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代上京路经济的繁荣与发展.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6509448 上传时间:2023-11-07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47.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代上京路经济的繁荣与发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金代上京路经济的繁荣与发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金代上京路经济的繁荣与发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金代上京路经济的繁荣与发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金代上京路经济的繁荣与发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金代上京路经济的繁荣与发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代上京路经济的繁荣与发展.docx(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摘要:女真族统治者特别重视金源内地经济建设,在金初就推行一系列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措施,特别是实行“移民实内,将中原汉族人口迁往上京路,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促进了上京路经济发展。虽然海陵迁都燕京,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上京路经济的发展,但世宗以后,所采取有利于上京路经济发展的政策,促进了金代上京路经济的繁荣与发展。关键词:金代;上京路;经济;发展金代上京路是女真族发祥地、金源内地,金朝统治者特别重视对上京路的开发,颁布推行了一系列经济政策,以促进上京路的经济发展。金建国前,女真族聚居区就已呈现出欣欣向荣的经济繁荣景象。上京路经过了太祖、太宗、熙宗30多年的健营,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到海陵王贞元时,海

2、陵王把都城从上京会宁府(令哈尔滨市阿城区)迁到燕京(今北京市),大量女真人南迁燕京,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金上京路的经济发展。但金在灭辽、伐宋中,将大批汉、契丹、渤海人,迂入上京路,移民实内,以充实上京路。如天会四年(1126年),金军破城汴京,掳掠辎重人口不计其数,靖康稗史笺证栽:天会时掠致宋国男妇不下二十万,能执工艺自食力者颇足自存。大批中原汉族人口被迁往上京路,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促进了金代上京路的经济发展。一、金代上京路的经济政策与经济形态金建国前,女真人经济生活主要以采集,渔猎、畜牧为主,当时农业在社会经济中所占的比重还是相当有限的。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一是受气候的影响.女真人长期活

3、动于黑龙江、松花江流域,这一地区“冬极寒”,衣履梢薄则随指裂肤,上京路“夏天比较短暂,寒冷是这里最重要的气候特征。上京路的这种气候,不利于农业生产。二是受女真人生产习俗的影响,女真先祖处于半定居状态,“夏则出随水草以居,冬则入住其中,迁徙不富,这种游牧的生产、生活方式,不可能发展出较南水平的农耕技术。因此,“早期女真人农业生产在社会经济生活中不可能占据重要位置。直到四世祖绥可时期,才“耕垦树艺,始筑室,有栋字之制,开始定居,从此奠定了上京路的农业经济基础。女真族统L后,金朝统治者颁布了一系列政策,以促进上京路经济发展。金初对辽战争中,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就将辽军丢弃的耕具作为重要的战利品,分赐给猛

4、安谋克女真人。辽步卒尽殖,得其耕具数千以给诸军。阿骨打在举行登基大典时,宗族阿离合懑与宗翰等人以耕具九为献,祝曰:请陛下毋忘稼稿之艰难Z以示农业为立国之本。即使在激烈的抗辽战争中,宪,颜阿骨打亦未忘记组织农业生产他不断采取切实措施保护、鼓励农耕。对于奚、汉、渤海、室韦等各族来降附者,或择膏腴之地处之,或以牛头地分配原则,分给土地,免除赋税以示优惠。完颜阿骨打还命“典兵之官,无纵军士动扰人民,以废农业工金大宗对农业也十分重视,分遭使者诸路劝农,甚至下令民间诉讼之事,待农闲进行,他说:新降之民,诉讼者众,令方农时,或失田业,可俟农隙听决金熙宗时,为了扩大耕种面积,诏罢来流水、混同江汉户地与民耕牧”

5、还将皇帝狩猎的U禁苑隙地分给百姓,待到金宋和议达成,战争平息,政治中心南移之后,世宗、章宗等在发展新统治地区的同时,也没有忽略上京路农业经济。世宗在晚年北巡祭祖时,还下令.遗使临潢、泰州劝农”。女真是在反辽侵宋战争中,发展壮大起来的。女真.族本身并没有雄厚的经济实力,较比辽、宋社会生产力相比,相对落后,所以金朝统治者就采取学习契丹的做法,从中原大量移民,以实内地,发展金代上京路经济。与此同时,女真统治者又充分发挥猛安谋克赤兵亦农的特点,利用军屯发展农业。因此实内和军屯是金国发展上京路的特殊道路。金代实内是指女真人将金代上京路视为其发祥地,由于这一地区农业生产相对落后,因此,女真族为促进这一地区

6、的农业发展,所采取的把中原汉族人口迁往上京地区。由于金代上京路,地广人稀,缺少发展农业所需要的劳动力,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大祖每收城邑,往往徒民以实京师”,这一措施从金大祖完颜阿骨打时起,便定为一项基本国策积极推行。例如,天辅二年(1118年),阿骨打就命孔敬宗等“率鬻州民徒内地-。天辅五年(1121年),辽都统耶律余睹军部族3000余户降金.祓,徒之内地”??椎?就。天辅六年(1122年),既定山西诸州,以上京为内地,则移其民而实之。?ft?幅?就天辅七年(1123年)二月,金军攻项燕京,“尽徒六州氏族富强工技之民于内地。?ft?械?前天会四年(1126年),金军攻破宋都汴桀,掳掠男妇不下2

