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的新村运动简介.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6491969 上传时间:2023-11-06 格式:PPT 页数:46 大小:221.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韩国的新村运动简介.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韩国的新村运动简介.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韩国的新村运动简介.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韩国的新村运动简介.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韩国的新村运动简介.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韩国的新村运动简介.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韩国的新村运动简介.ppt(4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三讲 韩国的新村运动简介,据权威人士透露,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法酝酿过程中,中央曾派考察团到拉美考察城市化问题,到韩国考察“新村运动”。拉美一些国家由于城乡差距过大在城市中形成大量贫民窟的现象,显然是中国必须设法避免的,十一五建议中特别强调城镇化必须“健康”发展,即含此意。,一、新村运动的发展阶段,韩国新村运动至今已开展30年,取得了超出预期的效果,实现了一个发展中国家跨越式、超常规发展的模式。,基础建设阶段(19711973年),这一阶段的目标是改善农民居住条件,如改善厨房、屋顶、厕所,修筑围墙、公路、公用洗衣场,改良作物、蔬果、畜禽品种等。,自1970年冬季开始,政府无偿提供水泥、

2、钢筋等物质,激发农民自主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创造性和勤勉、自助、协同精神。由中央内务部直接领导和组织实施,建立了全国性组织“新村运动中央协议会”,形成了自上而下的全国性网络,同时建立新村运动中央研修院,培养大批新村指导员。新村运动经过基础建设阶段,初步改变了农村的生活居住条件,调动了广大农民立足家乡、建设家乡的积极性,妇女也开始参与各种社会活动。,扩散阶段(19741976年),新村运动迅速向城镇扩大,成为全国性的现代化建设活动。原来划分的自立村,根据村民的收入情况改划为福利村。新村建设的重点从改善农民居住生活条件发展为居住环境和生活质量的改善和提高,修建村民会馆和自来水设施,以及生产公用设施

3、,新建住房,发展多种经营。,政府对新村指导员、国家各级公务员、社会各界负责人分批进行了新村教育;对卓有成就的农村提供贷款,并在各方面提供优惠政策;动员理工科大学和科研院所的教师、科技人员轮流到农村巡回讲授和推广科技文化知识和技术。在这一阶段,农民收入大幅度提高,农业连年实现了丰收。,充实和提高阶段(19771980年),这一期间,随着城乡差距的逐步缩小,社区经济的开发日趋红火,政府推进新农村运动的工作重点放在鼓励发展畜牧业、农产品加工业和特产农业,积极推动农村保险业的发展。同时,为推动乡村文化的建设和发展,为广大农村提供各种建材,支援农村的文化住宅和农工开发区建设。,转变为国民自发运动阶段(1

4、9811988年),在这一阶段,政府大幅度调整新村运动的政策与措施,建立和完善全国性新村运动民间组织,培训和信息、宣传工作改由民间组织承担。,期间,因国内政局动荡,新村运动受到种种批评和责难。经过调整,新村运动从政府主导的“下乡式运动”转变为民间自发,更加注重活动内涵、发展规律和社会实效的群众活动。,政府只是通过制定规划、协调、服务,以及提供一些财政、物质、技术和服务等支持,着重调整农业结构,进一步发展多种经营,大力发展农村金融业、流通业,改善农村生活环境和文化环境,继续提高农民收入等。农村居民普遍认为,他们的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已接近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准。,自我发展阶段(1988年以后),随着韩

5、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繁荣气象从城市开始逐步向四周农村扩散,新村运动也带有鲜明的社区文明建设与经济开发特征。政府倡导全体公民自觉抵制各种社会不良现象,并致力于国民伦理道德建设、共同体意识教育和民主与法制教育。同时,积极推动城乡流通业的发展。,新村运动在转变为国民自我发展阶段以后,为在运动初期启动农村经济、文化活动而建立的政府机构、活动内容和形式逐步弱化,而具有客观生存与发展规律,有助于农村经济、文化发展的机构、活动内容和形式,如农业科技、推广、培训组织、农村教育机构、农协、流通、农村综合开发、农村经济研究等组织机构应运而生,并在不断优化其结构中生机昂然地传承着新村运动的精神和理念,发挥着应有的作用

6、。,二、韩国“新村运动”的主要做法和成效,上世纪六十年代,韩国仍然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1962年人均GDP仅为82美元,农业增加值占GDP的43,农业劳动力占就业人口的63。全国250万农户中80住茅草房,只有20的农户通电,5万个自然村只有60通汽车。“住草房、点油灯、吃两餐”是当时韩国农民生活的真实写照。,经过四十多年的发展,到2004年,韩国人均GDP已跃升至14万美元,城乡居民收入为1:084,在工业化、城市化快速推进过程中,实现了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和城乡居民收入的同步提高。,韩国的“新村运动”开始于1970年。“新村运动”的第一阶段主要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国家提出包括草屋顶改造、道路硬

