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技术经济指标统计.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6547971 上传时间:2023-11-11 格式:PPT 页数:88 大小:4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企业技术经济指标统计.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8页
企业技术经济指标统计.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8页
企业技术经济指标统计.ppt_第3页
第3页 / 共88页
企业技术经济指标统计.ppt_第4页
第4页 / 共88页
企业技术经济指标统计.ppt_第5页
第5页 / 共8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企业技术经济指标统计.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技术经济指标统计.ppt(8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企业技术经济指标统计,技术经济指标统计,企业技术经济指标是反映工业各部门、各行业和各企业对设备、原材料、劳动力等资源的利用状况及其结果的指标,与生产技术密切相关。一般可分为工业主要产品质量指标,单位产品原材料、燃料、动力消耗指标,工业实物劳动生产率指标,设备利用情况指标,以及其他技术经济指标。,技术经济指标统计,技术经济指标按统计核算对象、范围的不同,可以区分为生产装置技术经济指标、板块技术经济指标、企业技术经济指标以及国民经济行业技术经济指标。,技术经济指标统计,产品质量指标 产品质量是指产品的好坏程度。产品质量的高低是衡量工业经济状况和技术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产品质量的提高,不仅给生产

2、企业增加效益,同时也可以更大限度地满足社会需要,增加社会效益。产品质量统计的任务就是搜集、整理和分析工业产品质量的状况,反映产品质量的实际水平和变化趋势。因此,要做好工业产品质量的经常统计和分析研究工作,为不断提高产品质量提供必要的统计资料。,技术经济指标统计,工业产品质量的基本统计指标 反映石油化工产品质量的基本统计指标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反映产品本身内在质量的统计指标如产品的平均技术性能、质量等级等;另一类是反映工业生产过程中工作质量的统计指标,如废品率、质量损失率等。产品本身内在质量与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工作质量既有区别又有密切的联系。产品内在质量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受工业生产过程工作质量的

3、影响,工业生产过程的工作质量往往又是提高产品内在质量的前提。,技术经济指标统计,产品产量合格率 产品产量合格率是指合格产品数量占合格产品与废、次品总产出量的百分比。计算公式为:产品产量合格率(%)=合格产品总量合格产品总量+废、次品量100%,技术经济指标统计,产品产量等级品率 产品产量等级品率是国家质量指标体系的一部分,用于反映产品分等情况,一般按不同产品种类的实物量分别计算。它分为三个质量指标。,技术经济指标统计,产品合格品率产品合格品率是指实物产品内在质量水平达到合格品标准,尚未达到一等品标准的合格品等级的产品数量占合格产品总量的百分比。计算公式为:产品合格品率(%)合格品产量/合格产品

4、总量100%凡上级主管机关质量分等的产品目录中未列入的产品,均按合格品统计。,技术经济指标统计,产品一等品率产品一等品率是指实物产品内在质量水平达到一等品标准尚未达到优等品标准的一等品等级的产品数量占合格产品总量的百分比。计算公式为:产品一等品率(%)一等品产量/合格产品总量100%,技术经济指标统计,产品优等品率产品优等品率是指实物产品内在质量水平达到优等品等级的产品数量占合格产品总量的百分比。计算公式为:产品优等品率(%)优等品产量/合格产品总量100%,技术经济指标统计,废品率 废品率是指废品数量占全部合格品和废、次品量之和的百分比。计算公式为:废品率(%)废次品量合格产品总量+废次品量

5、100%,技术经济指标统计,凡达不到质量标准的产品均为废次品。废次品包括范围很广,如:生产过程产出的不同型号的混合料,清理设备的掏塔料、筛头料、清釜料,开停车或切换品种牌号时产生的混合料、机头料;聚合反应失败而产生的废料;由于各种原因产生的油污丝、落地丝、开头丝等废丝;包装运输过程中抛撒的扫地料、扫地胶;包装后入库搬运中产生的散包料等。,技术经济指标统计,产品质量等级品率 计算公式为:产品质量等级品率(G)=(a1P1+a2P2+a3P3)P100%式中P1、P2、P3分别为报告期的优等品、一等品、合格品产值;P报告期分等产品总产值(现价);P=P1+P2+P3 a1、a2、a3分别为优等品、

