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3第1单元第3课宋明理学(共26张PPT).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6545309 上传时间:2023-11-11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1.9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必修3第1单元第3课宋明理学(共26张PPT).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人教版必修3第1单元第3课宋明理学(共26张PPT).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人教版必修3第1单元第3课宋明理学(共26张PPT).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人教版必修3第1单元第3课宋明理学(共26张PPT).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人教版必修3第1单元第3课宋明理学(共26张PPT).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必修3第1单元第3课宋明理学(共26张PPT).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必修3第1单元第3课宋明理学(共26张PPT).ppt(3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课标要求: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儒学产生,初步发展,春秋,儒家思想演变线索,面临挑战,三教合一,正统思想,遭到打击,西汉武帝,秦朝,战国,宋明,魏晋南北朝隋唐,理学产生,儒学复兴,第三课 宋明理学,隋唐五代的长期分裂和混乱,使传统伦理道德规范遭到极大破坏。理学适应了宋朝统治者稳定社会秩序、重建伦理纲常的需要。宋代农业、手工业经济发展,科技文化高度繁荣,重文轻武。经济文化的发展推动着儒学的发展。魏晋以来,佛教、道教迅速传播,儒学发展出现危机;同时儒、佛、道逐渐融合,理学是三教长期论争和融合的结果。宋代的“重文”国策,学术氛围活跃。受佛、道哲学的影响,唐宋时期儒家学者不

2、断丰富、更新儒学体系,发展成宋明理学。,宋朝理学产生的时代背景,佛教产生于古代印度,西汉末年传入中国。东汉时得到统治者支持(汉明帝建白马寺)主张“神不灭”、“生死轮回”、“因果报应”,这辈子忍受苦难,下辈子就进入极乐世界。道教兴起于东汉末年,尊老子为教主。讲求修炼养生,长生不老,希望成为神仙。魏晋南北朝时期宗教盛行的原因:长期战乱,社会动荡不安,人民寻求精神寄托 宗教本身的欺骗性和与麻痹性 统治者的提倡和支持,一、三教合一(魏晋隋唐时期儒学的发展),1.背景:佛、道教传播,儒学面临挑战,2.表现:魏晋南北朝:儒佛道三教互相影响并发展 隋 朝:提出“三教合归儒”,又称三教合一 唐 朝:奉行三教并

3、行的政策,左侧是佛教的弥勒院,右侧是道教的元君祠,中间是儒家胜景,孔子登临处。方寸之地,三教会集,巧妙融合。,泰山名胜红门宫,佛教的传播兴起:,A、产生:前六世纪、印度、释迦牟尼 主要教义-前三世纪合法地位,B、外传,东南-缅甸、东南亚各国,东北-中亚各国、中、朝、日,C、在中国的状况,西汉末年传入-西域僧人东来宣讲,东汉明帝 派人去西域求佛法,用白马驮经书东归-白马寺,白马寺创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是佛教传入我国后第一座由官府建造的寺院,所以历来被尊为中国佛教的“祖庭”和“释源”,有“中国第一古刹”之称。,白马寺(河南洛阳),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凿于北魏至晚唐的四百余年,南北长约1

4、公里。现存石窟1300多个,窟龛2345个,题记和碑刻3600余通,佛塔50余座,佛像97000余尊。,奉先寺,建于唐初,主佛卢舍那高17.14米,面容丰腴饱满,修眉长目,嘴角微翘,流露出对人间的关注和智慧的光芒。,江 南 春唐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东汉末期,道教开始主要在受苦受难的民众中流行,太平道和五斗米道是道教最早的表现形式。,宋明理学是一种既贯通宇宙自然和人生命运,又继承孔孟正宗,并能治理国家的新儒学。,道、佛,儒(根本),(目的),二、程朱理学,1.理学的概念及产生的背景,什么是“理学”?,理学是两宋时期儒家思想的新发展。它以儒家思想

5、为基础,融合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的义理,从而建立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称之为“理学”。,隋唐五代的长期分裂和混乱,使传统伦理道德规范遭到极大破坏。理学适应了宋朝统治者稳定社会秩序、重建伦理纲常的需要。宋代农业、手工业经济发展,科技文化高度繁荣,重文轻武。经济文化的发展推动着儒学的发展。魏晋以来,佛教、道教迅速传播,儒学发展出现危机;同时儒、佛、道逐渐融合,理学是三教长期论争和融合的结果。宋代的“重文”国策,学术氛围活跃。受佛、道哲学的影响,唐宋时期儒家学者不断丰富、更新儒学体系,发展成宋明理学。,宋朝理学产生的时代背景,程颢(1032-1085)程颐(1033-1107),思想主张:“天

6、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万物只有一个天理,先有理后有物(核心思想)“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主张通过“格物致知”的方法去把握“理”(认识论):把知识、道德和天理联系起来,2.二程理学,3.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朱熹,朱熹(11301200)南宋儒家学者,理学的集大成者。在历代儒者中的地位及实际影响仅次于孔子和孟子。,江西庐山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朱张会讲,3.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朱熹,“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而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若其消息盈虚,循环不已。则自未始有物之前,以至人消物尽之后,终则复始,始复有终,又未尝有顷刻

7、之或停也。”朱子文集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阕了一物道理朱子文集,思想主张:提出理气论:宇宙万物都是由“理”和“气”构成的,理是万物本源,是第一性的,气是构成宇宙万物的材料,是第二性的强调“存天理,灭人欲”认为“格物致知”的目的在于明道德之善,而不是求科学之真。知行观:“知先行后”,知的目的在行,若想践履必须先知,3.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朱熹,程颐认为:“格犹穷也,物犹理也,犹曰穷其理而已也。”就是说,格就是深刻探究、穷尽,物就是万物的本原。关于“格物致知”的做法,就是“今日格一件,明日又格一件,积习既多,然后脱然自有贯通处”。朱熹认为,要贯通,必须花功夫,格一物,理会一事都要穷尽

