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调查规范.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质灾害调查规范.ppt(14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交流内容,一、目标任务二、技术路线三、工作部署原则四、调查区划分五、调查方法与技术要求六、灾点调查分级与调查精度七、调查内容、填表与记录八、几起重大地质灾害引起的反思九、地质灾害隐患识别与调查十、图件编制,(一)目标,一、目标任务,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和国土资源部全国地质灾害防治规划要求,在开展全国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基础上,提高调查精度,开展地质灾害详细调查,为减灾防灾提供基础地质依据。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决定201120号中明确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于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各个环节,以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根本,以建立健全地质灾害调查评价体系、监测预警体系、防治体系、应
2、急体系为核心,全面提高我国地质灾害防治水平。,(一)目标,一、目标任务,在收集已有资料的基础上,以遥感解译、地面调查与测绘为主要手段,以县级行政区划或流域为基本单元,开展地质灾害详细调查,查明区内地质灾害及其隐患的分布、形成的地质环境条件和发育特征,并对其危害程度进行评价,圈定地质灾害易发区和危险区,建立地质灾害信息系统,建立健全群专结合的监测网络,为制定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减少灾害损失,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服务。,1.开展地质条件调查,分析滑坡、崩塌、泥石流发生的岩土体结构条件,阐明其发育、分布规律及形成机理,评价和预测其发展趋势,进行环境工程地质条件区划。2.对已发生的滑坡、崩塌、泥石流
3、等地质灾害点进行调查。了解其分布范围、规模、结构特征、影响因素和诱发因素等,并对其复活性和危险性进行评估。3.对城市、村镇、厂矿、重要交通沿线、重要工程设施、大江大河、重要风景名胜区和重点文物保护点等潜在的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调查,并对其危险性和危害性进行评价。,(二)任务,一、目标任务,4.结合防灾规划,推荐应急搬迁避让新址,并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和建设适宜性初步评估。5.收集气象水文资料,调查水文地质条件,分析降水等对滑坡、崩塌和泥石流的影响,进行地质灾害气象预警区划。6.协助当地政府建立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和编制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防灾预案。7.建立地质灾害信息系统,地质灾
4、害分区评价,圈定易发区和危险区。,(二)任务,一、目标任务,交流内容,一、目标任务二、技术路线三、工作部署原则四、调查区划分五、调查方法与技术要求六、灾点调查分级与调查精度七、调查内容、填表与记录八、几起重大地质灾害引起的反思九、地质灾害隐患识别与调查十、图件编制,在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基础上,以现代地质灾害理论为指导,以已发生的滑坡崩塌泥石流、潜在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及其形成的地质环境条件调查为核心,以遥感解译验证为先导,以地面调查和灾点测绘为主要手段,并辅以必要的钻探、物探和山地工程;采用点、线、面结合,重点和一般调查结合,专业调查与地方政府部门参与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工作,查明地质灾害及其