7、0万,役卒、医工、监工匠等百工北归。这部分人口,大多被迂入上京路。战争的掳掠,在带来破坏的同时,也促进了民族融合,把中原的农耕技术和其它先进技术带到上京路地区。金太宗为达到以实内地的目的,历时五年从辽宋的燕京、山西、显州等地,强迫迁徙大批能工巧匠和领导反抗斗争的义士,初步达到了1实内”的目的。然而海陵王于皇统十九年(1149廿)夺取权以后,为实现其吞并南宋的目的,解决统治集团内部矛盾,一改“实内”国策,迁都南下,重心南移,把实内变成了“虚内”,给上京路经济带来了一定的破坏。金世宗继位以后,恢复了祖宗之法,继续充实金源肇兴之地。“盖欲上京兵多,它日可为缓急之备也。?掘??就于是先将会宁府恢曳为上

8、京路治所,接着便调入人户,大定十三年(1173年)徙东北等戌边汉军于内地工?混?麟?就十七年(1177年),“又以西南、西北招讨司契丹余党心素狼戾,复恐生事,它时或有边隙,不为我用,令迁之乌古里石垒部及上京之地工?规?插?故大定廿五年(1185年),“诏于速频、胡里改两路猛安下选三十谋克为三猛安,移置于率督畔意之地,以实上京,?鞋?蟠?就如果说太祖、太宗的迁徙民户主要出于经济原因,那么金世宗的派兵遣将,则多出于军事目的,印从军事上加强对上京的防卫,以保证其经济发展。金朝是我国北方民族政权第一个提出以农为本的王朝。女真建国前,就重视农业发展,他们和中原汉族一样,以农为本。在金太祖先颜阿骨打登基仪

9、式上,大臣就以农具九具为献,并说勿忘稼楂艰辛。女真族掌政后,为了战争的带要和社会稳定,把农业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虽然伐辽灭宋战事多且紧,但是大祖、大宗均不忘农业,尽量减少战争对农业的破坏,多次诏令1今农时将兴,可追分谕典兵之官,无纵军士动扰人民,以废农业”。凡属重大战事,均以每年八月秋高马肥之际。这样既可保证军粮的供应,又不妨碍农时。这样的措施,对上京路农业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金朝为了发展农业,还专门谈置了劝农之官,在吉林省扶余县出土上京隆安劝农副使印,在吉林省农安县曾发现会州劝农之印”,这些文物,充分证明了金朝重视上京路农业生产。收国二年(1116年),太祖就分鸭扭、阿懒所迁谋克二千

10、户,以银术可为谋克屯宁江州。天辅五年(1121年),太祖命婆卢火为都统,率诸猛安之民万余户,赐耕牛五十,屯田于奉州”大宗继承了大祖的军屯政策,于天会二年(1124年),命徒耶懒路都率某先颠忠于苏宾水以术实勤之田益之。上京路川平地康,居民所在成聚落,新稼殆遍”。先进技术进入北方,农耕面枳大幅度扩展,品种增多,人口大幅度增长,农机具与中原水平相当。世宗时,上京一年生产粮食足够五年之用,农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上京路以种粟为主,明昌四年(1193年)十月,尚书省奏“今上京、蒲与、速频、曷俄、胡里改等路,猛安谋克民户计一十七万六千有余,每岁收税栗二十万五千余石,所支者六万六千余石,总其见数二百四十七

11、万六千余石工这则史料足以证明,金代上京路地区农业发展水平。二、金代上京路的两税户与牛头税和物力钱金代女真族人和汉族人,在赋役制度上不同。女真人税赋,有牛头税,亦称牛具税。在中原实行两税,都是以耕地为征税的对象,但由于土地制度的不同,二者征税办法与性质也不相同,各有其特点。(一)女真人的两税户金代汉人所输纳的田税,因袭宋朝两税制,但在金朝有了发展。关于两税法目前史学界尚有争论,这里只是个人看法,就两税源流及其演变过程作简单叙逑。目的在于通过分析,使读者了解上京路两税及其发展。两税法主要是租庸调制。租博调制是封建国家在自然经济条件下,以强制手段,剥削农民的赋税制度。在唐建中(780年一783年)年

12、间,两税没确立前,两税这个名称就已经出现了,不过还只是施行于局部地区,大部分地区依然施行租庸调。两税法是因夏秋两征而得名,是继租博调后的一种新税制,与租庸调制度是旧制和新制的关系。这种居人之税,夏秋两征之,而丁额不废。”因夏秋两征而得名的两税,在唐代建中年以前,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即户税与地税。两税包括原来租(地税)庸调(户税)两方面内容。张博泉认为“庸调乃租用调之异词,其省租席调之租为庸调,完全是由于文体的原因造成的。”五代、辽、宋的两税,比唐之两税主要表现在两税的地税化上。金之两税是继五代、辽、宋发展而来的,在原基础上,有发展和改进。“金制,官地输租,私田输税。租之制不传。大率分田之等

