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建社会的繁荣-Copy.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6566489 上传时间:2023-11-13 格式:PPT 页数:126 大小:7.4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封建社会的繁荣-Copy.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26页
封建社会的繁荣-Copy.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26页
封建社会的繁荣-Copy.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26页
封建社会的繁荣-Copy.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26页
封建社会的繁荣-Copy.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封建社会的繁荣-Copy.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封建社会的繁荣-Copy.ppt(12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封建大一统时期秦汉,第二单元,原创于2011-9,一、夏商两代社会的政治制度,1、夏代的政治制度及其特点 古代中国第一个国家政权 制度:出现公共权力 特点:保留氏族社会的特点(?),2、商代的政治制度及其特点 成汤灭夏建商 制度:内服与外服制度 特点:垄断神权以强化王权,禹,思考:相传尧、舜、禹时期,部落联盟的首领是通过民主推举产生的,这种方式被称做什么?禹是如何改变这种方式的?,提示:民主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方式称作禅让。禹将权力传给儿子启,王位世袭制从此替代了禅让制。,夏的统治范围,夏的国都变迁,商朝的内服与外服制度,商的统治范围,商的国都变迁,二、西周的主要政治制度,1、封邦建国(指_制;

2、区别于封建制)西周建国: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纣;都镐京制度的主要推行者:周公旦-摄政分封制的内容,思考:西周分封的诸侯有哪几类?分封制的目的是什么?受封者的权利和义务是如何体现的?如何来认识分封制(积极性与局限性)?,西周政治制度的主要制定者周公,齐,鲁,燕,晋,卫,宋,周,西周疆域及主要诸侯国,西周社会结构示意图,西周奴隶的地位5个奴隶=1匹马+1束丝,周幽王(前781-前771年在位),一笑失天下烽火戏诸侯,请回答:周幽王为何知道烽火点燃,诸侯必至?上述现象反映了西周社会政治制度的什么特点?你认为西周的灭亡与其政治制度间存在何种关系?,二、西周的主要政治制度,1、封邦建国(指_制;区别

3、于封建制)西周建国: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纣;都镐京制度的主要推行者:周公旦-摄政分封制的内容,2、宗法制核心:嫡长子继承制内容:确立了具有相对含义的大宗和小宗体系特点:将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作用:凝聚宗族,防止纷争,强化王权,问题:西周的分封制、宗法制和礼乐制度之间存在何种关系?,分封制:是西周最重要的政治制度。它将亲族、功臣、先代贵族分封到各地,建立诸侯国;受封者则必须对周王承担各种义务,并受周王控制。宗法制:是与分封制紧紧联系的、以血缘、姻亲为纽带的政治制度。嫡长子继承制是其核心内容,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礼乐制度:维护宗法分封制度必不可少的工具。,小结:夏代的政治制度保留着氏族公社

4、的特点,商朝实行内服外服的政治制度,西周实行宗法分封制度。通过对夏商西周政治制度的分析,我们可以归纳出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什么特点?,提示:中国古代的早期国家政治制度带有浓厚的部族血缘色彩,形成了以宗法制(又是西周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为核心的政治制度体系。,西周的宗法分封制度,曾在巩固国家政权、扩大统治范围方面发挥过积极作用。但作为早期政治制度,其本身的弊端最终导致其必然要被一种新的制度所替代。又有什么新的制度出现了?下一节课我们将学习相关内容。,秦汉政权更替,秦,221BC,207BC,202BC,9,25,220,楚汉相争,西汉,新,东汉,中国封建社会发展分期,封建社会的形成与发展时期 战国

5、秦汉(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封建社会的分裂与民族大融合时期 三国、两晋、南北朝(220年581年),封建社会的繁荣与鼎盛时期 隋、唐(581年907年),封建经济继续发展与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时期五代、辽、宋、夏、金、元(907年1368年),秦朝疆域图,西汉疆域图,政治上:秦汉开创了一系列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 的政治制度。,经济上:封建经济得到发展,民族关系上:边疆得以开发,中央政权加强了对边疆的管辖,各民族经济文化交流加强,对外关系上:中国与亚洲和欧洲开始了频繁的文化交流,形成以中国为核心的东亚文化圈,文化上:适应封建政治经济的文化取得了划时代成就。,一、基本线索和阶段特征,思想上

