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书学概论》第八章秘书的人际关系.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6528503 上传时间:2023-11-09 格式:PPT 页数:29 大小:3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秘书学概论》第八章秘书的人际关系.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秘书学概论》第八章秘书的人际关系.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秘书学概论》第八章秘书的人际关系.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秘书学概论》第八章秘书的人际关系.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秘书学概论》第八章秘书的人际关系.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秘书学概论》第八章秘书的人际关系.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秘书学概论》第八章秘书的人际关系.ppt(2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八章 秘书的人际关系,2,本章重点与要求,掌握秘书的社会角色与地位,便于在实际工作中摆正自己的位置熟练掌握秘书处理几种主要人际关系的具体方法及技巧了解秘书处理人际关系的原则,3,第一节 秘书的社会活动和社会地位,一、秘书的社会活动(一)现代秘书社会活动的特点 秘书的活动可以说是以整个社会为背景。活动的目的、活动的方式也明显地复杂化、多样化。现代秘书有机会随同领导、上司或单独外出联系工作、访问、调查研究或参加各种会议、集会。秘书将出入各种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出人各种公共和交际场合,将接触各行各业的人。随着工业化社会的发展,人与人交往的频率和信息量剧增,使得秘书的活动已经充分社会化了。,4,第一节

2、 秘书的社会活动和社会地位,(二)现代社会活动对秘书的要求秘书的社会活动往往是被动的,就像秘书工作带有被动性一样,要根据领导和上司的指示进行。但这仅仅是指秘书活动的目的和范围而言。秘书活动的方式、过程、结果不可能由领导、上司一一规定,而只能取决于秘书的主观能动性,取决于秘书的经验与能力,或者说取决于秘书个人的才华与魅力。,5,第一节 秘书的社会活动和社会地位,二、秘书的社会地位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秘书已经成为我国社会从业人数最多的社会群体之一,秘书在不同的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其地位也正在逐渐开始显现出来。(一)领导的助手和参谋(二)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三)增长才干的理想职位,6

3、,第一节 秘书的社会活动和社会地位,三、秘书社会地位的特点秘书作为一种职业或一种职位,它不构成阶级或阶层,也承担相应的义务。但它依附于某个机关、单位,或依附于某个个人。这就意味着他所就职的机关、单位,他们担任的职务、职位,他所服务或代表的那位个人赋予他某种社会地位。因此,不少人认为,秘书是没有独立的社会地位的。,7,第一节 秘书的社会活动和社会地位,然而,如果秘书人员即使就职于小机关或基层单位,或是充当地位、并不显赫的人的秘书,而由于他具有较高的德、才、学、识,作出了出色的成绩,他仍然会获得周围人的尊重,也可说是取得了较高的社会地位。因此,秘书人员既要承认自己职业、职位的从属性,又要摆脱社会地

4、位的依附性。,8,第二节 秘书的角色意识,秘书的角色意识是指秘书人员对自己所担任角色的社会地位,身份及行为模式、规范的整体认识和判断。传统观念中的秘书工作,无非是写写画画,收收发发,管管印章,接待来访。在参谋辅助上并没有起到真正意义上的作用。这种局面的形成有其两方面的原因:一是秘书自身的心理原因。二是传统模式的束缚。,9,第二节 秘书的角色意识,一、社会角色和角色活动1社会角色社会角色,是指人在社会中所处的地位,这种地位赋予人的权利和义务,以及这种地位要求人具有的与之相适应的意识和行为。2角色与地位 一方面,社会总是期望每个个人的意识、言行符合他的地位;另一方面个人也会不断努力按照社会的期待去

5、认识、去行动。因此,地位乃是角色自静态表述,角色乃是地位的动态表现。,10,第二节 秘书的角色意识,3角色的转移、冲突与适应每个人在人生舞台上都要扮演一定的角色,又往往在不同的场合、背景、不同的角色群中扮演不同的角色(即角色转换)或同时扮演多种角色。个人承担多种角色,每一种角色的意识和行为规范不可能一样,有可能协调统一,也可能产生矛盾冲突,产生矛盾冲突的即称之为“角色冲突”。消除“角色冲突”,取决于个人的“价值取向”(即角色选择)和个人的努力(即角色适应)。,11,第二节 秘书的角色意识,二、秘书的角色意识(一)秘书在领导活动中担任的角色 1、领导工作的助手。2、领导事务的帮手。3、领导思维的

6、脑筋。4、政策活动的枢纽。5、决策(决定)的督办员。6、领导信息的资料库。7、领导公关活动的组织者和随员。,12,第二节 秘书的角色意识,(二)、秘书的角色意识及其培养 秘书的角色意识,是秘书人员对秘书角色的心理体验,是对秘书责任、义务自觉感知的心理活动。如何培养秘书的角色意识?1.必须培养和强化高度民主的责任意识。2.必须培养和树立强烈的服从意识。3.必须树立配角意识与主角意识,13,第三节 秘书处理人际关系的原则,一、人际关系的内容与方式(一)人际关系的涵义 人际关系是指在社会活动中,人们之间所结成的各种关系。(二)影响人际关系的因素1距离的远近。2交往的频率。3态度相似性。4需要的互补性

