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酸腐病、气灼病、根癌病的发生与防治.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葡萄酸腐病、气灼病、根癌病的发生与防治.ppt(3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葡萄酸腐病、气灼病、根癌病的发生与防治,王忠跃中国农科院植保所 葡萄病虫研究中心电子邮箱:2006年1月8日,河南郑州,一、葡萄酸腐病及防治,1、发生历史2、症状3、发生原因与规律4、防治措施,酸腐病的发生历史,1898年法国第一次报道近十几年在法国已成为重要病虫害之一,如果防治不利,可造成50-70%的埙失。1999年本人第一次山东烟台见到酸腐病。2000年,本人我国北京、河北、山东、河南、天津等地均见到了酸腐病的发生,有些地块埙失50-80%。近1-2年非常严重,造成有的葡萄园绝收。希望能引起各地重视和警惕:葡萄酸腐病可能成为我国葡萄的重大病害。,酸腐病症状,本组照片由陆家云先生提供,酸腐
2、病症状,烂果穗、套袋果实的尿袋;有醋酸味道;有醋蝇存在;正在腐烂的果粒有蛆存在:灰白泛浅红。腐烂过程中流水,流经那里烂到那里;腐烂结束:空壳(果皮和种子)。,酸腐病的发病原因和规律,病原:真菌-细菌-醋蝇发病条件:伤口;导致果穗周围高湿度的各种因素醋蝇的存在和数量,醋蝇,传播细菌:醋蝇传播途径包括:A 外部(表皮);B 内部(病菌经过肠道后照样能成活)。醋蝇:世界上有1000种醋蝇,其中法国有30种;1头雌蝇1天产20粒卵(每头可以产卵400-900粒卵);1粒卵在24小时内就能孵化;3天可以产生新一代成虫;对杀虫剂产生抗性的能力非常强(如敌杀死,二嗪农,滴滴涕)。,酸腐病的防治原则,防治原则
3、:以防病为主,病虫兼治。,酸腐病的防治,1、禁止不同成熟期的品种混合种植2、规范防治:封穗期必备400倍;转色期必备400倍与歼灭3000倍混合使用;葡萄成熟期(成熟期10-15天)再用一次必备400倍。3、发现醋蝇整园使用杀虫剂不能重复使用相同的药剂4、发现病穗后的紧急处理:摘袋剪除病果粒;处理病果粒。必备400倍与歼灭2000倍混合液涮果穗;套袋果重新套袋。,二、气灼病及防治,症状原因发病规律防治,发生原因,是由于“生理水分失调”造成的生理病害。证据和理由如下:1、没有传染性、分离不出病原菌;2、正常葡萄,中午蒸发量大的时候,切断部分根系或泼浇低温度的水(0-4),会表现同样症状;3、浇灌
4、高浓度的盐水(温度在20左右),会表现同样的症状;4、有利于水分吸收和传导的措施,减轻病害发生或病害根本不发生。,影响气灼病发生的因子,1、气灼病和气候连续阴雨后,天气转晴后的闷热天气,易发生气灼病;连续雨水,土壤含水量连续处于饱和状态,天气转晴后的高温,易发生气灼病。2、根系和地上部分的关系与气灼病葡萄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不协调,地上部分发达,相对应的地下根系不好,容易发生气灼病。相反,地下根系比地上部分发达(或地上的枝叶量与根系量协调一致),就不容易发生气灼病。,3、不同品种的差异首先,根系不发达的品种容易发生气灼病,比如红地球。其次,果皮薄、果皮表面粗糙、果皮保水性差的品种,容易产生气灼病
5、。据调查,红地球、龙眼、白牛奶等品种,气灼病发生比较严重。4、气灼病和化学物质的使用任何破坏果皮皮层的通透性,造成果皮失水加快的化学物质,会加重气灼病的发生;使用影响水分(向果实方向)传导的化合物,会加重气灼病的发生。套袋前,应使用正确的药剂和剂量,否则会加重气灼病的发生。,5、气灼病与修剪、疏果葡萄的夏季修剪、葡萄套袋前的疏果,会造成葡萄汁液的流失,有可能引起或加重葡萄气灼病的发生。2002年,作者在北京通洲区某葡萄园,套袋前大量疏果(前期舍不得疏果),造成气灼病发生。6、气灼病和水分气温高、蒸发量的的时期浇水(比如中午浇水),会造成根系温度降低,影响水分吸收,引起或加重气灼病的发生。7、气
6、灼病和土壤(通透性、持水量、有机质)土壤通透性差(土壤粘重、长期被水浸泡);土壤持水量小、干旱;土壤有机质含量低,会引起或加重气灼病的发生。8、气灼病与套袋葡萄套袋,会引起或加重气灼病的发生。,防治方法,1、壮根性措施壮根性措施,属于正常的规范性栽培和规范性病虫害防治措施。首先要培养健壮、发达的根系。具体包括:增施有机肥、提高土壤通透性、合理负载量、采收后的病虫害的防治等;其次注意根系病虫害(如线虫病、根腐病等)的防治。健壮、发达的根系,是水分吸收和传导的基础,2、保证水分供应水分的供应,包括土壤中的水分供应、水分在葡萄体内的传导两个方面。在易发生气灼病的时期(大幼果期),尤其是套袋前后,要保
