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短歌行》精品教案 (菁选【精品多篇】.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6432090 上传时间:2023-10-30 格式:DOCX 页数:49 大小:60.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曹操《短歌行》精品教案 (菁选【精品多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曹操《短歌行》精品教案 (菁选【精品多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曹操《短歌行》精品教案 (菁选【精品多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曹操《短歌行》精品教案 (菁选【精品多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曹操《短歌行》精品教案 (菁选【精品多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曹操《短歌行》精品教案 (菁选【精品多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曹操《短歌行》精品教案 (菁选【精品多篇】.docx(4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曹操短歌行精品教案(菁选【精品多篇】短歌行教案篇一教学过程:一、导入俗话说:“乱世出英雄。”东汉末年,天下大乱,豪杰并起,最终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说到三国英雄,人们往往首先想到孙权、周瑜、诸葛亮等人。苏轼推崇周瑜,“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橘橹灰飞烟灭。”(念奴娇赤壁怀古);辛弃疾崇拜孙权,“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唐代大诗人杜甫仰慕诸葛亮,他在蜀相中这样赞美诸葛亮的功绩:“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陆游也以诸葛亮自况,“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周瑜等人固然称得上英雄,但人们却忽略

2、了一个重要人物曹操。曹操在东汉末年“挟天子以令诸侯“,曾是中国北方的实际统治者,是一个在当时叱咤风云的人物。他堪称英雄,但历来得到的评价并不高。易中天教授在百家讲坛概括了人们对他的三个称谓:英雄、奸雄、奸贼。那么曹操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曹操简介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郡(今安徽亳县)人,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他“外定武功,内兴文学”:统一中国北方;他知人善察,唯才是举;也是建安文学的开创者和组织者。但历来人们对他毁誉参半。当年,汝南名士许劭称之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陈寿在三国志中:“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戏曲舞台上常把曹操塑造成白脸奸臣

3、,成为一个阴险、残忍、狡诈、狠毒的人物。我们应站在历史的高度看待曹操这一历史人物,承认他对历史的推动作用,肯定他的贡献。把握他的三个称谓: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今天语文课,咱们就主要分析作为文学家的一面,他的作品中必然会反映他作为政治家的抱负和情怀。曹操诗歌现存20余首,大致分为两类。有的反映当时社会*,军阀混战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如蒿里行:“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有的抒发个人的政治理想和抱负。如步出夏门行龟虽寿:“老骥伏杨,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又如短歌行。这些诗继承了诗经楚辞和汉乐府的现实主义传统,但又有自己的创造。汉乐府诗大多叙事,而曹操常用乐府旧题

4、抒写感情和抱负,内容和形式上多有创新,气魄雄伟,情感深沉,于质朴自然中带有慷慨激昂的悲壮情调。代表了“建安风骨”的特色,推动了五言诗的发展。二、研究性探讨:这样一个人物,才华超众,关心民生疾苦,为何遭人诟骂呢?主要是受名著三国演义的影响。三国使曹操作为奸雄的形象深入人心。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在对曹操的评价上,与原著保持一致。剧中曹操就唱了短歌行,但电视连续剧里的鲍国安的一段演唱,是与剧情不相适宜的。播放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中的短歌行片段先看短歌行的作者曹操,他是三国时期卓越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如果站在唯物史观的立场上看,他独揽大权,他想统一国家,他为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改革用人制度,这些在历

5、是有进步意义的,他顺应了那个时代发展的趋势。我们对他的评价应着重看他对历史的供献,而不应该仅仅从道德方面来看。也就是说,短歌行的作者曾是一个活生生的人。其次,就短歌行的思想意义来说,不外乎表达了历史真人曹操感叹人生短暂,渴求贤才辅佐的心情,自己博大的胸襟和清明的政治理想。此诗有悲壮慷慨的个性特征,这一首诗也正体现了那个时代的“建安风骨”。第三,再看艺术作品,作者着力刘备脸上贴金,给曹操脸上抹黑,显然是为了拥刘反曹的主题服务的。就拿情节来看,当庞统(当然也是一个艺术形象)给他献了连环计后,曹操看到他从北方带来的将士居然能在江面上如履平地,这就免除了他的后顾之忧,这也使他误认为踏平江东的确是指日可

6、待的,所以,他于十五之夜,举行盛大的宴乐,无非是想作战前总动员,他的动员致辞就是短歌行,当他需要别人吹捧之时,“不识时务”的师祭酒居然说正声雅乐之中不能有不祥之音,他就一气之下,举槊刺死师祭酒,而后,又于次日亲自为师勖送葬。作者这样安排情节显然是为了告诉世人:一代奸雄曹操只不过是事后诸葛亮,好大喜功,爱听颂歌,他的壮举只不过是打自己耳光而已,或者说,这样安排情节只是为了塑造一个奸雄的形象。说穿了,艺术作品中的曹操充其量只不过是一个艺术形象,不能等同于现实中曾经叱咤风云的三国人物曹操。三、把握诗歌情感主线但有一点,电视剧的处理是正确的,即此诗是一首在酒宴上演唱的诗歌。诗中有“对酒当歌”的句子,可

