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设计例题讲解.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6532693 上传时间:2023-11-09 格式:PPT 页数:29 大小:4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维设计例题讲解.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三维设计例题讲解.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三维设计例题讲解.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三维设计例题讲解.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三维设计例题讲解.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维设计例题讲解.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维设计例题讲解.ppt(2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009上海高考)昼夜更替,潮起潮落,地球自转运动产生了许许多多的自然现象。据此回答(1)(2)题。(1)在下列现象中,可以成为地球自转的证据是()A.日月升落B.极昼极夜 C.月相变化 D.四季转换,(2)以太阳为参照点,地球自转一周所需时间为()A.23小时56分 B.24小时零4分 C.24小时56分 D.24小时,【答案】(1)A(2)D,解析(1)日月升落可以作为地球自转的证据。极昼极夜和四季更替与地球公转相关,月相变化是日地月三者相对位置变化的反映(2)以太阳为参照点,地球自转一周所需的时间为一个太阳日即24小时。,(1)当a、c两线重叠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北京和海口昼

2、夜等长B.北极圈及其以北有极昼现象C.b地正午太阳高度角达一年中最小值D.此时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的近日点附近,(2009广东高考)右图中a为晨昏线,c为经线,b为c线上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大的点,读图回答(1)(2)题。,【答案】(1)A(2)C,(2)下面四幅图中,能正确表示b地水平运动物体方向的是(),【解析】(1)a 为晨昏线,c为经线,当a、c两线重合时,即春分日或秋分日,此时全球昼夜等长,故选A。(2)b为经线c上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大的点,即b点位于赤道上,因此水平运动的物体不产生偏向,故选C。,【答案】(2)C,(2008上海高考)用实验模拟沿地表作水平 运动物体的地转偏向现象。甲同学打开

3、伞,抬头面视伞 面内侧,顺时针转伞;乙同学向转动的伞面顶部滴红墨 水,并观察红墨水流动过程。据此回答(1)(3)题。,(1)红墨水在伞面上流动的轨迹为()A.先偏右后偏左B.向右偏转 C.先偏左后偏右 D.向左偏转,(2)该实验存在的主要不足是()未模拟出越过赤道后的地转偏向现象没能模拟出纬向运动的地转偏向现象未模拟出高纬向低纬运动的地转偏向现象伞面转动与地球自转的实际差别很大A.B.C.D.,(3)下列地理现象中,与地转偏向力有关的是()上海至纽约飞行航线向高纬度方向凸出南亚地区夏季风的形成直布罗陀海峡表层与底层水流方向相反秘鲁寒流在流动中呈离岸的趋势A.B.C.D.,【答案】(1)B(2)

4、A(3)D,解析(1)甲同学在伞面内侧顺时针转动伞,乙同学从伞顶观察伞则是逆时针转动,类似在北极上空观测,那么红墨水的流动就类似北半球由高纬向低纬流动的河流,流动的轨迹应向右偏。(2)由上题可知模拟的类似由高纬向低纬水平运动物体的偏转,但赤道上和东西方向上的水平运动物体的偏向没有模拟出来,同时伞的转动与地球自转的差别也相差太大。(3)上海至纽约的飞行航线向高纬度凸出是为了沿最短距离飞行;直布罗陀海峡的洋流是由于海水密度差异以及补偿形成的;南亚的夏季风是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向北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向右偏转形成的;秘鲁寒流在南美西海岸由南向北流动,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向左偏转呈离岸趋势。,理

5、解黄赤交角的变化带来的影响,关键是理解几种数据间的关系。如图:(1)黄赤交角回归线的纬度数 太阳直射点移动的纬度范围 热带范围。(2)902北(南)温带范围。,黄赤交角变化带来的影响分析,(3)90极圈的纬度数 晨昏线移动的 纬度范围北(南)寒带的范围。由此可见,黄赤交角的变大或变小将导致上述一系列现象的变化。,2.图上XOY为地轴,MN为赤道,EF、EF为回归线,ST、ST为极圈。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目前黄赤交角在图上是()A.XOFB.TOFC.FON D.TON,(2)按地球上“五带”的划分,图上ST与EF之间为带。(3)当太阳直射点在图上自MN向北移动到EF,再由EF向南移动到MN

