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理论导论.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6558506 上传时间:2023-11-12 格式:PPT 页数:61 大小:25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际贸易理论导论.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国际贸易理论导论.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国际贸易理论导论.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国际贸易理论导论.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1页
国际贸易理论导论.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际贸易理论导论.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贸易理论导论.ppt(6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国际贸易理论The Theory of International Trade,主讲:徐小娟Tel:,国际贸易课程内容结构,第一章 导论第二章 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理论第三章 国际贸易政策第四章 关税措施第五章 非关税措施第六章 鼓励出口和出口管制措施第七章 世界贸易组织第八章 国际服务贸易第九章 区域经济一体化,考核方式:,平时成绩 40%考试成绩 60%,第一章 导论,第一节 国际贸易基本概念第二节 国际贸易与国内贸易第三节 国际贸易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学习目标:本章主要阐述国际贸易课的任务与研究对象、国际贸易的产生与发展、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以及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等内容。通过本章学习,应达到以下

2、目的与要求:1了解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状况。2掌握国际贸易中常用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2007年中国外贸主要数据1、速度:中国外贸连续六年增长超20%其中:出口增长25.7%,比上年回落1.5个百分点;进口增长20.8%,加快0.9个百分点。这是自2002年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已经连续6年对外贸易增长速度超过20%以上,进出口规模翻了两番。2、顺差:2007年全年贸易顺差达2622亿美元,同比增长47.7%。3、中国主要对外贸易伙伴欧盟排名第一,双边贸易总额3561.5亿美元,增长27%。美国为第二大贸易伙伴,双边贸易总值3020.8亿美元,增长15%。日本为第三大贸易伙伴,也是最大

3、进口来源地,双边贸易总值2360.2亿美元,增长13.9%。此外,中国对东盟、香港、韩国及台湾的双边贸易值均超过千亿美元。,4、外贸拉动经济增长2.7个百分点国家统计局数据:2007年,消费对GDP的贡献7年来首次超过投资。在2007年中国11.4%的GDP增长中,消费、投资、净出口分别拉动4.4、4.3、2.7个百分点。专家认为,受奥运经济刺激等因素影响,2008年消费可能继续唱主角。,第一章 导论,一、国际贸易的含义及分类(一)含义:国际贸易是指在世界各国或地区之间进行的商品和服务的交换活动。对外贸易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同其他国家或地区进行的商品和服务的交换活动。联系?区别?,联系:对外贸易

4、是国际贸易的一个组成部分,国际贸易是世界各个国家对外贸易的总和。对外贸易是国际贸易,两者都是国与国之间的商品交换活动。区别:A、角度不同。对外贸易是对一个国家而言的,国际贸易是对世界范围而言 B、对外贸易反映的是一个国家的贸易状况和经济发展水平;国际贸易反映的是世界贸易状况和世界各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二)分类:1.按照货物移动方向分出口贸易、进口贸易与过境贸易 出口贸易(export trade)将本国生产和加工的货物输往国外市场进行销售 进口贸易(import trade)将外国生产和加工的货物输入本国市场进行销售 过境贸易(transit trade)指一国经过第三国国境向另一国出口或

5、进口商品。对第三国而言,即为过境贸易。(直接、间接)直接过境贸易:商品途经本国,不在本国海关仓库存放就直接运往第三国。间接过境贸易:商品途经本国,不在本国海关仓库存放就直接运往第三国。,相关:净出口(net export)指一国或地区在某种商品的对外贸易中出口量和值大于进口量和值。净进口(net import)指一国或地区在某种商品的对外贸易中进口量和值大于出口量和值。,2.按贸易所涉及标的物的形态分为有形贸易与无形贸易有形贸易(visible trade)一般指货物贸易联合国国际贸易标准分类大类-初级产品-工业制成品 无形贸易(invisible trade)一般指服务贸易 国际服务贸易是指