6、: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二、秦汉时期政治,1、秦汉时期完成封建国家的统一,2、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和发展,3、封建统治思想的确立-儒家思想 成为整个中国封建社会统治思想,4、两汉的政治制度“汉承秦制”但又有损益。,5、秦汉时期的农民起义,1、秦汉时期完成封建国家的统一,结束诸侯割据局面,完成封建国家的统一,是春秋战国以来历史发展的必然。,秦国经济、军事实力强大,已具备统一全国的主观条件。,2、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和发展,含义:,专制主义和中央集权,表现:,萌芽战国;创立秦朝;巩固西汉;完善隋唐;加强北宋;新发展元朝;强化明清。,秦朝:,政治方面:第一,确立至高无上的皇

7、权。第二,建立中央到地方官制和行政机构。第三,颁布通行全国的秦律。,经济方面:第一,实行土地私有制,按亩纳税。第二,统一度量衡。第三,统一货币。第四,统一车轨、建驰道,文化方面:第一,书同文,即统一文字。第二,焚书坑儒。第三,以法为教,以吏为师。,2、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和发展,两 汉,1、西汉初年,汉高祖刘邦推行郡县制,同时又兼行封国制,出现了郡县、封国二制并行的局面,2、汉武帝颁布“推恩令”“附益之法”,使诸侯王问题得到进一步解决,中央集权大大加强,3、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现了思想上的统一,从而巩固了政治上的统一,4、汉武帝时期又实行刺史制度,东汉加强监察制度

8、,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5、为适应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统治的需要,汉朝建立和发展了一整套选举人才的选官制度察举制。,2、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和发展,结合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状况,分析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在秦朝时期确立的历史必然性。这一制度内部存在着哪两种基本矛盾?这些矛盾斗争的趋势如何?你对此有何认识?,思考,2、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和发展,含义:,专制主义和中央集权,形成原因:,萌芽战国;创立秦朝;巩固西汉;完善隋唐;加强北宋;新发展元朝;强化明清。,表现:,经济基础、政治基础、理论基础、历史教训,两对基本矛盾:,中央政府与地方割据势力皇权与相权,趋势:,中央集权逐步加强;君主权力空

9、前强化,认识:,封建自然经济要求有强有力的中央政权,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决定,以保证小农经济的生产和再生产。,封建地主阶级也需要有一个强有力的政权保护封建土地私有制镇压农民的反抗。,作用:,积极作用:,维护国家统一,稳定社会秩序;抵御外来侵略;有效组织人力、物力、财力从事大规模的生产活动和经济建设,发展民族经济;有利于各民族的融合和各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加强中外交往。,皇权专制极易形成暴政、腐败现象,是阻碍历史发展的因素。在思想上表现为独尊一家,牵制思想,摧残了文化 在封建社会末期,阻碍了新兴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发展。,消极作用:,3、封建统治思想的确立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10、,战国:,百家争鸣,秦朝:,将法家思想作为基本统治思想。,汉初:,用道家的“无为”思想,轻徭薄役,休养生息,汉武帝:,董仲舒提出了“大一统”理论,并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将儒家 思想作为统治思想。,3、封建统治思想的确立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公元前53世纪,中国思想界异彩纷呈,统治者在采取哪家思想治国上摇摆不定,法、道、儒纷纷登场,试分析秦用“法”西汉用“道”后用“儒”的原因。,思考?,5、秦汉时期的农民起义,原因:,封建暴政;土地兼并、自然灾害是导致农民起义的三大因素,情况:,陈胜、吴广起义(黄巾大起义),结果:,被封建地主阶级镇压黄巾起义、明末农民起义 成为封建

11、地主阶级代表人物改朝换代的工具隋末农民起义。农民起义领袖成为地主阶级代言人,建立新的封建王朝秦末农民起义、元末。,作用:,推翻或瓦解了腐朽的旧王朝;沉重打击了地主阶级;迫使新王朝调整政策,促进社会进步;斗争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构成部分。,三、秦汉时期的经济封建经济得到发展,1、经济制度:秦:实行土地私有,按亩纳税 汉:编户齐民,历年高考题,2003 3、通过农民战争建立的新王朝是 西汉 西晋 隋朝 唐朝 A.B.C.D.4、下列事件属于封建王朝皇族内部争斗的是 七国之乱 靖康之变 靖难之役 陈桥兵变 A.B.C.D.,D,A,2004,2下列政治举措中,不属于汉武帝时发的是 A实行刺史制度

12、 B设置西域都护 C实行察举制 D颁布“推恩令”,B,(二)、措施,1、集中军权,解除大将兵权,分割禁军统领权,设立枢密院,实行更戍法,充实禁军力量,实行“强干弱枝”“内外相制”政策,影响:可以防止武将专权,消除了分裂割据的军事基础,有利于巩固统一。但军队开支日益膨胀,守内虚外造成边防力量削弱,“兵符出于密院,而不得统其众;兵众隶于三衙,而不得专其制”。,“天下营兵,纵横交互,移换屯驻,不使常在一处”,,小结,北宋政权建立以后,又经过20年的战争,终于结束了五代十国以来长达半个世纪的分裂割据局面。同时,在北宋建立之初,以宋太祖为代表的北宋统治者注意总结、吸取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历史教训,先后

