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家庭与人生礼仪PPT.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6463824 上传时间:2023-11-02 格式:PPT 页数:111 大小:6.7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婚姻家庭与人生礼仪PPT.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11页
婚姻家庭与人生礼仪PPT.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11页
婚姻家庭与人生礼仪PPT.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11页
婚姻家庭与人生礼仪PPT.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11页
婚姻家庭与人生礼仪PPT.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婚姻家庭与人生礼仪PPT.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婚姻家庭与人生礼仪PPT.ppt(1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六讲 婚姻家庭和人生礼仪,第一节 恋爱婚姻 第二节 家庭第三节 亲族称谓与姓名第四节 人生礼仪第五节 丧葬文化,第一节 恋爱婚姻,云南十八怪一怪:鸡蛋用草串着卖。二怪:米饭饼子烧饵块。三怪:三只蚊子炒盘菜。四怪:石头长到云天外。五怪:草帽当锅盖。六怪:四季服装同穿戴。七怪:种田能手多老太。八怪:竹筒当作水烟袋。九怪:袖珍小马有能耐。十怪:蚂蚱能做下酒菜。十一怪:常年都出好瓜菜。十二怪:好烟见抽不见卖。十三怪:茅草畅销海内外。十四怪:火车没有汽车快。十五怪:娃娃出门男人带。十六怪:帽子当碗手当筷。十七怪:背着娃娃谈恋爱。十八怪:豆腐烧着卖。,一、恋爱,恋爱是男女双方在结为夫妻之前发生的互相爱慕

2、不舍的心理和行为的表现。男女之间的恋爱既有以异性间的相互吸引为核心的自然属性,也有以社会意识决定取向的社会属性。总的来说,恋爱是一种社会行为,是两性间的一种特殊社会关系。就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总的状况来说,解放前夕封建化程度比较深的民族,婚前自由恋爱的就相应地少。反之,则自由得多。一般来讲南方的许多少数民族都比北方的恋爱自由度大。恋爱自由并不等于婚姻自由。就绝大多数民族的情况看,结婚都须征得父母甚至舅舅的同意。有些青年男女,因不能与自己的意中人相结合,而不得不进行苦斗甚至殉情而死。几乎各民族都有真实的爱情悲剧故事或歌颂为纯真爱情献身的传说故事。,南方民族的恋爱习俗,南方民族有谈情说爱内容的节日数以

3、百计。节日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未婚青年男女在一起舞蹈、对歌、交游、择偶。苗族恋爱的活动有“爬坡”、“种花生”、“踩花山”、“揉耳朵”、“射印牌”、“赶坳”、“走寨”、“抢头巾”、“串月亮”、“赶歌节”、“赶秋节”、“草标传情”等。侗族的恋爱活动有“行歌坐月”、“坐妹”、“走寨”、“踩歌堂”、“跺脚跟”、“讨葱蒜”等;瑶族有“爱情信箱”、“抢腰带”、“赠团烟”、“洞洞婚恋”等;布依族有“浪哨”、“赶表”等;纳西族有“朝狮子山女神”、“游午”等;壮族有“碰红蛋”、“歌圩”、“抛绣球”等;傣族有“裹毛毯”、“烧白柴”、“串姑娘”等;高山族有“献柴礼”、“牵手”、“阿里里”、“米达别”(婚前帮工)、

4、“克索多”(串姑娘)等。,南方民族最普遍的恋爱方式是“串姑娘”、“赶歌圩”和集体歌舞游戏活动,但也有不少以爱情为重要活动内容的节日,例如:黎族三月三,有人称为爱情节;高山族的青年节和背篓会;土家族的尝新节和女儿会;京族的中秋节;毛南族的中秋节和庙节;仫佬族的依饭节、走坡节;瑶族的耍歌堂节、倒稿节和浪希结节;侗族的三月三;畲族的九月九;傈僳族的澡塘歌会等等。,苗族踩花山又称花山节,是苗族的盛大节日。每逢节期,苗族群众身着盛装来到山坡会场,吹起芦笙,跳起欢乐的芦笙舞,男女老少自择对手进行对歌比赛,同时还举行穿花衣、爬花杆、斗牛、赛马、射击等活动。随着表演活动高潮的过去,人群中的活动也有了转移。原来

5、小伙子和姑娘们各自围在一起,慢慢地他们聚拢起来,因为踩花山活动中谈情说爱也是一项重要的内容,苗族小伙子和姑娘们都不会放弃这一求爱的好机会。爱情是从唱歌开始的,一群小伙子和一群姑娘对歌,他们一唱一和用歌声互相提问、互相了解,逐渐地变成了一个个小伙子与一个个姑娘的对唱,他们开始互相倾诉爱之情,就在这个节日里又有一些有情人终成眷属。,苗族花场,苗族赶秋又称秋社节、交秋节,这是湘西花垣、凤凰、吉首、泸溪等地苗族人民的传统节日。在立秋时,当地群众停止干农活,穿上盛装,结伴成群,欢聚在传统的秋坡上,进行打秋千、吹笙、歌舞等娱乐活动。活动完毕时,由众人选出两位有声望的人装扮成秋老人,向大家预祝丰收和幸福。赶

6、秋节是苗族民间在秋收前或立秋前举行的娱乐、互市、男女青年交往与庆祝丰收即将到来等为内容的大型民间节日活动。,苗族姊妹节最古老的东方情人节每年农历二月十五或三月十五,是台江县、剑河、施秉一带苗族人民的一个传统节日。节日这天,妇女们都要吃一种用五颜六色的糯米做成的“姐妹饭”,互相赠送礼物,以示吉祥。这种饭是用姑娘们在山上采集的野花和叶把糯米染成五颜六色后蒸成的。节日里还有热闹的斗牛场面和“游方”活动。,侗族的恋爱活动有“行歌坐月”、“坐妹”、“走寨”、“踩歌堂”、“跺脚跟”、“讨葱蒜”等;行歌坐月在不同地区又分别称为玩山或走寨。玩山盛行于侗族地区北部。青年男女在劳动之余,三五成群,相约在坡上、树下

