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学本科国外几种主要的教学理论.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6590395 上传时间:2023-11-15 格式:PPT 页数:58 大小:346.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教育学本科国外几种主要的教学理论.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现代教育学本科国外几种主要的教学理论.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现代教育学本科国外几种主要的教学理论.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现代教育学本科国外几种主要的教学理论.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现代教育学本科国外几种主要的教学理论.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现代教育学本科国外几种主要的教学理论.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教育学本科国外几种主要的教学理论.ppt(5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国外几种主要的教学理论,1、布鲁纳的结构主义教学论 2、布卢姆的掌握学习教学理论3、赞科夫的发展性教学理论4、巴班斯基的最优化教学理论5、瓦根舍因和克拉夫基的范例教学6、情感教学理论。,1、布鲁纳的结构主义教学论,美国全国科学院于1959年9月约35位专家学者在科德角的伍兹霍尔召开会议,讨论如何促进中小学数理学科的课程改革。布鲁纳任大会主席,并作了总结发言,即1960年出版的教育过程一书。他用结构主义的观点阐明旨在改革美国中小学课程的理论假设学科结构说。此后,他又相继出版了教学论探讨、教学的适合性等书,逐步形成了他的结构主义教学理论的完整体系。,内容一:以发展智力为核心的教学目的论,教育过程:

2、“要强调教育质量和智育目标,”就是说“不仅要教育成绩优良的学生,而且也要帮助每个学生获得最好的智力发展。”思维能力有分析思维和直觉思维“直觉思维,预感的训练,是正式的学术学科和日常生活中创造性思维的很被忽视而又重要的特征。机灵的预测、丰富的假设和大胆迅速地作出的试验性结论,这些是从事任何一项工作的思想家极其珍贵的财富。”,内容二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组织螺旋式课程,结构,就是指事物之间的联系或规律性;基本结构,就是更普遍的、更强有力的、更通用性的结构;学科的基本结构,具体讲就是指每门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法则的体系。,学习学科基本结构的好处,第一,懂得基本原理可以学科更容易理解;第二,把所学

3、的知识用圆满的结构联系起来,有利于知识的记忆和保持;第三,领会基本的原理和观念,有利于知识的迁移运用,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境地;第四,强调结构和原理的学习,可以缩小“高级”知识和“低级”知识之间的差距,有利于初等、中等、高等各级教育的贯通;第五,可以简化教学内容。,螺旋式课程,“一门课程在他的教学进展中,应反复地回到这些基本观念,以这些基本观念为基础,直到学生掌握了与这些观念相适应的完全形式的体系为止。”具体来说,就是打通中小学和大学同一学名的界限,组织循环往复达到较高水平的螺旋式课程,使学科内容的基本结构在范围上逐渐拓开,在难度上逐渐加深。简言之,就是学科的基本结构在教材中前后重复出现。

4、,内容三采用发现法教学,(1)设置问题情景(2)树立假设(3)上升到概念或原理(4)转化为活的能力。,掌握学习教学理论,什么是掌握学习?第一,掌握学习是一种有关教与学的乐观主义的理论第二,掌握学习是一套有效的个别化教学实践,采用个别教学与集体教学相结合的形式进行,由教师和学生共同掌握教学进度掌握学习既是一种关于教与学的乐观主义的教学理论,又是在这种理论指导下的集体教学与个别教学相结合的教学实践。,卡罗尔认为,学生之间学习能力的个别差异是学习速度的差异,实际上是学习所需时间量的差异。用公式表示:能力倾向一f(学习速度),布卢姆建立了他的学业达成度公式:学业达成度=F(实际学习时间/必要学习时间)

