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宏观经济学导论.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6534164 上传时间:2023-11-10 格式:PPT 页数:106 大小:39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级宏观经济学导论.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06页
中级宏观经济学导论.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06页
中级宏观经济学导论.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06页
中级宏观经济学导论.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06页
中级宏观经济学导论.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0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级宏观经济学导论.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级宏观经济学导论.ppt(10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一讲 导 论,成新华扬州大学经济学专业主任、教授国家职业经理培训特聘教授中国农业技术经济研究会理事江苏省民营经济研究会顾问江苏省农村青年创业辅导团导师扬州市再就业创业专家组成员扬州市系统工程学会副理事长扬州市人力资源学会顾问,资源配置 经济学两大问题 资源利用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 经济学研究方法 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 局部均衡与一般均衡,参考教材,中级宏观经济学 安德鲁、伯南克等,任曙明等译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版全球视角的宏观经济学 杰弗里萨克斯,费利普 拉雷恩,费方域等译 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高级宏观经济学武康平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版,制度分析与发展的反思 国际经济增

2、长中心编 商务印书馆 中国十位著名经济学家批判 学林出版社 经济学(第二版)斯蒂格利茨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经济学原理(第三版)曼昆 机械工业出版社 一本拯救资本主义的名著(高鸿业)解读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山东人民出版社,2002)宏观经济学教程(第二版)沈坤荣等,2010年),宏观经济分析理论与政策 张一驰编著,中国经济出版社 宏观经济学 黄亚钧 袁志刚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宏观经济学典型题解析 张云峰主编,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中级宏观经济学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 石良平编著 西方经济学名著提要 江西人民出版社,2005 宋承先主编,理论的形成,定义假设假说预测验证,理论的表述

3、,口述法(叙述法)算术表示法(列表法)几何等价法(图形法)代数表达法(模型法),宏观经济学的主要内容,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基本模型 ISLM模型 ADAS模型 失业 基本问题 通货膨胀 经济周期 经济增长,需求管理宏观经济政策 供给管理 国际经济政策,理论是对现实世界认识的总结与归纳。二战后的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让人们感觉到理论似乎赶不上变化如此之快的经济现实。然而,也正是因为新问题的不断出现,才使宏观经济理论得到迅速发展。各种宏观经济理论在近几十年来交替出现,各种学派激烈争论,也使得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和把握比较困难。,一、凯恩斯有关萧条的宏观经济学,古典式宏观经济学 1、库兹涅茨(1927)

4、创立了有关宏观经济数据统计体系被美国政府所采用,使美国在30年代就建立了国民收入核算制度。后来,斯通(1953)将这类国民账户系统化,成了现在的SNA。2、米切尔(1926)第一次从现代经济学角度剖析了经济周期的内在规律,开创了后人对经济周期研究的兴趣。,马歇尔的学生庇古(1929)对于总和时序数据的研究。,凯恩斯,“我认为自己在写一本有关经济理论的书,这一理论将使人类思考经济问题的方式发生巨大改变不,我猜测会立即在未来10年内引起改变”(通论,1936),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分离,二战前夕,失业率居高不下,经济学开始从研究微观问题转而研究是什么因素决定了像失业率和GNP这样的总量问题19

5、33年,弗里斯提出了初步划分的概念:“微观分析方法是指对于大的经济体系中的某个经济单位在一般条件下的行为进行研究分析的方法,而宏观分析方法是指对整个经济系统的总体分析”。,1936年,凯恩斯提出:“我认为,经济学理论应划分为两个部分,一个部分是研究单个厂商在给定条件下的产出和利润的理论,另一部分是研究整个经济的产出和就业的理论”。1941年荷兰,彼得活尔夫:“微观经济学描述的是关于个人或家庭的经济关系,而宏观经济学是研究一个大的群体相互间的关系”。首次使用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字眼。最近20年,则又开始寻找方法来打破两者之间的鸿沟。,凯恩斯的“马戏团”,凯恩斯的论述:市场经济中高失业率和未被

6、完全利用的生产能力有可能长期并存;政府的财政货币政策能够影响产出从而降低失业率并缩短经济衰退。由“马戏团”来发展和宣传。理查德卡恩是集体中的核心人物。最早提出了乘数的概念;另一人物是罗伊哈罗德,将乘数原理与加速原理相结合,建立了凯恩斯体系的动态模型,对经济增长数学化发展作出了贡献。,最引人注目的是琼罗宾逊夫人,她的贡献包括就业不足论、经济增长论、资本理论、经济学说史、经济学方法论等。,凯恩斯经济学的产生背景,经济背景和学术背景,凯恩斯经济学 30年代大萧条的直接产物,1929-1933年期间美国农场主销毁“过剩”牛奶,1929-1933排队领取食品的美国饥民,大危机的表现经济剧烈波动(产出水平

