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第一讲).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6581885 上传时间:2023-11-14 格式:PPT 页数:23 大小:203.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程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第一讲).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新课程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第一讲).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新课程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第一讲).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新课程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第一讲).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新课程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第一讲).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课程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第一讲).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程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第一讲).ppt(2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新课程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第一讲),海宁市教师进修学校 王学红,海宁市农村教师素质提升工程,第一章 现阶段小学数学的目标和展望 第一节 我国现阶段小学数学教学目标,一、总体目标,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2、标准与原来的教学大纲相比,在小学数学课程目标的界定上有什么新意呢?,从目标结构上看,增加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要求。,从目标取向上看,它突出如下几个方面:(1)重视培养学生数学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高 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2)强调让学生体验数学化的过程;(3)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索与创新精神;(4)使学生获得必需的数学知识、技能与思想方法。,标准把数学课程目标分为四个维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四个目标相互间的关系:,“四个方面的目标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其中,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离不开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同时,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必须以有利于其他

3、目标的实现为前提”;在数学学习中,知识、技能与问题解决之间是一种递进关系,知识、技能的掌握是问题解决的基础,而数学思考(认知策略)、情感与态度则伴随在上述目标的实现过程中。,四个目标之间的区别:四个目标是四个不同的领域,具体目标要求不同(见P2中长方形和三角形的学习为例).,二、过程性目标,过程性目标的陈述形式:,标准中的过程性目标使用的局限性:,一方面,有些基本知识的学习经过这一过程根本行不通。,另一方面,有些数学知识、技能经历这一过程则没有必要.,此外,有些知识、技能经历探究过程的习得效果则更差一些。,三、情感与态度目标,标准在情感与态度方面提出的目标主要指:好奇心、求知欲、自信心、自我负

4、责精神、意志力、对数学的价值意识、实事求是的态度等诸多方面。,预设性目标是指在教学设计时应预先列出的目标。,非预设性目标是指在教学准备阶段不能确切设定的,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只要出现时机就应该加以落实的目标。,在数学教学中,每一堂课上不一定都有预设性的情感与态度目标,但是必然有非预设性的情感与态度目标。,第二章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的概述,什么是教学设计?,*所谓新课程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就是在数学课程标准的指导下,依据现代教育理论和教师的经验,基于对学生需求的理解、对课程性质的分析,而对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式、教学活动等进行规划和安排的一种可操作的过程。,教学设计是一门科学教学设计是一门艺术教学设

5、计是一种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制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策略,评价教学效果的操作过程,并将结果表现为一种教学系统。,教学设计的过程,教学设计是一个分析教学任务,设计教学方案,并对方案进行试行、评价和修改的过程,是一个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即:为什么教教什么怎么教教的怎么样 也就是从问题的提出开始,即任务设置的缘由为什么教,到分析要解决问题的性质、任务,明确要教些什么和怎么教,并通过预测和评价教学效果,不断修改方案,从而形成一个教学系统,获得问题解决的过程。,教学设计过程的各个要素及其关系,*学习需要分析,*教材内容分析,*教学对象分析,*学习目标的编写,教学策略设计,教学媒体设计,*教学

6、评价,修改,修改,*教学方案,教什么,为什么教,怎样教,教得怎样,教学活动过程,教学环节设计,教学策略设计,教学媒体设计,学习需要分析明确为什么“教”的问题,1、内部需要分析:(1)学生对所要学习的知识和技能是否已经掌握,有多少人掌握,掌握的程度怎么样?(2)学生对所要学习的知识和技能中,哪些已经掌握?哪些还没有掌握?,2、外部需要分析:主要是学科与社会两方面。回答哪些要详“教”,哪些可以略“教”。,(一)分析教材,1、为什么要这样编排?如:二年级乘法的认识:分成二个单元,第一单元教到六六三十六。而且是“五的口诀”放在第一位子。,2、这样编排的特点是什么?如:“搭配”这一知识,在二、三年级都有

7、,为什么?二年级编排到什么程度,三年级编排到什么程度,二个年级编排的差异在什么地方?,二、分析教材,用好教材,(二)用教材教,1、教材与课程有何关系?教材是课程实施的一种文本性资源,是师生对话的“话题”,是一个引子,或者是一个案例,而不是课程的全部。,2、教师应如何看待、使用教材?(1)把教材作为样板;(2)把思想作为主线;(3)立足于学生的已有经验,从他们的生活实际中选取内容重组教材,(5)调整:运用更换、增删、归并、修改等手段对教材内容进行调整。所谓“更换”,就是把不适合学生与教师自身特点的素材更换为适合的素材。所谓“增删”,就是为了有利于学生的后续学习适当增加延伸一些内容,或删除机械重复