6、的过程中,在ST及其以南范围内,有极夜现象出 现的地区变化规律是;。,答案(1)C(2)北温(3)出现极夜的地区逐渐扩大(太阳直射点至EF时)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全部为极之后,出现极夜的地区逐渐缩小,答案:(4)北纬35热带、寒带(或北寒带、南寒带),(4)假设黄赤交角变为35,这时,地球上北半球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将自(纬度)纬线向南、北降低;在地球 上“五带”的划分中,与现在相比,范围将扩大的是。,解析:(1)题中黄赤交角为黄道面与赤道面的夹角。图中MN为赤道面,EF为黄道面,所以 MOE或 FON应为黄赤交角。(2)题考查五带的划分。南、北回归线之间为热带,南、北极圈内为寒带,而极圈与回归线

7、之间为温带,则ST与EF间为北温带。(3)题则考查了太阳直射点移动与极昼极夜范围变化的关系。(4)题,当黄赤交角变为35时,则南、北回归线为35S和35N,南、北极圈纬度变为55S和55N,由此知五带中热带、寒带范围将扩大,温带范围则缩小。,3.(2010黄浦模拟)读“不同地点昼长随季节(北半球)变化统计曲线图”,回答问题。,(1)判断A、C两地的地理纬度:A;C。(2)昼夜长短随季节而变化,但(填图中字母)地区例外,这里昼夜长短的情是。(3)从A到D的四幅图中可以发现,昼夜长短变化幅度的规是。,答案(1)06634S(2)A全年昼夜等长(3)纬度越高,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越大,(4)当B地昼最

8、长时,上海(121.5E、31.5N)一天的太阳起 落方向和太阳高度变化是:从方日出,太阳高度逐渐升高,大约到(北京时间)时达到上中天,之后太阳高度逐渐降低,在方日落。(5)若要在A、B、C三地中选择一地建航天发射场,不考虑地 形、气候等因素,宜选地,简述理由。,答案(4)东南11点54分西南(5)A地球自转线速度大,发射航天器消耗能源较少(提高地球同步轨道卫星运载能力),解析:(1)从图中可知A一年昼长均为12小时,故A位于赤道上;C地冬至日出现极昼,故C位于6634S纬线上。(2)A地全年昼长均为12小时,全年不变。(3)从A到D可知纬度越高,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越大。(4)当B地昼最长时为

9、冬至日,此时上海市日出东南方,当上海(121.5E)为12点时,求出北京时间(120E)为11时54分,日落方位为西南。(5)A地位于赤道,自转线速度最大,若不考虑地形、气候等因素,此地适合建航天发射场。,4.(2008广东高考)下图是位于120E经线上不同纬度三地 夏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角。读图回答(1)(2)题。,(1)三地的纬度从高到低的排序是()A.B.C.D.(2)此日昼长时间从短到长的排序是()A.B.C.D.,答案:(1)A(2)C,解析:(1)解答本题应注意理解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规律,即自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向南北两侧递减,题中显示的时间是夏至,此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图中显示同位

10、于一条经线上的三地太阳光线均从南方射来,说明三地均在北回归线以北,从三地的太阳高度角比较来看,地的太阳高度角最大,说明它最靠近北回归线,纬度应是最低,而地太阳高度角最小则纬度最高。(2)解答本题应注意理解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各地纬度越高,则昼越长,夜越短,结合上题答案即可分析三地的昼长状况。,5.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在图中适当位置画出地球自转方向。(2)该图所示日期为,太阳直射点的 地理坐标是。,(3)图中A点的昼长为小时,该日A点日出于方;D点的日落时间是当地地方时,北京时间是。(4)该日,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是;图中A、B、C三点正午太阳

11、高度的排列顺序是;这一天 与A点正午太阳高度相同的另一条纬线的纬度是。,(5)从D点到C点最短距离的行进方向是()A.自东向西B.先向东南再向东北 C.自西向东 D.先向西南再向西北,答案:(1)画图略(顺时针)。(2)12月22日(前后)2326S,90W(3)24正南2100200(4)自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BCA1942N(5)D,解析:(1)根据东经度向东递增的规律可知,该图是以南极点为中心的光照图,地球呈顺时针方向自转。(2)由晨昏线与南极圈相切可知,该日为北半球冬至日,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上;从图中还能看出,此刻的A点为晨昏线与极圈的切点,且过A点的90E经线为夜半球的中线,故其地

12、方时为0时,所以此刻太阳直射在90W经线上。(3)A点位于南极圈上,该日发生了极昼现象,昼长可达24小时;由于该日太阳始终都位于地平线之上,因此0时太阳位于该地正南方时为日出,也可理解为太阳于正南方落下。从图中可以看出,D点所在的纬线圈,昼弧占了3/4,即该纬线上昼长可达18小时,故该地地方时3时日出,21时日落;120E经线位于该地之东跨75,当该地日落时,北京时间已是第二天凌晨的2时。(4)该日,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上,离南回归线越远的地方,其正午太阳高度就越小,B点离南回归线最近,因此是三地中正午太阳高度最大的,C点比A点更靠近南回归线,故正午太阳高度的排列顺序是BCA。通过正午太阳高度的

