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十二郎文课件(公开).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祭十二郎文课件(公开).ppt(1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祭十二郎文 韩愈,“祭文中千年绝调”明代茅坤,祭十二郎文是一篇催人泪下的抒情散文 古文观止评论说:“情之至者,自然流为至文。读此等文,须想其一面哭,一面写,字字是血,字字是泪。”苏轼说:“读韩退之祭十二郎文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友。”,学习目标:,1、复习本文的文言知识。2、理清本文思路。3、体会作者对十二郎深切的痛悼和怀念之 情。4、体会叙事中抒情的特点。,韩愈的这篇祭文不拘常格:虽沿用四言,但破駢为散,文意曲折,气势飞动;打破了一般祭文为死者歌功颂德的陈腐旧套,专从骨肉至情方面下笔,写亲人之间的日常琐事,但无不蕴涵一片真情。此文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有创新的特色。,解题:祭文,年、月、日,季父愈闻
2、汝丧七日,乃能衔致诚,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告汝十二郎之灵:呜呼!吾少孤,及长,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中年兄殁南方,吾与汝俱幼,从嫂归葬河阳,既又与汝就食江南,零丁孤苦,未尝一日相离也。吾上有三兄,皆不幸早世。承先人后者,在孙惟汝,在子惟吾,两世一身,形单影只。嫂尝抚汝指吾而言曰:“韩氏两世,惟此而已!”汝时幼小,当不复记忆,吾时虽能记忆,亦未知其言之悲也。,叔父,古代兄弟排行以伯仲叔季为序,表达,通馐,美味食物,知道,依靠,只依靠兄嫂(宾语前置句),不久,后来,通“逝”,记得,吾年十九,始来京城,其后四年,又归视汝.又四年,吾往河阳省坟墓,遇汝从嫂丧来葬.又二年,吾佐董丞相幕于汴州,汝来省吾,
3、止一岁,请归取其孥。明年,丞相薨,吾去汴州,汝不果来.是年,吾又佐戎徐州,使取汝者始行,吾又罢去,汝又不果来。吾念汝从于东,东亦客也,不可以久;图久远者,莫如西归,将成家而致汝.呜呼!孰谓汝遽去吾而殁乎!吾与汝俱少年,以为虽暂相别,终当久相与处,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升斗之禄。诚知其如此,虽万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探望,成为事实,妻子儿女,第二年,离开,住了一年,才,安家,年轻人,如果,离开,去年孟东野往,吾书与汝曰:“吾年未四十,而视茫茫,而发苍苍。而齿牙动摇.念诸父与诸兄,皆康强而早世,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吾不可去,汝不肯来,恐旦暮死,而汝抱无涯之戚也。”孰谓少者殁而长者存
4、,强者夭而病者全乎!呜呼!其信然邪?其梦耶?其传之非其真邪?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汝之纯明而不克蒙其泽乎?少者强者而夭殁,长者衰者而存全乎?未可以为信也,梦也,传之非其真也,东野之书,耿兰之报,何为而在吾侧也?呜呼!其信然矣!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矣!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而不克蒙其泽矣。所谓天者诚难测,而神者诚难明矣。所谓理者不可推,而寿者不可知矣.,视力,难道,忧伤,谁知道,是,还是(表选择)真的,纯洁聪明,能够,为什么,继承,实在,虽然,吾自今年来,苍苍者或化而为白矣;动摇者欲脱而落矣,毛血日益衰,志气日益微,几何不从汝而死也?死而有知,其几何离?其无知,悲不几时,而不悲者无穷期也。汝
5、之子始十岁,吾之子始五岁,少者强者不可保,如此孩提者又可冀其成立邪?呜呼哀哉!呜呼哀哉!汝去年书云:“比得软脚病,往往而剧。”吾曰:“是疾也,江南之人,常常有之。”未始以为忧也。呜呼,其竟以此而殒其生乎?抑别有疾而至斯乎?汝之书,六月十七日也;东野云:汝殁以六月二日。耿兰之报,无月日。盖东野之使者不知问家人以月日?如耿兰之报,不知当言月日?东野与吾书,乃问使者,使者妄称以应之乎?其然乎?其不然乎?,体质,精神,多长时间,如果,才,成人自立,近来,常常发作得厉害,还是,在,来,今吾使健中祭汝,吊汝之孤与汝之乳母。彼有食可守,以待终丧,则待终丧而取以来;如不能守待终丧,则遂取以来。其余奴婢,并令守