5、隐患形成的环境地质条件、发育特征和分布规律,开展地质灾害分区评价和气象预警区划,为减灾防灾提供基础地质依据。,二、技术路线,否,是,陕西省延安市宝塔区地质灾害详细调查,与地方政府紧密结合,前人资料收集、分析与研究,遥感数据处理与解译(Spot5、Quick Bird),地质灾害定点调查,地质灾害调查区控制,灾害点核查,灾害点调查,灾害点测绘,灾害点勘查,一般调查,重点调查区,1/1万工程地质测绘,遥感再解译,1/5万工程地质测绘,1/5万地质灾害核查,1/10万地质灾害核查,资 料 整 理 与 综 合 研 究,灾点稳定性分析,数据库与信息系统,地质灾害危险区划,极限平衡法,数值分析法,工程地质
6、类比法,高危险区,中危险区,数据库建设,模型库建设,信息系统建设,报告编写,地质灾害专业调查,室内前期工作,野外实地调查,室内资料整理,地质灾害详细调查技术路线框架图,培训与群测群防网络建设,补充控制点,补充灾害点,地质灾害易发区划,不易发区,低危险区,低易发区,中易发区,高易发区,1、以已发生的滑坡崩塌泥石流、潜在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及其形成的地质条件调查为核心以遥感解译和野外核查为主要手段,对已发生的滑坡崩塌泥石流进行调查,了解其数量、分布范围、规模、结构特征、影响因素和诱发因素等,开展滑坡崩塌泥石流易发程度区划。在遥感解译的基础行,以野外实地调查为主要手段,对城市、村镇、居民点、厂矿、重要交
7、通沿线、重要工程设施、重要风景名胜区和重点文物保护点等地潜在的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排查,并逐一对其危险程度和危害性进行评价。开展地质条件调查,查明滑坡崩塌泥石流发生的地质环境条件,发育特征和分布规律。,二、技术路线,2、以遥感调查为先导,并将遥感调查贯穿于详细调查工作的全过程全区采用Spot5遥感数据,城区或重点工程地段采用QuickBird遥感数据进行地质灾害与环境地质条件解译,并逐一填卡建档。在室内解译基础上,结合前人资料,初步判断滑坡崩塌泥石流的危险性,确定需要进一步核查和调查的已有地质灾害点,以及需要排查的基本具备成灾条件的地质灾害隐患地段或区域,划分重点调查区和一般调查
8、区,指导野外调查。将遥感解译野外核查再解译贯穿于详细调查工作全过程,发挥遥感技术优势,获得了常规调查方法难以获取的地质环境条件和地质灾害信息,起到了先导和事半功倍的作用,提高了调查精度和工作效率。,二、技术路线,3、调查区采用重点调查区与一般调查区相结合的方法根据地质环境条件和地质灾害发育程度,将调查区划分为重点调查区与一般调查区,采用重点调查区与一般调查区相结合,不搞平均布点的调查方式。按照四种不同的精度开展调查:11万比例尺草测15万比例尺正测15万比例尺简测15万比例尺草测采用点、线、面结合的调查方法,对区内地质灾害进行全面系统地调查,对于基本具备成灾条件的地质灾害隐患地段或区域逐一排查
9、。,二、技术路线,4、灾害点按野外核查、地面调查、测绘和勘查四个层次开展野外核查:对于未成灾或没有威胁对象,且规模小、发育特征不典型的滑坡、崩塌、泥石流自然地质现象,采用野外核查为主的方法。野外核查包括遥感解译结果野外核查和已有勘查或调查资料野外核查两个方面。在室内遥感解译基础上,通过野外实地调查、核实验证,进而修正解译标志。一是核查解译的地质现象是否符合实际,二是核查实地存在而没有解译出来的地质现象,对比研究实地情况与影像特征,补充和完善解译标志,提高解译精度和工作质量。对已有治理、勘查或调查资料的灾害点,根据已有资料的完备程度进行野外核查与完善,重点核查地质灾害是否发生变化及其变化程度与发
10、展趋势。,二、技术路线,地面调查:对于已成灾的已有地质灾害点或具有威胁对象的地质灾害隐患点,逐一进行现场调查,做到:“点点必到,村村必到”。滑坡灾害测绘:对于危险程度较大的地质灾害,进行大比例尺工程地质测绘,包括平面测绘和剖面测绘,平面图测绘比例尺150012000,剖面图测绘比例尺125011000。滑坡勘查:调查中发现的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当地面调查和测绘工作仍不能解决问题时,对其实施控制性勘查。,二、技术路线,5、采用点、线、面结合,重视环境地质条件调查,以专业调查为主的方法地质灾害点调查:根据遥感解译成果、县(市)地质灾害调查资料、群众报险线索等,对已有地质灾害点逐一进行现场调查;对于
11、基本具备成灾条件的城镇、矿山,主要公共基础设施、主要居民点的地质灾害隐患进行现场排查,确保不“漏查”地质灾害隐患点;对重大灾害隐患点进行大比例尺地面测绘,辅以必要的物探、钻探、山地工程等验证。,二、技术路线,沿线追踪调查:沿着主干河流及其支流低地、交通线路及输油管线进行地质环境条件、滑坡、崩塌以及地质灾害隐患点追踪调查;对于河谷较宽的延河,调查线路分为左、右两条,遇一级支流追踪至沟内进行调查。除各地质灾害点逐一填写卡片外,还用野外记录本做了沿途观测记录。面上控制调查:在地质灾害点较少地段,采用网格控制调查。调查中突出地质灾害形成的环境地质条件调查,体现以专业调查为主的特点。,二、技术路线,6、
