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高鸿业版)第12章.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6565108 上传时间:2023-11-13 格式:PPT 页数:68 大小:2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宏观经济学(高鸿业版)第12章.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宏观经济学(高鸿业版)第12章.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宏观经济学(高鸿业版)第12章.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8页
宏观经济学(高鸿业版)第12章.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8页
宏观经济学(高鸿业版)第12章.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宏观经济学(高鸿业版)第12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宏观经济学(高鸿业版)第12章.ppt(6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宏观经济学宜春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学习要求,任何课程的知识都具有连贯性,所以不要经常逃课,更不能让教材“一尘不染”。听课时要多作笔记,笔记是知识的框架,教材是对知识的充实。二者缺一不可。对于老师布置的习题,要认真完成,以巩固所学的知识。通过媒体关心我国和其他国家的宏观经济问题。学习时要搞清理论,特别要注意结论成立的条件。,打鸟问题,某日,老师在课堂上出了一道智力题,请小岚回答,老师的题目是这样的:“树上有十只鸟,开枪打死一只,还剩几只?”于是小岚反问:“是无声手枪或别的无声的枪吗?”“不是。”“枪声有多大?”“80-100分贝。”“那就是说会震的耳朵疼罗?”“是。”“在这个城市里打鸟犯不犯法?

2、”“不犯。”,打鸟问题,“您确定那只鸟真的被打死啦?”“确定。”老师已经不耐烦了。“拜托,你告诉我还剩几只就行了,ok!”“ok,树上的鸟里有没有聋子?”“没有。”“有没有关在笼子里的?”“没有。”“边上还没有其他的树,树上还有没有其他鸟?”“没有。”“有没有残疾的或者饿得飞不走的鸟?”“没有。”,打鸟问题,“算不算怀孕肚子里的小鸟?”“不算。”“打鸟的人眼睛有没有花?保证是10只?”“没有花,就10只。”老师已经满脑门是汗,且下课铃响,但小岚继续问:“有没有傻的不怕死的?”“都怕死。”“会不会一枪打死两只?”“不会。”“所有的鸟都可以自由活动吗?”“完全可以。”“如果您的回答没有骗人,”小岚

3、满怀信心地说,“打死的鸟要是挂在树上没掉下来,那么就剩一只;如果掉下来,就一只不剩。”老师当即晕倒。,教材和参考书目,初级教程:高鸿业:宏观经济学,高教出版社(第四版)(主要教材)宋承先:现代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复旦大学出版社梁东黎:宏观经济学,南京大学出版社萨缪尔森:经济学(下)中级教程:梁小民:高级宏观经济学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多恩布施和费希尔:宏观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曼昆:宏观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高级教程:费希尔:宏观经济学(高级教程),经济科学出版社罗默:宏观经济学,商务印书馆(也有上财版),第十二章 国民收入核算,学习目的要求:,1、了解宏观经济学的含义、宏观经济学的形

4、成与发展、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以及宏微观经济学的关系;2、明确国民收入核算的基本内容,掌握国内生产总值的两种测算方法以及两部门、三部门、四部门经济的恒等式,弄清国民收入核算与总支出、总收入分析之间的关系。,第一节 宏观经济学的特点,一、宏观经济学的定义宏观经济学是以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作为分析对象,研究国民产出决定与变动,以及国民产出与就业、通货膨胀,经济波动和周期、经济政策、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学科。又被称为总量分析或总量经济学,二、宏观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1、“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这个术语,最早是挪威经济学家弗里希于1933年在动态经济学中的传播问题与推动问题中提出的。

5、英国古典经济学家威廉配第被认为是宏观经济问题的最早研究者,从时间顺序上看,宏观经济学经历了从威廉配第到魁奈、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再到凯恩斯、佛里德曼、卢卡斯、萨缪尔森等理论学说的演变过程。从经济学说史的角度看,宏观经济学大体上经历了以下四个发展时期:,2、宏观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宏观经济学的萌芽时期(17世纪中叶19世纪70年代)英国古典经济学家威廉配第被认为是宏观经济问题的最早研究者,他在1662年出版的赋税论一书被看作是西方经济学中第一部以宏观经济为研究对象的学术著作。英国古典经济学家威廉配第在赋税论(1662年)、政治算术(1676年)、货币略论(1682年)中,曾研究过国家经济政策、