7、下降30)失业率暴涨(高达25)价格水平剧烈波动(下降了25)国际贸易萎缩(贸易量下降了25,价格下降了60),大危机:人们应该反思!,为什么会发生大危机?经济是否具有内在的不稳定性?,是否可以避免?如何预防?发生了危机如何来解决?,大危机期间的治理对内:平衡预算、美联储无作为对外:贸易保护、输出“紧缩”结果:危机更为严重,认识大危机凯恩斯的解释:投资下降、有效需求不足弗里德曼的解释:美联储的无作为、货币存量下降,宏观经济管理有效需求管理: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大萧条时期,罗斯福政府在实体经济方面推出了被称为“罗斯福新政”的重大调整措施。其中包括:1.在工业方面,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兴建公共工程

8、,以增加就业,扩大国民收入,比如对田纳西河的治理,把整个流域居民的平均收入提高了9倍,电价却为全国平均的一半。2.在农业方面,罗斯福政府通过以两个农业调整法为主,调整农产品生产,解决农场抵押与农民信贷问题,农业净收入1932年的19.3亿美元上升为1935年的46.1亿美元。3.在社会保障方面,通过增加政府救济和强化社会保障体系扩大对国民的转移支付。1939年的个人可支配收入已恢复至1929年的62%,显著地稳定了国内需求。总体而言,“罗斯福新政”的确重要,但是“二战”带来的重大外部需求也对挽救大萧条危机有刺激作用。,大萧条导致美国经济的调整周期有多长?从实体经济看,到1939年,美国名义GD

9、P为920亿美元,国民可支配收入为714亿美元,大约相当于1929年的85%至90%;就业人数为3585.7万人,略超1929年,就业平均工资1282美元,约为危机前90%。实体经济恢复周期大致为十年。从金融经济看,美国1939年国民总储蓄为135亿美元,总投资为149亿美元,是大萧条前的65%至70%,金融经济恢复周期甚至超过了20年。,传统经济学否认危机和失业。希望出现一种新经济学,要承认危机和失业,但不要承认危机和失业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制度;要论证资本主义制度可以防止危机和失业,而不要只是空泛议论;要攻击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制度,而不允许任何转向马克思、转向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潮存在和蔓延。

10、,凯恩斯经济学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必然产物,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开始出现。在大战期间,这种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并带有非常时期的军事性质。面对着迅速发展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统治阶级和统治集团希望一种新经济学,要反对自由放任主义,主张国家干预主义;,要讲“一只看得见的手”的作用,不要只讲“一只看不见的手”的作用;要维护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要在理论上论证在实践中已经在做的事,而不是持反对或批评立场。凯恩斯经济学正是在这样一种符合统治阶级和统治集团愿望的新经济学,它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必然产物。,凯恩斯经济学产生的学术背景,凯恩斯经济学产生和传播以前,占统治地位的经济学是以马歇尔、庇

11、古等人为代表的传统经济学。而凡勃仑在1900年第一次用“新古典”一词来描述马歇尔经济学。后来西方经济学普遍接受“新古典学派”“新古典经济学”这些固定含义的用语来称马歇尔、庇古等人和他们的经济学。,凯恩斯的生平和著作,约翰梅纳德凯恩斯于1883年6月5日出生于英国剑桥市。父亲是马歇尔的早期弟子,母亲曾任剑桥参议员和市长。在少年时代,凯恩斯的数学成绩突出,14岁那年获得了伊顿公学奖学金。1902年被保送进入纽卡斯尔学院学习数学。1909年3月,凯恩斯的论文概率论顺利通过。经过修订之后,于1921年出版。,1908年,凯恩斯应马歇尔之聘为经济学讲师。1911年,由于马歇尔的推荐,28岁的凯恩斯出任经

12、济学杂志主编。这一杂志是英国皇家经济学会的季刊,凯恩斯负责这一杂志长达30多年之久,并为它写了不少文章。1913年,印度的经济问题十分严重。凯恩斯这一年出版的印度的通货和财政,是他的第一本经济学著作。他因此而成为英国皇家印度通货与财政委员会会员,参加政府的重要工作。,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不久,凯恩斯在这一年进财政部工作,主要职责是处理协约国之间的金融问题。1919年,他担任英国财政部出席巴黎和会的首席代表,并以顾问身份出席四强会议。1925年,凯恩斯跟逃亡英国的俄国芭蕾舞演员莉迪娅.露波可娃结婚。他们曾数次去过俄国。,凯恩斯对经济问题的研究最初主要是对货币理论的研究。1923年,凯

13、恩斯出版货币改革论,这是他将1922年在报纸上发表的一系列文章经过修改、编篡而成的,主要是讨论战后的经济政策。凯恩斯研究货币理论的另一部著作是1930年出版的两卷本的货币论。这部著作的上卷是货币的纯理论,下卷是货币的应用理论。,凯恩斯对传统经济学挑战的是他第三部著作:就业、利息和通货膨胀。通论是在30年代大萧条爆发以后孕育的,于1936年问世。,通论出版后不久,凯恩斯患了心脏病。此后,他著作不算很多。1937年发表了就业通论一文,说明他的就业理论的基本内容。1940年,凯恩斯出版小册子如何筹措战费,这是他为财政大臣提出的战时财政计划,销路很广。1942年6月,被封为勋爵。1946年4月21日,

