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SCDMA无线网络专题优化.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6521833 上传时间:2023-11-08 格式:PPT 页数:217 大小:2.5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TD-SCDMA无线网络专题优化.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17页
TD-SCDMA无线网络专题优化.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17页
TD-SCDMA无线网络专题优化.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17页
TD-SCDMA无线网络专题优化.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17页
TD-SCDMA无线网络专题优化.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TD-SCDMA无线网络专题优化.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TD-SCDMA无线网络专题优化.ppt(21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TD-SCDMA无线网络专题优化(TD-PX09.002),培训讲师:李率信Email:,第一部分:覆盖专项问题分析,目 录,第二部分:干扰专项问题分析,第三部分:无线资源管理算法,第四部分:2G/3G互操作,All rights reserved by YAKOOVATION,内容提纲,TD-SCDMA无线网络优化专题分析覆盖问题分析,2 覆盖问题分析方法,3 覆盖问题的优化方法,1 概述,1 概述,常见覆盖问题分类,TD-SCDMA覆盖问题,弱覆盖及不连续覆盖区域,后瓣过覆盖区域,无主覆盖区域,越区及超远覆盖区域,覆盖不平衡区域,超角度覆盖区域,1 概述,弱覆盖区域 是指在该覆盖区域,由于

2、RSCP电平过低,导致无法正确解析 出对方信号的区域,覆盖区域是否属于弱覆盖区域与设备解调 的灵敏度有一定关系,如设备解调的灵敏度要求RSCP95dbm,那么低于该信号的区域就是弱覆盖区域。,1 概述,不连续覆盖区域 是指对某一覆盖区域信号覆盖应该是连续的,以便保持通信的连续性,否则会造成由于覆盖不连续,通信到此由于无信号而掉话或无法接入;弱覆盖到达一定程度称为不连续覆盖区域。,A小区,B小区,1 概述,越区覆盖从理论上讲,A、B两个小区之间应有一个交叠覆盖区,以便进行重选或切换,保证通信连续性问题,如果A小区由于天馈系统的原因造成A小区信号越过B小区,造成对另一区域的覆盖,称为越区覆盖,容易

3、造成同频同码对其它用户的干扰而掉话。,B小区,A小区,1 概述,超远覆盖:越区覆盖的特殊情况即是超远覆盖,A小区,理论上小区覆盖半径都有规划,如超过一定距离,如市区2KM的距离,RSCP还很强,则属于超远覆盖,会对其它用户造成干扰。,1 概述,超远覆盖 超远覆盖的危害在于:容易造成同频同码对其它用户的干扰;下行信号虽然较强,但上行信号由于距离太远而无法到达基站,容易引起掉话;由于邻小区相隔太远信号太弱,无邻小区可选择切换,服务小区信号太弱而导致掉话;,1 概述,无主覆盖区域,理论上交叠区,随着用户移动,一个小区信号变弱,另一小区变强,如一个区域,多个小区信号都差不多(6db内),叫无主覆盖,会

4、导致频繁小区重选或切换而掉话。一般与服务小区相差6db的小区不要超过个,A小区,B小区,C小区,1 概述,后瓣过覆盖从理论上讲,天线驻波性能好,增益高,前后比大,保证在蜂窝系统中对相邻频道和同频道干扰实现有效隔离,所以前后比越大越好。但有时由于天线制造工艺问题,导致前后比较小,后瓣信号较强;或者由于正面信号反射到后面,导致后瓣过覆盖;一般都会利用安装现场的墙等建筑来尽量减弱后瓣信号强度,但有时也可利用后瓣信号来进行特定区域信号覆盖。,1 概述,超角度覆盖 路测点和小区连线与小区方向角间的夹角大于一定角度(如60,对于60度半功率波束宽度)的区域则为超角度覆盖区域。对于定向天线,每一扇区都有预定

5、的覆盖区域和角度,水平方位角调整范围建议不超过左右30度的范围,避免出现扇区间过度的重叠覆盖,相互干扰从而引起接入困难或掉话,1 概述,覆盖不平衡区域 在TD-SCDMA系统中,覆盖要考虑多种因素,包括业务间覆盖是否平衡,上下行覆盖是否平衡,公共信道和业务信道的覆盖是否平衡问题。业务覆盖平衡 由于TD采用一系列新技术,呼吸效应不明显,各业务覆盖范围 大致相等。,1 概述,上下行链路平衡上行信号能到达基站,下行信号能到达终端,称为上下行链路平衡;如上行链路或下行链路信号单独一方太强或太弱,都将导致不平衡问题出现单向通信的问题。公共信道与业务信道平衡通过公共信道和业务信道功率参数设置,以及业务信道