7、作证据。(一)酒是一个很多人感兴趣的话题,酒在中国文化中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中国古代文人与酒有着不解之缘,也为我们留下了许多与酒有关的诗文名句。能不能提出一些酒的例子,学过的诗文里?可以互相讨论。一壶浊酒喜相逢一一酒是喜红酥手,黄藤酒一一陆游与妻子被母亲分开,他无奈,愤恨浊酒一杯家万里思乡举杯浇愁愁更愁愁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一一表达了作者此时心情的孤单。琵琶美酒夜光杯一一表达的是边关将士为国杀敌的豪情壮志,豪迈。可以这样说,酒在中国文化中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道具。我一直认为,酒也是一种文化,因为很多东西来源于酒,归根于酒,当你举杯的时候你会想起家乡,父母,事业,家庭,欢乐,悲伤看样子,酒常与某

8、种情感相连,那么曹操的短歌行借酒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感呢?(二)我一直觉得这首诗的名字不好,因为如果用第一句仿佛更好一一对酒当歌。喝酒的时候总喜欢唱歌,那么曹操究竟唱出了什么样的歌?大家齐读,开始!教师朗读。学生结合教师的朗读,分析本诗的风格特点。学生齐读。(三)情感是解读诗歌的钥匙,曹操抒发了什么情感呢?,从诗中寻找线索(找诗眼)。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忧从中来,不可断绝。可以说,诗人的情感焦点是“忧”,那么诗人为何而忧?让我们弄清这个问题。四、分析诗人的情感1、“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之“忧”这首诗第一句起句就不凡。对酒当歌,应该唱歌,忽然就变了,人生几何,人生短暂,就像朝露。

9、但我们说过,酒代表各种感情,这首诗是从什么开始的?明确:忧。忧人生之短。而且短得就像朝露。板书:光阴易逝师:诗人举起酒杯的时候,照理应该高兴,可诗人满腹忧愁,用什么来解忧呢?生:酒。师:对。民间有“借酒浇愁”的说法。可是酒真能解忧吗?当然不能。李白说过:“举杯销愁愁更愁。”,唐代诗人罗隐也说:“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酒即使能让人忘却忧愁,也只能是暂时忘却,而不可能从根本上除去,比如忧人生短暂,酒并不能延长人生。那么感到人生短暂,只能从自身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但有一个问题是,同样意识到人生短暂,人生态度却未必相同。师:曹操看到人生短暂,曹操持何人生态度?明确:“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10、从表面看,曹操的人生态度是消极的。但联系曹操的一生,我们不难做出判断,曹操是积极进取的,看似及时行乐,实则把深沉的情感隐藏在酒中。2、曹操急于实现人生理想,深感人生有限。他要实现理想,迫切需要什么条件?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他迫切需要人才的辅助。问:诗人如何表达对人才的渴盼?明确:借用诗经中的句子“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原句是表达一个姑娘对情人的思念,曹操把它借用过来,表达对贤才的渴求。姑娘对情人的深深思念,正切合曹操的心态。借用得天衣无缝,准确生动。那青青的衣领,我悠悠的心,因为你的原因,我一直沉默到现在,美丽的鹿鸣叫着,悠闲地吃草,我有很多朋友,能够在一起欢聚一堂,演奏着迷人的音乐。作

11、者写得何等美丽!师:引来人才固然是好事,但用好人才更重要。结合鸿门宴相关情节,讨论刘项二人成败与用人态度的关系。项羽:刚愎自用乌江自刎刘邦:虚心请教成就天下师:曹操如何对待人才?从何处可以看出其对人才的态度?生:“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这里引用诗经小雅鹿鸣中的四句,描写宾主欢宴的情景,意思是说只要你们到我这里来,我是一定会待以“嘉宾”之礼的,我们是能够欢快融洽地相处并合作的。2、“忧从中来,不可断绝”之“忧”这里的“忧”和上文的“忧”一样吗?诗人为何而忧?明确:“明明如月,何时可掇?“诗人用月比喻人才,深情呼唤:天下贤才,我何时才能得到你们呢?显然这里忧的内涵是“贤才难得”

