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学第六单元.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6597538 上传时间:2023-11-16 格式:PPT 页数:41 大小:1.1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神病学第六单元.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精神病学第六单元.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精神病学第六单元.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精神病学第六单元.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精神病学第六单元.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神病学第六单元.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神病学第六单元.ppt(4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第五单元,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主讲人:陈允恩,2,主要内容,第一节 概 述第二节 酒 精第三节 镇静催眠、抗焦虑药,精神病学,3,第一节 概 述,一、基本概念(一)精神活性物质指能够影响人类情绪、行为、改变意识状态,并有致依赖作用的一类化学物质,人们使用这些物质的目的在于取得或保持某些特殊的心理、生理状态。,精神病学,4,(二)依赖(dependence)依赖:是一组认知、行为和生理症状群个体尽管明白使用成瘾物质会带来明显的问题,但还在继续使用自我用药的结果导致了耐受性增加、戒断症状和强制性觅药行为。,DSM-4定义,强制性觅药行为:是指使用者冲动性的使用药物,不顾一切后果,是自我失去

2、控制的表现,不一定是人们常理解的意志薄弱、道德败坏的问题。,精神病学,5,依 赖,包括:躯体依赖(生理依赖)一种病理性的适应状态耐受性增加和戒断症状的出现心理依赖(精神依赖)一种愉快满足的或欣快的感觉渴求状态和冲动性觅药行为,精神病学,6,以下症状符合3条,且持续1年以上:1.出现耐受性:a 剂量的增加;b 效应的减低2.戒断综合征的出现3.长期大量成瘾物质的应用4.长期戒断或控制用量的意愿均未成功5.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获得、应用成瘾物质或从成瘾状态中恢复6.由于成瘾物质的使用影响到重要的社会、职业和娱乐活动7.尽管知道这种物质可以造成躯体和精神损害,仍持续使用,依 赖,精神病学,7,(三)滥

3、用(有害使用),定义:由于反复使用成瘾物质导致了明显的不良后果,如:不能完成重要的工作、学业,损害了躯体、心理健康,导致法律上的问题等。没有耐受性增加或戒断症状。,精神病学,8,(四)耐受性(tolerance),必须增加使用剂量方能获得所需的效果以原来剂量使用则达不到使用者所追求的效果改变成瘾物质使用途径也是耐受性的表现耐受性产生的速度和程度不同药物耐受性是可逆的,停药后逐渐消失,精神病学,9,(五)戒断状态,停止使用或减少使用后所出现的特殊心理生理症状群发生和持续时间与所用药物的种类及剂量有关表现:植物神经功能亢进意识障碍精神病症状癫痫发作,精神病学,10,二、精神活性物质的分类 1.中枢

4、神经系统抑制剂 2.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剂 3.大麻 4.致幻剂 5.阿片类 6.挥发性溶剂 7.烟草,精神病学,11,罂粟,精神病学,12,吗啡,精神病学,13,罂粟,鸦片,摇头丸,海洛因,精神病学,14,三、精神活性物质滥用的相关因素(一)社会因素包括:可获得性家庭因素同伴影响、社会压力文化背景、社会环境,精神病学,15,三、精神活性物质滥用的相关因素(二)心理因素有明显的个性问题药物的心理强化作用正强化和负强化,用药后产生的强烈欣快感恶劣情绪的缓解躯体因戒断产生不适感的缓解针头、酒瓶、烟盒以及与使用物质有关的某些行为也成为了强化物。对欣快的回忆,两个恶性负性情绪强化循环1.吸毒社会家庭问题负

5、性情绪吸毒2.吸毒依赖戒断症状吸毒,精神病学,16,(三)生物学因素1.脑内的“犒赏系统”与药物依赖边缘系统的稿赏系统是导致药物依赖的结构基础,单胺类等递质变化是精神活性物质作用的直接后果,由此而导致的一系列受体和受体后变化是药物依赖行为产生的生要条件。药物对稿赏系统的作用是产生精神依赖及觅药行为的根本动因。2.代谢速度3.遗传学因素,精神病学,17,无论用什么方式吸毒,对人体都会造成极大损害,毒品对人体的危害,精神病学,18,一,吸毒摧残生命,摧毁意志、自尊和记忆力,传染疾病、摧残内脏,导致自伤、自残、自杀,加速死亡,精神病学,19,二,吸毒毁灭家庭,倾家荡产、妻离子散、家破人亡,贻害后代,

6、精神病学,20,三,吸毒危害社会,诱发刑事犯罪,男女卖淫败坏社会风气,滞缓经济、加剧贫困,精神病学,21,酒是什么?,日常生活的“调味品”浪漫而神奇的“饮料”合法商品精神活性物质,精神病学,22,第二节 酒 精,一、酒精的吸收与代谢特性:水溶性,一旦吸收很快分布全身不受血脑屏障阻碍最主要部位在近端小肠,这也是多种生素特别是B族维生素的吸收部位,23,90%由肝脏代谢乙醇-乙醛酮体(乙醇脱氢酶ADH)乙醛-乙酸(乙醛脱氢酶ALDH),CO2 H2O,二、酒精的药理作用及机制 酒精首先抑制的是大脑皮层,使皮层下释放,随着饮酒量增加,抑制也进一步加深,其后大脑处于高度抑制状态。,精神病学,24,酒精

