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心理学》3学习篇.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等教育心理学》3学习篇.ppt(8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高等教育心理学实用教程3,学习篇,学习篇,主要探讨:1、学习理论2、学习类型3、学习动机,第七讲 学习的基本原理和理论,一、学习的概述(一)学习的定义 学习是由于经验所引起的行为或思维的比较持久的变化。从四个层面理解1、学习不是人类特有的;2、学习的发生是由经验引起的(单纯由生理上的成熟或本能、疲劳所造成的行为变化不是学习);3、学习的发生伴随行为和思维的变化;4、学习的变化是相对稳定和持久的;,练习:下面哪种情况发生了学习?()A、小李从亮处走进暗室 B、小明喝酒后脾气变得暴躁 C、小张服用兴奋剂后百米赛跑夺冠 D、大猩猩模仿游人吃饼干,(二)学习的类型,1、根据学习的主体分类 动物学习是满
2、足需要,被动地适应环境的过程;人类学习是满足需要,主动适应自然和社会环境的积极的过程;机器学习与人类学习有本质区别,不具社会性;,2、根据学习的内容分类,(1)冯忠良(中国)的分类知识的学习:获得前人的知识经验 技能的学习:使学生学会做事行为规范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品德,(2)加涅(美国)的分类,言语信息陈述观念的能力智慧技能使用符号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能力认知策略更为特殊的习得的智慧技能动作技能平稳流畅精确适时的操作能力态 度个体对事物的选择倾向,3、根据学习的层次分类,加涅(美国)分为8类:信号学习(最简单的)刺激反应学习 连锁学习 言语联想学习 辨别学习 概念学习 规则学习 解决问题学习,二、
3、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程序教学、行为矫正)时间:20世纪20年代60年代创始人:美国心理学家华生主要人物:华生、桑代克、斯金纳、班杜拉,桑代克,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一切学习都是通过条件作用,在刺激S和反应R之间建立直接联结(S-R联结)的过程,因此常被称为“联结学习理论”。,如何解决考试焦虑问题?如何解决不敢在公众面前说话的问题?,(一)经典条件作用理论学习可预期的信号1、经典条件作用原理2、经典条件作用中的行为法则3、经典条件作用的应用条件性情绪反应,经典条件反射实验,a.狗吃到食物,就分泌唾液,b.只响铃,不给食物,狗不分泌唾液,c.响铃的同时结合给食物,狗分泌唾液,d.多次结合后,只响铃
4、狗也分泌唾液,1.巴甫洛夫经典条件作用原理,条件作用前:铃声(NS)无生理反应条件作用中:铃声(NS)食物(UCS)无条件反应(UCR)条件作用后:铃声(CS)条件反应(CR),2、经典条件作用中的行为法则,(1)习得与消退:条件刺激和无条件刺激时间的间隔尤为重要;(对教育的启示)(2)泛化与分化:泛化取决新刺激与旧刺激的相似程度;分化刺激辨别,相似刺激物的不同反应;,3、经典条件作用的应用 条件性情绪反应,愉快性经验带来的快乐体验;伤害性经验弥散的不快乐体验;,(二)操作性条件作用对行为结果的学习,斯金纳(19041990),美国当代心理学家。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的提出者。斯金纳认为行为分为两
5、类应答性行为 是由已知的刺激所引起的反应操作性行为 是没有可观察的材料,而是由有机体本身发出的自发的反应。,斯金纳箱,斯金纳在30年代发明了一种学习装置。箱内装上一操纵杆,操纵杆与另一提供食丸的装置连接。把饥饿的白鼠放进箱内,白鼠偶然踏上操纵杆,供丸装置就会自动落下一粒食丸。白鼠经过几次尝试,会不断按压杠杆,直到吃饱为止。白鼠学会了按压杠杆以取得食物的反应。按压杠杆变成了取得食物的手段。所以操作条件反射又叫工具条件反射。在操作条件反射中的学习,也就是操纵杆(S)与压杆反应(R)之间形成了固定的联系。,1、操作条件作用与经典条件作用的区别,2、强化的原理,(1)强化的概念与类型强化:增强某个反应
