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d).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6586099 上传时间:2023-11-15 格式:PPT 页数:151 大小:6.9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d).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51页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d).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51页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d).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51页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d).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51页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d).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d).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d).ppt(15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7讲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最新考纲,(2008广东地理)受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等因素影响,近地面形成了风带和无风带(无盛行风地带)。全球无风带的分布范围是A.南北纬30附近 B.南北纬40附近C.南北纬60附近 D.南北纬80附近(2008广东地理)某地房屋墙壁很厚,门窗多达二至三层,该地的气候类型最有可能是()A.热带雨林气候 B.热带季风气候C.亚热带季风气候 D.温带大陆性气候,高考试题扫描,(2008年高考江苏卷)右图为“某月沿0经线海平面平均气压分布图”。读图,回答(1)(3)题。(1)上述“某月”是A1月B4月C7月D10月(2)该月份甲地盛行A东南风 B东北风C西南风 D西北

2、风(3)该月份乙地的气候特征是A高温多雨 B低温少雨C温和多雨 D炎热干燥,高考试题扫描,高考试题扫描,(2009浙江文综)读图1-2-36,完成4、5题。,4.四地气候类型的判断,正确的是A温带海洋性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 B.热带草原气候;温带季风气候C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D.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5四地气候类型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A仅分布在北半球 B.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C主要分布在纬度3040的大陆西岸D.主要分布在纬度4060的大陆东岸,高考试题扫描,高考试题扫描,(10年江苏卷地理第1题)2010年3月以来,北大西洋极圈附近的冰岛发生大规模火山喷发火山灰蔓延欧洲航空业蒙受

3、重大损失。图l为火山喷发图片。回答第1题。1导致冰岛火山灰蔓延到欧洲上空的气压带和气流是A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B副极地低气压带和西风C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东北风D副极地低气压带和东北风,高考试题扫描,(10年广东卷文综第2题)2.我国甲、乙两地均位于29N附近。读“19712000年甲、乙两地各月气温和降水分布图”(图1),可知A.甲地年平均气温较乙地低 B.乙地降水较甲地丰沛C.乙地是高原山地气候 D.甲地属温带季风气候,自主过关,自主过关,(1)分布:气压带和风带在不同的角度观察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近年来,高考常涉及局部图和变式图的考查,但大都离不开以下三种类型:,气压带风带分布与季节移动,(

4、2)季节移动:气压带、风带位置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发生季节变化。就北半球而言,各气压带、风带位置大致是夏季偏北,冬季偏南。如下图所示:,气压带风带分布与季节移动,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分布,1.气压带、风带形成、分布和季节移动规律 第一步:“冷热不均使其动”。地表性质均一,地球不自转的情况下,在极地与赤道之间形成单圈闭合环流,如图:,第二步:“地球自转使其偏”。地表性质均一,地球自转的情况下,形成“三圈环流”,如下图:,第三步:“地球公转使其移”。地球公转使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南北移动,在地表性质均一,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的情况下,形成气压带、风带随季节有规律地移动,如下图所示:,(2008广东地理)

5、受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等因素影响,近地面形成了风带和无风带(无盛行风地带)。全球无风带的分布范围是A.南北纬30附近B.南北纬40附近C.南北纬60附近D.南北纬80附近,课堂练习,A,下图中箭头表示空气运动方向,读图完成13题。1.若该图为北半球三圈环流的一部分,且甲地纬度较乙地低,则A.该环流是高纬环流B.该环流是低纬环流C.甲、乙之间近地面为中纬西风带D.甲、乙之间近地面为低纬信风带2.若甲、乙分别为南半球的陆地和海洋,则此季节A.全球海洋等温线向高纬凸出B.亚洲高压处于强盛时期C.亚热带大陆西岸干热少雨D.我国山区泥石流、滑坡频发,C,D,课堂练习,3.若该图表示全球三圈环流的一部分