13、采取了一系列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对于这些措施在北宋历史上所起的作用,我们应辩证地去看,一方面它有效地铲除了藩镇割据的基础,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安定,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这些措施的负面影响也是非常严重的,给北宋王朝种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实质:五代以来军阀夺权斗争的继续。用和平手段,达到政权和平过渡,唐宋期间藩镇割据局面的形成和解决,形成:安史之乱后,顶峰:五代十国,后周世宗改革抑藩镇、强皇权,为统一奠定基础,北宋太祖太宗结束了分裂割据的局面,北宋初期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进一步消除了分裂割据的军事、经济基础,封建军阀割据势力存在的根本原因是封建经济的分散性所决定的,所以北宋的措施

14、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割据势力的存在,注意:北宋的统一只是消除了五代十国分裂割据的状态,不是全国的统一,北宋的统治区域,只是原来的五代十国的范围,那时,东北还有辽、西北有高昌、西南有吐番和大理等,呈现的是几个民族政权并存的局面。,979年,宋太宗消灭最后一个割据政权北汉,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第四章 封建社会的繁荣-隋唐单元复习云南民族中学 张敏,学法提示1、牢固掌握基本历史概念、历史史实是完整进行历史单元复习的前提2、要学会搭建单元知识框架,将分散、琐碎的知识点用知识链连结起来,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即从宏观上把握单元的阶段特征。3、要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历史事件和人

15、物,主义对历史现象和历史规律进行概括和归纳,从中得出解决历史问题的一般方法,从而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581隋建立,589隋统一中国,618年唐建立,907年唐灭亡,贞观之治,武则天统治,开元盛世,安史之乱,藩镇割据,农民起义,隋唐历史发展线索,隋朝疆域图,唐朝疆域图,封建社会的繁荣-隋唐,政治 国家统一制度完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经济 封建经济繁荣 经济重心开始南移,民族关系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对外关系 对外友好交流频繁,文化 全面繁荣兼收并蓄世界领先影响深远形成中华文化圈,阶段特征,唐朝的募兵制取代府兵制的根本原因是A均田制的破坏 B战争频繁,兵士逃往较多C府

16、兵社会地位下降 D藩镇割据局面的出现,关于科举制度在隋唐时期的作用,下列提法中不正确的是A打破了门第限制 B削弱了皇权C有利于选拔人才 D促进了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B,A,唐前期关于“庸”的规定对农民的影响是A减轻了农民的经济负担 B保证了农民的生产时间C加重了农民的经济负担 D刺激了家庭手工业的发展,下列关于两税法的表述,其中错误的一项是A主要按土地和财产的多少征收赋税 B废除了汉唐以来长期实行的人头税C一年分为先夏两季收税 D反映封建国家对农民人身依附关系有所松,B,B,封建经济繁荣 经济重心开始南移,规律一:中国古代经济繁荣的原因 政治前提(社会环境)+经济基础+人的因素(统治者的政策和

17、人民的辛勤劳动)+中外交流+地理环境+继承发展,规律二:中国古代经济繁荣的表现 表现在各个经济部门的发展上(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注意,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下列各项不属于反映唐朝农业生产发展的是A制造了曲辕犁和筒车 B江南地区成为粮食的重要产地C开辟了大量荒田 D使用耧车和犁耕法,D,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巩固和发展,注意,1、唐朝的民族政策 开明、灵活、平等、自治,2、大唐帝国的兴衰与少数民族有关,3、我国的历史是由各民族共同缔造的,世界公认的“中国文化圈”的总体格局形成于()A夏商周时期B春秋战国时期C两汉时期 D隋唐时期,D,谢谢大家!,时间:公元前221年至1911年第一篇

18、:秦汉篇(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六国至公元220年曹丕建立曹魏)一、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是,统一六国时间是,定都在,开国君主是(秦始皇)。,秦朝,前221年,咸阳,嬴政,220年,221年,222年,曹丕,刘备,孙权,洛阳,成都,建业(南京),政权名称,建国年代,创建者,都城(今名),魏,蜀,吴,(p),三国鼎立的形成,南方,魏,蜀,吴,西晋,东晋,宋,齐,梁,陈,南朝,北方,十六国,北魏,北周,北齐,东魏,西魏,北朝,魏晋南北朝更替表,南朝(宋齐),1、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精确到小数点后7位,比外国早了近一千年。,2、论文集缀术是当时数学领域的最高成就。,祖冲之,地理学,郦

