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农业园区农业用地规划.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6433520 上传时间:2023-10-30 格式:PPT 页数:148 大小:2.8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件-农业园区农业用地规划.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48页
课件-农业园区农业用地规划.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48页
课件-农业园区农业用地规划.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48页
课件-农业园区农业用地规划.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48页
课件-农业园区农业用地规划.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件-农业园区农业用地规划.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件-农业园区农业用地规划.ppt(14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十二章农业用地规划,第一节耕地规划一、耕地组织形式二、田间灌排渠系配置三、耕作田块配置四、田间道路配置五、农田防护林配置六、田间设施综合配置,一、耕地组织形式1、耕地组织形式 实施作物种植结构和作物轮作制度的耕地利用方式。,轮作:在同一块田地上有顺序地轮换种植不同作物的种植方式。换茬:在同一块田地上一种作物收获以后换种另一种作物。重茬:一种作物收获后接连种植同一种作物。,123,轮作的作用,“倒茬如上粪”。“庄稼要想好,三年两头倒”。合理轮作有助于抑制杂草及病虫害,也有利于改善植物养分的供给,防止土壤流失,降低水资源的污染,因此,作物轮作是可持续农作制度的一项核心内容。减轻病虫草害(薯的黑痣

2、病、蚕豆的根腐病、西瓜的蔓割病以及花生线虫、大豆菟丝子、向日葵列当、稗草等的滋生都和连作有关)均衡利用土壤养分,调养地力调节茬口季节,作物对连作的反应,1、忌连作的作物(间隔年以上):,西瓜、茄子、豌豆等需隔5年,亚麻则需隔10年后再种,作物对连作的反应,2、不宜连作的作物(间隔4年):,旱稻,烟草,茄子,黄瓜,碗豆,甜菜、芋、番茄、青椒等需隔3年以上,作物对连作的反应,3、耐短期连作的作物(连作年后间隔12年):,豆类、薯类作物、花生、黄瓜等,马铃薯连作会引起严重病虫害,宜实行合理轮作。,作物对连作的反应,4、耐连作的作物,可连作 34年甚至更长时间,如水稻、小麦、玉米、棉花、粟、甘蓝、花椰

3、菜等.玉米褐斑病重病田应和其他作物轮作2-3年。,2、我国当前的两种耕地利用组织形式:(1)轮作田区组织形式(固定轮作或分区轮作)(2)耕作田块组织形式(单田轮作或分块轮作),(1)轮作区组织形式:根据轮作周期的年限将一定范围内的土地划分成若干个面积相等、土壤肥力近似的轮作田区,在轮作田区之间按照一定的轮作换茬顺序,在时间和空间上轮换种植作物。,表三年五作轮作周期表,实行轮作区组织形式的地区须具备如下条件:具备适合本地区的科学轮作制度;种植计划比较稳定,年际间作物种植与面积变动幅度不应超过510;单位土地经营范围稳定,土地集中连片,农田基本建设标准高。,(2)耕作田块组织形式:根据作物生长的要

4、求和土壤、水利等情况,在耕地范围内划分作物种植区(如棉花区、蔬菜区、旱粮区、水稻区、饲料种植区等),再在种植区内划分耕作田块,轮换种植作物。作物换茬没有一定的次序,而是根据需要和作物前后茬口,每年每季在田块上具体落实。,南方丘陵旱地复种分带轮作,不足之处:年际甚至每季作物种植比例不稳定,作物安排比较分散,不便于管理和机械耕作。优点:灵活机动。目前我国农村主要都采用这种组织方式,特别是联产承包责任制下,耕地组织形式只能够采用这种组织方式。,二、耕作田块配置(一)耕作田块的长度(二)耕作田块的宽度(三)耕作田块的规模(四)耕作田块的外形(五)耕作田块的方向(六)耕作田块的质量,耕作田块的概念,以田