6、一等品、合格品产值的加权系数。目前全国质量指标体系中定为:a1=1.5 a2=1.0 a3=0.5,技术经济指标统计,产品等级品产值率 产品等级品产值率(G)是指某等级工业产品的产值占全部分等产品产值的百分比。计算公式为:优等品产值率(G1)=P1/P100%一等品产值率(G2)=P2/P100%合格品产值率(G3)=P3/P100%,技术经济指标统计,单位产品原材料、燃料、动力消耗指标 单位产品原材料、燃料、动力消耗统计,是为了检查消耗定额执行情况,促使企业不断改善经营管理,提高操作技术,采用新技术,经济合理地利用原材料、燃料、动力,为增产节约、提高生产经营管理水平提供必要的依据。,技术经济

7、指标统计,单位产品原材料、燃料、动力消耗量的计算 单位产品原材料、燃料、动力消耗量,简称“单耗”,是指生产每单位产品平均实际消耗的原材料、燃料、动力数量。计算单位产品原材料、燃料、动力消耗量的基本公式为:产品单耗生产某种产品的原材料(燃料、动力)消耗总量某种合格产品产量,技术经济指标统计,计算产品“单耗”的一些具体规定(1)计算单耗的产品,只限于正式投产的产品,试制阶段的新产品、科研产品及正式投产以前试验生产的产品,不计算单耗指标。,技术经济指标统计,(2)计算单耗的母项数据:合格产品产量,必须是经检验合格办理入库手续的产品产量,不包括废、次品量。规定需折算标准量的产品,其折算办法与产量规定相

8、同。,技术经济指标统计,(3)计算单耗使用的子项数据:原材料、燃料、动力总消耗量(以下简称总消耗量),是指生产该产品自投料开始到制成成品的整个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某种原材料、燃料、动力的全部数量。,技术经济指标统计,在总消耗量中必须包括:生产合格产品、废、次品的全部消耗;原材料被加工后发生的边角余料等;在生产过程中物料、半成品、在制品的储存和运送所发生的损耗;由于设备检修、开工、停工引起的物料消耗;返修改制不合格产品的消耗。,技术经济指标统计,在总消耗量中不包括:原材料、燃料、动力进厂以前运输过程中的途耗;进入生产过程以前在企业料场仓库中的储运和事故损耗;已完成生产过程但未检验入库产品的消耗以及

9、半成品、在制品的消耗;科学试验、技术革新、非标准设备制造、劳动保护等的消耗。,技术经济指标统计,使用同一原材料、燃料、动力,同时生产多种产品,在计算某一产品所耗用的原材料与燃料动力时,可通过测定,按一定的比例分摊计算。有的化工产品生产中有联产品,行业规定了以代表产品计算单耗的,则不必分摊,全部计算为代表产品的消耗。,技术经济指标统计,循环使用的物料以第一次投入量计算消耗,回收物料不重复计算。回收物料不用于原生产产品时,不从原产品的投料中扣除,返回原生产产品时,不重新计入消耗。,技术经济指标统计,炼油“单耗”指标计算方法,技术经济指标统计,炼油企业单耗计算 炼油企业(或石化联合企业的炼油系统)单

10、耗的计算,是以炼油企业(炼油系统)外购原料总加工量为核算对象,以各生产环节的物料消耗总量为核算范围,计算单位原料加工量的燃料、动力消耗水平。“各生产环节”包括各套炼油装置(也包括添加剂、催化剂装置)以及为这些装置服务的辅助系统,如储运、装卸油、供排水、供汽(包括自备电站供汽)、压缩空气、机修、仪修、电修、化验室、维修、厂区内采暖设施等。,技术经济指标统计,燃料包括燃料油、燃料气、天然气及其他燃料。在技术经济指标中核算的燃料单耗指标,其燃料消耗量用实物量按“吨”计算,单耗指标计算单位原则上是“千克/吨”。,技术经济指标统计,加工一吨原油耗燃料油(千克/吨)炼油系统燃料油消耗量原油和外购原料加工量