7、可以引起的损害,社会损害职业学业犯罪家庭,对劳动生产的影响,据估计,中等饮酒者劳动生产率下降45,滥用者下降1530。一些国家资料表明,发工资的次日,节假日,公休日由饮酒导致劳动生产率下降已是一种普遍“规律”。,酒后肇事、攻击行为、诈骗、流浪、谋杀等。目前与酒有关的犯罪不是降低了,而是上升了。7590的重大案件与酒精有关。3050致死性交通事故与司机饮酒有关,长期饮酒是造成家庭收入减少,夫妻感情不和、破裂和离婚的重要原因。出现家庭暴力或对儿童、老人虐待等。,精神病学,25,躯体损害中枢和周围神经系统Korsakoffs综合征、Wernick脑病、末梢神经炎消化系统胃炎、食管炎、肝硬化、胰腺炎心

8、脑血管高血压、高血脂、心肌炎、脑动脉硬化血液系统癌症对胎儿的影响,酒精可以引起的损害,精神病学,26,精神损害急性中毒戒断反应焦虑、震颤、失眠、厌食、恶心、出汗、心动过速、高血压、反射亢进、幻觉妄想等震颤谵妄(突然断酒48小时后,特征是全身肌肉粗大震颤)癫痫发作(停饮后12-48小时)认知功能损害Korsakoffs综合征(记忆障碍、虚构、定向障碍)Wernick脑病(眼球震颤、意识障碍)痴呆其他精神障碍幻觉症、人格改变、病理性嫉妒,单纯性醉酒复杂性醉酒病理性醉酒,精神病学,27,酒依赖,躯体依赖:出现耐受性出现戒断综合征心理依赖:不顾后果的饮酒行为,强制性饮酒,精神病学,28,一次性戒断苯二

9、氮卓类药物替代:了解当日饮酒量及平日饮酒量输液前维生素B1的补充:预防脑病的发生电解质的补充,急性戒断状态的观察和处理,精神病学,29,急性戒断的治疗,替代治疗:苯二氮卓类药物为一线用药优点:(1)与酒精有交叉耐受性。(2)应用安全。(3)有抗癫痫作用。(4)作用于引起戒断症状的多个受体。包括长半衰期的安定、利眠宁、(氯硝安定)和短半衰期的舒宁、罗拉,精神病学,30,镇静剂的应用原则:,长半衰期的药物:作用时间较长,不必每日多次给药。出现癫痫发作的可能性小。但容易产生药物的蓄积、肝脏损害和无力、共济失调等症状。短半衰期的药物:主要用于肝损害较严重的病人,需每4小时给药一次,精神病学,31,2.

10、震颤谵妄环境(护理);地西泮10mg,2-3/d;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3.酒精性幻觉症抗精神病药对症治疗,酒精戒断时或停酒后几周出现的幻觉、妄想,一般持续几天或几周,若不再饮酒,会自动消失。药物不必长期维持4.酒精性癫痫丙戊酸类、苯二氮卓类,精神病学,32,康复治疗认知治疗:让病人认识到酒依赖是个疾病,靠自己的力量是无法戒掉酒精的长久的康复:A.A(戒酒互助会)预防复发的4个因素:稳定的社会环境替代行为强制性监督新的伙伴,精神病学,33,CAGE量表,你是否曾经想到过应该减少酒量?你是否因周围人批评你的饮酒问题而烦恼?你是否因饮酒而自责或悔恨?你是否有过晨饮以稳定情绪或缓解不适?2分考虑酒

11、依赖,精神病学,34,第三节 镇静、催眠、抗焦虑药,精神病学,35,分 类:,长半衰期苯二氮卓类(半衰期24小时):包括:氯硝西泮、安定、氟安定等。短半衰期苯二氮卓类(半衰期24小时):包括:三唑仑、阿普唑仑、劳拉西泮等。,精神病学,36,中毒,急性中毒步态不稳、敌意、激越行为,特别是在与酒精同时应用时。慢性中毒躯体消瘦、皮肤无光泽、性功能低下。痴呆:表现为记忆损害、认知损害。,精神病学,37,戒断出现时间:,短半衰期药物:症状一般在突然停药的2448小时出现。长半衰期药物:可在停用后2周内戒断症状达高峰。戒断期过后,病人可以出现较长时间的焦虑症状,这可能是原有焦虑症状的再现和加重,精神病学,

12、38,戒断综合征,情绪和认知的改变:焦虑、担心、心境恶劣、悲观、易激惹、妄想性观念。睡眠障碍:失眠、白天困倦。躯体症状和体征:心动过速、血压升高、腱反射亢进、肌肉紧张、运动性不安、颤抖、肌阵挛、肌肉关节疼痛、恶心、出汗、共济失调、耳鸣和癫痫发作。,精神病学,39,知觉障碍:听觉过敏、人格解体、视物模糊、错觉、幻觉。谵妄:症状类似于酒精戒断的震颤谵妄,巴比妥类较苯二氮卓类出现谵妄要常见,但较高剂量戒断时二者都容易出现谵妄状态。精神病症状:表现为激越、妄想、幻觉通常是幻视,有时幻触和幻听可在戒断1周后出现重度:癫痫发作、精神病症状、高烧直至死亡。,戒断综合征,精神病学,40,戒断症状出现的影响因素:,药物剂量:用药时间:轻度的戒断症状可以出现于持续用药4周的病人。连续用药5年的病人出现的戒断症状更多、更重。戒断症状一般在持续应用苯二氮卓类药物4个月以上出现。停药速度:突然停药短半衰期的苯二氮卓类很快出现戒断症状,而长半衰期的药物一般需2周症状才达高峰。人格因素:研究发现戒断症状的轻重与人格因素相关,精神病学,41,治 疗,戒药环境:戒药应在住院环境下进行。药物剂量递减法:为避免癫痫和其它严重戒断症状的发生。递减速度先快后慢,对于超大剂量和长时间服用者,可能需要几个月或更长时间才能完全戒掉药物。原因:病人在这段时间里要学会对付焦虑的替代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