6、波束赋形,基本可实现公共信道和业务信道的平衡。,All rights reserved by YAKOOVATION,内容提纲,TD-SCDMA无线网络优化专题分析覆盖问题分析,2 覆盖问题分析方法,3 覆盖问题的优化方法,1 概述,2 覆盖问题分析方法,发现覆盖问题,分析产生原因,提出解决方法,用户投诉:无法接入;掉话;语音质量差等,路测发现:路测作业分析发现有关覆盖问题如RSCP差;C/I低,网络监控:通过监视接入成功率、切换成功率、掉话率等指标发现覆盖问题,2 覆盖问题分析方法,覆盖问题分析方法,开始,Idle状态路测数据采集,并利用outum或analysis进行覆盖分析,服务小区RS

7、CP-95dbm,HC或重选不及时问题,邻RSCP服务RSCP,邻RSCP服务RSCP,无邻区值,邻区配置问题或终端故障,2 覆盖问题分析方法,越区覆盖或超远覆盖,无主覆盖,背向过覆盖,弱覆盖或不连续覆盖问题,开始,Idle状态路测数据采集,并利用outum或analysis进行覆盖分析,发现服务小区连线在服务小区方向角背面,频繁切换或重选,多个小区RSCP值相差6db内,超角度覆盖,发现服务小区连线偏离服务小区方向角一定角度,2 覆盖问题分析方法,开始,连接状态路测数据采集,并利用outum或analysis进行覆盖分析,是否存在不同业务覆盖区域不同;是否存在公传信道和业务信道覆盖范围不同;

8、是否存在上下行覆盖范围不同;,业务覆盖不平衡问题;公传信道和业务信道覆盖不平衡问题;上下行链路覆盖不平衡问题;,结束提交分析报告,2 覆盖问题分析方法,弱覆盖及不连续覆盖问题分析方法工具 通过outum、Analysis软件MAP功能进行分析;方法 首先设置P-CCPCH RSCP图例,通过颜色等方式设置不同RSCP值的显示颜色,然后通过日志回放方式,观察MAP中RSCP图层:观察RSCP图层颜色属于低于RSCP弱覆盖门限的区域,这些区域属于弱覆盖区域;观察是否有区域根本就检测不到RSCP值,在排除终端和基站问题后,这些区域属于不连续覆盖区域;并通过点击连线观察是由哪个小区为主覆盖区域。,2

9、覆盖问题分析方法,2 覆盖问题分析方法,开始分析,弱覆盖或不连续覆盖区域没超出规划覆盖范围,1、检查基站是否有故障;2、调整天馈系统:方位角、下倾角、高度、站址;3、调整功率;4、切换不及时原因;,弱覆盖或不连续覆盖区域超出规划覆盖范围,属于增加基站覆盖问题,分析结束,2 覆盖问题分析方法,越区及超远覆盖分析方法工具:通过outum、Analysis软件MAP功能;方法:通过MAP功能进行分析,通过全网连线进行分析,观察覆盖所属服务小区:是否有小区的覆盖范围越过另一小区的覆盖范围来作为服务小区进行覆盖,则这些区域属于越区覆盖;利用 outum全网拉线,查看是否有越区覆盖超过规定范围距离的覆盖(

10、如2KM),这些区域属于超远覆盖;利用Analysis工具中覆盖分析功能选项超远覆盖对采集的LOG进行分析,软件自动对数据进行过滤,在相应窗口留下满足超远覆盖的区域(与定义有关),通过连线会发现这些点的服务小区距离较远。,2 覆盖问题分析方法,2 覆盖问题分析方法,2 覆盖问题分析方法,开始分析,是否天馈高度太高、下倾角过小、方位角不对、或站址不合适,调整天馈系统高度、下倾角、方位角、站址;,是否由于功率设置过大,调整功率,分析结束,2 覆盖问题分析方法,无主覆盖分析方法 工具:通过outum、Analysis软件MAP功能、服务小区和邻小区信息、以及有关信令和事件统计;方法:无主覆盖一般从A

11、nalysis无主服务小区分析功能进行分析,过滤后会留下无主覆盖区域,通过参数发现该处有多个小区信号差别不大;从软件,一般是从信令和事件统计来看,在该区域较短时间范围内,发生多次重选或切换事件,且多次后较容易掉话,结合服务小区和邻小区信息表会发现在该点服务小区和邻小区RSCP值相差不大,较为接近,在6db范围内;,2 覆盖问题分析方法,2 覆盖问题分析方法,开始分析,是否是由于天馈方位角原因造成无主覆盖,调整天馈系统方位角减少该区域信号;,是否是由于邻小区关系不正确导致无主覆盖,调整邻小区关系,分析结束,2 覆盖问题分析方法,后瓣过覆盖问题分析工具通过outum、Analysis软件MAP功能

12、;方法从覆盖MAP连线图来看,理论上此时应由某一扇区来覆盖,通过连线图层却发现覆盖是由另一扇区的信号来覆盖,从扇区方位角来看,该扇区在测试点的后面:通过基站表核查,或绕该基站一周采集数据,排除基站表有误或天线接错造成;确定是否是由于反射造成后瓣过覆盖问题。,2 覆盖问题分析方法,2 覆盖问题分析方法,开始分析,天线是否接错或基站表有误,检查天馈系统连接或检查基站表;,背向过覆盖区域小区所对正面是否有较大反射面,由于发射造成背向过覆盖,分析结束,2 覆盖问题分析方法,超角度覆盖分析工具:通过Analysis软件MAP中的超角度分析功能;方法:用Analysis软件打开一后,地图显示RSCP值,然