7、对唱情歌。走寨又称走姑娘,盛行于侗族地区南部。姑娘们结伴在屋中纺纱、做针线,客寨青年男子携带乐器前来伴奏对唱。通过唱歌,互相倾吐爱情。情深时,男女换记(送礼物)定情,约为夫妻。,瑶族有“耍歌堂”、“抢腰带”、“赠团烟”、“洞洞婚恋”等;,白裤瑶族的陀螺节,荔波瑶族的凿壁谈婚,布依族浪哨“浪哨”的地点多在场坝一角,山坡一隅,或路旁、田边。布依青年的“浪哨”,主要是唱歌,借歌传情。通过唱歌来互相认识,互相了解,建立感情,进而选择情投意合的伴侣。这样的歌就叫“浪哨歌”有些地区又叫“问由”。,浪哨,七月二十五朝山节是永宁纳西族最为隆重的节日,每年七月二十五,永宁地区的纳西族人都要聚集在狮子山麓,朝狮子

8、山拜女神。狮子山位于沪沾湖畔,又称格姆山,传说女神保护着人民的平安幸福、牛羊兴旺,五谷丰登。朝山节这天,人们穿着节日的盛装,聚集在狮山下烧香,喇嘛念朝山经,人们向女神敬献酒肉及水果,并叩头朝拜。接下来是群众的娱乐活动,对歌、跳舞,赛马、射箭、荡秋千欢乐、热闹无比。,歌墟,是壮族人民在特定的时间、地点举行的节目性聚会,它是以对歌为主体的民俗活动。节前家家户户准备五色糯饭和彩蛋。人们摘来红兰草、黄饭花、枫叶、紫蕃藤、用这些植物的汁浸泡糯米,做成红、黄、黑、紫、白五色糯饭。彩蛋则是歌墟中男女青年用以交际传达情感的物品。,傣族:串姑娘,傣语叫做“邀少”,是小伙子主动追求姑娘的主要方式。傣族女青年,一般

9、不主动到男青年家中串访,她们寻求伴侣的方式,主要是借助夜间到寨场上纺线的机会,与中意的伙子幽会谈情。按照傣族传统的风俗习惯,青年人公开谈情说爱的时间,是在开门节(傣历十二月十五日)以后,至关门节(傣历九月十五日)以前。特别是开门节之后的几个月里,秋收已过,谷物归仓,春耕时间不到,农活较少,是伙子串姑娘,姑娘借用纺场谈情说爱的最好时机。每当夜幕降临以后,未婚伙子换上干净衣服,披着毯子,情揣手电筒,握着或琴,三五相约,去寻找姑娘谈心。,黎族三月三节黎语称孚念孚,每年农历三月初三举行,是海南黎族人民悼念勤劳勇敢的祖先、表达对爱情幸福向往之情的传统节日。姑娘们将亲手编织的七彩腰带系在小伙子腰间,小伙子

10、则把耳铃穿在姑娘的耳朵上,或把鹿骨做的发钗插在阿妹的发髻上,相约来年的三月三再相会。,“女儿会”是恩施土家族特有的风俗习惯,也是男女青年谈情说爱的一种场所。参加女儿会时,青年女子身着节日盛装,把自己最漂亮的衣服穿上,习惯把长的穿在里面,短的穿在外面,一件比一件短,层层都能被人看见,谓之“亮折子”或俗称“三滴水”,并佩戴上自己最好的金银首饰。女儿会这天,姑娘们把用背篓背来的土产山货摆在街道两旁,自己则稳稳当当地坐在倒放的背篓上,等待意中人来买东西。小伙子则在肩上斜挎一只背篓,形如漫不经心的游子,在姑娘面前搭讪,双方话语融洽,机缘相投时,就到街外的丛林中去赶“女儿会”,通过女问男答的对歌形式,互通

11、心曲,以定终身。,澡塘会,又叫“春浴节”。每当春天到来的时候,生活在云南怒江峡谷的傈僳族群众,都要到有温泉的地方去洗浴。据说,这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一般时间都在农历十二月至次年正月间择日举行,时间一到三天不等。农历正月,人们去洗“春浴”时,个个穿上节日盛装。小伙子姑娘们更是打扮得漂漂亮亮。,以歌为媒,很多少数民族都是以歌为媒,表达爱情。土家族男女青年以歌寄情、以歌求爱的择偶方式:表达初恋之情的情歌唱得情真意切:清早吃饭没落喉,前门抬碗后门游;隔山听见情姐叫,筷子饭碗一起丢。月亮出来亮堂堂,妹在河边洗衣裳;听到情郎山歌起,棒棒捶在手背上。表达相思之情的情歌则抒发分别后的情缠意绵:女唱:为姐想郎

12、日夜愁,梦中挽手和郎游;醒来不见郎的面,泪水打湿花枕头。男唱:想姐莫要想得狠,梦姐莫要梦得灵;想姐得了相思病,梦姐成了夜游神。,二、婚姻,1、群婚残余形式“阿注婚”。“阿注”是建立婚姻关系的男女间彼此的称呼,(四川木里藏族自治县俄亚乡的纳西族称“安达”)意为“朋友”、“伴侣”。他们过的是“男不娶”“女不嫁”的婚姻生活,只要男女双方同意,互换手镯、腰带等装饰品,就算建立了婚姻关系。女子住在娘家,男子夜晚到女家住宿,次日清晨返回母家参加劳动生产,同母家成员一起生活。“阿注”婚姻关系的解除很容易。只要女方拒绝对方来访,或男方把自己的行李搬走,不再登门夜宿,就算离异了。,美丽的泸沽湖,2、妻方居住制,