14、凯恩斯因心脏病突然发作去世。,通论简介,在凯恩斯看来,一个社会的总产量、国民收入和就业量在短期中是大致等价的概念。凯恩斯写作本书的最终理由是想提高国民收入,使它达到充分就业状态,以便解决资本主义的失业问题和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经济学的二分法,传统经济学把经济理论分为两个部分:经济学原理和货币学原理。凯恩斯不同意这种二分法:一方面是价值理论和分配理论,另一方面是货币理论,“我认为是一种错误的分法”。在批评的同时,他提出了自己的新的二分法。,正确的二分法应当是:一方面是单个行业或厂商理论以及既定数量的资源在各种不同用途之间的分配和报酬理论,另外一方面是从整体来看的产量和就业理论。凯恩斯的二分法实

15、际上是主张把经济学分为两个部分: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有效需求原理,凯恩斯经济学的核心是就业理论,而就业理论的逻辑起点是有效需求。在凯恩斯以前,剑桥的经济学家,例如庇古,把失业分为摩擦失业和自愿失业两个范畴,认为包含了全部失业。凯恩斯接受了传统经济学的摩擦失业和资源失业两个范畴,不同的是,他提出了第三个失业范畴:非自愿失业。,消费倾向和乘数,消费倾向 凯恩斯的消费倾向指的是收入和消费之间的函数关系。凯恩斯认为,消费倾向是一个相当稳定的函数。在通常情况下,总消费量主要取决于总收入量,而消费倾向本身的变化是次要的。,凯恩斯认为,影响消费倾向的因素可以分为两类: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主观因素包括人

16、性的心理因素、社会习惯和社会制度。客观因素有:货币工资的改变、收入、净收入的改变、资本价值的意外收益的改变、利率的改变、财政政策的改变和预期的改变。,乘数概念是凯恩斯的学生卡恩在国内投资与失业关系一文中首先提出来的。按照卡恩的就业乘数,当净投资增加时,总就业增量将是初始就业增量的一个倍数。凯恩斯接受了卡恩的乘数概论,提出了投资乘数。投资乘数是表示投资增量和收入之间的比例关系的系数。乘数是建立在消费倾向这一主观心理因素的基础上的。凯恩斯认为:乘数是公众心理倾向的函数。,资本边际效率,资本边际效率是凯恩斯所说造成有效需求不足的基本心理因素之一。凯恩斯的资本边际效率,指的是预期增加一个单位投资可以得

17、到的利润率。凯恩斯把资本资产的未来收入看作是预期的这项投资的未来一系列年收入,把资本资产的供给价格看作是预期的资产的重置成本。而且,他认为资本边际效率是递减的。,凯恩斯在通论中用相当多的篇幅讨论投资引诱。投资引诱理论是他的就业通论的最重要的部分。按照凯恩斯的看法,只有资本资产的预期收益超过资本资产的供给价格或重置成本,继续投资才是有利可图的(说明此时投资还不足),才能对资本家产生投资引诱。,流动偏好和货币数量,流动偏好,又译作灵活偏好,是凯恩斯所说的造成有效需求不足的基本心理因素之一。凯恩斯的流动偏好指的是公众愿意用货币形式持有收入和财富的欲望和心理。,关于流动偏好的起因,凯恩斯认为是来自三种

18、动机:交易动机、谨慎动机和投机动机。凯恩斯认为,处于交易动机和谨慎动机的流动偏好所需要的货币数量,大致取决于经济体系的一般经济活动和货币收入水平,对利率变动的反映。货币供给有中央银行决定。货币供给量分两部分:一部分满足交易动机和谨慎动机的需要,一部分满足投机动机的需要。,货币工资和价格,以马歇尔和庇古为代表的传统经济学认为,货币工资有伸缩性,存在失业时,货币工资会自动下降,失业将随之减少,直至恢复充分就业。凯恩斯不同意传统经济学的上述观点。在假定货币工资和价格不变时,凯恩斯认为,就业量取决于有效需求,而不是取决于货币工资。,关于货币工资降低是否增加就业量的问题,凯恩斯分两种情况进行讨论。第一种

19、情况是,消费倾向、资本边际效率和利率三者不变时,货币工资降低是否直接趋向于增加就业量。对此,凯恩斯的回答是否定的。第二种情况是,消费倾向、资本家边际效率或利率受到货币工资降低的影响时是否存在增加就业量的直接趋势。对此,凯恩斯的回答是肯定的。凯恩斯不赞成传统经济学关于通过降低货币工资以增加就业的政策主张。,价格理论,传统经济学的价格理论认为,货币数量的增加量是价格水平的决定因素,货币数量的增加会直接影响价格水平。而凯恩斯的价格理论认为,货币供给量的增加对价格水平并没有直接的影响,而是直接影响利率水平。(也构成了与货币主义的区别),经济周期,经济周期是非常复杂的现象,要对经济周期作出完全解释,他的