13、后通过Analysis软件MAP中的超角度分析功能,点击后会进行过滤,留下满足超角度覆盖的路测点,如有测试点,表示有超角度覆盖,2 覆盖问题分析方法,2 覆盖问题分析方法,开始分析,是否是由于天馈方位角原因造成超角度覆盖,调整天馈系统方位角减少超角度覆盖,分析结束,2 覆盖问题分析方法,覆盖不平衡区域分析工具:通过outum、Analysis软件;方法:()业务不平衡分析方法通过进行不同业务,如CS3.4+12.2K/CS3.4K+64K/PS3.4K+384K业务,观察能进行这些业务的范围是否基本一致,如果不一致,就存在业务覆盖不均衡()公共信道和业务信道不均衡分析方法在BCCH信道或PCC

14、H信道上能正确解析信号,但在专用信道上的信号无法达到对方,这就存在公共信道和专用信道功率不均衡的问题,2 覆盖问题分析方法,()上下行链路不均衡分析方法在专用信道上发现,某一方向的信号能到达对方,另一方向的信号不能到达对方,或很弱,这就存在上下行链路不均衡问题原因对于业务覆盖不均衡或公共信道与业务信道不均衡一般是功率或理论上设计、规划等原因造成,一般难于解决,对于上下行链路不均衡问题,需在网络规划时进行链路预算,2 覆盖问题分析方法,开始分析,是否是由于功率参数造成公传信道和专用信道覆盖不均衡,检查系统有关参数,分析结束,All rights reserved by YAKOOVATION,内

15、容提纲,TD-SCDMA无线网络优化专题分析覆盖问题分析,2 覆盖问题分析方法,3 覆盖问题的优化方法,1 概述,覆盖问题优化方法,覆盖问题优化方法根据前面的分析方法,可知一般覆盖问题是由于天馈系统(挂高方位角下倾角)或功率参数设置以及环境等原因造成,所以覆盖的优化方法是发现是否存在覆盖问题,然后加以分析造成该覆盖问题的原因,最后加以解决 增加基站一般是在原来基站的调整由于距离过远或者由于环境原因、地形限制无法通过调整现有基站改善覆盖情况的前提下,可以考虑增加基站。,覆盖问题优化方法,弱覆盖及不连续覆盖优化方法,弱覆盖优化方法,功率调整,天馈系统的调整,增加基站,天线挂高,下倾角,方位角,重新

16、选址,基站排障,切换、重选原因表现弱覆盖进行HC、重选优化,天线选型,覆盖问题优化方法,弱覆盖优化方法(1)开通基站或排除基站故障(2)天馈系统的调整该方法是优化弱覆盖的常用方法,一般网络规划后,由于真实的环境和理论可能有所出入,必然导致有些区域覆盖较差,一般这些区域可以考虑通过调整天馈系统挂高方位角下倾角来调整覆盖但要避免造成越区覆盖或超角度覆盖等问题,覆盖问题优化方法,(3)功率的调整 该方法需要慎重,一般现网络规划时各小区功率参数设置基本一致,一般除非参数不同,以及考虑覆盖平衡问题,才能修改参数(4)增加基站该方法是在前面两种方法都无效的情况下,才考虑此方法,但增加基站除了成本的增加外,

17、还需考虑与现有基站相互之间的频点码字的规划,以及相邻关系等问题,需网规人员统一进行规划增加(5)HC、重选不及时表现弱覆盖,优化切换、重选机制,覆盖问题优化方法,越区及超远覆盖优化方法,越区覆盖及超远覆盖优化方法,功率调整,天馈系统的调整,天线挂高,下倾角,重新选址,覆盖问题优化方法,越区及超远覆盖优化方法()天馈系统的调整可通过调整天线挂高(降低挂高)和下倾角(增加下倾角)的方式,减少覆盖距离;可通过调整天线方位角(特别是不要正对街道)减少越区或超远覆盖()功率参数修改,减少发射功率需核查是否由于功率参数过大引起,但功率参数的修改可能导致覆盖不均衡问题,需要注意,覆盖问题优化方法,无主覆盖优

18、化方法,无主覆盖优化方法,功率调整,天馈系统的调整,方位角,调整邻小区关系问题,覆盖问题优化方法,无主覆盖优化方法(1)调整天馈系统把有关小区从无主覆盖区域移出一般通过调整方位角的方式,但要考虑是否会造成扇区之间重叠干扰问题,或者调整下倾角的方式(2)通过调整邻小区关系问题,去除相邻关系,使该区域覆盖小区数量改变(3)功率调整该方法是想通过功率调整减弱一些小区信号强度对无主覆盖区域的覆盖,但要考虑是否会带来弱覆盖等问题,覆盖问题优化方法,后瓣过覆盖优化方法充分利用安装天馈系统的平台有关建筑物,对后瓣进行抑制,除非有必要进行后瓣覆盖()如果是天线前后比不合理,更换相应天线;()基站表有误或天线接