13、纳西、佤、独龙、怒、拉祜、布朗、黎、苗、瑶、毛南、仫佬、仡佬、壮、白、傣、布依等族,都不同程度地保留有妻方居住制的残余。男在女家居住是短期的,且不受歧视,它是过去的“男嫁女娶”的母系制婚姻家庭的遗存反映。,从江瑶族男嫁女娶,3、姑舅表婚,亦称“交错从表婚”、“交表婚”。是指兄弟的子女与姊妹的子女相互通婚。彝、白、侗、布依、傈僳、佤、苗、瑶、景颇、独龙、德昂、土家等少数民族中,解放前都通行此婚俗。姑舅表婚的形式有3种:一是姑舅表兄弟姊妹之间有优先交错嫁娶的权利;二是单向舅表婚,即舅表姊妹应优先嫁给姑表兄弟,三是单向姑表婚,即姑表姊妹应优先嫁给舅表兄弟。,4、姨表婚,是平行从表婚的一种类型,指同胞

14、姊妹的子女间的婚姻。旧时,珞巴、维吾尔、乌孜别克、塔吉克等民族曾流行。与此相反,侗、彝、苗、景颇等族则不许姨兄弟姊妹通婚。,5、转房,亦称“收继婚”,即死了丈夫的女子有再嫁给亡夫家族的兄弟或其他男子的义务或权利,而亡夫的兄弟或家族中的其他男子也有娶她为妻的权利和义务。我国的哈萨克、柯尔克孜、鄂温克、独龙、怒、景颇、傈僳、赫哲、黎、彝、苗、壮、哈尼、毛南、仫佬、达斡尔、鄂伦春、布依等少数民族曾行此俗。,6、妻姊妹婚。,是指一个男子在与某家的长女结婚后,可以在妻子的妹妹达到婚龄时亦娶为妻。这是母系氏族社会后期流行的族外群婚制的一种残余形式。我国的独龙、景颇、苗、维吾尔、藏、鄂温克等族,解放前有此婚

15、俗。多数情况是妻死后续娶妻妹。,7、抢婚,亦称“掠夺婚”或“抢劫婚”。部分傈僳族、彝族、白族、布依族、苗族、黎族、高山族、景颇族、傣族、阿昌族、水族、纳西族、羌族等。彝族“结婚”一词直译为“抢妻”;黔东南苗语“自由婚姻”一词直译为“偷妻”;傣语结婚“纳哨奔”直译为“偷姑娘”;景颇族载瓦语中有“迷考”(景颇语称“奴勒古”)、“迷鲁”和“迷确”,意思分别为“偷妻子”、“抢妻子”和“娶妻子”。,8、买卖婚,是种付给女家一定财物,作为女儿身价和出嫁条件的婚姻形式。蒙古、满、藏、彝、羌等曾以牛羊为礼物;鄂伦春族以马、野猪为礼;傈僳族一般以4头牛换1个女人;怒族、傈僳族女子的身价依体力、长相的好坏而分高低

16、;沧源县佤族主要按女子体力强弱议价,最低的值3头牛,高的值十多头;西藏僜人男子,只要有牛就可以买到妻子,少数富有的男子有好几个妻子;独龙族直接称娶妻为“仆玛旺”,意即“买女人”,一个女人的身价往往仅是一口铁锅、一个火塘铁三角架和一头牛。,9、一妻多夫制婚姻,解放前,我国西藏藏族中的这种婚制有两种形式。一种是贵族农奴主家庭的兄弟共妻,长兄结婚后,与弟弟们共妻,子女称父亲们当中最长者为父,其余的为叔,长兄是家长。另一种是朋友共妻,原已建立的一夫一妻制家庭,因劳力不足或经济困难,招一位劳力强或有一定财产的单身男人进门合家,共有一妻,两个男人形同朋友,所生子女称原夫为父,称后上门者为叔。,10、服役婚

17、。,又称劳役婚,男子居住女家是为了以一定时限的劳动来抵偿妻子的身价。解放前,我国云南澜沧的拉祜族、台湾的部分高山族、西双版纳的傣族、海南岛的黎族和新疆的塔吉克族曾有此婚俗。服役的期限各地各族不尽相同,短的数月,一般数年,长的可达10年以上。服役期满,或完婚,或携妻到男家长住。,第二节 家庭,一、家庭的概念及形态家庭是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而产生的亲属间的社会生活组织。婚姻是产生家庭的前提;家庭是缔结婚姻的结果。由男女缔结婚姻形成最初的家庭关系夫妻关系,继而产生出父母子女、兄弟姊妹等其他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家庭”一词,在学术界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仅指一夫一妻制个体家庭;广义泛指群婚出现后的各种

18、家庭形态,包括血缘家庭、普那路亚家庭、对偶家庭、一夫一妻制家庭。,1、纳西族母系家庭,以云南省宁蒗县永宁为中心,连同毗邻的四川省盐源、盐边、木里等县的纳西族,保留有母系制的家庭。该地区以母系家庭为主,同时有母系和父系并存以及父系等3类家庭。,母系家庭包括母系血统的几代人,平均人口为七八人,旧时是独立的生产、消费和负担封建劳役及贡赋的单位。1956年民主改革前,永宁和泸沽湖地区的土地山川都属封建土司所有。纳西族母系家庭的主要特点是:家庭成员基本上实行初期对偶婚的“阿注婚姻”,除遵守母系血缘近亲不婚的原则外,别无限制,女方在结交“阿注”的过程中所生子女概属女家,由女方负责教养,不少人只知其母,不知