19、道元,北朝(北魏),著水经注我国古代地理学的不可多得的世界名著。是一部综合性的地理专著。,农 学,贾思勰,北魏(北魏东魏),著齐民要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也是世界农学史上最早的巨著之一。,数学家、天文学家,我们自己查找:魏晋南北朝科学技术主要成就,王 羲 之,东 晋,兰 亭 序,女史箴图洛神赋图,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顾 恺 之,东 晋,南 北 朝,魏晋南北朝的艺术成就,一、历代封建王朝的特点、地位和影响,1、春秋战国:政治上: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奴隶社会逐渐瓦解,封建制度确立;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经济上:铁器、牛耕使用,生产力质的飞跃,社会经济发展;奴隶社会土地国有制

20、加速向封建土地国有制转化,封建土地私有制日益发展。民族关系上:民族交流融合,为华夏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思想文化上:划时代的变革,形成了百家争鸣局面。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科技文化事业的发展,这一时期在天文、医学、文学、艺术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成就。,中国古代政治史,2、秦朝:结束春秋战国以来几百年的分裂割据局面。建立起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使统一思想深入人心。秦朝开创的一系列巩固统一中央集权的制度和措施,为后世封建统治者所继承和改进。如皇帝制度,郡县制度,三公九卿制度,统一度量衡、文字和货币,修筑长城等。秦朝因暴政而亡国的教训,为汉初统治者所吸取,促成了西汉初年兴盛局面的出现。留下的伟大工

21、程万里长城对后世影响深远。,3、两汉:是中国封建社会第一个大发展时期(文景之治、昭宣中兴、光武中兴);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和发展(两汉疆域进一步扩大,西域、西南夷、百越开始纳入汉朝版图);中国开始走向世界(丝绸之路的开通,中外交流的频繁);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完善(王国问题的解决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进一步加强);社会经济逐渐发展,在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上取得的成就,为后世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儒家思思最终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文化具有多样化有机结合、水平居世界前列、气势恢宏等恃点。,4、两晋南北朝:政治上:北方战乱频繁,南方相对稳定;南北政权更替频繁;士族势力由兴盛走向衰落;民族大融合的步

22、伐加快。经济上:江南迅速开发,中原相对停滞;士族庄园经济和寺院经济占重要地位;商品经济水平较低;各民族经济交流加强。文化上:宗数在这一时期成了地主阶级思想统治的重要工具,宗教又影响着哲学、文学和艺术。为佛数服务的雕塑、绘画有着辉煌的成就。,5、隋朝:结束了国家的长期分裂,实现了南北统一。经济的繁荣和国力的强盛,开启了中国中世纪的盛世局面。大运河的开通,对巩固国家的统一和南北经济文化交流,起了重要作用。创建和改革的制度律令,对唐朝和后世的中国以至东亚,都有深远影响。,6、唐朝:政治稳定、阶级矛盾相对缓和、经济繁荣,封建社会进人鼎盛时期(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统一多民族国家实行强有力的中央集权,制

23、度上有很多建树(均田制、租庸调制、三省六部制、科举制、两税法)。边疆少数民族有了较大发展,同中央政权的关系更加密切(实行宽容的民族政策、灵活处理同周边少数民族关系)。对外交往出现前所未有的频繁局面,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文化上具有全国繁荣、兼收并蓄、世界领先、影响深远的特点。,7、两宋:政治上:多民族政权并立,国家不统一。经济上:北宋时,农业有较大发展,南北作物交流频繁,农产品商品化明显增强;南宋时,南方经济发展,经济重心南移;同时封建生产方式向边疆地区扩展。北宋时城市商品经济活跃;南宋海外贸易空前发展。民族关系:各民族之间有战有和,以和为主。科技文化:为战争需要,火药、火器的研制与生产得到发展

24、。大量文学作品反映战争与分裂的社会现实。如北宋广泛使用火药和火药武器;李清照、辛弃疾、陆游的诗词。,8、元朝: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得到巩固和发展。元朝统一全国疆域空前辽阔;实行行省制度,行使了中央对西藏、台湾、云南等边疆地区的管辖。封建经济继续发展。中外交流频繁。火药和火药武器经由阿拉伯人传到欧洲;泉州是最大的对外贸易港口。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汉族人民对开发边疆做出了贡献,边疆各族大量迁入内地,同汉族杂居相处;原先进人中原的契丹、女真等族已同汉族融合;形成了新的少数民族一回族。但元朝的民族分化政策对社会的发展起了消极作用,9、明清: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明朝戚继光抗倭,巩固东南边疆。清朝平

