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乡村治理典型案例:“说论亮”推进乡村有效治理.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6561984 上传时间:2023-11-12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7.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乡村治理典型案例:“说论亮”推进乡村有效治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全国乡村治理典型案例:“说论亮”推进乡村有效治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全国乡村治理典型案例:“说论亮”推进乡村有效治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全国乡村治理典型案例:“说论亮”推进乡村有效治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全国乡村治理典型案例:“说论亮”推进乡村有效治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全国乡村治理典型案例:“说论亮”推进乡村有效治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乡村治理典型案例:“说论亮”推进乡村有效治理.docx(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说论亮推进乡村有效治理陕西省旬阳县以乡风、民风入手促“三治融合”旬阳县地处陕西省东南部,县城位于汉江、旬河交汇处,被誉为“中华太极城”,其“满城灯火列星案,一曲旬水绕太极”的内涵,是涵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源泉。全县总面积3554千米2,辖21个镇、306个村(社区)、总人口46万人。旬阳县经济相对发达,群众思想活跃、能人富人较多。但部分农村地区仍存在攀比奢侈、失信不孝、自私缠闹、迷信恶搞等问题。近年来,该县从解决广大群众呼吁最强烈的乡风民风问题入手,把深入开展群众说、新乡贤论、榜上亮的“说论亮”道德评议作为新时期推进乡村移风易俗、推进乡村治理的有力抓手,积极探索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

2、”的实现途径。一、立足问题导向,找准乡村治理突破口厘清德治、法治、村民自治的关系,充分运用德治的理念,发挥公众舆论的威力,出台了关于在全县深入开展“群众说,新乡贤论,榜上亮”道德评议的实施意见,把村上有名望的新乡贤组织起来,进行说事论理,明辨是非,评贤带后,让失德、失范的人和事受到大众谴责,促使道德领域内的一些突出问题得到妥善、有效解决。下发关于整治社会不良风气的决定,实施抓“八治”、打“五霸”、讲“四德”等系列组合拳,强化了基层社会治理,赢得了群众广泛赞誉。(一)建立健全自治体系以村为单位,由群众推荐新乡贤能人组成道德评议委员会,调配司法、行政、道德三方人力资源,成立乡村调解委员会,组建红白

3、理事会等群众自治组织,形成了覆盖矛盾调解、移风易俗、评先树优等各个方面的全方位村民自治体系。(二)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全县306个村按照简洁务实、规范有效的原则,动员群众充分讨论,依法制定和修订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建立“决策让群众参与、实施让群众监督、成效让群众评议”的村务管理机制,推进依法立规、以规治村。(三)开展“立家训家规、传家风家教”活动在全县15万余户中广泛开展“传百姓家规、立百姓家训、正百姓家风”活动,让群众在本姓氏家谱中寻找好家训、好家规,配套开展宣传好家风、好家训的“宣讲传颂进万家”“小手牵大手、家规一起守”和党员干部“立家规、传家训、正家风”活动,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制定自

4、己的家规、家训格言,以良好的家风带民风、促政风。(四)大力推动“诚孝俭勤和“新民风建设提炼形成以“诚孝俭勤和”为主要内涵的新民风,以“道德评议、移风易俗、文化传播、文明创建、诚信建设、依法治理”六大活动为抓手,扬善抑恶、扶正祛邪,以良好的社会风尚浸润滋养广大群众,不断提升全县人民的道德素养和文明素质。二、突出核心环节,抓住道德评议关键点为确保道德评议规范有序,旬阳县以村为单位,由群众推选老党员、老干部、道德模范、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新乡贤组成道德评议委员会,主持本村道德评议工作,动员群众进行说事论理,敦化民风。全县共开展道德评议947场次,评出先进典型995人次、后进典型303人次,设立“红黑