19、其父,世系按母系计算,财产按母系继承;家长由年长或有能力的女性担任,负责家庭经济和其它家务;家庭财产基本上属家庭成员共有,生活资料平均分配,家庭生活中有较多的民主色彩;妇女在生产中起主要作用,除犁地由男子担任外,其余的主要农活多由妇女承担;能干的女家长的弟兄或舅父,常协助家长处理重要事务。解放前,我国少数民族中仍保留有对偶家庭残余的有广东广西的部分瑶族、云南彝族的他鲁人、川滇边界的纳西族摩梭人、云南澜沧的拉祜族、西双版纳的傣族等。,摩梭人住房,2、凉山彝族家支制度,家支是解放前川滇大小凉山彝族奴隶制下的一种父系血缘集团组织。家支是“家”和“支”的总称。同一家支有共同的祖先和姓氏,以父子连名制谱

20、系作纽带,联结每一个男性成员,构成父系血缘集团,内部严禁通婚。彝语称“家”为“楚西”或“楚加”,是同一父系祖先的后代,互不通婚。由于年代久远,人口繁衍,再分若干小支(彝语称“布苏”,可理解为“房”),小支以下是一夫一妻制个体家庭“楚布”。为了维护等级(和阶级基本吻合)和家支的利益,家支对个人和个体家庭具有一定的约束力,但家支之间没有统治和隶属的关系。,3、黎族的合亩制家族,“合亩”是汉语的意译,黎语称“纹茂”,意为家族。“合亩制”的叫法强调了“共耕组织”的内涵,即“大家的田”,“大家一起做工”,但从家族或家庭研究的角度而言,它是原始氏族公社残余的反映。合亩多数由具有父系血缘关系的亲属家庭组成。

21、合亩制解放前存在于海南岛五指山腹地保亭、乐东、白沙三县交界处20个乡、1.5万人左右。合亩的特征是耕地等主要生产资料归合亩内统一使用,成员共同劳动,产品按户平均分配。每个合亩有亩头,由具有生产经验的长者担任。每个合亩的规模大小不一,小的几户十几户,大的二三十户。最初的合亩,都是由同一父系祖先的后裔家庭组成。后来又出现了一些吸收有非血缘亲属参加的合亩,在这类合亩中,亩头在产品分配上对外来户有轻微剥削。,牛踩田,舂米舞,手捻稻,4、东乡族“家伍”,“家伍”是东乡语音译。它是解放前甘肃东乡族地区普遍存在的父系家族组织,由同胞兄弟分家后的家庭组成“亲家伍”,由若干个“亲家伍”组成“幅个家伍”,即大家族

22、。家伍的长老主持全家族的大事,各个体家庭的婚丧大事亦由长者主持。凡家族内的大事,召集家族内各家庭男性成员共同商议,妇女无权参加社交活动。谁家有难,家伍内各户共同承担。,5、基诺族的“大房子”。,大房子是基诺族过去父系氏族全体成员共同居住的大竹楼。大房子前后开两个大门,前门右边第一间房子是家长的居室,两旁是儿孙们的各个小家庭的住房。大房子中央建有大火塘,旁边排列各小家庭的火塘。大家族的家长由最年长的男性担任,组织集体劳动生产,共同消费,代表家族公社对外交涉联系,处理有关事务。联系大家族的是父系血缘纽带。,第三节 亲族称谓与姓名,一、亲族称谓 亲族的涵义,与人们通常所说的亲属、亲戚基本一样,只是从

23、范围上有大小不同。亲族指的范围大,而人们通常所接触的亲属范围小,因而所理解的“亲属”范围也就小。,亲族称谓,亲族集团是由血缘关系发展起来的血亲及其配偶加姻缘关系发展成的姻戚及其配偶的总和。亲族的范围是以本人为基准,垂直向上推衍直系长辈四代,向下推衍直系晚辈四代,构成直系血亲。即自高祖父至玄孙的九代直系亲属。这就是人们通常说的“九族”或“九亲”。直系亲属以外的旁系血亲,按关系的远近,序列如下:第一旁系血亲:本人兄弟姊妹及其下三代子孙;第二旁系血亲:父兄弟姊妹及其下三代子孙;第三旁系血亲:祖父兄弟姊妹及其下三代子孙;第四旁系血亲:曾祖父兄弟姊妹及其下三代子孙。这是以父方记述。母方同例,仍以本人为基

24、准推衍母方直系长辈及其有限后代。本人配偶的直系长辈(至高祖父母)晚辈(至玄孙)血亲,也是本人的直系姻亲。本人旁系血亲的配偶,都是旁系姻亲;本人配偶的旁系血亲都是本人的旁系姻亲。以本人为基准向上、向下推衍的四代,都在“五服”以内。,亲族称谓,亲族称谓,是以本人为中心,确定亲族成员和本人关系的名称。它是根据各代婚姻关系构成的男女双方血缘关系排列的亲族次序确定的。在世界范围内,亲族称谓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类分法,只标明辈分,而不分亲族是父系的或母系的,是旁系的或直系的,是年龄大或小(兄弟姊妹的排列顺序);一种是叙述法,父系母系、直系旁系、尊卑辈分,长幼顺序皆标明。,1、不标明父方母方(夫方妻方)的称谓

25、法。,部分佤族把父母双方的哥哥都称“伯”,父母双方的弟弟都称“根尼阿木”,父母双方的姐姐都称“麻添”,父母双方的妹妹都称“麻尼阿木”;把祖父和外祖父都称“大”,祖母外祖母都称“亚”;有的把伯父、姨父都称“庚顶”,把伯母、姨母都称“麦顶”。这是古代血缘、亚血缘家族的遗俗在称谓上的反映。永宁纳西族称母亲与舅母一律为“爱梅”;称舅父与父亲律为“阿乌”。这种称谓反映了古代血缘家族兄弟姊妹婚配的特点,也反映了当地摩梭人的母系家族亲族制度。,2、只区分姑舅亲,其余则采取类分的称谓法。,澜沧拉祜族称伯、叔、姨父都是“阿帕”;称姑父为“阿尤帕”,舅父为“吴直”;舅母、姑母为“阿尤”,伯母、婶母、姨母一律为“阿