6、捐税的征收和滥造货币的经济后果。配第的这些研究,说明早期的经济学说已经关注宏观经济问题。,法国重农主义经济学家弗朗索瓦魁奈在经济表(1758年)、经济表分析(1766年)中,研究了生产阶级、不生产阶级之间的农业总产品的流通,富有创见地考察了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第一次触及了宏观经济的运行。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杰出代表亚当斯密在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1776年)中,分析了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研究了国家的财政收入和支出,并主张国际分工和自由贸易。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完成者大卫李嘉图在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1817年)中,研究了资本主义社会中社会产品在地主、资本家和工人之间的分配规律,论及了资本

7、积累和再生产。,在第一阶段即早期宏观经济学阶段,古典学派和重农学派虽然已经把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作为研究对象了,并且已经运用了总量概念,但是与19世纪晚期以后的各种宏观经济学相比,在理论上和方法上仍有一些重要区别。,(2)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准备时期(19世纪70年代20世纪30年代),从19世纪晚期开始,随着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经济危机的频繁出现,宏观经济学主要集中于对经济周期波动的解释上,形成了许多种宏观经济学说,如瑞典经济学家的动态均衡理论,熊彼特的经济发展理论,英美经济学家的货币数量理论,美国经济学家密契尔等人对国民收入和经济周期的研究等,使宏观经济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3)现代宏观经济学的

8、建立和发展时期(20世纪30年代70年代),随着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的出现,以1936年凯恩斯通论(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的出版为标志,现代宏观经济学才真正产生了,宏观经济学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现代宏观经济学与以前的宏观经济学相比,其显著的区别在于:它研究的是国民收入的变动及其与经济周期波动、失业、通货膨胀等的关系,因此被称作收入分析。它通过收入分析得出的论断是资本主义经济不可能自动调节以实现充分就业均衡,并且在通常情况下出现的是小于充分就业的均衡。,(4)现代宏观经济学的深化及其演变时期(20世纪70年代以后),美国佛里德曼的货币主义学派;美国卢卡斯为首的理性预期学派;新凯恩斯主义学

9、派(曼昆等人)等理论不断发展。本书所要介绍的主要是第三阶段以凯恩斯主义为中心的现代宏观经济学理论。,三、宏观经济学要研究的主要内容,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1、国民收入决定理论。这一部分是现代宏观经济理论的中心国民收入的核算国民收入的决定2、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这是主要宏观经济问题的理论。失业理论通货膨胀理论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3、经济周期理论经济运行周期的表现与原因4、经济增长理论经济增长的因素、模型;可持续增长的理论对策5、开放经济理论开放的经济条件下国民收入的调节。,四、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的比较,1研究的对象不同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单个经济单位,如家庭、厂商等。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则

10、是整个经济,研究整个经济的运行方式与规律,从总量上分析经济问题。,2基本假设不同,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是市场出清、完全理性、充分信息,认为“看不见的手”能自由调节实现资源配置的最优化。宏观经济学则假定市场机制是不完善的,政府可以而且有能力调节经济,通过“看得见的手”纠正市场机制的缺陷。,3解决的基本问题不同,微观经济学解决的问题是资源配置,宏观经济学解决的问题是资源利用。微观经济学是以单个经济单位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和相应的经济变量单项数值的决定来说明价格机制如何解决社会的资源配置问题。宏观经济学则是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经济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来说明社会资源

11、的充分利用问题。微观经济学要解决的是资源配置问题,即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的问题,以实现个体效益的最大化。宏观经济学则把资源配置作为既定的前提,研究社会范围内的资源利用问题,以实现社会福利的最大化。,4中心理论不同,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还包括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理论、分配理论、一般均衡理论、市场理论、产权理论、福利经济学、管理理论等。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则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还包括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开放经济理论等。,5研究方法不同,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个量分析,宏观经济学的研究

12、方法是总量分析。,2、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联系:,第一,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是互相补充的。经济学的目的是要实现社会经济福利的最大化,因此,既要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又要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第二,两者都采用了实证分析法,属于实证经济学。经济学的科学化也就是经济学的实证化,努力使所研究的问题摆脱价值判断,只分析经济学本身的内在规律,即解决宏观经济现象“是什么”的问题,是两者的共同目的。第三,两者都以市场经济制度为背景,都是市场经济的经济学;分析市场经济之下经济的运行规律与调控。所以,两者的理论分析只适用于发达的市场经济,不适用于计划经济,也不完全适用于从计划体制向市场体制转化的转型经济。第四,