13、为九,而差次之,夏税亩取三合,秋税亩取五升,又纳桔L束,束十有五斤。夏税六月止八月,秋税十月止十二月,为初、中、末三限,州百里外,纾期一月。泰和五年,章宗谕宰臣日:十月民获未毕,遂令纳税可乎。改秋税限十一月为初,中都、西京、北京、上京、辽东、临潢、陕西地寒,稼稽迟熟,夏税限以七月为初工2混?统?就从这则史料可以看出,上京路在金章宗时,已经施行两税制。但上京路的女真谋克户,主要缴纳牛头税,两税的缴纳,当是从中原迁来的汉人缴纳。(二)女真族的牛头税与物力钱牛头税和物力钱,是实行于女真族猛安谋克的一种特殊田税制度。1 .牛头税。牛头税地是女真族猛安谋克所负担的一种地税,它以牛具税的土地占有关系为基础

14、,并与女真族奴隶制土地所有制的特点相适应。金史食货志载:牛具税,猛安谋克女真户所输之税也。其制:每耒牛三头为一具,限民口二十五受田四顷四亩有奇,岁榆栗大约不过一石,官民占田无过四十具。从这则史料可知,牛头税是以牛具税地的土地分配制度为基础。从发展过程看,女真族税赋由无到有,由无定制到有定制,这与女真族土地公有到土地私有的转变,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随着女真族土地占有关系的转变,以及战争的需要,女真内部便出现了原始的税赋。这种税赋最初是无定制的,根据需要而定的。天会初,牛头税的征收,巳由无定制发展为定额征收。金史:“天会三年(1125年),大宗以岁稔,官无储积无以备饥怪,招令一耒赋粟一石,每谋克别

15、为一麋贮之。四年,诏内地诸路,每牛一具赎粟五斗,为定制。牛头桃是分得牛具税地的女真各家,向国家缴纳的一种地税,牛头税的制度化是女真奴隶制发展的必然结果。牛具税制度具有以下几个明显的特点:其一,所有分配到牛头具税地的女真人,不管贵族与平民,都要按规定向国家交纳牛头税。牛头税征收的基础是民二十五口,一来具所耕地四顷四亩有奇的土地,征收额每牛具固定为一石或五斗,不分收狸多寡,定额交臬。其二,牛头税不是奴隶主向奴隶征收,也不是奴隶向国家交纳赋税,而是分得牛具税地的女真人向国家交纳。金史徒单公弼传栽:“累除知大名府事。是时,伐宋军兴,有司督逋租及牛头税告急,公弼奏:军士从戎,民亦疲弊,可缓征以纾民。朝廷

16、从之。”从这则史料说明,牛头税的缴纳,不是女真人自觉自愿的行为,而是在有司严厉督催之下缴纳的。其三,牛头税的征收对女真人是有利的。女真人负担的牛头税,比汉人负担的两税要轻得多。其四,牛头税的征收主要是作为储藏而用,并专设储藏牛头税的仓爆,以与郡县的常平仓区别。牛头税设有专门仓麋储藏,其目的是为“备饥馍”,“备凶年,“备欠岁工另外,牛头税还作为支付猛安谋克贵族薪俸之用。猛安谋克薪水,最初是由牛头税支给的。2 .物力钱。物力即资产,按物力征钱即资产税。金朝物力的征收,前后是不一样的。世宗前只有物力,没有物力钱,大定四年(1164年),才正式确立物力钱的征税制度。金初为了根据物力征收赋调,实行三年一

17、大比制度,这种制度与周礼的三年一大比之制相似,金史食货志记:通检,即周礼大司徒三年一大比,各登其乡之众寡、六畜、车辇,辩物行征之制也。金自国初占籍之后,至大定四年,承正隆师旅之余,民之贫富变更,赋役不均。世宗下诏日:粤自国初,有司常大比,至今四十年矣。正瞪时,兵役并兴,调发无度,富者今贫不能自存,版籍所无者今为富室而尤幸免。是用遣信臣泰宁军节度使张弘信等三十人,分路通检天下物力而差定之,以革前弊,俾元元无不均之叹,以称朕意工这里所说的大比,就是每到三年对全国物力进行通检,重新登记,以便征收赋调。到了金世宗,猛安谋克内部贫富发生变化,版籍不实,贼调不均,特别是新的封建关系的增长,一方面为防止猛安

18、谋克内部变化,抑制女真贵族;另一方面为对汉族等人民增加赋效,因而金朝在其占领区,开始统一的物力钱征收。这种征税制度的推行,与北方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特别是货币关系的恢复,是分不开的。物力钱的征收,是国家在征税之外,增加的赋皴手段。金史食货志记:官田日租,私田曰税。租税之外,算其田园屋舍车马牛羊树艺之数,及其藏维多寡,征钱日之物力。物力之征,上自公卿大夫,下遂民庶,无苟免者。”从这则史料不难看出,金代物力钱征税制度,就其来源而言,是多方面的。最初源自女真族本身的三年一大比制度,亦即适应奴隶主最高统治者征税需要,按各户所有牲畜资产多禀随时征收制度,即所谓辨物行征之制,其后随着女真族进入中原,特别