11、 加工一吨原油耗燃料气(千克/吨)炼油系统燃料气消耗量原油和外购原料加工量 加工一吨原油耗其他燃料(千克/吨)重油(炼油系统其他燃料消耗量)原油和外购原料加工量,技术经济指标统计,动力消耗指标包括水、电、蒸汽消耗指标。加工一吨原油耗水、电、蒸汽炼油系统水(电、蒸汽)消耗量原油和外购原料加工量 不论是按原油加工量还是产品产量计算动力单耗,新鲜水消耗量不包括循环水,蒸汽消耗量不包括余热、余汽。,技术经济指标统计,劳动生产率指标 工业劳动生产率是工业劳动者在单位时间内提供的生产成果,是劳动消耗与劳动成果之间对比关系的经济指标,是反映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技术经济指标统计,工业劳动生产率指标

12、 工业劳动生产率指标有两种基本表现形式:(1)正指标:用单位劳动消耗量所生产的产品数量表示。工业劳动生产率产品产量劳动消耗量(2)逆指标:用单位产品的劳动消耗量表示。工业劳动生产率劳动消耗量产品产量 在实际统计工作中,一般常用工业劳动生产率正指标来反映工业生产效率。,技术经济指标统计,工业劳动生产率指标,依据不同的生产量指标(工业产品实物量、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可以计算实物量劳动生产率和价值量劳动生产率;依据不同的人员范围(全部职工、工业生产人员、生产工人)可以计算全员劳动生产率、生产人员劳动生产率和工人劳动生产率;依据不同的时间单位(年、季、月、日、时等)可以计算年劳动生产率、季劳动生产

13、率和月劳动生产率等。,技术经济指标统计,价值量劳动生产率 用价值量表示的劳动生产率是以产品的价值量作为产品生产量指标计算的劳动生产率指标(简称为劳动生产率)。产品的价值量指标可以综合多种不同使用价值的实物产量,因而用价值量计算的劳动生产率可以做为劳动生产率的综合指标。,技术经济指标统计,在实际统计工作中,价值量劳动生产率依据不同的人员范围指标进行计算,一般有以下三种形式:全员劳动生产率报告期工业总产值(或工业增加值)报告期全部职工平均人数 生产人员劳动生产率报告期工业总产值(或工业增加值)报告期工业生产人员平均人数 工人劳动生产率报告期工业总产值(或工业增加值)报告期工人平均人数,技术经济指标

14、统计,实物量劳动生产率 实物劳动生产率是根据某种产品的实物产量(或标准实物量)计算的劳动生产率指标。它反映工人在生产过程中的效率,表明平均每一工人(包括学徒)在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实物劳动生产率具有鲜明、具体的特点,而且受劳动效率以外的因素(如转移价值、价格、生产起点等的变化)影响较小,使其在同种产品范围内无论是企业间、地区间都可以直接对比,是评价一个企业、一个行业生产效率水平可比性较强的劳动生产率指标。,技术经济指标统计,实物劳动生产率依据不同的人员范围进行计算,一般有以下两种形式:全员实物劳动生产率报告期产品生产量报告期全部职工平均人数 工人实物劳动生产率=报告期产品生产量报告期工业

15、生产工人(包括学徒)平均人数 工人实物劳动生产率一般按不同的产品类别分别计算,不应将多种产品实物量相加混合计算。,技术经济指标统计,计算工业劳动生产率的一些具体规定,技术经济指标统计,1、产品产量的计算(1)产品产量指标见有关具体解释。(2)某些产品由于生产品种较多,为便于比较,计算实物劳动生产率时,可采用折合标准产品计算。折算公式为:某产品折合标准产品的折算系数某产品的现价格标准产品的现价格 某产品标准产量某产品实物产量某产品折合标准产品的折算系数,技术经济指标统计,2、全部职工、工业生产人员和工人的范围(1)全部职工是指在工业企业工作并由工业企业支付工资的各类人员。包括固定职工、合同制职工