6、且处于大陆西岸,则甲地的气候类型可能是A.热带草原气候B.热带季风气候C.温带海洋性气候D.地中海气候,D,课堂练习,(06江苏卷)图7是“半球近地面风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3图中a处盛行风向是A东北风B西北风C东南风D西南风4.图中b处的气候特征是A炎热干燥B高温多雨C温和干燥D温和湿润,B,A,2009年10月16日至28日,第十一届全运会在美丽的泉城济南隆重举行。据此回答1、2题。1.全运会期间,气压带、风带的移动方向是A.向北移动 B.向南移动C.先向北后向南移动 D.先向南后向北移动2.下列有关全运会期间发生的现象,叙述正确的是A.印度低压增强,亚洲高压减弱B.东亚正值高温多雨的时

7、期C.亚洲高压增强,夏威夷高压减弱D.偏南风的频率逐渐增多,课堂练习,B,C,下图为气压带、风带移动规律模式示意图(图中虚线为回归线),读图回答3、4题。,课堂练习,3.该季节下列各纬度带大陆西岸气流运动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A.010N主要盛行下沉气流B.10N20N盛行东南风C.30N40N盛行西南风D.20N30N盛行上升气流,C,4.下图中气温和降水的数据资料与上题图中P点气候特征相匹配的是,课堂练习,C,1.图1-2-32中,图甲为地表三圈环流剖面图(局部,N为北极点);图乙为某季节某半球近地面风带分布模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课堂练习,(1)图甲中字母所表示的纬度为30、60的点分

8、别是_、_。(2)图甲中B处是_风带,与图乙中_处(a或b)的风向一致。,(3)图甲中C处是_气压带,D处是_风带,两者交替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是_,在图乙所示季节,该气候的特征是_。(4)考虑海陆分布等实际情况,此季节b处的气候特征是A.炎热干燥 B.高温多雨 C.温和干燥 D.温和湿润(5)N气压带的成因是_,E气压带的成因为_(动力或热力)原因。,课堂练习,【解析】考查气压带、风带的分布、成因及对气候的影响。第(1)题,由题意知此为北半球气压带、风带分布图,A为赤道,C、E处纬度分别为30N、60N。第(2)题,B处为东北信风带;图乙中风向右偏,说明为北半球,则a处为东北信风带。第(3)题

9、,C处为副热带高气压带,D处为西风带,二者交替控制形成了地中海气候。图乙中副热带高气压带位于30N以北,说明为北半球夏季,地中海气候此时正值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炎热干燥。第(4)题,根据经纬度判断b处位于亚洲东部地区,夏季盛行夏季风,高温多雨。第(5)题,N气压带是因地处高纬,气温低,空气收缩下沉形成;E处为副极地低气压带,是由于近地面气流辐合上升而形成,为动力原因。,课堂练习,答案:(1)C E(2)东北信 a(3)副热带高 西 地中海气候 炎热干燥(4)B(5)地处高纬,气温低,空气收缩下沉 动力,课堂练习,1读部分纬度大气环流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课堂练习,(1)图中字母表示的气压带名

10、称:A,B,C,D。(2)a、b两地的风向:a,b。(3)A处的降水以雨为主,C处的降水以雨为主。(4)a处大陆东西两岸相比,降水比较丰富的是,原因是。,答案:(1)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2)东南风西北风(3)对流锋面(4)大陆东岸夏季受来自海洋的夏季风影响,降水丰富,(5)D处降水少,但气候比较湿润,原因是_。(6)图示大气环流所发生的季节是(1月或7月),此季节由于海陆分布的影响,A、B、C、D四处中,处的气压带被阻断成高压中心。此时,对我国影响最大的高压中心名称是,在其影响下,我国广大地区的气候特点是,可能出现的灾害性天气有。,课堂练习,(5)气温低,蒸发

11、弱(6)1月B亚洲高压寒冷干燥寒潮,自主过关,自主过关,北半球气压中心的季节变化,大气活动中心对比表,(2008年高考江苏卷)右图为“某月沿0经线海平面平均气压分布图”。读图,回答(1)(3)题。(1)上述“某月”是A1月B4月C7月D10月(2)该月份甲地盛行A东南风 B东北风C西南风 D西北风(3)该月份乙地的气候特征是A高温多雨 B低温少雨C温和多雨 D炎热干燥,课堂练习,C,A,D,2读等压线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课堂练习,(1)此图为(1或7)月气压分布状况。(2)A气压中心的名称是,形成原因是,被切断的气压带是。,答案:(1)1(2)亚洲高压冬季大陆降温比海洋快副极地低压带,(3