7、持充足的水分供应。水分供应一般注意2个问题:第一,土壤不能缺水。缺水后要注意浇水。滴灌是最好的浇水方法,如果大水漫灌,要注意灌溉时间,一般在下午6点至早晨浇水,避免中午浇水。第二,保持水分。有机质含量丰富、土表松土保墒、覆盖草或秸杆等,都有利于土壤水分的保持,减少或避免气灼病。主蔓、枝条、穗轴、果柄出现问题或病害,会影响水分的传导,引起或加重气灼病的发生。尤其是穗轴、果柄的病害,如霜霉、灰霉、白粉等病害,及镰刀菌、链格孢为害,均影响水分传导。所以,花前花后病虫害的防治,尤其是花序和果穗的病害防治非常重要。从近几年的调查看,病虫害的规范防治的葡萄园,有效避免或减少穗轴、果柄伤害,能减少或避免气灼
8、病的发生。,3、根系功能的正常发挥保持土壤通透性好,能促使根系功能的正常发挥。避免长期水分浸泡、中耕、松土等,土壤通透性好,有利于根系呼吸,根系的功能正常,避免或减少气灼病。4、地上部分和地下的协调如果根系弱,要减少地上部分的枝、叶、果的量,保持地上部和地下部分的协调一致,会减少和避免气灼病。,三、根癌病,1853年法国最先进行报道。1897年意大利的Carvara证实了根癌病的侵染特性.二十世纪初,世界各地的葡萄基地均证实,根癌病是世界性病害。冻害是根癌病的发生条件。,有关根癌土壤杆菌(Agrobactium spp.),可侵染93科331个属643个种的植物树根癌病有3个生物型:以生物I、
9、II型根癌菌为主,还有生物III型根癌菌。核果类果树根癌病(生物I、II型根癌菌为主)属于局部侵染;而葡萄的根癌病(生物III型根癌菌)又是系统侵染。,有关根癌土壤杆菌(Agrobactium spp.),生物I型根癌菌:根癌土壤杆菌(A.tumefaciens)生物II型根癌菌:发根土壤杆菌(A.rhizogenes)。生物III型根癌菌葡萄土壤杆菌(A.vitis)放射土壤杆菌(A.radiobacter)。,根癌病的症状,发病规律,根癌病菌可长时间存活在土壤中;从植株的伤口侵入;随苗木的调运进行远距离传播;近距离土壤传。根癌菌唯一的侵染途径是植物的伤口,包括大的伤口和冻伤等微伤;病菌染色
10、体外的遗传物质(即Ti质粒中的一个片段)转移到葡萄植株细胞并整合到植物染色体组,稳定维持在植物的根部(有时在茎部,所以也称冠瘿病)形成大小不一的肿瘤,初期幼嫩,后期木质化,严重时整个主根变成一个大瘤子一旦有根癌症状表现就证明T-DNA已经转移到植物的染色体上,再用杀细菌剂杀细菌细胞已无法抑制植物细胞的增生,更无法使肿瘤症状消失。,根癌病的防治,1、解决土壤带菌问题;2、加强苗木检疫;3、保护伤口;4、抗性品种的应用(?)5、药剂防治(?)6、生物防治,根癌病的防治,K84:1972年Kerr分自桃树根围土壤,没有致病性,原名是A.radiobacter(放射土壤杆菌),生物II型,新名称应为A
11、.rhizogenes,质粒产生农杆菌素84(腺嘌呤核苷酸类,干扰细胞DNA的复制)。、K1026:K84菌株的转移缺失遗传工程菌株。、D286:1983年Handson从桉树冠瘿瘤中分离,原名是A.radiobacter(放射土壤杆菌),生物I型,新名称应为属A.tumefaciens,它产生的农杆菌素D286亦为核苷酸类物质。、F2/5:1985年南非Staphorst从葡萄根癌病组织中分离获得,不致病,原名是A.radiobacter(放射土壤杆菌),生物III型,新名称应为属A.vitis,产生农杆菌素。、J73:1986年南非Webster从李树根癌中分离到,本身是病原菌,但对葡萄不
12、致病,且能通过产农杆菌素抑制葡萄根癌病的发生,,根癌病的防治,(接上条)原名是A.radiobacter(放射土壤杆菌),生物I型,新名称应为属A.tumefaciens。目前J73已消除了Ti质粒而无致病性。、HLB-2:1986年陈晓英等从山东啤酒花根癌中分离获得,无致病性,原名是A.radiobacter(放射土壤杆菌),生物I型,新名称应为属A.tumefaciens,能产生农杆菌素。、MI15:1986年游积峰等从内蒙古葡萄根癌病组织中分离获得,原名是A.radiobacter(放射土壤杆菌),生物I型,新名称应为属A.tumefaciens。、E26:1990年梁亚杰等从葡萄根癌病组织分离,原名是A.radiobacter(放射土壤杆菌),生物III型,新名称应为属A.vitis,无致病性,能产生农杆菌素,不同于K84产生的A84。,根癌病的防治,J73,能产生农杆菌素HLB-2,能产生农杆菌素。MI15。E26,能产生农杆菌素。,根癌病的防治特别提醒,葡萄的根癌病是系统侵染。防治的时间应以在种子或植株接触未消毒的土壤之前为好,从根本上阻止根癌菌的侵入。产生症状后,杀死病菌已无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