25、定噶尔丹和大小和卓叛乱;确立由中央册封达赖和班禅的制度,设驻藏大臣;热情接待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设台湾府起到了开发台湾和加强祖国海防的作用;反击沙俄入侵黑龙江流域,订立尼布楚条约,捍卫了祖国领土的完整。封建制度渐趋衰落: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冲击并削弱封建的自然经济;大兴文字狱,增设军机处,皇权空前加强,实行闭关锁国政策,预示着封建制度的衰落;进步思想家抨击君主专制,提倡学以致用,启迪人们的思想,预示着新制度的出现。,魏晋南北朝文化,数学南朝,祖冲之,圆周率(7位,1000年)农学:北朝,贾思勰齐民要术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地理学:北魏,郦道元水经注“巴山三峡巫峡长,猿鸣

26、三声泪沾裳”;书法:东晋,王羲之兰亭序“天下第一行书”“书圣”;绘画:东晋,顾恺之女史箴图洛神赋图;宗教:石窟艺术兴盛,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秦始皇巩固统一和汉武帝实现大一统的措施分别有哪些?,秦始皇:政治:建立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最高统治者称皇帝,总揽一切大权.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地方推行郡县制)经济:统一货币,度量衡思想:焚书坑儒文化:统一文字军事:北修长城抵御匈奴,开发南越兴修灵渠.汉武帝:政治:颁布“推恩令”,削弱诸侯国的势力;找借口削去半数侯国.经济方面:将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思想方面:“罢黜百家,独尊儒

27、术”文化方面:建立太学,以儒家的五经为主要教材;军事方面:漠北之战(卫青和霍去病),使匈奴再也无力与匈奴对抗对外关系:派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后来形成丝绸之路,,初一中国古代史,绵中英才学校历史组:马艳平,秦皇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思考: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取了哪些巩固中央集权的措施?,焚书坑儒,秦始皇陵墓外观图,秦始皇陵墓室想像图,共超过200万人,总人口约2000万人,公元前209年,大泽乡,陈胜、吴广,张楚,思考:想一想,轰轰烈烈的陈胜、吴广起义为什么会失败?,秦朝的灭亡,(攻占秦都咸阳),(前206年),破釜沉舟,(击败秦军主力),1、通过学习本课,你认为第一次农民

28、大起义爆发的原因是什么?,2、如果你是一名国家领导人,你将怎样治理国家?,本单元的知识切入点是生产力的变化,商、西周,奴隶和庶民集体耕作,木、石、骨、蚌、少量青铜,粪肥、草木灰、绿肥,青铜铸造,玉器加工,纺织业,陶瓷业,漆器制造,交通工具,商业,城市兴起,铁制农具,牛耕使用,灌溉技术,水利建设,商业繁荣,城市发达,冶铸业,漆工艺,纺织业,煮盐业,酿酒业,考工记,春秋战国,中心城市的出现,生产力的提高,政治的改良和变法,生产的发展,科技文化的繁荣,生活水平的提高,井田制,分封制,“相地而衰征”,“初税亩”,县制,中央集权制,“百家爭鸣”,诗、散文、艺术,天文、物理、医学,衣、食、住、行,第二单元

29、 秦汉1、秦始皇确立了以皇帝为中心的封建官僚制度、行政机构和秦律,从制度上保证了封建皇权的专制,这是当时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皇权的强化或是弱化,都直接影响了当时政局的治乱和经济发展的兴衰。2、秦朝的统一和巩固统一,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客观条件。两汉初期统治者调整统治政策,一方面重整封建统治秩序,另方面推行休养生息政策,缓和社会矛盾,在一定程度上解放了生产力,推动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两汉时期的经济发展主要是以黄河流域为中心的北方地区。在较长时期成为全国经济中心。南方的越族地区除珠江流域稍好之外,其他地区尚处于未开发的状态。,3、秦汉时期的民族交往常以中央政府对边疆地区的开发,设立管治的

30、机构为重要形式。此时汉族政权与少数民族之间关系的时战、时和,但民族融合是历史发展的主流和趋势。民族间的战争客观上推动了双方的接触和交流,加速民族融合;而民族的融合和交流,使北方中原地区的生产技术、文化知识传入边疆地区,带动了当地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文化的进步。4、秦汉时的对外交往处于初始阶段。主要反映在丝路的开辟,政府间的往来,中国对外商业贸易得以开始发展。5、秦汉是中国古代文化的大发展时期。秦汉文化具有反映其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的四大特点。秦汉文化为后世封建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知识切入点是国家的大一统,秦朝,实现全国统一,巩固统一,政治措施经济措施文化措施,两汉,并行郡县制 和封国制,