12、)受A气压中心的影响,图中C处盛行风,D处盛行风。(4)夏季,D处盛行风,形成原因是,故季风气候的形成原因除 外,还有_。,课堂练习,答案:(3)西北东北(4)西南夏季,随着气压带、风带的北移,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向北越过赤道后,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向右偏转成西南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1)亚洲季风的简单图式,(2)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的区别,3.亚洲季风,季风环流1月,季风环流7月,南亚季风与东亚季风对比表,南亚季风与东亚季风对比表,我国的降水和旱涝灾害的发生与副热带高压的关系,夏季,副热带高气压带被大陆上的热低压切断,仅保留在洋面上,保留在北太平洋的副热带高压有时位于夏威夷

13、附近,称夏威夷高压;有时分裂成两个,分别位于东、西太平洋上。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副高)对我国天气、气候的影响最直接。1.夏初,副高西伸北进,暖湿的偏南气流沿副高西缘北上,与北方来的干冷空气交锋在长江流域一带,形成长江中下游直至日本南部的梅雨天气;盛夏,副高进一步北进,雨带北移到华北、东北地区;9月,副高南移,雨带也随之南移。,中国东部地区的雨带随着月份的变化作周期性移动,副热带高压与我国的降水,5月份,东南沿海(15北纬-20北纬),6月份,长江流域,(梅雨)(20北纬),7、8月份,华北、东北,(长江流域伏旱)(25北纬-30北纬),9月份,雨带南移,9月底,撤出我国东南沿海,南方雨季开始早

14、,结束晚,雨季长北方雨季开始晚,结束早,雨季短,锋面雨带的推移:,2.异常年份:副高的位置和强弱异常,会引起我国不同地区的水旱灾害。(1)若夏季副高西伸至我国大陆,位置持续偏南时,雨带则长时间滞留在江淮地区,易造成江淮地区洪涝灾害,而北方地区则会发生干旱。(2)当副高季节性北跃时间提前、位置较常年偏北时,我国北方地区就容易出现洪涝灾害,南方则易发生干旱。,副热带高压位置、强弱与旱涝,副高势力强,北涝南旱,位置偏北,副高势力弱,南涝北旱,位置偏南,副热带高压与我国的旱涝,3.我国东部地区的主要锋面雨带通常位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以北58个纬度距离处,并随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北进南退而移动。下图

15、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位置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双选),课堂练习,(1)当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移到图示位置时A.长江三角洲地区都吹东北风B.副热带高压南侧洋面处于台风活动期C.台湾海峡受上升气流影响而多雨D.华北地区干燥少雨,课堂练习,BD,(2)下列诗句描述的降水情景,可能出现在图示时期的是A.清明时节雨纷纷 B.黄梅时节家家雨C.雨滴梧桐秋夜长 D.清风细雨湿梅花,课堂练习,BC,自主过关,自主过关,气候类型分布、成因及判读,重点、难点突破,1.气候类型分布,2.气候的成因,(1)太阳辐射使得不同纬度地区获得的热量产生差异,从而形成不同的温度带,如热带、亚热带、温带、亚

16、寒带、寒带(极地)根本因子(2)大气环流:本身的低压带、高压带可以作为一种天气系统,长期影响一个地区的气候,如赤道低压带终年高温多雨;通过盛行风带、季风环流影响水汽输送,进而影响气候,如季风环流下,冬季气流由陆到海,降水少,夏季气流由海到陆,降水充沛;通过气压带、风带的移动影响一些地区的气候,如地中海气候。(3)下垫面: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海洋性气候和大陆性气候;地面植被和地表性质的局部差异,其实质是热量和水分的差异,因为下垫面是大气直接的热源和水源。(4)人类活动既可直接影响气候也可间接影响气候。,气候类型分布,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分布及对气候的影响,1形成(以北半球为例),气压带、风带的