13、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但总体经济行为不是个体经济行为的简单加总。,五、宏观经济学方法,宏观经济学运用的是总量分析方法。它在运用总量分析法时,不仅要注意经济个体的数目,还要注意各经济主体的行为在总体经济行为中的地位和作用。此外,宏观经济学中,同样有短期和长期,静态、比较静态和动态的分析,还有大量运用在微观分析中的均衡分析和边际分析法。,第二节 国内生产总值(GDP),核算国民经济活动的核心指标是国内生产总值(简称GDP:gross domestic product)。,世界各国的GDP(2003年),01-美国-108572亿美元-人均-37051美元;02-日本-49487亿美元-人均

14、-38865美元 03-德国-23862亿美元-人均-28952美元;04-法国-17316亿美元-人均-28655美元 05-英国-17750亿美元-人均-29451美元;06-意大利-14554亿美元-人均-25067美元 07-中国-13720亿美元-人均-1056美元 08-加拿大-8505亿美元-人均-26161美元 09-西班牙-8271亿美元-人均-20536美元 10-墨西哥-6116亿美元-人均-5827美元 11-印度-5561亿美元-人均-522美元 12-韩国-5209亿美元-人均-10718美元 13-荷兰-5093亿美元-人均-31207美元 14-澳大利亚-508

15、2亿美元-人均-25525美元 15-巴西-5070亿美元-人均-2754美元 16-俄罗斯-4288亿美元人均-2982美元 17-瑞士-3140亿美元-人均-42148美元 18-比利时-3008亿美元-人均-29023美元 19-中国台湾-2995亿美元人均-13165美元 20-瑞典-2975亿美元-人均-33092美元,2007年各国GDP排名,名次 国别 GDP(亿美元)人均GDP(美元)1 美国 139800 46280 2 日本 52900 41480 3 德国 3280039710 4 中国 301002280 5 英国 2570042430 6 法国 2520041200

16、7 意大利 2090035980 8 西班牙 1410030820 9 加拿大 1360041470 10 俄罗斯 114008030 11 韩国 992020240 12 巴西 93404930 13 印度 9280830 14 墨西哥 88508140 15 荷兰 756045880 16 澳大利亚74603590 17 比利时 447043010 18 瑞典 447048950 19 瑞士 431057040 20 中国台湾398017520 21 印度尼西亚39601590,2008年各国GDP排名,名次 国别 GDP(亿美元)1 美国United States 14,330,0002

17、 日本Japan 4,844,0003 中国China(PRC)4,222,0004 德国Germany 3,818,0005 法国France 2,978,0006 英国United Kingdom 2,787,0007 意大利Italy 2,399,0008 俄罗斯Russia 1,757,0009 西班牙Spain 1,683,00010 巴西Brazil 1,665,00011 加拿大Canada 1,564,00012 墨西哥Mexico 1,143,00013 印度India 1,237,00014 澳大利亚Australia 1,069,00015 韩国South Korea 9

18、53,500,那么什么叫GDP?,什么是企业的产出?某企业在2007年生产和销售1000万元制成品,能否说这1000万元产品价值都是这个企业生产的或者创造的呢?或者说这1000万元就是该企业的产出呢?认识一个企业的产出对理解经济社会一年的总产出是非常重要的。,棉花,棉纱,农民种出棉花,纺成纱,织成布,制成衬衣,卖给消费者,棉农,纺纱厂,织布厂,衬衣厂,零售商,最终产品,中间产品,eg:衬衣生产过程:,需要区分的两个概念:最终产品指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并由其最后使用者购买的产品和劳务。中间产品是指用于再出售而供生产别种产品用的产品。,一件最终产品在整个生产过程中的价值增值,就等于该最终产品的价值。

19、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一年)生产千千万万种最终产品。这些最终产品的价值总和就等于生产这些最终产品的各行各业新创造的价值的总和。这被认为是该国在该时期内真正生产的价值,称为国内生产总值。,一、GDP的定义,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经济社会(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 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二、对GDP定义的理解,1、GDP是一个市场价值的概念。,问题为什么使用市场价值计算GDP?,回答因为不同产品之间的计量单位不一致,无法直接加总,而通过货币计算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就可以进行加总,进而可以衡量新增国民财富的多少。,2、GDP测度的是最终产品的价值,中间产