5、间道路、护田林带、末级固定沟渠所围成的地段,是进行田间耕作、生产管理、轮作倒茬和平整土地的基本单位,耕作田块设计包括两方面:耕地单元自身的要素的规划,包括单元方向、边长、形状等;耕地规划单元地域范围内的田间工程设施(灌排沟渠、护田林带、田间道路等)的规划。,(一)耕作田块的长度 机械作业效率 灌溉效率 合理组织田间生产,(一)耕作田块的长度(1)机械作业效率分析:机械作业效率随着田块长度的增加而提高,但不成正比例。当田块长度在500米左右时,行程利用率达到90%以上。,(2)考虑灌溉和排水要求 在灌溉区,耕作田块作为灌水地段,因此要根据末级固定渠道要求和适宜长度和控制面积来确定田块有长度。根据

6、相关试验,农渠长度在400600米是最适宜的。为此,综合机械耕作效率、灌溉要求,田块长度通常配置在500800米左右。,(二)耕作田块的宽度1、平原地区耕作田块的宽度(1)机械化较高的条件下,田块的宽度要便于机械顺利作业。(2)考虑灌溉要求,通常田块的宽度在200300之间。(3)风害地区考虑护田林的间距,一般树高1012米,有效防风距离是树高的2530倍,即护田林带间距在250350米左右。,2、需要排水地区耕作田块的宽度要结合排水沟的有效间距来确定,以保证地下水位控制在临界深度以下。排水沟间距与土壤质地、作物对地下水位深度的要求、沟的深度及机械作业要求等因素相关。一般在非盐碱地区,沟深1.

7、01.5米时,排水沟间距可采用200米左右;在盐碱区,沟渠可适当缩短。,(三)耕作田块的规模根据上述耕作田块的长度和宽度的确定,耕作田块的规模大约在1013.33公顷。地区之间田块规模差异较大。如南方丘陵地区,田块面积通常只有1亩左右;在陕西关中地区,田块规模一般长为300400米,宽在100300米,面积有67公顷;新疆条田长600米,宽300米,面积有18公顷;黑龙江平原地区田块长500800米,宽200400米,面积在1532公顷。,(四)耕作田块的外形适应田间机械作业的要求,单元理想的形状是正方形或长方形。其次是平行四边形或梯形,要求单元的两个长边相互平行,避免机械作业时留下狭长楔形地

8、段而难以处理。,田块外形通常力求规整,符合几点要求:1、田块最好的长方形、方形,其次是直角梯形、平行四边形;2、田块的二个长边要呈平行和直线;3、不能把梯形和平行四边形田块的短边设计得太斜。4、不能把田块设计成形状不规整的三角形和多边形。,(四)耕作田块的方向,1、要为作物生长发育创造良好的光照条件;2、要有利于机械作业和水土保持的要求;当耕作方向与等高线走向相一致时,可以减少地面径流量和对土壤的冲刷量。3、要有利于降低地下水的要求;4、要有利于防风要求;5、要有方便的交通运输条件。,三、田间灌排渠系配置,干渠、支渠、斗渠、农渠、毛渠毛沟、农沟、斗沟、支沟、干沟,干渠的布置(一)居高临下“渠道

9、走得高,高低都能浇”,“盘山开渠,水不低头”-沿等高线布置(多见于分水岭与山溪或河流间的狭长地带,渠线长而缓),2.“岗背行水,白马分鬃”-沿分水岭布置,(二)长藤结瓜 是我国南方丘陵山区多有的一种灌溉系统形式,系统在输、配水渠系上连接有水库、池塘等调蓄水量设施,系统中的渠道象瓜藤,水库、池塘象藤上的瓜,故称长藤结瓜式灌溉系统。,典型案例:白起渠西起湖北省南漳县谢家台,东至宜城市郑集镇赤湖村,蜿蜒49.25公里,号称“百里长渠”。是战国时期修建的军事水利工程,建设时间比著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还要早23年。1953年5月1日,修复完工。与一般沟渠不同的是,长渠流经之处,沿线还串起了大量的水库和堰塘

10、。“长渠起水门四十六,通旧陂四十有九”,即指长渠灌区有49口堰塘与渠道相通,常年蓄水,忙时灌田。如果说长渠是一条藤,沿渠与之串通的水库、堰塘,就是一个个“瓜”。这些“瓜”包括10座中小型水库,2671口堰塘。,田间灌排渠系指末级固定渠道(农渠、农沟)以下及耕作田块内的临时渠道(毛渠、毛沟、灌水沟、畦等)。,(一)一般要求(二)平原地区(三)山丘地区(四)低洼排水地区(五)井灌区(六)喷灌区,(一)一般要求1、要与其他有关规划项目紧密配合,结合田块、林带、道路的配置综合考虑;2、要考虑地形条件和机耕要求,尽量利用田间原有工程设施,以减少工程量和财力消耗;3、布置田间渠时要注意与上一级渠道的水位衔