6、国家之间出售或购买服务的交易,它以提供活劳动的形式满足他人需要并获取外汇报酬。主要包括劳动、技术、旅游、运输、保险或其他非物质形态商品的进出口。,WTO服务贸易总协定列出国际服务贸易四种形式:(1)过境交付:从一成员境内向任何其他成员境内提供服务;(2)境外消费:在一成员境内向任何其他成员的服务消费者提供服务;(3)商业存在:一成员的服务提供者在任何其他成员境内通过商业存在提供服务;(4)自然人流动:一成员的服务提供者在任何其他成员境内通过自然人的存在提供服务。有形贸易与无形贸易的最大区别:反映在海关统计中:前者必须通过关境,因此海关统计可以反映出来;后者无法为海关统计所反映。,3.按照是否有

7、第三方参与将国际贸易分为直接贸易、间接贸易和转口贸易 直接贸易(direct trade)两国或地区之间不借助第三方参与的贸易活动。间接贸易(indirect trade)指借助第三方参与的贸易活动。直接贸易与间接贸易的区别?过境贸易属于直接贸易还是间接贸易?转口贸易(entreport trade)从商品生产国进口商品,但不是为了本国生产或消费,而是再向第三国出口,这种形式的贸易成为转口贸易。间接转口:即转口商品从生产国输入进来,然后再销往商品的消费国。直接转口:即转口商仅参与商品的交易过程,但商品还是从生产地直接运往消费国。过境贸易与转口贸易的区别?,有A、B、C、D四国 运输 A C B

8、 D 进出口合同问:间、分别是何种贸易形式?,过境贸易与转口贸易的区别?(1)转口贸易有第三国的商人参与商品的交易过程,而不论货物是否经由第三国运送;过境贸易则无第三国商人参与;(2)转口贸易以盈利为目的;过境贸易通常只收取少量的手续费,如印花税等;(3)转口贸易属于间接贸易;过境贸易属于直接贸易。注意:对间接贸易、转口贸易来说,商品不一定经由第三 国转运,二是强调生产国与消费国之间交易的达成有第三国参与;转口贸易与过境贸易不同,前者有第三国参与,后者无第三国参与,它也不列入本国的进出口统计内。,中美贸易差额的计算香港在中美贸易中的转口作用及其对贸易统计的影响美国方面的统计显示,美中贸易自19

9、83年开始出现逆差,1996年贸易逆差已经达到395亿美元。中国方面的统计则表明,中方在从1979年到1992年的14年里一直为逆差,自1993年转为顺差,1996年顺差为105亿美元。2007年全年贸易顺差达2622亿美元,同比增长47.7%。,关于美中贸易逆差形成以及这种统计差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在贸易统计过程中美方没有考虑到香港转口问题是其中最重要原因。香港的转口贸易与中美双边贸易:香港从事转口贸易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香港自身具有十分发达的金融、保险、资讯和海运等与贸易有关的服务业;香港作为一个自由港,商品输入输出基本不受限制,与欧美和亚太有着传统经贸关系;此外,香港与珠江三角洲之间

10、的一体化不断加深等,使得香港在中国的对外贸易中扮演着特殊角色。转口贸易在香港贸易中扮演重要的角色。,转口贸易与中美贸易统计差异:香港特区政府对转口(Re-export)的定义如下:进口的商品以某一香港买家为收货人,该买家随即拥有对进口品的法定所有权,并且可能在把商品再出口到别处之前进行一些加工,但是并不根本改变商品的特性。因此,如果中国的商品首先出口到香港,接着再转口到美国,虽然商品是通过香港运送或者销售到美国,但是由于商品并没发生重大改变,所以商标仍然标明“中国制造”。美国贸易统计使用原产地规则,中国产品经由香港转口到美国的产品算作中国的出口,但同时不将由香港转口到中国的产品视作对中国的出口

11、。而中国对出口的统计先前采用的是目的地规则,将出口到香港和由香港转口到美国的产品不计作对美的出口。自1993年,中国海关改进了统计方法,试图区分出口到香港的产品的最终归宿,从而转口到美国的产品算作了中国对美国的出口。但由于在香港转口的产品变更了所有权,所以中国中国海关很难确定它们的最终归宿。,转口贸易对美中贸易逆差的影响:转口使得中国贸易数据复杂化:原因是先前中国海关把所有出口到香港的商品都记作“对香港的出口”,不管这些出口的商品是香港自身消费还是转口到美国。这大大高估了中国对香港出口的规模,而低估了中国对美国出口的规模。在1993年后,尽管作了各种努力,中国海关还是不能准确地记录先运到香港然

