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数学小学数学期初备课辅导.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六年级数学小学数学期初备课辅导.ppt(5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小学数学资料】,小学数学期初备课辅导,蛟河市教师进修学校小学部王秋红,一至六年级,辅导内容专题一:(结合课程标准谈)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专题二:有效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 专题三:怎样解读教科书专题四:贯彻“省常规”及“蛟河市教学管理规范”相关 要求,专题一: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上学期依据进修学校的统一部署和领导,用时25个工作日对全市各小学数学学科教学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依据小学部拟定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85分以上的教师占36%,8084分的教师占34%,7079分的教师占28%,6069分的教师占2%。综合分析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教师的教学理念的普及率可以
2、说已经达到100%,但是比较突出的问题是教师们的教学准备都不是很充分,以至于反映出一些问题,想与各位同仁交流一下:,问题一:课堂教学的站位不够高,没 有定位在人的和谐发展上。从我们的课堂不难看出,数学教学仅停留在知识传授的层面,或技能训练层面上,只注重文化知识的教学而轻视学生学习习惯、学习兴趣、学习方法的培养。教学目标是二维的而没有实现三个维度目标的有机整合。情感态度目标是课堂教学中落实多元化目标的首要目标,是三维目标整体中的重心。情感态度是认知的根本。数学学习是学生自主的知识构建的过程。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如果有对数学知识的积极情感态度,何愁数学学不好。朱永新老师曾说过:“教育的本质就是培养学
3、生一种积极的态度。”数学教育的育人目标正在这一目标体现。,建议:要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在备课时要高站位,要真正把情感目标放在重要位置上优先考虑,虽然情感目标大多是以渗透为手段的,但是作用却是无可限量的,良好的学习习惯,积极的学习情感,适切的学习方法可能会左右学生一生的发展。只有实现三维目标的有机整合,学生的成长才是立体的,才能称其为和谐发展。(根据课标要求,在第一学段应着重落实的情感态度目标是(请记录)1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现象)有好奇心,能够参与数学活动。2在他人帮助下,体验克服数学活动中的困难的过程。3了解数学可以描述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有密切联系。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
4、探询“为什么”的习惯。二学段情感态度目标:1愿意了解社会生活中与数学相关的信息,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2在他人的鼓励和引导下,体验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过程,相信自己能够学好数学。3在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认识数学的价值。4初步养成乐于思考、勇于质疑、实事求是等良好品质),问题二:只关注预设,不注重生成大多的课堂,教师都是按照预设展开教学,教师只关注教学环节进展情况,对于学生的回答及出现的错误顾及不暇,尤其是学生提出一些独到的见解,教师解释错误或不予理睬的现象时有发生。这是典型的完成任务式教学,这样的课,让人听完总觉得有些缺憾,那就是课堂生成不够。建议:我们应该认识到:真实的课堂不是靠预设可
5、以完成的。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共同构成了教学。学生也是教学资源的重要构成部分和生成者。学生的错误或个性见解是重要的动态生成资源。善于利用动态资源并将其转化为有利的教学资源,往往会使一节课映射出鲜活色彩。,问题三:教学方式有待进一步改善教师教的方式表现出的问题:、近四成的教师仍采用师讲生听,师问生答,乒乓球式的教学。、教师随意性语言过多,一堂课好像总在讲话,过于忙碌。、有的教师提出的问题琐碎,无思考价值。、认为“合作学习”就是“分组讨论”。(5)、比较突出问题不是教法适应学生,而是学生适应教法学生学的方式表现出的问题:、小组活动流于形式。不明要求,无合作意识,无独立思考,没有形成个性化的认识,就与