7、。5情景因素。,14,第三节 秘书处理人际关系的原则,(三)人际关系的障碍1心理障碍。2语言障碍。3地位障碍。4物理障碍。(四)人际关系的方式1语言。2体态或身势。3物质。,15,第三节 秘书处理人际关系的原则,(五)人际关系中的自主性自主性既是指在人际交往中要主动去接近人,了解人,主动去争取合作与支持;又是指在人际关系中要独立自主。(六)人际关系中的适应性为了达到自己的行为目的,要善于在行为方式上适应社会习俗的要求,适应各种不同的交往对象的要求,适应特定环境与场合的要求。,16,第三节 秘书处理人际关系的原则,二、秘书处理人际关系的准则(一)尊重秘书应克服人际关系中的地位障碍,无论对上司、对

8、同事或是对重要来访者、一般交往者都要尊重。,17,第三节 秘书处理人际关系的原则,(二)礼貌和礼仪礼貌要求秘书在公司或其他场合会见领导、上司、同事或客人时,首先应做到服装整洁、修饰得体,表情自然,待人接物时,面带真诚的微笑,举止文雅;与人交谈时,用语得体、口齿清晰语音温和。礼仪是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行为方式。我国现行的礼仪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为主体,又吸收了优秀的历史传统和现代西方文明,已成为现代人、尤其是文化人不可缺少的修养和学问,值得秘书人员去学习并融化到自己的意识和行动之中。,18,第三节 秘书处理人际关系的原则,(三)乐于助人秘书人员应具有根深蒂固的“助人为乐”的意识,养成主动、勤劳的习

9、惯。无论对上司、或同事、或客户、或有工作交往的普通群众,只要知道或看出对方有需要,就应主动地伸手帮助。(四)赞美他人秘书不是卑贱者,但他(她)的角色地位要求其必须是个真正的谦虚者。秘书从处理好人际关系角度丽言,应该多注意他人的优点,多慷慨地赞美他人。真诚、慷慨地赞美他人,会使秘书获得愈来愈多的朋友。,19,第三节 秘书处理人际关系的原则,(五)宽容与体谅秘书人员要善于在人际交往中学会宽容与体谅。对别人身上这样或那样的弱点或缺点要予以宽容,对别人的粗鲁言语、举止或错误行为,只要不伤害公司及个人,要予以宽恕。(六)公允公允要求秘书处事待人要公正,诚实,既不自欺,又不欺人。不贪人之功以为己有,也不文

10、过饰非或推卸责任。,20,第四节 秘书主要人际关系的处理要求,一、秘书与主管上司的关系(一)对领导应有深切的了解 最重要的是把领导看作一个有个性的人,而不是概念的化身。只有了解他的人生哲学、处世态度、个性、兴趣、二作方式、生活习惯、交际圈等,才能与其配合工作,以减少因彼此间不了解而产生的困扰。,21,第四节 秘书主要人际关系的处理要求,(二)要善于处理各种情况首先,当发现领导的缺点时,不要毫不留情地揪住其缺点不放,应尽可能多方面帮助他。其次,要看准时机。,22,第四节 秘书主要人际关系的处理要求,(三)秘书与上司关系的特征1工作上的主从性。2知识、能力、体力、思维的补充性。3人际关系的首属性。

11、4人格上的平等性。,23,第四节 秘书主要人际关系的处理要求,(四)秘书与上司关系的处理原则1主动配合、适应。2服从,但不盲从。3委婉提醒,适时规劝。4维护上司间的团结。,24,第四节 秘书主要人际关系的处理要求,二、秘书与一般同事的关系(一)秘书与一般同事关系的特征秘书是领导与同事间的桥梁。他要传达领导的指示给同事,又要反映同事的意见给领导,因此,要获得同事的友谊较一般人要花更多的精力。由于秘书的特殊地位,要处理好与同事的关系,有许多难处。,25,第四节 秘书主要人际关系的处理要求,(二)秘书处理与一般同事关系的原则和要求1了解同事2与同事打成一片第一,与同事合作。第二,对同事一视同仁。第三

12、,注意并欣赏同事的优点。第四,关心同事。,26,第四节 秘书主要人际关系的处理要求,3做好领导与同事之间的意见沟通工作(1)真诚地关心别人。(2)同等友好。(3)维护团结。,27,第四节 秘书主要人际关系的处理要求,三、秘书的其他业缘关系(一)秘书其他业缘关系的范围与特征除了上司和一般同事之外,秘书还有其他的业缘关系。秘书的这些业缘关系具有广泛性、复杂性、灵活性、变动性等特征。,28,第四节 秘书主要人际关系的处理要求,(二)秘书处理其他业缘关系的原则与要求1广结良缘。2区分主次。3一视同仁,以礼相待。4发挥微笑的魅力。5记住别人的姓名。,29,1你认为秘书的社会地位应该是怎样的?2秘书如何才能扮演好自己的角色?3秘书处理人际关系的一般准则有哪些?4秘书应怎样处理好与上司的关系?5秘书应怎样处理好与一般同事的关系?6.秘书处理其他业缘关系的原则与要求?,复习思考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