12、后再转口到美国的商品数量,因为中国海关通常不知道这些商品最终的去处。在进口方面,中国的贸易统计试图努力区分从香港进口的商品和从美国进口而从香港转口到中国的商品。但是追寻这些商品的来源也并非易事,尽管中国海关做出了努力,但究竟有多么成功尚不清楚。,转口也同样使美国的贸易数据复杂化。在进口方面,美国海关会了解到进口商品的原产地,这样就区分了从香港进口的商品和中国制造而由香港转口的商品,后者被看作从中国的进口。因此,美国的进口数据已经包括了经香港转口的中国商品。在出口方面,官方的估算会低估美国对中国的出口,因为美国海关同样不能准确地记录先运到香港再转口到中国的所有商品。如果转口贸易只是中美贸易的一小

13、部分,我们可以考虑不计。但是与一般的双边贸易不同,香港在中国对美出口贸易中日益扮演了重要角色,中美两国贸易中存在很高比例的转口。,4.按照关境和国境划分:总贸易体系(general trade system)又称一般贸易体系,它是以货物通过国境作为进出口的标准。专门贸易体系(special trade system)又称特殊贸易体系,它是以货物通过关境作为进出口的标准国境与关境的关系:国境是一国的领土范围;关境是海关征收关税的领域。也称为关税领域。(1)国境小于关境:有些国家组成关税同盟,由于成员方实行统一的对外关税,因此成员方形成统一的关境,国境小于关境;(2)国境大于关境:有些国家在国内设

14、有自由港、自由贸易区和出口加工区时,这些经济特区在国境内关境外,因此,国境大于关境;(3)国境等于关境:如果没有以上政策,国境等于关境。,二 其他国际贸易概念,(一)对外贸易额与对外贸易量:1.对外贸易额与国际贸易额:对外贸易额:(value of foreign trade)以某种货币表示的一定时期一国的进出口贸易总额。国际贸易额:(value of international trade)指世界上的所有国家的进口总额或出口总额。世界贸易额?=各国出口贸易额之和?在实际统计中,世界出口总额的计算和世界进口总额的计算由于贸易术语的差异而存在差异。世界出口额(FOB)一般小于世界进口额(CIF)

15、。,国际贸易术语(Trade Terms)又称为价格术语(Price Terms),是在国际贸易长期实践中形成的,用来表示商品的价格构成,说明交货地点,明确买卖双方之间的费用(costs),风险(Risks)、责任(Responsibility)划分等问题的专门术语。,回顾:2000年通则 四组术语(共13种),2000年通则 贸易术语,13个术语中6个可用于海洋或内河运输:FAS,FOB,CFR,CIF,DES,DEQ7个可用于多式联运:EXW,FAS,CIP,CPT,FCA,DDU,DDP主要术语:FOB,CFR,CIF,FCA,CPT,CIP,FOBFree on Board(named

16、 port of shipment)船上交货(指定装运港)定义:指卖方必须在合同规定的装运期内在指定装运港将货物交至买方指定的船上,并负担货物越过船舷(Vessels rail)为止的一切费用和货物灭失、损坏的风险。它只适用于海运和内河运输,FOB术语的卖方义务,在合同规定的时间和装运港口,将符合合同规定的货物交到买方指派的船上,并及时通知买方承担货物交至装运港船上之前的一切费用和风险自负风险和费用,取得出口许可证或其他官方批准证件,并且办理货物出口所需的一切海关手续提交商业发票和自费提供证明卖方已按规定交货的清洁单据,或相等的电子信息,FOB术语的买方义务,订立从指定装运港口运输货物的合同,

17、支付运费,并将船名、装货地点和要求交货的时间及时通知卖方根据买卖合同的规定受领货物并支付货款承担货物越过船舷之后所发生的一切费用和风险自负风险和费用,取得进口许可证或其他官方证件,并办理货物进口所需的海关手续,CIF Cost Insurance and Freight(Named port of destination)成本加保险费、运费(指定目的港)指卖方必须在合同规定的装运期内在装运港将货物交至运往指定目的港的船上,负担货物越过船舷为止的一切费用和货物灭失或损坏的风险,并负责办理货运保险,支付保险费,以及负责租船或定舱,支付从装运港到目的港的运费。,2.对外贸易量:(Quantum of