12、O板书:贤才难得诗人在酒宴上演唱此诗,哪几句最切合宴会主题?明确:“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诫,心念旧恩。”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这几句的含义,其实就是在翻译。曹操面对满座嘉宾,感谢他们的到来。看着众多的贤才,曹操内心应是什么样的情绪?当然是满心喜悦。那他为什么还要“忧”呢?明确:曹操虽然已经拥有许多人才,但他并不满足,还希望有更多的人才到他这里来。因为他所做的是一项伟大的事业,自然需要大量的人才。这一“忧”一“喜”正好深刻揭示了曹操求贤若渴的心情。3、忧的根源曹操一忧光阴易逝,二忧贤才难得,因为理想尚未实现,其实这正反映了他内心更深更重的一种忧愁,请大家自己概括一下。板书:功业未就“忧

13、从中来,不可断绝。”正因为功业未就,曹操思贤之心才会如此强烈。曹操渴求人才,天下人才也不是仅仅在等待,他们也在寻找自己的用武之地,从哪可以看出来?明确:“绕树三匝”句。“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见三国演义)。师:绕树三匝句,鸟儿为什么找不到可以栖落的枝头?生:没有贤主。师:回答得很好!这话从曹操口中说出,有没有弦外之音?其实这是诗人发出的一个召唤:天下贤才到我这里来吧,我时刻在恭候着你们!师:诗中充满对人才的渴盼,一片谦恭之气,但五班有同学说其中又有一种霸气。从哪些句子可以感受到?明确:“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借周公的典故,既表达了对人才的谦敬,又委婉地流露出其吞吐天下的雄心壮志,气势是

14、宏大的,意义上深远的。“山不厌高,水不厌深。”诗人正是为了成为高山,成为深海,才如此虚怀若谷。对,心里没有霸气的人,笔下便没有霸气。问:“诗言志”,结合曹操的忧,说说诗人抒写了什么“志”?明确:志广纳人才,建功立业,统一天下。五、研究性探讨曹操志向远大,同时深知成就天下不能单凭匹夫之勇,必须依赖天下贤能,故而求贤若渴。其实三国时代,何止曹操一人重视人才,刘备发现诸葛亮这匹千里马,留下“三顾茅庐”的美谈。幻灯片:有人说三国之争实为人才之争,最后魏蜀吴之所以能三足鼎立,某种程度上就是因为他们各自拥有一大批才智过人的能臣与骁勇善战的武将。可以说人才得失,生死攸关。假如你有机会成为一个团队的领导,你将

15、如何对待人才?你希望得到什么样的人才?你将如何对待人才?同学一:提供有利条件。高薪,高职位同学二:好的工作环境。同学三:尊重。你希望得到什么样的人才?同学一:复合型人才同学二:创新型人才提醒学生,自己首先应成为一名人才,从现在就要为将来打好基础。六、课外拓展:请大家谈谈短歌行中曹操表露的思想感情有何现实意义。幻灯片:从写作的角度一一敢于创新,抒发真情实感从人才的角度一一广纳人才,唯才是举从人生理想的角度一一积极进取,建功立业从国家政治的角度一一国家的统一、安定是主流七、课后作业学了这篇课文,同学们一定对曹操这一历史人物有了更多更深的了解,请写一篇短文,谈谈你对曹操的理解。短歌行优秀教学设计篇二

16、【教学目标】1、品味诗中表现出来的求贤若渴的思想2、提高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3、培养高尚的品德情操【教学方法】诵读鉴赏,讨论分析【教学设想】通过诵读、分析讨论,体味短歌行“忧”而奋发、慷慨悲凉的思想感情。【教学课时】一课时【具体教学步骤】一、作者介绍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瞒,是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他实行“唯才是举”的政策。“挟天子以令诸侯”。“外定武功,内兴文学”,对历史的发展有不可泯灭的功勋。曹操有很高的艺术修养。他的乐府诗继承汉乐府民歌“缘事而发”的现实主义精神。其诗语言质朴,情感深沉,格调苍凉悲壮,有很高的艺术性。有曹操集。二、写作背景赤壁大战前夕,在曹军

17、用铁锁连舟之后,曹操看着大军威武的气势,以为不日就可扫平四海,统一中原,不禁喜从中来,于是备齐鼓乐,以歌舞壮军威,饮至半夜,忽闻鸦声望南飞鸣而去。曹操感此景而持槊歌此短歌行,意下抒发了自己立志统一中原的雄心斗志,不禁令人感慨,可惜不久之后,曹操即被孙刘联军大败赤壁,然而这首不朽的乐府诗却被广为传唱。三、文题理解短歌行是汉乐府的旧题,属相和歌平调曲。乐府又有长歌行。长歌、短歌是指曲调长短而言。行,古代歌曲的一种体裁。这大概是用于宴会的歌辞。四、同学有感情朗诵示范朗诵五、整体感知、赏析全篇(一)解构诗句分节鉴赏分解1【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幽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18、】在里作者强调他非常发愁,那么愁的是什么呢?格调(风骨)如何?“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情调悲凉,慨叹人生短促和年华消逝;更重要的是全诗洋溢着高昂的情绪,蕴藏着及时努力的思想。而与诗人求贤未得、功业未就有密切关系。在这八句诗中,主要的情感特征就是一个“愁”字,“愁”到需要用酒来消解。“愁”这种感情本身是无法评价的,能够评价的只是这种情感的客观内容,也就是为什么而“愁由于自私、颓废、甚至反动的缘故而愁,那么这愁就是一种消极的感情;反之,为着某种有进步意义的目的而愁,那就成为一种积极的情感。放到具体的历史背景中看,曹操在这里所表达的愁绪就是属于后者,应该得到恰当的历史评价。分解2