19、错,进行相应修改;()如果是由于信号反射(如玻璃幕墙)等原因造成,调整天线方位角;,覆盖问题优化方法,超角度覆盖优化方法()检查天馈系统本身硬件是否有问题;()检查规划数据(基站表)和实际安装的角度是否一致;()调整天线方位角减少超角度覆盖,但要注意避免各扇区之间重叠太多,相互干扰,覆盖问题优化方法,覆盖不平衡问题优化方法()业务覆盖不平衡TD系统由于采用多种技术,业务覆盖范围大致一致,不需过多考虑()公共信道和业务信道业务不平衡主要考虑功率参数设置的问题()上下行链路不平衡功率参数设置是否有误;调整天馈下倾角(主要针对下行不平衡);考虑链路预算是否有误的问题,重新做链路预算,进行链路参数的组

20、合优化,All rights reserved by YAKOOVATION,内容提纲,TD-SCDMA无线网络优化专题分析-干扰问题分析,2 干扰问题分析方法,3 干扰问题的优化方法,1 概述,1 概述,干扰分类,TD-SCDMA干扰分类,下行干扰(C/I),上行干扰(时隙ISCP),1 概述,下行干扰 下行干扰主要指TS0时隙P-CCPCH信道所受干扰程度,一般用P-CCPCH C/I(载干比)RSCP/ISCP来衡量,其实表达的是为了正确解析P-CCPCH信道信息所需的信号相对干扰门限。上行干扰 上行干扰主要指业务时隙所受干扰情况(ISCP),一般用DPCH SIR(信干比)(RSCP/

21、ISCP)*SF来衡量,其实表达的是为了正确解析DPCH信道信息所需的信号相对干扰门限。覆盖主要考察下行干扰C/I情况,业务主要考察上行SIR情况。,1 概述,干扰分类,TD-SCDMA干扰分类,CDMA系统共有的干扰,TD系统特有的干扰,交叉时隙干扰,导频信道干扰,符号间干扰,多址干扰,帧同步偏差干扰,1 概述,CDMA系统是码分多址多用户接入方式,存在符号间干扰和多址干扰两种,单纯的时分和频分系统是不存在这两种干扰。符号间干扰产生的原因:无线电波传输多径和衰落等;抽样失真;符号间干扰抑制方法:基于midamble码的信道估计;采用升余弦滤波器;,1 概述,多址干扰产生的原因:各用户信号之间

22、存在一定的相关性;随着用户数量和发射功率的增加,多址干扰会迅速增大;多址干扰解决办法如下:TD-SCDMA使用多用户联合检测技术和智能天线技术,大大降低了系统干扰,提高了系统容量。智能天线与动态信道分配技术,用户分布在空间、频率、时隙和码道上,大大降低了多用户出现在同一空间,使用同一频率和时隙的概率,从而减少了多址干扰。,1 概述,干扰分类,TD-SCDMA干扰分类,系统间干扰,系统内干扰,小区内干扰,小区间干扰,交叉时隙干扰,导频信道干扰,帧同步偏差干扰,1 概述,系统间干扰 来源于监狱干扰系统、私装放大器、私装电视信号、微波站雷达、电台等大功率发射机引起的干扰;TD-SCDMA系统与GSM

23、、WCDMA、CDMA2000系统间天线空间隔离距离不够大引起的干扰。,1 概述,导频信道干扰 基站在GP和UpPTS时隙内会收到远端基站的DwPTS信号和自己发出的DwPTS的反射信号,这些信号对基站来说都是干扰信号,严重情况下这种干扰会落到TS1,甚至TS2。而且这种干扰信号与基站的站高、发射功率、位置环境、甚至天气变化都有关系,即干扰强度和分布具有时变性和不确定性。严重影响上行同步的检测。,TS0,DwPTS,GP,UpPTS,TS1,TS2,TS0,DwPTS,GP,UpPTS,TS1,TS2,NodeB time,UE time,tp,1 概述,小区内干扰 在本小区内同一时隙内,所有

24、信道都经过正交可变扩频因子OVSF扩频,相互之间正交,但由于多径、衰落等原因,一部分信号会成为非正交的干扰。,1 概述,小区间的干扰 由于小区间使用的同频同码复用距离过短带来的同频干扰,功率参数设置不合理或天线高度、方位角等原因导致的覆盖范围不合理产生的干扰。,小区1,小区2,1 概述,交叉时隙干扰 TD-SCDMA系统会根据不同区域的业务类型不同配置不同的时隙转换点,在两个区域的交界处,由于时隙转换点的不同而带来的交叉时隙干扰。,1:5,3:3,1 概述,1 概述,帧同步偏差干扰当基站之间的帧信号不同步时,就会造成基站间的时隙错位,出现控制信道的同频干扰,引起相关基站工作状态不稳定,严重的甚