18、 foreign trade)对外贸易量:剔除价格变动因素计算的对外贸易额。为了排除价格波动的因素,真实的反映一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实际规模,采用对外贸易量的概念。对外贸易量等于进口贸易量和出口贸易量总和。进口总额除以进口价格指数得到进口贸易量,出口总额除以出口价格指数得到出口贸易量(以一定年份为基期。)价格指数等于报告期价格除以基期价格乘以100%。,例如:某国1990年出口额为980亿美元,2000年出口额为1680亿美元,已知出口价格指数1990年为100,2000年为180,计算2000年的贸易量指数:2000年的出口贸易量=1680(180/100)=933.33亿美元 2000年的出口

19、贸易量指数=933.33/980X100%=95.24%说明:按贸易额计算,该国2000年的出口规模比1990年扩大了,但按贸易量计算,该国2000年的出口规模只相当于1990年的95.24%。,3.对外贸易差额及其含义:对外贸易差额(Balance of Trade)等于出口额与进口额之差。(1)贸易顺差:(Favorable balance of trade)(2)贸易逆差:(Unfavorable balance of trade)(3)贸易平衡:(balance of trade),(二)国际贸易商品结构(International trade by commodities)对外贸易商

20、品结构与国际贸易商品结构:国际贸易商品结构:指一定时期某种商品在整个世界出口贸易额中所占的比重。从整个国际贸易的商品结构可以看出世界经济的发展水平。50年代以前,初级产品的比重一直超过工业制成品,从1953年之后,该比例相反,目前制成品的比重已上升为2/3强。对外贸易商品结构,对某一个国家来说,是指一定时期内进出口贸易中各类商品的构成情况,通常以各类商品在进口总额或出口总额中所占的比重来表示。,(三)对外贸易地理分布和国际贸易地理分布,1.对外贸易地理方向:(Direction of foreign trade)又称地区分布或国别结构。对外贸易地理方向或地区分布是指一国(或地区)进口商品的来源

21、和出口商品的去向,它是用来反映该国(或地区)与其他国家(或地区)之间的经济贸易联系程度。2.国际贸易地理方向(Direction of International Trade):又称国际贸易地区分布(International Trade by Regions),它用来表明世界各个地区或各个国家在国际贸易中所占的地位,通常是用它们的出口贸易额或进口贸易额占世界出口贸易总额或进口贸易总额的比重来表示。,2009年欧盟为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中欧双边贸易总值3640.9亿美元,下降14.5%。同期,美国为我国第二大贸易伙伴,中美双边贸易总值为2982.6亿美元,下降10.6%。日本为第三大贸易伙伴的

22、位置,2009年中日双边贸易总值为2288.5亿美元,同比下降14.2%。,(四)对外贸易依存度:(dependency on foreign trade),对外贸易依存度:又称对外贸易系数、外贸率、外贸贡献度和经济开放度,指一个国家或地区进出口总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用以表示一国国民经济对进出口贸易的依赖程度,或国际贸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分出口依存度和进口依存度。若以X表示出口,M表示进口,则外贸依存度的公式为:(X+M)/GDP 出口依存度:X/GDP 进口依存度:M/GDP 对外贸易依存度是经济开放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它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经济合作的程度。我国目前

23、的外贸依存度是多少?合理吗?,(五)贸易条件(terms of trade,TOT),贸易条件又称贸易比价,是衡量一国获取贸易利益空间大小的重要指标。净贸易条件 是指出口价格指数与进口价格指数之比。它的经济含义是:一国与其他国家进行商品交换的比率,即一国一定数量的出口商品能换回多少数量的进口商品。表达式为:N=(Px/Pm)X100 其中,N为净贸易条件,Px为出口价格指数,Pm为进口价格指数。N100 贸易条件比基期改善 N100 贸易条件比基期恶化,例:假定某国净贸易条件以1990年为基期是100,2005年时Px下降5%,为95;Pm上升10%,为110,那么,该国2005年的净贸易条件

