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执法证据收集与运用.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6432188 上传时间:2023-10-30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1.3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行政执法证据收集与运用.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行政执法证据收集与运用.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行政执法证据收集与运用.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行政执法证据收集与运用.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行政执法证据收集与运用.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行政执法证据收集与运用.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行政执法证据收集与运用.ppt(3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行政执法证据 收集与运用,省政府法制办行政执法监督处 周 靖Tel:0791-88615250,主要内容,一、行政执法证据概述二、行政执法证据的收集与保全三、行政执法证据的审查判断四、行政执法证据的证明,一、行政执法证据概述,(一)行政执法证据的涵义证据,是指能够证明某事物的真实性的有关事实或材料。但是,基于行政执法活动的特殊性以及复杂性,行政执法证据有其特殊的本质和特征。行政执法证据:在行政执法程序中,有关法定主体依照法定程序收集或提供的与查明案件事实或法律事实有关联的符合法定形式一切物质资料根据。,一、行政执法证据概述,(二)行政执法证据的构成要件1、行政执法证据的“客观性”(1)要求法定

2、主体收集、提供证据时必须举证出真实的证据,不得伪造、篡改证据;要求证人要如实作证,不得做伪证;要求鉴定人提供科学、客观的鉴定结论。(2)要求行政主体在调查收集证据时必须客观、全面,不得先入为主,更不得只收集不利于相对人的证据.,一、行政执法证据概述,(二)行政执法证据的构成要件1、行政执法证据的“客观性”(3)要求以客观、公正的立场和态度对证据进行严格的审查和甄别,通过证据的出示、质证和对证据的抗辩程序,排除证据的虚假和不真实的成分,使最能够反应案件事实真相的证据成为定案的依据。,一、行政执法证据概述,(二)行政执法证据的构成要件2、行政执法证据的“合法性”(1)法定主体必须依照法定程序收集提

3、供证据。(2)行政证据的外在表现必须符合法定形式。(3)行政证据的运用必须符合法律规定。,一、行政执法证据概述,(二)行政执法证据的构成要件3、行政执法证据的“关联性”是指证据与案件事实之间存在着客观的实质性联系,这种联系可以为人们所认识,从而对证明案件事实具有实质性的意义。明确证据具备关联性的意义在于:(1)使法定主体在收集、提供证据时将注意力集中于那些与案件事实有关联的材料;(2)帮助行政主体排除无关联性的材料,以限定和缩小调查和审核证据的范围。,一、行政执法证据概述,(三)行政执法证据的分类1、行政执法证据的理论分类(1)原始证据与传来证据(2)直接证据与间接证据(3)言词证据与实物证据

4、(4)本证与反证,一、行政执法证据概述,(三)行政执法证据的分类2、行政执法证据的立法分类(1)书证公文书和私文书;普通文书和特别文书;文书根据其不同的制作方法及相互关系,可以分为原本、副本、缮本、影印本、节录本、译本、认证本。,一、行政执法证据概述,(三)行政执法证据的分类(2)物证物证具有客观性、直观性、间接性。物证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依物证的出处为标准,可分为原始物证和复制物证。依物证所起的证明作用不同,可以分为实物物证、痕迹物证、微量物证和气味物证。按照物证是否便于保存为标准,分为易保存的物证和不易保存的物证。,一、行政执法证据概述,(三)行政执法证据的分类(3)视听资料视听资

5、料是指运用现代技术手段,以录音、录像所反映的声音、形象、电子计算机所贮存的资料、其他科技设备所提供的资料来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证据。其主要特点是:直接、逼真;稳定;易编辑、伪造视听资料一般可分为三种类型:视觉资料;听觉资料;声像资料。,一、行政执法证据概述,(三)行政执法证据的分类(4)证人证言证人证言有两个基本法律属性:一是所有知道案件真实情况的自然人都有作证的义务;二是证人的陈述应限于其了解的案件情况,包括证人亲眼看到、亲耳听到的事情和能够说明来源的听人转述的事情。证人证言具有以下特点:证人具有人事不可替代性,只有了解案件情况的人才能作为证人。证人证言是证人对案件有关情况的感知和反映,是受证

6、人的感受力、记忆力、表达力等主观因素以及各种客观条件的影响,内容容易失真,因而证人证言不如物证、书证客观性强。由于证人是当事人以外的第三者,一般与案件事实本身或案件处理结果没有直接的利害关系,但证人所作的证言具有不稳定性和多变性的特征.,一、行政执法证据概述,(三)行政执法证据的分类(5)当事人陈述当事人就有关案件的事实情况向行政机关所作出的陈述。它包括当事人自己说明的案件事实以及对案件事实的承认两个方面的内容。,一、行政执法证据概述,(三)行政执法证据的分类(6)鉴定结论鉴定人依据科学知识对案件中的有关专门性问题所作的分析、鉴别和判断。案例:测谎仪的数据是否是证据?心率、血压等(7)勘验笔录