19、【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设疑:这里引用的哪些诗句?表达了什么内容?运用的是什么手法?明确:这八句情味更加缠绵深长了。“青青”二句原来是诗经郑风子衿中的话,原诗是写一个姑娘在思念她的爱人(“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你那青青的衣领啊,深深萦回在我的心灵。虽然我不能去找你,你为什么不主动传给我音信?)曹操引用这首诗,而且还说自己一直低低地吟诵它,这实在是太巧妙了。用典固然是直接比喻了对“贤才”的思念;但更重要的是他所省掉的两句话:“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曹操由于事实上不可能一个一个地去找那些“贤才所以他便用这种含蓄的

20、方法来提醒他们:“就算我没有去找你们,你们为什么不主动来投奔我呢?”由这一层含而不露的意思可以看出,他那“求才”的用心实在是太周到了,的确具有感人的力量。而这感人力量正体现了文艺创作的政治性与艺术性的结合。紧接着他又引用诗经小雅鹿鸣中的四句,描写宾主欢宴的情景,意思是说只要你们到我这里来,我是一定会竭诚待以“嘉宾”之礼的。这八句仍然没有明确地说出“求才”二字,因为曹操所写的是诗,所以用了典故来作比喻,这就是“婉而多讽”的表现方法(即含蓄的表达方式)。分解3【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设问:这组诗句与前面诗段是怎样关联并发展诗意的?提示:这

21、八句是对以上十六句的强调和照应。以上十六句主要讲了两个意思,即为求贤而愁,又表示要待贤以礼。前四句又在讲忧愁,是照应第一个八句;后四句讲“贤才”到来,是照应第二个八句。因此使全诗更有抑扬低昂、反复咏叹之致,加强了抒情的浓度。再从表达诗的文学主题来看,这八句也不是简单重复,而是含有深意的。第一种说法:天上的明月常在运行,不会停止(“掇”通“辍”,“晋乐所奏”的短歌行正作“辍”,即停止的意思);同样,我的求贤之思也是不会断绝的。关于这一点作者在下文还要有更加明确的表示,这里不过是承上启下,起到过渡与衬垫的作用。第二种说法:“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字面意为“天上那明亮皎洁的月亮,什么时候才可以摘取呢

22、?“这里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贤才比喻为明月,恰如其分地表达渴望贤才来归的心意。而在这还没有实现的情况下,才“忧从中来,不可断绝”。分解4【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设疑:前四句的内容可作那些解读?前四句是自然环境描写。相传这首诗写于曹操与孙权对战前夕,曹操在长江边宴请诸将,其实月近中天,使诗人豪兴大发。所以曹操以乌鹊绕树、“何枝可依”的情景来启发贤士,不要三心二意,要善于择枝而栖,赶紧到自己这一边来。这四句诗生动刻画了那些犹豫彳旁徨者的处境与心情,然而作者不仅丝毫未加指责,反而在浓郁的诗意中透露着对这一些人的关心和同情。完全是以通情达理的

23、姿态来吸引和争取人才,也是充分发挥了诗歌所特有的感染作用。设问:最后四句是怎样表达主旨的?分析提示:最后四句画龙点睛,明明白白地披肝沥胆,希望人才都来归我,确切地点明了本诗的主题。引用“周公吐哺”的典故突出地表现了作者求贤若渴的心情。“山不厌高,海不厌深”二句也是通过比喻极有说服力地表现了人才越多越好(山不厌土,故能成其高;海不厌水,故能成其深;王者不厌士,故天下归心)。(二)根据所讲分组讨论回答问题1、诗作表达了什么样的主旨(主题思想)?2、本诗运用了那些艺术表现手法?3、诗人如何曲折表达自己求贤若渴的急切心情的?七、小结短歌行的流露了作者渴望招贤纳士、建功立业的急切心情,希望有大量人才来为