17、性质,1降水形成的基本条件是:(1)空气饱和时气温继续降低;(2)有凝结核;(3)水滴增大到能够下降到地面。,学法指导,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1)全年受单一气压带、风带控制的气候类型及其特征,(2)受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影响而形成的气候类型及其特征,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海洋性气候与大陆性气候对比表,不同地形的气温日变化,泰山与济南气温的比较,洋流对气候的影响,地形对气候的影响,地形对气候的影响,地形对气候的影响,热带雨林气候马达加斯加岛东部、巴西高原东南部、澳大利亚东北部、中美地峡东部热带草原气候非洲赤道东部热带沙漠气候索马里半岛沿海温带大陆性气候巴塔哥尼亚高原温带海洋性气候澳大利

18、亚塔斯马尼亚岛和新西兰,3.气候分布的特殊地区,A.远离赤道的热带雨林气候,来自海洋的十地形十沿岸,信风 迎风坡 暖流,带地区,又能受到的影响,终年有暖湿空气从海洋面上吹来,就可以形成温和多雨的温带海洋性气候,B.大陆东岸的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 西风,本地区理应为热带雨林气候,但由于东非高原,改变了此处的气温和降水状况,从而形成热带草原气候。,C.赤道地区的热带草原气候,地势较高,位于安第斯山脉东侧,虽距海洋较近,并处于西风带内,但地处安第斯山脉东侧的地带,降水稀少,因此形成了温带大陆性气候,D.西风带内的温带大陆性气候,背风,南部有赤道穿过,全年高温;索马里半岛南部海岸线的走向是东北-西南走

19、向,对东北风、西南风的抬升作用不明显;夏季西南风导致海底的冷海水上泛,降温减湿,降水少;冬季洋流自东北方向流来,温度稍低,虽有大雾天气但降水少。综上所述,形成热带沙漠气候,判断气候类型 巧析气候试题,学法指导,图4为日本1月气温、降水分布图,回答12题。,典例剖析:,1图例的数值关系是:A BC D不能确定2.比较甲、乙两地降水异同点,并分析成因。,2、相同点:降水量大,季节变化小 原因:受海洋的影响大不同点:甲地冬季降水多,乙地夏季降水多 原因:甲地位于冬季风的迎风坡 乙地位于夏季风的迎风坡,A,方法一根据气候成因判断气候类型,大气环流能调整全球热量和水气的分布,显著地影响各地的气候。可见根

20、据气候成因判断气候类型主要是看大气环流,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气候分布,大气环流影响下的气候类型分布,读某海陆分布示意图,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完成以下各题:,(1)若图中F点常年受西风控制,该地的气候特点是,该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是。,终年温和多雨,气候温凉,不利于农作物的成熟,但有利于多汁牧草的生长,(2)在亚欧大陆上,图中G点气候的主要成因是,该地区冬季盛行风的源地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的季风、蒙古西伯利亚,课堂练习,方法二根据气候特征判断气候类型,八字方针法“以“温”定带,以“水”定型”,以最热月均温出现的月份判断南北半球,6、7、8月最高,12、1、2月最高,北半球,南半球,波峰型,波

21、谷型,7月,以“温”定“带”,以“水”定“型”,1.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下图表示世界四个地点的气温降水状况。读图回答问题。,1、位于热带气候区的地点是 A.B.C.D.2、位于南半球的地点是 A.B.C.D.,D,C,3、位于地中海气候区的地点是 A.B.C.D.4、位于中高纬度大陆东岸的地点是 A.B.C.D.,B,A,1.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下图表示世界四个地点的气温降水状况。读图回答问题。,2.气温和降水点状图,例2.读图,该地的气候类型是:A、亚热带季风气候 B、地中海气候C、温带海洋性气候 D、热带沙漠气候,B,根据下表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甲地的气候类型是(2)该气候条件下

