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6493062 上传时间:2023-11-06 格式:PPT 页数:8 大小:306.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历史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三历史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三历史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ppt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三历史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ppt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三历史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ppt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历史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历史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ppt(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010年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必修()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知识清单必备:第一节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课程标准】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资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探讨影响变化的因素(一)主要史实 1、物质生活(1)衣:近代男子的通常服饰是长袍马褂 西装在鸦片战争后传入中国,民国成立后成为男子的礼服之一。中山装与旗袍是在广泛吸收欧美服饰优点的基础上形成的近现代民族服饰。20世纪下半叶,50-60年代中期,以列宁装和连衣裙为特征的苏式服装一度受到青睐。60年代中期-70年代末,军装和“干部服”盛行,蓝 绿 黑 白成为服装的主要颜色。,改革开放以后,人们对服饰

2、的要求开始由穿的暖向穿的好过渡,中国服饰从封闭走向开放。(2)食:四大菜系:鲁菜 粤菜 川菜 淮扬菜(江苏)。19世纪40年代起,西餐传入,中西餐并行于世。(3)住:中国传统住宅的样式:北方的四合院 鸦片战争后,外国人来华,中国的居室建筑开始出现西化的趋向,中西合璧成为典型特征。20世纪30年代前后,京 津等地开始出现完全欧化的新式建筑。(2)社会习俗(1)原因: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生巨大变革,(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新中国的成立、及改革开放),社会习俗和风尚也随之发生变化。(2)表现:,婚嫁习俗的变迁:古代: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近代:婚姻自主、删繁就简;现代:恋爱自由,婚姻自主丧葬礼俗的变

3、化:19世纪末20世纪初,趋于简化;出现西方色彩的新式葬礼、殡仪馆和公墓;新中国成立后,改土葬为火葬。其它社会习俗:剪辫易服、迫令放足、破除神权、反对迷信、公历、社交礼仪:点头鞠躬 取代 跪拜作揖;握手逐渐成为社交场合的常见礼节。(二)变化的原因 1、首先是鸦片战争以来,由于西方国家的侵略,使西方国家的生活方式涌进我国。2、其次一些先进的中国人也通过近代以来的战争和交往,发现了自己的落后,所以也积极主动吸收外国的一些生产生活方式。3、中国共产党长期以来始终把改善人民生活放在第一位。,第二课 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课程标准】了解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认识其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一)

4、表现:1、交通工具:(1)史实 人力、蓄力牵引的交通工具:轿子 马车(传统的代步工具)人力车、三轮车、自行车(新式交通工具)。19世纪中后期,自行车传入中国。20世纪50年代后,中国有了自己的自行车制造厂,自行车成为日常生活中主要的代步工具。机械牵引的交通工具:火车 汽车 电车 轮船 飞机。1906年,天津创办有轨电车交通系统。1924年上海开始有公共汽车运行。在洋务运动的推动下,1865年,中国建成自行设计的第一艘轮船,中国近代造船业得以发端。中国的民航事业起始于20世纪20年代初。建国后,交通工具发展迅速:全国大多数省份实现火车,飞机运营,但由于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各种层次的交通工具在全国

5、得以广泛运用。(2)交通近代化的趋势:牵引动力由 人力、畜力 向 机械演进。2、通信工具:,(1)邮政通信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加快了通信建设的步伐。1866年,海关开始试办邮政,1896年改为正式办理。辛亥革命后,大清邮政改称中华邮政,邮局邮路进一步发展。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成立,开创了邮政和电信合一的新时代。(2)电信事业:电报:1877年,福建巡抚丁日昌在台湾架设电报线,成为国人自办有线电报的开端。无线电报自1906年创设以来,也获得了发展;到1932年,除了国内无线电报外,还开设了国际无线电报业务。电话:1882年,电话传入中国。20世纪80年代之后,通信技术发展迅速。截

6、止2003年,中国电话用户已居世界第一位。(二)影响:加快了人民的生活节奏;提高了生活质量;加快了信息的传递;提高了效率。,第三课 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课程标准】以我国近现代报刊、影视和互联网的逐渐普及为例说明大众传播媒体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一)大众传播媒介:报纸 广播 影视 网络。(二)大众传播媒介:1、报纸(1)历史渊源:唐代 887年 邸报(2)西人办报:19世纪40年代到90年代,在华传教士兴起了一股办报的热潮。(3)国人办报:开端:1873年(19世纪70年代)在汉口出版的昭文新报开创了国人办报的先例。高潮:维新运动(1898年)中,国人办报形成高潮。影响较大的有:

7、中外纪闻 强学报事务报等。类别:新闻、商情、政论性报刊、通俗性报刊、画报(清末问世)等。通俗性报刊更能受到民众的欢迎。2 广播:,(1)1920年世界上第一座广播电台在美国播音。(2)1923年,英美报商创办的 广播电台在上海正式开播。(3)1926年,国人自办的第一座广播电台-哈尔滨广播无线电台播音。(4)1927年,中国第一座私营广播台在上海播音。(5)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 在 南京,近代中国第一座全国性的广播电台。3.电影:1895年 法国 电影诞生(1)中国电影发展的过程: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从进口到国产。(2)1896年,中国第一次电影放映的城市是:上海。(3)1905年,中国第一部电影-定军山;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是:歌女红牡丹。(4)优秀影片:20世纪二三十年代:孤儿救祖记、火烧红莲寺、姊妹花、渔光曲 抗战结束后:八千里路云和月、一江春水向东流、松花江上、小城之春、万家灯火、三毛流浪记等 知名导演:郑正秋 张石川 田汉等。电影明星:男 赵丹 朱飞;女 蝴蝶 阮玲玉4电视(1)问世:20世纪30年代问世。(2)1958年,中国第一家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开始试播。(3)1978年,北京电视台 更名为 中央电视台5.互联网:(1)1993年中国第一条互联网专线正式开通。(2)2003年上半年国内互联网用户居世界第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