6、发生概率的一种程序。是一种操作,即在反应之后呈现强化物。强化物:凡能增强某个反应发生概率的刺 激物,叫强化物。,类型:,正强化:呈现一个愉快刺激以提高一个反应发生的概率,叫正强化。负强化:撤消一个厌恶刺激以提高一个反应发生的概率,叫负强化。惩罚:呈现一个厌恶刺激或撤消一个愉快刺激以降低一个反应发生的概率,叫惩罚。辨别:负强化就是惩罚,(2)强化的程序,强化有连续的强化与间歇的强化、固定的强化与不固定的强化、定时的强化与定比的强化之分。在连续的强化的条件下,新的行为建立得快,消退得也快;在间歇强化的条件下,新的行为建立得慢,消退得也慢。这可用“辨别假设”来解释。3、操作条件作用的应用 行为的塑造
7、主要方法是:小步子反馈或强化 学生必须在他们能力所及的范围内得到强化。,对程序教学的评价,让学生积极反应,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及时反馈符合学习的基本原则;自定步调可以使教学个别化,使教学进度符合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程序教学对于推动教学控制论的发展和教学技术手段现代化都有积极的影响。程序教学的理论基础来源于动物学习的研究,有机械主义、还原论的倾向;对于学生的智力活动未给予足够的重视;有人认为小步子、低的错误率不利于学生的学习;程序教学有利于分析,不利于综合。,辨别:发现学习就是意义学习,接受学习就是机械学习?,三、认知主义心理学的学习理论,(一)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1、认知学习观(1)学
8、习的实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2)新知识学习过程的环节知识的获得、转化、评价三个环节。,提倡发现学习,发现学习:发现学习是让学生独立思考,改组材料,自己发现知识,掌握原理原则。其特点是:(1)由学生通过独立发现而不是通过接受的方式来获得经验。(2)着重于学习过程而不是着重于学习结果。,2、结构教学观,(1)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学科基本结构:指一门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原理)、基本方法(提出假设、调查、推测)、基本态度(对待独立解决难题的可能性的态度、对自然界基本秩序的确定态度、深信这种秩序能够发现的态度、对于发现的兴奋感等)。掌握学科基本结构,以容许其他很多东西与它有意义地联
9、系起来的方式去理解它,就是要从事物的根本联系上去把握事物。,(2)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动机原则(内容及要求)结构原则(内容及要求)程序原则(内容及要求)强化原则(内容及要求),启示:,()应注重一门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与基本技能的教学;一个学科(discipline)就是该领域所特有的一套思维方式。()指导学生将所掌握的基本知识组成一个较大的功能单元。,(二)奥苏伯尔的意义学习理论,1、意义学习实质、条件和心理机制(1)意义学习的含义 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实质性的非人为性的联系的过程。(2)意义学习的条件*有积极的心向*有适当的知识*积极地把新旧知
10、识相互作用(3)意义学习的心理机制 同化,2、接受学习的实质和教学策略,(1)接受学习的实质 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者接受事物意义的学习。是学习者掌握人类文化遗产及先进科学技术的主要途径。(2)“先行组织者”的教学策略:指将学生原有知识和新知识联系起来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在概括和综合水平上要高于新学习的材料,但是以学生易懂的通俗语言呈现。行为主义认为学习就是建立S与R之间的联结,发现学习与接受学习的比较,(1)发现学习适合于学前儿童、小学低年级儿童;适合于年长学习者学习新学科或新材料的早期阶段;适合于学习比较具体的概念与规则;适合于学习探索问题的方法。接受学习适合于年龄较大的儿童;适合于学习较
11、抽象的概念之间的关系;有助于学生知识的系统化。(2)大量的材料是通过接受学习获得的;各种问题是通过发现学习解决的。(3)发现学习的教学指导难于为教师掌握;接受学习的教学指导比较容易掌握。,发现学习与接受学习的比较,(4)发现学习耗费时间多;接受学习有时间经济方面的优越性。因此,发现学习不能成为传授系统知识的主要方法。(5)发现学习能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其内部动机;有助于培养学生发现的技巧。(6)发现学习不一定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不一定是机械的。(7)无论是对于概念学习,还是对于规则学习,目前并没有发现二者之中那一种学习方式占有优势。有指导的发现在许多方面优于纯粹的发现学习与接受学习。,