12、紧密与各级政府国土资源部门结合,采用政府部门和当地群众参与的调查方法一是调查组充分了解地方政府部门对于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需要,并将其需要贯穿于调查工作中,提高调查成果实用性;二是在地方政府部门配合调查时,调查组实时将地质灾害隐患点移交给政府部门,政府部门及时实施避让、监测等防治措施,减少不必要的灾害损失;三是专业调查与群测群防相结合,提高群众地质灾害防治意识,完善群专结合的监测网络。,二、技术路线,交流内容,一、目标任务二、技术路线三、工作部署原则四、调查区划分五、调查方法与技术要求六、灾点调查分级与调查精度七、调查内容、填表与记录八、几起重大地质灾害引起的反思九、地质灾害隐患识别与调查十、图
13、件编制,1、统一部署,统一要求,逐步推进的原则 2、坚持“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3、突出重点,兼顾一般的原则 4、充分利用新技术、新方法的原则 5、采用点、线、面结合,以专业调查为主,地 方政府部门参与的原则 6、调查与研究相结合的原则,三、工作部署原则,1、统一部署,统一要求,逐步推进的原则 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工作必须统筹考虑、统一部署,统一技术思路与技术要求,综合考虑不同地区地质灾害特点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统一规划,优先开展地质灾害多发和社会经济较发达的地区,逐步实施。,三、工作部署原则,2、坚持“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把人民生
14、命安全放在首位,同时兼顾重要公共设施、资源和环境。重点调查危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影响经济建设的滑坡、崩塌、泥石流灾害,达到避免“群死群伤”和重大经济损失的目标。,三、工作部署原则,3、突出重点,兼顾一般的原则把市区、乡镇人口密集区和主要居民点、工矿企业及主要工程设施区、交通、通讯、油气管道布设区作为地质灾害重点调查区,不搞平均布点,并对重要地质灾害进行工程地质测绘,投入适量山地工程。兼顾一般区地质灾害调查,在高精度遥感解译的基础上,对零散分布的居民点近区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实地调查,在地质灾害较少的地段定地质环境调查控制点。,三、工作部署原则,4、充分利用新技术、新方法的原则采用高精度遥感
15、数据和影像,进行遥感解译,指导调查工作。采用集GPS、GIS、RS以及地质灾害信息于一体的地质灾害数字采集系统,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以及地质灾害调查水平。以GIS为平台,建立地质灾害空间数据库和评价预警系统。,三、工作部署原则,5、采用点、线、面结合,以专业调查为主,地方政府部门参与的原则在遥感解译的基础上,采用点、线、面结合,以专业调查为主,辅以工程地质测绘、山地工程、物探和钻探的调查方法,查明地质灾害分布与发育规律;要充分发挥地方政府部门的作用,专业调查与群测群防相结合,提高群众地质灾害防治意识,完善群专结合的监测网络。,三、工作部署原则,三、工作部署原则6、调查与研究相结合的原则开展地
16、质灾害详细调查项目不仅要按照规范的规定完成地质灾害调查内容;而且要带着问题去调查,勇于创新,探索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分布规律、形成机理、成灾模式、防治对策等。,交流内容,一、目标任务二、技术路线三、工作部署原则四、调查区划分五、调查方法与技术要求六、灾点调查分级与调查精度七、调查内容、填表与记录八、几起重大地质灾害引起的反思九、地质灾害隐患识别与调查十、图件编制,四、调查区划分,1、危害对象的等级划分,2、地质条件复杂程度划分,四、调查区划分,3、调查区分级,四、调查区划分,4、调查区划分延安市宝塔区重点调查区:延河、汾川河及其一级支流河谷区;主要包括延安市区、各乡镇,铁路、县级以上公路、水库等
17、;面积1066km2,占全区总面积的30%。一般调查区:无重要工程设施、人口稀少的丘陵、梁峁区顶部或分水岭区;面积2490km2,占全区总面积的70%。,四、调查区划分,丹巴县1:5万地质灾害调查工作部署图,A为重点调查区,B为一般调查区,四、调查区划分,四、调查区划分,四、调查区划分,交流内容,一、目标任务二、技术路线三、工作部署原则四、调查区划分五、调查方法与技术要求六、灾点调查分级与调查精度七、调查内容、填表与记录八、几起重大地质灾害引起的反思九、地质灾害隐患识别与调查十、图件编制,重点调查区:重点调查区应采用点、线、面相结合,以遥感调查为先导,以野外实地调查为主的方式进行。野外调查主要