5、掌握学习的第一声呼喊就是: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足够的学习时间。,影响学业达成度的另外三个变量:认知的前提特征在学习中起50%的作用情感的前提特征在学习中起25的作用教学的质量在学习中起25的作用。,掌握学习的实施步骤,设计单元教学目标依据单元教学目标开展群体教学形成性评价(A)矫正学习形成性评价(B)。,掌握学习引起了极大的反响,效果较好。但有一些不足:它在基本观念、原理的教学中比较适用,而对于想象力、思维、推理能力的培养则不好;就课程类型而言,明显的可测性学科如数学、物理等比较适宜,而艺术类、课外活动费时多且较难使用。,赞科夫的发展性教学理论,一般发展不仅发展学生的智力、而且发展情感、意志品质、

6、性格和集体主义思想。教学与发展的关系实质上是知识与能力的关系。,实验教学论的教学原则,以高难度进行教学的原则;以高速度进行教学的原则;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的原则;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的原则;使全班学生包括后进生都得到一般发展的原则。,巴班斯基的最优化教学理论,教学过程最优化在全面分析教学过程的主要成份和环节的情况下,选择教学方法,可以使教师和学生耗费最少的必要时间和精力而收到最好效果。,完整程序,第一,教师领会教育教学任务,并在全面研究该系统的特点的基础上使任务具体化第二,选择一些能判断优先地解决既定任务的标志现行中小学可以指望达到何种最大限度的教育教学效果,达到这一效果可容许花费多少时间第三,为

7、解决既定的教育教学任务,选择一定条件下最佳的综合性手段和计划第四,尽最大可能改善条件,以实施所选定的教学方案第五,在一节课或一系列课的进程中,实施解决该项任务的计划第六,根据既定的最优标准分析教学过程的结果。,瓦根舍因和克拉夫基的范例教学,范例教学,实际上就是通过典型的事例和教材中关键性的问题的教学、探索,来带动学生理解普遍性的材料和问题;选择范例要坚持基本性、基础性和范例性三个基本原则。,情感教学理论,1、代表人物、定义非指导性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情感为基调、教师是促进者、学生自我发起的学习与教学模式。代表人物是罗杰斯。2、教学目标:“充分发挥作用的人”3、教学过程:确定帮助的情景,即

8、教师要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感情;探索问题;形成见识;计划和决择;整合。,罗杰斯“非指导性教学”,1、教学阶段(1)确定帮助的情景,即教师要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感情;(2)探索问题,即鼓励学生自己来界定问题,教师要接受学生的感情,必要时加以澄清;(3)形成见识,即让学生讨论问题,自由地发表看法,教师给学生提供帮助;(4)计划和抉择,即由学生计划初步的决定,教师帮助学生澄清这些决定(5)整合,即学生获得较深刻的见识,并作出较为积极的行动,教师对此要予以支持。,2、教学步骤:,(1)自读。学生先自读课文,教师不作任何指示和暗示,不去左右和影响学生的思维。(2)定向。读完之后,学生自己决定本文

9、或本节课的学习主题(包括内容、目标等),教师不作决策,只起组织作用。个人定向后交给小组(上下两桌为一小组)讨论,形成本组的共性主题;之后又交给全班讨论,形成班级的共性主题。然后,每位同学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学习基础、学习特长、学习兴趣等),或取班级的共性主题,或取自己的个性主题,或两者兼顾。这样既能形成共同的学习目标,又能照顾到个体差异。(3)机动步引导。这一步一般不用,只在刚开始学习新一类文体(比如第一次学习小说,第一次学习新诗)时才用。而这引导也仅限于学习方法之类的,且要求十分宽泛,决不作具体的示例性方面的指示,以免束缚他们的思维,限制他们的自由探索和创新尝试。,(4)研读。与第一步的自读

10、相比,这一步的研读是定向后的研究性阅读,围绕一个(或几个)主题以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进行探索(而不是被动地模仿老师的示例)。这种研读能改变学生传统的学习方式,同时也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这一步给学生较多的时间(约占整节课的一半左右)。(5)讨论。研读结束后,以上下桌为小组,进行讨论交流。先每人介绍自己的研读感受,然后相互讨论,补充完善。(6)交流。每小组选派一人参加全班交流,介绍研读感受。交流过程中教师不插话,不提问,让学生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即使他们说得不太理想,教师也不接过话题一说了之。(7)引导。教师在学生充分发表思想后,作适当的补充,以深化学生的认识,或给他们新的启发。教师的发言决不