11、接,以利灌溉和排水。,(二)平原地区1、末级固定渠道(农渠、农沟)的布置形式(1)灌排相邻布置:即农渠和农沟相邻布置。,(2)灌排相间布置:农渠向两侧灌水、农沟承泄两侧的排水。这种布置形式就是把灌溉渠道设在高处,排水沟设在低处,在平坦或有一定起伏的地区较适用。,(3)上灌下排与灌排合一上灌下排形式也叫坚向结合形式,排水沟为暗沟,暗沟上面为灌水渠。灌排合渠,就是灌溉和排水同用一条渠道。这种布置形式可以节约土地,在沿江和滨湖地区用的较多,但在广大旱作区不宜采用。因为这种布置形式不利于控制地下水位,影响农作物的高产稳产。,2、田间临时渠系的布置形式(1)纵向布置:由毛渠从农渠引水通过与其相垂直的输水

12、沟,把水送到灌水沟或畦,这样,毛渠的方向与灌水方向相同。这种布置形式适用于较宽的灌水地段。,水流流向 农渠毛渠输水垄沟灌水沟、畦 特点 毛渠灌水沟、畦(即毛渠方向与灌水沟方向一致),布置规格 1)纵向布置时,输水垄沟间距等于灌水沟、畦的长度,一般为3050m。2)输水垄沟的长主等于毛渠的间距,一般为5070m。3)毛渠的间渠等于输水垄沟的长度,若毛渠双向控制,则毛渠的间距是输水垄沟长度的两倍。4)毛渠的长度与条田宽度相近。,(2)横向布置:灌溉水直接由毛渠输给灌水沟或畦,毛渠的方向与灌水的方向相垂直。这种布置形式一般适用于较窄的灌水地段。水流 农渠毛渠灌水沟、畦 特点 无输水垄沟;毛渠灌水沟、

13、畦面垂直,布置规格 灌水沟、畦长度一般为3050m。单向控制时,毛渠间距等于灌水沟、畦的长度,双向控制时,毛渠的间距是灌水沟、畦长度的两倍。毛渠长度与条田宽度相近。,(三)山丘地区1、岗田、旁田、冲田:丘陵山区的农田,按其地形部位不同,可分为岗、旁、冲三种类型。岗田是位于岗岭上的田块;旁田为山冲两侧的坡上梯田;冲田在两岗之间地势最低处的耕地。,2、岗田按岗头部分地块的宽窄分为宽岗头和窄岗头两种形式:(1)宽岗头:农渠垂直于等高线布置,毛渠沿等高线呈水平方向布置,格田呈长方形。(2)窄岗头:斗渠垂直于等高线布置,农渠也垂直于等高线,毛渠沿等高线随弯就势布置,格田呈扇形。,(四)井灌区,1.单井灌

14、溉面积的计算,S-单井灌溉面积(hm2)Q-单井出水量(m3/小时)T-轮灌天数(天)t-每天抽水时间-井灌渠系水利用系数m-灌溉定额(m3/hm2),2.井数的确定,3.井距的确定,D-井距(m)Q-单井出水量(m3/小时)T-轮灌天数(天)t-每天抽水时间-井灌渠系水利用系数m-灌溉定额(m3/hm2),4.井位的确定呈行状分布垂直于地下水流向各行井位错开,呈棋盘式井位设在田块地角,近沟、渠、路、林,布置在高处,四、田间道路配置(一)田间道路的种类1、拖拉机路:乡镇通往各村或主要居民点的道路,供拖拉机和车辆行驶,服务于几个村,通常路面在6米宽。2、主要田间路:居民点通往田间作业的主要道路。

