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古诗词教学建议功夫在诗外以人教.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6492701 上传时间:2023-11-06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2.1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古诗词教学建议功夫在诗外以人教.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高一古诗词教学建议功夫在诗外以人教.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高一古诗词教学建议功夫在诗外以人教.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高一古诗词教学建议功夫在诗外以人教.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高一古诗词教学建议功夫在诗外以人教.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一古诗词教学建议功夫在诗外以人教.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古诗词教学建议功夫在诗外以人教.ppt(3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高一古诗词教学建议功夫在诗外(以人教版),一、教材的编写:诗歌单元必修一:第一单元 现代诗歌;古体诗沁园春 长沙必修二:第二单元诗经两首,氓、采薇;离骚;孔雀东南飞;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短歌行;归园田居;,必修三:第二单元蜀道难;杜甫诗三首 秋兴八首(其一 玉露凋伤 枫树林)、咏怀古迹(其三 群山万壑赴荆门)、登高;琵琶行;李商隐诗两首 锦瑟、马嵬(其二)必修四:柳永词两首望海潮、雨霖铃;苏轼词两首念奴娇、定风波;辛弃疾词两首永遇乐、水龙吟;李清照词两首醉花阴、声声慢;,二、编写的几个特点:1.按诗歌发展史 2.选择典型代表,三、存在的问题:1.未能完全串联中国古代诗歌发展史;没有一个

2、演变的过程,断续不连贯;2.未能展示中国古代诗歌发展全貌;断代、流派、代表诗人、代表作;3.只以这几首诗词,要达到古诗词教学目标是不 够的。通过的教学,使学生掌握,提 高,达到,这都是不可能的。,四、教学的建议:1.把培养对古诗文的阅读鉴赏的兴趣放在培养目标的第 一位。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学生感到美。要有美的 体验,触动他(她)的心灵。作品美(壮美、静美、纯美、凄美、景美、情美、德美),形象美(作者和 作品塑造的形象),教学形式美,教学语言美。2.把指导诵读作为培养兴趣的第一位。让学生体验美,让学生展现美。通过诵读体验,通过诵读还原。3.通过激发兴趣,拓展学生的阅读。阅读活动是提高 鉴赏能力,

3、促进高中学生心智成长的最有效手段。,4.指导诵读应包括以下内容:理解作品:a.知史,放在整个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史中去了解要先用一定课时讲中国古代诗歌史专题。(附:中国古代诗歌史专题)b知人,作者及诗歌的历史地位、风格、流派。c知语法(广义),古代文言知识和文化常识;体裁知识;节奏;d知手法,要先用一定课时讲古代诗歌艺术手法专题。(附:古代诗歌艺术手法专题)e知内容,会翻译为现代诗歌或情景再现。如诗经翻译;如秋兴八首其一f知情理,作品思想感情、作者情感、人生哲学(引导学生悟),几种读法a.初读:在预习时自己读,按照逻辑和节奏,尝试边 读边理解b.杂然而读:集体读,按照自己对内容、情感的理解c.齐

4、读:d.跟读:老师读,学生读跟e.听读:听老师读,听名家录音,f.情境读:配音读,学生单独在全班读,室内读,室 外读,讲台上读,舞台上读,表演读g.默读h.背诵i.在背诵、理解、感受、领悟、鉴赏的基础上情境读以上读法运用于课内课外,不求全,但求综合运用。,五、几个常见的疑问1.要不要用教参?教参而已;2.要不要面面俱到?(语法知识、艺术手法、主题特征、思想感情等)只抓最突出特征;抓住难点;各有不同,各有侧重;课时不局限;3.要不要侧重应试?高一要不要上成高三?兴趣、参与、感悟、化用;4.要不要留作业,留怎样的作业?阅读为主,交流为辅;朗诵,记诵;(孔雀东南飞、琵琶行、李商隐,5.要不要考试,怎

5、样考试?以参与经典诵读活动作为 考试,以参与情况作为评价;学什么考什么,不只 以高考的题型出题。6.以我为主还是以学生为主?不拘泥。课堂上老师讲得好,就是美的,老师的学识和素质是有效的教学资源,由敬慕而效仿,亲其师,信其道。,六、例说(一)诗经两首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靡室靡家,玁狁之故。不遑启居,玁狁之故。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王事靡盬,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驾彼四牡,四牡骙骙。君子所依,小