25、至可能导致基站不能工作。TD-SCDMA系统理论上基站间采用GPS严格同步的,如GPS失锁可能出现帧同步偏差干扰。,1 概述,TS0,DwPTS,GP,UpPTS,TS1,TS2,TS0,DwPTS,GP,UpPTS,TS1,TS2,TS3,TS3,NodeB1(正常站),NodeB2,offset,NodeB1是正常站,NodeB2相对于正常的站是右偏,则NodeB2的DwPTS和广播对应到正常站的Up和上行时隙,造成周围多个站点的ISCP较高,甚至几十个站点的ISCP较高,距离较近的ISCP一般可以达到65左右。结论:右偏,正常站受干扰;,1 概述,TS0,DwPTS,GP,UpPTS,T

26、S1,TS2,TS0,DwPTS,GP,UpPTS,TS1,TS2,TS3,TS3,NodeB1,NodeB2,offset,NodeB1是正常站,NodeB2相对于正常的站是左偏,正常基站的DwPTS和广播对应到NodeB2的Up和上行时隙,造成NodeB2站的小区的ISCP较高,可以达到60dbm左右,干扰到一个或者两个时隙的ISCP。结论:左偏,跑偏站受干扰;,All rights reserved by YAKOOVATION,内容提纲,TD-SCDMA无线网络优化专题分析-干扰问题分析,2 干扰问题分析方法,3 干扰问题的优化方法,1 概述,2干扰问题分析方法,发现干扰问题,分析产生

27、原因,提出解决方法,用户投诉:无法接入;掉话;语音质量差等;,路测发现:路测作业分析发现有关干扰问题如RSCP-95dbm,C/I-3db,RRC连接不成功,UpPCH 发送位置改变等;,网络监控:通过监视上行时隙平均ISCP高,接入成功率、切换成功率、掉话率等指标发现干扰问题;,反映干扰指标和事件统计RSCP-95dbm,C/I-3db;RAN网络性能统计中有关上行时隙平均ISCP统计较高;TRCH BLER统计较高;高层信令5A事件触发的切换、FDCA等反映干扰;随机接入过程上行同步冲突率基本不成功;,2干扰问题分析方法,2干扰问题分析方法,2干扰问题分析方法,2干扰问题分析方法,干扰问题

28、分析方法,发现干扰,一片区域内基站各时隙各频点ISCP都高达-50-80dBm扫频仪扫到不属于系统频点较强信号,系统外干扰,RRC连接无法成功,发送上行同步位置偏移,在开阔城市环境发现UpPTS时隙有较强干扰,导频信道干扰,在时隙交叉规划带发现交叉时隙干扰大,交叉时隙干扰,2干扰问题分析方法,干扰问题分析方法,发现干扰,发现UE测量周围基站值普遍偏小,RAN统计有基站ISCP偏高;,帧同步偏差干扰,在附近或邻区有同频同码小区,小区间同频同码干扰,2干扰问题分析方法,系统间干扰分析方法 工具:扫频仪(Scanner);方法:单站测试时利用扫频仪进行清频测试 现象和影响:一片区域内基站各时隙各频点

29、ISCP都高达-50-80dBm;如扫频到有不属于系统内规划的频点,可以确定系统外有较强干扰存在。原因:系统隔离度不符合要求、基站周围存在较强的电磁辐射如高压变电站、雷达等。,2干扰问题分析方法,导频信道干扰的分析方法 工具:频谱仪;软件:outum软件;现象和影响:在覆盖正常、有关参数配置无误的情况下,随机接入冲突失败率很高,基站无法检测出上行同步码;经跟踪UE和基站,发现UE已发送出上行同步,但基站无法检测出上行同步码,排除功率原因后,用频谱仪观察UPTS时隙,发现UpPTS时隙有较强干扰存在;开启UpPCH shifting算法后,上行同步发射位置发生改变;远端基站TS0和DwPTS因为

30、传播损耗较小,对UpPTS和TS1-3造成干扰,因为是下行干扰上行,干扰水平在-80-100dBm左右;应呈现从up到TS3递减趋势,原因:较远基站的DwPTS信号由于衰减太小,进入了UpPTS时隙,导致基站解析上行同步码困难。,2干扰问题分析方法,导频信道干扰的分析方法,SYNC_UL,SYNC_UL,SYNC_UL,FPACH,1,2,.,2干扰问题分析方法,2干扰问题分析方法,小区内干扰分析方法 工具:outum或RAN网络性能统计工具 分析方法:小区某一时隙,接入多用户时无法满码道工作,或者随着新用户接入,原来接进去的用户不断掉话,经观察或RAN性能统计工具发现,该时隙ISCP值高于一