16、和其他职工。不论由企业哪个部门领导,不论其工资由企业哪个部门开支和由哪项费用(工资科目、材料费、搬运费等)开支的人员,也不论编制定员内外和出勤与否均应包括在内。但不包括由基建费开支的基建部门的职工。,技术经济指标统计,(2)工业生产人员是工业企业全部职工的主要组成部分,它是指工业企业中直接从事工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工人、学徒、工程技术人员和定时人员,不论是固定职工、合同制职工和其他职工均应包括在内。但不包括服务人员和其他人员。工业生产人员的计算,一般可以从全部职工中减去职工分类中的“服务人员”和“其他人员”求得。也可以把职工分类中的工人、学徒、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相加求得。有些企业有从事厂外

17、运输和厂房建筑物大修理等非工业生产活动的人员,还需要从工人、学徒、工程 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中扣除这部分人员。,技术经济指标统计,(3)工人是工业生产人员的主要组成部分,它是指企业生产某种工业产品所占用的工人,包括从该产品的原料进入头道工序到成品包装入库为止所占用的全部工人数。计算工人实物劳动生产率时,工人数中包括学徒工的人数。,技术经济指标统计,工人(学徒也同此范围)一般包括:原材料预处理加工(如原材料拣选整理、粉碎、深化、精制、配料等)人员;各生产工序操作人员;车间内的化验(校验)分析人员及保全、保养人员;车间内的原料、在制品、半成品、成品的运送人员及灰渣、废弃物处理和排送人员;生产过程中其

18、他辅助人员(如为本产品生产直接使用的除尘岗位人员及车间清扫人员等)。,技术经济指标统计,工人中不包括:进厂原料和出厂成品的仓库保管人员;进厂原料和出厂成品的科、室化验(校验)分析人员;综合利用、多种经营生产其他产品的人员;为全厂服务的专职的设备制造、维修和检修人员;为全厂服务的烧锅炉、配电的人员;生活服务人员;脱离生产岗位从事非生产活动半年以上的工人和学徒;连续半年以上的援外、出国学习人员及病伤人员;参加企业生产劳动的军工和学生;发外加工产品的生产人员。,技术经济指标统计,平均人数的计算“平均人数”与期末人数不同。“平均人数”是指报告期内平均拥有的人数,其计算方法 如下:,技术经济指标统计,(

19、1)月平均人数:以月内每天实有人数相加之和除以本月的日历日数,或用月初与月末人数相加之和除以2求得。节(假)日的实有人数应以节(假)日前一天的人数计算。(2)季平均人数:以季内三个月的月平均人数相加之和除以3求得。(3)年平均人数:等于12个月平均人数相加之和除以12(或用4个季度的平均人数相加之和除以求得。开工不满全月的,在计算报告月平均人数,应以开工后各天实有人数之和除以报告月的日历日数(尽管其开工不足全月,但仍以全月日历日数去除)。,技术经济指标统计,在计算工业劳动生产率时所使用的报告期产品产量(或总产值)与报告期平均人数两项指标的时间必须一致,即报告期必须相同。,技术经济指标统计,炼油

20、工人实物劳动生产率(吨/人年或月、季)原油及外购原料加工量(吨)炼油工人(包括学徒)平均人数(人)式中母项炼油工人(包括学徒)平均人数是指直接参加炼油基本生产与辅助生产的工(包括学徒)。,技术经济指标统计,设备利用情况指标 设备利用指标是反映设备工作状态及生产效率的技术经济指标。影响设备利用程度主要有两方面因素:一是操作人员的素质,设备的维护等管理水平的影响;二是设备本身的质量、技术装备水平的影响。进行设备利用情况统计,对于搞好企业生产,提高生产,挖掘生产潜力,促进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降低产品成本都有重要意义。,技术经济指标统计,研究设备利用情况主要是从设备的数量、时间、能力及综合利用等几个方

21、面进行统计分析。生产设备利用指标包括三类:一类是设备时间利用指标;一类是生产设备能力利用指标;一类是生产设备综合利用指标。计算的范围是已安装的设备。存放在仓库和需要安装而尚未安装的设备,均不包括在内。,技术经济指标统计,设备时间利用统计 设备时间利用率指标,是指设备实际工作时间对规定工作时间的百分比,用以反映设备按规定应工作的时间实际被利用的程度,也称为运转率。计算公式为:设备开工率(%)设备实际开工时间设备规定工作时间100%,技术经济指标统计,装置开工周期 装置开工周期是装置开车到停车的时间。它是反映设备管理和操作水平的指标。开车时间是指装置进料时间,停车时间是指装置停止进料时间。如:催化