20、通论中每一因素都是需要的,特别是,消费倾向的波动、流动偏好状态的波动以及资本边际效率的波动,全都发生作用。但是他认为,经济周期的主要因素是资本边际效率的波动。在繁荣后期,人们对资本品的未来收益作乐观的预期。当繁荣还在持续时,由于人们对未来收益的可靠性突然发生怀疑,或者由于新生产的耐用品存货不断增加使先行收益出现下降或怀疑的征兆,因而幻想破灭。,在衰退期间,存货和流动资本两者的变化趋势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表现形式。总之,在经过一段时间之后,资本、剩余存货和流动资本的减少,导致它们的稀缺性明显恢复,因而资本边际效率提高。在萧条期间,处于交易动机所需要的货币数量减少,利率因而下降。利率下降又导致成本下

21、降。这一切,促使投资资本增加。又由于收入下降时期的边际消费倾向高,就业乘数大,所以产量、就业和收入增长快。经济在经历了萧条和复苏之后,又进入繁荣阶段。到了繁荣后期,当资本边际效率重新崩溃时,危机又会突然发生。这就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周期。,凯恩斯的经济政策观点,凯恩斯的经济政策观点的核心是反对自由放任,主张国家干预。凯恩斯所说的扩大政府职能,主要是指扩大政府调节消费倾向和投资引诱的职能。调节消费倾向,目的在于刺激消费。调节投资引诱,目的在于刺激投资。有效需求是由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组成的,刺激消费和投资,就是刺激有效需求。,凯恩斯还认为,政府最聪明的办法是双管齐下,一方面,由社会控制投资率,增加投资

22、;另一方面,提高消费倾向,增加消费。不过,凯恩斯强调说,不能太着重于增加消费,而应着重于投资。刺激消费和投资,可以采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凯恩斯认为,仅仅依靠货币政策很难奏效,主要应当依靠财政政策。关于财政政策,凯恩斯不同意传统经济学保持国家预算平衡的观点,而是认为赤字财政有益。关于货币政策,凯恩斯不同意传统经济学保持国内价格水平稳定的观点,而是认为温和的通货膨胀无害。,二、新古典综合对凯恩斯理论的修正与发展,新古典综合:萨缪尔森经济学(1955)最近几年,美国90%的经济学家都不再是“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家”或“反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家”。相反,他们将以前的经济学和现代的收入决定论有用的东西进行综合

23、,其成果可以称为新古典综合经济学。,IS-LM模型:希克斯(1937)、汉森(1949)这一模型使凯恩斯理论的解释力大大加强,同时也为以后的经济学家所构建的模型打下了一个很好的基础。存在的问题:比如,预期在模型中未起到任何作用、缺少对价格和工资的调整等。后来的经济学家们纷纷对其进行修正和改进。,消费理论:弗里德曼(1957)、莫迪利安尼(1954)在边际消费理论基础上发展了消费理论。弗里德曼认为,消费者的行为不仅仅取决于当前的收入,而是取决于持久收入持久收入理论。莫迪利安尼认为,消费者的消费计划范围是他们的一生消费的生命周期理论。他们均将消费行为的视角从短期延伸至长期,因此都认为预期在消费决策

24、中起作非常重要的作用。,投资理论:托宾(1959)从凯恩斯的边际效率理论出发,基于利润和投资的现值之间的关系发展了投资理论。托宾认为,投资与股票市场价值之间应该有着非常紧密的关系。在决定是否应该投资的过程中,公司并不需要复杂的计算,股票价格是对已经到位的每一单位资本价值的最有效的评价。公司只要解决一个简单的问题:比较每一单位额外资本的买价与股票市场愿意为其支付的价格。如果股票市场的估价超出了买价,公司就应该投资,反之就不投资。此,托宾建立了一个变量反映每一单位资本的价值相对于其买价的相对量,然后观察它的变动与投资变动的关系是否紧密,即q理论,货币需求理论:托宾基于流动性、投资报酬率和风险,发展

25、了不同资产之间的选择理论。托宾的资产选择理论不仅成为宏观经济学中金融市场理论的基础,而且成为一般金融理论的基础。,增长理论:50-60年代经济的快速增长,索洛(1956)在哈罗德-多马(1939,1947)模型基础上建立了被誉为现代经济增长的模型。这一模型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决定经济增长的思路,后来这一模型得到了进一步的拓展,经济学家将储蓄和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所起作用引入了现代增长模型。,宏观经济学模型:克莱因(1954)开发,这一模型是扩展后的IS关系,共有16个方程。随着国民账户体系的建立和计算机的发展,以及宏观经济理论的不断改进,所有的经济学贡献都逐渐被融入进宏观计量模型,使模型规模越来越大