11、作为指示,更不作为“标准答案”,仅供他们参考、思考。引导要精讲,一要讲得少,二要讲得好。,例,第一步,学生自读荷花淀全文,总体了解本文内容和艺术特色。第二步,学生读后思考:本文哪些方面可作为学习主题?本节课又可以哪一方面为学习主题?自己定向后,交给小组讨论,最后全班讨论。教师不作任何指示和暗示,只作组织者和倾听者。全班形成的共识是:本文内容和形式两方面都值得学习,其中形式更突出一些,所以本节课以艺术特色为学习主题。艺术特色中,又以景物描写、语言描写为研读主题。学生中个性化的研读主题则有细节描写、选材构思、全文风格等。,第三步,引导。由于本节课是学生进入高中后第一次学习小说,所以教师作些研读方法

12、上的引导:研读时要找一些典型的句段,深入地品味欣赏,不能蜻蜓点水,浮光掠影;欣赏后要能表达出感受,不能“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而且要能用散文化的情感性语言表达,而不能用“这说明”之类的理性化语言抽象地分析。使得自己阅读本文是一种享受,人家听了你的赏析也是一种享受,能激起听者阅读荷花淀的兴趣,也想一读为快。(这一步就是前面说的“机动步”。)第四步,学生带着定向的主题和研读方法开始研读欣赏,以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进行探索。课堂上给他们20分钟左右的时间,让他们细细地品味欣赏。,第五步,每位同学在小组内介绍自己的研读感受,然后相互讨论补充。各组同时进行。第六步,每组派一名代表参加全班交流。每位代表发

13、言结束后,班里任何一位同学都可自由发言,或点评,或补充,或纠正。教师只作为认真的倾听者,对任何发言都表现出鼓励和赞赏的神情,以让学生的表现力、想象力和创造力都尽情地释放出来。等学生对荷花淀一文的艺术特色研读讨论得比较充分了(有十之七八乃至十之八九),教师才作最后的引导。这引导不是下结论,更不是发布标准答案(文学欣赏没有标准答案),而只是作为其中的一员,谈谈自己对荷花淀艺术特色的研读感受,让学生从中受到一些启发。,比如我这样谈自己对课文景物描写的感受,本文最典型的景物描写有两处,一处是夜景,一处是日景。荷花淀夜景,不仅景美,景中的人也美,甚至连景中人做的事也很美苇眉子“柔滑修长”,“在她怀里跳跃

14、着”,充满了诗情画意。我们也仿佛置身其中,心旷神怡,被深深地陶醉了。淡雅疏朗的诗情画意与朴素清新的泥土芳香扑面而来。故事就在这样的美景中开始了。荷花淀的日景与前面的夜景不同,不再那么妩媚、柔美了,而是充满了阳刚之美:大荷叶像铜墙铁壁,荷花箭则是监视敌人的哨兵。这不禁使人想起“草木皆兵”这个词来。而且情景相生,与这群逃命妇女的心情很一致。读到下文,则发现这一景物描写还是一个巧妙的暗示与伏笔,他们的丈夫确实就埋伏在其中,一场激烈的战斗就要在这清香四溢的荷花淀里开始了。,语言描写,一是几个青年妇女聚在水生嫂家里想去看望丈夫时的一番对话。第一个说:“听说他们还在这里没走。我不拖尾巴,可是忘下了一件衣裳

