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第二章西汉政论散.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6599787 上传时间:2023-11-16 格式:PPT 页数:34 大小:268.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编第二章西汉政论散.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编第二章西汉政论散.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编第二章西汉政论散.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编第二章西汉政论散.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编第二章西汉政论散.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编第二章西汉政论散.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编第二章西汉政论散.ppt(3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二章西汉散文,第一节 汉初政论文第二节 其他散文第三节 专著,第一节 汉初政论文,一、核心论题:“过楚”与“过秦”1、史记高帝本纪,汉高祖五年(前202年):高祖置酒洛阳南宫。高祖曰:“列侯诸将无敢隐朕,皆言其情。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对曰:“陛下慢而侮人,项羽仁而爱人。然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与天下同利也。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高祖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饟,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

2、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2、史记陆贾列传高祖语陆贾:试为我著秦所以亡失天下。管锥编第三册p891:“过秦”、“剧秦”为西汉政论中老生常谈,举例全汉文中即有贾山至言、晁错贤良文学对策、严安上书言世务、吾丘寿王骠骑论功论、刘向谏营昌陵疏。贾谊过秦三论之外,还有上书陈政事等。“汉之于秦,所谓殷鉴不远,在夏后氏之世也。”,二、贾谊的政论文贾谊(前200前168),西汉洛阳人。刘熙载艺概文概:“贾生谋虑之文,非策士所能道;经制之文,非经生所能道。汉臣后起者,得其一支一节,皆足以建议朝廷,擅名当世。然熟若其笼罩群有而精之哉!”1、史论

3、文过秦论三篇,独立成篇史论文章之先河。(作品选p257)开篇“秦孝公据殽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而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钱钟书认为是“小眚”:“今乃读之只觉横梗板障,拆散语言眷属,对偶偏枯杌陧”。“堆迭成句,词肥义瘠。”“此论自是佳文,小眚不掩大好,谈者固毋庸代为饰非文过也。”“四者一意,任举其二,似已畅足,今乃堆叠成句,词肥义瘠。”古文观止看法不同:四句只一意,而必叠写之者,盖极言秦先虎狼之心,非一辞而足也。P233参看吴承学师过秦论:一个文学经典的形成,文学评论2005年第3期,2、疏牍文(1)论积贮疏:文帝籍田之礼(2)上书陈政事疏(又称治安策

4、)臣窃惟时势,可为痛哭者一,可为流涕者二,可为长太息者六。若其他背理而伤道者,难遍以疏举。进言者皆曰天下已安已治矣,臣独以为未也。曰安且治者,非愚则谀,皆非事实知治乱之体者也。夫抱火厝之积薪之下而寝其上,火未及燃,因谓之安,方今之势,何以异此!刘勰文心雕龙奏启:“理既切至,辞亦通畅,可谓识大体矣。”苏轼对贾谊的批评:安有立谈之间,而遽惟人痛哭哉?(贾谊论,苏轼文集p106),三、其他政论文1、晁错(1)论贵粟疏(与贾谊论积贮疏比较)(2)贤良文学对策,汉文帝十五年拔第一鲁迅汉文学史纲要认为晁错、贾谊“为文皆疏直激切,尽所欲言然以二人之论匈奴者相较,则可见贾生之言,乃颇疏阔,不能与晁错之深识为伦

5、比矣。”,2、董仲舒(1)天人三策:董仲舒自小修习春秋,景帝时已立为春秋博士,弟子众多,乃当世大儒。汉武帝元光元年的一次贤良策问中,董仲舒根据公羊春秋学说,在对策中提出了“天人感应”学说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汉书卷五十六董仲舒传载董仲舒对策,第三策最后说:,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班固云:“自武帝初立,魏其、武安侯为相而隆儒矣。及仲舒对册,推明孔氏,抑黜百家。立学校之官,州郡举茂才孝廉,

6、皆自仲舒发之。”,汉书卷六武帝纪载,汉武帝即位之初,建元元年冬十月,诏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丞相卫绾奏:“所举贤良,或治申、商、韩非、苏秦、张仪之言,乱国政,请皆罢之。”奏可。汉书卷八十八儒林传载,“及窦太后崩,武安君田蚡为丞相,黜黄老、刑名百家之言,延文学儒者以百数,而公孙弘以治春秋为丞相封侯,天下学士靡然乡风矣。”(2)春秋繁露,第二节 其他散文,一、书信西汉时期,尤其是知识分子之间书信往来增多,是当时很值得注意的现象。文心雕龙书记云:“汉来笔札,辞气纷纭。观史迁之报任安,东方之谒公孙,杨恽之酬会宗,子云之答刘歆,志气槃桓,各含殊采;并杼轴乎尺素,抑扬乎寸心。”1、民间:居延汉简中“伏地