31、般值,从而该时隙用户无法达到满码道容量,由此可知是受到干扰所致,通过周围小区去激活,发现干扰依旧,可确定是小区内干扰;原因:无线接口同步较差,各个用户无法同时到达基站,导致MAI干扰。,2干扰问题分析方法,小区间干扰分析方法 工具:outum或RAN网络性能统计工具、ANALYSIS分析软件;现象和影响:当邻区有用户时,上行信号干扰本区,如果没有加入上行同频算法,ISCP测量偏高,干扰水平-80-100dBm;当邻区无用户时(深夜)该干扰不存在。某小区在接入多用户时无法满码道工作,或者随着新用户接入,原来接进去的用户不断掉话,经观察或RAN性能统计工具发现,该小区载波时隙ISCP值高于一般值,

32、从而时隙用户无法达到满码道容量,由此可知是受到干扰所致,通过周围小区去激活,发现干扰消除,周围小区一激活干扰出现,可确定是小区间干扰;原因:由于功率参数或天馈有关调整不合理导致超远或越区覆盖引起小区间干扰,此外由于规划问题出现在非复用距离内有同频同码存在引起小区间干扰。,2干扰问题分析方法,交叉时隙干扰 工具:outum和analysis软件,RAN网络性能统计时隙ISCP;分析方法:在测试或通信过程中发现,某一区域上用户困难,无法满码道工作,或者新用户接入时,不断有用户掉话,统计接入时隙ISCP发现较高,分析覆盖区域,发现RSCP即使很强,C/I也较低,发现该区域属于时隙转换点不同的两区域交

33、界处,接入时隙在一区域属于上行时隙,另一区域时隙是下行时隙,干扰很大,接入困难。原因:TD系统是TDD双工方式,同一频点通过上下行转换来实现上下行通信,交界处上下行相互干扰引起接入困难。,2干扰问题分析方法,帧同步偏差干扰 工具:outum和analysis软件,RAN网络性能统计时隙ISCP;分析方法:在测试过程中发现,周围小区正常情况下,终端测得的邻小区RSCP值低于扫频仪测得的邻RSCP值较为显著,而且发现OMCR收到的KPI报表中显示上行ISCP偏高的小区很多,部分小区的ISCP达到-50dBm-60dBm,从OMCR操作维护终端发现GPS失锁告警,可以判断为帧同步偏差干扰。原因:GP

34、S失锁,基站之间的帧出现偏差,出现交叉时隙相互干扰,会导致UE测量值偏低。,All rights reserved by YAKOOVATION,内容提纲,TD-SCDMA无线网络优化专题分析-干扰问题分析,2 干扰问题分析方法,3 干扰问题的优化方法,1 概述,3干扰问题优化方法,系统间干扰优化方法 如雷达、电台等大功率发射机引起的干扰需重新规划基站位置或上报无线电管理委员会协调;如是与其它系统间的干扰,增加天线水平和垂直隔离度。,3干扰问题优化方法,导频信道干扰优化方法 开启增强型技术UpPCH Shifting算法把发送上行同步的信道位置调整到TS1或TS2位置。,3干扰问题优化方法,小

35、区内干扰优化方法 同一频率同一时隙之间的用户如到达基站时刻不同,会出现会非正交MAI干扰现象,要达到到达基站时刻大致相同,需打开和设置同步算法参数。,3干扰问题优化方法,小区间干扰优化方法,调整功率,调整天馈系统,避免同频同码,小区间干扰优化方法,3干扰问题优化方法,由功率引起的小区间干扰优化方法 设置小区P-CCPCH功率、DwPTS功率、上行最大发射功率、小区最大发射功率、FPACH、PRACH最大允许发射功率;开启功控算法,动态调整UE和基站功率;由于天馈系统调整不当引起的小区间干扰优化方法 调整天馈下倾角,避免越区覆盖导致同频同码;调整天馈高度避免越区覆盖导致同频同码;调整定向扇区方向

36、避免扇区之间重叠过大导致干扰。背向过覆盖引起的干扰。由于同频同码引起的小区间干扰优化方法 规划时在没有足够复用距离情况下或重新加站时,使用了同频同码,引起小区间干扰,重新规划小区频率、码子;由于越区覆盖,信号很强引起的同频同码的干扰,调整天馈系统或功率优化;,3干扰问题优化方法,交叉时隙干扰优化方法时隙比例规划的原则为:牺牲被干扰站上行链路容量;牺牲干扰站下行链路容量;规划时避免基站天线正对和可视,降低干扰;利用3G业务的特性,室内、室外使用不同的时隙比例;在成片的区域设置不同的时隙比例交叉时隙比例放在用户不是很密集的地带交叉时隙比例的基站采用异频,3干扰问题优化方法,交叉时隙干扰优化方法时隙