26、梅”。西盟马散佤族称舅父、姨父、岳父都是“报”,舅母、姨母、岳母都是“莫”;称姑父、姑母、伯父、伯母一律为“亭”;兄与妻表兄为“艾即”、弟弟与姨表弟为“泡务”;姐姐与姨表姐为“欧”、妹妹与姨表妹为“阿尼恩”;把姨侄儿、儿子称为“官”,姨侄女和女儿称为“筻”。怒江怒族称父、伯、叔、姨父都是“奥朴”,母、伯母、婶母、姨母都是“奥米”。这些是母系家族制亲族称谓的特点。,3、从不同性别发出不同称谓的方法。,西双版纳傣族子称父为“波布”,女称父为“波陶”;子称母为“咪亚”,女称母为“咪陶”;孙称祖父为“波布满”,孙女称祖父为“波陶满”;孙称祖母为“咪亚满”,孙女称祖母则为“咪陶满”。这是当地从妻居婚俗的

27、遗风,是丈夫在妻家要随妻同样称谓,而在自家则另有称谓名。此外,有少数兄弟民族因为在称谓用语上划分不够细致,所以在交往中就采取以已有的称谓来类推描述介绍,如拉祜族的一些地区没有“姑表妹夫”一词,就只好说:“我父亲的妹妹的女儿的丈夫”。当与汉族交往时,就可以直接说是“我的姑表妹夫”了。,二、姓名,姓名是标志社会结构中的一种血缘关系和区别个人的标志符号。姓名是姓与名两部分的组合,姓一般是继承的,并为家族成员所共有,一般与名或字连用。五千多年前,中国便开始采用世袭姓氏。姓氏是姓与氏的合称,用以标志家族系统。在我国先秦时代,姓与氏有严格区别,男称氏,女称姓;氏别贵贱,姓主婚姻。贱者有名无氏,同姓百世不婚

28、。姓源于母系社会,是为了实行氏族外婚的需要。氏源于父系社会,是随私有制的出现而产生的。秦汉以后,姓氏混一,不再区别。在我国历史上出现过的5000多个姓氏中,约有2000多个来自兄弟民族。当今常见的慕容、令狐、鄂、朴、罗、龚等汉姓就来源于少数民族。,1、基本上保持本民族的人名称谓。,这种类型的有大部分藏族和蒙古族,全部维吾尔族和哈萨克族。维族姓名:阿不都热依木、阿布都热依木(真主的奴仆)阿迪力(公正的、公平的)迪丽拜尔、迪里拜尔(美女)古丽扎尔(花坛),2、有姓有名,姓名连用的。,有回、俄罗斯、白、羌、毛南、京、壮、满、朝鲜、布依、瑶、东乡、仫佬、仡佬、赫哲、黎、达斡尔、侗、土家、阿昌、畲、撒拉

29、、土、保安、裕固、普米、水、鄂伦春、鄂温克、纳西、锡伯等,大约有40多个民族,其中包括15个有姓连名制的民族。这些民族使用的姓,有的是本民族传承的姓;有的是吸收(或叫“借用”)来的汉姓:有的是由民族图腾名称等音译而来;有的是由民族姓的音译或意译而来的;有的来自古代氏族或家族名称;有的由历代王朝赐予;有的来自与汉族男性通婚中。情况是多种多样的。,3、无姓有名。,包括傣、傈僳、裕固、藏(大部分)、门巴、布朗、拉祜、高山、部分苗和部分独龙等族,大约有l0多个民族。需要说明的是,藏族中的贵族是有姓氏的,过去只是占人口绝大多数的普通百姓没有姓。贵族的姓氏最初源于氏族部落的称谓,后来有许多贵族以封地和房名

30、为姓承袭。藏族名字例举:多吉次旦、索朗旺堆、达娃(月亮)、尼马(太阳)、扎西(吉祥),4连名制。,我国采用这种人名结构的少数民族有20多个。使用姓的连名制民族多数是南方民族,如彝、哈尼、傈僳、纳西、拉祜、白等族;不用姓的连名制民族,主要是北方的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1)父子连名制。包括顺推式父子连名制(“本名父名”)和逆推式父子连名制(“父名本名”)两种方式。维吾尔、塔吉克、乌孜别克、柯尔克孜、苗、佤、高山、怒、哈尼、景颇、珞巴、基诺、瑶、白、纳西、彝、蒙古、羌、布朗、拉祜、独龙、塔塔尔、俄罗斯等族。(2)母子连名制。包括“本名母名”与“母名本名”两种方式。母子连名制是母系氏族社会的反映,在我

31、国保留至今的只有拉祜族(顺推式)和布朗族(逆推式)。拉祜族还可以在母名之后加外婆的名,形成“本名母名外婆名”的格式。,(3)父母子连名制。是“家族名父名母名本人乳名排行”的格式,独龙族的人名一般如此命名。(4)舅甥连名制。即“舅名甥名”的形式。怒族未婚子女在舅家生活,生父在子女的奶奶家生活,舅舅承担养育姊妹子女的责任,因而有此种命名方式。(5)夫妻连名制。即以“夫名妻名”的方式称已婚男性,以“妻名夫名”的方式称已婚女性。云南澜沧糯福区的拉祜族有此命名法。(6)大小名相连。基诺族幼儿在三四岁前有个小名,三四岁之后至20岁有个大名,此后又将“小名大名”连用。,哈尼族父子连名制,元阳县麻栗寨李黑诸的