26、。最为重要的是由莫迪利安尼等在60年代发展起来的MPS,这一模型的结构是由IS-LM模型为基础的扩展版本,再加上菲利普斯曲线的机制构成。(计量经济学的重要内容),三、凯恩斯主义与货币主义,60年代凯恩斯主义与货币主义之间的争论占据了宏观经济学的主题地位。主要围绕三个问题: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效果、菲利普斯曲线及政府实施宏观经济政策的作用。,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关系 凯恩斯:作为抵抗衰退的关键因素,财政政策优于货币政策。因为IS比较陡峭,造成利率的变化对需求和产出影响较小,因此货币政策作用不大。而财政政策可以影响总需求,因此可以通过乘数作用和市场的传导机制,更快、更可靠地影响总产出。,弗里德曼美

27、国货币史:1867-1960年(1963),细致地回顾了货币政策的证据,分析了一个世纪以来美国的货币和产出之间的关系,得出:货币政策不仅非常有效,而且货币的变化的确可以解释产出的大多数波动状况。大萧条恰恰是由于货币政策的失误所导致的:由于银行的破产导致了货币供给的减少,这时联邦银行应该增加基础货币的投放,以避免货币供给的减少,但是他们没有这样做。,上述观点引起了广为争论,同时也引起人们对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之间的关系及各自效果的深入研究。比较一致的意见是财政政策都会产生效果,根据不同的情况,将两者结合起来运用可能效果会更好。,菲利普斯曲线 短期(暂时)是存在的,在长期中不存在。弗里德曼在20世纪

28、60年代末就大胆预测,不出5年,美国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交替关系就会消失。事实证明,其预测是正确的,几年之后,随着石油危机的出现,该现象就消失了。70年代中期,大多数经济学家都接受了弗里德曼的观点,认为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不存在长期的交替关系。,宏观经济政策的作用 理论上就目前的知识是否足以用来稳定经济?政策制定者是否有能力对经济作出正确的判断?这些增加了政策效果分析的难度和政策运用的准确性。比如,处于高失业状态,中央银行是准备运用货币政策来刺激经济活动时必须回答以下诸多问题:1、目前的高失业率是高于自然失业率的信号还是自然自然失业率已增加的信号?如果是接近于自然失业率,则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将导致

29、自然失业率的下降,但同时会引起通货膨胀。2、货币供给的变化会使短期利率降低多少?会对长期利率的变化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股票价格会不会上扬?汇率将贬值多少?3、降低了的长期利率与上升了的股票价格在多长时间内对投资和消费支出产生影响?J曲线效应需要多长时间才会起作用?贸易余额需要多长时间才会有所改善?如果经济提前复苏,而这些效应又来得很迟,会对经济产生什么样的危害?,宏观经济越来越复杂,正因为如此,很多人试图建立宏观经济计量模型,但模型的准确性却一直受到人们的怀疑。弗里德曼认为,政府只要使用最简单的方法,如控制货币的稳定增长就可以了(防止货币成为引起经济不稳定的根源),市场机制会自动调节经济的非均衡

30、状态。,四、理性预期学派,70年代的“滞胀”现象,经济学的反思得出,经济中形成了一个同时对价格和产出产生不利的供给冲击。由此必然地对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形成致命的挑战。芝加哥大学弗里德曼的学生卢卡斯等人,领导了一场反对主流经济学的强有力的冲击。他们比货币主义更彻底地反凯恩斯主义,他们认为政府在系统地稳定经济方面是无效的,其原因是微观经济主体是理性的,他们的决策比政府更灵活,他们的理性预期使政策的效果在这些微观主体的对策行为面前变得非常微小。,他们认为,由于人们存在理性预期,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已经过时:1、现有的宏观经济模型不能帮助制定政策。主要原因是现有的模型没有将预期融入模型中,这些模型都假设所有

31、的变量,包括政策变量都取决于当前值和历史值。但是如果政策发生变化,人们形成预期的方式也会改变,从而使被估计的变量关系,以及以这些变量形成的模型估计,对在新政策下将要发生的事情不能做出有效的指导(卢卡斯批判)。最有效的证据是对菲利普斯曲线的运用。70年代之前,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存在明显的替代关系;但70年代之后,这种替代关系却消失了。,2、如果将预期引入凯恩斯模型,这些模型得出的结论刚好与凯恩斯的结论相反。例如:根据菲利普斯曲线原理,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认为,如果货币增加,首先导致的是更高的产出和更低的失业,然后更低的失业导致更高的名义工资和更高的价格。这一过程不断调整,直到工资和价格增加到与名义工