5、榜”316处,帮教转化287人次,形成“好坏大家评、落后大家帮”的生动局面。(一)群众说事,广开言路定话题在开展每季度一次的道德评议前,评议委员会成员深入院落、走访了解农户、座谈会商,提出辖区内在移风易俗、助人为乐、孝老爱亲、诚实守信等方面涌现出的好人好事;摆出本村本组不友善、不诚信、无孝道等不道德的突出问题;指出需要解决的不良人情、盲目攀比、低俗恶搞、打牌赌博等歪风邪气;梳理出在推进脱贫攻坚等中心工作中需要集中评议的具体问题,形成评议主题。桐木镇石板沟村通过群众说事,发现普遍存在红白喜事大操大办、盲目攀比、群众人情负担重的问题,该村召开村民会议进行专题讨论,重新修订完善村规民约,约定“除婚丧

6、嫁娶外,其他事项不得置办酒席”“人情随礼,直系亲属最高不超过200元,普通朋客不超过IoO元”等条款,刹住了不正之风,减轻了群众的人情负担。(二)新乡贤论理,激浊扬清辨是非道德评议大会由评议委员会主持召开,广泛吸纳群众参与。评议会上,被评议对象先行陈述,谈认识,说想法。道德评议委员会反馈村民对其行为的看法和意见,对正面典型,主要评论其先进事迹和所体现的道德品质,引导群众见贤思齐;对后进典型和突出问题,通过论理释法、说教劝导,重点分析其危害性和滋生问题的根源,引导群众自觉反省。在集中论理、自我检讨、表态发言的基础上,对问题处理意见进行表决,并形成决议。(三)榜上亮德,见贤思齐树典型对评议出的群众

7、公认、可学可鉴的先进典型,通过“善行义举榜”发榜公布,并列入“身边好人”“中国好人”等推荐范围。开办“道德讲堂”,让身边人讲身边事,以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利用网络、电视等媒介宣传,发挥示范效应。对评议出的不文明、不道德的人和事,在保护个人隐私、保障个人合法权益、不违反法律法规的前提下,载明后进事实,予以曝光,接受群众监督和评判;县电视台开办、讲理说法栏目,剖析典型案例,警醒教育群众。(四)劝教帮教,润物无声促整改道德评议不是一评了之。对后进典型,采取“一人一案、一事一策”办法,制定帮教方案,落实责任人,通过谈心说教、思想疏导、解决困难等方式,帮助树立正确的做人做事准则;对于积极纠错、改掉恶习的,

8、停止曝光;对纠错改正态度端正、效果明显的,给予肯定和表扬,巩固提升转化成果。寨河社区一村民因经常酒后打骂父母、闹事,社区道德评议委员会邀请其长辈现场评议,当了解到其妻子离家出走、一人供儿子上大学、家庭经济条件困难的情况后,村里对症下药,帮助其发展烤烟,新建住房。这位村民逢人就说:“没有那场评议,我可能就破罐子破摔了,现在我要重新活出个样子,给大家看!”三、强化群众自治,创新乡村治理聚合力自“说论亮”道德评议活动开展以来,广大群众积极参与,说事评理、扬善抑恶,触动心灵、规范行为,乡村治理能力显著增强,治理水平明显提高。强化了自我教育。“说论亮”道德评议将村干部“我来管”变为村民“我们管”,让群众

9、说自己的事,评自己的理,解决自己的问题,监督自己的言行,时时刻刻警醒自己。扭转了社会风气。“说论亮”道德评议有效遏制了红白喜事大肆操办、不良人情、盲目攀比、打牌赌博、迷信恶搞等陈规陋习和歪风邪气,引导广大群众辨善恶、分美丑、知廉耻。今年以来,先后涌现省级道德模范1名、荣登“陕西好人榜”5名、推荐市级道德模范候选人12名,隆重表彰县级道德模范27名。各镇评选和表彰诚信村民IllO名、孝子孝媳1120名、孝顺家庭784户。优化了发展环境。“说论亮”道德评议不仅化解了陋习顽疾,还理顺了群众情绪,优化了发展环境,激发了干事创业的活力,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动力。提升了治理能力。通过道德评议,农村矛盾有效化解,信访总量明显下降,社会治安满意率达95%以上,基层社会治理能力明显提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