32、谱系 奥玛(天女)阿卑(大地)奥黑黑拖拖马马肖肖尼奥尼(鬼)尼卑阿卑苏米乌乌特里特里早早阿耶(早米耶)阿耶洽洽提息提息里(天地开朗)里包倍(生长茅草)包倍乌(大蛋)乌浩然(安春鸟)浩然初(鸟孵蛋)初末与(哈尼的祖先)末与直直托吾吾里漂漂马登马登达达都苏苏末着末着期期米勃勃吾苏苏督督采采米米特恩特恩批批恩恩登登马马阿阿诺诺熟熟着着觉觉批批蓄蓄则约则则奥奥其索洛(次子故未连名)洛与与若若着着与与安安黑黑则则三三黑黑诸(即李黑诸本人,据李黑诸说他家从索洛以后,始汉姓李)。从奥玛至浩然初这二十一代,其间鬼、物、人不分;从初末与起,才较为普遍地公认为哈尼族的共同祖先。李黑诸的谱系,从初末与到他本人共四十

33、一代。,5、有姓无名。,在姓之后只有一个排行数字作为代号,可以说不属于严格意义上的名字。傈僳族、德昂族、独龙族和某些地区的彝族即如此命名。译为汉语就是老大、老二、老三、或女老大、女老二、女老三,抑或男老大、男老二、男老三,名前冠有姓。,我国少数民族取名时的习俗规范,(1)以动、植物做名字。类似于汉族的虎、龙、花、草等名字。多见于农业民族。(2)以日月星辰做名字。多见于牧业与狩猎民族。(3)以宗教信仰做名字。多见于伊斯兰教与藏传佛教和小乘佛教的信仰者。用的多是宗教圣贤或神及其他崇拜对象的名字。(4)以兄弟姊妹的排行序数为名。(5)以生肖属相为名。(6)以长辈的祝福意愿取名。(7)以性别、辈分、长

34、相特点甚至某种机遇取名。,第四节 人生礼仪,礼仪包括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甚至人与未知的神秘的臆想世界的关系。具体反映是生活礼仪之外还有人生礼仪和生产礼仪,这些礼仪中有宗教礼仪或与宗教相联系的礼仪。行使礼仪的目的,简言之,是为了求得现世生活的安顺幸福,求得死后甚至来世的康乐。第一个目的是可以达到一部分的,因为礼仪有调解、和谐人际关系的作用;第二个目的是渺茫的,因为礼仪求助的对象是本不存在的诸神。不能实现目的的礼仪活动并非完全徒劳,因为它对信奉这一套的人来说有精神安抚作用,也有巧合造成的“功效”,例如生产礼仪中的祈雨、止雨、收获祭、播种祭等。人生礼仪指的是个人生活礼仪,国际上通常称作

35、“通过礼仪”。该名称源于佛教术语。每个人在从生到死的过程中,都要经过几个重要的阶段,在每个阶段的“坎”(关键时刻)上举行相应的礼仪活动,以求得社会的承认、祝福或好评,达到顺利通过的目的。在各阶段所举行的标志性礼仪活动,总称为人生礼仪。,一、诞生礼,我国古代一般把诞生仪式放在诞生后的第三天举行,俗称“三朝”。在我国少数民族中,有不少地区亦行此俗。例如,宁蒗纳西族在婴儿出生后第三天早晨,举行拜太阳礼仪;撒拉族在婴儿出土后第三天,要“看小月”,娘家亲友来贺,男宾送来红糖,女亲送来搅团饭。在诞生礼之前,有些民族有祈子礼(求子,希望早生育)。例如,布依族、土家族民间有在中秋节夜“偷瓜送子”的活动;土家族

36、有“吃得崽粑”的习俗;仫佬、壮、布依、水、土家等族有架花桥祈子的礼仪;毛南族有祭祀圣母石(一尊象形巨石)求子的;赫哲族早年有请萨满跳神找魂求子的活动。祈子活动一般是为那些婚后数年不育的妇女举行的。婴儿出生后,发出第一声啼哭,要行报丁礼。有些民族欢迎品行才貌俱佳的人上门来访,行“踩生礼”,而多数兄弟民族是防止生人闯入家门的。婴儿长到1个月左右,许多民族行满月礼。婴儿出生后第一百天,有些民族举行“百日礼”,或为孩子过“百岁”,意在祝福孩子长寿。周岁礼是人的第一个生日,许多民族都比较重视。,“抓周”-第一个生日,午饭前,在炕上要放置许多东西。这些东西中,有书籍、笔、剪子、尺子、面包、苹果、皮球等。这

37、些物品摆好后,要把孩子抱过去,一家人围拢来,让孩子在炕上爬,看他在炕上从一大堆物品中抓什么东西。,1、书:会读书,适合做学者、专家 2、笔墨:会成为作家、画家 3、印章:有权势,会做大官 4、算盘/计算器:会当商人、会计师,适合从商 5、钱币:将来会很富有 6、鸡腿:有福气,表示一生将不愁吃穿 7、尺:将来可成为设计师、建筑师 8、葱:代表聪明 9、蒜:代表善于计算 10、芹菜:代表勤劳 11、稻草:适合农事工作 12、刀剑:能当军官、警察 14、听筒:适合医护工作,二、成年礼,1、人体标志型。其中一部分带有身体毁饰的特点。例如,在20世纪50年代以前,我国的黎、高山、傣、基诺、独龙、德昂、布

38、朗等族民间有文身习俗,施于即将进入成年的男或女。傣族只限于男子。伊斯兰民族在男孩12岁时根据教规行割礼,是符合卫生要求的。布朗族男女及傣族姑娘,至15岁或14岁时染齿成黑色,方可进入男女社交场所,获得恋爱与结婚的权利。2、意志考验型。主要针对男性。我国台湾高山族部分支系的少年会所中,有一系列艰苦的训练和考验活动,诸如禁睡、禁饮食、束腹、耐力长跑等。训练合格者方可升入成年会所,届时有隆重仪礼。瑶族过去的成年礼称为“度戒”,15岁以后举行,仪式前一个月要独居、吃素、每日沐浴。在仪式上要上刀梯、踩火砖、翻高台,没经过训练,或没有顽强的意志与毅力,是很难达到要求的。,3、服饰标志型。在少数民族中流行较