15、路面宽46米,一般多设在耕作田块的短边,服务于一组田块。3、田间小道:是联系主要田间的道路,主要起田间运输的作用,服务于12个田块,路宽2米左右,一般多沿田块长边布置。,(二)田间道路配置要求1、保证居民点与田间有方便的交通联系;2、田间道路应沿田块边界布设,并与渠道、护田林带相协调,与干路相衔接,以便形成统一的农村道路网;3、尽量减少占地面积;4、要注意田间道路的技术要求。主要道路的纵坡度平原丘陵区不宜超过6%,在山区最大不超过11%。,田间道路配置,(三)田间道路与沟渠结合布置的形式,一路两渠,上排下灌,排灌相邻一渠灌两边,排沟在路边,排灌相间一沟排两边,灌渠在路边,排灌相间渠路相间,排灌

16、结合,(四)机耕道与沟渠结合的布置形式,机耕道布置在灌水田块上端,位于斗渠一侧机耕道布置在灌水田块下端,界于灌、排渠沟间机耕道布置在灌水田块下端,位于排水沟的上侧,P218,机耕道布置在灌水田块上端,位于斗渠一侧,沟林渠路:道路布置在田块的上端,位于灌溉渠道一侧。采用这种布置的优点是,道路位置较高,不易受水淹;道路另一侧紧靠农田,人、畜、机械下地方便。但道路跨越下一级渠道,必须修建许多小桥或涵洞。林带布置在沟渠之间以及路渠之间,植树的行数根据上述二者间的宽度确定。,优点:(1)布置道路的位置高;(2)路面干燥;不足:但道路与与下一级渠道交叉须设建筑物,P218,机耕道布置在灌水田块下端,界于灌

17、、排渠沟间,沟林路渠:道路处于灌水渠和排水沟之间,其优点是道路与下级灌溉排水渠系均不相交,灌排均为便利。但是,由于道路进入田间必须跨越渠道,要修较多的桥涵。另外,以后道路的拓宽也受到限制。植树布置在道路的两侧。,优点:灌排便利不足:(1)道路进入田间必须跨越渠道,要修较多的桥涵。(2)以后道路的拓宽也受到限制,P218,机耕道布置在灌水田块下端,位于排水沟的上侧,路沟林渠:道路布置在田块的下端,位于排水沟的一侧。这种布置形式的优点是便于灌溉和人、畜、机械下地生产。但由于道路位置较低,雨季易积水,渠、沟靠近,排沟边坡易因渠道路渗水而滑坡。因此,林带应设在渠沟之间,对渠坡予以固定。同时,道路穿过农

18、沟,需要修建较多的桥涵,还要在路旁修截水沟,以防道路被淹。,优点:便于灌溉和人、畜、机械下地不足:(1)道路位置较低(2)需要修建较多的桥涵,五、农田防护林配置,五、农田防护林配置(一)林带结构(二)林带方向(三)林带间距(四)林带宽度(五)林带交通口(六)树种选择与搭配,(一)林带结构1、防护林的作用:调节气温,改善光照条件减少蒸腾,增加空气温度降低风速,减轻风蚀风害降低地下水位,减轻土壤盐渍化净化环境,改善作物生长条件提供木材,提高土地产出效果,2、林带结构:是指造林类型、宽度、密度、层次和断面形状等的综合。一般采用林带透风系数作为鉴别林带结构的指标。,3、林带透风系数:林带背风面林缘1米

19、处带高范围内平均风速与旷野的相应高度范围内平均风速之比。,林带透风系数0.6为透风结构,(1)紧密结构:由乔木、亚乔木和灌木组成,三层树冠,树叶茂密,几乎不透风,防风距离较短,相对有效防护距离为10倍树高。,(2)疏透结构:由数行乔木、两侧各配一行灌木组成,上下透风均匀,相对有效防护距离为树高的25倍。适用于风沙严重的地区。,(3)透风结构:只由乔木组成,不搭配灌木,防风距离最大,风害地区多采用这种结构。,(二)林带方向主林带垂直于主害风方向,防风效果最好。,主林带一般要求与主害风垂直布设,最大偏角不大于45度;副林带与主林带垂直配置,防止主害风以外的风力,这样才能使防风距离最大。为了便于耕作