6、汝丧。吾力能改葬,终葬汝于先人之兆,然后惟其所愿。呜呼!汝病吾不知时,汝殁吾不知日,生不能相养以共居,殁不能抚汝以尽哀。敛不得凭其棺,窆不得临其穴。吾行负神明,而使汝夭。不孝不慈,而不能与汝相养以生,相守以死。一在天之涯,一在地之角,生而影不与吾形相依,死而魂不与吾梦相接,吾实为之,其又何尤!“彼苍者天”,“曷其有极”!自今已往,吾其无意于人世矣!当求数顷之田于伊、颍之上,以待余年。教吾子与汝子,幸其成长;吾女与汝女,待其嫁,如此而已。,慰问,墓地,“殓”,紧靠,下葬,互相照顾着活着,抱怨,(我的悲哀)什么时候才有尽头,呜呼!言有穷而情不可终,汝其知也邪?其不知也邪?呜呼哀哉!尚飨!,是 还是
7、(表选择),穷尽,理清思路:,第一段 祭文的固定格式 总起全文,第二段 孤苦相依,第四段 突闻死讯,第五段 难以置信,第六段 悲痛欲绝,第七段 死因死期,第八段 吊慰遗孤,第九段 悔恨自责,第十段 直抒胸臆,第三段 深厚情谊,生离之情,死别之情,痛悼之情,至情之文,千古绝调,生离之情,痛悼之情,死别之情,骨肉之情,家族人丁不兴,宦海沉浮,本文写得极度悲痛,请思考作者在悲侄之死的同时,还抒发了哪些悲情?,封建社会门第家族观念极强。韩愈出身于小官史家庭,家庭浓厚的儒学思想深深影响了他,而人丁不兴,使他尤其看重家庭成员。然而父母早亡,兄殁南方、两世一身等久已令他体会到家境凄凉之悲了,而如今侄儿又撒手
8、西去,儿子、侄孙尚年幼,韩氏能支撑门面的只有韩愈自己,家族之事边连个商量之人也找不到。这无限的孤独怎不使他悲从中来,进而想到“无意于人世”呢?,悲叹家族人丁不兴。,韩愈19岁便离家到京城求发展,但却多次应考落第,25岁中进士后还要到处请求权贵援引举荐(如与于襄阳书),29岁才开始入仕途。到35岁写作本文之时的几年间,却辗转迁徙,京城、汴州、徐州、宣城四处漂泊。他饱读诗书,才华出众,却不得施展,内心自然郁郁寡欢,而此时又得侄儿突然去世的消息,悲痛之中情不自禁地蕴含了自身无限的酸楚。于是他便喊出了“诚知其如此,虽万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的肺腑之言。,悲叹自己仕途失意。,探究本文的抒情特色
9、:,1.于家常琐事的记叙中处处抒情。,2.重章复沓,哀婉欲绝。,1.叙事于琐细中见沉痛。,本文作者在叙事时不是孤立叙写琐事,而是放在宽阔背景中处理,以便于琐细中见沉痛,于联系中见深挚.如十二郎英年早逝,本身足以使作者十分痛惜,联系两人从小孤苦相依,成年别多聚少,再加家世凄凉,作者三兄早世,两世一身,现孙辈惟一的十二郎又逝,岂不悲痛之情更重,更催人泪下吗?本文特点是直抒胸臆,但抒情与叙事紧密结合.如写与十二郎幼年时孤苦相依的一段艰难生活,特别细致动人;关于生死离别的反复重叠,说而又说的抒情,更显出哀痛至深至切.所以,与其说是写祭文,不如说是诉衷情。在絮絮切切诉说家常琐事同时,感情也表达得曲折入微
10、.,2重章复沓,哀婉欲绝。,语言运用上的复沓重叠,回环转折,变化多姿.如始写对死讯的将信将疑,以“信邪”“真邪”“梦也”反复申说,用一连串的疑问语气状其迷离惝恍之态,使表达效果倍增.再如同样是自叙衰老的情状,先是“而视茫茫,而发苍苍,而齿牙动摇”,随又“苍苍者或化而为白矣,动摇者或脱而落矣”,语意基本相同,但表达上略加变化,就显得错落有致,生动活泼.同样,最后一段两个“不知”“不能”“不与”句的运用,意亦颇雷同,却给人以变化多姿的感觉.另外,使用大量虚词来表达感情。,拓展延伸,比较袁枚祭妹文与韩愈祭十二郎文两段文字在写法上的异同。予捉蟋蟀,汝奋臂出其间;岁寒虫僵,同临其穴。今予殓汝葬汝,而当日
11、之情形,憬然赴目。予九岁,憩书斋,汝梳双髻,披单缣来,温缁衣一章;适先生奓户入,闻两童子音琅琅然,不觉莞尔,连呼“则则”,此七月望日事也。汝在九原,当分明记之。予弱冠粤行,汝掎裳悲恸。逾三年,予披宫锦还家,汝从东厢扶案出,一家瞠视而笑,不记语从何起,大概说长安登科、函使报信迟早云尔。凡此琐琐,虽为陈迹,然我一日未死,则一日不能忘。旧事填膺,思之凄梗,如影历历,逼取便逝。悔当时不将嫛婗情状,罗缕记存;然而汝已不在人间,则虽年光倒流,儿时可再,而亦无与为证印者矣。-袁枚祭妹文 呜呼!吾少孤,及长,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中年,兄殁南方,吾与汝俱幼,从嫂归葬河阳。既又与汝就食江南。零丁孤苦,未尝一日相离也。吾上有三兄,皆不幸早世。承先人后者,在孙惟汝,在子惟吾。两世一身,形单影只。嫂尝抚汝指吾而言曰:“韩氏两世,惟此而已!”汝时尤小,当不复记忆。吾时虽能记忆,亦未知其言之悲也。-韩愈祭十二郎文,相同点:以记叙生活琐事为主,通过当时生活事件的真实再现,将自己的悲痛之心,怀念之情寓于叙事之中。,不同点:袁文回忆儿时的生活细节,以欢乐之事为主,以乐景衬哀情,相反相成。韩文则侧重两代人之间的悲惨的家庭环境和生活际遇,以哀景衬哀情,情深意惨。,两文方法不尽相同,但可谓异曲同工,都将自己的悲痛之心,怀念之情寓于叙事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