7、化、改造卫生间、供水设施建设,如集中建水池或给水井加盖、架桥、盖村活动室等20种工程项目,由村民民主讨论、自主选择。政府免费分给每个村335袋水泥,平均每户约4袋,每袋50斤。,第一年下来,50的村干得不错,政府加拨500袋水泥、1吨钢筋。干得不好的村如果第二年干得好,还可在第三年追加给1000袋水泥。政府把全国的村按好中差分为自立村、自助村、基础村三等,在村口立上牌子,以激发大家的积极性。,从19701980年的十年间,韩国政府财政累计向新村运动投入28万亿韩元,相当于财政支出的1。参加新村运动人数累计达11亿人次,效果十分明显。突出变化是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显著改善。,到1977年,作为农村贫

8、穷标志的草房顶全换为彩钢或瓦顶。1978年,全国98的农户用上了电。19711975年,全国共架设桥梁65000座,每村都修了3.5米宽、长24公里的进村公路。新建自来水管4440公里,新建会馆36000座。此外,农民收入迅速增加。19671976年,农民家庭收入增长约8倍,城市工人收入增长约5倍。在70年代中期农民人均收入超过城市居民。,新村运动初期,政府把工作重点放在改善生活环境上,其理由是:农民当时最为迫切的要求是改善自己的居住生活条件;改善农民基本生活条件,更容易启发农民并得到广大农民的积极响应。新村运动就是在这种农村社会背景下发起,又通过一系列实实在在的项目开发和建设工程,增加了农民

9、的收入、改变了农村的面貌,得到了广大农民的拥护和称赞。,当时的韩国农村,从地方公路到村级公路既狭窄又弯曲,没有桥梁,各种车辆和农机具无法通过,交通十分不便。新村运动初期,全国大部分农村都组织实施了修建桥梁、改善公路的工程。1971-1975年间,全国农村共新架设了65000多座桥梁,各村都修筑了宽3.5米、长2-4公里的进村公路。,改善农村公路,到70年代后期,除了个别极为偏僻的农村外,全国都实现了村村通车。村民们又自发起来,修筑了许多政府还没有顾及到的大小河堤。不少农民无偿让出了自己的土地,供村里修路。新村运动发起后,很多农村妇女积极参与,村里选出男女各1名担任新村指导员,妇女活动在新村运动

10、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971年,在全国250多万农户中约有80%住在苫有稻草的茅草屋,但到1977年,全国所有的农民都住进了换成瓦片或铁片房顶的房屋,使农村面貌焕然一新。由于改善了农村周围的公路,水泥和钢筋等物质的运费也大大降低,很多农民从外地运来水泥和沙子,改善屋顶工程逐渐转变成以建新房为开端、建设新农村的事业,政府也积极给予贷款支援农民改善居住条件和环境。,改善住房条件,60年代末,在韩国的农村只有20%的农户按上了电灯,其余的农户还在传统的煤油灯下生活。到1978年,全国98%的农户都装上了电灯,90年代全国已实现了电气化。新村运动初期,政府鼓励竞争,优先给积极参与的农村供电。随着新村运

11、动的深入开展,农村电气化得到迅速发展,缩小了城乡之间的差距。在这期间,由政府补助一部分,农民借用低息贷款,加速实现了农村电气化。农民的生活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家电得到了普及,农民为了购买彩电、冰箱、洗衣机就要储蓄,这又促进了农村储蓄业的迅速发展。,农村电气化,自古以来,韩国农民饮用井水,而传统的井水既不卫生又不方便,需要花费很多劳动力和时间。当时,能喝上自来水,对农民来说是梦寐以求的夙愿。新村运动开始时,村民们自觉地动员起来,把山上的水引到村里的蓄水池后用水管接到每家每户。因地势高,不宜引水的村庄,深挖井,再用水管接到每家厨房,用抽水泵取水。80年代,普及使用汲取地下水的井管挖掘机,农村的饮水条

12、件进一步得到改善,农村环境卫生条件也明显得到改善。,农民用上自来水,新村运动初期,政府开始推广“统一系”的水稻高产新品种,使韩国的水稻生产跨入划时代的发展阶段。1970-1977年,水稻的每公顷单产从3.5吨增加到4.9吨。农民们在水稻生产中,学到了共同合作的“集团栽培”方式。水土条件相近的10-30户农民,在掌握先进耕种技术的班组长的带领下,共同选种、育苗、插秧、施肥、灌水,直到收获。这种共同协作的“集团栽培”,使得水稻高产品种在极短时间内推广到各地农户,提高了全国农民的水稻栽培水平。,推广高产水稻品种,增加农民收入,在韩国,农户收入由种植业为主的农业收入和非农收入两部分组成。随着工业化和城