6、人所腓。四牡翼翼,象弭鱼服。岂不日戒?玁狁孔棘!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1.课前疏通文意,背诵前三章和最后一章2.根据诗经四言诗特点,指导并学生齐读。(跟)3.疏通诗意,突出重点难点,点缀亮点。重点难点:比如字词解释等古代文言知识;重章叠句的特点;由最后一节入手谈情景交融手法、作品形象和感情(通过归途的追述集中表现戍卒们久戍难归、忧心如焚的内心世界)。亮点:a.“不遑”:来不及,没有时间;引申“不遑多让:不比差”;(例:金庸小说改编的连续剧在电视频道打得一团热闹,而在漫画方面也是不遑多让)不遑多论,遑论:谈不上,不必论及:“生计无着,遑

7、论享乐”;对比引申:遑遑:胡为乎惶惶欲何之归去来兮辞;,b.“忧心孔疚”、“玁狁孔棘”:孔:很,甚;引申:孔武有力。c.“采薇”意象。引申:孟郊感怀(之五):“举才天道信,首阳谁采薇。去去荒泽远,落日当西归。”文天祥南安军:“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饥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王绩野望:“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伯夷、叔齐不愿做周的臣子,在首阳山上采薇而食,最后饿死。这里“采薇”代指隐居生活,后来文学作品中以“采薇”表现坚守节操。)d.听读,跟读,带着对作品的理解背读,齐读(跟)。,跟读朗诵采薇教学设计示例“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的情境再现。,老师要有背诵、朗诵的功夫。(功

8、夫在诗外一)老师要有再现诗歌的语言功夫。(功夫在诗外二)老师要有知识拓展的功夫。(功夫在诗外三),例说二 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留恋处兰舟催发,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江淹别赋中起首第一句写道:“黯然销魂者,唯别而矣已”已道出了离别的浓愁。而柳永别时恰又在秋天,“离人心上秋”,这就是一个“愁”字啊!更何况,在柳永敏感多情的心里,他的送别,可以说是“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寒蝉,初唐四杰之一骆宾王入狱时有一

9、首在狱咏蝉“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西陆:指秋天。南冠:囚犯,这里指自己,客思:家乡之思。这秋蝉本就易引起人们的思念之情,更何况是“寒蝉”,有兼有鸣声凄切。用蝉鸣的凄切之声衬托了心中的凄切。,寒蝉,古人多在长亭送别,在途中设亭子供人休息,每隔五里一亭子称短亭,隔十里一亭子称长亭。李白菩萨蛮这首词写旅客哀思之情,有“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李叔同更是在送别中写道:“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这长亭也是送别的意象,是远离的意象,是思念的意象。作者这里写视觉,来表达这种意思。“长亭更短亭”,亭亭相连,一直到路的最远方,前路茫茫心茫茫,分别后会有什么景况,还会有见面的机会吗?,雨,雨在这里也是

10、送别的意象,最出名的就是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和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前者写道: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后者写道: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并且,这雨都是带了心情的。如,李清照有:“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秋雨,正是助长了心中的哀怨,不仅是送别,不仅是心情,柳永更进一步,尽体现在这“歇”字上了:“骤雨”是雨大,然而“雨歇”更意味着必须起程了,必须分别了,就踏着这秋天的失意和凄凉,从此天各一方,怎不叫人柔肠寸断呢?,饮酒,大凡作别,必得饮酒。白居易琵琶行写“浔阳江头夜送客”,其中也提到“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11、”;还有上文提到的“一片冰心在玉壶”,“劝君更尽一杯酒”,李叔同的“一觚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全都写酒了,也都与分别有关。而酒有与心情有关,不是说“抽刀断水水更长,举杯消愁愁更愁”吗?这里柳永更进一步:“都门帐饮无绪”,“无绪”,没有心思。“举杯消愁”应是愁思满怀了,却言“无绪”,这强烈的反衬,其实正是写出作者百感交集,痛苦无言以对的心情。,舟船,舟船是古代作品中常出现的远行的重要交通工具“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都是乘舟而行 这小小的兰舟如何载得动许多愁呢!这体现在“留恋”与“催发

12、”的两相对比上:小舟啊小舟,本载不动许多愁,可是人难分难舍之时,却偏又催人乘舟离去,这更是何等的愁苦啊!,执手想看泪眼,这两句是最直接写了他们分别的画面,犹如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中所写:“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柳永的看又有不同,是执手的看。“执手”,就是意味着要“分手”。“竟无语凝噎”,竟,“竟然”,或说是“以至”,以至喉咙哽住,说不出话来了。这是一个静的画面,作者离泪零落,相顾无言,其实心中有千言万语,如大河奔流无法静止。这是口中无声心中有声。,念去去,“念去去”,想到往前走了有走。这一面是与“留恋”、“执手”、“长亭”想照应,一面是写行程,将会分别得很远很远。远到什么程度呢?“千里

