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教学课件必修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复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教学课件必修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复习.ppt(3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生物的进化,高三生物,大约在40亿年前,地球上出现了原始的生命。经过漫长的生物进化历程,生物由简单、低等逐步向复杂、高等发展。,拉马克的进化学说,历史上第一个提出比较完整的进化学说的是法国博物学家拉马克。他通过对植物和动物的大量观察,提出地球上的所有生物都不是神造的,而是由更古老的生物进化来的;生物是由低等到高等逐渐进化的;生物各种适应性特征的形成都是由于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器官用的越多越发达。,理论的由来,食蚁兽的舌头之所以细长,是长期舔食蚂蚁的结果。,达尔的自然选择学说,理论的由来,二、自然选择学说例:长颈鹿的进化过程,长颈鹿的始祖,现代长颈鹿,长颈鹿始祖,自然选择学说主要内容,1、过度
2、繁殖,2、生存竞争,3、遗传变异,4、适者生存,有关自然选择学说的几个结论:,a)生命现象的统一性是由于所有的生物都有共同 的祖先,生物的多样化是进化的结果,生物界千差万别的种类之间有一定的内在联系b)变异是不定向的,而自然选择是定向的,自然选择的结果是适应。c)遗传变异是自然选择的基础,是进化的内因。d)生存斗争是生物进化的动力,推动生物的进化,自然选择是通过生存斗争来实现的。e)生物进化的方向是由定向的自然选择决定的。,达尔文提出自然选择学说,科学地解释了:生物进化的原因、生物多样性和适应性的产生。,但受到当时科学水平的限制,自然选择学说不能解释:遗传和变异的本质,自然选择学说对生物进化的
3、解释也局限于个体水平。,随着遗传学的发展,人们对生物进化理论的研究不断深入,形成了以自然选择学说为基础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一、种群的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生物进化,一个生物“种”或“物种”与种群有何区别?,(一)、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指生活在同一地点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物种可以分布在不同的自然界的不同区域,只有在可以发生随即交配、繁衍,使基因能够世代传得一定区域内的同种全部个体的集合才是一个种群。自然界的物种实际上是以一个个种群存在的,种群 是物种繁衍、进化的基本单位。,种群基因库:一个种群所含有的全部基因。基因频率:某基因在某个种群中出现的比例。基因型频率特定基
4、因型的个体总个体数生物进化的实质: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变化的过程,1现在许多学者认为,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A生物个体B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 C种群 D生活在一起的全部生物2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下列符合种群概念的是()A.太平洋里全部的鱼 B.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上的所有人C.稻田里全部的蛇 D.草原上的灰仓鼠3下列有关种群基因库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一个种群的基因库包括这个种群所含有的全部基因B.生物的个体总是要死亡的,但基因库却因种群个体的繁殖而代代相传C.种群中每个个体含有种群基因库的全部基因D.基因突变可改变基因库的组成4.以下属于种群范畴的是:A一座山上所有的马尾松 B一块草地上
5、所有的昆虫 C一个池塘内所有的鱼类 D一个公园内所有的树木,C,B,C,A,用数学方法讨论基因频率的变化 遗传平衡定律 此定律是由英国数学家哈代和德国医生温伯格分别于1908年和1909年独立证明的,故又称哈代温伯格定律。在一个极大的随机交配的种群中,在没有突变、选择和迁移的条件下,种群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可以世代相传不发生变化,保持平衡。,若种群中一等位基因为A和a,设A的基因频率=p,a的基因频率=q,因为(pq)=A%+a%=1,则(p+q)2=p2+2pq+q2=AA%+Aa%+aa%=1。AA的基因型频率=p2;aa的基因型频率=q2;Aa的基因型频率=2pq。,1、某工厂有男女职
6、工各200名,对他们进行调查时发现,女性色盲基因的携带者为15人,患者5人,男性患者11人,那么这个群体中色盲基因的频率是多少?2、一种蛾中控制浅颜色的等位基因是隐性的,控制深颜色的等位基因是显性的。假设一个种群中有640只浅色的蛾和360只深色的蛾,群体呈遗传平衡,那么有多少只杂合子的蛾?,6%,320,3、在一个种群中随机抽出一定数量的个体,其中基因型AA的个体占24%,基因型Aa的个体占72%,基因型aa的个体占4%,那么基因A和a的频率分别为:A、24%72%B、36%64%C、57%43%D、60%40%,D,5已知人眼的褐色(A)对蓝色(a)是显性。在一个有30000人的人群中,蓝
7、眼的人3600人;褐眼的有26400人,其中纯合体有12000人。那么,在这一个人群中A和a的基因频率分别为 A 0.64和0.36 B 0.36和0.64 C 0.50和0.50 D 0.82和0.18,(A),(二)、突变与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不定向)1、种群中基因突变的特点:突变数大,不定向。2、种群中基因重组的结果:产生更多的变异,不定向。结论:提供进化的原材料。,(三)、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原因:淘汰不利变异基因,积累有利变异基因。结果:使基因频率定向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材料,自然选择可以使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导致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不断进化。,评价