22、裂化装置:反应器喷油为开工;反应器停止喷油为停工。加氢裂化装置:反应器进油为开工;切断反应器进料为停工。,技术经济指标统计,凡装置因原料不足、后路堵塞、停水、停电、停汽和自然灾害等非本装置原因,而造成停工或循环,待生产恢复后,仍应算为同一运转周期,但应扣除停工、循环时间。,技术经济指标统计,非计划停工:除上级部门批准的年度大检修或非检修年的中、小修以外的所有停工均为非计划停工。因本装置设备缺陷或各类事故而造成装置停工或循环的非计划停工,装置非计划停工后,24小时内恢复开工的,按连续运行不作为中断,但非计划停工次数、天数要照常统计。停工24小时及以上的即为本周期结束,再度开工则另行计算周期。,技

23、术经济指标统计,石油加工综合指标 石油加工综合指标,可以计算“企业”口径和“板块”口径。企业口径是以企业为统计范围;板块口径是以板块为统计范围。根据统计工作的需要,还可以按国民经济中类、小类分别划分板块统计范围。石油加工综合指标统计工作中的板块,即综合石化企业的炼油板块。当前实际统计工作中一般只计算企业指标,如果计算板块指标,要在指标名称加入“板块”标识。,技术经济指标统计,汽、煤、柴、润总收率 是指炼油企业生产的汽油、煤油、柴油、润滑油四种主要石油产品产量占原油及外购原料加工量的百分比。它是反映原油加工深度的指标。计算公式为:汽煤柴润总收率(%)=汽、煤、柴、润总量原油及外购原料加工量100

24、%,技术经济指标统计,公式中:子项包括汽油、煤油、柴油、润滑油产量 母项中:原油加工量一般指原油通过蒸馏设备加工处理的数量。裂化、焦化等设备处理原油时,这部分原油量也应计算在原油加工量内。外购原料加工量是指从企业外购入的,进入装置加工生产石油产品的原料油量。外购原料.包括外购的裂化料、重整料、润滑油料、溶剂油等原料油,以及外供化工、化纤原料油返回炼油厂的部分(需进一步加工)。用于生产汽油的MTBE、生产MTBE用的甲醇的外购量和外购氢气、也做为外购原料计算。不包括用于生产添加剂、催化剂的外购原料。,技术经济指标统计,汽煤柴润及相应半成品收率 汽煤柴润及相应半成品收率(%)=汽煤柴润及相应出厂半

25、成品总量原油及外购原料加工量100%公式中子项包括汽油、煤油、柴油、润滑油产量及相当于汽、煤、柴、润组分的苯类产品、液体石蜡、化工轻油等产品产量和以上产品的半成品出厂数量。,技术经济指标统计,石油产品轻油收率 石油产品轻油收率(%)石油产品轻油产量原油及外购原料加工量100%公式中子项包括汽油、煤油、柴油、溶剂油、化工轻油、苯类产品、洗涤剂原料油、分子筛脱蜡料、甲基叔丁基醚(MTBE扣除自用量)。,技术经济指标统计,石油产品综合商品收率 是指石油产品商品量占原油和外购原料加工量的百分比。石油产品综合商品收率越高,说明从一定量原油(包括外购原料)中得到的石油产品商品量越多;或者说生产一定量的石油

26、商品产品,所用原油(包括外购原料)越少。计算公式为:石油产品综合商品收率(%)=石油产品商品量原油及外购原料加工量100%,技术经济指标统计,石油产品商品量包括:已销售和准备销售的石油制品;已销售和准备销售的其他石油产品,如丙烯、丁烯、硫磺等;供本企业基建、生活等非工业生产部门的石油产品。,技术经济指标统计,石油产品商品量不包括:自备电站用的燃料;本企业非炼油装置用的原料、燃料。,技术经济指标统计,石油可比综合商品收率 为了在不同类型的炼油厂之间进行对比,可计算可比综合商品收率。计算公式为:石油可比综合商品收率(%)=可比综合商品量原油及外购原料加工量100%可比综合商品量=石油产品商品量发电