19、是统一的中央桀权制代替勃极烈制,为了对其隶属的汉户及女真猛安谋克户实行统L的物力钱征收,便源取米物力钱之名,加之以唐户税之内容与精神,便形成了金朝物力钱征税制度。三、金代上京路的农业发展金代上京路农业生产经历了残破、恢复与发展的过程。上京路农业经济在金熙宗与南宋议和以后,社会相时安定,北方人口逐渐增长。人口的增长促进农业发展的同时,也促进工商业的全面发展。但由于上京路处于女真贵盗的境治之下,农业生产的恢复与发展,仍然受到种种的限制和阻碍,因此,发展还是有限度的、不充分的。尽管如此,上京路农业的发展,在整个金代经济发展,占有重要地位。上京路开盘仍呈插花制形式,插花田主要分布在城邑周围。据文物考古

20、调查,以上京会宁府为中心的地区,留下许多金代城址,这些城址与金史地理志所载州县,共同显示了这一地区农业空间结构特征。农业生产虽然与城镇建设没有直接的关系,但城稹所处的位置,却与农业生产发展有直接关联。江河既是便捷的交通线,也是农业生产的灌溉资源J江河两岸的阶地上,既可利用江河水源,又很少水患之忧;既是建城筑寨的可选之处,又是发展农业的有利之地,故大量村寨都以城市为依托,形成以城镇为中心的插花式农田。最初女真人不筑城.城的出现是在金太宗时期。这时候的城。虽然多以政治、军事功能为主.但在城址附近,一般都分布大面枳遗址,居住在这里的就是以农业为主的平民。他们平日在城外从事农业生产,战时则入城,参加守

21、城之战。”较大的开垦地都以城邑为依托,在城外形成一定规模的农田。许多城址周围都发现了农业生产工具,如关西县双榆树屯出土的器物中有锅、铁犁。阿什河附近的城高子一带则有铁井、铁嫌等金代生产工具出土。肇东县八里地遗址出土了犁、锄、镰、手锤、锹、刀、垛叉等农业及鱼猎工具50多件。“吉林省农安市万金塔乡发现锋、镐,三宝乡宝成村发现铁镰、锌,新阳乡发现铁铮、犁境等农具。“吉林省前郭县发现金代犁锌。吉林省德患布海乡发现犁锌、镯、说,这些农具制作技术去多与中原地区接近。金上京路辖区出土的农业生产工具,种类齐全,最应注意的是锄、锄的发现表明这一带已有精耕农业的萌芽。金上京路的城址虽多,但各类农业生产工具出土最多

22、的地区仍在上京会宁府及周围地区。虽然海陵王迁都燕京,使金代上京路的农业生产遭到了破坏,但是金世宗视上京路为“内地”成“金源地”、“国家兴王之地”,对上京路在政治上、经济上梆给予很大的重视。金世宗为了尽可能地维持这一地区农业生产的稳定,在政策上暹行调整,其中令女真人与汉人杂居,农忙时实行互助等各项措施,都对恢曳金代上京路农业经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金上京路,在民族构成上,女真.族处于优势地位。金朝前期,本户和汉户是分地而居的,金史食货志:今如分别户民,则女直言本户,汉户及契丹,余谓之杂户。女真人以猛安、谋克为单元聚居,汉人和契丹人另居。大定二十年(1180年),以上京路女真人户,规避物力,自卖其

23、奴婢,致耕田者少,遂以贫乏,诏定制禁之。物力钱是金代杂税之一,其内容是按照民间田园、邸舍、车辆、牲畜.树林的价值和收藏金银的多少征税。遇到临时差役,按照所缴物力钱数额排定户等,征派差役。大定四年(1164年),以贫富变更,赋役不均,始行通检。大定二十年(1180年),在猛安、谋克人的户内,也开始进行推排,先自中景路,然后于二十二年(1882年)八月,向外推行。上京路实行物力钱征税制度,当在大定二十年之后。具体办法是“集耋老,推贫富,脸土地牛具奴婢之数,分为上中下三等。”因为奴婢数额是确定户等皴的重要依据之一,所以上京路的女真户,为了躲避榭力钱,有卖掉奴婢的。这样就使农业生产失去大量劳动力,造成

24、土地荒芜。金世宗针对这样的现象,明确规定:“猛安谋克人户,兄弟亲属若各随所分土,与汉人错居,每四五十户结为保聚,农作时令相助济,”?报?辑?就这一规定,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各民族分居的现象,促进民族融合以及农业生产的发展。由于金世宗重视金源内地的农业,使得金代上京路地区的农业生产,虽因都城的南迁,一度中衰,但与其它地区相比,仍显示出优势。大定三年(1163年),临潢府一带饥荒,朝廷诏令“临演汉民逐食于会宁府济、信等州。-?靓?梯?就从这则史料记载的临潢府百姓,长途至会宁府等地逐食,充分说明了金代上京路农业生产,与其它地区相比,处于较高的发展水平。金与辽相比,农耕区域的范围,有了大幅度扩展。农耕区

25、北界已经达到了乌裕尔河流域。乌裕尔河流域在浦与路行政区划内,主要生活着女真人。乌裕尔河流域金代遗址很多,有城址、村落和墓葬。在克东县,除满与路故城遗址外,还有许多金代遗址。荒与路故城及其周围金代遗址中,发现了“筑甲片、铁锅、车钏、三角形铁器、铁率尖、铁锹、铁铲以及石弹。这些工具为三类:一类为生活用具,一类为农业生产工具,一类为渔猎工具。由此可知乌裕尔河流域的女真人,选择距河不远的台地作为定居之地,是经过认真考察的。这里属森林草原地带,夏季高温多雨,积累大量有机质,形成深达30100Cm的黑土层。还有各类动物可以猎取,平坦的台面上,可以发展农业,河沼中又可获取各类水生物。这样的自然条件,满足了女