18、按15万比例尺地质灾害正测要求开展,观测路线间距15km。在地质灾害发育的县城、集镇或重要公共基础设施分布区开展11万比例尺地质灾害测量。对于基本具备成灾条件的地质灾害隐患地段或区域逐一排查,并进行大比例尺测绘,圈画地质灾害隐患的范围,评价其危险性和危害程度。对重大灾害隐患点进行大比例尺地面和剖面测绘,辅以必要的物探、钻探、山地工程等验证。重点调查区调查点不少于1点/km2,地面测绘点不少于0.03/km2处,动用山地工程不少于0.05m3/km2,灾点勘查(物探与钻探)平均每个县(市)1个,至少布置3个钻孔。,五、调查方法与技术要求,一般调查区:一般调查区采用遥感调查和线路核实调查相结合的方
19、式进行。野外核实调查一般按照简测(简测的点密度及数量按照正测要求的70%控制)的要求开展15万比例尺地质灾害调查,野外线路核实调查点数不应少于遥感解译总数的60%,核查路线间距宜为510km。对于地质环境条件简单,地质灾害不发育或人口稀疏的区域可以按照草测(草测的点密度及数量按照正测要求的50%控制)的要求主要开展15万比例尺地质环境条件核查。在一般调查区内,对于遥感解译认为基本具备成灾条件的居民点、基础设施、小型矿山与水库等地段,逐一进行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对于排查中确认的地质灾害隐患点,按照15万比例尺正测的要求进行实地调查,并进行大比例尺测绘,圈画地质灾害隐患范围,评价其危险性和危害程度。
20、,五、调查方法与技术要求,每千平方公里基本工作量表,五、调查方法与技术要求,主要调查方法:1、资料收集2、遥感调查3、地面测绘4、钻探5、山地工程6、物探7、测试与试验8、数字采集系统,五、调查方法与技术要求,1、资料收集收集地质灾害形成条件与诱发因素资料。包括:气象(日、时、次max)、水文(含泥沙)、地形地貌、地层与构造、地震、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和人类工程经济活动等;收集地质灾害现状与防治资料。包括:历史上所发生的各类地质灾害的时间、类型、规模、灾情及其调查、勘查、监测、治理及抢险、救灾等工作的资料。收集有关社会、经济资料。包括:人口与经济现状、发展等基础数据,城镇、水利、水电、交通、矿山
21、、耕地等工农业建设工程分布状况和国民经济建设规划、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各类自然、人文资源及其开发状况与规划等;收集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对地质灾害防治法规和群测群防体系等减灾防灾措施资料。,五、调查方法与技术要求,2、遥感调查目的:指导野外调查、调查统计县(市)调查与区划时尚未发现的灾害与隐患。任务:形成的地质环境条件和滑坡、崩塌、泥石流及其隐患点调查;数据源:全区采用SPOT遥感数据,在重点地区采用Quick Bird卫星数据。阶段:室内解译与野外验证。解译方法:目视解译与计算机分析解译。利用ArcGis、River Tools等工具软件,影像数据+DEM,进行坡度分析、汇水面积分析,进行易发性与
22、危险性评价。成果:解译卡片与数据库,影像+DEM+成果图。,五、调查方法与技术要求,三维SPOT5遥感影像,3、地面调查地质灾害调查,一般调查区采用1:50000比例尺的地形地质图作为野外工作手图;重点工作区采用1:2.5万或1:1万比例尺的地形图作为野外工作手图。观测路线的布置,采用穿越法和追索法相结合。面上调查,采用沿河(沟)谷穿越;对危及县城、集镇、(中小)矿山、主要公共基础设施、主要的居民点的地质灾害点和人类工程活动强烈的公路、铁路、水库等必须采用追索法调查。调查点采用GPS和微地貌相结合的方法定位,定位误差不得大于50m。调查路线和观测点的布置不平均布置,观测路线与观测点的密度可视地
23、质条件的复杂程度和地质灾害的发育程度合理布置。,五、调查方法与技术要求,4、山地工程 对危及县城、集镇、(中小)矿山、主要公共基础设施、主要的居民点的地质灾害点,均应布置适量探槽和竖井工作量,以查明不同地质灾害的规模、边界、物质组成、形成条件,进行试验和测试。探槽、竖井应配合野外调查同时施工。探槽、竖井的深度应根据所要查明的地质灾害类型的目的和施工安全确定。对各探槽、竖井揭露的地质现象都必须及时进行详细编录和制作大比例尺(一般为1:201:100)的展视图或剖面图,以真实反映各壁及底板的地层岩性界线、结构、构造特征、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特征、取样位置等,对重要地段(滑面带等)必须进行拍照或录象。