6、同伴交流。、学生思考不充分,语言表达不准确。、以个体代整体。,建议(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以用数学课堂教学的科学模式去规范)数学课堂教学比较科学的模式是“活动建构应用”,教师要以富有思考性的问题或活动目的要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设计问题注意思维含量和难易适度,活动目的要求明确到位。(教师要非常重视学情的分析,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把发言的权利尽量还给学生。平时注意培养学生准确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发言的积极性。,问题四: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明显不足具体体现:、教师一甩出问题,马上要求学生回答。、学生探索过程还没有完成,教师命令汇报。、探索的结果不是学生总结出来的,而是教师总结出
7、来。建议: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思考问题(思考的过程其实也是语言组织的过程)。一定要给学生提供足够的空间,让学生在同伴互助中,所有的学生都真正参与到活动中去,进行探索、交流、归纳概括探索的结果,让每位学生都体验成功的快乐和学数学的价值。,问题五:课堂教学缺少数学思想方法的支 撑 我们的课堂教学大多是就内容进行教学,教师很少考虑数学思想方法,缺少数学思想方法的支撑。其实如果确实熟悉了数学思想和方法,对于教师设计教学是很有帮助。一位名人曾说过:“数学思想方法大众化,并使其在数学课程设计中充分体现,将是设计21世纪数学课程的突破口”。可见数学思想和方法是数学的灵魂,是创造能力的
8、源泉;良好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可使学生终生受益。,建议:新修订的数学课程标准中总目标由传统的双基变为四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首次提到与传统双基同等重要的位置,提示我们要转变课程观。小学数学教材是数学教学的显性知识系统,许多重要的法则、公式、教材中只能看到漂亮的结论,许多例题的解法,也只能看到巧妙的处理,而看不到由特殊实例的观察、试验、分析、归纳、抽象概括或探索推理的心智活动过程。因此,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教学的隐性知识系统,小学数学教学应包括显性和隐性两方面知识的教学。如果教师在教学中,仅仅依照课本的安排,沿袭着从概念、公式到例题、练习这一传统的
9、数学过程,即使教师讲深讲透,并要求学生记住结论,掌握解题的类型和方法,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也只能是知识型、记忆型的,将完全背离数学教育的目标。,小学数学教学的根本任务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思维素质,而数学思想方法就是增强学生数学观念,形成良好思维素质的关键。如果将学生的数学素质看作一个坐标系,那么数学知识、技能就好比横轴上的因素,而数学思想方法就是纵轴的内容。淡化或忽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不仅不利于学生从纵横两个维度上把握数学学科的基本结构,也必将影响其能力的发展和数学素质的提高。因此,向学生渗透一些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教学改革的新视角,是进行数学素质教育的突破口。在教学中
10、,教师要既重视数学知识、技能的教学,又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和运用,这样无疑有助于学生数学素养的全面提升,,小学数学教学应如何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1.提高渗透的自觉性数学概念、法则、公式、性质等知识都明显地写在教材中,是有“形”的,而数学思想方法却隐含在数学 知识体系里,是无“形”的,并且不成体系地散见于教材各章节中。教师讲不讲,讲多讲少,随意性较大,常常因教学时间紧而将它作为一个“软任务”挤掉。对于学生的要求是能领会多少算多少。因此,作为教师首先要更新观念,从思想上不断提高对渗透数学思想方法重要性的认识,把掌握数学知识和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同时纳入教学目的,把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的要求融入备课环
11、节。其次要深入钻研教材,努力挖掘教材中可以进行数学思想方法渗透的各种因素,对于每一章每一节,都要考虑如何结合具体内容进行数学思想方法渗透,渗透哪些数学思想方法,怎么渗透,渗透到什么程度,应有一个总体设计,提出不同阶段的具体教学要求。,第一学段应着重渗透的思想方法:(记录)1、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2、集合的思想方法 3、对应的思想方法 4、比较的思想方法 5、分类的思想方法第二学段应着重渗透的思想方法:1、函数的思想方法 2、极限的思想方法 3、演绎的思想方法 4、归纳的思想方法 5、符号化的思想方法 6、转化的思想方法 7、假设的思想方法 8、类比的思想方法,2.把握渗透的可行性数学思想方法的