15、。”为看丈夫而找借口,真是伶俐机敏。第二个则说:“我有句要紧的话,得和他说说。”她不知道找借口,实话实说,质朴憨厚。水生嫂则接着说:“听他说,鬼子要在同口安据点”言外之意我们不能去。她深明大意,含蓄阻拦。可被她一拦,另一人马上发话了:“哪里就碰得那么巧,我们快去快回来。”真是心直口快,拦也拦不住。另一位就不一样了:“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虽然忸怩羞涩,躲躲闪闪,却能让人感受到她那份真挚与依恋。这些妇女没有肖像描写,甚至连姓名也没有,但我们却能读出她们的性格来。,语言描写,另一处是水生夫妻告别时的一句话:“不要叫鬼子捉活的。捉住了要和他们拼命。”这话看似轻松,实

16、却凝重沉甸。他们都知道拼命意味着什么。而不拼命就只能是受辱。并且不只是个人受辱,还是中国妇女受辱!中国人受辱!所以水生宁可牺牲可爱的妻子的生命,也决不给中国人丢脸。水生嫂也流着眼泪答应了他。高尚的民族气节,融合在对丈夫的忠贞之中。他们没有山盟海誓,没有豪言壮语,却真挚得让人感动流泪。,第二节 有效教学:概念与标准,一、有效教学的内涵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二、有效教学的特征引起学习者学习的动机明晰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基于学生的接受方式授课引导学习者投入学习过程指向学习者的自主学习,不少中小学课堂教学中的一个现象,学生学得很苦;教师教得很苦;但大多数情况下效果不理想。,无效教学的结果,实际上,在课程实

17、施过程中出现了一种课程的表面达成现象。这种现象,造就了大量的“高分低能”的学生。,无效教学的主要特征,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很少有机会通过自己的活动与实践获得知识与发展;学生很少机会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意见;追求唯一正确的标准答案。,速度、收益、安全也是有效学习必须考虑的三个要素:速度可看作学习时间(长度)投入;收益可看作学习结果(收获)产出;安全可看作学习体验(苦乐)体验。,教师在备课时需要认真考虑以下这些问题:,学生是否已经具备了学习新知识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学生是否已经了解将要学习的有关内容,有多少人了解?了解了多少?达到什么程度?哪些知识是学生学习的重点、难点,需要教师在课堂上点拨和引导

18、?哪些内容会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维,成为课堂的兴奋点?,(美)杜威:“给孩子一个幼稚的环境。要从儿童现实的角度,而不是从儿童未来的角度去考虑他们的生活。童年是一个特殊的生命阶段,生活就是成长,所以一个人在一个阶段的生活,和他在另一个阶段的生活都是同样真实、同样积极的,内容同样丰富,地位同样重要。”,营长对值班的军官说:明晚大约8点左右,哈雷彗星将可能在这个地区看到,这种彗星每隔76年才看得到一次,命令所有士兵穿野战服在操场上集合,我将向他们解释这一现象,如果下雨的话,就在礼堂集合,我将为他们放一部有关彗星的影片!,一个小故事,值班的军官对连长说:营长有令,明晚8点哈雷彗星将在操场上空出现。如果下

19、雨,士兵们穿上野战服列队前往礼堂,这个罕见的现象76年才出现一次。,连长对排长说:根据营长的命令明天晚上,非凡的哈雷彗星将穿着野战服在礼堂出现。如果操场上下雨的话,营长将下达另一个命令,这个命令76年才出现一次。,班长对士兵说:在明天晚上8点下雨的时候,著名的哈雷将军将在营长的陪同下,身穿野战服,开着他的那辆叫作“彗星”的汽车,经过操场前往礼堂!,排长对班长说:明天晚上8点,营长将带者哈雷彗星在礼堂出现,这是每76年才出现一次的事,如果下雨的话,营长将命令彗星穿上野战服到操场上去。,接纳学生的错误,容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接受学生学习情况与自己想象的差距。反思自己的教学内容是否恰当,教