32、资相同的比例,使失业和产出都回落到各自的自然率水平。卢卡斯认为,上述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工资制定者对通货膨胀的保守预期。一旦工资制定者有理性预期,调整要快得多。如果货币工资的变化的程度是人们所预期的,则它对产出交没有影响。若人们预期到下一期货币供给量会增加5%,工资制定者也将下一年的合同工资提高5%,同样企业也把价格提高5%,这一结果使实际货币量没有变化,需求和产出也就没有变化了。,因此,卢卡斯认为,只有未预测的货币变化才能影响产出,可以预期到的货币变化对经济活动不会产生影响。更一般地,如果工资制定者有理性预期,需求的变化只会在工资是以名义工资进行设定的这段时间内才可能对产出产生影响。(长期

33、无效),3、如果个人和企业都具有理性预期,那么将政策视为是对复杂而被动的系统的控制是不正确的。人和企业不是机器,他们会对政策制定者所制定的政策进行预测,并通过这种预期提前对政策作出反应。因而,我们需要的工具不是最优控制理论,而是博弈论。,对理性预期的进一步的讨论,关于理性预期的含义 霍尔(1978)认为,如果消费者非常有远见,那么消费的变化不可能进行预测,因为对下一年的最好预测是今年的消费。这一分析结果是基于最简单的直觉:如果消费者都非常有远见,他们只会在得知有关将来的新信息时才会改变消费,但这些信息是不可预测的。由此,引发了对消费的随机游走现象的研究,从而使随机游走行为成为消费研究的一个基准

34、。,多恩布尔(1980)将预期理论引入对国际金融的分析。一般认为,在浮动汇率下,汇率的剧烈波动被认为是由于非理性投资者的投机所造成的,而多恩布尔则认为这完全符合理性行为。“货币政策的变化会导致利率的长期变化;两个国家之间的通货和预期利率差额的变化会导致汇率的巨大变化”。这种汇率的巨大变化被称为汇率的过度调整模型,已成为对汇率变化进行讨论的基准。,运用博弈论来考虑政策。主要成果之一是发展了一种可以对诸如“可信度”、“信誉”、“承诺”等模糊概念进行更为严格思考的方法。此外,也出现了将注意力从“政府应该做什么”转到“政府实际上做了什么”上来,由此,经济学就将注意力转移到政策的约束问题上。当经济学家在

35、给政策制定者出主意时,要更多地考虑政策的约束。,五、宏观经济学的进一步发展,新古典经济学与实际经济周期理论,卢卡斯指出,要解释经济波动,不应该依赖劳动力市场的不完全性,以及工资和价格的缓慢调整等,而应该把经济波动理解为在价格和工资完全可变的竞争市场上的冲击效应,要研究在这种冲击效应下经济波动的变化。带头人:普雷斯科特(1982)和他的追随者发展了一种经济周期模型,称为真实经济周期理论(RBC)。模型假设:产出通常处于自然率水平,因此产出的所有波动都是自然产出水平的变化,与远离产出水平的变化不相同。,这些变动的原因是什么呢?普雷斯科特认为是技术进步。随着新发明的出现,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从而导

36、致产出的大量增加。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会导致工资的增加,这就使就业更具有吸引力,使工人愿意工作更长的时间。因此,技术进步所导致的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进而导致产出和就业的增加是经济波动产生的主要原因,这就是真实冲击。,理论提出后,在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上都受到多方面的批评。技术进步是诸多技术革新集成的结果,每项技术革新都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才能传播开来。这一过程是否对产出在短期内的巨大波动产生影响,让人怀疑。同时将衰退视为技术倒退的时期,在这一时期,劳动生产率和产出都有出现下降趋势,也让人难以理解。实际上,多种研究表明,货币的变化对产出确实有着很强的影响,但在真实周期模型中,货币的变化对产出是没有影响的。

37、但是,这种探索还是有意义的,例如并非所有的波动都是产出对自然率的偏离等。其追随者针对大多数学者的批评,正在对这一模型进行修正,例如引入名义刚性,并将货币对产出的影响纳入模型之中等。,新凯恩斯经济学,(一)新凯恩斯学派的由来和发展1.原凯恩斯主义与新凯恩斯主义 凯恩斯主义曾在西方宏观经济学领域长期处于主流经济学地位。但是,自60年代末70年代初以来,凯恩斯主义由于不能解释滞胀现象而受到与其对立的主张自由经济的学派的批评。凯恩斯主义无力应付现实和理论的挑战而陷入困境,从主流派正统经济学宝座上跌落下来。经济自由主义的思潮席卷西方宏观经济领域,凯恩斯主义日趋衰微。新凯恩斯主义的出现,使凯恩斯主义从困境