24、自己所用。曹操在其政治活动中,曾大力强调“唯才是举”,为此而先后发布了“求贤令”“举士令”“求逸才令”等,而短歌行实际上就是一曲“求贤歌”、又正因为运用了诗歌的形式,含有丰富的抒情成分,所以就能起到独特的感染作用。有力地宣传了他所坚持的主张,配合了他所颁发的政令。八、作业熟练诵读领悟主旨九、板书设计短歌行教案篇三教学目标:通过诵读和分析讨论,体味短歌行“忧”中奋发、慷慨悲凉的思想感情;希望能为学生学习古诗文提供一个一般性的样例(诵读熟悉一解决词句疑难一领悟思想情感一诵读巩固)。教学重难点:1、体会诗句流露出曹操的思想感情,领会全诗的主旨。2、反复诵读,体会本诗的艺术特点,学会鉴赏诗歌的方法。教

25、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设想:1、贯彻两个思想:诵读是基础,尽量让学生自己讨论分析。2、本诗的思想感情还是较明显的,但如何深入理解,却是个难点;应该通过分析曹操的生平、为人及写作背景来评析,给学生一些相关的补充阅读材料是必要的。3、全课教学分为三块:初步体味(熟悉内容),深入体味(讨论分析其思想感情),巩固体味(诵读)。深入体味部分用三个问题来结构(你对诗中哪个句子有感触?“忧”、“求贤”各为了什么?曹操何许人也?)。教学过程一、导入龟虽寿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杨,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从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位胸

26、怀天下、壮志凌云的英雄。可以说,曹操的功绩是非常大的。但是为什么历来人们对他毁誉参半呢?当时的汝南名士许邵Shdo曾说,曹操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戏曲舞台上也给曹操画上了代表奸臣的白脸。其实,站在客观历史的角度上来看,曹操确实对历史做出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二、作家介绍及背景(一)作家介绍曹操,字孟德,小字阿瞒,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说他是政治家呢,是因为他“外定武功,内兴文学”,知人善察,唯才是举;说他是军事家呢,是因为他指挥了官渡之战,逐渐统一了中国北方;说他是文学家呢,则是因为他是建安文学的开创者和组织者。既然我们现在知道他是个政治家、军事家和文

27、学家,那么今天,我们就从文学家的角度上来看一看他作为政治家和军事家的抱负和情怀。作为文学家:曹操精音律,善诗歌,即使在鞍马劳顿中,也常常横槊赋诗,随章命题。他的文学成就颇高,与其子曹丕、曹植成为建安文坛的领袖,开创了一代文风,其诗语言质朴,情感深沉,格调苍凉悲壮,被称誉为“建安风骨”,他用乐府古题写时事,继承汉乐府民歌“缘事而发”的现实主义精神,真实反映了汉末*的社会现实。他的诗歌内容较为丰富,风格苍劲悲凉。有反映战乱和民生疾苦的蒿里行等;有反映个人政治抱负的短歌行;有写景的观沧海和抒情的龟虽寿等。他以海纳百川的胸襟,招集当时的许多著名文人,集中在邺下,公倡和,形成一个文学集团。曹操自己的文学

28、路线和写作态度对于其他作家起着更具体的领导和倡导作用,促进了建安文学的繁荣。(一)解题我们先看下题目,了解些基本知识,这是一首乐府诗,是汉乐府的一个曲调的名称,乐府诗有“长歌,短歌”之分。一般是根据歌词音节的长短而言。一般说,长歌比较热烈奔放,而短歌的节奏比较短促,低吟短唱,适于抒发内心的忧愁和苦闷。因此我们从题目可以知道这首诗的音节较短。行,则是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可配乐歌唱。这些,大家作为常识了解即可。(三)、相关背景建安十三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先后击败吕布、袁术等豪强集团,又在著名的官渡之战一举消灭了强大的袁绍势力,统一了北方。这年冬天,亲率八十三万大军,列阵长江,与“孙刘联盟”

29、战于赤壁之下,想一统天下,结果大败。当时曹操已经五十余岁,面对战乱连年,统一中国的事业仍未完成的社会现实,因而忧愁幽思,苦闷煎熬。但他并不灰心,以统一天下为己任,决心广泛延揽人才,招纳贤士致力于建功立业,并写下了这首诗短歌行。三、整体感知诵读熟悉一解决疑难1、朗读感知:所谓诗歌是“三分诗,七分读。”下面我们听下短歌行的配乐诗朗诵,体会诗歌的情感基调,听后我请同学来谈谈有什么感觉体会?看我们从中能得到什么启示?(给红色的字标音)2、字词点拨:朗读诗歌其实就是我们每个人用自己的情感去解读诗歌,与作者产生心灵上的共鸣。现在请同学们扮演一次曹操,来次横槊赋诗。如今你就是那位文才武略,领军出征,欲一统天