8、。由近及远,由浅而深,由粗到精。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成四节次第,重重而入,层层而进。思考:谈谈程颐和朱熹关于“格物致知”的做法,对我们的学习有什么启发?,学思之窗,程朱理学的主要思想观点,1、认为“理”是世界的本原,体现在社会上是儒家道德伦理,体现在人身上就是人性。,2、人伦道德、三纲五常、尊卑等级都是“天理”,要“存天理,灭人欲”;,3、认识论上,主张“格物致知”,通过探究万物,更好地理解天理,从而达到明德至善,4.程朱理学的影响 适应了统治阶级的需要,南宋以后成为官方哲学,有力地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朱熹编著的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世科举考试的教科书。学术思想流传海外,在朝鲜、日本甚

9、至形成了“朱子学”学派。,三、陆王心学,1.陆九渊开创心学,陆九渊(1139-1193),思想主张:“心即理也”、“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真理”,天地万物都在心中提出“发明本心”以求理的方法,即反省内心可得到天理,朱熹和陆九渊曾在信州鹅湖寺进学术辩论,史被称“鹅湖之会”。陆九渊记述:鹅湖之会,论及教人,元晦之意,欲令人泛观博览而后归之约;二陆之意欲先发明人之本心,而后使之博览。朱以陆之教人为太简,陆以朱之教人为支离。陆九渊象山先生全集,资料回放,王阳明(1472-1529)名守仁,浙江余姚人心学之集大成者,背景:明朝中期后,阶级矛盾尖锐,社会动荡不安,封建专制统治陷入危机程朱理学已成为人们求取

10、科举功名的敲门砖,逐渐失去寻求圣贤学问的精神,2.王阳明集心学之大成,“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良知良能,愚夫愚妇与圣人同。”“人胸中各有个圣人。”“满街人都是圣人。”“知是行的主意,行是在的工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请根据上述材料归纳王阳明的思想主张,思想主张:“心外无物”、“心外无理”“致良知”(核心),认为良知就是本心和天理,人天生固有良知,“心外无理”,人要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做到“知行合一”,2.王阳明集心学之大成,强调自我主动,鼓励奋发立志,四、宋明理学的特点,1、更多的吸

11、收了佛、道的思想2、更加强调伦理道德为思想核心3、儒学进一步思辨化、理论化,1.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有什么异同?2.如何评价宋明理学?,探究学习,内容相同:都是儒学的表现形式(融合佛道思想),都继承了孔孟“仁”“礼”的思想,都认为世界本原是“理”,影响相同:有助于统治者维护专制统治;压制、扼杀人的自然欲求;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了积极影响,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异同,同:,异:,对世界本原的具体认识不同:程朱理学认为世界本原是外在的“理”(客观唯心主义);陆王心学认为世界本原是内在的“心”,认为本心是“理”(主观唯心主义),把握“理”的途径不同:程朱理学主张用“格物致知”的方法去认识和把握“理”;陆王

12、心学提出求“理”就是进行内心的反省,“致良知”,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张载,如何评价宋明理学?,“天理”,高度强调人们对“天理”的自觉意识。为指明自觉认识天理的途径,朱熹精心改造了汉儒编簒的大学,突出了“正心、诚意”的“修身”公式:“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从“格物”到“致治”,实质上将外在规范转化为内在的主动欲求,亦即伦理学上的“自律”,有了这以自律,方有诚意正心

13、修身乃至齐家、治国、明德于天下的功业。中国文化概论(摘要),理学是中国古代最为精致、最为完备的理论体系,其影响至深至巨。理学家将“天理”和“人欲”对立起来,进而以天理遏制人欲,约束带有自我色彩、个人色彩的情感欲求。理学将传统儒学的先义后利发展成为片面的重义轻利观念。应该看到,理学强调通过道德自觉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也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和德操、注重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中国文化概论,如何评价宋明理学?,翻开历史一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鲁迅狂人日记,贞洁牌坊的背后是血泪,恐怖的三寸金莲,如何评价宋明理学?,陈少梅先生杰作二十四孝图之一埋儿奉母。讲述了晋人郭巨为供养母亲而活埋亲儿

14、、巧得黄金的故事。其本质是理学用三纲五常压抑、扼杀人的自然欲求。如果故事是真实的,郭巨未免过于残忍;如果故事是虚构的,是对于人性的误导。,“酷吏以法杀人,后儒以理杀人。”“人死于法,犹有怜之者;死于理,其谁怜之?”戴震(清),如何评价宋明理学?,理学是宋明时期的儒学主流,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在政治生活、文化教育和社会教化方面影响深远。1、消极:用三纲五常维系封建专制制度,压抑人性、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2、积极: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讲求自我节制;强调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又凸显人性庄严,对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有着积极影响,如何评价宋明理学?,1、宋明理学可取的一面:宋明理学具有和谐意识,强调人与自然、与家庭、与国家的和谐的意识。宋明理学具有忧患意识,鼓舞历代仁人志士胸怀天下,奋发进取,为理想不懈追求。宋明理学崇尚道德,重义轻利,强调自我约束,可以促进文明的进步。宋明理学强调身体力行,强调自主自强的精神,对中国文化起了推动和促进作用。,2、不可取的一面:尊卑等级观念;重男轻女的观念;轻视自然科学的观念;轻视个体自由的观念;重礼轻法的观念等。3、对宋明理学应采取的态度:批判、继承、改造;去粗存精,去伪存真。,【儒学的发展演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