24、探槽、竖井竣工后应及时回填,需留作监测用的应用盖板盖严,以防出现安全事故。,五、调查方法与技术要求,五、调查方法与技术要求,5、钻探6、物探7、试验与测试,8、地质灾害数字采集系统,采用集GPS、GIS、RS和地质灾害信息于一体的“地质灾害数字采集系统”进行野外调查与数字信息采集。,五、调查方法与技术要求,交流内容,一、目标任务二、技术路线三、工作部署原则四、调查区划分五、调查方法与技术要求六、灾点调查分级与调查精度七、调查内容、填表与记录八、几起重大地质灾害引起的反思九、地质灾害隐患识别与调查十、图件编制,1、滑坡(含不稳定斜坡)调查 滑坡野外调查采用点、线、面相结合,以专业调查为主的方式开
25、展。滑坡灾害点调查根据调查分级按核查、调查、测绘和勘查4个层次开展。滑坡灾害核查 对一般调查区滑坡灾害遥感调查结果必须进行野外核查,核查数不得低于总解译数的40%,并逐一填写滑坡调查卡片。对一般调查区已有滑坡点资料,应根据其完备程度进行野外核查与完善,重点调查滑坡灾害是否发生变化及其变化程度。滑坡灾害核查可采用以目估为主的调查方法。核查填卡记录不得遗露滑坡灾害的主要要素。,六、灾点调查分级与调查精度,滑坡灾害调查对县城、集镇、矿山、主要公共基础设施、主要乡村居民点以及滑坡灾害高发区的所有居民点必须进行现场滑坡调查。滑坡灾害野外调查必须采用以实地量测为主的调查方法。滑坡调查点均应至少实测一条滑坡
26、剖面线,并进行拍照、录像或绘制素描图。对露头较差的滑坡应布设山地工程予以揭露。调查填卡记录必须逐一填写,不得遗露滑坡灾害要素。应初步查明滑坡形成的地质条件、滑坡体特征和诱发因素,了解滑坡危害或成灾情况。,六、灾点调查分级与调查精度,1、滑坡(含不稳定斜坡)调查,六、灾点调查分级与调查精度,滑坡灾害测绘 对于威胁县城、集镇、主要公共基础设施和较大乡村且稳定性较差的滑坡,通过滑坡调查仍不能查明其特征和稳定程度的应进行大比例尺滑坡工程地质测绘。可辅以必要的钻探、山地工程、物探等验证。地形测绘:(1)滑坡区平面图测绘比例尺应在1:5001:2000之间。(2)滑坡区剖面图测绘比例尺应在1:501:50
27、0之间。工程地质测绘比例尺应与测绘的地形图比例尺相同,除将滑坡主要要素标记在地形图上外,并按4.1.2条规定做好详细记录。每个滑坡均应实测纵横剖面,并进行拍照、录像或绘制素描图。基本查明滑坡形成的地质条件、滑坡体特征和诱发因素,了解滑坡危害或成灾情况。,滑坡灾害测绘可根据其规模、危害程度以及稳定程度采用三种不同的精度。对于危害县城或重要基础设施的较大规模且稳定程度差的滑坡,采用三维激光扫描、高精度GPS、全站仪等的方法测制滑坡平、剖面图;对于危害集镇或较重要基础设施的较大规模且稳定程度较差的滑坡,采用手持GPS结合高精度遥感的方法测制滑坡平、剖面图;对于危害乡村居民点或较重要基础设施的滑坡,采
28、用手持GPS结合高精度遥感的方法测制滑体轮廓和13条纵横剖面图。,六、灾点调查分级与调查精度,滑坡灾害测绘,滑坡灾害测绘,地形测绘,工程地质测绘,滑坡灾害测绘,对于威胁县城、重要集镇、重要公共基础设施且稳定性差的滑坡,通过工程地质测绘仍不能查明滑体(带)结构特征和稳定程度的应进行滑体(带)勘查。应初步查明滑坡体结构及各层滑坡面(带)的位置,了解地下水的位置、流向和性质,采取岩土试样,达到规前勘的精度。勘查方法应以钻探为主、并辅以物探、井探和槽探等验证与控制。工程布置可采用主辅剖面法。宜沿主滑方向布置由钻探、井探与物探点构成的主勘查线,在其两侧可布置13条由物探、井探、槽探点构成的辅助勘查线。主
29、勘查线上的勘查点不得少于3个。,六、灾点调查分级与调查精度,滑体(带)勘查,勘探孔的深度应穿过最下一层滑面,并进入稳定地层35m。应采取滑体与滑带岩土试样,测试物理、水力与力学性质指标。滑坡稳定性验算应根据滑动面类型和物质成分,选择有代表性的分析断面和合理的计算公式计算,并可参考有限单元法、有限差分法、离散元法等进行综合考虑。计算方法可参照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DZ02402004中的第4.3条执行。滑坡稳定性综合评价,应根据滑坡在斜坡体构造中所处的位置、规模、主导因素、滑坡前兆、滑坡区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以及稳定性验算结果等综合判定,并应分析滑坡的发展趋势和危害程度,提出防治措
30、施建议。,六、灾点调查分级与调查精度,滑体(带)勘查,单体滑坡勘查工作部署图,滑体(带)勘查,2、崩塌(含危岩体)调查3、泥流调查4、地面沉降、地裂缝、地面塌陷调查5、工程地质条件调查在对各地质灾害点调查的同时均应对其形成的地质环境条件进行调查,并对沿途地质环境条件进行详细观察与描述。在地质灾害点较稀少的地段,应视情况定地质环境条件调查控制点。调查的内容主要包括地形地貌、气象与水文、岩土体工程地质、地质构造、水文地质、岩石风化、植被、人类工程经济活动等。6、监测网络建设野外调查期间,对于危险性较大的灾点均应及时提出监测建议方案,布置监测点,依靠地方政府落实监测人,并对检测人进行现场指导培训,使
