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仲永复习课件(ajian).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6548701 上传时间:2023-11-11 格式:PPT 页数:30 大小:8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伤仲永复习课件(ajian).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伤仲永复习课件(ajian).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伤仲永复习课件(ajian).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伤仲永复习课件(ajian).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伤仲永复习课件(ajian).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伤仲永复习课件(ajian).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伤仲永复习课件(ajian).ppt(3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伤 仲 永,王安石,文言文阅读复习,复习目标:1.明确中考方向;2.把握复习要点。,中考原题再现,(一)文言文阅读。阅读出师表选段,完成1418题。(共12分)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

2、,则攸之、祎、允之任也。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14写出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2分)臣本布衣()由是感激()深入不毛()夙夜忧叹()【答案】(2分,每小题0.5分)平民,百姓 感动,激动,感慨 草木 早晚【解析】“布衣”是常见文言词语,指的都是平民。“感激”注意古今异义,在这里是“感动”的意思,没有感谢的意思。“毛”“夙夜”注意语境含义,可联系“不毛之地”“夙兴夜寐”等成语来推断“毛”“夙”的含义来推断。【考点】理解文

3、言实词的含义,1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的含义。(2分)躬耕于南阳()还于旧都()以告先帝之灵()咨臣以当世之事()【答案】(2分,每小题0.5分)在 到 来 拿【解析】“于”在这里都是介词。在句中表示处所,句中表示方向。“以”在句中连词,表示目的;在句是介词,表示处置对象。【考点】理解文言虚词的含义和作用,16翻译句子。(4分)遂许先帝以驱驰。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答案】(4分)就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2分)。现在我就要远离陛下,面对这篇文章,我涕泪交流,不知说了些什么(2分)。【解析】第句重点注意“许”和“驱使”的含义。第句重点注意“临”、“涕”、“所言”的含义。【考点】文言句子翻

4、译,17“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一句中的“此”指哪两件事?(2分)【答案】(2分)五月渡泸,平定南方;北定中原,兴复汉室。【解析】“此”是代词,因此根据上下文可概括作者所做的两件“报答”的事。这道题实际上是文意概括,概括文中的主要事件。【考点】理解文中关键词语的含义,18读了此文,你认为诸葛亮最可贵的精神是什么?请联系实际,谈谈这种精神对你的启示。(2分)【答案】(2分)围绕“忠心;诚信;责任感、使命感;知恩图报”等来回答即可。(概括诸葛亮精神1分,围绕“忠心;诚信;责任感、使命感;知恩图报”等中的任意一个角度来谈自己受到的启示得1分)【解析】概括人物的精神和启示,可根据文中提到的内

5、容概括,并联系生活分析其现实意义即可。【考点定位】理解人物思想性格特点。,中考文言文复习要点:1、识记重点字词的解释;2、掌握重点句子的翻译;3、理解文章内容和主旨。,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伤仲永,王安石,(1)伤仲永(2)世隶耕(3)

6、养父母、收族为意(4)自是指物作诗立就(5)其文理皆有可观者(6)邑人奇之(7)或以钱币乞之(8)环谒于邑人(9)称前时之闻:(10)“泯然众人矣”,伤:为感到惋惜。隶:附属,隶属。收:团结。就:写好。文理:文采和道理。邑人:同县的人。乞:花钱请(仲永题诗)环谒:四处拜访闻:好名声泯:消失,复习检测一1、解释下列各句中的红色字词(每题1分),1、组长统计本组得分情况,总结失分原因。2、组内交流导学案“特殊字词整理”部分的内容,做好展示准备。,小组交流学习,特殊字词整理1、通假字 日扳仲永环谒邑人。“扳”同“攀”,牵、拉。2、一词多义 自、闻、然、其、之、以、于3、古今异义 尝、是、稍稍、或、闻