24、指数为:N=(95/110)X100=86.36 这表明该国从1990年到2005年间,净贸易条件从100下降到86.36,2005年与1990年相比,贸易条件恶化了13.64。,收入贸易条件:收入贸易条件是在净贸易条件的基础上,把贸易量加进来,反映了一国进口能力变化与出口变化之间的关系。表达式为:I=(Px/Pm)*Qx 其中,I为收入贸易条件,Qx为出口数量指数,仍以前例说明。在进出口价格指数相同条件下,该国的出口数量指数(Qx)从1990年的100提高到2005年的120,则,该国2005年的收入贸易条件指数为:I=(95/110)X 120=103.63 这说明尽管净贸易条件恶化了,但

25、由于出口量的上升,本身的进口能力2005年比1990年增加了3.63,也即收入贸易条件好转了。,单项因素贸易条件:单项因素贸易条件是在净贸易条件的基础上,考虑劳动生产率提高或降低后贸易条件的变化。表达式为:S=(Px/Pm)*Zx 其中,S为单项因素贸易条件,Zx为出口商品劳动生产率指数。,假定进出口价格指数与上例相同,而该国出口劳动生产率由1990年的100提高到2005年的130,则,S=(95/110)X130=112.27 说明:出口商品劳动生产率提高,不仅弥补了净贸易条件的恶化,且使单项因素贸易条件好转。,双向因素贸易条件:双向因素贸易条件不仅考虑到出口商品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而且考虑

26、到了进口商品的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表达式为:D=(Px/Pm)*(Zx/Zm)*100 其中,D为双向因素贸易条件,Zm为进口商品劳动生产率指数。,沿用前例,其他条件不变,而进口商品劳动生产率指数从1990年的100提高到2005年的105,则,D=(95/110)X(130/105)X100=106.92 说明:如果出口商品劳动生产率指数在同期内高于进口商品劳动生产率指数,则贸易条件仍会改善。,第二节 国际贸易的产生与发展,一、国际贸易与国内贸易的异同:(一)国际贸易与国内贸易的相同点:都是商品和服务的交换;交易过程大同小异;经营目的都是为获取利润。,(二)国际贸易与国内贸易的差异:(1)国际

27、贸易与国内贸易经营环境的差异:语言、风俗、法律、经济政策、货币和度量衡、商业习惯、商业管理、举例和运输、争端解决、市场调查难度(2)国际贸易与国内贸易经营风险的差异:信用风险商业风险汇兑风险运输风险价格风险政治风险,(3)国际贸易与国内贸易经营收益的差异:国际贸易有可能获得比国内贸易更大的经营收益,但是由于国际贸易风险比较大,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可以从市场容量的大小,国际市场价格的波动,政府的信贷政策和出口退税政策的变化等方面分析经营收益及其变化。,(4)国际贸易与国内贸易经营人才的差异:精通外语;了解国外的政治、法律制度和风俗文化宗教等,善于交流;了解国际经济环境和变化的能力和知识,做出正确

28、的商业判断和选择;熟悉国际贸易惯例;具有远大的眼光;具备经营管理企业的能力(资金、人才、信息、营销网络,二 国际贸易的产生和发展(一)国际贸易的产生从一般意义分析,贸易(无论是国际贸易还是国内贸易)产生的前提条件有二:财产权力的明确界定(剩余产品、政治主体)社会劳动分工(国际分工)在国与国之间,除海洋外,居民之间没有共享的财产,因此产权的界定是非常清楚的,在此就不重点讨论。,国际贸易产生的最主要原因是国际分工即国与国之间的劳动分工。而国际分工的产生和发展主要取决于两个条件:社会经济条件自然条件由此产生国际分工的两种类型:以生产力发展水平差异为基础的社会分工以自然条件差异为前提的地域分工,(二)

29、国际贸易的初步发展 奴隶社会的国际贸易 当时的国际贸易具有以下特征:1.从商品结构看,十分单一有限。奴隶是最主要的商品,奢侈品,如宝石、装饰品、各种织物、香料等在国际贸易中也占有较大比重。2.从地理范围看,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在欧洲贸易主要集中在地中海和黑海的沿岸。我国集中在黄河流域。3.从贸易民族看,在奴隶社会,地中海一带的贸易主要操纵在腓尼基人、迦太基人以及希腊的某些城邦。,封建社会的国际贸易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商品经济仍处于从属地位,国际贸易的规模有限。早期:封建地租采取劳役和实物的形式,进入流通的商品不多。中期:随着商品生产的发展,封建地租逐步转变为货币地租,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末期