31、加强中央集权,刺史制度,解决王国问题,察举制度,编户制度,加强对西域、西南夷、百越的管治,国家统一,经济发展,民族融合,综合国力增强,发展了对友好外关系,促进科技文化进一步发展,第三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1、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封建国家的分裂和民族融合的重要时期。在这一时期,我国历史反映了社会大动荡、民族大融合的社会特点。2、东晋南朝时,江南迅速开发,中原发展相对缓慢;农业、手工业的生产技术有明显的进步和提高;士族庄园经济和寺院经济迅速发展并占有重要地位。3、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我国古代的科技文化有进一步的发展,成就巨大。这时期的文学艺术等都反映了民族融合的社会特点。,知识切入点是经济发展,经济类

32、型,江南经济,中原经济,士族庄园经济,各民族经济,长江流域,岭南,闽江流域,三吴地区,迅速发展,恢复发展,曹魏、北魏,过度发展,占重要地位,开发和发展,西北嘉峪关河西走廊辽东地区,南北经济趋向平衡,寺院 经济,产生严重消极作用,第四单元 隋唐1、隋的统一,使社会安定下来,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民族的融合。隋文帝和唐初统治者在政治、军事、经济上实行革新和改革,进一步完善了封建社会的经济、政治制度,出现了我国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2、唐朝前期经济的繁荣,主要反映在农业、手工业和城市的发展三个方面,而城市的发展则是商业繁荣的一个重要标志。,3、唐代统治者推行“怀柔”的民族政策,正确处理民族关系,

33、各民族进一步融合,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进一步加强,唐的疆域空前广大。4、唐是当时世界上势力强大的帝国。唐政府对外交往采取比较开放的政策,加上对外水、陆交通发达,唐与亚洲、欧洲各国的往来出现前所未有的盛况。5、隋唐时,中国科技和文学艺术取得了新的成就,尤其是唐文化全面辉煌,泽被深远是“中华文化圈”的源流,对亚洲文明的发展和世界文明的进步都有深远的影响。,知识切入点是革新和全盛,隋唐制度的革新,三省六部制,科举制,相权被一分为三,皇权加强,提高了工作效率,标志封建政治制度的成熟,分工合作,相互牵制和监督,选的官一制大度进 步,历朝沿用,影响深远,隋文帝隋炀帝 唐太宗 完善发展武则天唐玄宗,抑制门

34、阀广揽人才提高素质加强集权稳定政局,府兵制,租庸调制,两税法,隋文帝改革府兵制,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富强和民族的融合,唐太宗调整、健全府兵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唐玄宗实行募兵制,随着均田制的破坏 武则天至开元年间,府兵制崩溃,有利于生产发展,导致军阀的形成,募兵制,加重军费负担,缓和了社会矛盾,发展了生产,保障赋税收入,巩固了府兵制,轻徭薄赋,扩大税源,保证税收,放松对人丁的控制,隋唐的全盛,国家统一政治改革经济改革军事改革,多民族国家巩固,社会经济空前繁荣,文化空前繁荣,发展对外友好关系,影响后世,封建社会全盛,在东亚形成中国文化圈,边疆地区经济文化发展,第五单元 宋元 1、唐灭亡后,出现五

35、代十国分裂割据的局面。宋太祖总结唐后期以来的教训,把地方的政权、财权、兵权收归中央,解决了藩镇割据的问题。北宋王安石变法在一定程度上起了缓解财政危机的作用。宋元的改革和变法进一步完善中央集权制。2、我国南方经济自西晋末年起,逞现上升的趋势发展。唐安史之乱以后,我国的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宋元时期,全国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南方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超过了前代。北宋东京的繁华、南宋的海外贸易反映了宋代商业发达的状况。,3、两宋时,各民族政权的并立,出现长期不间断的战争,但也有出现和平安定的时候,民族间有频繁的经济交往。各族人民间的友好相处是我国民族关系的主流。其实,民族间的纷争可视为民族融合的前奏

36、,而各民族间的相互学习,经济、文化交往,共同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4、宋元时,我国封建经济继续发展,为海外贸易兴盛奠定了物质基础;统治者重视和采取鼓励政策;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居世界前列;有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贸易港口,成为促进海外贸易发展的重要因素。,5、宋元时期,社会相对安定,封建经济继续发展,民族不断融合,对外贸易和对外交通便利,中外经济文化交流更加频繁。这些都为宋元文化高度发展创造了物质条件;宋元文化是在隋唐文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基础雄厚和起点高。这是宋元文化取得辉煌成就的重要原因。6、宋元时期是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在北宋,私人讲学的书院兴起,其特点是学习风气活跃。随着商业