39、普遍。例如,纳西族姑娘年满13岁时举行“穿裙子礼”,男孩年满13岁时行“穿裤礼”;基诺族男满16岁时行成年礼;朝鲜族有“三加礼”,仪式中为年届成人者3次更冠;彝族有换裙礼;藏族有戴“巴珠”(卫藏地区妇女的发饰)礼;瑶族有换帽礼;土家族有戴天头礼;柯尔克孜族有戴耳环礼等。服饰、发型的改变主要是针对女性而言。,基诺族成年礼,台少数民族射耳祭:勇士成年礼,成年礼,在一些瑶族族系中,有受原始宗教信仰而产生的成年礼。自称“金门”、“尤门”、“甘迪门”的瑶族社会有一种“过法”的成年礼。“过法”亦称“度戒”,男子于1622岁之间举行,可一人独度,也可集体合度。“过法”仪式由巫师主持,在请神诵经之后,于户外筑

40、起一个约两三米的高台,谓之“云台”。受戒者在巫师主持下,两手抱着双膝自高台上跳下,台下有多人用拉展的被子接着,并用被子将受戒者包起之后打开,象征男子由天降生,被子象征天神的母腹。这种成年仪式必须从云台跳下,因此也称这种成年礼为“跳云台”。跳云台之后,巫师严肃地为受戒者传授戒律,受戒者洗耳恭听,并身体力行。戒律一般为九条:一戒不得呼天骂地,二戒不得欺骂父母,三戒不得瞒骗师友,四戒不得当头欺人,五戒不得贪花爱色,六戒不得抢杀偷摸,七戒不得杀害耕畜,八戒不得隐经瞒教,九戒不得以强欺弱。这种成年礼,充满着宗教色彩,但是却起着极好的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的作用。在盛行“过法”的瑶族社会里,人们以戒律为行为准

41、则,若有违戒者,必受到社会舆论谴责和应有的处罚。“过法”成年仪式的意义还在于受戒者从此有了社会地位,受到社会的尊重,甚至成为取得求爱择偶的先决条件。,独龙族纹面女,彝族少女成年礼沙拉洛,彝家少女进入成熟时期,都要举行换童裙仪式。凉山彝族妇女把换童裙和出嫁视作女性一生非同小可的两件大事,从不等闲视之。换童裙的年龄,一般因人而异,大多在15岁到17岁之间,多在单岁。具体时间由其母亲掌握,具体日子必须请老年人推算吉日佳期,一般由母亲或长辈妇女主持,并只请女亲戚、女友和老年妇女参加。换童裙仪式有3个方面的内容:一为改变发式。以前梳独辫垂于脑后,以后头发顶际中分两股,在耳后梳成双辫,再戴上头帕,额前用少

42、许水打湿抹光,整齐发亮,以示少女的秀丽端庄。二为裙式改变。换裙前的童女穿浅色,一般为红白两色二截童裙,裙边镶有一粗一细的两条黑布边。换裙后穿的是上中下3截相连,中截为黑色或蓝色的成年百褶裙。三为耳饰穿戴。换裙前的童女以耳线为饰,换裙后的将旧耳线取下,换上银光闪闪的耳坠。,三、婚礼,婚礼之前的主要活动程序大致有:恋爱、说媒、问名(合八字)、订婚、送彩礼、定佳期(确定举行婚礼的吉日)。婚礼的程序大致是迎(送)亲、典礼、欢宴、闹洞房。1、三次婚礼才完婚。西双版纳布朗族一般要举行3次婚礼才算完婚。第一次婚礼是在男女双方定情之后举行。第二次婚礼在头胎生育之后,要杀猪办席宴客。第三次婚礼最隆重,只在夫妻感

43、情很融洽的家庭举行,男女两家都要办喜筵,请众乡亲同乐。新娘在前往新郎家的途中,要一路痛哭,深表对父母的依恋,否则父母会伤心。新娘一到新郎家,便举行庄严的婚庆典礼,除“栓线”外,有盛宴和专门的歌手欢歌祝贺。第三次婚礼后,新娘长住新郎家。这种婚礼有明显的从妻居婚姻残余。,婚 礼,2、哭嫁。有哭嫁习俗的民族不少,这不是对婚姻的不满,表层显象是依恋父母亲人,深层潜意是反抗从夫居的遗留。比较典型的是土家族,姑娘出嫁前3天,甚至半个月和一两个月前就开始哭嫁。有些地方是新娘的女友一起陪哭,边哭边唱。民间以为会哭嫁是有德才的表现,因而女孩自十一二岁起便要学习哭嫁。哈尼族和苗族等都有哭嫁习俗。3、傣族的拴线婚仪

44、。婚礼一般在女方家举行。主要仪式是拴线,按傣语直译应为“拴魂”,即把新郎和新娘的魂拴在一起,使他们永远相亲相爱,心心相印。为新婚夫妇拴白线,是取其纯洁和白头偕老的寓意。,白族婚礼,土家族哭嫁,哈尼族哭嫁歌,我的个子还没有长高,我的头发还没有长长;我的腰杆还没有长粗,我还没有学会缝衣裳。我的手还细哟,簸不动米,我的脚还细哟,踩不动碓;我的力气还小哟,背不动柴呀抬不动土锅。阿妈呀,为什么把我出嫁了?为什么把我出卖了?亲亲的兄弟姐妹,都是吃阿妈的奶长大。,门前的竹子,是兄弟姐妹一起栽;住的房子哟,是兄弟姐妹一起盖;哥哥打土基,妹妹合泥巴;哥哥上山砍树,妹妹上山割茅草;哥哥挖的田,妹妹栽的秧,阿爸呀,