27、用燃料外销蒸汽折燃料非炼油工业用燃料和原料外购蒸汽折燃料半成品期末期初差额,技术经济指标统计,公式中:石油产品商品量与石油产品综合商品收率计算公式中的子项相同。发电用燃料指自备电站发电用各种燃料。非炼油工业用燃料和原料指炼油企业内非炼油工业(如化工、化肥、化纤、橡胶等)用燃料和原料。外购和外销蒸汽折合燃料外购蒸汽折合燃料按热焓值进行折合,外销蒸汽折合燃料按生产蒸汽实际消耗的燃料折合。,技术经济指标统计,石油产品综合自用率 是指生产自用量占原油及外购原料加工量的百分比。计算公式为:石油产品综合自用率(%)=生产自用量原油及外购原料加工量100%公式中:生产自用量是指用做燃料的燃料油(包括用做燃料

28、的其他油品)、燃料气、催化裂化烧焦量;用作各种“剂”类的石油产品;以及非炼油装置用的原料油、气。自备电站和化工装置用的燃料也包括在内。,技术经济指标统计,催化烧焦率 是指催化裂化装置烧焦量占原油及外购原料加工量的百分比。计算公式为:催化烧焦率(%)=催化裂化烧焦量原油及外购原料加工量100%,技术经济指标统计,原油加工损失率 是指原油加工生产过程中的损失量占原油及外购原料加工量的百分比。计算公式为:原油加工损失率(%)=全厂加工损失量原油及外购原料加工量100%,技术经济指标统计,全厂加工损失量是指全厂各车间或装置在生产过程中的损失量之和,减去回收污油数量(按扣水后纯油量计算)。具体包括:瓦斯

29、跑损;排放污水带油;生产装置加工损失;半成品输转和调合损失;酸碱渣和白土渣带油及其他损失。损失量中不包括电脱盐、重大跑油事故和清罐的损失量。,技术经济指标统计,半成品及原料库存增加率 是指半成品及原料库存增加量占原油及外购原料加工量的百分比。计算公式为:半成品及原料库存增加率(%)=半成品及原料库存增加量原油及外购原料加工量100%公式中:半成品及原料库存增加量是指半成品及原料油期末库存量与期初库存量之差。当期末库存量大于期初库存量时,半成品及原料油库存增加率为正数,反之为负数。,技术经济指标统计,综合上述指标,企业的综合商品量、综合自用量、原油加工损失量以及半成品库存差之和必须与原油及外购原

30、料加工量一致。,技术经济指标统计,燃料油收率 是指燃料油产量占原油及外购重质原料油加工量的百分比。计算公式为:燃料油收率(%)=燃料油产量原油及外购重质原料油加工量100%公式中:子项不包括烧火用柴油,也不包括供其他装置做原料的重油。,技术经济指标统计,商品燃料油收率 是指燃料油商品量占原油及外购重质原料油加工量的百分比。计算公式为:商品燃料油收率(%)=燃料油商品量原油及外购重质原料油加工量100%,技术经济指标统计,燃料油商品率 是指燃料油商品量占燃料油产量的百分比。计算公式为:燃料油商品率(%)=燃料油商品量燃料油产量100%,技术经济指标统计,高附加值产品收率 是指高附加值产品产量占原

31、油及外购原料加工量的百分比。计算公式为:高附加值产品收率(%)=高附加值产品总量原油及外购原料加工量100%,技术经济指标统计,汽油(煤油、柴油、润滑油)收率 是指汽油(煤油、柴油、润滑油)产量占原油及外购原料加工量的百分比。计算公式为:汽油(煤油、柴油、润滑油)收率(%)=汽油(煤油、柴油、润滑油)产量原油及外购原料加工量100%,技术经济指标统计,柴汽比 是指柴油产量与汽油产量的比例,反映企业生产柴油的能力,以保证市场的柴油供应。计算公式为:柴汽比=柴油产量汽油产量,技术经济指标统计,炼油综合能耗指标 是指原油加工生产过程中消耗的各种能源的总量,以单位原油及外购原料加工量消耗的 能源数量表

