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运动-把握规律汇总.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6433200 上传时间:2023-10-30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4.9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认识运动-把握规律汇总.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认识运动-把握规律汇总.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认识运动-把握规律汇总.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认识运动-把握规律汇总.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认识运动-把握规律汇总.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认识运动-把握规律汇总.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认识运动-把握规律汇总.ppt(3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自然界是物质的,2、人类社会是物质的,3、人的意识是社会的产物,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一)物质的概念,(二)世界是物质的,一、世界的物质性,复习:,法国巴黎的报纸上曾登过一则广告,上面写道:“每个人只要花25生丁(100生丁等于1法郎)就可以得到既经济又没有丝毫困惫痛苦的旅行方法。”有个人按照广告刊登的地址寄去了25生丁。不久,他收到一封回信:“先生,请您安静地躺在您的床上,并且请牢记:我们的地球是在旋转着的。在巴黎的纬度49度上,您每昼夜要跑数万公里。假如您喜欢看沿路美好的景致,就请您打开窗帘,尽情地

2、欣赏星空的美丽吧!”,机械运动,化学运动,生命运动,社会运动,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雕栏玉砌今犹在,只是朱颜改。,世界上一切 事物都是处于运动和变化之中,第四课 第二框,二、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一)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1、运动的概念:,哲学上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 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2、运动与物质的关系,()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离开运动

3、谈物质:形而上学,()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主体),离开物质谈运动:唯心主义,结论: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有人说,世界上存在着不运动的物质,例如,某些物体从出现的第一天起就没动过,大雁塔在西安,故宫在北京就是如此。,世界上有没有绝对静止的事物呢?,(1)静止的含义,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其 根本性质没有发生变化(质不变),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体系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或者说物体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没有进行某种特殊的运动(空间位置不变),3、运动与静止的关系,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2)运动和静止的特点,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4、暂时的,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刘德华还是刘德华,不是梁朝伟,也不是周杰伦。,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事物在绝对运动的同时,也有相对静止状态的存在!二者有密切的联系,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物质世界是绝对 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静止是一种特殊的运动,是不显著的运动,(3)运动和静止的联系,运动与静止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模拟法庭,张三向李四借钱并立字据。一日,李四向张三要钱,张三振振有词地说,事物是运动变化的,此时的我已不再是原来的我了,我没欠你的钱,李四气得打了他一顿。二人闹到县衙,县官问张三:欠债还钱,乃天经地义,你为什么借钱不还?张三把他的理由又陈述了

5、一遍。县官听了觉得很有理,又问李四,为什么要打人?李四说,事物是运动变化的,此时的我已经不是打他时候的我了,我没打他!县官只好不了了之。,同学们,你们能断这个案子吗?,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人甚至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议一议,赫拉克利特,克拉底鲁,正确。承认运动的绝对性。,错误。否认相对静止的存在。,1885年,艾宾浩斯通过实验不同时间间隔的记忆保持量,绘制了著名的艾宾浩斯曲线,曲线表明了遗忘发展的一条规律:遗忘进程是不均衡的,在识记的最初遗忘很快,以后逐渐缓慢,到了相当的时间,几乎就不再遗忘了,也就是遗忘的发展是“先快后慢”。,(二)事

6、物运动是有规律的,所谓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本来就有的。非人主观创造,更不是上帝创造;,不是现象、表象之间的联系(苹果落地),必须通过人的抽象思维,透过现象看本质。,不是偶然的,是确定不移,一定会发生的联系。,形成规律之后,具有重复性,不是多变易逝的。,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非主观臆造的,非现象的,非偶然的,非易变的,规律篇,1.规律的概念,规律是物质运动过程中固有的联系,不是外部强加的。,2.慧星、地震预示兴衰,4.价值规律,5.新陈代谢,1.喜鹊叫喜,乌鸦叫丧,判断下

7、列哪些是规律:,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种鸡蛋得?,3.红灯停、绿灯行,1、规律的概念,规律是物质运动过程中本质的联系,不是现象间的联系。,你知道哪些是规律吗?,1.春夏秋冬、四季更替,3.水往低处流,5.万有引力,2.太阳东升西落,4.苹果落地,1.规律的概念,规律是物质运动过程中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不是偶然的、多变的联系。,判断下列哪些是规律:,守株待兔,1.近朱者赤,近墨者黑,4.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 生产力发展状况,2.人不为己,天诛地灭,1.规律的概念,3.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所谓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2、规律的特征(原理),(1)规律的客观性,