20、管理,主林带一般要沿林块的长边布置,副林带沿田块的短边布置。当由于某种原因主林带不能垂直于主害风风向时,夹角一般不要大于30度。在平原农区由于田块基本是方田,林带沿田块四周布置,可以防来自任何方向的风,实际上已没有必要划分主、副林带。,(三)林带间距林带的间距过大,林带间的农田不能全部受到保护。林带间距太小,又会多占耕地。林带间距应依据林带的有效防护距离来确定。林带的防风间距一般为主要乔木树高的20至25倍,但是在1520倍距离内才有明显的防风效果。不同的林带结构,防风距离不同。在风害严重的地区,应把林带间距缩小1520。在平原农区林带的间距,主要是由田块的边长来确定。,(四)林带宽度,表不同

21、宽度林带的防风效果单位:%,林带宽度的计算公式为:B(n1)D2S式中:B林带宽度;n-植树行数;D行距,一般取1.5米;S由田边至林缘的距离,一般取12米。,(五)林带交通口一般在主林带的长边,每隔400500米处设一个宽度为67米的交通口,两条林带交通口的位置要错开,以免形成风洞。,(六)树种选择与搭配“适地适树”,选择适合当地土壤气候和成林快的村种,还应以枝叶茂密、不串根、干形端直、不易给农作物感染病虫害的树种为主。在树种搭配上一条林带只宜采用单一的乔木树种,不宜采用多种乔木树种进行行间、株间混交的搭配方式。,一般有如下几种结合形式:1、沟林渠路 2、路沟林渠:3、沟林路渠:,六、沟渠路

22、林结合的配置形式,P218,P218,P218,第二节 果园内部规划,选择果园用地要遵循以下原则:1、在平原区应选择具有良好的排水条件,在丘陵地区,坡度不应超过30度;2、坡向视地区气候特点而定,在北方宜选择阳坡,以便采光增温,在南方宜选择阴坡,以保持土壤湿润;3、土质条件:土层厚度应在11.5米以上,底土宜疏松,以利果树根系发育;4、地下水位应距地表1.52.0米以上。地下水位太高会影响果树根系的生长发育;,一、果园用地的选择,5、避免风害的影响,切忌将果园选择在风口上;6、果园附近有足够的水源,可以供灌溉和其他生产管理之用;7、果园要有比较便利的交通条件;8、除大型果树农场,或有特殊需要的

23、外,一般果园应尽量利用条件适当,较为零散或居民周围的边角土地,尽量不占或少占耕地。从土地利用的总体安排上,要把较好的土地用作粮食生产,而将果园用地安排在山坡、河滩等地块。,1、适地适树。选用适合当地的果树品种,考虑是否适应于当地气候、地形、土壤、水文地质等自然条件,如乡土品种或经过试验并证明可靠的引进树种,力求抗逆性强,优质高产。2、应考虑市场要求,选择经济价值高的品种栽培。3、种植规模和树种类型要适当。4、注意品种搭配。5、与土地规划其它项目,如绿化、水土保持等项目结合进行,充分发挥果园的效益。,二、果园树种的选择,三、主要果树树种的适生条件,1、苹果树 适宜地区:夏季空气干燥,冬季气候冷凉

24、的地区。一般冬季有13个月低于9的低温地区(年均气温7.5-14)均可种植,海拔高度的限制为800米;坡度坡向:喜光,30度以下的阳坡和半阳坡。终年不见阳光的阴坡不适宜栽种果树;土壤条件:对土壤条件不严,土层要深厚,过于粘重或砂砾很多的土壤需要进行挖坑换土。苹果树的抗盐能力弱,但轻盐碱土仍可栽值。地下水位应在地表2.5米以下。造林密度株行距45米,495株/公顷,成熟年产量18.8吨/公顷。,2、梨树适宜地区:常年绝对温度不低于-30的地区可以种植,海拔高度的限制为700米坡度坡向:30度以下的坡地均可。土壤条件:表土深厚肥沃,土质疏松,含盐量不超过0.3,土壤潮湿但不能积水,对地下水位的要求