12、“鱼就是鱼”,“有一条鱼,它很想了解陆地上发生的事,却因为只能在水中呼吸而无法实现。它与一个小蝌蚪交上了朋友。小蝌蚪长成青蛙之后,就跳上了陆地。几周后青蛙回到池塘,向鱼汇报它所看到的景象。青蛙描述了陆地上的各种东西:鸟、牛和人。鱼根据青蛙对每一样东西的描述,头脑中形成了这些动物的图画。每一样东西都带有鱼的形状,只是根据青蛙的描述稍作调整:人被想象成了用尾巴走路的鱼、奶牛是长着乳房的鱼、鸟是长着翅膀的鱼”,(三)建构主义的学习论,学习是学习者在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在一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主动对新信息教学加工处理建构知识的意义的过程。1、新知识观 A、知识不是对现实世界的绝对正确的表征,只是一种
13、关于各种现象的较为可靠的解释或假设。B、知识不可能以实体的形式存在于具体个体之外,2、新学习观知识是学生主动建构起来的(主动建构性)知识是学生在先前经验的基础上建构起来的知识的意义是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下建构的(情境性)学习是学生个体在与教师和同伴的相互作用活动中完成的。(社会互动性),3、新教学观,教学改革构想:(1)让学生通过问题解决来学习(情境性学习)(2)建立学习共同体(合作学习、交互学习),认知学徒制知识经验少的学习者在专家的指导下参与某种真实性的活动,从而获得与该活动有关的知识技能。抛锚式教学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的基础上。贾斯珀问题解决系列例:“邦尼牧场的援救”,支架式教学(有指导发现法
14、)是通过教师的帮助(支架)把管理学习的任务逐渐由教师转移给学生自己,最后撤去支架。,对高校教学的启示,1、帮助学生建构认知体系,2、努力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3、营造学习氛围,提倡情境性学习,4、重视师生间的社会性相互作用,5、有效运用合作学习,,四、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学习理论,(一)学习的基本原则必须尊重学习者,他们是学习活动的主体,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相信学生都是有发展的潜能的,建立良好师生关系,形成融洽的学习情境,,(二)罗杰斯的学习观,1、学习是有意义的心理过程2、学习内容应该是对学习者有用的、有价值的经验3、学生中心的教学观4、最有用的学习是学会如何进行学习,第八讲 不同类
15、型的学习,一、知识的学习哲 学:知识是事物的属性和联系的反映。心理学:知识是个体头脑的一种内部状态。(一)两种不同的知识1、陈述性知识(解决是什么的问题的知识)2、程序性知识(解决怎么做的问题的知识),(二)陈述性知识的学习,1、陈述性知识的领会通过直观与概括心智动作实现;2、陈述性知识的巩固必须符合记忆规律,合理复习;3、陈述性知识的迁移为迁移而教,使学生学以致用;,(三)程序性知识的学习,1、自动化基本技能的获得三个阶段:认知 联系 自动化2、促进自动化基本技能获得的教学措施 掌握子技能 促进组合 促进程序化,二、学习策略的学习,(一)学习策略的含义 是人们有效从事学习活动的程序、规则、方
16、法、技巧以及调控方式。(从三个层面理解)凡有助于提高学习质量和效率的程序、规则、方法、技巧以及调控方式皆是。有内隐和外显之分,水平层次之分。是个体学习能力的尺度。,(二)通用学习策略,1、复述策略原型式;创造式;检验式;2、精加工策略SQ3R阅读法;记笔记(康奈尔系统);3、组织策略列提纲;图形法;表格法;,(三)大学生良好学习策略的培养,1、明确策略学习的条件内部条件:原有知识背景;动机强度;外部条件:训练方法;变式与连续学习;完整的训练技术;,2、做好策略学习的教学工作,识别和分析重要的学习策略的结构加强策略的巩固程度增强主体运用策略的意识与体验突出条件化知识,三、品德的形成,(一)品德及