38、中走了出来。,2.新凯恩斯主义的理论背景,新凯恩斯主义产生的客观条件是,原凯恩斯主义的理论缺陷和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在解释现实问题时效微力乏。原凯恩斯的不足和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在理论上的进展,给新凯恩斯主义者以有益的启迪。新凯恩斯主义是原凯恩斯主义受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打击后,吸取凯恩斯主义与其对立的学派的斗争中的经验教训而形成,并在与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斗争中不断发展,是原凯恩斯主义的复兴。,3.新凯恩斯主义的假设条件和特点非市场出清假设是新凯恩斯主义最重要的假设,这一假设来自原凯恩斯主义。但是,两者的非市场出清理论存在着重大的差别。新凯恩斯主义的假设条件是:(1)假定工资和价格有粘性,即工资和价格不是

39、不能调整,而是可以调整的,知识调整十分慢,须耗费相当的时日。(2)新凯恩斯主义模型增添了原凯恩斯模型所忽略的两个假设:一是经济当事人最大化原则;二是理性预期。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特征是:否认新古典的二分法,认为经济是非瓦尔拉斯均衡,实际不完全性是重要的。,(二)新凯恩斯主义价格粘性论新凯恩斯主义的价格粘性论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名义价格粘性论;二是实际价格粘性论。1.名义价格粘性论(1)菜单成本论 有关菜单成本论的文献很多,其中代表性理论为:菜单成本和经济周期论;近似理性经济周期模型;实际刚性和货币非中性论等。(2)交错调整价格论 交错调整理论认为,在不完全竞争市场中,厂商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通常

40、采用交错而不是同步方式调整价格。,2.实际价格粘性论新凯恩斯主义的实际价格粘性论,除了上面提到的“实际刚性和货币非中性论”外,还有:厂商信誉论、需求非对称性论、投入产出表理论、寡头市场和价格粘性论。,(三)新凯恩斯主义劳动市场论新凯恩斯主义的劳动市场论克服了凯恩斯主义指明的权限,维护了凯恩斯主义劳动市场非出清的信条。新凯恩斯主义劳动市场论的关键性假设是工资粘性,归纳起来不外乎是两类:一是名义工资粘性论;二是实际工资粘性论。1.名义工资粘性论 新凯恩斯主义关于名义工资粘性的代表性理论有:交错调整工资论和长期劳动合同论等。,2.实际工资粘性论新凯恩斯主义关于实际工资粘性的理论比较多,其典型理论有:

41、隐含合同论、效率工资论和局内局外人理论。隐含合同论包括公开信息隐含合同论和非对称信息隐含合同论。效率工资论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三方面:效率工资和劳动市场;效率工资的微观基础;效率工资和失业。失业滞后论也包括三方面:纯局内人的工资调整;有局外人压力的工资调整;失业的持久性和工资调整。,(四)新凯恩斯主义信贷配给论新凯恩斯主义信贷配给论从信贷市场中信息非对称性出发,论述了利率和贷款抵押的选择效应会导致信贷市场出现信贷配给,信贷市场会失灵,政府干预有积极作用。,1.利率的选择效应和信贷配给利率有两种选择,一是正向选择,二是反向选择。利率的正向选择效应是指,利率的增加能提高银行的收益,它是利率对银行收益

42、的直接影响。利率还对厂商有激励作用,能改变厂商对待风险的态度。,银行利用利率的反向选择效应作为检测机制,可以辩识出厂商稀罕风险的程度和将贷款给不同厂商的风险性。银行最优利率通常不等于市场出清时的利率,所以,信贷市场出现配给。信贷市场出现配给,是自由信贷市场中银行依据利率的选择效应,为实现利润最大化目标、理性行事的结果,不是国家干预的产物。,2.贷款抵押的选择效应和信贷配给贷款抵押品有正向选择效应和反向选择效应。前者是指,当信贷市场存在超额需求时,银行通过提高贷款抵押品水平来增加偿还贷款的可靠性,减少坏帐的风险,增加银行收入。同时,还抑制了借款者对贷款的需求。后者是指贷款抵押品水平的递增会增加贷

43、款的风险,降低还款的可靠性。银行可以根据这两者确定最佳抵押品水平。新凯恩斯主义的信贷配给论指出,由于信贷市场中利率机制和配给机制同时起作用,信贷市场会出现多重均衡态,市场机制失灵,通过政府干预才能纠正市场失灵。,(五)新凯恩斯学派的政策主张1.新凯恩斯主义的价格政策 新凯恩斯主义者的价格政策建议的主旨是抑制价格粘性,使价格富有弹性,以修复失灵的市场机制,稳定总产量。新凯恩斯主义者在交错调整价格论和菜单成本论中提出了大体相似的政策建议。这两个政策建议都主张通过政策干预去协调经济人的行为,纠正市场失灵,基本上是正确的,只是缺乏可操作性。,2.新凯恩斯主义的就业政策 新凯恩斯主义的劳动工资理论,在微