26、真人兼营农业、渔猎业的生产生活方式。金上京路农业生产扩展地区主要在阿什河、乌裕尔河一带,辽代这一地区是以渔猎为主要生产方式。由于上京路治所会宁府是金朝的政治中心,促进了上京路地区经济发展,使原来的渔猎生产方式转型为农耕生产方式。这样一耒,不仅农业经济在上京路得到了发展,而且陵着民族与部落之问的文化交流,农耕生产方式逐渐向北推浦与路境内的乌裕尔河流域。从而使上京路的农耕区域,较辽朝相比已有了很大的扩展。四、金代上京路矿冶储造的发展矿冶工业直接关系到女真人的生产、生活,以及军事实力和财政收入等方面.因此,矿冶工业的发展,一直受到女真统治者的重视。金代上京路矿冶开发、铸造及手工业作坊,在维承了辽以及

27、北宋传统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特点,使得上京路矿冶铸造业得以恢复和发展。(一)金代上京路的矿山开发冶炼的主要目的是为铸造各种生产、生活工具,以及为制造兵器提供原料。冶煤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当时工业的发展水平。金初在上京路,女真人还没有掌握冶炼技术,尤其没有学会冶铁。金史乌春传记载:“生女真旧无铁,”指的就是这种情泥。但是临近部落乌春、阿跋斯水温都部人,以锻铁为业,1加古部乌不屯,亦铁工也”。因此,完颜部用铁是通过向临近部落购买的办法,来解决缺铁问题的。邻国有以甲胄来粥者.顷赞厚贾以兴贸易,亦令昆弟族人皆售之。得铁既多,因之以修弓失,备器械,兵势稍振,前后原附者众。据记载,女真人学会冶铁是在献

28、祖绥可时期,“随阔(鳗可)自幼习射采生,长而善,射猎,教人烧炭炼铁。到景祖时,女真人的冶燥业初见规模,一个重要标志就是这时出现了职业燎铁部落。温都部的乌春率族属来归时,景祖命其.以本业自给:这时女真族已经掌握刽水为器,制造舟车,烧炭炼铁,打制弓箭的技术了。随着对辽战争的胜利,女真人获得了辽朝境内丰富的矿产资源。辽史栽:辽朝境内铜、铁、金、银矿藏颇多如“辽太祖并室韦,其地产铜、铁、金、银,神册初,平渤海,得广州,本渤海铁利府,改铁利州,地亦多铁。辽朝境内这些丰富的矿藏,为金上京路冶炼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大量的北宋技术人才,进入金源内地,使金上京的矿冶业得到了充分的发展。1961年,黑龙江省博物馆

29、王永祥,在今哈尔滨市阿城区五道岭一带,发现了“金代冶铁遗址50余处,矿井10余欠,估计从这些矿井中踩出的矿石四五十万吨之多,在矿洞附近,还分布着许多煤铁的高炉。20世纪80年代以来,王禹浪先生先后3次对五道岭以东至蚂蜒河流域,以及五道岭以南的五常1县的山区地带,进行考古调查,又“发现了大批金代炼铁遗址。遗址中,发现了炼铁炉、铁矿渣、铁矿石、铁块、木炭、冶铁工具,以及铸制的铁箭头、铁刀、铁矛、铁剪刀等制品。?掘?辑?就从以上考古调查材料可知,金代的矿山开发,已经初具规模。(二)金代上京路的铸造业在金代上京路地区,出土和发现了大批金代帙器。根据所出土的铁器,可分为如下几类。一是生产工具,主要有各种

30、犁、锌、镣刀、铁锹、镐、垛叉、侧刀等;手工工具主要有斧、铁、锯、手刀、刮皮刀、钳、铁锤、铁砧、凿、锂、剪等;二是生活用品,包括菜刀、剪刀、铁钩、铲、抹、泥板、拍屉拉手、铁定熨斗、各种铁锁、钥匙、铁凿(打冥钱用器),腰铃、门鼻、大小铁圈、锅、铁鼎、火盒、高三足火盆、铁签子、烙铁等;三是兵器及渔猎牧业和交通工具,主要有鱼叉、鱼钩、鱼网坠,铁马镇、马衔、铁马钉等各种马具饰件。铁牙、铁镶、军用铁刀、铁及藜、铁环、车管籁,以及手铐和脚镣。上京的制铜业,以黄铜器物为主。黄铜的应用范围,在金代社会中十分广泛。在上京路出土的大量金代铜器,可分为如下几个方面:一是日常生活铜器物数量增多,如:铜镜、铜人、铜佛像、