17、其形成规律 1、品德与道德 品德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倾向和特征。道德是人们在共同的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协调彼此关系的行为规范体系。品德是个体心理现象,道德是社会现象。,品德和道德的区别,(1)二者来源不同(2)所反映的内容不同(3)表现方式不同(4)发挥的作用不同(5)所属范围不同,2、品德形成的一般过程,(1)认识道德规范:晓之以理 是对客观存在的道德关系及处理这种关系的原则和规范的认识。形成道德观念 确立道德信念 发展道德评价能力,(2)获得道德情感体验:动之以情,道德情感是人们依据一定的道德标准去评价自身或他人的行为时产生的一种态度体验。丰富有关道德
18、观念 通过美育引起情感共鸣 重视情感的感染作用,(3)确立道德行为:导之以行,道德行为是在一定道德意识支配下所采取的各种行为。观察学习 学习者对榜样人物和行为的观察 而产生替代性经验;自我调节 增强行为的内部动机,有利于改 变行为习惯;思维表征 概括过去的道德经验明确个体的 道德行为的目标;,(二)当代大学生的品德现状,1、认同社会主流道德规范,并呈多元性表现 在道德价值观方面,无私奉献,公私兼顾,合理利已和极端利已主义价值观并存。2、存在道德认识上的困惑 认识模糊、认识片面、认识错位;3、道德言行时有脱节 对道德规范理解快,但实际中不能付诸行动,缺乏一定的道德情感。对别人的道德要求和自己的不
19、一样。,(三)良好品德培养的心理学技术,1、道德两难故事法 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儿童道德判断的发展是有阶段的,这与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有关。环境、教育影响发展的速度;道德教育既不能采用机械训练的方法,也不能采用放任自流的态度,而应考虑儿童认知发展规律促进其向下一阶段过渡;最好的办法是让学生接触并讨论各种适合其理解力水平的道德两难问题,提高其道德判断水平。,海因茨偷药,欧洲有个妇女得了癌症,快要死了。医生告诉他的丈夫海因茨,有一种镭化剂能治疗这种癌症。这药是本地的一个药剂师发明的。药剂师卖一剂药要价2000美元,十倍于他的成本。海因茨到处借钱,只凑够1000美元。因此他要求药剂师能否买的便宜些
20、,或者分期付款。药剂师说“不行,我发明这种药,就是为了赚钱。”海因茨在绝望中,破窗进入了药房的门,偷走了药,及时挽救了妻子一命。海因茨的做法对不对?海因茨把药交给妻子后,被抓起来了。法官是应该判他的刑,还是应将他释放?,2、价值澄清术,(1)价值澄清的观点 传统学校德育的无效性 反对向学生传递模糊不清的价值观 如何获得概念尤其重要 提倡价值澄清策略的学习,(2)价值澄清的特征,更多表现为一种方法是一个评价认同过程注意对分析评价能力的培养(3)价值澄清的方法澄清答应法、价值表填写法、价值拍卖法,3、榜样学习,以美国班杜拉(A.Bandura)为代表的社会学习理论,强调榜样的学习意义。P148(1
21、)榜样学习的观点(2)榜样的形式(3)榜样学习的过程(4)理想榜样的基本条件,4、角色扮演,代表人物是英国的麦克费尔(P.McPhail),通过角色扮演,体验角色感受,遵循角色期望表现出系列的行为。P149(1)角色扮演的观点(2)心理过程(3)实际操作内容,第九讲 学习动机,一、学习动机与学习(一)动机与学习动机 动机:是引起个体活动,维持已引起的活动,并导致该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在过程或内部状态。学习动机:是激发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使其行为朝向一定学习目标的内在过程或内部状态。,(二)内在动机与外在动机,1、由个体内在需要引起的动机叫内在动机。是学生对学习本身的重要意
22、义的认识而努力学习的动机,是学习的内部动力,是持久的动机。2、由个体外部的激励需要引起的动机叫外在动机。学生为获得奖励而学习的动机,会随奖励的水平而变化,是短效的动机。,(三)学习动机对学习的影响,1、学习动机与学习的关系奥苏伯尔认为:动机可以以增强行为的方式促进学习;而学到的知识反过来又可以增强学习的动机。2、学习动机对学习的影响 以注意的加强为中介 对学习的立即准备,3、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但是并不是动机越强,效率越高,在各种活动中都有一个动机最佳水平的问题,即“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因此,为了使活动取得成效,应避免强度过低或过高。,动机与行为效果的关系,二、学习动机的主要心理成分,奥