44、观经济学基础上阐释了工资粘性和失业问题,并提出若干关于工资就业的政策。这些政策建议主要集中于局内局外人理论和交错劳动合同论等理论。新凯恩斯主义的就业政策着眼于增加工资弹性,减少失业,其政策思路是合理的,但带有较强的理想色彩,具体实施起来有一定的难度。由政府出面干预劳动合同,在资本主义国家中缺乏可行性。,3.新凯恩斯主义的货币政策和信贷政策(1)货币政策 新凯恩斯主义者认为,为了实现稳定产出的目标,政府罪有应得的货币政策是:货币量市场的调整与影响价格的实际扰动相适应,与引起价格变动的名义扰动反向行事。然而这两种政策对雇员的影响是不同的,前者意味着产出稳定时,雇员工资不太稳定,而后者意味着产出稳定

45、时,雇员工资比较稳定。,(2)信贷政策 新凯恩斯主义的信贷政策建议是:政府从社会福利最大化出发,应该干预信贷市场。利用贷款补贴或提供信贷担保等手段去降低市场利率,使那些有社会效益的项目能够获得贷款。,新经济增长理论,索洛模型将储蓄率、人口增长率、资本折旧率和技术进步都视为外生变量。资本折旧速度不容易人为控制,不同经济的资本折旧不会有明显差距,作为外生变量是可以理解的。但储蓄率、人口增长率和技术进步是由人们的行为决定的,也是可以通过政策等加以影响,在不同的经济中其水平很不相同。因此,当索洛模型无法解释增长时,人们自然会将客观存在们作为内生变量来考虑,这些模型被称为内生经济增长模型,由此新经济增长

46、理论也就诞生了。,由于经济增长可以分为由资本或劳动等要素推动的和由技术进步推动的两种类型,因此内生经济增长也可分为“要素投入的内生增长”和“技术进步的内生增长”两种类型要素推动的内生增长包括资本投入内生决定的增长和劳动供给内生决定的增长。前一种依靠自身的资积累,而储蓄率是决定资本积累的关键变量。要将储蓄率作为内生变量,必须考察家庭的消费行为,因为储蓄率取决于家庭在消费与储蓄之间的选择。家庭的跨期最优消费选择模型是内生储蓄率经济增长理论的核心模型。一个经济的劳动供给取决于人口增长率、移民和人们对工作和闲暇的选择,因此居民对生育、移民和工作时间的选择,是从劳动供给内生决定的角度考察内生经济增长的模

47、型。,内生技术进步:经济增长除了依靠要素的增长以外,就是靠生产率的提高,而生产率的提高主要依靠技术进步。当一个经济的技术进步速度和路径由这个经济中家庭、企业的行为决定而不是外生决定的常数,这种技术进步就被称为“内生技术进步”。内生技术进步模型的类型:报酬递增的生产函数:罗默收益递增与长期增长(1986)认为,企业通过投资增加资本存量的行为提高了知识的水平,知识是非竞争性的,具有外部效应,这种效应不仅使其自身形成收益递增,而且也使物质资村和劳动等其他投入要素也具有收益递增的特性,而这种收益递增会导致经济的长期增长。,人力资本:卢卡斯论经济发展机制,用人力资本解释了长期经济增长。人力资本不同于一般

48、的知识,是关于“特定人的知识或一个民族的特殊的文化”;人力资本也不同于劳动力,必须通过教育和培训成本的投入才能形成。人力资本可以相互传递,其结果不仅提高了投资者本身的生产率,而且也增加了劳动与物质资本的生产率,从而形成了生产的收益递增。拥有大量人力资本的国家会取得较快的经济增长速度,人力资本水平低下则是不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的缓慢的重要原因之一。,干中学模型强调从事生产的过程也是获得知识的学习过程。生产过程中积累了资本品同时也积累了更多的知识,因为新生产的资本品所含的技术水平在提高。干中学积累起来的经验使劳动力和固定资产的效率在生产过程中都有所提高,这就是所谓知识溢出效应。技术水平随着资本水平的提

49、高而提高,学习参数的提高会促使长期增长率的提高,干中学模型以此来解释经济的长期增长。,创新:是企业投资进行研究开发的成果。根据创新产品的类型不同,创新可以分为中间品创新和消费品创新。当创新产品为中间品时,创新表现为中间品品种的增加和质量的提高,意味着消费品生产率的提高。生产率的提高保证了在中间品投入总量不变的情况下消费品总量的上升,从而产生了经济增长。当创新产品为消费品时,在消费总支出不变的情况下创新表现为消费品品种的增加或质量的上升,可以提高消费者的效用,这样经济增长就表现为福利的增加。,新经济增长理论与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的区别,将技术看成是经济系统中的一个中心部分,是内生的;而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认为技术是外生的。认为技术可以提高投资的收益率,而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认为投资收益是递减的认为投资能使技术更有价值,而技术也能使投资更有价值,这是一种良性循环,它能长期地、恒定地促进一经济的增长。,宏观经济学研究的视野,从短期研究转向短期与长期的结合从注重总量研究转向总量与结构结合的研究从注重经济研究转向经济与社会问题的研究从关注宏观问题转向也关注微观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