25、不严。造林密度株行距56米,330株/公顷,成熟年产量22.5吨/公顷.,3、葡萄树适宜地区:除过冷和盐碱过重的地区外,一般地区都能种植。坡度坡向:30度以下的阳坡和半阳坡皆可。土壤条件:以砂质壤土为宜。耐酸、耐碱、耐瘠薄,抗盐能力强,PH值4-6,地下水位在一米以下皆可。造林密度株行距米,1140-2670株/公顷,成熟年产量7.5吨/公顷。,4、桃树 适宜地区:冬季温度在-23以上地区,海拔高度一般在400米左右。坡度坡向:20度以下的背风阳坡为宜。土壤条件:以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为宜,避免腐殖质多和粘重的土壤。地下水位要求在1.5米以下。桃树不耐水淹,不能地表积水。PH值应小于8.0。造林

26、密度株行距55米,660株/公顷,成熟年产量7.5吨/公顷。,5、柿树 不适宜-20以下地区,海拔高度的限度为250米左右。适宜的坡度为515度,柿树喜光,宜栽植在背风阳坡。对于土壤的要求不严,而且耐旱,以排水良好的粘质土壤或壤土为宜,并要求有一定的土层厚度,盐碱较重的土地或沙地都不宜种植。地下水位要求在1.5米以下,地面不能积水。造林密度株行距57米,285株/公顷,成熟年产量11.3吨/公顷。,6、杏树适宜地区:适应性较强,一般地区均能栽植。坡度坡向:30度以下的阳坡和半阳坡皆可,但阳坡比阴坡好。土壤条件:要求不严,只要盐碱度不高和有一定的土地层厚度即可。杏树最不耐涝,地下水位要求在1.5

27、米以下,地表不能积水。造林密度株行距55米,660株/公顷,成熟年产量11.3吨/公顷。,7、核桃树 核桃树的适宜地区大致与枣树相同。海拔高度可达1000米,30 度以下的背风坡、半阳坡。地面不宜积水,地下水位要求在1.5米以下。除重盐碱地外,具有一定土层的土壤均可栽植。造林密度株行距68米,285株/公顷,成熟年产量7.5吨/公顷。,8、枣树 枣树的适应性较强,除过冷地区外均可栽植,特别是大枣。海拔高度可达2000米。适宜于30度以下的背风阳坡。土壤条件要求不严,除强盐碱土外都可栽植,地下水位高低不限,只要能排水即可。造林密度株行距57米,285株/公顷,成熟年产量10.5吨/公顷。,9、板

28、栗树 除过冷地区或石灰质土壤地区外,均可栽植。板栗树喜微酸性和中性土壤,切忌盐碱土,土层要求深厚。海拔高度一般达800米。宜栽于30 度以下的背风阳坡。地下水位要求在1.5米以下。造林密度株行距57米,285株/公顷,成熟年产量3.0吨/公顷。,三、授粉树种的选择与配置,1、选择授粉树的要求:与主栽品种开花、物候期一致,结果期、果树成熟延续基本一致。花粉量多,且与主栽品种有良好的授粉亲合力。丰产优质,有较高的经济价值。能适应当地环境条件、管理要求与主栽品种一致。授粉树数量的多少取决于其经济价值及授粉人能力。少者可按1:31:6,多者可按1:1安排授粉品种与主栽品种的比例。,2、授粉树的配置方式

29、授粉树的配置方式常有如下几种:等量式:主栽品种互为授粉树或主栽树与授粉树数量相等,按2:2或4:4相间栽种。差量式:授粉树少于主栽树品种,按2:1、3:1、5:2相间栽种。中心式:授粉树很少时,隔一定间隔分布。等高配置:在山地果园沿等高线在主栽树的上部配置授粉树。,四、果园小区设计,(一)果园小区的设计原则 1、小区布置达到使道路、林带占地少,从而使果园土地利用率最高;2、小区的配置结构便于生产组织管理;3、小区的规格与走向有利于提高整体防风效能;4、小区的规格与走向要符合水土保持的要求;,5、小区的形状和边长有利于机械作业;6、果园小区的宽度至少为果树行距的5倍,以利于品种异花授粉;7、在灌