22、生长的植物一般有 的特点.(3)乙地气候在我国主要分布在.,地中海气候,叶质较硬,有蜡质光泽,东部秦岭淮河以南,3.气候资料图表,4.气温和降水变率范围图,右图表示气温、降水与气候类型的关系。读图回答。(2004年广东高考题地理卷),1图中表示的气候类型为A热带雨林气候B热带沙漠气候C温带大陆性气候D地中海气候,A,5.气温和降水玫瑰图,月平均降水量,-月平均温度,亚热带季风气候,读右图,回答:,(1)该地气候类型是_,这种气候类型的特点是_.(2)此图反映的是下列哪个地区 的气候特点()、黄淮海平原、南方丘陵山区、阿根廷潘帕斯草原、西欧平原()该区主要农作物 _(至少写两种),温带季风气候,

23、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多雨,小麦、棉花或玉米,6.气温和降水折线图,7.气温和降水立体图,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8.降水量和蒸发量组合图,温带大陆性气候、极地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方法小结:判断南北半球判断热量带判断雨型。,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热带沙漠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亚寒带针叶林气候),极地气候(苔原、冰原),A,B,C,D,E,F,G,H,I,J,方法三根据地理位置判断气候类型,下图为22S纬线穿过的部分区域,试分析图中各点气候的差异。,根据世界气候分布示意图可知图中各点的气候类型是:,甲、A、

24、三点:热带沙漠气候 乙、B、三点:热带草原气候;丙、C、三点:热带雨林气候。,课堂练习,方法小结:第一步:根据纬度确定半球和热量带;第二步:根据海陆位置确定它在大陆的东岸还是西岸;第三步:根据气候类型模式图和全球气候类型分布图判断。,注意气候类型非地带性的形成原因,对不同地点的气候类型和性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课堂练习,课堂练习,读右图,据此回答1415题:14若P地常年受西风带影响,推测该地位于A欧洲西部B美国西部沿海C非洲西南沿海D南美西南沿海15若P地全年受西风和副高交替控制,则P地的气候类型可能是A热带雨林气候 B温带海洋性气候C地中海气候 D亚热带季风气候,D,C,根据典型植被进行判

25、断,方法四根据地带性植被、典型动物及景观判断,望天树,独木成林,板状根,板状根,茎花现象亦称“老茎生花现象”。是指花和花序(包括花谢后形成的果实)直接在乔木树干上形成,花和果以花环状围绕乔木的树干的现象。茎花现象是雨林乔木群落典型的特征。大多数是属于第三层乔木或灌木层的中等体积的小树或大灌木。,茎花现象,茎花现象,绞杀现象,绞杀植物大多是榕树,这些绞杀植物的种子多通过鸟类的粪便或者被风刮到棕榈树、铁杉树等易于榕树生长的树干上,等到发芽后,其根就植入被绞杀植物的底部。绞杀植物缠绕棕榈树、铁杉树等茎干上,与被绞杀植物争夺养料和水份,绞杀者慢慢成长为既附生又自主的热带植物。若干年以后,绞杀植物的根牢

26、牢隔断了棕榈树、铁杉树的水份供给,被绞杀植物就会因营养和水份不足而逐渐死去。,“小蜜傍大款”,绞杀现象,滴水叶尖,方法四根据地带性植被、典型动物及景观判断,根据典型动物进行判断,方法四根据地带性植被、典型动物及景观判断,根据知名景观进行判断,易混淆的气候类型,(1)热带草原气候与热带季风气候热带草原气候与热带季风气候很相似,两者终年高温,最冷月均温大于150C,最热月都在雨季来临前的一个月;都分为旱季和雨季。不同之处表现在:,(2)温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气候气候与温带大陆行气候最冷月均温都小于00C,最热月均温大于100C,不同之处表现在:,相同点:最冷月均温都大于0;干湿季不很明

27、显。不同点:,(3)温带海洋性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相同点:都有明显的干湿季;最高月均温都在 20一30之间。不同点如下表:,(4)温带季风气候与地中海式气候,1.识记气候的分布及气候特征。2.掌握气候类型的判读方法。3.分析气候要素的影响因素。,小结:,巩固教材上的气候图,亚洲气候图,非洲气候图,北美洲气候图,(2009浙江文综T4、58分)读图1-2-36,完成4、5题。,4.四地气候类型的判断,正确的是A温带海洋性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 B.热带草原气候;温带季风气候C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D.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课堂练习,C,5四地气候类型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A仅分布在北半