13、市化逐步向农村地区扩散,农户收入中的非农收入所占比重逐步增大,预计到2004年,非农收入所占比重从1994年的35%增加到50%。韩国农民收入的明显提高是从70年代开始的。1970年,农户年平均收入为25.6万圆(当时可折合成824美元),按每户6口人算,人均收入137美元;1978年农户年平均收入为3893美元,人均649美元,即使考虑通货膨胀的因素,农户的实际收入也大大提高。,韩国农民的收入急剧提高,得益于如下几个因素:自1973年以来,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水稻新品种;自70年代中期,政府为保护“统一系”水稻新品种的价格,给予财政补贴;部分农户改种经济作物,调整优化农业结构;政府以新村运动的名

14、义,大量投资,扶持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农协组织的迅速发展,70年代的新村运动,对于韩国农协,尤其是基层农协的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自古以来,韩国农民因贫困交加而没有多少储蓄的习惯,但自70年代以来,越来越多的农民开始到农协金融机构储蓄,而且储蓄额也不断增大。1971年每户农民的储蓄额只有4300韩圆(时价12美元),而1978年增长到24.5万韩圆(500多美元)。,随着农民储蓄额的不断增加,由农协提供的农业生产资金也不断增多。60年代中期,由农协提供的生产资金中,70%来自政府的财政资金或金融资金,而到70年代中期,这一比重下降到25%。农协的信用资金主要来源于农民的储蓄,农协的金融组织在农村

15、金融业中占据重要的位置。妇女组织在发展农村储蓄业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为新村运动注入了新的活力。,除了金融业外,在流通方面,农协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农民在种植水稻高产新品种的过程中,施用了大量的化肥和农药,农资、建材、家电等物质也都由农协来组织提供。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协的规模也迅速得到扩大。,70年代,全国基层农协数为1500个,大致与邑为单位的行政区域数相近,一个基层农协对1000多户农民开展业务。一个基层农协的工作人员从1972年的6名增加到1980年的18名;一个基层农协受理的资金从1977年的4300万圆增加到1980年的23.4亿韩圆(330万美元),其中180万美元来自信用事

16、业,100万美元来自经济活动,50万美元来自公共福利保险事业。由此可见,基层农协在当时社会经济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兴建村民会馆,新村运动一般在冬季农闲期间开展,但在当时很难找到村民能集中讨论活动的场所。所以,从开展新村运动的第二年开始,各地农村纷纷兴建村民会馆。农民有了自己的会馆以后,不仅用来召开各种会议,还用来举办各种农业技术培训班和交流会。,为在农忙期间节省劳动力,提高劳动效率,在村民会馆中办起了公共食堂。妇女会在村民会馆中还举办了公共交易场,降低了产品的流通费用,节省了村民的购物时间。村民会馆收集了包括农业生产统计资料和农业收入统计资料在内的各种统计资料。村民会馆还经常向村民展示本村

17、发展计划和蓝图。在村民会馆组织的各种活动中,农民不是只通过书本,而是在各种实况展示和社会实践中亲身体会到了民主决策和管理的真谛,也学会了与各级政府同心协力,共同改变农村落后面貌,进而加快实现农村现代化的实践能力。,强调“勤勉、自助、合作”精神。,三、韩国“新村运动”的主要特点,这种精神后来扩展到城市,发展为民族自立、身土不二、事业报国的国民精神。政府设置了奖勤罚懒的机制,重在激发村民内部的积极性。,让农民选出“指导者”,自己的事情自己办。,政府大力倡导、支持新村运动,但具体上什么项目,完全由农民自己选择。每个村选出新村建设指导者,负责组织大家的行动,里长(即村长)只管服务。指导者不拿报酬,但政

18、府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如可优先选拔做公务员,坐火车、汽车票价便宜50,子女在初高中考试排在前一半名次的免学费并发奖学金等。,政府提供物资、资金和技术支持。,对农村基础设施和民居建设,政府除给予必要的建材、资金支持外,还帮助搞村镇建设规划,推荐了12种标准住宅图纸,道路桥梁建设由政府派技术人员指导。为了支持农村经济发展,政府还向农民普遍发放长达30年的长期低息贷款,争取国际组织贷款,从“住宅彩券”中拿出一部分支持农村建设。政府支农资金通过农协直接发放到户。,注重搞好骨干培训。,韩国中央和地方都有相应的培训机构。中央新村运动研修院是专为培训新村运动骨干而建立的。培训期间从早晨6点到晚上11点都安排