30、下的曹操,你该怎么去读?请学生翻译。3、明确“忧”和“求贤”的思想情感内涵。提问:你以为在本诗中曹操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呢?(忧)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呢?忧的是什么呢?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呢?板书:(人生苦短)(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贤才难得)(求贤才为己用,实现统一天下的宏伟壮志)从“青青断绝”(功业未就)作者为了什么而“求贤”呢?“山不厌高天下归心”(求贤若渴,求的是一统天下)4、解决“忧”和“求贤”的统一问题:既然曹操那么“忧”,又深知“人生苦短”,为什么没有真的“唯有杜康”了呢,还要那么辛苦地“但为君故,沉吟至今”,还要去“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呢,还要去“忧从中来,不可断

31、绝”呢,还要去“周公吐哺”呢?要做什么“统一大业”呢?岂不很苦吗?因为世上多的是“享用人生”的人,多的是庸庸碌碌但较安逸的人。(曹操何许人也?)要求学生讲讲自己所知道的曹操。(可以是对曹操的评价,也可以是曹操的人生态度,也可以是你知道的曹操的一些故事)结论:曹操乃世之英雄,短歌行乃英雄之慷慨悲歌。(板书:英雄之慷慨悲歌)5、诗歌的主旨:这首诗感慨光阴易逝,功业难成,抒发了作者求贤若渴,共图大业的急切心情。表现出建功立业的强烈愿望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6、解决疑难(内容、手法、情感)如何理解“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这四句诗的思想感情?表达了诗人奋发进取,不懈追求的理想。“对酒当

32、歌”,猛一看很象是古诗十九首中的消极调子,而其实大不相同。这里讲“人生几何”,不是叫人“及时行乐”,而是要及时地建功立业。又从表面上看,曹操是在抒个人之情,发愁时间过得太快,恐怕来不及有所作为。实际上却是在巧妙提醒广大贤士:人生就象“朝露”那样易于消失,贤士应该珍惜时间,及时施展才华。在这四句诗中,诗人主要的情感特征就是一个“愁”字,“愁”到需要用酒来消解的地步。“愁”这种感情本身是无法评价的,能够评价的只是这种情感的客观内容,也就是为什么而“愁”。由于自私、颓废的缘故而愁,那么,这愁就是一种消极的感情;反之,为着某种有进步意义的追求而愁,那就是一种积极的情感。放到具体的历史背景中看,曹操为了

33、实现统一中国的雄心壮志而苦苦追求。这个“愁”是追求中的痛苦,是远大理想还没有实现时所产生的烦恼,是一种积极的情感。如何理解“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这四句诗的思想感情?表达了作者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心情。“周公吐哺”的典故出于韩诗外传,据说周公自言:“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下,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周公为了接待天下之士,有时洗一次头,吃一顿假,都曾中断数次,这种传说当然是太夸张了。不过这个典故用在这里却能突出地表现作者求贤若渴的心情。“山不厌高,海不厌深”二句也是通过比喻极有说服力地表现了人才多多益善。7.这首诗的艺术

34、特色有哪些?(1)巧用比兴。“明明如月,何时可掇?”贤才喻为明月,恰如其分地表达贤才难得而忧虑不绝的心情。“乌鹊南飞”一句,以乌鹊比喻贤士;“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则比喻贤士徘徊选择明主之意;鸟鹊南飞比喻贤才尚在徘徊选择之意,流露诗人惟恐贤才不来归附的焦急心情。“山不厌高”,以山高海深比喻广招人才的博大胸怀。意在表明诗人以开阔的胸怀接纳贤才,唯才是举,多多益善。巧用典故。“青青子衿”二句,因子郑风子衿,用以比喻渴慕贤才。本意是传达恋爱中的女子对情人爱怨和期盼的心情。这里诗人化用诗意,比喻热烈期待贤士的到来。古朴深沉,自然妥贴。呦呦鹿鸣,食野之苹:表达诗人礼遇贤才的态度周公吐哺:作者以周公自比,

35、表达求贤之诚恳,用周公礼贤下士的精神自励。(3)借代。唯有杜康:以发明酒的人名来代指酒四、思想教育“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是啊,人生苦短,韶光易逝。身处乱世的曹操尚有建功立业的坚定信念,我们生逢盛世的青少年更要发愤图强,铸造绚丽辉煌的人生。五、课外探究(1)鲁迅: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2)、许绍对曹操的评语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3)、太祖过伯奢,伯奢出行,五子皆在,备宾主礼。太祖自以背卓命,疑其图己,手剑夜杀八人而去,既而凄怆曰:“宁我负人,毋人负我!”遂行。武帝纪以上是一些关于曹操的资料,请你结合短歌行诗人的形象来