37、转换点配置约束上下行时隙比例通常作为小区参数来配置对于TDD系统,一副天线无法同时进行接收和发送。对于同一个扇区(使用同一副天线)下的所有小区的上下行时隙比例应该是一样的。为了防止自干扰(某个天线的发射信号被作为隔壁天线的接收信号),同一基站上的多个扇区的时隙比例也最好是相同的,3干扰问题优化方法,交叉时隙干扰优化方法时隙比例规划方法不能仅根据上下行流量来进行时隙比例的配置;应根据上下行承载所占BRU比例进行时隙比例的计算;时隙比例的配置需要综合考虑交叉时隙容量的损失;可以通过规划软件辅助进行时隙比例规划,3干扰问题优化方法,帧同步偏差干扰优化方法 更换故障GPS,重新保持基站之间GPS时钟同

38、步。,All rights reserved by YAKOOVATION,内容提纲,TD-SCDMA无线资源管理算法,1 无线资源管理算法原理综述,2 动态信道分配算法(DCA),3 切换(HC)算法,4 功控(PC)算法,5 分组调度(PS)算法,6 无线链路监测(RLS)算法,7 拥塞控制(LCC)算法,TD-SCDMA无线资源管理算法1 无线资源管理算法原理综述,1.1 无线资源管理算法的组成1.2 无线资源管理算法在实际过程中应用场景,1 无线资源管理算法原理综述 1.1 无线资源管理算法的组成,无线资源管理管理对象,频率资源 时间资源 码道资源 功率资源 空间资源,最多可达16个码

39、道,1.6 MHz,下行,下行,下行,下行,上行,每个用户通过临时分配到的CDMA码来被识别,时隙,下行,1 无线资源管理算法原理综述 1.1 无线资源管理算法的组成,Up-PTS,HSDPA,1 无线资源管理算法原理综述 1.1 无线资源管理算法的组成,AMRC,RLS,PS,LCC,AMRC,PC/SYNC/DCA,FDCA,HC,PS,Cell拥塞,Cell拥塞,Cell拥塞,载波,主辅,1 无线资源管理算法原理综述 1.2 无线资源管理算法在实际过程中应用场景,随机接入过程,初始直传过程,安全模式过程,呼叫建立,SDCA,CAC,FDCA(资源整合),UpPTS,开环功控,开环同步,闭

40、环功控闭环同步,1 无线资源管理算法原理综述 1.2 无线资源管理算法在实际过程中应用场景,RAB建立过程,PS 附着过程,PDP激活过程,振铃接听过程,PS通信,随机接入过程,SDCA,CAC,FDCA(资源整合),CS通信,1 无线资源管理算法原理综述 1.2 无线资源管理算法在实际过程中应用场景,PS通信,CS通信,发生HC,发生HC,CS通信,PS通信,HC算法,HC算法,PS业务量变化调整,PS(4A/4B)算法,链路监测和拥塞监测,1 无线资源管理算法原理综述 1.2 无线资源管理算法在实际过程中应用场景,发生拥塞,链路恶化,链路恶化策略,LCC处理策略,HC,FDCA(信道调整)

41、,PS(降速率)/AMRC(降速率),HC,FDCA(信道调整),PS(降速率)/AMRC(降速率),CS/PS通信,All rights reserved by YAKOOVATION,内容提纲,TD-SCDMA无线资源管理算法,1 无线资源管理算法原理综述,2 动态信道分配算法(DCA),3 切换(HC)算法,4 功控(PC)算法,5 分组调度(PS)算法,6 无线链路监测(RLS)算法,7 拥塞控制(LCC)算法,TD-SCDMA无线资源管理参数2 DCA算法,2.1 DCA算法原理2.1.1 SDCA2.1.1.1 频点排序2.1.1.2 时隙优先级排序2.2 DCA算法主要相关参数,

42、2 DCA算法2.1.1 SDCA,SDCA,载波选择,时隙选择,104,2 DCA算法2.1.1.1 频点排序,固定排序,基于载波负荷排序,基于所需BRU数,基于业务类型,功率资源,码资源,载波选择,2 DCA算法2.1.1.1 频点排序,开始,所需BRU数=BRU_Freq_TH,选第一组载波优先级,选第二组载波优先级,结束,固定基于所需BRU,Y,N,2 DCA算法2.1.1.1 频点排序,RRC建立请求,判决业务类型,选第一组载波优先级,选第二组载波优先级,选第三组载波优先级,固定基于业务类型,Interactive、Background,HC,其它,2 DCA算法2.1.1.1 频点

43、排序,RAB建立、修改、释放、更新,判决业务类型,UseCurrCarrierTag=0当前驻留的载频上 UseCurrCarrierTag=1选第一组载波优先级,UE所驻留的载频调整到最前面 UseCurrCarrierTag=2选第一组载波优先级,UseCurrCarrierTag=0当前驻留的载频上 UseCurrCarrierTag=1选第二组载波优先级,UE所驻留的载频调整到最前面 UseCurrCarrierTag=2选第二组载波优先级,固定基于业务类型,Interactive、Background,其它,2 DCA算法2.1.1.1 频点排序,基于载波负荷功率资源,选择载波,优先