31、铜龙、铜象棋、铜嘎拉哈、铜锅、铜盆、铜三足锅、铜剑、铜勺、铜模子、铜碗、铜杯、铜车马饰件、铜飞鱼、铜佩饰、铜酒器等。铜镜具有代表性。例如,金上京博物馆收藏金代铜镜226面,其中EI形镜象多,据不完全统计,仅上京路就出土了双鲤鱼镜百面之多。现在齐齐哈尔市博物馆还藏有金代圆形鸳鹫海等葡萄镜一面,讷河市博榭馆藏有金代圆形双鲤鱼铜镜一面,金代圆形双童踩蓬镜L面,龙江县博物馆藏有双鲤鱼铜镜一面。1974年,黑龙江省博物馆在对新与路故城进行考古发掘时,出土一面飞鹤铜镜一面,在阿城县舍利乡太平村,征集到牛郎织女故事镜一面,圆形,直径8.9厘米,绿厚0.4厘米。上京路这些铜器,说明金代上京路铜器铸造业相当发达

32、。二是,随着上京路商品经济的发展,金属货币雷求增加。1983年,王禹浪在上京城以东,今黑龙江省宾县宾县铜矿附近发现了“金代开采和冶炼铜矿的遗址,遗址内大量的铜渣和矿石。”现在中国历史博物馆藏有金熙宗年间所储造的里统通宝铜币,海陵王于1158年铸正隆元宝铜币。金末还铸造过“崇庆通宝M贞祐通宝1等铜币。此外,在上京路发现的窖藏铜币中,多为北宋铜钱,及辽钱、西夏钱、高丽钱和南宋钱,还有少量的半两、货泉、五代十国尊钱币。自20世纪50年代末,在金上京路会宁府故城周围,包括宾县、方正,尚志、延寿、呼兰、五常、双城、木兰、巴彦、通河、兰西、依我、佳木斯、牡丹江、齐齐哈尔等地,不断发现和出土了金代窖藏铜钱,

33、初步统计,达十几万斤以上,仅1980年宾县三宝乡,一次就出土了近3000余斤窖藏铜钱。三是用于兵器和官印,“其中最多的是铜官印、铜押记等。阿城区半拉城子古城出土了一件铜火铳。这是目前我国发现最早的一门火炮。”王禹浪先生注簪说:“关千这件铜器的断代问题,目前学术界尚有争论,一说是元代的制品,另L说是金末元初的制品,本文暂采用了后L种观点。”金矿在上京路已被发现。女真人制造金器有悠久的历史。女真人黄金来源,主要是对辽、宋战争。从上京路的金代遗址和墓葬中,出土的金银器有金耳坠、金带挎、金腰牌、金项圈、金串珠、金配饰、金伞顶、金鼻环、金铃、金双鹿等。银器有银马鞍、银锭、银钏、银耳坠、银等、银碗、银盘、

34、银秤、银杯、银酒器、银龙头香炉、银牌饰等。出土的这些金银器中,有的器物之上打印有上京翟家、上京香家1等戳记,无疑这是私营作坊,主要来自中原汉人工匠。在上京路会宁府故城内外,先后出土了数枚银铤,银铤上刻有1伍拾两文、“库使”、库子,行人王林、翟家记、“其花银”、,便司”等文字及戳记。这些银铤的出土,说明上京地区的银铤极为流行,银铤上的文字为了解上京路的金融情况,提供了重要的线索。金上京历史博物馆收藏一枚“承安宝货”银币,这是中国货币史上第一次以白银为币材,正式颁行的法定货币,是直接投入流通领域的白银。金史食货志:旧例银每铤五十两,其直百贯,民间或有截凿之者,其价亦随低昂。”同城区巨宝乡出土的翟记

35、银铤,上刻为四十九两九钱,哈尔滨市南岗区出土的使司银铤,上刻有伍拾雨”的标记,这与金史的记载基本吻合。(=)金代上京路的手工业上京路的手工业,是金朝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部门。铁器制造业在金代上京路手工业中,属于重要门类,它是最为广泛的手工业门类,包括农具、手工工具、车马具、日用工具、民间制造兵器等。农业生产工具的扩大和民间制造兵器技术的进步,反映了金代生产力发展水平和阶级矛盾的尖锐程度。由于金朝后期禁铜,铁器制造业得到了较为充分的发展,其技术水平已超过了北宋。1 .兵器制造。金初,对辽和北宋战争的需要,推动了上京路兵器制造业的发展。女真族十分重视兵器的制造,在对北宋战争中,把大批北宋工匠掠夺到上

36、京路。北宋工匠带耒了先进的兵器制造技术。可以说,金代的兵器制造技术,大部分继承了北宋的工艺,在种类上还有所发展。2 .陶瓷业。上京路的陶费业,有很大的发展。在上京路的金代古城、墓葬和所有的遗址中,都出土了陶器,说明陶器是上京路地区不可或缺的日常生活用品。上京路出土的陶器,反映了金代陶麦生产水平。20世纪50年代后,在金上京路的墓葬及其它遗址之中,不断出土窖藏陶费器。上京路的陶徙器分为两类,一类是辽宋制造的,一类是金初仿制和自己制造的。后者占多数,为日常粗糙的陶瓷器。例如“在上京会宁府就发现了这种陶器遗址。”在上京路的金代遗址中,普遍出土了金仿造北宋的定窑麦产品。黑龙江省兰西、宾县、双城、五常等