20、品价值不计入GDP,否 则会造成重复计算。3、GDP是一定时期内(往往为一年)所生产而不是所售卖掉的最 终产品价值。问题甲企业生产100万元最终产品,只卖掉80万元;乙企业也生产100万元最终产品,但却卖掉了120万元。问:两企业计入GDP的价值分别是多少?,回答都是100万元。甲企业库存增加20万元,乙企业库存减少20万元。4、GDP是计算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价值,因而是流量而不是存量。存量 是一定时点上存在的变量 流量 是一定时期内发生的变量。问题某海归人士2006年通过房屋中介机构花200万元人民币买了一幢古老的四合院,这200万元能否计入2006年的GDP?,回答不能,因为这幢四合院已计

21、入其生产当年的GDP。但是,买卖房屋的中介费应当记入2006年的GDP中。5、GDP是一国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从而是一个地域概念。外国公司在中国创造的最终产品市场价值计入中国的GDP。,对应概念国民生产总值(GNP)是一个国民概念,指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6、GDP一般仅指市场活动导致的价值。家务劳动、自给自足生产等非市场活动不计入GDP中。,问题使用GDP(或GNP)衡量国民财富有什么缺陷?回答 1)GDP(或GNP)一般仅指市场活动导致的价值,非市场交易活动得不到反映。家务劳动、自给自足生产等非市场活动地下经济(非法经济、未申报经济和未登记经济

22、),2)即使GDP(或GNP)反映了所有交易活动,也不能正确反映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毒品、色情、赌博交易的盛行3)GDP(或GNP)难以反映那些严重影响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的内容闲暇的多少环境污染,4)GDP(或GNP)难于比较两国的物质生产水平一国只生产粮食,一国只生产汽车,但却拥有同样的GDP(或GNP)。5)GDP(或GNP)难于反映社会收入和财富分配的状况对于拥有同样GDP(或GNP)的两个国家来说,贫富差距较大的国家,其福利水平也要低一些。,三、总产出、总收入、总支出及其相互关系,思考如何核算GDP?(一)基本含义1、总产出:就是GDP,即是一国或一定地区在一定时间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

23、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2、总收入:生产GDP的要素所有者的全部收入(工资、利息、租金、利润等)3、总支出:全社会购买最终产品GDP的总支出(二)总产出、总收入、总支出的关系 1、(总)产出等于(总)收入。为什么产出等于收入?因为产出品的价值实际上是生产该产出品所投入的生产要素共同创造的。产出品的价值增值都要全部转化为要素所有者的收入(工资、利息、租金、利润)。看下面的例子:,一个假设的纺纱厂年产出和收入报表,在这里我们把利润看作是扣除工资、利息、地租等支出成本后的余额。一个企业的产出总等于收入,一个国家的总产出也必然等于总收入。,三、总产出、总收入、总支出及其相互关系,2、

24、(总)产出等于(总)支出。为什么产出等于支出?从全社会来看,总产出的去向无非是两个:销售+存货。而销售是最终消费者的支出,存货是生产者的支出。因此,从整个社会来看,总产出就总等于购买最终产品的总支出。具体地说,总产出=市场购买总支出+存货总投资(支出)用公式表示即为:总收入=总产出=总支出,(三)重要意义认识“总收入=总产出=总支出”这一公式对于弄清如何核算GDP有重大意义。从理论上说,GDP=PiQi。如果用(Q1,Q2,Qi代表各种最终产品的数量,用P1,P2,Pi代表各种最终产品的价格,则Q1P1+Q2P2+QiPi=GDP。但实际上,这种计算不可能。因为一是无法找到明确的标准来区分最终

25、产品,二是即使找到了,也由于数量巨大而无法算清楚。通过“总收入=总产出=总支出”这一公式,我们就可以以比较简单的方法(支出法、收入法)来计算清楚GDP。,第三节 核算国民收入的两种方法,一、用支出法核算GDP,用支出法核算GDP,就是通过核算在一定时期内整个社会购买最终产品的总支出即最终产品的总卖价来计量GDP。注意最终产品的购买者,除了本国居民(个人、企业、政府)外,还包括外国居民。GDP=C+I+G+(X M)1、消费(C)是指居民个人消费支出,包括购买耐用消费品、非耐用消费品和劳务的支出。建造住宅的支出不包括在内。,2、五个国民收入总量指标之间关系:,第四节从国内生产总值到个人可支配收入