23、苏伯尔认为:学校情境中的学习动机包含3种成分。(一)认知内驱力:理解事物、掌握知识的需要。(二)自我提高内驱力:由自己的学业成就而获得相应地位和威望的需要。(三)附属内驱力:为了获得成人和同伴的赞许而把学习搞好的一种需要。,三、学习动机的激发,(一)提高学习动机内在因素的作用 1、学生的唤起水平 使学生维持适度的唤醒水平。2、学生的需要 需要是个体对内外环境的客观需求在脑中的反映。,(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马斯洛在20世纪40年代提出人类有许多需要,但共同具有的基本需要有5类:生理的需要。是指维持生存及延续种族的需要。这是人类最原始、最基本、最优先产生的需要,如食物、氧气、水分、性、排泄、
24、休息等。安全的需要。是指期望受保护与免遭威胁从而获得安全感的需要。如对生命安全、财产安全和职业安全的需要等。,归属和爱的需要,也称为社交的需要。是指每个人都有被他人或群体接纳、爱护、关注、鼓励及支持的需要。如对友谊、爱情、得到某个团体的接纳与承认等需要。尊重的需要。是指对自己社会价值追求的需要,包括自尊与他尊。如对成就、地位、名誉、自信等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就是指个人的潜能得到最充分的发挥,实现自己的到理想抱负。这是最高层次的需要。,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基本需要或匮乏性需要,成长需要,心理需要,马斯洛认为,上述五种需要是逐级上升的,当较低级的需要满足以后
25、,高一级的需要才会产生。如“衣食足而知荣辱,仓廪实而知礼节”就是这种观点。马斯洛又认为,这个层次顺序并非很“刻板”,而是有许多例外的。这正如匈牙利诗人裴多菲所说的那样:“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种皆可抛。”,传统心理学认为,人在满足需要之后,会达到体内平衡状态。而马斯洛认为,这只适用于人的低级动机的追求,涉及人的高级动机则只能用“生长”概念来说明。所谓“生长”是指理想超越发展过程,它不在乎寻求紧张的缓解,而是相反,往往是自觉地保持紧张甚至制造紧张,以促进创造潜能的发挥和自我的实现。,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心理的发展,需要相对突出的高峰,合理
26、性:把千变万化的人类需要从低级到高级分为五类,这是合理的。把生理需要列为第一需要,这是正确的。人有内在的价值和潜能,人要求发挥自己的潜能,符合社会生活的实际情况。局限性:认为自我实现是与生俱来的人的本性;宣扬脱离社会的抽象人性,否定社会制度影响。,(2)评价,3、学生的目标定向,(1)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2)努力营造愉快宽松的学习氛围(3)形成以自己为参照的成功评价模式(4)强调对学习活动本身的掌握和理解,4、学生的归因,归因(Attribution)指人们对自己或他人行为或结果加以解释或推测过程。归因理论是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海德(Heider,F)在其对人际知觉的研究中首先提出的。这
27、一理论的一个基本假设是:寻求理解是人类行为动机的主要来源。学生对自己学业成败结局原因的推断的过程叫学业成败的归因。,韦纳归因理论模式,1.成功能力强自豪、自尊增强对成功的期望愿意从事有成就的任务。2.失败缺乏努力内疚对成功的相对的高期望愿意并坚持从事有成就的任务。3.成功运气好不在乎很少增强对成功的期望缺乏从事有成就任务的坚持性。4.失败缺乏能力羞愧、无能感、沮丧降低对成功的期望缺乏对有成就任务的坚持性。,(二)提高学习动机外在因素的作用,课堂教学效率取决于教师、学生、课堂三大因素:1、教师的特征(1)教师的示范 榜样是一种力量;(2)教师的热情 能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3)教师的关心 直接影响学生的行为;(4)教师的期待 影响课堂气氛和学习动机;,教师的期待效应,罗森塔尔(Rosenthal)效应:教师对学生寄以期待,学生就会发生相应于这种期待的效应。也称“皮格马利翁效应”。罗森塔尔效应既是一口光明的激励之钟,也是一口冷峻的警醒之钟。大桥正夫 日本,2、课堂气氛,(1)安全有序(2)成功(3)理解(4)挑战性 3、教学活动(1)课程导入(2)内容生活化(3)及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