7、、复、众人4、词类活用 伤、异、书、日、奇、宾客、利,一词多义 自:1.并自为其名(名词,自己)2.自是指物作诗立就(介词,从)闻:1.余闻之也久(动词,听说)2.不能称前时之闻(名词,好名声)然:1.父利其然也(代词,那样)2.泯然众人矣(形容词词尾,的样子)1.其诗以养父母(代词,这)其:2.稍稍宾客其父(代词,他的)3.其文理皆有可观者。(代词,诗)4.父利其然(代词,与“然”同义复用。那样),1.忽啼求之(代词,代书写工具)之:2.借旁近与之(代词,他)3.邑人奇之(代词,代这件事)4.于舅家见之(代词,代方仲永)5.不能称前时之闻(结构助词,的)以:1.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介词,

8、把)2.或以钱币乞之(介词,用)于:1.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介词,向)2.于舅家见之(介词,在),返回,古今异义,未尝识书具 古:曾经 今:品尝,尝试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古:此,这。今:常用做判断动词。稍稍宾客其父 古:纷纷。今:稍微。,古今异义,或以钱币乞之 古:有的人 今:或者,或许不能称前时之闻 古:好名声 今:用鼻子嗅复到舅家 古:再,又。今:重复,往复。泯然众人矣 古:普通人,一般人。今:许多人。,返回,词类活用1、伤仲永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为感到惋惜。2、父异焉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感到惊异3、即书诗四句 名词活用为动词,写。4、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名词活用为状语,每天。5、邑人奇之

9、形容词活用为动词,认为不寻常。6、稍稍宾客其父 名词活用为动词,把当宾客对待。7、父利其然也 名词活用为动词,认为有利。,返回,重点句子翻译,1、父异焉,借旁近与之。2、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3、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4、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5、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6、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1、父亲对此感到惊异,从邻居家借来给他。2、他的(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团结族人为立意。3、从此(大人)指着东西让他作诗,他能立即写好,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看的地方。4、同县的人认为这件事很不寻常,纷纷请他的父亲去做客,有的人花钱请(仲永题诗)。5、每天拉着仲永

10、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6、让他作诗,(写出来的诗已经)不能与从前的名声相称。,1、组内串译课文 2、交流“重点问题理解”部分内容,做好展示准备。,小组合作学习,重点问题理解,1、本文题目是伤仲永,文中的“伤”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伤”?“伤”这一主题是如何体现的?2、方仲永才能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请结合文中原句回答。3、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原因是什么?4、你从文中获得了什么启示?请联系实际谈一谈。,1、本文题目是伤仲永,文中的“伤”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伤”?“伤”这一主题是如何体现的?答:伤是为感到惋惜的意思。因为仲永原本是天才,没有得到后天良好的教育,而变的平庸。通

11、过从仲永的天资过人到平庸无能的对比体现出主题。,2、方仲永才能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请结合文中原句回答:第一阶段是他幼时天资过人,具有作诗才能。“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第二阶段是十二三岁时的方仲永才能衰退,大不如前。“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第三阶段是又过七年后,他完全变成一个平庸之人。“泯然众人矣。”,3、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原因是什么?答:主要原因是“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贪图眼前小利,目光短浅,没有让他进行后天的学习。,1、下列加横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2分)A自为

12、其名 名之者谁 B未尝识书具 尝射于家圃 C忽啼求之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D不能称前时之闻 先帝称之曰能,B,复习检测二,2.指出下列划横线的词用法和意义都不同的一项()(2分)A.其诗以养父母 帝感其诚B.邑人奇之 渔人甚异之C.于舅家见之 战于长勺D.或以钱币乞之 不以物喜,D,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2分)A.临川先生即宋朝文学家王安石,文中提到的“先人”指王安石死去的父亲。B.文章略写方仲永幼年才能出众,而详写此后的情况,先抑后扬,对比鲜明,表达了作者的惋惜之情。C.本文语言十分简炼。“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仅一句话就刻画了方仲永的父亲贪利而自得、可悲可叹的愚昧无知之态。D.本文说明了后天学习的重要性,叙议结合,借事说理。,5、作者为什么极力渲染方仲永幼时的天资?(2分)答:写出了仲永的天资聪明,与后文平庸形成对比,为了强调后天的教育和培养对人的才能的发展是十分重要的,让读者领悟到人的天资和后天成才的关系,更能突出伤这一主题。,4.翻译句子。(2分)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他未曾认识笔、墨、纸、砚等书写工具,(有一天)忽然哭着要这些东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