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2第五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6470637 上传时间:2023-11-02 格式:PPT 页数:28 大小:2.1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必修2第五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必修2第五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必修2第五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必修2第五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必修2第五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必修2第五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修2第五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ppt(2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课程标准】(1)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探讨影响其变化的因素。(2)了解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认识其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3)以我国近现代报刊、影视和互联网的逐渐普及为例,说明大众传媒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必修2 第五单元,考纲:物质生活和生活习俗的变化,考纲: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考纲:大众传媒的发展,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物质生活与社会生活的变迁,社会风俗,物质生活,交通和通信的进步,邮电通信设施的完善,交通工具的更新,大众传媒的发展,互联网与民众生活的渐变,大众报业的发展,知识体系构建,一、物质生活与习俗

2、的变迁,(一)动荡变化中的近代社会生活 1.背景:鸦片战争打破了“闭关锁国”政策 西方思想文化、生产生活方式随之进入中国 2.变化的特征:具有明显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烙印;只是在大城市和东南沿海地区发生明显变化;广大农村几乎没有进入近代生活,仍然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时代。,3.变化表现:衣:断发易服、西服、洋布洋袜、中山装;食:西式食品;住:花园洋房;社会风俗:剪辫易服、社交礼仪、废止缠足、婚姻自由、历法庆典。,易错点1、西式服饰传入中国,引发服饰变革,但并没有完全取代中式服饰,而是中西服饰并行。2、允许臣民自由剪发的最早时间是清朝末年,而不是辛亥革命后;但强制剪发则是辛亥革命后。3、清朝缠足陋

3、俗最盛,但清朝并不支持缠足,还多次下令废除缠足。,(二)新中国的新生活新风尚 1.背景: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当家做主 实行改革开放政策 党和政府把小康作为经济建设的奋斗目标 2.变化的特征: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人民当家做主,生活 有改善。但因生产力低下、人口多和经济建设工作 的失误,仍未摆脱贫困落后;改革开放政策的正确实施,进一步解放了生产力和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快速发展,在20世纪末总体 上达到小康水平,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发生翻天覆 地的变化。,3.变化表现:吃:从基本解决了吃饱,到更讲究吃好、重营养搭配;从凭证票供应到政府启动“菜篮子工程”,实现敞开供应;穿:从服饰单调到时尚多式、五

4、彩缤纷;住:住房宽敞、讲求陈设舒适、环境优美和配套设施齐全;1995年政府启动“安居工程”社会风俗:新社会风气、新婚姻制度、休闲生活多样化、重环保讲卫生、扶贫济困,1.在近代,首先突破国人传统服饰、穿上西装的中国人是 A.留美幼童 B.部分买办 C.孙中山 D.康有为2.戊戌变法时期,有人作诗曰:“大半旗装改汉装、宫袍 裁作短衣裳。脚跟形式先融化,说道莲钩六寸长。”此 诗主要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 A.倡导婚姻自由 B.易服、废止缠足 C.全盘西化 D.反清革命3.首先认识到“辫发与机器不相容”,请求朝廷下令“断发易服”的人是 A.洪秀全 B.曾国藩 C.康有为 D.孙中山,B,认一认:,B,C,

5、4.我国将公历1月1日称为元旦。中国人开始庆祝元旦节,最早始于 A鸦片战争后 B洋务运动期间 C戊戌变法期间 D中华民国初 5.1920年,某人到广州游玩,他不可能 A.乘坐飞机 B.看到有人穿中山装上班 C.在西餐厅就餐 D.听到有人称呼他“同志”6.最早促使中国近代社会风俗习惯变化的原因是 A.西方列强的入侵 B.清政府支持发展工商业 C.西方民主革命思想 D.康有为、孙中山的个人作用7.“番菜争推一品香,西洋风味睹先尝。刀叉耀眼盆盘洁,我爱香槟酒一觞。”这一情景在上海最早可能出现于 A.明朝 B.清初 C.民国 D.新中国,D,A,A,C,8.上海是近代人们生活习俗变化最大的地方,这是因

6、为它 A.人口众多 B.经济发达 C.开放最早 D.思想最新9.1992年,中国政府废止实行了40年的粮票。主要是因为 A.我国的粮价已经十分稳定 B.我国的粮食购销矛盾已经得到彻底解决 C.粮票制度的实行已经制约了经济的发展 D.农民的温饱问题得到了基本解决10.“反季节蔬菜”已经越来越多地出现于市场,如:我们可以在冬季买到夏季生长的黄瓜、番茄、青椒等。这得益于 地球气候的变异“菜篮子工程”的实施 蔬菜生产技术的进步 农民已经懂得运用市场价值规律来致富 A.B.C.D.,C,C,D,讨 论:,近代以来影响我国人民生活变化的因素有哪些?外界因素:鸦片战争以来,随着西方列强的侵略,西方思想文化、