19、活动,公务员与农民选出的指导者同住同吃,共同讨论。研修班上制定出各村建设规划,交郡核准后实施。总统也曾到研修班与学员一起听课、讨论。,强化各级公务员的责任。,政府要求,面、邑(相当于乡镇)和市郡(相当于县市)两级公务员每人都要联系4个村进行帮扶;道(相当于省)一级课长和局长要负责一个郡;中央内务部(主管部门)的课长和局长要负责一个道。对县乡两级公务员实行奖罚分明的新村建设考核制度,帮扶干得好的提拔,干得不好的调往山区和岛屿去工作。,发动全社会帮助农村建设。,政府要求各界名流、知识界人士和企业老总,都要与新村建设指导者一起培训,尽其所能支持新村运动。从而不仅支持了农村发展,而且使新村运动发展为国

20、民精神运动。,四、韩国新村运动对我们的启示,建设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都离不开农村的发展,所以,中共中央关于“十一五”规划的建议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放在各项论述之首,让社会各界都感到欢欣鼓舞。但如何建设新农村,我们还没有经验,很有必要在结合中国国情的前提下,参考其它国家和地区的成熟经验,统筹兼顾。其中,韩国的“新村运动”就是公认的发展农村的典范,值得我们借鉴。,上世纪六十年代末期,韩国政府发现,农业发展缓慢已经制约了工业生产和国民经济的高度发展,决定对农村进行全面扶持、改造,因此在第三个五年计划中,提出了“农渔村经济的革新开发计划”,是为“新村运动”。其基本目标是促进农民树立“勤劳、

21、自助、合作”精神,改善农村生活环境,发展农业,提高农渔民的生活水平。,韩国的新村运动,以改善生活环境为突破口。1970年11月起的8个月里,韩国政府为全国所有村庄每村免费提供300袋水泥,并要求必须用于村里公共事业,如修建桥梁、公共浴池、修筑河堤和村级公路、改善饮水条件等。此举受到农民的极大欢迎,农民参与新村运动的积极性大大提高。到70年代后期,全国所有农村全部通车,几乎所有农户都用上了电灯和自来水。政府还通过发放补助和贷款等方式,帮助农民改善住房条件,由此带动了农村的全面建设。,在此基础上,韩国政府在全国农村推广水稻高产新品种,并鼓励农户联合,每1030家组成一个合作互助小组,统一开展农业劳

22、动,并鼓励农民就地建厂对农产品加工,达到增产增收。此举同样受到农民的拥护,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到70年代末,韩国农村每公顷产水稻6146公斤,位居世界第一,极大地改善了农民的收入。1970年,农户年人均收入137美元,到1978年,农户年人均收入就达到649美元,增幅近4倍。,韩国的新村运动,是政府主导的全国性运动,从中央到地方层层设有管理机构。最高机构中央协议会从“新村教育”入手,为基层先后培养骨干人员16.5万名,10年间受到农业技术教育的农民有2700多万人次。此外,政府先后投入2万亿韩元资金(约相当于1972年国民生产总值的一半),动员的工作人员总数达11亿人次(1970年,韩国总人口

23、才3200万)。,为期十年的新村运动,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为韩国经济全面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1971年到1981年,韩国国民生产总值从90亿美元上升到668亿美元,人均产值从277美元跃增到1977年的1012美元,1981年的1734美元、1987年的3110美元。19701987年间,韩国经济增长速度列世界第二。,如今,我们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根据中央的规划建议,首先要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原则,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深化农村改革,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提高农民收入。这与韩国的新村运动有许多相似的地方。,但我们所处的环境毕竟跟韩国当时的背景不同:中国人均

24、GDP已经超过1000美元,但农村的基础设施老化、贫富差距悬殊;我们有农业合作社的基础,却又实行了20多年的家庭承包责任制;我们一度有十分普及的近乎免费的农村医疗和基础教育制度,现在却面临着诸多新问题。显然,我们的起点高,但情况更复杂、难度更大,一旦行动起来,可能也更容易得到广大农民的欢迎。,建设新农村,我们在组织领导机构的设置、农民的广泛发动等环节都有极大优势,但资金缺口将成为主要的制约因素。按照韩国经验推算,未来十几年,我们投入到农村建设中的资金总量可能超过6万亿元人民币。钱从哪里来,将是考验政府智慧的核心。这需要两条腿走路,一是政府投入,二是民间投资。,在政府投入方面,我们能不能象前些年重视电力、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那样重视对农村的投入呢?能否通过发行长期农村债券的方式筹措到数以万亿元的资金支持农村建设呢?在民间投入方面,怎样调动社会各界投资农村和农业的积极性?如何鼓励城乡结合、工业下乡,如何解决农村富裕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如何扶持涉农产业的发展?这都需要相应的政策配套。,“风物长宜放眼量”。中央做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规划是高瞻远瞩之举,是我们迈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农业活,则经济活,农村兴,则社会和谐。而这,需要全社会的积极参与。回顾韩国经验取得的成绩,相信我们会做得更好,一个现代化的新农村面貌即将展现在我们面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