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社会认知.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6595388 上传时间:2023-11-16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21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心理学社会认知.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社会心理学社会认知.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社会心理学社会认知.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社会心理学社会认知.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社会心理学社会认知.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社会心理学社会认知.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心理学社会认知.ppt(3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六章 社会认知,第一节 社会认知概述,一、社会认知的定义,社会认知是个体在与他人的交往过程中,观察、了解他人并形成判断的一种心理活动。,二、社会认知的过程,社会知觉-是在社会环境中,对人或群体的社会特性及各种社会现象的初步认识。,社会印象-通过社会知觉形成的直接的认识在头脑中保留下来的形象。,社会判断-在社会知觉的基础上更进一步的认识。,三、社会认知的种类,(一)对人的认知-根据某人的言语、行为等外部特征,对其动机、品质等内含的认知。,(二)角色认知-从个体的表现确定其社会角色,从而推想其它品质的认知。,(三)人际认知-对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的认知。,(四)自我认知-对自己作为社会成员的品格、

2、地位、身份等方面的认知。,第二节 他人认知,一、对他人外部特征的知觉,(一)对于他人仪表的知觉,(二)对于他人表情的知觉,面部表情,身段姿态表情,言语声调表情,二、对于他人性格的知觉,第二节 影响社会认知的因素,一、认知者因素,二、认知对象因素,三、认知情境因素,认知者因素,(一)认知者原有的经验,(二)认知者的价值观念,(三)认知者的情绪状态,(四)认知者的认知偏见,第一印象好还是不好是由什么因素影响的?,如何利用第一印象更好展现自我?,与他人第一次接触所形成 的对他人的最初印象。,(1)第一印象:,主要依据:,外部特征,性格因素,间接信息的直接影响,A的性格顺序,B的性格顺序,精明的勤勉的

3、冲动的善辩的倔强的嫉妒的,嫉妒的倔强的善辩的冲动的勤勉的精明的,(2)光环效应:对一个人的某些特征形成某 种印象之后,倾向于据此推 论这个人的其它方面特征。,喜欢的人做了坏事不喜欢的人做了好事,(3)近因效应:最近获得的信息给人留下的 印象较为深刻。,改变第一印象的最有效的方式,(4)刻板效应:对社会上某一类人所持有的 固定看法。,刻板印象的形成有什么样的途径?,对人与人之间正常的认知和交往产生何种影响?,(5)相似假定作用:在认知活动中,人们倾向于将对方认为与自己有相同之处。,(6)隐含人格理论:是个体在成长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人格理论。,认知对象因素,(一)认知对象具有的魅力,(二)认知对象的

4、知名度,(三)认知对象的自我表演,认知情境因素,(一)空间距离,(二)环境背景,第三节 印象的形成,一、印象形成的一般规则,(一)一致性,(二)评价的中心性,(三)中心特性作用,二、印象形成的方式,(一)平均模式 人们一般是以特性的平均价值来形成对他人的印象的,以印象形成的平均模式进行分析,对陌生人所表现出来的特性打分(给每一特性赋值)。,第一次约会时苏珊对约翰的印象,(二)累加模式 这种模式认为,人们在根据部分信息形成对他人的整体印象时,并非以特性的平均价值为依据,而是以特性价值的总和为依据。,(三)加权平均模式 A.针对不同人有些因素加权值不一样。B.在人们印象形成中,正面特性与负面特性所

5、起的作用并非等量。一般来说,负面特性的比重要比正面特性比重高。,三、印象形成的结果-自我实现预言,第四节 印象管理,一、印象管理的定义,二、印象管理的理论,(一)符号互动理论,(二)自我表现论,(三)情景认同论,是指一个人通过一定的方式影响或控制别人形成对自己的印象的过程。即有意地留给别人一定的印象。,三、印象控制的策略,(一)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伊根:SOLER,S:Squarely面对对方O:Open开放的姿势L:Lean上身倾向于对方E:Eye保持良好的目光接触R:Relared相对放松,逢迎:“投其所好”,用一定的策略性行为来影响他人,以增强自己个人品质的吸引力,使自己看起来值得喜欢。

6、两种方法:赞美他人和赞同他人的观点。,恫吓:与使用逢迎使他人喜欢自己的目的相反,恫吓旨在给他人造成一个恐怖的印象,使他人由于害怕而完全接受控制,来达到自己的目的。,(二)特殊的自我表现策略-琼斯,自我抬高:想让自己在他人看来有能力。既可在总的方面抬高自己,也可在某些特殊能力上抬高自己。自我抬高往往也承认自己一些小的不足,以便抬高自己时更可信。,显示:目的是给他人好的印象,使他人感到自己的差距,引起他人内疚。,恳求:向他人表白自己的弱点和对于他人的依赖,目的想引起他人的同情,进而得到他人的帮助。这是人们在其他策略都无法使用时的最后一种被动的印象管理方法,登门槛效应(foot-in-the-doo

7、r effect):当人们一旦接受了别人无关紧要的小要求后,常常也会接受别人第二个较大而且麻烦、不合心意的要求。门面效应(door-in-the-face):一个有很好的自我形象的人,拒绝了一个大要求后,发现有损形象,则会接受一个小要求,来保持自己的社会一致性。,第五节 社会认知的归因理论,一、海德的素朴心理学,认为导致行为发生的因素为:第一:行为者的内在因素第二:外界的因素,二、琼斯和戴维斯的对应推论说,对应推论是对行为进行归因的一种方式。当人们认为一个人的行为与其特有的内在属性相一致时,就是在进行对应推论。,先判定行为者的动机-推定行为者的品性,影响对应推论的因素:行为的社会合意程度;行为

8、的自由选择性,三、凯利的三度归因理论,从三种形式解释人的行为的原因:行动者本人;客观刺激物、具体情境,为了判定准确,人们会使用三类信息:,第一类:区别性信息:行为者在对待不同刺激物时,其行为表现是否会有差别。,第二类:一致性信息:周围他人的行为方式与行为者的行为表现之间是否一致。,第三类:一贯性信息:行为者在其它场合的表现情况。,四、维纳的归因理论,认为;归因是通过影响人们的期望和情绪情感而影响人们的成就动机。,当失败被归为稳定的、内部的、不可控制的原因,将会弱化动机;而被归为不稳定的、外部的、可控制的原因,则会强化动机。,当成功被归为稳定的、内部的、可控制的原因,将会强化动机;而被归为不稳定的、外部的、不可控制的原因,则会弱化动机。,五、归因偏差,(一)过高估计内在因素-基本归因错误,即观察者倾向于把行为者本身看作是其行为的起因。,(二)行为者和观察者的归因分歧,指行为者很容易过高估计外在因素对于自己行为的作用。,(三)忽视一致性信息,即对于行为者与其他周围个体的行为是否一致的关注程度较低。,(四)自我防御性归因,是行动者为了加强自我权威或保护自尊心,对失败作歪曲的解释或自我贬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