45、我为什么一样都不得分享?,四川兴文苗族哭嫁歌,女子出嫁要唱哭嫁歌,安慰爹妈多保重,怀念父母养育之恩,表达女儿不愿离开父母之情。如唱:“父母养育二十零,如今分别泪淋淋,出嫁那有爹妈好,女儿明天就转回门”。,重庆彭水姑娘哭嫁,彭水土家族、汉族姑娘出嫁前都要“哭嫁”。有的从前一天开始,有的从前三天开始,内容是表示对亲人的依恋。苗族姑娘只在离开娘家的头一天晚上才哭嫁。这种哭,是一种有唱腔的歌词。内容以姑娘对婚事是否满意而定。如果男女已有感情,便多表达对亲生父母和兄弟姊妹的惜别之情如果姑娘对婚事不满,那么,便多表达对媒人的愤恨和咒骂。如姑娘唱:“当门一礅滑石板儿,说媒公公(或婆婆)痂(读瘸,打断的意思)

46、脚杆儿。”如果姑娘对婚事十分不满,便要骂“要死的”、“背时的”、“挨刀的”、“起瘟的”媒人,把一腔愤恨,向媒人发泄。媒人听到以后,也不介意。如果是男媒,便宽解地说:“大女,不要哭了,你今后儿孙满堂,富贵双全,”如果是女媒,也要用同样的腔调赔着哭:花花轿儿四角方,大女儿坐在轿中央;一到明年生贵子,金满屋来银满仓,四、丧葬礼,丧葬礼可简称丧礼或葬礼,是人结束生命历程之后,由亲属、邻里、友好或死者生前所在单位等举行的哀悼、纪念或评价其一生的仪式,同时也是殓殡祭奠的仪式。因为人类在原始社会时代的信仰,以为死者在另一个世界仍有灵魂及生活,所以要做出相应的安排。这也是早在两万多年前就有了完整的葬仪的原因。

47、葬礼的大致程序是:停尸、招魂、吊丧、入殓、送葬(下葬)等。在各项人生仪礼中,葬礼中表现的迷信色彩堪称最浓厚,因而表现的形式、内容也最复杂多样。,第五节 丧葬文化,一、葬俗的产生,二、丧礼程序,1、停尸。人死之后,其家人首先要做的就是按本民族本地区的规矩,把尸体安放在该放的地方。2、浴尸。亦称“净身”。3、报丧。把亲人死亡的消息通告亲戚、邻里。4、招魂。人初死时,由专司人员到屋顶去招回其灵魂。5、入殓。死者亲人向死者遗体遗容的最后告别仪式,死者亲属必须到场,有的民族还要孝子抱尸入殓。6、吊唁。又称吊丧。丧者家中设灵堂,前来吊唁的亲族穿丧服,不同的等级、辈分和亲疏关系,要穿不同的丧服,孝男孝女守灵

48、,宾至时哭灵。7、出殡。即送葬或下葬。,土家族跳丧舞,三、丧葬形式,土葬、火葬、天葬、野葬、树葬、水葬、塔葬、悬棺葬、船棺葬、崖洞葬等。在丧葬习俗方面值得一提的是产生于一次葬之后的二次葬。二次葬是在土葬、风葬或火葬等葬式完毕,待死者尸体皮肉腐烂,或尸体火化后,仅剩骨骸,再重新安葬的一种葬制。,中国各民族葬法一览表,民族 主要分布地区 传统葬法 现代葬法 其他葬法 汉 全国各地 土葬 土葬与火葬 崖葬、水葬 壮 广西、广东 土葬(二次捡骨葬)土葬(二次捡骨葬)“大葬”,(即不再移动的土葬)藏 青藏高原、川西高原土葬、水葬、天葬、火葬 土葬、水葬、天葬、火葬 高山 台湾 土葬(分室内、院内、野外葬

49、等)土葬(分室内、院内、野外葬等)“恶死者”就地土葬。鄂伦春 东北大、小兴安岭 风葬后捡骨 风葬后捡骨 黎 海南岛 土葬 土葬,彝 贵州、四川、云南 火葬 火葬、土葬 羌 四川岷江上游 火葬 火葬 石葬 珞巴 西藏东南部 土葬(曲肢)对敌人实行解肢葬 景颇 云南 土葬 独龙 云南 土葬 怒 云南 火葬 土葬 裕固 甘肃 火葬、土葬、天葬 火葬、土葬、天葬 索伦 内蒙 木架葬(天葬)阿昌 云南 土葬 佤 云南 土葬 土葬 布朗 云南 火葬、土葬 德昂 云南 土葬“凶死”者火葬 拉祜 云南 火葬 火葬、土葬 傈僳 云南、四川 土葬 将死婴碎骨弃野、火葬“凶死者”,悬 棺,唐僧头盖骨,现藏于成都文殊

50、院一樽镏金舍利塔中。塔是镏金舍利塔,塔基为珍贵的红木制作。塔下部有一圆孔,从那里可以十分清楚地看到塔中顶骨。,“树葬”是林芝地区最为纯净的一种葬法。被树葬的一般是一岁以内因病夭折的小孩。家境贫寒的,用布把孩子的尸体裹起来,条件稍好的,会为孩子定做一个小棺材。由喇嘛选择吉时,家人就会把尸体送进树林,选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让孩子在上面安息。但是,孩子的父母是不被允许参加仪式的。在藏族人眼中,孩子身上没有罪孽,是最最纯洁的。所以,“让他们清清白白地来,清清白白地走”是树葬的真正含义。,藏族最高贵的一种葬式是塔葬,又称灵塔葬。只有极少数大活佛死后才能实行这种葬礼。先把尸体脱水,再用各种药物和香料处理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