12、教学必须通过具体的教学过程加以实现。因此,必须把握好教学过程中进行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的契机概念形成的过程,结论推导的过程,方法思考的过程,思路探索的过程,规律揭示的过程等。同时,进行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要注意有机结合、自然渗透,要有意识地潜移默化地启发学生领悟蕴含于数学知识之中的种种数学思想方法,切忌生搬硬套、和盘托出、脱离实际等适得其反的做法。如:数形结合思想是充分利用“形”把一定的数量关系形象地表示出来。即通过作一些如线段图、树形图、长方形面积图或集合图来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数量关系,使问题简明直观。,例2 一杯牛奶,甲第一次喝了半杯,第二次又喝了剩下的一半,就这样每次都喝了上一次剩下的一半。甲五
13、次一共喝了多少牛奶?此题若把五次所喝的牛奶加起来,即121418116132就为所求,但这不是最好的解题策略。我们先画一个正方形,并假设它的面积为单位“1”,由图可知,1132就为所求,这里不但向学生渗透了数形结合思想,还向学生渗透了类比的思想。,3.注重渗透的反复性数学思想方法是在启发学生思维过程中逐步积累和形成的。为此,在教学中,首先要特别强调解决问题以后的“反思”,因为在这个过程中提炼出来的数学思想方法,对学生来说才是易于体会、易于接受的。如通过分数和百分数应用题有规律的对比板演,指导学生小结解答这类应用题的关键是找到具体数量的对应分率,从而使学生自己体验到对应思想和化归思想。其次要注意
14、渗透的长期性,应该看到,对学生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见到学生数学能力提高的,而是有一个过程。数学思想方法必须经过循序渐进和反复训练,才能使学生真正地有所领悟。,问题六:数学课堂上学生缺乏自主性和创新性 部分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还自觉或不自觉地沿袭着传统式的应试教学,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常常是教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总是担心学生说得不好,常常打断学生的表达,不肯倾听学生的心声。久而久之,被动的学习压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主动性,限制了学生个性的发展,泯灭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在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创新精神、情感体验与自尊自信方面严重缺失。,建议:(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从以下三个方面
15、考虑)1、在数学教学中要注重激发学生主动地提出问题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的教是要服务于学生的学的,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不能忽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应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启发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考、自觉实践,让学生看,让学生想,让学生问,让学生讨论,让学生讲,让学生练,让学生验证,帮助学生正确建构自己的数学认知结构,提高他们的数学水平,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2、在数学教学中要注重启发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在教学中,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不必马上给予解答,要巧妙地以“提问”代替解答,设计一系列由浅入深、层层深入的问题反过来
16、向学生提问,促使学生积极地、独立地思考并回答;学生不仅解决了当前的问题,而且还经历了思考、理解、回答、再思考、再理解、再回答的全过程,在不知不觉中不但理解掌握了当前的学习内容,而且提高了学生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3、在数学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问题 在课堂教学中应重视给学生主动探究、自主学习和互相讨论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在观察、讨论、交流、猜测、分析、归纳和整理中去发现问题、理解问题和探求问题的解决方法,让学生自主地去理解数学概念、获取数学结论、应用数学知识,才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问题七:对于评价的认识存在偏颇数学课程标准的评价建议中