26、,思考题,1、如何用支出法计算GDP?为什么计入GDP的只能是净出口而不是出口?2、如何用收入法计算GDP?为什么间接税应计入GDP?3、根据下列统计资料,计算国内生产总值(GDP)、国内生产净值(NDP)、国民收入(NI)、个人收及个人(PI)可支配收入(DPI),解:(1)国内生产总值=消费+总投资+政府购买+净出口=500+(125+50)+200+15=890(亿美元)(2)国内生产净值=国内生产总值-资本折旧=890-50=840(亿美元)(3)国民收入=国内生产净值-企业间接税=840-75=765(亿美元)(4)个人收入=国民收入-公司未分配利润-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险金+政府转移

27、支付=765-100-50-130+120=605(亿美元)个人可支配收入=个人收入-个人所得税=605-80=525(亿美元),第五节 国民收入的基本公式,一、两部门经济的收入构成及储蓄 投资恒等式 两部门系指一个假设的经济社会,其中只有消费者和企业即厂商,因而不存在企业间接税,为使分析简化,我们不考虑企业转移支付,同时先撇开折旧,这样,国内生产总值等于国内生产净值和国民收入,都用Y表示。,国内生产总值(GDP),国内生产净值(NDP),-折旧,国民收入(NI),-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政府补助金,在两部门经济中,没有税收、政府支出及进出口贸易,在这种情况下,国民收入的构成情况将是这样:,

28、在两部门经济中,GDP=NDP=NI,从支出的角度看,国内生产总值等于消费加投资,即:Y=C+I从收入的角度看,国内生产总值等于总收入。公式为:国民收入=工资+利息+租金+利润=消费+储蓄,即:Y=C+S由于 C+I=Y=C+S就得到 I=S 储蓄投资恒等式这就是二部门经济国民收入储蓄投资恒等式。关于计划储蓄和计划投资关于实际储蓄和实际投资,二、三部门经济的收入构成及储蓄 投资恒等式,在三部门经济中,引入政府部门,因此,收入的构成如下:,从支出的角度看 Y=C+I+G+(X-M)从收入的角度看 Y=C+S+T+Kr 这样,四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构成的基本公式就是:C+I+G+(X M)=C+S+

29、T+Kr 即:I+G+(X M)=S+T+Kr 或:I=S+(T-G)+(M X+Kr),储蓄和投资的恒等式,其中Kr代表本国居民对外国人的转移支付。,第六节 名义GDP和实际GDP,一、名义(货币GDP)名义是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二、实际 实际是用某一年作为基期的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二、其他国民收入总量,举例:,GDP变动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数量变动;二是价格变动。,GDP指标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没有反映大量生产性非市场交易活动;没有反映社会生活方式的改变的代价;劳动力的条件、时间、生态的破坏、环境污染;没有反映收入结构与分配;产品质量的提高

30、没反映;地下经济(是一种国民经济中未向政府申报登记,经济活动脱离政府法律法规约束,且不向政府纳税的经济成分。)的合法部分,为逃税而未统计入GDP中。,国民收入核算体系,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是在一定经济理论的指导下,综合应用统计、会计、数学等方法,为测定一个国家(地区、部门)在特定时期内的经济活动(流量)和特定时点上的经济成果(存量)所构成的一个相互联系的系统。其各项总量指标及其组成,是进行经济分析、经济预测和决策研究的重要依据。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有两种:国民经济账户体系,简称SNA(a system of national accounts)主要由市场经济国家和第三世界国家采用,也叫西方体系。物质产

31、品平衡表体系,简称MPS(the system of material product balances)主要由原来的计划经济国家采用,也叫东方体系。现在主要采用SNA。,我国国民经济核算演变,我国在20世纪50年代建立了中央计划经济体系,国民经济核算采用物质产品平衡表系统(MPS),建立在“生产性劳动”概念基础上,核心指标是国民收入。两个缺陷。一是仅反映所谓五大物质生产部门,即工业、农业、建筑、运输邮电和商业的经济活动,不包括服务性行业经济活动,因而存在低估经济活动规模。另一方面,对物质生产部门活动资料,由于不区分中间,最终产品,存在大量重复统计,从而高估经济活动规模。,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起,我国在继续实行MPS体系的同时,逐步引进和采用SNA体系。1984年到1992年,国家统计局会同有关部门制定了,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试行方案)。体现了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从MPS向MPS和SNA并存的的混合体系的转变,也是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第一次转变。从2003年起,我国开始实施一套国民经济核算工作的新的规范性文本,这就是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2002),这套新的核算体系,努力做到基本上与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国民帐户体系相衔接,这是我国国经民经济核算体系的第二次转变,即由MPS和SNA相混合的体系向SNA的转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