7、、现场笔录行政执法人员在行政执法程序中对违法行为现场、违法物品所在地现场等进行勘验、检查时所制作的文字记载,并由勘验检查人员和当事人等签名确认的一种书面文件。,二、行政执法证据的收集与保全,(一)行政执法证据的收集1、行政执法证据收集概述行政执法证据的收集,是指行政机关运用法律许可的方法和手段,发现、采集、提取、固定用来证明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行政违法并应接受行政制裁的证据的活动。,二、行政执法证据的收集与保全,2.行政执法证据的收集具有以下特点:(1)收集主体是行政机关具有行政执法资格的行政执法人员;(2)收集证据的程序和方法必须依法进行。证据收集的主体应当遵循有关法律规定,按照法定的程序和

8、方法收集证据,否则收集获得的证据将无法成为定案的根据。,二、行政执法证据的收集与保全,3.收集范围(1)有关能证明涉嫌行政违法行为主体情况的证据材料;(2)有关证明行政违法行为存在、违法行为情节严重的证据;(3)有关证明行政违法行为不存在、违法行为情节轻微的证据;(4)与行政案件处理有关的其他证据材料。,二、行政执法证据的收集与保全,4.、行政执法证据收集的方法(1)询问(2)调取(3)鉴定(4)勘验(5)检查(6)辨认(7)抽样取证,二、行政执法证据的收集与保全,(二)行政执法证据的保全1、行政执法证据保全的要求对于需要取走原物的,采取取证或抽样取证措施;对于需要提取证据,但不需要取走原物的

9、,采取勘验、拍照、录像、查询、复制等方式提取证据;对于需要委托鉴别、检验、检测、检定、鉴定的,送有关单位进行鉴别、检验、检测、检定、鉴定;已收集的证据证明不存在违法行为,应当及时解除登记保存;,二、行政执法证据的收集与保全,2、行政执法证据保全的措施(1)查封(2)扣押(3)拍照(4)录音(5)录像(6)复制(7)鉴定(8)勘验(9)制作询问笔录,三、行政执法证据的审查判断,(一)行政执法证据的审查判断1、甄别法;2、对比法;3、综合法;4、听取当事人意见;5、推理法;6、实验法,三、行政执法证据的审查判断,(二)各种证据的审查判断 1、审查每个证据的来源。2、审查证据与案件事实之间的联系。3

10、、审查证据形成的时间、地点、条件等客观以及主观方面的因素。4、对证据本身所提供的内容进行分析,注意前后是否一致,自身是否存在逻辑矛盾,内容是否合乎情理,是否明确具体。5、审查证据的收集是否合法、科学、得当。,三、行政执法证据的审查判断,1、对书证的审查判断。2、对物证的审查判断。3、对视听资料的审查判断。4、对证人证言的审查判断。5、对当事人陈述的审查判断。6、对鉴定结论的审查判断。7、现场勘验检查笔录的审查判断。,三、行政执法证据的审查判断,(三)全案证据的审查判断全案证据审查判断的基本方法主要有:1、从案件实际出发,具体情况具体分析。2、综合对比,排除矛盾。3、将全案证据联系起来,相互印证

11、,综合分析,得出对案件事实的结论。,三、行政执法证据的审查判断,在对全案证据综合审查判断时,执法人员应该注意将一些不能作为定案依据的证据予以剔除:1、严重违反法定程序收集的证据材料。2、以偷拍、偷录、窃听等手段获取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证据;3、以利诱、欺诈、胁迫、暴力等不正当手段获取4、无正当理由、说明不提供原件、原物又无其他证据印证的证据复印、复制件。,三、行政执法证据的审查判断,5、人为进行技术处理而又无法辨明真伪的证据材料6、不能正确表达意志的证人提供的证言。7、不具备合法性和真实性的其他证据。8、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以外或在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形成的而未办理法定证明手续的证据材料。,三、

12、行政执法证据的审查判断,在对全案证据综合审查判断时,执法人员应该注意以下的事实可以直接认定:1、众所周知的事实;2、自然规律及定理;3、按照法律规定推定的事实;4、已经依法证明的事实;5、根据日常生活经验法则推定的事实。,三、行政执法证据的审查判断,结合其他证据补强证明力的情况下,才能作为定案证据使用的:1、未成年人所作的与其年龄、智力状况不相适应的证言;2、与一方当事人有利害关系的证人所作的对该当事人有利或不利的证言;3、难以识别是否经过修改的视听材料;,三、行政执法证据的审查判断,4、无法与原件、原物核对的复印件或复制品5、经一方当事人或他人改动,对方当事人不予认可的证据;6、其他不能单独作为定案依据的证据。,四、行政执法证据的证明,(一)证据证明的概述1、证明的主体是行政机关。2、证明对象是案件事实。3、证明必须按照法定范围、标准、程序进行4、证明过程严格限制在行政执法案件办理程序中。5、证明的要求限于法律真实的范畴。6、证明标准是相当真实。,四、行政执法证据的证明,(二)证明对象1、有关行政违法构成要件的事实2、行政违法主体方面的事实3、与行政违法行为轻重有关的各种情节事实4、排除可罚性事实5、程序法事实,四、行政执法证据的证明,(三)证明标准1、排除合理怀疑标准2、占优势的盖然性标准3、合理根据的证明标准,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