30、:普遍采取货币地租。同时城市手工业的发展,使得商品经济和国际贸易有了较大发展。在封建社会,国际贸易的主要商品仍然是奢侈品。到了封建社会末期,原料和日用品也逐渐增多。,在封建社会,国际贸易的范围不断扩大。由地中海东部,又逐步扩大到地中海、北海、波罗的海和黑海沿岸。早期阶段,罗马帝国的首都君士坦丁堡是最大的国际贸易中心。随着意大利北部城市和波罗的海沿岸的兴起,国际贸易中心转移到意大利的威尼斯和热那亚。我国封建社会时期的“丝绸之路”与“海上丝绸之路”明朝郑和下“西洋”总之,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由于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和交通条件的限制,国际贸易在当时的社会经济中不占主要地位。贸易的品种、数量和地区范围

31、都有很大的局限性。只有到了资本主义社会,国际贸易才获得广泛的发展,才真正具有世界性。,(三)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准备时期的国际贸易 地理大发现对世界贸易的影响地理大发现:1492-1493年意大利人克里斯多弗哥伦布由西班牙出发经大西洋发现了美洲;1497-1498年西班牙贵族瓦斯哥达伽马绕过非洲发现通往印度的新航路;1519-1522年葡萄牙人斐南多麦哲伦第一次完成了环球航行。地理大发现后:美洲、非洲成为欧洲的殖民地,并卷入到国际贸易中。进入世界贸易的商品种类和商品总量急剧增加。世界商路不再经地中海而取道大西洋。欧洲国家出现了垄断殖民地贸易的特权公司。,(四)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的国际贸易 从18

32、世纪后半期至19世纪70年代是资本主义自由竟争时期。此期间,国际贸易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国际贸易额空前增加。2国际贸易的商品结构不断变化,种类增多。出现了机器和运输工具的贸易,纺织品、粮食也成为大宗的贸易商品。3贸易方式有了进步。4国际贸易的组织形式有了改进。经营国际贸易的组织机构日益专业化,出现了很多为国际贸易服务的专业化的公司,如运输公司、保险公司等。5政府在对外贸易中的作用出现了转变。国家之间的贸易条约、贸易协定广泛发展。6英国在世界贸易中占据垄断地位。在自由资本主义时期,英国首先完成产业革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工业、贸易、金融、航运大国,在国际贸易处于垄断地位。,(五)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的

33、国际贸易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从自由竞争过渡到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阶段。这个阶段的国际贸易具有以下特点:1国际贸易额显著增加,但出现不稳定状态。2国际贸易商品结构继续发生变化。3垄断资本在国际贸易中占统治地位 4国际贸易地理方向发生变化,欧洲在世界贸易中的比重不断下降,北美、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在国际贸易中的比重有所上升,美国取代英国在世界出口中跃居第一位。5各国相继采取超保护贸易政策普遍建立了关税壁垒。,(六)二战后国际贸易的发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在世界范围内发展了第三次科技革命。这次科技革命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和空间技术的发明与利用为主要标志。科技革命的发展,使国际贸易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国际贸易无论在贸易规模,还是增长速度都大大超过战前的水平。,(七)当前国际贸易的发展趋势 1.国际贸易发展迅速,规模日益扩大。国际贸易步入新一轮增长期,贸易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愈加凸显 2.以发达国家为中心的贸易格局保持不变,中国成为国际贸易增长的新生崛起力量 3.多边贸易体制面临新的挑战,全球范围的区域经济合作势头高涨 4.国际贸易商品结构发生重要变化,新商品大量涌现。服务贸易和技术贸易发展方兴未艾 5.贸易投资一体化趋势明显,跨国公司对全球贸易的主导作用日益增强6.贸易自由化和保护主义的斗争愈演愈烈,各种贸易壁垒花样迭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