44、选择Pj最小的载波,2 DCA算法2.1.1.1 频点排序,基于载波负荷码资源,选择载波,优先选择Cj最小的载波,110,2 DCA算法2.1.1.2 时隙优先级排序,固定排序,基于已用BRU排序,基于测量报告排序,时隙选择,2 DCA算法2.1.1.2 时隙优先级排序,固定排序,开始,结束,业务所需BRU=BRU门限,上行时隙优先级顺序:UlMethod0 1KUlMethod1 K1下行时隙优先级顺序:DlMethod=0(K+1)6 DlMethod=1 6(K+1),上行时隙优先级顺序:UlMethod0 K1UlMethod1 1K下行时隙优先级顺序:DlMethod=0 6(K+1

45、)DlMethod=1(K+1)6,是,否,2 DCA算法2.1.1.2 时隙优先级排序,基于已用BRU排序,开始,结束,计算上下行每个时隙已用的BRU数,选择上下行剩余BRU数最多的时隙,2 DCA算法2.1.1.2 时隙优先级排序,固定测量报告排序,开始,结束,根据公共测量报告更新上下行时隙优先级,选择上行ISCP/接收总功率最小时隙选择下行发射总功率最小的时隙,2 DCA算法2.2 相关参数,All rights reserved by YAKOOVATION,内容提纲,TD-SCDMA无线资源管理算法,1 无线资源管理算法原理综述,2 动态信道分配算法(DCA),3 切换(HC)算法,

46、4 功控(PC)算法,5 分组调度(PS)算法,6 无线链路监测(RLS)算法,7 拥塞控制(LCC)算法,TD-SCDMA无线资源管理参数3 HC算法,3.1 HC算法原理3.1.1 切换控制过程3.1.2 测量过程3.1.3 预同步过程3.1.4 判决过程3.1.5 执行过程3.2 HC算法主要相关参数,3 HC算法3.1.1 切换控制过程,测量过程,预同步过程(接力切换),判决过程,执行过程,3 HC算法3.1.2 测量过程,切换常用的测量类型:1G:最佳小区的改变2A:最佳频率的更新5A:质量报告事件,3 HC算法3.1.2 测量过程,UE测量,3 HC算法3.1.2 测量过程,3 H

47、C算法3.1.2 测量过程,触发1G测量报告准则(公式1),被触发的1G事件中小区删除条件(公式2),3 HC算法3.1.2 测量过程,UE测量,3 HC算法3.1.2 测量过程,3 HC算法3.1.2 测量过程,触发2A测量报告准则:,3 HC算法3.1.2 测量过程,UE测量,3 HC算法3.1.2 测量过程,3 HC算法3.1.3 预同步过程,测量邻小区PCCPCH-RSCP,同时与邻小区进行开环同步,1,3 HC算法3.1.4 判决过程,RNC判决能否切换,3 HC算法3.1.4 判决过程,服务小区RSCP低于门限,目标小区RSCP高于门限,目标小区RSCP服务小区RSCP=门限,3

48、HC算法3.1.5 执行过程,执行过程:当决策过程判决UE需要进行切换时通过RNC与UE的信令交互使UE与目标小区建立连接并为用户终端分配相应的无线资源完成切换,3 HC算法3.2 HC算法主要相关参数,All rights reserved by YAKOOVATION,内容提纲,TD-SCDMA无线资源管理算法,1 无线资源管理算法原理综述,2 动态信道分配算法(DCA),3 切换(HC)算法,4 功控(PC)算法,5 分组调度(PS)算法,6 无线链路监测(RLS)算法,7 拥塞控制(LCC)算法,无线资源管理参数4 PC算法,4.1 PC算法原理4.1.1 开环功控4.1.2 外环功控

49、4.1.3 内环功控4.2 PC算法相关主要参数,4 PC算法4.1 PC算法原理,4 PC算法4.1.1 开环功控,开环功率控制作用主要用于随机接入过程,补偿路径损耗和阴影、拐角等效应带来的功率变化。与内环功控相结合,提高快速功控的效果和性能。,4 PC算法4.1.1 开环功控,PUpPTS=LP-CCPCH+PRXUpPTS,des+(i-1)PwrampLP-CCPCH:测量到的路径损耗;PRXUpPTS,des:小区接收机需要的接收功率;Pwramp:为多次接入时的功率爬升步长,0,1,2,3dB;i:为接入次数;,上行开环功控信道:UpPTS,上行开环功控信道:PRACH,PPRAC

50、H=LP-CCPCH+PRXPRACH,des PRXPRACH,des:小区接收机需要接收的功率等级LP-CCPCH:测量到的路径损耗;,4 PC算法4.1.2 外环功控,外环功率控制作用 为内环功控设置SIRtarget;根据环境的变化调整SIRtarget;设置链路的SIRtarget 范围;主要用于DPCH;,4 PC算法4.1.2 外环功控,设:,其中:,(m=2、3),P是遗忘因子,,是用户QoS所要求的目标误块率。则算法如下:,外环功率控制算法,4 PC算法4.1.2 外环功控,If,Then,Else if,Then,Else,EndEnd,4 PC算法4.1.3 内环功控,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