37、经济的发展,城市的繁荣,表现劳动人民生活的风俗画应运而生。同样,宋元城市文化的产生、发展、繁荣,客观反映了宋元商业经济的发展。,知识切入点是继续革新和继续发展,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集中军权,集中行政权,集中财权和司法权,发展科举制度,加强中央集权,扩大政权基础,维护国家统一,整顿吏治,“厚农桑”“减徭役”,庆历新政,王安石变法,理财、军事、教育方面的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积弱的局面,改革不到一年被废止,元世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健全统治机构,实行行省制度,巩固全国的统一,继续发展,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加强,封建经济高度发展,全国经济的重心转移到南方,农业、手工

38、业和商业的发展超过前代,各民族进一步融合,科技文化有突出成就,在世界上继续处于领先地位,对外经济贸易、文化交流进一步发展,第六单元 明清 1、朱元璋及其后继人进行的政权建设,先从地方开始,继而在中央实行机构改革,使皇帝成为历史上权力最大的封建专制统治的独裁者;特别是组建特务机构,采用八股取士制,使自秦始皇以来的封建专制主义已经强化到空前的程度。这些措施一方面理顺了中央和地方的政治关系,使国家处于比较稳定的状态,但另一方面又阻滞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对社会进步具有明显的阻碍作用。2、明代农业和手工业的迅速发展成为商品经济繁荣的重要条件。商品经济发展空前活跃,明清的资本主义萌芽只是在中国封建社会内部孕

39、育产生的次要的、非主流的经济。它对封建制度产生了一定的冲击和瓦解作用;对社会经济发展起了促进作用;对初步民主主义思想的产生起了刺激的作用。3、在我国古代,少数民族与汉族在经济文化的发展中,总是相互依存的。民族友好交往是我国多民族国家历史发展的主流。各民族之间虽有过战争,但它毕竟是兄弟民族之间的矛盾斗争。在封建社会里,这种民族矛盾斗争的实质是阶级矛盾斗争。一般而言,任何民族为维护国家统一,促进社会经济文化发展而战的战争都是进步的,同样的为反抗剥削和压迫而进行的战争都是正义的。,4、明代中后期,产生了一批具有民主色彩的进步思想家。他们的思想主要是反对维护封建制度的孔孟之道,反对君主专制制度。由于资

40、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由于封建王朝加强思想文化的专制,由于推行“闭关”政策,使中国民主思想与世界资产阶级思想启蒙运动潮流脱节,所以这种进步思想未获得长足的发展,但对后来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产生一定的影响。16世纪20年代开始,西方传教士来到中国。他们在中国传教布道的同时也向中国介绍了西方的天文、数学、地理等科学文化知识,客观上促进了西方科技知识的传入和促进中西文化的交融。,知识切入点是明清的强盛和封建社会由盛转衰,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调整中央和地方的官制,明太祖,制定大明律,加强特务统治,实行八股取士,清初,设军机处,大兴文字狱,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明 营建、迁都北京,清 建立全国统治,中央政权

41、同边疆地区的关系空前加强,封建经济进一步繁荣,明清调整生产关系,明 推行一条鞭法,清 更名田和地丁银制度,农业的发展,手工业的进步,商业的繁荣,资本主义萌芽,经济发展,对外关系的新进展,明清的文化承古萌新,明 郑和下西洋开展主动外交,戚继光抗倭斗争胜利,清 郑成功打败荷兰,收复台湾,康熙帝抗俄斗争胜利,明清西方传教士东来,中西文化交流频繁,清 实行闭关政策,限制对外贸易,集大成的科技著作和大型图书问世,市民文学的兴起小说成为文学的主流,早期民主启蒙 思想的产生,西学东渐,由盛转衰,封建专制制度束缚,生产力发展受到严重阻碍,推行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未能与时俱进,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封建经济进一步

42、繁盛对外关系的新进展明清的文化承古萌新,封建社会由盛转衰,国家统一社会稳定调整生关系民族融合,封建专制制度推行闭关锁国政策国际社会的进步发展,二、东周的百家争鸣,1、时代背景:社会动荡:礼崩乐坏、王室衰微、诸侯混战。社会转型:从封建体制向统一集权帝国转型。社会变革:为富国强兵,各国纷纷开展变法。“士”开始活跃。他们从不同角度和立场,为治理社会、安定人心提出各不相同的方案,形成百家争鸣局面。,二、东周的百家争鸣,2、主要流派:孔子提出“礼”和“仁”,最高目标为造就理想人格,以伦理道德规范社会秩序、协调人际关系。孟子主张“仁政”;荀子则熔礼、法于一炉。法家提倡“法治”、功利和集权,废除世卿世禄、奖