13、计算公式“H90纬度,差”可以算出,该日A地的正午太阳高度为4652,由南回归线向北4308的地方(即1942N)正午太阳高度与A地相等。(5)D、C两点的最短距离应是偏向高纬度的大圆劣弧,从D点到C点总体上是逆着地球自转方向即向西,前一段越来越靠近南极点、后一段越来越远离南极点,故其行进方向是先向西南再向西北。,(2009福建高考)读右图,完成(1)(3)题。(1)若EF为赤道,P点出现极昼现象,则太阳直射的范围是()A.020N B.020S C.20N2326N D.20S2326S,(2)若EF为地球公转轨道平面,PQ为地轴,下列变化可信的是()A.福州冬季均温升高 B.北温带范围变小

14、 C.全球极夜范围扩大 D.悉尼(约34S)夏季昼变长,【答案】(1)C(2)A,(3)若O为北极点,H、P为晨昏线与某纬线的两个交点,则E点的时间可能为()A.5月23日8时B.6月22日18时 C.11月23日6时 D.12月22日18时,【答案】D,【解析】(1)根据图示信息可知,P点位于北半球,其纬度数应为70N。此时P点出现极昼现象,根据极昼圈变化规律可知,该点位于极昼圈上或极昼圈以内,得出太阳直射的范围是20N2326N。(2)由图中信息不难得出,黄道平面和赤道平面的夹角(黄赤交角)为20。当黄赤交角变小时,地球上温带的范围将变大,B选项错误;全球极昼、极夜的范围将缩小,所以C选项

15、错误;北半球,冬季昼长变长,南半球夏季昼长变短,位于北半球的福州因太阳照射时间增加均温升高。(3)因O为北极点,从北极上空俯视时,为逆时针方向旋转,E 点的时刻应比H点、P点的时刻早。由题意“H、P为晨昏线与某纬线的两个交点”可知,HP之间的中心点的地方时是000或1200。若HP中心点的地方时是000,北半球应为昼长夜短,E点的地方时应为600;若HP中心点的地方时为1200,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点出现极夜,日期应为12月22日的18时。,做光照图类习题应注意的几个方面1.要关注几个“点”南北极点、太阳直射点、晨昏线与纬线的切点、晨昏线与赤道的交点、近远日点等。,2.要关注几条“线”(1)回

16、归线、赤道、极圈等纬线。(2)本初子午线、180经线、20W、160E等经线。(3)晨昏线3.关注几个“角”(1)黄赤交角。(2)公转轨道、赤道、地轴、晨线或昏线它们之间的夹角。,(2009广东高考)双选读图,回答(1)(3)题。(1)若图中有两地位于南半球,这两地是()A.甲地B.乙地C.丙地 D.丁地,(2)关于甲地的叙述正确的是()A.日落时刻为地方时18时 B.水平运动的物体向右偏转C.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角只有次最大值D.甲地的地球自转线速度大于丙地,(3)若甲地位于东八区的中央经线上,乙地位于东西半球 分界线上,当甲地日出时,可能乙地的地方时是()A.4时40分 B.8时40分 C.

17、16时40分 D.20时40分,【答案】(1)CD(2)AD(3)BD,【解析】(1)从图中可以看出甲地夜长为12小时,其余三地昼长不同,可以判断甲地位于赤道,丙、丁两地昼长小于夜长,乙地昼长大于夜长,乙与丙、丁不在同一半球。如果有两地位于南半球,可能是丙、丁两地。(2)结合上题判断甲位于赤道地区,此地水平运动物体不发生偏转;赤,道上一年有两次太阳直射现象;日落地方时为18时;赤道地区自转线速度最大。(3)根据题意可判断甲地位于120E,乙地为20W或160E,当甲地日出时,其地方时为6时,可求出20W地方时为20时40分,160E地方时为8时40分。,区时计算中要注意的细节问题,(1)注意给出的地点位于东时区还是西时区。(2)要求的地点是在所给地点的东方 还是西方,并画出简图,如右图。(3)根据东西方向,判断计算时是用加法还是用减法。(4)给出的时间是24小时制还是12小时制,特别注意不要把下午3点当做3点来计算。(5)要求的是地方时还是区时,是求哪个时区的区时。(6)为了避免错误,计算时最好按行书写,便于对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