20、学方法是否合理。查找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受到的干扰。,有效教学的标准,国内的标准:标准一:(基础性)是否能把握教学内容的定位;是否注重个别差异;教师的表述是否清晰;是否有效地使用教育资源。,国内标准二,发展性标准:是否能灵活运用、选择和编制教学计划;是否运用启发式方法;课堂教学能否体现互动和开发的要求;是否具有科学思维和创造性。,美国标准,美国联邦教育部的“多元化与卓越化教育研究中心”: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发展学生语言;教学生活化;发展高级思维技巧;对话式教学。,第三节 有效教学:原则与策略,一、有效教学的原则1、以学生发展为中心;2、以学科内容为载体;3、以融洽师生关系为基础;4、以学生良好

21、状态为保障。,二、有效教学的策略,1、教学目标的制定策略;2、教学实施策略;3、课堂管理策略。,经典教学例举,(一)范例教学定义:借助精选教材中的示范性材料使学生从个别到一般,掌握代规律性知识,并发展其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代表人物:德国的瓦根舍因、克拉夫基,1、程序,第一阶段:范例性地阐明“个”的阶段。教师以精心选择的具有代表性的特例,运用直观的方法,让学生通过具体范例的学习,认识某一事物的本质特征。第二阶段:范例性地阐明“类”的阶段。从对第一阶段“个”例的认识出发,探讨一类事物的共同特征,从而达到对同类事物的更本质的关系规律性的认识。这一阶段的教学,是在对个案学习基础上,对同类事例进行归类,

22、对其本质特征上相一致的许许多多现象加以分析、综合,从而实现对课题内容的第一次抽象:由具体到抽象。,第三阶段:范例性地掌握规律和范畴的相互关系的阶段。通过对“个”和“类”的分析、认识,使学生的认识上升为对普遍性的规律的认识。第四阶段:范例性地获得关于世界与生活的经验的阶段。这阶段的教学,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对学生培养目标的追求。如果有了对历史事实、历史概念、历史规律的学习和把握,那么,这就是一种指导学生去认识新的知识的能力,就会成为学生行为的自觉性要求。,实例,封建统治政策的调整(2课时)教学目标:通过范例教学,使学生系统掌握封建统治政策调整、演变的规律。教学过程:环节一:选择范例,充分展示“个”

23、例。要求:精心筛选出个有典型性的“范例”,运用直观的方法,展示在学生面前,让学生了解封建政策的个例。,技法:根据学生的基础,可通过教师生动的讲述,也可印发史料,或运用其它各种教学手段,将个例展示给学生,并帮助学生掌握封建统治者调整统治政策的原因、目的、实质及其后果、作用。实施:请学生结合课文内容,阅读、观察下列史料并思考:1.西汉初年统治者调整封建统治政策的原因是什么?2.西汉初年统治者调整封建统治政策的目的、实质?3.西汉初年统治者调整封建统治政策的后果怎样?,第一组材料,秦亡汉兴,由于经历了秦的暴政及秦末连年的战争,汉初社会经济凋敝。面对这种情况,汉高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有利于恢复封建秩序

24、,促进生产的恢复和发展。第二组材料:为了发展农业生产,文帝、景帝采取一些措施,减轻人民的负担。第三组材料:从汉高祖至汉武帝的70年间,国家没有大征伐、大徭役,非遇水旱,则民给家足。第四组材料:西汉初由于无力与匈奴作战,只得实行“和亲”政策,以求北方边境暂时和平,但匈奴贵族的掠夺并未绝迹。汉武帝即位时,西汉国力强盛,他发动了三次对匈奴的战争,基本上解除了匈奴对西汉的威胁。,通过对以上材料的分析,知道前三组材料反映了汉初统治者对统治政策进行调整的原因、内容及后果,从中分析得出西汉初年统治者吸取秦朝灭亡的教训,面对经济残破的局面,为了稳定统治,重新确立新的封建统治秩序,确保西汉的稳定和发展,对统治政