7、生产生活方式也随之进入中国;内部因素:一些先进的中国人积极主动提倡学习外国的生产、生活方式;清政府出于“自强求富”考虑,实行一定程度的近代化措施;先进的政团政党(特别是中共)注重改善民生。,二、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一)交通工具的发展 1、表现:轮船运输业:19世纪70年代初期,洋务派在上海创办轮船招商局 铁路运输:19世纪80年代初清政府修筑从唐山到胥各庄的铁路 公路交通:20世纪初汽车开始出现在上海 航空:1909年旅美华侨冯如制成我国的第一架飞机 1920年中国首条航线北京天津航线开通,首次打破列强的垄断(航运业)局面,标志中国铁路的诞生,标志中国航空业的开始,中国民航业拉开了序幕,(

8、二)通讯工具的变迁1.表现:有线电报:19世纪70年代,丹麦人上海第一个电报机 房,福建巡抚台湾中国第一条有线电报线路;20世纪初上海装置无线电台、设无线电报局电话:1875年,上海招商局开通第一部电话。20世纪初,清政府在南京开办第一个电话局 2000年末,固定、移动电话数量均居世界第二互联网:1994年,中国正式接入互联网 21世纪越来越多中国人使用互联网2.意义:使信息传递快捷和简便 深刻地改变人民的思想观念,影响着人们的社会生活,2、交通工具发展的意义:推动了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促进信息的传播,开阔人们的视野,对人民的社会生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认一认:,11.中国传统交通运输工具与

9、近代交通运输工具的主要区别在于 A.动力不同 B.运输量不同 C.出现的时间不同 D.适应性不同12.轮船开始进入中国是在 A.鸦片战争后 B.甲午战争后 C.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D.辛亥革命后13.中国人自己创办的最早的轮船公司是 A.轮船招商局 B.北洋水师 C.福州船政局 D.江南制造总局,A,A,A,14.近代中国的第一条铁路是 A.唐胥铁路 B.京汉铁路 C.京张铁路 D.京奉铁路15.20世纪初,在中国哪个城市的人最先看到汽车 A.上海 B.南京 C.武汉 D.广州 16.中国近代铁路网的基本格局奠定于A清政府统治晚期 B新中国建立以后 C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 D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统治

10、时期 17.我国哪条铁路的修建改变了“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困境 A.兰新铁路 B.宝成铁路 C.京九铁路 D.青藏铁路,A,A,A,B,18.“举头铁索路行空,电气能收夺化工。从此不愁鱼雁少,音书万里一时通。”这首诗描绘的是哪一工具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A.电话 B.寻呼机 C.铁路 D.飞机19.改革开放前,我国公民乘坐哪一种公共交通工具是有条件限制的?A轿车 B轮船 C飞机 D火车20.中国社会“自油松片以至电灯,自独轮车以至飞机,自镖枪以至机关炮都摩肩挨背的存在”反映了近代中国:A.近代化水平差别大 B.注重环保 C.注重保存传统文化 D.注意保护文物,A,C,A,议一议:,近代以来中国

11、交通和通讯工具的发展,对人们的社会生活有什么影响?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提高了生活的质量;加快了信息的传递;提高了效率;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三、大众传媒的变迁,大众传媒的媒介 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下列传播媒介在我国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报刊 电影 互联网 电视 A.B.C.D.被人们称为“第四媒介”的是 A.报刊 B.影视 C.广播 D.互联网,A,D,(一)报刊业走向繁荣1.形成:19世纪中前期外国人在华办报 l873年,国人最早在中国境内创办的报纸出现2.发展:戊戌变法时期时务报 辛亥革命时期民报 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新青年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代表刊物(P72课文)新中

12、国成立初期:代表刊物(P73课文)“文革”时期:不少主流报纸停刊,宣传改革、革命和新文化的武器,发挥着启蒙作用,艾小梅在汉口主办昭文新报,3.繁荣:改革开放以来,党报党刊继续发挥主导宣传作用,各种专业性的报刊雨后春笋般创办起来;(二)影视事业的发展 1.中国电影事业的发展 19世纪末传入中国 1905年起步 20世纪20年代迅速发展 1931年有声电影出现 20世纪三四十年代电影事业相当发达 新中国成立初期出现新特点反映工农生活和革命战争“文革”时期走入低谷 改革开放以后,走向辉煌,中国人自己摄制了第一部电影定军山,歌女红牡丹,第一部获得国际荣誉的影片 渔光曲,2.电视事业的发展1958年北京