8、太多的、难度过大的又不会影响课程标准落实的一些素材 所谓“归并”,归并学习内容。所谓“修改”,把教材中欠合理之处加以修改。,(6)挖掘:充分挖掘教材含蕴,发现教材新意义,按照一定的目标结构,恰当地选择、组织、呈现学习内容是实现“用教材教”的前提。(1)结构化学习内容(2)回归“生活世界”的学习内容(3)具有生成力的学习内容,4、如何组织、呈现学习内容?,5、教材中隐性的东西,(1)数学思想(2)解决问题的方法,(3)编排这个内容的前知是什么,对学生的后续学生有什么帮助。,(4)学生会喜欢这个内容吗?,(三)弄清教学任务,就是对教学内容的构成要素和要素与要素间的关系进行分析,通过分析弄清楚教学任

9、务,明确“教”什么?,(1)归类分析主要用于言语信息学习的任务分析(2)层级分析是用于揭示认知任务中的教学目标及其相互关系的一种分析方法。(3)信息加工分析用于揭示教学目标所要求的心理操作过程的任务分析。(a)线性结构.(b)交替结构.(c)重复结构.,1、任务分析的基本方法:一般从终点目标开始,运用逆向设问法,反复提问并回答这样的问题:学生要掌握这一水平的技能,需要领先获得哪些更简单的技能,一直分析到学生的原有起点为止。,2、按任务的性质不同可分为如下的方法:,(1)所选定的学习任务是否为实现课程总目标所必需的?还要补充什么?哪些内容与目标无关,应该删去。,(2)单元教学的各项任务的排列顺序

10、是否符合教学实际情况?,(3)教学的起点是否恰当?,3、所确定的学习任务需要反思的几个方面:,(4)学生的语言水平如何?在学习这些内容,学生有多少专门术语已经掌握?(5)学习这部份内容,学生的技能水平如何?需要多少外部的指导和反馈交流?(6)学生能否使用学习用具、教学设备和学习方式?,(二)分析教学对象,学生的年龄与学段情况、数学基础情况、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情况。,1、基本情况:,(1)在有关的学习内容方面,学生目前的知识与技能的水平如何?(2)对有关的学习内容,学生有什么背景经验?(3)学生对要学习的内容可能存在哪些误解?(4)学生对教学的内容一般态度如何?那些比较喜欢或存在反感情绪?(5)

11、喜欢什么样的学习方式、教学媒体?等等。,2、了解学生,找准教学起点,(1)什么是起点能力?,学习者对从事特定的学科内容或任务的学习,已经具备的有关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以及对有关学习的认识水平、态度等,就称为起点行为或起点能力。,(2)如何了解学生的起点情况?,一是课前自问自答。如,谁能说说你对面积了解了那些?,二是课前了解。如在进行计算题复习课教学时,事先让学生做了八道 题目,找出错的症结所在。,三是导入环节直接了解。如,看到这个课题你想到什么?,(三)课型的划分与选择,1、课的类型的概念2、划分课型的方法3、选择课型的主要依据,目前对课型的分类方法,大致有以下几种:(1)按上课的形式来划分。有

12、讲授课、自学辅导课、练习课、复习课、实践活动课、实验课等。(2)按上课的教学任务来划分。有两种方法:(a)以教学任务的特征来划分,有:新授课、练习课、复习课、实践课、讲评课、实验课等。(b)以教学任务内容的多寡把课型模糊地划分为两大类:单一课和综合课。,2、划分课型的方法,(3)按上课的教法进行划分。就启发式教学法而言,有:讲述型、探索型、能力型等几种课型。(4)依据教学活动的方式划分。有作业课、讲授课、讨论课、自习课等。(5)依据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划分。有形成概念、弄清规则、定理课;运用知识的课;技巧课(练习课);复习、总结课;检查课;混合课等。,3、选择课型的主要依据,(1)教学任务(2)教学内容的性质(3)学生的年龄特点,课前了解 举例,浙教版第九册“解简易方程”例1 解方程。X-18=30布置作业时可以增加与例2类似的1-2道方程让学生试解4 X+7.8=8.2 2.5 X-0.8=1.7例2 解方程。2 X+5.8=9.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