36、评价历史人物曹操。短歌行优秀教学设计篇四教学目标设计1、体会诗人抒发的人生短暂和求贤若渴,建立功业矛盾复杂情感。2、引导学生研读文本,对诗歌进行个性化的阐释。3、了解“建安文学”的写作特色。过程和方法1、通过情境创设,反复诵读、质疑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诗歌的情感。2、通过品味语言学习诗歌中运用的表达技巧,感受诗歌的艺术魅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有担当,时不我待,及时建功立业的积极昂扬人生观。-O课堂导入导入语:酒和中国的古代诗人都有着不解之缘,高兴的时候喝酒可以助兴,忧愁的时候喝酒可以遣怀,那么大家知道哪些有关酒的诗句呢?表达了诗人怎样一种情感?(讨论,提问)让我们一起看看今天曹操喝酒是

37、所为何事?他要抒发什么样的情感?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曹操的短歌行。-O初读感知1、有感情的齐读课文2、思考:请写出你对短歌行的初印象和对曹操的初印象。大部分学生的看法:曹操印象:治世之能臣,乱世之枭雄。心狠手辣、野心勃勃、霸气外露、疑心很重、白脸奸臣。短歌行的印象:英雄主义者的豪情壮志慷慨悲歌、气势磅礴感叹人生苦短,渴望贤才,心想天下气吞山河的气魄。设计意图:学生对诗人的原始认知以及对诗歌的原生态阅读可以看出学生的真实情况。基于学生的原始理解是设计教学的起点和依据。三。整体感知1、播放朗读音频2、互动探究提问:在这首诗中,有一种情感反复出现,你能用诗中的一个字来概括出来吗?明确:忧提问:诗中

38、哪些诗句表现出忧呢?明确:“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忧从中来,不可断绝。”提问:诗人为什么而忧愁?明确:人生苦短、贤才难得。设计意图:深入文本,训练学生捕捉文章主旨的能力,学生得到的结论可能不够完整,可以在接下来的教学环节中继续深入挖掘。四。品读诗歌,分层鉴赏思考:有人说三国之争实为人才之争,可以说人才得失,生死攸关。假如你是三国时期一贤才,被曹操招致麾下,最令你感动的句子是什么?为什么?带着这个问题一起进入文本。“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从诗经入手,揣摩诗意,体会曹操对人才的渴望。“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从情境入手,理解诗意。“明明如

39、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从意象角度分析,理解诗意。“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L心念旧恩。”从情境入手,揣摩诗意。“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从意象入手,理解曹操对贤才的忧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从意象、典故入手,揣摩诗意。设计意图:魏晋诗歌距离现代比较久远。创设情境有助于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五。深读悟情,总结归纳思考:诗中“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已经充分表达了曹操对人才的渴求之情。那么后面的诗句是否可以删去呢?明确:不能,本诗中诗人表达贤才难得的心情看似重复,其实也存在内在的逻辑

40、性。他用一咏三叹的方式来表达他对人才渴望的迫切心情。他用“以情感之,以礼遇之,以志勉之”的方式来吸引人才。提问:那么,假如你是三国时期一贤才,最有可能令你感动并且促使你决定进入曹操麾下的句子是什么?为什么?设计意图:尊重学生由浅入深的认知规律,理解作者感情曲折多变的特点。将学生对于文本阅读的碎片化的感受进行总结归纳,增强学生思维的深刻性。进而领悟文本内涵,探讨文本价值。同时教育学生树立时不我待,及时建功立业,提升自我的积极昂扬人生观。六。知人论世,悟“建安风骨”建安十三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先后击败吕布、袁术等豪强集团,又在著名的官渡之战一举消灭了强大的袁绍势力,并征服乌桓,统一了北方。

41、这年冬天,亲率八十三万大军,列阵长江,与“孙刘联盟”战于赤壁之下,想一统天下。当时曹操已经54岁。思考:他为什么化用周公的典故呢?仅仅是抒发他礼贤下士的情感吗?对比我们之前对曹操的印象,我们对短歌行有什么新的看法吗?介绍周公的背景,他是周文王的第四子,先后辅佐武王成王,武王驾崩之后,辅佐成王7年后归政成王却遭谗言,受冤枉后依然忠心耿耿。本诗卒章显志。体现了曹操不屈从于命运,和时势的抗争,想要天下归心的雄心壮志。正是这种壮志让我们看到曹操真豪杰大英雄的本色。何以解忧?只有壮志。正是曹操一统天下的宏伟壮志,所以他才会一扫前人及时行乐的消极情绪,用乐府旧题写时事的先河。他的诗内容和形式上多有创新,于