17、指出:“评价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很多教师认为“评价学生”就是“夸奖肯定”,认为只有夸奖、表扬和肯定,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因而,对学生一味地夸奖和肯定。经常听到那种流于形式的,粗浅的教学评价,学生甚至到了习以为常的程度,起不到鼓励的作用。建议: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以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客观事实作为评价的前提,客观的、有针对性的评价学生的学习,而且评价的方式有很多,可以结合起来运用,比如:自评、互评、师评等。恰如其分的评价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专题二:有效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我们看到了新课程背景下的数学课堂不断呈现出的新的生机与活力。但我们也不难发现,由于教
18、师个体对教材的解读能力和对教材编排意图理解的程度不同,有效课堂的假设与常态课堂的真实状态差距仍然很大,因此,要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有必要概括和描模出可供一线教师借鉴、迁移、应用的科学有效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以便于被更多的一线教师所理解、接纳,并最终共同创生新课程的实践,“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的目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一般模式:,第一环节:创设情境,提出数学问题:教者要做好教学前测:学生已积累了哪些生活经验?现实生活中哪些事例、经验可以作为铺垫?让学生从事哪些
19、实践活动可以强化对已学知识的掌握?怎样可以把数学化和生活化结合得更好一些?然后通过语言描绘、实物演示、多媒体电脑演示等手段创设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情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此环节在实际应用时要注意让情境服务于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要尽量排除数学以外的其它因素,最大限度地降低对学生思维的干扰。,第二环节:自主探索,建立数学模型:教学中,利用教材为学生提供的丰富学习素材,为学生提供恰当的时间和空间,创造机会让学生自主发现数学问题、生成数学问题,促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通过观察、实验、猜测等活动经历“经验模型符号”的数学化过程
20、,建立数学模型,逐步形成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学习策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自主探索的精神。,第三环节:巩固练习,实践应用与拓展:根据小学数学教材练习设计新颖,富有创意的特点,充分利用与实际生活,实际经验相结合的、形式多样、趣味性的练习,为学生创设应用相关知识、方法的机会,使学生了解这些知识、方法的实际应用价值。引导学生在自我评价、他人评价中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展自我。第四环节:总结反思,完善知识结构:总结是对本节课学习的内容进行归纳和概括的过程,是帮助学生将零碎的、分散的知识整理成有条理的、系统的知识的过程,也是学生将所学的新知识内化,与原有知识融合形成新的知识结构的过程。可在学生小
21、组讨论交流的基础上,进行全班性的讨论交流,从而引导学生会反思和知识梳理,学会自我评价和自我总结,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下面我将结合一般模式,针对不同领域内容的教学具体分析教学模式:(1)、数与代数的教学模式,第一环节: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根据教材重视培养学生的数感的特点,通过语言描绘、实物演示、幻灯,绘画再现、音乐渲染,多媒体电脑演示等手段为学生提供现实情景,组织操作活动,让学生充分体验和理解数的意义。密切联系生活实际,注重数在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学习和应用数学的信心,进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第二环节: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就前面学生提出的问