8、规律的客观性是指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规律的客观性还指它既不能被创造、改造,也不能被消灭。,无论是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思维其运动、变化发展都是有规律的,要遵循其固有的规律。,(2)规律的普遍性,思考一:生物进化规律在达尔文发现之前是否存在?“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来会打洞”,这句话说明了什么?,思考二:50年代末期我国提出“跑步进入共产主义”,搞“一大二公”;“文革”期间人为地取消价值规律,在实践中造成极为严重的后果。这又说明什么?,思考三:1885年,艾宾浩斯绘制了著名的艾宾浩斯曲线。曲线表明了遗忘进程是不均衡的,“先快后慢”。这又有说明什么?,规律是普遍的 规律是客观的

9、,自然界的运动是有规律的人类社会的运动是有规律的人的思维的运动是有规律的,合作探究:,拔苗助长,事与愿违,庖丁解牛,事半功倍,人应怎样正确对待规律呢?,问题:“劈柴不照纹,累死劈柴人”,这说明了什么道理?为什么?,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不能违背规律。违背规律,就会遭到规律的惩罚,问题:沙尘暴肆虐的一个很重要的人为原因就是人们过度放牧,掠夺性利用自然等破坏自然生态平衡的做法造成的恶果。从唯物论的角度看,这对我们如何利用自然有何启示?,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不能违背规律。违背规律,就会遭到规律的惩罚。,规律的客观性,规律的普遍性,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

10、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规律篇,3、方法论,世界观原理,决定,要求,问题:从唯物论的角度看,“神州八号”能飞上天并与天宫一号成功对接的原因是什么?,问题:“人工降雨”体现了唯物论的什么道理?,结论,人具有主观能动性,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但人具有主观能动性,能认识和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由于人类对地震规律的认识,人们根据地壳运动的状况,推算出可能发生地震的危险区域,大致发生的时间和震级的大小,并结合历史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研究,作出大致的地震预报。,

11、由于人类认识了水的流动规律,人们就可以治理水患,兴修水库,建造水渠,引水上山,变水害为水利,为人类造福。幻灯片 19,地震预报,三峡工程,(1)区别:,性质不同,含义不同,(2)联系:,一个正确的、合理的规则总是根据客观规律制定的,是对客观规律的反映;错误的规则会导致人们产生错误的行为,从而遭到规律的惩罚。,思维拓展:规律与规则的关系:,规则是人们规定出来供大家共同遵守的制度或章程,规律是事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则是人们制定的,可以修改、补充或废除,它是主观的;规律则不能被制定、修改、废除,它是客观的。,易错点1.物质的唯一特性是运动。2.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唯心主义的具体表现

12、 3.运动是相对的、有条件的,静止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4.“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这个观点既承认运动又肯定了静止。5.规律是永恒不变的6.春夏秋冬四季更替、昼夜循环、苹果落地,属于自然规律7.人们可以发现、认识和利用规律,也可以制定、废除、创造、消灭和改变规律8.规律是事物之间的一种联系,因此,联系就是规律9.“人的理性为自然立法”违背了规律的客观性10.“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符合规律的普遍性,课堂巩固,课堂小结,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物质和运动的关系,运动和静止关系,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发挥主观能动性,按规律办事,1、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物质的。”

13、对这个“物质”的理解,下列观点正确的是A世界上存在的一切事物和现象 B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C一切具体物质形态的总和 D除了人脑以外的客观存在,2、坛经记载,时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一。慧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慧能的这一观点A离开了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观点 B离开了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C离开了意识谈物质的不可知论观点 D离开物质谈运动的精神万能论观点,B,B,3、苏东坡赤壁赋中写到:“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下列说法中与苏东坡观点相近的是A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即含动,动不

14、舍静 B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C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 D事物和状态不过是我们的心灵所采取的一种观点,4、在长期的生产活动中,我国北方农民总结出“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的农谚。这说明A人可以认识规律 B人可以创造规律C规律具有条件性 D规律具有主观性,A,A,5、下列说法中能体现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根本分歧的是A.“形谢神灭”与“理生万物”B.“削足适履”与“指鹿为马”C.“沧海桑田”与“断章取义”D.“量力而行”与“尽力而为”,6、贯穿哲学发展始终的问题是A、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问题 B、对立和统一的关系问题C、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问题 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A,D,7、春秋时期管子水池篇提出“水是万物的根源”,这一观点属于A、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B、客观唯心主义观点C、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D、形而上学观点,8、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写到“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这主要反映了A、世界的物质性 B、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C、运动是永恒的,有条件的 D、事物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C,D,9、近年来,世界各国加大投入,加强对地震、飓风等特大自然灾害的监测、预报的研究。这表明A、人们在自然灾害面前无能为力B、科学技术是战胜自然灾害的唯一因素C、规律是客观的,人们可以改变规律D、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造福人类,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