28、球 B.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C主要分布在纬度3040的大陆西岸D.主要分布在纬度4060的大陆东岸,课堂练习,A,(2008广东地理T72分)某地房屋墙壁很厚,门窗多达二至三层,该地的气候类型最有可能是()A.热带雨林气候 B.热带季风气候C.亚热带季风气候 D.温带大陆性气候,课堂练习,D,(2009江苏地理)图1-2-37为大陆西岸四个地点的地理位置示意图。读图,回答6、7题。6.若不考虑地形因素,四个地点中1月份降雨较多的是(双选)A.甲 B.乙C.丙 D.丁7.甲、丁两地近海的洋流性质及其对当地气候的影响主要是(双选)A.同属暖流 B.同属寒流C.增温增湿 D.降温减湿,课堂练习,AC,

29、BD,(2008海南地理)下图为某平原地区土壤表层解冻起始日期的等值线图。完成1、2题。1.推测P地属于A.草原区 B.森林区C.都市区 D.农耕区2.图示区域可能位于A.美国B.法国C.澳大利亚D.巴西,课堂练习,C,A,(2008海南地理)甲、乙两地纬度相同,相距500千米。两地气温、降水资料如下表所示。完成3、4题。3.两地的纬度约在A.15S20S之间 B.15N20N之间C.25S30S之间 D.25N30N之间4.两地之间的地形可能是A.平原 B.盆地 C.丘陵 D.山地,课堂练习,B,D,【精析精讲】根据气候资料判断出两地气候类型是解答本题的关键。两地全年平均气温都在25以上,可

30、判定两地位于热带地区。两地降水量都有明显的季节变化,雨季都出现在510月份,即为北半球的夏半年,结合两地降水量,可判定甲地为热带季风气候,乙地为热带草原气候。第3题,比较四个选择项,15N20N位于北半球的热带地区。第4题,甲、乙纬度相同,东西之间仅相差500千米,而降水量相差悬殊,可推知两地之间最可能是有山地的阻挡。【参考答案】3.B 4.D,5.(2007海南地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非洲的比尔马(19N,13E)、印度的安拉阿巴德(25N,81E)和我国的广州(23N,113E)都位于北回归线附近,下图为三地年内各月气温及降水量图。,课堂练习,(1)月降水量多于100毫米的月份数,安

31、拉阿巴德有_个月,广州有_个月。(2)交替控制比尔马的气压带和风带是_和_;湿润季节安拉阿巴德地区的盛行风向是_。(3)分析广州较为湿润的原因。,课堂练习,【命题立意】本题以同位于北回归线附近的三地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为背景,考查气候特征及成因分析。【精析精讲】认真分析三地年内各月气温及降水量,结合三地的经度,比较三地所受大气环流控制的差异。第(1)题,从图中可以直接得出结论。第(2)题,比尔马位于北半球的热带沙漠气候区,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东北信风带交替控制。安拉阿巴德位于印度半岛,属于热带季风气候,雨季受来自海洋的西南季风影响。第(3)题,广州地处沿海地带,又处在季风气候区,受海洋影响大,

32、降水多。纬度位置低,受冬季风影响小。,课堂练习,【参考答案】(1)4 6(2)副热带高压带 东北信风(带)西南(风)(3)位于海陆交界地带,季风气候显著。夏季: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造成大量降水。冬季:受大陆冷高压影响较弱,所以不干旱。,课堂练习,6.(2007广东地理)根据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规律判断,下图中M地的气候成因及特征是(双选)A.全年受西风带控制,温和多雨B.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影响,炎热干燥C.全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影响,炎热干燥D.冬季受西风带的影响,温和多雨,课堂练习,BD,9月中旬,湘中地区一般进入秋季(如果连续10天日平均气温低于22,则被认为进入秋季)。读长沙9月中下旬的