31、之能上任监测工作,使重大隐患点的监测工作落到实处,避免灾害损失。,六、灾点调查分级与调查精度,延安子长、延长、延川县在调查过程中,对原来的地方监测点进行了认真核查,建议取消了部分监测点,新增加了部分监测点。,二是在地方政府部门配合调查时,调查组实时将地质灾害隐患点移交给政府部门,政府部门及时实施避让、监测等防治措施,减少不必要的灾害损失。,交流内容,一、目标任务二、技术路线三、工作部署原则四、调查区划分五、调查方法六、灾点调查分级与调查精度七、调查内容、填表与记录八、几起重大地质灾害引起的反思九、地质灾害隐患识别与调查十、图件编制,1、滑坡形态、要素及分类,滑坡形态及要素,滑坡要素示意图,斜坡
32、移动的简要分类(Varnes,1978),最新的国际滑坡分类名称,64,滑坡物质和结构因素分类,滑坡其它因素分类,2、滑坡灾害调查的主要内容,(1)滑坡区:滑坡所处的地理位置、地貌部位、斜坡形态、地面坡度、相对高度,沟谷发育、河岸冲刷、堆积物、地表水以及植被。滑坡体周边地层及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七、调查内容、填表与记录,河流冲刷,植被发育,泉水出露,结构面,为了识别滑坡,必须了解滑坡区的地形地貌、地质成分和构造,沉积的方式和后期的应力历史;结构状态与结构不连续面和软弱面,如节理、层面、断层与褶曲;以及组成或岩层的渗透性。河谷(沟谷)地形所处的青年期、壮年期和老年期。区分沟谷所处的不同阶段
33、和特征是认识和鉴别滑坡头等要事。,滑坡区调查与滑坡识别,地形特征是作为识别滑坡和易滑地区的基础。,普通河谷地貌循环中的发育阶段及其特征,青年期:地形相对未切割,仅有很少的沟谷,沟谷间地城广阔且很少被剥蚀。沟谷横断面呈v字形,其深度取决于当地的高程。在河流穿过坚硬岩石处有瀑布或急流。壮年期:发育着完好的排水系统。地形主要由山坡和谷坡构成。分水岭陡峭,且起伏较大。垂直下切停止,而侧向侵蚀更为突出。老年期:沟谷非常宽阔,纵、横向都是缓坡。多数是漫滩发育,且以河曲为主。河间地的高度已降低,分水岭不像壮年期那么陡哨。在青年期及其向壮年期的过渡阶段,滑坡的发育最普遍,且当时地形特征是沟壁最陡峭,下切也最强
34、烈。,(1)滑坡区:,七、调查内容、填表与记录,2、滑坡灾害调查的主要内容,(1)滑坡区调查易滑地点:陡坡、受河流冲刷的悬崖和堤岸、人工斩腰切坡地段、排水集聚区和渗水区、波状起伏地面地区、裂隙和层面密集的地区、新近的滑坡。通过调查、分析、总结滑坡所处的地理位置、地貌部位、斜坡形态与结构、地面坡度、相对高度,沟谷发育、河岸冲刷、堆积物、地表水以及植被;滑坡体周边地层及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等,研究地质灾害的分布规律,总结滑坡发生的坡度区间,易滑地层,区域结构面,河流冲刷作用等,为地质灾害易发区划分,风险区划打基础。,七、调查内容、填表与记录,(2)滑坡体:形态与规模:滑体的平面、剖面形状,长度、
35、宽度、厚度、面积和体积。边界特征:滑坡后壁的位置、产状、高度及其壁面上擦痕方向;滑坡两侧界线的位置与性状;前缘出露位置、形态、临空面特征及剪出情况;露头上滑床的性状特征等。表部特征:微地貌形态(后缘洼地、台坎、前缘鼓胀、侧缘翻边埂等),裂缝的分布、方向、长度、宽度、产状、力学性质及其它前兆特征。内部特征:通过野外观察和山地工程,调查滑坡体的岩体结构、岩性组成、松动破碎及含泥含水情况,滑带的数量、形状、埋深、物质成分、胶结状况,滑动面与其它结构面的关系。变形活动特征:访问调查滑坡发生时间,目前的发展特点(斜坡、房屋、树木、水渠、道路、坟墓等变形位移及井泉、水塘渗漏或干枯等)及其变形活动阶段(初始
36、蠕变阶段、加速变形阶段、剧烈变形阶段、破坏阶段、休止阶段),滑动方向、滑距及滑速,分析滑坡的滑动方式、力学机制和目前的稳定状态。,2、滑坡灾害调查的主要内容,七、调查内容、填表与记录,(3)滑坡成因:自然因素:降雨、河流冲刷、地震、洪水、崩塌加载等。人为因素:森林植被破坏、不合理开垦,矿山采掘,切坡、滑坡体下部切脚,滑坡体中上部人为加载、震动、废水随意排放、渠道渗漏、水库蓄水、溃决等。综合因素:人类工程经济活动和自然因素共同作用。,2、滑坡灾害调查的主要内容,七、调查内容、填表与记录,(4)滑坡危害:滑坡发生发展历史,破坏地面工程、环境和人员伤亡、经济损失等现状。分析与预测滑坡的稳定性和滑坡发