32、示。综合能源消耗量,以标准燃料(标油)计算,即用各种实物能源乘以相应的 折标系数加和求得。炼油综合能耗分别计算两个指标。,技术经济指标统计,计算公式为:加工一吨原油综合能耗(千克标油/吨)=综合能源消耗量原油及外购原料加工量 单位能量因数耗能(千克标油/吨因数)=综合能源消耗量原油及外购原料加工量炼油能量因数,技术经济指标统计,装置某产品收率 是指装置的某产品产量占该装置原料处理量的百分比。装置产品收率是反映装置生产情况的重要指标。计算公式为:某产品收率(%)=装置某产品产量该装置原料处理量100%公式中子项除了可计算装置生产的每一种产品外,还可以根据需要计算综合产品收率,如轻质油收率、苯类产

33、品收率等。,技术经济指标统计,当装置是按不同原料或不同加工方案分别加工时,则需按不同原料或不同加工方案分别计算产品收率。,技术经济指标统计,有预处理(预分馏)的装置,计算车间(装置)产品收率时,其原料加工量按经预处理(预分馏)后的原料计算。其预处理部分另单独计算收率。如催化重整装置苯、甲苯、二甲苯等收率,按经预处理后的重整进料量计算。加氢装置计算产品收率和损失率时,所用氢气列入原料加工量。,技术经济指标统计,炼油综合损失 炼油综合损失是综合反映原油(包括外购原料)的利用程度和加工技术水平的指标,此损失越高,说明原油资源利用程度越低。综合指标的核算,包括有机联系的一组统计指标,是核算炼油综合损失

34、的一个指标体系。,技术经济指标统计,炼油损失量统计 炼油综合损失,包括四个方面的损失量,依次为:原油储运损失、原油加工损失、石油产成品损失、其他损失。,技术经济指标统计,原油储运损失 是指原油及外购原料自购入(结算量或提单量)到进入装置加工之前的损失量,具体包括以下两个方面:1)原油运输损失:指原油及外购原料自购入到企业内第一计量点的实际接收量之间的损失(也称为购入途耗),其值为供方结算量或提单量与企业接收量之差。计算公式为:原油运输损失量原油及外购原料购入量-原油及外购原料接收量 2)原油储存损失:指原油及外购原料自企业第一接收点到进入生产装置之间的损失。按下列公式计算:原油储存损失量=期初

35、库存量原油及外购原料接收量-原油及外购原料加工量-期末库存量 原油储运损失量=原油运输损失量+原油储存损失量,技术经济指标统计,原油加工损失 见原油加工损失率指标。,技术经济指标统计,石油产成品损失 指石油产成品入库后到实现销售之前的全部损失,包括存储损失和输转、出厂损失,石油产成品的清罐、事故跑损量也包括在内。石油产成品损失要核算分牌号损失及总损失量。计算公式为:某产品损失量期初库存量产成品交库量产成品出厂量-期末库存量 石油产成品损失量=(各产成品损失量),技术经济指标统计,其他损失 指上述三个环节损失量以外的其他损耗量,一般指正常经营活动过程以外的损失,计算公式为:其他损失=半成品、原料

36、清罐损失+事故损失+自然灾害损失,技术经济指标统计,依据以上四个方面,即可计算出原油综合损失量:炼油综合损失量=原油储运损失量+原油加工损失量+石油产成品损失量+其他损失量,技术经济指标统计,炼油综合损失率 在以上损失量核算的基础上,可以分别计算各项损失率指标。炼油综合损失率(%)=炼油综合损失量原油及原料购入量100%原油储运损失率(%)=原油储运损失量原油及原料购入量100%其中:原油途耗率(%)=原油提单量原油实收量原油结算量100%原油储耗率(%)=原油储存损失量原油实收量100%原油加工损失率(%)=原油加工损失量原油及原料购入量100%石油产品损失率(%)=石油产品损失量石油产品产量100%原油其他损失率(%)=其他损失量原油及外购原料加工量100%,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