42、质朴自然中带有慷慨激昂的悲壮情调,推动了五言诗的发展。后人把建安诗歌这种建立在慷慨情怀基础上的爽朗刚健的风貌,称为“建安风骨”。设计意图:与学生课前对曹操的印象做对比,训练学生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曹操诗歌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引导学生从文本意识导向作者意识,理解的空间就扩大了,思维的品质就提高了。七。课堂总结1、再读文本,个性化朗读2、作业选取诗中最让你感动的一句话进行续写,阐述再读短歌行的感悟字数200左右。周丽颖曹操短歌行优秀教案篇五教学目标:1、掌握短歌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2、体会诗人曲折表达自己渴望招纳贤才以建功立业的心情。教学重难点:1、诗人怎样抒发自己的“忧”O2、引用

43、诗句、妙用比喻、巧用用典故来表达感情的技巧。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电影天下无贼中,葛优有这样一句经典台词:21世纪什么最贵?人才!的确如此,当今时代是个人才竞争的时代,那么在群雄纷争的三国时期,被称为“治世之能臣”的曹操又是怎样对待人才的呢?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他的短歌行,体会他求贤若渴的心情!二、解题“短歌”是汉乐府的一个曲调名称,短歌、长歌,因歌词音节的长短区分。一般说长歌比较热烈奔放,而短歌的节奏比较短促,低吟短唱,适于抒发内心的忧愁和苦闷。行,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三、知人论世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先后击败吕布、袁术等豪强集团,又在官渡之战一举消灭了强大的袁绍势力,并北

44、征乌桓,统一了北方。建安十三年冬天,曹操亲率八十三万大军,饮马长江,欲一举荡平“孙刘联盟”,统一天下。赤壁之战前夕,曹操在江上设酒置乐,款待文武众将,饮至半夜,忽闻鸦声往南飞鸣而去。年过半百的曹操感此景而横槊赋诗,吟唱了这首千古名作一一短歌行。(下面,让我们穿越历史的天空,回到三国,与曹操对话。)四、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营造氛围: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曹操吟唱短歌行片段。(鲍国安的吟唱,慷慨悲凉,扣人心弦。曹操当年是不是也是这么唱的?请大家注意,短歌行这首乐曲在东汉时期是怎么个唱法已经失传了,鲍国安演唱的短歌行是现代人重新谱曲演唱的。)(指出版本的区别,见幻灯片。)2、检查预习:指名学生朗读。(

45、请其他同学认真听,看有无读错的字音。)3、教师范读或播放名家诵读。学生齐读课文。4、大家已经初步熟悉了课文,本诗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从哪些诗句可以看出?明确:忧(板书)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忧从中来5、全诗充满了诗人的“忧思”、“忧愁”、“忧虑”,由此引发读者的思考。诗人为何而忧?学生回答,教师明确:“忧”一一人生短暂、功业未就、贤才难得(板书)(接下来就让我们深入到诗作当中去,进一步和诗人对话,看看诗人是如何抒发自己的“忧”的。)五、分析鉴赏人生短暂1、诗人是怎样表达“人生短暂”之忧?请同学们把相关的诗句大声读出来。2、前四句运用什么手法写“人生短暂”的?明确:比喻。朝露,太阳出来一晒就没有了

46、,转瞬即逝。“朝露”这个意象,在古诗文中有特定的含义,即生命短促易逝,如“人生处一世,去若朝露晞。“(曹植赠白马王彪)“浩浩阴阳移,年命如朝露。”(古诗十九首驱车上东门)诗人将人生比作朝露,形象生动地表达了人生短暂,韶光易逝。(自古以来,叹时光流逝、人生易老的大有人在,如孔子: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庄子:人生天地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我们也会发出“时间过得真快呀”的感慨。)3、诗人在宴请文武众将时,发出人生短暂的感慨,该如何理解?他要那么多时间干什么?学生回答,教师明确:建功立业,一统天下。(板书)(播放三国演义片段)(放到具体的历史背景中我们可以看到,曹操击吕布,败袁术,灭袁绍,征乌桓

47、,现在又列阵长江,为了实现统一中国的雄心壮志而苦苦追求。此时,曹操已年过半百,统一天下的大业尚未完成,所以才会忧人生短暂。但他雄心不减,依然图谋大志。我们初中学过曹操的龟虽寿,其中有两句诗正是表达了这种意思,“老骥伏杨,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所以我们可以这么说,曹操之忧,是积极进取的英雄之忧,是“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老骥长嘶。)4、“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杜康之酒真的能解诗人之忧吗?明确:当然不能。李白有诗云:“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唐代诗人罗隐也说:“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酒即使能让人忘却忧愁,也只能是暂时忘却,而不可能从根本上除去,比如曹操忧人生短暂,杜康之酒并不能延长其人生。(如果曹操活到现在,我会向他推荐一首歌:韩磊的向天再借五百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