43、励耕战、富国强兵。其提倡专制独裁、严刑峻法等,消极面也十分明显。道家以老子为祖。对现实政治持否定态度,主张“无为而治”,“小国寡民”。关于事物恒变、矛盾对立转化的朴素辩证法思想,对后世哲学影响深远。,三、儒家思想的流变,儒家学说创立于春秋战国孔孟之道儒家思想发展于两汉时期汉代经学儒家思想完善于宋明时代程朱理学时代变化与儒学内容及其地位变化间的关系,时代特征(春秋时期)动荡转型士人 儒学因特殊时代而产生 儒家在乱世求治的过程中应运而生。春秋时期,社会处在变革、转型阶段,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针对礼崩乐坏、动荡纷争的现状,提出一系列治国救世的主张。,1、孔孟之道,孟子“性善”:儒家道德准则仁、义、礼

44、、智的基础。“民本”:“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仁政”:“仁政”学说,是希望统治者以民为本。荀子“性恶论”:注重外在社会规范和刑罚制度对人的制约作用,“礼法论”主张礼法兼治、王霸并用。,1、孔孟之道孟子与荀子(战国),“天人感应”和“君权神授”思想。天是万物主宰,天子秉承天意治理人世;天又对天子进行监督考察,通过祥瑞和灾异予以褒奖或谴责。“三纲五常”和伦理道德的准则。认为君臣、父子夫妻的等级差别出于天的安排;仁、义、礼、智、信是为人处事永恒的道德准则。儒学在各家学说中获得“独尊”地位,成为统治者极力推崇的官方意识形态。儒家典籍被称为“经”,解释和阐发儒家经典成为专门的学问,称为“经

45、学”。,2、汉代经学思想的流变与地位的提升,“五经博士”:设诗书礼易春秋五经博士,专事儒经的研究与传授。兴办学校:在长安兴办太学,完成学业考试合格即可担任官职。郡县建立地方学校,以培养管理的后备人选。通经致用:经学研习、传授为学者的入仕开辟了通途,因此通经致用成为文人学士的普遍追求。儒学逐渐成为历代王朝的统治思想和传统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影响广泛而深远。,2、汉代经学儒学的推广与经学的传授,第 一 单 元,祖国历史的开篇先秦,高考第一轮复习中国古代史,中国古代史(BC170万年1840年)第1单元 中华文明的基础初步奠定先秦(BC170万年BC221年)第2单元 封建社会的初步发展和大一统时期

46、秦汉(BC221年公元220年)第3单元 封建国家的分裂和民族融合三国、两晋、南北朝(220589年)第4单元 封建社会的繁荣隋唐(581年907年)第5单元 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和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五代、辽、宋、夏、金、元(907年1368年)第6单元 封建社会由盛而衰和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 加强明清(1368年1840年),1.战国: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前475年前221年),2.秦汉:封建社会首次出现大一统的时期(前221年公元220年),3.三国两晋南北朝:我国封建国家分裂和民族大融合时期(公元220年公元589年),4.隋唐:封建社会繁荣发展时期,也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 隋唐盛世(公

47、元581年公元907年),5.五代十国辽宋夏金元:封建社会民族进一步融合,封建 经济继续发展时期(公元907年公元1368年),6.明清:封建社会逐步走向衰落的时期(公元1368年公元1840年),同学们,再见,战国时期中国封建社会的开始,一.战国七雄,战国七雄,晋,诸候国的演变:,周初:鲁齐燕卫宋晋,春秋:鲁齐燕楚宋晋,战国:齐楚燕韩赵魏秦,二.战国时期封建制的确立,1.地主阶级的产生,土地国有制,土地私有制,(奴隶制),(封建制),贵族、将士、大商人,新兴地主,经济基础,阶级基础,2.各诸侯国的“变法”运动确立封建制度,上层建筑,根本原因:,发展封建经济,建立地主阶级专政,直接原因:,壮大国力,在诸侯争霸中处于优势,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奴隶社会瓦解,封建社会形成时期。春秋时期,周王室不再受到尊崇,出现诸侯争霸的局面,此时因铁器和牛耕的使用,生产力得到发展,私田增多,井田制瓦解,奴隶社会走向崩溃。战国时期,社会经济继续向前发展,各诸侯国新兴地主阶级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变法,使封建制度逐步得到确立。其中,以秦国的商鞅变法最为彻底。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战连绵不断,给广大劳动人民带来严重灾难,但客观上又促进了民族融合,符合人民渴望统一的愿望。,小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