22、题进行整理,选择出与该堂课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密切相关的问题作为学生这节课学习研究的对象。通过组织学生参与各种游戏、谈话、操作、合作等数学活动,体会解决问题的方法的多样性,在数学活动中自主探索,建构新的知识、新的信息,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第三环节:实践运用,拓展创新根据基础知识设计应用性、综合性、开放性比较强的情境或练习,在应用中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从而巩固新知识,形成技能。同时暴露出学生理解、应用新知识的矛盾和差异,使教师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减少失误,提高课堂效益。第四环节:反思总结,自我建构可在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的基础上,进行全班性的讨论交流,在讨论交流中总结概括。这里值得注意的是,不是
23、教师总结,而是教师引导、组织全班学生自己进行总结概括。,第一学段:比如 三年级上册的分数的初步认识活动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教师谈话引入:你分过东西吗?引导学生回忆分东西的经历,充分发 挥生活经验的积极作用。2、实践操作感受平均分,当遇到一个苹果要平均分成两份时,产生认知冲突,揭 示课题:分数的初步认识活动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一)认识二分之一1.教师演示把苹果平均分成2份,表示其中的一份。(1/2)2.弄清“1/2”的意义,教师边示范边解读分数的读写法.动手操作。()从小组组长那儿领取不同的图形,试着折出它的1/2,并用斜线画出来。()小组交流讨论:拿的是什么图形?是怎样得到这个图
24、形的1/2的?哪部分是这个图形的1/2?()汇报成果。交流发现,(二)发现分数游戏激趣:比一比,赛一赛,看谁能利用手中的材料,发现一个新的分数。(把学生的作品在黑板上展示出来,并让学生把发现的分数写下来)()展示作品。()交流成果,加深对几分之一的理解活动三:实践运用,拓展创新。(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丰富的资源强化知识点的落实。).P做一做:()填一填。()组内交流,你是怎样想的?.P题:()让学生仔细观察思考:涂色部分的表示方法对吗?为什么?()你在操作过程中想到了什么?.拓展与延伸:交流生活中的分数,学生相互启发拓展延伸活动四:反思总结,自我建构。这节课你们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疑问?,第二学
25、段:四年级上册商的变化规律活动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回忆已有知识经验:积的变化规律。猜想:在除法中是否也存在着类似的规律呢?(创设问题情境,利用迁移大胆猜测)活动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验证猜测、研究规律)(一)、验证第一个猜测:除数不变,被除数和商的变化规律。学生小组合作用大家商讨的方法验证,汇报交流(二)验证第二个猜测:被除数不变,除数扩大或缩小,商会随之缩小或扩大吗?(学生小组合作验证,汇报)(三)验证第三个猜测:被除数扩大或缩小、除数缩小或扩大相同的倍数,商不变。通过合理的猜测、反复的验证,成功地发现了除法算式中,被除数、除数、商之间的变化规律。(知识与技能、思想方法、积极的学习情感
26、),活动三:实践运用,拓展创新。(运用规律、解决问题)练习1:应用规律解决问题342057=60 76800240=3203420057=7680024=34257=768002400=(学生迅速口答出得数,教师记录答案,集中验证交流)练习2:(独立完成)24030=8240 4)(30?)=8(2406)(30?6)=8(240?)(305)=8活动四:反思总结,自我建构。总结本节课收获,评价学习情况,(2)“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模式。情境导入 提出问题 尝试研究 解决问题巩固应用归纳总结 第一环节:情境导入提出问题 以情、以境、以疑、以趣设计生动有趣的情境,创设认知冲突的思维情境,把鲜活的
27、生活引入课堂让课堂教学展开起于学生的质疑,让疑问成为课堂天然的主线。如你知道了哪些信息?谁能用自己的语言把这些信息组合在一起,提一个问题?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要善于引导、选择有效的问题,注意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及有效问题的生成。第二环节:尝试探究 解决问题让学生自觉地、能动地体验与寻找必要的数量关系,使学生头脑中形成清晰的解题思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重视学生个体的有效参与,把操作和思考结合起来,指导学生讲题说理,教给学生表达的方法,培养说的习惯。促进学生语言发展与思维发展同步性。第三环节:巩固运用主题情景题组或表格式题组都是不错的练习形式,它们不仅可训练学生对题中数量关系的感悟,还利于训练