13、烟波”:就是烟波浩淼,一片迷蒙。“暮霭沈沈楚天阔”:傍晚的云气厚重深沉,楚地的天空是多么辽阔啊!离去的人儿就要消失其中。这对空间的感叹,也是词人心中愁苦的反映。正如欧阳修踏莎行中所写:“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我们还可以举古诗十九首中的第一首的头四句,帮助大家理解空间概念上所反映的词人的心境。诗是这么写的:“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清秋,这正是上文提到的“黯然消魂者,唯别而已矣”和“离人心上秋”这两个送别的情愫。“清秋”送别,更增加了别离的愁苦,杨柳岸,古人有折柳送别之俗,李白在春夜洛城闻笛中写道: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东风满洛城。此夜笛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

14、园情。折柳即折杨柳,是古代伤离别的曲子。柳永以“杨柳岸”的典型空间概念,带给我们丰富的联想和情感内涵。,晓风残月,极言酒醒后,已是清晨,回首昨夜宴别,作者已是孤身一人,似梦非梦,只有天边的一勾残月相陪。月圆最易勾人相思,范仲淹有诗句:明月高楼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而月缺的相思不仅仅是愁,更浸透了一种难言的痛。,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这句话的解释是:纵然有千种深情蜜意,又能和谁去说啊!细细品来,它有两层意味:人不相见。即陆游所说的“山盟虽在,锦书难托”无法言传。即李商隐所说的“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这包含在时空精神之中的,是一种对人事、感情和宇宙的感动,作者希望的是:时间

15、上,但愿人长久;空间上,千里共婵娟。然而现实中无法做到,而是产生“人的生命的有限与情爱的永恒之间的矛盾”,“人的个体的渺小与天地的旷远博大的矛盾”,这两种矛盾使人慨叹、伤愁。我们可以用李清照的一句词概括这种伤愁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同样,我们也可以在中国的古诗中找出类似的慨叹,如: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人事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七、经典诵读的开展:学生学诗的功夫在诗外,一、活动目的及形式:1.引导阅读经典诗文。布置任务,自主选择篇目。2.开展各种形式的诵读活动。全员参与,诗吼文啸。3.举办经典诵读晚会。在理解、感悟、

16、鉴赏、创新的基础上,汇总各班各种形式和内容的诵读活动,4.激发兴趣,提升综合素质,增长心智。,二、诗吼文啸:,1.内容:教材诗词2.形式:早读,教师参与,逐班,大庭广众,放声,全年段;3.效果:记背了,大声了,大方了,突破自我,心理力量的提升,私塾放声的感觉;,四、总体效果:,扩大阅读,提升兴趣,记诵诗文,解读、领悟、鉴赏、创新、体验、心智。,三、经典诵读晚会 定位:语言类节目,1.内容:自选,课内外2.形式:自由,创新,改编,教师参与3.效果:情境教学,充分挖掘了学生潜能,展示了学生才能。(分工:编剧、导演、演员、配音、配乐、服装、灯光、化妆、美工、器乐、剧务、采购、组织、赞助-),八、回到

17、语文课标的要求:课程的基本理念(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 的育人功能。(二)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 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课程目标 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必修课程目标:阅读与鉴赏,9.诵读古代诗词和散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10.具有广泛的阅读兴趣11.注重合作学习,乐于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鉴赏 心得必修课程目标:表达与交流4.力求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7.增强人际交往能力必修课程目标:诗歌与散文1.培养鉴赏诗歌和散文作品的浓厚兴趣,丰富自己的情感 世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2.阅读,理解,探索,领悟,审视,评价

18、,9.诵读古代诗词和散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10.具有广泛的阅读兴趣11.注重合作学习,乐于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鉴赏 心得必修课程目标:表达与交流4.力求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7.增强人际交往能力必修课程目标:诗歌与散文1.培养鉴赏诗歌和散文作品的浓厚兴趣,丰富自己的情感 世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2.阅读,理解,探索,领悟,审视,评价,3.读懂不太艰深的古代诗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古代诗 文名篇。学习古代诗词格律基础知识,了解相关的古 代文化常识,丰富传统文化积累。4.学习鉴赏诗歌、散文的基本方法,初步把握中外诗歌、散文各自的艺术特性,注意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现 作品意蕴,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