37、,均出土过这种三系或四系瓶罐。如兰西县文管所收藏有“清酒肥羊1四系瓶,宾县文管所收藏有商家好人家”四系瓶,双城县出土的白触黑花四系瓶小口细颈圈足,器身绘有弦纹及草叶纹。这些器物,粗笑不着、自由奔放,显示了金代赛舞的特殊风貌。金上京遗址,还普遍出土了金仿造北宋的定窑究器。宋代采用“覆烧”工艺,而金代则采用“砂圈叠烧法Z从烧造技术上看,金代多采用烧造器物与火焰直接接触的办法,这种技法给器物造成了釉而不够纯净,容易变形等缺愧。”而一些民间小窑烧制的器物,在技术及品质上更落后。3 .纺织业。女真先民林格时代已有生产细布的记栽,大金国志记:女真地绕山林,田宜麻谷,土产人叁细布“土产无桑蚕,惟多织布,贵贱

38、以布之粗细为别。可见织布是女真人较早掌握的一项技术。随着政治、经济的稳定,特别是大批汉人迁入,使得上京路纺织业兴旺发达。路提出便契丹,看到辽国州民无田租,但供蚕织,名曰:大后丝蚕户。”由于纺织业的发展和丝织品的丰富,金朝政府把丝织品作为各级官吏的俸给,从王公大臣到九品外官,乃至从猛安谋克到下层的阿里喜,其年俸中都有几十匹乃至几百匹数量不等的罗、纹、绢、绵。金史百官志记载:红遍地云气翔鸾锦襟,红遍地云鹤锦襟红遍地龟莲锦裸,红遍地水藻戏鳞锦襟。金代纺织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政府建立完备的纺织管理体系,设置了许多负责纺织的专门机构。这些机构分工明细,是金代官营纺织业发达的象征。在金上京路置下的蒲与路

39、故地,今克东县的满绣,就是金代传承下来的。4 .制盐和制酒业。金代手工业还包括制盐、制酒等手工业。盐业在工业中,占有重要地位。盐是生活必需品,也是金朝税收的重要来源。上京路产盐主要在今肇东、蹙源、蹙州。金史记载:“初,辽、金故地滨海多产盐,上京、东北二路暂肇州盐,速叛食海盆”,旧速频以东食海盐,蒲与、胡里改等路食肇州盐,初定额万贯,今增至二万七千。从这则史料可以看出,当时肇州产盐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金上京路制酒业也比较发达,在南宋派往金国的使臣的行程记中,经常可以看到关于酒楼的记载,有的还详细记载了酒名,从侧面反映了金代制酒业的发展水平。上京路的榷酷制度(酒类专卖)一直是比较严格的。1982

40、年秋,在依兰县迎兰乡的金代古城内,出土了一方“堂底公使酒库之印的金代锢印,在金上京路会宁府故城内,还出土了缝制的温酒炉。这些文物,可以证明金代上京路制酒业,已经达到了较高的水平。五、金代上京路的商业贸易与交通往来建立金政权后,极大地促进了上京路的经济发展。生产的恢复与发展,使得上京路的商业得到了相应的发展。当时上京路各大城市和要冲之地,都设立了商品交易市场。上京路的商业税收,在金朝财政收入中所占的比重不断增加,商业的发展已成为上京路经济发展和社会迸步的重要动力。与此同时,上京路的交通运输,也得到了恢复和发展。(一)金代上京路的商业贸易金代上京路商业贸易的发展,与辽朝奠定的商业基础是密不可分的。

41、辽朝虽然僻处北睡,但商业贸易仍有一定程度的发展,其行宫市场、城镇市场,科国部之间市场,边境榷场都初具规模。”上京路作为金朝前期的首都和后期的陪都,商业发展尤为突出。上京路会宁府故城周围的一些新兴城镇,商业活动也非常活跃。特别是随着辽与北宋的部分地区并入金朝版图后,II与北宋的商业贸易,也随之进入金上京路,使得金上京路所管辖的路、府、州、县的商品交易,日趋活跃,商业贸易呈现繁荣景象。上京路商业贸易的发展,重要表现为城市商业的恢复和发展。女真人虽以武力得国,但也非常重视商业。例如上京路会宁府,最初也不过是一个部落联盟首长活动的中心村寨,城制极为简略,商业活动处于初级阶段。金大宗时,会宁府只有乾元殿

42、,天会十三年又建庆元宫,殿日辰居,门日景晖,后来金熙宗习染汉文化,宫室之壮,服饰之美,妃嫔之盛,燕乐之侈,乘兴之贵,蔡卫之严,礼仪之算,府库之限,以尽中国(中原)为君之道,“出则警辟清道,入则端居九里,而宛然一汉家少年子。从金史地理志记载的看,会宁府的宫殿建筑板为完备,其中多数是熙宗时建造的。宋史陈亮传栽;昔者金人草居野处今也城郭宫室,政教号令,一切不异于中国(中原)。会宁府是金初京城所在地,城内有华丽的宫殿,这样的城市,即使在当时中原人看来,也是较大的城市。建炎以来系年要录记:“自金人兴兵后,虽渐染华风,然其国中之俗如故,已而经来中国。”当时上京路会宁府已成为女真内地新兴的大都市。天会初,时