28、学生分析信息、提取信息、综合信息的能力。,比如两步计算应用题可用下面“主题情景图”题组来开展训练:A、根据上面的信息,你能解决下面的问题吗?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B、拿了200元钱,买了一个排球,一双运动鞋,还剩多 少元?C、学校里买3个篮球,5个足球,一共用去多少元D、学校买了8套衣服,上衣的钱比裤子要多多少元?第四环节:归纳总结帮助、引导学生及时将所学的新知识进行整理、内化,形成新的知识结构,如本节课你学会了什么?解决这样的问题该怎样入手?等,二年级上册59页例6“解决问题”活动一:情境导入 提出问题创设小动物请小象搬木头盖房子的情境,引导观察主题图,并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活动二:尝试研究1
29、、提出问题后,尝试解决。汇报各组的想法,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进行板书:2、小结:比较两种方法,并优化方法活动三:巩固应用1、第一关:做一做(1、课本59页做一做)2、第二关:想想做做(练习十二第1、2题)3、第三关:看图写算式(练习十二第3题)活动四:归纳总结: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你怎样评价自己或老师?,六年级上册:折扣解决问题活动一:创设情景 导入问题。利用课件或挂图出示商场店庆、商品打折的情境,理解“折扣”的意义。几折就表示十分之几,也就是百分之几十。活动二:尝试研究。(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1、出示例42、让学生独立解答3、集体汇报时请学生说说自己的解题思路,并且两个问题
30、加以比较(1)18085%153(元)(2)160(1-90%)16(元)师生共同总结解题方法活动三:巩固应用1、第97页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并说出各折扣表示的意思2、第101页第1、2、3活动四:归纳总结 学生谈谈学习本课有什么新的收获。,(3)“计算”教学模式,复习铺垫,情境激趣。在学习新知识之前,对与新知识有密切联系的知识技能、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进行鲜明的针对性训练,如根据课题的内容教师准备形式多样的口算训练,提问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定义、规律等。通过前提补偿和思维定向,帮助学生作好迁移前的知识准备和技能准备。巧用迁移,自主探索。充分启发学生抓住新旧知识的相同点,把学生的思维引到新旧知识的联
31、结点上。同时抓住新旧知识的本质进行比较、区别。当学生找出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后,引导学生对比、分析,抓住本质进行区别,防止负迁移的发生。引导归纳,明确方法。引导学生经历分析、综合、抽象、概括计算方法和理解算理的过程。充分体现算法多样化。加强估算,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但不能随意拔高要求,更不能一手包办。毕竟小学阶段,低年级学生的逻辑思维的发展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有限,一个人说不完整,可由多人补充,教师再在这个基础上归纳、总结出正确的多样的计算方法。练习深化,优化方法。教师围绕教学目标,精心设计多种形式的习题让学生尝试计算方法的运用,以便教师及时指导,矫正补缺。练习的设计要注意:练习要有针对性,练习要
32、有阶梯性,练习形式多样性,练习要有一定的强度。总结回顾,自我评价。指导学生对全课进行系统回忆,进一步明确知识重点、难点、关键,确保学生系统掌握知识。同时要教给学生评价的方法“我学会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对一些细节问题要提醒学生注意,如书写格式,书写规范化等。,(4)“统计与概率的教学模式。,第一环节:引发需求。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生活情境等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促进学生产生收集数据和统计的需要,体验学习活动等学习兴趣。为一节课的高效学习做好充分的心理与思想准备。第二环节:操作探究。要引导学生投入到统计、游戏等学习活动的全过程中:选择统计主题,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作出决策,进行
33、交流、评价与改进;从而在感受、体验等具体的学习活动中获得对数学的理解,逐步建立统计观念与应用意识,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与发展。第三环节:应用拓展 除了使用教材提供的统计对象以外,还引导学生对学校班级、各班人数、天气等现实生活进行统计,指导通过观察、看电视报纸、询问等途径获取信息,督促检查学生的记录情况,最后汇总信息,在这样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第四环节:总结延伸 可以总结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的结果、学习的方法等。延伸的方向可以是后续的学习内容,可以是相关的知识介绍等。,二年级上册:统计活动一:借助故事,创设问题情境。(引发需求)大象咪咪过生日,需要知道有多少
