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及其课程目标的关系.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目标及其课程目标的关系.pptx(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三章教学目标及其课程目标的关系,第一节教学数学目标的设计,一、什么是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预期达到的结果,是学生通过教学活动预期产生的行为变化。它表现为学生学习成果及终结行为的具体描述。因此,教学目标的主体应该为学生,教学目标应该刻画学生通过教学活动要达到的行为的变化。教学目标应该用动词来刻画,其表述应该是可观察、可测量、可评价的。,存在的问题1、对教学目标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2、不知道如何确定教学目标。3、教学目标定的太笼统、太空泛、太模糊、不确切、没有针对性。4、陈述不恰当。,教学目标功能,关于课程标准中课程目标的表达方式以及课程目标与教学目标关系的论证,一、课程标准中课程目
2、标的表达方式 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课程的基础。(一)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课程目标的表达方式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总体课程目标如下1、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须的重要数学知识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2、初步学会应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3、体会数学一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习数学的信心。4、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课程目标的陈述方式,1、获得必要
3、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理解基本的数学概念、数学结论的本质,了解概念、结论等产生的背景、应用,体会其中所蕴含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以及它们在后续学习中的作用。2、提高空间想象、抽象概括、推理论证、运算求解、数据处理等基本能力。3、提高数学问题的提出、分析和解决的能力,数学表达和交流的能力,发展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4、发展数学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力求对现实世界中蕴含的一些数学模式进行思考和做出判断。,5、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形成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和科学态度。6、具有一定的数学视野,逐步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和文化价值,形成批判性的思维习惯,崇尚数学的理性精神,体会数学
4、的美学意义,从而进一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课程目标与教学目标的关系,数学课程目标中陈述的课程目标是确定教学目标的首要依据,是课程标准对教学的指导作用的具体体现。课程目标与教学目标本质上是一致的。但是,课程目标与教学目标(主要是课时目标)在表述层次上还有一定的区别。教学设计时,需要把课程标准中的课程目标转化为课时教学目标。这就需要研究课程标准,根据课程标准中的课程目标和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教学内容来确定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同时,要从表述教学课程目标的不同水平的行为动词中选择恰当的词来表述教学目标。,第二节、数学教学目标的设计,确定数学教学目标的步骤研读“数学课程标准”。“数学课程标准”是确定数学教学目标的首要依据。了解学生的基础和学习特点。确定单元教学目标。明确本课时教学的具体内容和要求。确定教学课时目标。,二、数学教学目标的陈述,(一)ABCD法 美国心理学家马杰提出,教学目标包括三个基本要素:行为、条件和标准。ABCD法即构成教学目标的要素:教学对象、行为、条件和标准。实际上就是主体、行为、条件和程度(标准)。(二)内外结合法 先用描述心理过程的术语陈述教学目标,再用可观察的行为作为例子使这个目标具体化,将内部心理过程和外显行为结合起来描述教学目标,既避免了用心理过程描述教学目标的抽象性,又防止行为目标的机械性和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