43、任西南路招讨使的耶律怀义,“择诸部冲要之地,建城市,通商贾。”海陵王继位,为消除奴隶主贵族在上京路的势力和加速其向封建地主转化,同时为了加强对中原汉人的控制和南侵,把女真宗室贵族并徙之南迁往燕京。虽然都城南迂,但上京路境内的各城市商品贸易,并没有受到多大影响。女真统治者根据其政治、经济的需要,在上京路建立许多城堡。其中铁骊、哈州、剖阿里、奴儿干等城都在今黑龙江下游。这些城堡既是金代上京路的政治据点,也是金代上京路辖区内的各地区活动中心。上京地区的各城市,商贸往来相当发达.在松花江下游的奥里迷古城附近墓中,出土的中原盥器和南方地区的产品丝绢的残迹,都说明金代上京路与中原地区,有着直接或间接的经济

44、来往和贸易关系。(一)金代上京路的交遹建设城市的发展,促进了城市之间的商业贸易,与商业贸易发展密切相关的,便是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在金朝建立之初,女真统治者就十分重视对交通要道的建设和管理。金代对道路交通一直由兵部和工部共同分工管理。兵部学铺驿”“工部掌道路、桥桀之事。”各路、府、州设都水监,正四品,掌川泽、津梁、舟辑、河渠之事。”金代还设有四方馆。使,正五品。副使,从六品,掌控诸路驿舍、驿马,井陈设器皿等事。在上京总管府设街道司(正九品),掌酒街遒、修治沟渠。金代在上京路设立的驿站称为“寨”、铺或馆。铺驿的管理人员,大多由女真人担任。铺设有铺头,掌管铺兵。每个驿铺(寨、馆)均备有一定数量的马车

45、、牛车,另外还有数匹快马。临近江河的驿铺还要准备供涉渡的运输工具。驿铺的任务主要是负责传递圣旨、文信、军情、运送物资、招待使节、官员等事项。铺驿所需的费用,完全向民间摊派,称为“铺马钱。有关上京路地区的交通路线的文献记载很少,但是根据考古调查资料,完全可以勾画出金代上京路的交通情况。金朝在上京路以会宁府为中心,开辟了通往东、西、南、北各方的交通线路。关于金代的交通分为水路和陆路两部分。今黑龙江境内.残存的157座古城遗址?报?辑?就,大多依江河而速。松花江成为了重要的水陵交通要道。承安五年(1200年),金章宗曾在“蒙州置漕运”?褪?鞠?就以总领水运诸事。在今阿城区西部与哈尔滨市西南部与西部郊

46、区,有一条上通松花江,下接阿什河的古河道,俗称金兀末运粮河。在运粮河两岸,发现了金代遗址,并出土了大批金代铜钱、谷物、陶器。1982年,在新农乡的运粮河畔,还发现了木船,长约9米,宽1.5米,木杷内有“正隆元宝”和“大定通宝,可知,金代遗留下来的。阿什河流域的金兀术运粮河,在清代的吉林通志中,称苇塘河。G吉林通志:出滨州厅西南广庆庄西直阿勒楚喀城50余里,西流入双城东界,经西拉山南,东受一小河(河出半拉山北),又曲折西北流,经新立屯西,直北注入混同江。凡行一百五十余里”。1925年出版的双城县志载:城西北80余里古城,俗称单城子,西距拉林河口30里,北距松花江10里,城旁有无水长沟L道,似水道

47、遗迹,俗称金术运粮河。哈尔滨市地名录载:运粮河,原名芾塘河,俗称金兀术运粮河,在哈尔滨市西郊,道里太平镇与新农乡界河故道,自阿城市阿什河乡白城村西,经双城市周家镇、新乡村、五家乡、哈尔滨市南岗区红旗乡和道里区榆树乡、新农乡、太平镇,北至松花江,长150里。运粮河清末尚有积水,后淤断,是往金上京城漕运粮食、布匹、食盐而开苗的人工运河。沿河有立功、友谊、兴隆等三座水库,有哈五、哈前、哈临公路桥和哈大、拉滨铁路桥”。在金兀术运粮河沿岸有八座金代古城堡,即松山古城、四方台古城.半拉子古城.永胜古城.平乐古城、射马古城,分布在哈尔滨市双城区、阿城区、道里区、平房区内。通过这些古城可以看出,“当时的金兀术

48、运粮河,是重要的军事通道。古城堡还起着对运粮河的保卫仓储等作用。当时中原往上京运送物资,“多顺松花江而下,行至阿什河口再溯流而上,这就十分费力。为了缩短运输路程,使物资顺利的到达上京城,金代才开辟了这条运河,它是金代上京路地区漕运史上的杰作。上京路会宁府故城通往五国城有一条水路,即从按出虎水(阿什河)沿河而下,在今哈尔滨荒山口而东去,直达五国城。据洪皓松漠纪闻我:“运粮者多自国都(会宁府)经五国城。”有人符肇州通往荷与路的交通考证为“由混同江乘胎下行转活剌浑水(今呼兰河)上行,再转通铿江(今遹肯河)上行,即到今黑龙江省拜泉县三道镇附近,然后舍舟登陆西行,越过一段草原道路,可抵蒲与路,全程九百余里。相对水路来说,上京路的陆路交通辐射更广。金朝在沿用辽朝旧有陆路交通系统的同时,又进行了改造。设立驿站是其中一项重要措施,早在金天会二年(1124年)正月,金太宗就命“自京师至南京每五十里置驿。闰三月,又“命置驿上京、春、泰之间。王禹浪在金代黑龙江述略中,介绍了以会宁府为中心,上京路地区的16条交通路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