13、电视台开始试播中国电视事业诞生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电视逐渐普及议一议:电视迅速普及的原因 卫星传播技术的应用;人民收入增加、生活水平的提高;电视节目越来越丰富多彩;国家政策的扶持。,(三)“第四媒介”的神奇魅力 1.中国互联网的发展情况 1994年,中国正式接入互联网;1995年以后,中国上网用户急剧增加,发展势头方兴未艾 2.互联网的优势 集报纸、广播、电影电视的优势于一体;可以高度互动,双向传受;可以更主动、更便捷和最大限度的获取信息,知识再认,21.一般被认为是国人最早在中国境内创办的报刊是 A.万国公报 B.昭文新报 C.民报 D.新华日报22.如果你想了解戊戌变法的有关历史情况,

14、你应查阅的报刊是 民报 新青年 时务报 申报 A.B.C.D.23.在中国境内创办的第一份中文报刊是,B,D,B,24.改革开放后,我国大众传媒发展进一步加强了人们的信息沟通 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直接改变了人们的住房结构和衣着方式 有利对外开放A B C D25.1909 年初,大公报上的一篇文章称:“第一是开眼界,可以当作游历,看看欧美各国的风土人情真如同身历其境,亲眼得见一样时常看看,岂不比听戏强得多么?”材料中使人们“开眼界”的是 A.电影 B.电视 C报纸 D.广播,B,A,26.标志中国电视事业诞生的事件是A1958年,北京电视台开始试验播出 B各省电视局的建立C改革开放后

15、电视的普及 D卫星技术的应用27.从根本上说影响社会生活的最重要因素是 A.与世界交流的程度 B.生产力发展水平 C.政府的政策 D.人们的思想观念28.歌手周杰伦有一曲上海1943,下列情况在1943年的上海不可能出现的是A.青年男女身着西服、婚纱在西式教堂中举办婚礼B.恋爱中的青年男女在咖啡馆、西餐厅、电影院约会C.出门可坐公共汽车,也可骑自行车。如果去北平也可以选择乘坐飞机D.徐小姐晨读申报后,收看上海电视台的电视节目,A,B,D,社会生活变迁的趋势,社会生活变迁的趋势,面向世界,农业文明,工业文明,闭关锁国,单 一,多 元,沿海快,内地慢;城市快,农村慢,总 结,虽然变化但始终保持着民

16、族特色,材料一:1880 年刘铭传奏请修建铁路,刘锡鸿等众多官员纷纷反对,理由是修建铁路“不可行者八,无利者八,有害者九”。如每造铁路“山川之神不安,即旱潦之灾易召”;火车飞行,“路稍不平,则或激轮而全车皆碎”;仿西洋造火车,借英、法等国金钱,无由归还,“诸强邻遂相凌逼,几至亡国。”清政府认为“铁路断不宜开”的观点不无道理,遂搁置修路倡议。材料二:19 世纪末,列强竞相在中国投资修建铁路,如中东铁路、胶济铁路、广九铁路等。同时,列强激烈争夺庐汉、粤汉、津镇等铁路的修筑权。(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归纳影响近代中国铁路业缓慢发展的原因。,典型题例,原因:封建顽固势力的反对;资金和技术的缺乏;受封

17、建传统迷信思想的影响;外国列强的阻扰和侵略。,材料三:一些闭塞地区的经济因铁路而活跃,一些古老的城镇因铁路而面目一新 铁路在畅通经济、带动繁荣的同时还意味着信息的流通、知识的传播,意味着建立“铁路交通日常急需的各种生产过程”,所有这一切,无疑都有助于打破中国传统社会“自给自足的惰性”,推动现代化进程。材料四: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对旧铁路进行改造,重新修建了许多新铁路,形成了全新的铁路网运格局。如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新建的宝成、鹰厦、兰新铁路、成昆铁路、湘黔铁路;改革开放以来修筑的大秦铁路、青藏铁路等。(2)结合材料三,谈谈新式交通的出现对中国社会生活的影响。,影响:便利了各地之间的联系,方便了信息的交流和知识的传播;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3)根据上述材料,比较新旧中国铁路发展史上的变化,从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变化:旧中国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阻扰,铁路运输业发展缓慢;新中国铁路发展迅速,形成了全新的铁路网运格局。启示:只有实现民族独立,才能真正实现中国的现代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