37、生后可能成灾范围及灾情。(5)滑坡防治:调查滑坡灾害勘查、监测、工程治理措施等防治现状及效果。,2、滑坡灾害调查的主要内容,七、调查内容、填表与记录,七、调查内容、填表与记录,3、调查卡片的填写,以距离调查点最近的地名命名,组,宝塔区地质灾害详细调查,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BT1001BT2001BT3001,古滑坡,信息系统要求,海拔高程GPS量测或地形图上读得取整数,不必填写,确定是滑坡后采用此表,Q4dlJ3Y,6,收集资料,60为陡崖,2560为陡坡,825为缓坡,8为平台,与调查点附近主要构造的关系,分为层理面、古土壤面、片(劈)理面、节理裂隙面、松散盖层与基岩接触面、泥化夹层、层内错
38、动带、构造错动带、断层、老滑坡面。,坡 形,坡形的其他分类,斜坡结构类型,土体散体结构,基岩,上土下基岩的混合型,斜坡结构类型,逆倾坡,顺向仰倾坡顺向府倾坡,大角仰倾坡小角仰倾坡,岩体结构分类表,土体的主要宏观结构类型,滑动面与滑床,滑坡调查卡片填写,滑坡稳定性野外判别表,以当地现价为准,调查初期建立物价现价标准,实测平、剖面图以纪录为主卡片示意图以现场信手勾画为主以反映滑坡的形态与结构特征为主,小组长,调查人,概念:陡坡上的岩体或土体,在重力和其它外力作用下,突然向下崩落的现象叫做崩塌。特点:(1)崩塌运动速度快;(2)塌塌体运动不依附固定的面或带;(3)崩塌体在运动过程中有闭例、跳跃、滚动
39、、坠落、相互撞击等运力形式,其整体性遭到完全破坏;(4)垂直位移大干水平位移。与典型滑坡有区别:(1)滑坡运动多数是缓慢的,而崩塌的运动快速,发生猛烈;(2)滑坡多数沿固定的面或带运动,而崩塌则不一定沿固定的面或带;(3)滑坡发生后,多数仍保持原来相对的整体性,而崩塌体原来的整体性则遭到完全破坏;(4)滑坡的水平位移大于垂直位移,而崩塌则相反。,3、崩塌灾害调查的主要内容,七、调查内容、填表与记录,崩塌发展的阶段潜在崩塌体的形成阶段潜在崩塌体的蠕动位移阶段突然崩落阶段,3、崩塌灾害调查的主要内容,七、调查内容、填表与记录,3、崩塌灾害调查的主要内容,七、调查内容、填表与记录,崩塌的基本模式:(
40、1)倾倒一崩塌(2)滑移一崩塌(3)鼓胀一崩塌(4)拉裂一崩塌(5)错断一崩塌,倾倒一崩塌,滑移一崩塌,鼓胀崩塌,拉裂、错断崩塌,拉裂,错断,崩塌分类,3、崩塌灾害调查的主要内容,七、调查内容、填表与记录,崩塌调查,包括危岩体调查和先期崩塌堆积体调查。,危岩体:1、危岩体产出的位置、形态、分布高程、规模。2、危岩体及周边的地质构造、地层岩性、地形地貌、岩(土)体结构类型、斜坡组构类型。3、危岩体及周边的水文地质条件和地下水赋存特征。4、危岩体周边及底界以下地质体的工程地质特征。5、危岩体变形发育史。6、危岩体成因的动力因素。7、分析危岩体崩塌的可能性,初步划定危岩体崩塌可能造成的灾害范围,进行
41、灾情的分析与预测。8、危岩体崩塌运动的最大距离。,3、崩塌灾害调查的主要内容,七、调查内容、填表与记录,崩塌堆积体:1、崩塌源的位置、高程、规模、地层岩性、岩(上)体工程地质特征及崩塌产生的时间。2、崩塌体运移斜坡的形态、地形坡度、粗糙度、岩性、起伏差,崩塌方式、崩塌块体的运动路线和运动距离。3、崩塌堆积体的分布范围、高程、形态、规模、物质组成、分选情况、块度(必要时需进行块度统计和分区)、结构、架空情况和密实度。4、崩塌堆积床形态、坡度、岩性和物质组成、地层产状。5、崩塌堆积体内地下水的分布和运移条件。6、评价崩塌堆积体自身的稳定性和在上方崩塌体冲击荷载作用下的稳定性,分析在暴雨等条件下向泥
42、石流、崩塌转化的条件和可能性。,其它基本同滑坡,缺少类型,4、泥石流灾害调查的主要内容,七、调查内容、填表与记录,泥石流调查:地质条件泥石流特征诱发因素危害性泥石流防治,4、泥石流灾害调查的主要内容,七、调查内容、填表与记录,地质条件:1、流域面积调查2、地形地貌调查3、岩(土)体调查4、地质构造调查5、地震6、相关的气象水文条件7、植被 8、人类工程经济活动调查,4、泥石流灾害调查的主要内容,七、调查内容、填表与记录,泥石流特征1、根据水动力条件,确定泥石流的类型。2、调查泥石流形成区的水源类型、水量、汇水条件、山坡坡度、岩层性质及风化程度,断裂、滑坡、崩塌、岩堆等不良地质现象的发育情况及可
43、能形成泥石流固体物质的分布范围、储量。3、调查流通区的沟床纵横坡度、跌水、急湾等特征,沟床两侧山坡坡度、稳定程度,沟床的冲淤变化和泥石流的痕迹。4、调查堆积区的堆积扇分布范围、表面形态、纵坡、植被、沟道变迁和冲淤情况,堆积物的性质、层次、厚度、一般和最大粒径及分布规律。5、调查泥石流沟谷的历史。,4、泥石流灾害调查的主要内容,七、调查内容、填表与记录,泥石流诱发因素1、调查水的动力类型。主要包括降雨型、冰川型、水体溃决(水库、冰湖)型等。2、降雨型主要收集当地暴雨强度、前期降雨量、一次最大降雨量等。3、冰川型主要调查收集冰雪可融化的体积、融化的时间可产生的最大流量等。4、水体溃决型主要调查因水