8、反馈 判断题1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2有利变异可以使生物更好地去适应环境。()3突变的有害或有利是绝对的、一成不变的。()4种间斗争的结果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选择题1下列各种现象中哪一种属于自然选择的例子()A警犬能够嗅到毒品 B秋水仙素处理后得到的多倍体生物C北极熊毛色为白色 D太空椒的出现2达尔文认为变异是不定向的,而自然选择是定向的,所谓定向是指()A定向生存斗争 B适应特定环境 C定向遗传 D只产生有利的变异,在经常刮海风的克格伦岛上,昆虫一般呈现两种类型:能飞的翅异常发达,不能飞的翅退化。这些昆虫都不易被暴风刮到海里去,因而能够生存下来并繁殖后代。试据此分析:此岛上昆虫的
9、祖先存在着个体,说明 一般是不定向的。风暴对昆虫起了 作用。这个现象说明了定向的 决定着生物进化的方向。凡是存活下来的昆虫都是适应环境的,这是 的结果,而且是通过 来实现的。,答案:差异;变异 选择 自然选择 自然选择;生存斗争,二、隔离导致物种的形成物种:物种是指分布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而且在自然状态下能够相互交配和繁殖,并能够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个体。隔离:不同种群间的个体,在自然条件下不能发生基因交流 的现象。地理隔离:地理隔离在物种形成中起着促进性状分歧的作用,是生殖隔离必要的先决条件。生殖隔离:a生态隔离;b季节隔离;c性别隔离、心理隔离或行为隔离;d
10、机械隔离;e不亲合性;f杂种不活;g杂种不育。由地理隔离发展到生殖隔离是大多数物种形成的基本因素,生殖隔离一旦形成,原来属于一个物种的就形成了不同的物种。,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是: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是:突变和基因重组提供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决定进化的方向;隔离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1、隔离是形成新物种的,常见的隔离类型有 隔离和 隔离,通常经过长期的 隔离常可达到 隔离。不同的地雀种群之间,一旦发生了 隔离,就不会有 交流了。2、下列关于隔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阻止了种群间的基因交流;B、对所有的物种来说,地理隔
11、离必然导致生殖隔离C、种群基因库间的差异是产生生殖隔离的根本原因D、不同的物种之间必然存在着生殖隔离3、鉴定牧场的马和由国外赠送返回原产地放养的野马是两个物种的主要依据是A、野马比牧马更善于奔跑 B、野马与牧马存在地理隔离C、野马与牧马存在生殖隔离 D、野马比牧马更适应野生环境4、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是突变过渡繁殖自然选择生存斗争生殖隔离地理隔离基因重组A、B、C、D、5、达尔文在加拉帕戈斯群岛上的不同地雀,用现代进化理论解释错误的是A、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达到生殖隔离,导致原始地雀物种形成现在条件的地雀物种B、生殖隔离一旦形成,原来属于同一物种的地雀很快进化形成不同的物种。C、这些地雀原先属于同
12、一雀种,从南美大陆迁来后,逐渐分布在不同的群岛,出现不同的突变和基因重组D、自然选择对不同种群的基因的频率的改变所起的作用有所差别,最终导致种群的基因库很不相同,并逐渐出现生殖隔离。,6、下列关于物种形成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突变和基因重组是物种形成的内因B、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C、自然选择是物种形成的外因D、物种的形成有的不需要经过隔离,三 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1、共同进化 含义 不同物种间的共同进化 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和共同演变2、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基因多样性(1)生物多样性的内容 物种多样性 生态系多样性(2)生物多样性的形成的进化历程生物的进化历程可概括为
13、:从原核生物到真核生物,从无性生殖到有性生殖,由简单到复杂,由水生到陆生,由低等到高等。3、生物进化理论在发展,1、共同进化指的是:在 之间、与 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2、生物多样性主要包括、和 三个层次的内容。3、下列能提高生物多样性的是A、把生物进行分类 B、来自共同祖先的的遗传C、用进废退 D、不同环境的自然选择4、地球上最早的陆生生物类型主要是A、蕨类植物 B、动物 C、裸子植物 D、动物和植物5、生命诞生的场所是A、陆地 B、海洋 C、空中 D、ABC都是6、地球上最早出现的生物代谢类型是A、自养型,需氧型 B、自养型,厌氧型C、异养型,需氧型 D、异养型,厌氧型7、三极生态系统的形成在A、中生代 B、新生代 C、寒武纪 D、前寒武纪8、捕食者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是A、促进种群的发展 B、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C、减少种群数量 D、减少物种的多样性,D,A,B,D,C,AB,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