu破坏是局部损伤累积的结果。断口光滑,有海滩条带或腐蚀痕迹。有裂纹源、裂纹扩展区、瞬断区。无明显塑性变形。应力集中对寿命影响大。,由断口可分析裂纹

3、起因、扩展信息、临界裂纹尺寸、破坏载荷等,是失效分析的重要依据。,静载破坏 SSu破坏是瞬间发生的。断口粗糙,新鲜,无表面磨蚀及腐蚀痕迹。韧性材料塑性变形明显。应力集中对极限承载能力 影响不大。,7,单调载荷下的弹塑性幂硬化应力-应变关系:,6)材料的力学性能:,8,断裂性能:平面应变断裂韧性 K1C裂纹扩展性能:门槛应力强度因子 Kth;疲劳裂纹扩展速率 da/dN=C(K)m,9,7)断裂三要素与断裂判据,对于承受拉伸的无限宽中心裂纹板,f=1;对于无限宽单边裂纹板,f=1.12。,断裂判据:,抗力,作用,应力强度因子K是断裂控制参量。,10,8)线弹性断裂力学给出裂尖应力趋于无穷大,故裂

4、尖附近的材料必然要发生屈服。,11,11)初始裂纹尺寸a0对寿命有很大的影响。12)Keff是控制da/dN的更本质的参量。Keffeff=max-op,10)疲劳裂纹扩展:da/dN的控制参量是K;da/dN-K曲线有下限Kth,上限(1-R)Kc。Paris公式:da/dN=C(K)m,12,14)任何预测方法都只能给出统计正确的 平均疲劳寿命。,13)拉伸平均应力有害。引入残余压应力可改善疲劳性能。拉伸高载作用,会引起后续裂纹扩展 迟滞。,13,16)耐久性设计三要素:IFQ、SCGMC 和 P(t,x)。目标是:估计经济寿命;实现设计-制造-使用-维修的综合控制。,15)损伤容限设计的

5、三要素为:剩余强度、损伤增长和检查周期。目标是:以检查控制损伤程度,保证结构安全。,14,三、基本方法,A)应力寿命法,15,A3)变幅载荷下的损伤累积:Miner理论 D=Di=(ni/Ni)=1 相对Miner理论 NA=NB(n/N)B/(n/N)A,A2)不同R下,Sa-Sm关系的等寿命转换:Goodman方程:(Sa/Sa(R=-1)+(Sm/Su)=1,16,恒幅疲劳应力比 R应力幅 Sa,已知材料的基本S-N曲线,求寿命Nf=C/Sa,疲劳裂纹萌生寿命分析:,17,特例:若载荷为恒幅对称应变循环,m=0,可直接由已知的a估算寿命。,已知、历程,B)应变寿命方法:,18,B1)循环

6、应力-应变响应计算方法:,19,已知Kt、S 或e,应力-应变关系,求S或e,B2)缺口局部应力-应变计算:,Neuber双曲线:se=Kt2eS 应力应变关系:e=(s/E)+(s/K)1/n,20,1)第一次加载,已知S1或e1,求e1或S1;由循环应力-应变曲线和Neuber双曲线:e1=(s1/E)+(s1/K)1/n s1e1=Kt2S1e1,B3)缺口疲劳寿命分析计算步骤为:,2)其后反向,已知DS或De,由滞后环曲线 De=(DS/E)+2(DS/K)1/n 求De或DS;再由滞后环曲线和Neuber双曲线:DsDe=Kt2DSDe De=(Ds/E)+2(Ds/K)1/n,21

7、,3)第i点对应的缺口局部si、ei为:si+1=siDsi-i+1;ei+1=eiDei-i+1 式中,加载时用“+”,卸载时用“-”。,4)确定稳态环的应变幅ea和平均应力sm。ea=(emax-emin)/2;sm=(smax+smin)/2,22,C)抗断设计方法(LEFM),1)已知、a,算K,选择材料,保证不发生断裂;,基本方程:,2)已知a、材料的K1c,确定允许使用的工作应力;,3)已知、K1c,确定允许存在的最大裂纹尺寸a。,23,D)裂纹扩展寿命估算方法,24,基本疲劳分析方法的比较,25,四、抗疲劳设计,整 体 框 图,26,27,考试时间:7月6日(20 周 周四)15:00-17:30,考试地点:西五楼 219 220,考试形式:开卷,谢谢各位,再 见,谢谢各位,再 见,祝大家考出好成绩!,返回主目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