30、溉地区,小区设计应服从灌溉渠系的设计要求;8、小区内土壤、气候、光照大体一致。9、便于防止土壤侵蚀。,(二)果园小区设计内容:1、小区的面积 2、小区的形状 3、小区的长度 4、小区的宽度 5、小区的方向,1、小区的面积:视果园规模、机械化水平、地形条件、田间工程规格而定平原,机械化水平较高的大型果园中,小区面积50-200亩丘陵山区,一般在30-50亩,2、小区的形状 除无风平原地区以正方形为宜外,其它地区均以长方形为宜。正方形小区有利于双向作业,长方形小区便于配置。丘陵起伏区,也可沿等高线走向构成宽弯曲形状。,3、小区的长度:兼顾机耕作业与人工管理两方面的要求,边长不可过长,一般以2004

31、00米为宜。,4、小区的宽度 根据沟渠和防风林带确定,宽度在150-200米,5、小区的方向 应与果树栽植行向一致,在平原区以南北向为宜。在主害风严重的地区,小区长边应与主害风方向相垂直。在山丘区规划果园,应注意水土保持,小区长边方向应沿等高线配置。,六、果园田间工程规划设计,(一)果园防护林网 1、果园区外围防护林带 果园区外围防护林带设置的目的是为了果园局部良好的小气候创造条件。一般可栽种行距为22.5米的速生林带35行,外侧再辅以灌丛12行。,2、果园内部防护林网 一般果园小区边长和主林带的方向均与主害风方向垂直布置,主林带间距在150-200米。副林带配置在小区短边上,间距一般在200

32、-400米 在较大的果园,每隔12个小区设置一条主林带。必要时,沿果园小区的短边设置副林带。在林带和果树行之间留有林缘带,一方面减少林带胁地的影响,同时做果园内部道路用,供机械转弯与通行。,(二)果园内道路网 果园道路网的布置应有利于果园条件管理与运输。一般有两种形式:1、在果园外围防护林内侧布置5米宽的道路;2、在果园内部防护林两侧配置道路(34米),果园小区之间起主干道路作用的宽度以56米为宜(两侧加设路肩12米)。,(三)果园水源及灌、排渠系规划 在平原果园,主要水源为河流及水井。一般应将水源设置在果园中心位置。大果园则需设数个水源。在山地,水源则应设在果园的上部(水库、蓄水池等),以便

33、自流取水。干渠比降在1:1000左右,支渠比降为1:500左右。支渠可沿果园小区短边布置,以利引水灌溉,灌水沟沿果园小区长边方向布置为宜。有条件的地区可规划固定式喷灌系统或滴灌系统。在平原果园还应规划排水系统,以暗管排水系统为最佳。,七、果树的种植方式,果树的种植方式主要指果树种植的株行距、密度及其排列形式。株行距决定于果园小区的形状、方向、坡度、土壤肥沃程度以及各种果树树冠的大小和所需营养面积。,果树的排列方式通常有正方形长方形棋盘形双行式,正方形种植方式 优点是果树分布均匀,能得到充分的光照,营养面积也均匀,又便于纵横向的机械作业。适用于风小、地平的大型果园。,长方形种植方式 特点是株距小

34、,行距大,行内实行密植,有利于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树行宜沿等高线布置,以利于进行田间耕作。这是一种采用较广的一种种植方式。缺点是果树的营养面积分布不够均匀。,棋盘形种植方式 优点是能够充分利用土地 缺点是不利于耕作和通风透光 一般适于小面积陡坡地区,双行式种植方式 优点是能起防风作用,也便于机械耕作 缺点是营养面积不均匀 适用于风大的地区。,果树种植株数的计算,八、桑园配置生长特性:对土壤要求不严,一般地区均能生长;适宜栽在微酸的土壤和沙质土壤上。丘陵山区:阳坡桑树发芽早,产量高,生长快;一般要求表土达0.7米;25度以上不栽桑,5-10度栽桑最宜,15度以上必须修筑梯田。平原地区:地下水一般要求距地表3米,九、茶园配置生长特性:喜温(20-30)、喜湿(相对湿度80%左右,年降水1500mm)、喜酸()茶园应选择背风向阳,靠近水源,土壤酸性的南北坡,知识点:耕地组织形式、耕作田块、林带结构、林带透风系数、岗田、旁田、冲田、1.耕作田块配置2.机耕道与沟渠结合的布置形式3.田间道路与沟渠结合布置的形式4.授粉树的配置方式5.果树的种植方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