34、小动物来庆祝生日。活动二:(一)收集、整理数据,完成统计表。(操作探究)1、课件显示动物们陆陆续续走来,学生心里默记。经历统计过程,选择合理的记录方法。“正字法”2、课件再次显示动物们陆陆续续走来,学生在纸上记录。3、统计数据,找出数学信息,完成统计表。(二)制作统计图,找数学信息。1、利用已有经验绘制统计图,引出问题(格子不够)。2、解决格子不够的问题,重新画统计图。3、交流观察统计图获得的信息。通过小结明确:统计较大的数据时,通常用一个格表示2个单位,这样做比较简便。但如果要统计更大的数据,一个格还可以表示更大的数字(出示课件),活动三:深化知识,巩固练习。(应用拓展)解决问题:(1)引出
35、问题。(课件出示某班男生喜欢各种体育运动项目的情况统计表和统计图)。交流从统计表中获得的信息(2)观察统计图,分析错的原因。(3)明确一个格子代表几个单位后,生画在书上。(4)集体评议,交流作图经验。活动四:全课总结。(总结延伸)总结本节学习的体验和收获,并说一说可以应用本节学习的统计知识做哪些事。,(5)“空间与图形”的教学模式。,观察积累 复习旧知 激发兴趣 积累表象 操作发现 发现规律 学会操作 体验乐趣练习运用 形成技能 发展思维,评价激励,第一环节:观察积累 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包括(1)复习旧知,为新知的学习作好准备,在新知与旧知之间架起一道可感的桥梁;(2)激发兴趣,通过观察一些实
36、物和有趣的现象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3)积累表象,通过观察大量的几何形体,在学生的头脑中建立表象,为后面概念的形成或规律的发现作铺垫。这是这一阶段的核心任务。,比如,在圆的认识的教学中,先回忆以前已经学过哪些几何图形?它们都是由什么围成的,接着教师用一端系着小球的细绳,一端固定在手里用力甩动演示,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小球在空中运动时形成一个什么样的图形?这也是由线段围成的图形吗?从回忆由线段围成的平面图形出发,通过观察教师的旋球转动画圆的演示,学生获得了一个曲线封闭成圆的直观形象。让学生从这个演示过程中发现圆与以前所学过的平面图形的区别,也有利于下面对圆的更全面、更深入的认识。,第二环节:操作发
37、现 教师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操作材料(模型、实物或教具等),让学生在剪一剪、拼一拼、折一折、量一量、叠一叠、画一画、移一移的过程中,通过眼睛、耳朵、手指等多种感官的协同合作及其它同学的相互配合去发现几何形体的特征,把由观察获得的初步的感性认识推向深入。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通过操作去发现规律,并在发现的过程中学会合作、体会学习的乐趣。如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我们就可以采用转化的思想,在操作发现阶段引导学生分组活动,集中大家的智慧对梯形进行改造,把它剪拼成我们熟知的几何图形,然后再间接求出它的面积,进而推导出梯形的面积计算的公式。在具体操作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发现好几种成功而可行的办法:(1)
38、用两个相同的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2)把梯形剪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三角形;(3)把梯形剪成两个三角形(两个三角形的高就是梯形的高);(4)把梯形剪成一个长方形和两个三角形(如果是直角梯形就是一个三角形)在这一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剪拼操作,自己发现并总结出了梯形的面积计算的公式,与教师直接讲授让学生接受相比,这种方法让学生亲自经历知识的发现过程,不仅加深了他们对公式的理解,而且增强了他们自主探究的信心。,第三环节:练习运用。主要是用刚学到的知识和发现的规律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掌握所学的知识,形成数学技能,培养并发展他们良好的思维品质。目标一:形成技能。智力技能主要
39、指求积计算,它包括平面图形的周长与面积的计算,立体图形的表面积与体积的计算等。在计算的过程中,涉及到概念与公式的理解与运用,空间观念的形成及口算、笔算、解题等一系列因素。操作技能主要指画图,如用工具(直尺、三角板、圆规)画出一定的几何图形,或利用工具测量角度、测量物体的长度、重量等。目标二:发展思维。在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中,我们要侧重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在练习中要加强表述思维的训练,不仅要让学生做出最终的答案,还要让他们说出自己的解题思路与分析过程。通过练习,加强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如思维的敏捷性、简洁性、批判性与深刻性等。第四环节:评价激励。评价激励不是一个独立的阶段,它贯穿于以上三个阶段之