25、策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整。这些措施,有利于恢复封建秩序,促进生产的恢复和发展,并促使西汉的统治进一步加强。,环节二:分析范例,上升为类,要求:通过对“个”例的分析,归纳出各朝代与西汉封建统治者调整统治政策类似的例证,并得出规律性的认识。技法:充分鼓励学生列举各朝调整统治政策的例证,同时引导学生分析它们与“个”例的异同。实施:在黑板上记下学生所举的例证,(或让学生在书上找出例证)并引导学生进行分析。,例如,东汉:为了恢复经济、巩固统治、刘秀调整了统治政策。唐朝:唐太宗即位后,很重视巩固封建统治的政策。他以隋朝的兴亡作为镜子,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唐太宗重视农业生产,减轻赋税和徭役,让农民有较多的时间从

26、事生产。在政治上,唐太宗完善了隋朝创建的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度。他还叫人制订了唐律,这是我国完整保存下来的最早的一部封建法典。知人善任,重视纳谏,是唐太宗统治的另一个特点。北宋:为巩固统治,防止出现新的“陈桥兵变”和“黄袍加身”事件,宋太祖、宋太宗采取一系列措施,将地方的军权、行政权、财权都收归中央,中央的权力又集中于皇帝,中央集权的统治进一步加强。,元朝:忽必烈为了加强对全国各地的统治,在中央设中书省管理全国的政事,在地方上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或“省”,作为地方的最高权力机构,元还在中央设置了宣政院,专门管理全国佛教和藏族事务;在西藏设立了都元帅府,派驻军队,征收赋税,行使管辖权力。明朝:

27、1376年,朱元璋废除元朝设置的“行中书省”,各地方建立承宣布政使司,都指挥使司和提刑按察司,相互制约。后又废除中书省,罢去丞相官职。由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别处理,六部由皇帝直接统领。原来各行省的权力集中于朝廷后,又进而集中于皇帝一身。,清朝:清定都北京后。满州王公贵族享有特权,通过议政王大臣会议把持朝政。康熙帝设法把权力集中到自己手中。直接处理政事。雍正时,宫里设立军机处,任命满汉亲信为军机大臣,通过军机处,皇帝对地方大臣直接发号施令,各地大臣也可以向皇帝直接递送奏折。这样,议政王大臣会议和内阁的权力大大缩小,以上例证是各朝统治者在王朝建立之初调整统治政策的主要措施。通过与汉初统治者

28、对政策调整的比较,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一些规律性的认识,即:封建统治者调整政策的原因是接受前朝衰亡的教训,以图本朝能长治久安;目的是想重新确立新的封建统治秩序,巩固统治,确保封建国家的稳定和发展。后果是促使封建统治进一步完善和加强,客观上适应了封建地主阶级政治上和经济上的需要。封建统治政策的调整过程中的主要差异在于前期较注重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而后期则较注重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进一步加强。,环节三:引导综合,形成对普遍性规律的认识,要求:范例性地掌握规律和范畴的相互关系,通过对“个”和“类”的分析,使学生的认识上升为对普遍性规律的认识。技法: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教师引导学生细致分析是关键

29、所在。实施:通过引导学生对“个”和“类”的综合分析,使学生认识到:封建统治政策是封建社会中统治者为巩固封建统治秩序,加强封建统治而制订的,为了更好地适应封建地主阶级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需要,所以不断地加以调整。但是随着封建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不断强化,封建统治的种种痼疾,更强烈的暴露出来,反映出渐趋衰落的封建制度的腐朽性。它为另一种社会形态所代替也就是历史的必然了。,环节四:指导迁移,并从中获得方法论的训练,要求:将已获得的规律性认识运用于新的情境,并通过运用形成一种认识能力。技法:根据学生基础与教学目的指导学生进行迁移,可先在相似情境中迁移,然后扩大到不同情境中去。实施:运用掌握的规律及方法,具体分析中国封建社会文化思想政策的演变。分析:根据“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隋唐科举制度”、“明八股取士”、“清大兴文字狱”等中国封建社会文化思想政策演变的分析,得出文化思想政策的演变也是为了适应封建地主阶级统治的客观需要,而随着对文化思想束缚的不断加强,封建社会也走到了尽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