33、天气状况图,回答5、6题。,课堂练习,5.9月1523日,长沙日温差的大致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分别是A.日温差降低,天气状况B.日温差增大,地面状况C.日温差增大,风力状况D.日温差增大,天气状况6.与往年相比,长沙在该期间天气异常的主要原因可能是A.夏季风强劲,晴热少雨B.“副高”异常强大并控制该地C.直射点北移,太阳辐射加强D.亚洲高压异常强盛,课堂练习,D,B,(2010安庆模拟)读某地等温线图,回答4、5题。4.影响图中A、B两点气温不同的主要因素是太阳辐射 大气环流海陆位置 地形洋流A.B.C.D.,课堂练习,C,5.形成C岛东侧气候的因素有纬度较低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影响受东南季风影响受

34、东南信风影响受暖流影响受寒流影响位于迎风坡A.B.C.D.,课堂练习,C,(2009重庆文综改编)读图,回答6、7题。6.下列地区气候类型与甲地相同的是A.德干高原B.巴西高原C.黄土高原D.伊朗高原7.乙地气候的主要成因是A.受西风带控制B.受副高控制C.受副高与西风带交替控制D.受季风环流的影响,B,A,读某民居在不同季节的景观图(图甲、图乙)和四地月平均气温和年降水量资料统计图(图丙),回答8、9题。,课堂练习,课堂练习,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甲景观出现时地球公转速度较慢B.图乙景观出现时地中海沿岸地区炎热干燥C.该类民居主要是用于防御地震D.该景观所在地区粮食作物商品率高,B,课堂

35、练习,9.关于、四地气候的说法,正确的是A.降水类型主要为对流雨B.终年受信风控制C.最大分布地区在南美洲D.影响地区多洪涝灾害,A,(2010湛江模拟)下图为某地区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阴影部分为陆地),据图回答10、11题。10.影响图中M、N两处等温线发生明显弯曲的主要因素分别是A.海陆分布,纬度位置B.太阳辐射,大气环流C.大气环流,下垫面D.洋流,地形11.当图中a岛附近的气压中心强盛时,印度半岛的盛行风为 A.东南季风 B.东北季风C.西南季风 D.西北季风,课堂练习,D,B,12.(2010巢湖模拟)读亚洲和太平洋地区7月份气压分布图,回答问题。(30分)(1)此时B处南侧盛行风向

36、是_,其最主要成因是_。(10分),课堂练习,答案:(1)西南风 气压带风带的移动使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向右偏转而成西南季风,(2)正常年份的7月中旬,A气压控制我国_地区,出现_天气,其天气特点是_。(10分)(3)有些年份A气压势力增强,北跳至图中C处时,对我国东部降水的影响是_。(10分),课堂练习,答案:(2)长江中下游 伏旱 炎热干燥(3)我国北方易出现洪涝灾害,南方易出现干旱灾害,【解析】第(1)题,该图是北半球“亚洲和太平洋地区7月份气压分布图”,图中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导致7月份副热带高气压带被切断,打破了30N附近的副热带高气压带带状分布的规律,从而形

37、成了一个个的高低气压中心,由于大陆受热快,气温7月份高于海洋,所以B地北侧(位于印度半岛以北)形成热低压(亚洲低压或印度低压),太平洋上的A处仍保留着副热带高气压带形成的夏威夷高压中心。夏季太阳直射点北移,此时,南半球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受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右偏而成西南季风。第(2)题,A位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中心,7月份正值北半球夏季,副热带高压伸进我国大陆,此时长江中下游地区受副热带高压控制,,课堂练习,盛行下沉气流,炎热干燥。第(3)题,当西太平洋副高势力增强北进很快时,我国的锋面雨带迅速北进,北方提前进入雨季且降水集中,强度较大,易发生洪涝。而南方地区则在单一的副热带高压控制下,炎热少雨,易出现旱灾。答案:(1)西南风 气压带风带的移动使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向右偏转而成西南季风(2)长江中下游 伏旱 炎热干燥(3)我国北方易出现洪涝灾害,南方易出现干旱灾害,课堂练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