40、中。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帮助他们认识自我、肯定自我、接纳自我。,(6)“实践与综合应用”的教学模式。,第一环节:课前准备。先要确定好探究主题。思考学生关心什么,对什么感兴趣,然后引导学生寻找探究的主题。同时要做好课前调查或课前制作,根据教材特点,低年级以学生学习、生活、游戏等活动场景为主,让学生从活动场景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中年级以学生实际操作为主,让学生在操作实践活动中研究新问题。第二环节:课中探究 通过引导学生对提出的众多问题进行梳理和归纳,制订活动方案,参与实践,自主体验、合作解决问题、表达与交流,从而获得认识社会、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与策略。
41、第三环节:课后延伸 引导学生进行课后验证、观察应用、写数学日记以及帮助家长解决实际问题等。以七巧板一课为例,我们收集资料制作了网络课件七彩的梦,结合实物学具,引导学生了解七巧板的来历、学习七巧板的制作方法,通过猜猜象什么、拷贝不走样、巧手大挑战、创意擂台赛等活动探究拼法,多角度、多层次,有效提高了信息的数量和质量,成功地为学生的自主建构提供了可能。,教学模式本身只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一个教学活动框架,提示一条思路,并不是可供教师机械模仿或模拟的样板。在选择与运用的过程中,还需要教师发挥创造才能,善于依据不同的教学任务、不同的班级学生和自己的教学特长,大胆地进行改造。构成教学模式的各种教学变量、教
42、学程序在教学过程中的排列、组合以及具体操作方法,并不是固定不变的,所有这些都为我们进一步优化教学模式,打造简约有效的数学课堂留下了广阔的空间。,专题三:教科书解读一、教科书使用情况现状分析 从强调学科内容到强调学生的经验和体验;从强调目标、计划到强调过程本身的价值;从强调教科书的单因素到强调教师、学生、教科书、环境四个因素的整合和动态交互过程;从强调显性课程到强调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的并重。,二、在教科书的使用上,教师之间的差异非常大。有的老师感到无所适从,茫然不知所措。很多教师只读教科书及参考书,因而觉得只有教科书才是有用的。有的恪守教材而教教材,不敢越雷池半步,从而照本宣科。还有部分教师脱离
43、教材而随意另选材料,费力而收效不佳。还有许多老师以为,只有教科书的提法是唯一的、科学的、标准的、权威的,才是可以教授的。,三、这些错误的观念与行为造成的后果是:出现部分懒惰的老师,他只会照着课本进行教学,偏离了课程改革的宗旨;部分教师依赖教科书进行教学,只用“教材教”,这样长期依赖教科书,使老师缺乏研究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无法充分调动学生的批判精神、启发学生的个人潜能;更无法将探究的精神感染学生、传递学生;阻碍了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更制约了教师的专业成长。,四、教科书文本解读的基本步骤:1.依据课程教学目标“直读”教科书中直观素材,并分析编写意图。(1)教材提供或呈现的内容是什么?(2)分析这
44、样呈现的目的是什么?2.挖掘教科书中直观素材背后的隐意。(1)数学思想和方法?(2)教学方式或方法?(3)学生学习方法?(4)教师的作用?3.根据具体目标重新组合、再生现有的直观素材。(1)替换(2)增加4.利用教学机智随机生成新的直观素材。,更多资源,初二语文 初二英语 初二数学 初二物理 初二政治 初二历史 初二地理 初二生物,专题四:接下来依据学校要求,重温省常规及蛟河市教学管理规范相关要求一、认真学习解读课标。学科中心组依据课程标准梳理的各单元知识技能训练点请到邮箱下载,密码7269751,对应所教年级,必须保证人手一份。二、作业批改:大作业:量:每周一次,每次 13年 32开一页,4
45、6年 16开一页。质:1、要求依据知识技能训练点的落实有针对性地设计,内容要精选,有代表性,便于知识的落实、技能的形成。2、提倡教师自主设计作业内容,分层布置作业,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需求。3、关注学生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的培养。4、倡导客观的激励性评价,使学生获得激励并明确努力方向。5、做好作业分析,如实记录作业反馈的情况,并及时做针对性的辅导。尽量减少知识点的负积累。6、作业本簿要保持整洁,统一批改符号,错题标注,并统一在前一页的背面改正,教师要有再评价,并引导学生分析错误原因,养成温故的习惯。练习册:选择一本跟进度全做全批,另一本选做选批。三、第二学段教师在各单元的整理与复习时要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并整理单元的知识结构。四、集体备课要开展教科书解读研讨活动。注:我的备课辅导课件与辅导视频,编在一起请参考使用。,感谢,您的 倾听!,再见,更多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