44、库、冰湖溃决而外泄的最大流量及地下水活动情况,4、泥石流灾害调查的主要内容,七、调查内容、填表与记录,泥石流危害性1、调查了解历次泥石流残留在沟道中的各种痕迹和堆积物特征,推断其活动历史、期次、规模,目前所处发育阶段(发展期、旺盛期、衰退期、停歇期)。2、调查了解泥石流危害的对象(城镇居民点、交通干线及工农业设施等)、危害形式(淤埋和漫流、冲刷和磨蚀、撞击和爬高、堵塞或挤压河道);初步圈定泥石流可能危害的地区(可分主要危险区和一般危险区),分析预测今后一定时期内泥石流的发展趋势和可能造成的危害。,4、泥石流灾害调查的主要内容,七、调查内容、填表与记录,泥石流防治调查泥石流灾害勘查、监测、工程治
45、理措施等防治现状及效果。,泥石流卡片填写,提示:1、山坡型泥流;2、泥石流沟汇集;3、淤地坝;4、沟域面积不大,沟口建筑物等堵塞;5、访问调查。,野外记录基本要求,时间:年 月 日 星期:天气:地点:县(区)乡(镇)村 组 点号:BT1001、BT2001、BT3001点位:村或组 方向 米性质: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质环境等 内容:记录调查卡片不易表达,或没有表达清楚的内容;历史访问资料;机理与稳定性分析;危险性评述;平、剖面及素描图;沿途观测等。切记与卡片完全重复。,群测群防与地质灾害监测,交流内容,一、目标任务二、技术路线三、工作部署原则四、调查区划分五、调查方法六、灾点调查分
46、级与调查精度七、调查内容、填表与记录八、几起重大地质灾害引起的反思九、地质灾害隐患识别与调查十、图件编制,2009年6月5日,重庆武隆鸡尾山滑坡,74 人死,7 00万 m3,交流内容,一、目标任务二、技术路线三、工作部署原则四、调查区划分五、调查方法六、灾点调查分级与调查精度八、几起重大地质灾害引起的反思七、调查内容、填表与记录九、地质灾害隐患识别与调查十、图件编制,九、地质灾害隐患识别与调查,地质灾害隐患识别图,1.对县城、村镇、矿山、基础设施、大江大河等可能构成威胁的坡体及沟谷应逐一调查,识别地质灾害隐患。,九、地质灾害隐患识别与调查,2.对山区县城、村镇所有的后山应进行调查,判断发生高
47、速、远程滑坡,或崩塌、滑坡向泥石流、碎屑流转化的可能性,并填制相应卡片。,九、地质灾害隐患识别与调查,3.地质灾害隐患点应调查和记录以下内容:a)在图(或影像)上绘制地质灾害隐患(不稳定坡体、泥石流沟)的范围,判断其变形破坏方式,并分析斜坡失稳的可能性或灾害发生频率。斜坡失稳的可能性(或年概率)可分为很可能(10-2)、可能(10-310-2)、不一定(10-410-3)、不可能(10-4)。发生频率可在野外调查时根据野外宏观判断定性确定,或采用历史数据库统计、触发因素临界值的重现期、不确定性或数值模拟模型定量确定。,九、地质灾害隐患识别与调查,3.地质灾害隐患点应调查和记录以下内容:b)实地
48、判断致灾体可能的运移路径或轨迹,并在图面上用箭头和虚线标明。c)推测滑移速度、最大滑距和最可能滑距,实地勾绘可能威胁的范围和对象。最大滑距和可能滑速可根据区内已有滑坡的滑距和滑速资料估计,也可通过建立滑坡阴影角经验模型、数值模拟模型来计算。,九、地质灾害隐患识别与调查,3.地质灾害隐患点应调查和记录以下内容:d)调查和估计受威胁的人员数量,建筑物的结构类型和经济价值及其易损性等。e)调查和估计流动承灾体的时空概率,如人员呆在建筑物内的时间,交通工具的流量等。f)定性或定量进行危险评估。g)危险减缓措施建议等。,九、地质灾害隐患识别与调查,交流内容,一、目标任务二、技术路线三、工作部署原则四、调
49、查区划分五、调查方法六、灾点调查分级与调查精度八、几起重大地质灾害引起的反思七、调查内容、填表与记录九、地质灾害隐患识别与调查十、图件编制,1.宝塔区地质灾害详细调查报告主要附图,十、图件编制,编图指南框架,编图指南,比例尺,形式,文字,示范图件,图库字库,西北黄土高原区地质灾害编图技术方法研究,针对各类图件编图基本原则、基本层次、基本内容等作出规范统一;,规范了图式图例的表示及属性等;,基于MAPGIS制图软件平台的地质灾害编图的系统图库和字库;,2.国际滑坡风险的制图类型,十、图件编制,滑坡影响范围示意图,国际滑坡风险的制图类型(区域),国际常见的滑坡风险评估图系示意图,日本1:5万地质灾
50、害编图(京都防灾研究所),意大利全国滑坡调查,1997年启动,总投资416万欧元(面积30万km2);以流域为基本调查单元,由ISPRA协调。IFFI 编录数据库,65万 欧元(全球数据共享);,意大利国家滑坡编录数据库(http:/193.206.192.136/cartanetiffi),136,地质灾害中等比例尺(1:2.5万)调查灾害图例,Complex landslide,Translational slide,Rotational slide,Earth flow,崩塌、弯折倾倒,土质滑坡,Slope subjected to active falls and debris fl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