7、再拜”、“加餐饭”、“调衣进酒”等习用语。,2、文人:(1)邹阳上吴王书、狱中上梁王书(2)枚乘谏吴王书、上书重谏吴王(3)李陵答苏武书,见文选(4)东方朔与友人书:“不可使尘网名韁拘锁,怡然长笑,脱去十洲三岛,相期拾瑶草,吞吐日月之光华,共轻举耳。”(全汉文卷二十五)表达了自己超脱人事之外的希望,更暗示了身在尘网名韁拘锁中的现实处境。,(5)司马迁报任安书(作品选p303)、与挚伯陵书:迁闻君子所贵乎道者三:太上立德,其次立功,其次立言。伏惟伯陵材能绝人,高尚其志,以善厥身,冰清玉洁,不以细行荷累其名,固已贵矣。然未尽太上之所由也,愿先生少致意焉。(全汉文卷二十六引高士传)挚峻是当时的隐士,

8、司马迁写信称颂其材能品行,并以太上立德之道申说,劝挚峻出仕,可见司马迁自己的入世积极性是很高的。,挚峻回信表明,自己的志向乃是自由自在地生活,并指出,在此帝王时代,名、利的获得都需要付出代价,进、退各从其志耳,可说识见颇深。报司马子长书云:峻闻古之君子,料能而行,度德而处,故悔吝去于身,利不可以虚受,名不可以苟得。汉兴以来,帝王之道,于斯始显。能者见利,不肖者自屏,亦其时也。周易:“大君有命,小人勿用。”徒欲偃仰从容,以送余齿耳。(全汉文卷二十六引高士传),(6)杨恽报孙会宗书钱锺书先生管锥编(第935页)评司马迁报任安书说:“情文相生,兼纡徐卓犖之妙,后人口沫手胝,遂多仿构。李陵重报苏武书,

9、刘知几史通杂说下以来论定为赝讬者,实效法迁此篇而作。杨恽报孙会宗书亦师其意,恽于迁为外孙,如何无忌之似舅矣。泻瓶有受,传灯不绝。”何无忌是刘牢之的外甥,都是东晋大将,以勇猛著称。晋书卷八十五何无忌列传载桓玄语曰:“何无忌,刘牢之之甥,酷似其舅。”钱喻杨恽、司马迁不但血缘相连,精神上也都有传承相通之处。,二、刘向叙录1、叙录是西汉末刘向编校图书时所作提要,今存战国策叙录、管子叙录、孙卿叙录、韩非叙录、列子叙录等。2、战国策叙录特点:(1)编校过程、定名原因(2)周王朝盛衰与春秋战国之变化:暴师经岁,流血满野,父子不相亲,兄弟不相安,夫妇离散,莫保其命。(3)战国之时,君德浅薄,士人地位上升。,三

10、、其他文体1、东方朔答客难、解嘲、答宾戏2、司马相如喻巴蜀檄、难蜀父老3、诏书 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故马或奔踶而致千里,士或有负俗之累而立功名。夫泛驾之马,跅驰之士,亦在御之而已。其令州郡察吏民有茂才异等可为将相及使绝国者。,汉武帝元封五年四月(公元前106年),颁布了很短的求茂才异等诏。汉武帝下这篇求贤诏时,事实上也面临着人才极度短缺的问题。汉书武帝纪称“初置刺史部十三州,名臣文武欲尽”,所以求贤能之心非常热切,而诏书文字简练生动,气势非凡,显示了汉武帝开疆拓宇的雄心和掌控天下贤才的自信。诏书的实际内容只有最后一句。这篇短诏历来为史家和文家所称颂,而首句“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化自司

11、马相如难蜀父老文,也成为后世求贤诏的常用套语:,汉书,第197页。诏文浓缩了司马相如难蜀父老的文字:“盖世必有非常之人,然后有非常之事;有非常之事,然后有非常之功。夫非常者,固常人之所异也。”而以倒装句式写出,更为简练生动。根据刘汝霖汉晋学术编年,难蜀父老系于云光六年(公元前129年),参考汉晋学术编年,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3132页。,第三节 专著,一、陆贾新语(诸子集成本;新编诸子集成本,王利器校注)陆贾是楚人,曾以“客”的身份参与刘邦反秦,以及与项羽争天下的战争,因其雄辩的口才,常被派出使诸侯国,身份近于战国的策士。汉景帝时两次出使南越而闻名。汉高祖得天下,陆贾被任为太中大夫,以“居

12、马上得天下,不可以马上治之”的道理劝诫高祖(史记陆贾列传),并应其要求,著新语十二篇,论秦政之失和汉之所以兴,“及古成败之国”。,新语今本共12篇,道基第一、术事第二、辅政第三、无为第四、辨惑第五、慎微第六、资质第七、至德第八、怀虑第九、本行第十、明戒第十一、思务第十二,可以说是从战国策士之文到西汉政治家政论散文的过渡。,二、刘安淮南子(原称淮南鸿烈)1、编者:淮南王刘安门下宾客2、结构:21篇,最后一篇要略近于序言,对前20篇的主要思想一一分述,并表明了以道家思想笼括各家学说的意图。3、主旨:以道家为主,兼包孔、墨、申、韩,是汉初黄老思想的总结与延续,与汉武帝统治思想不同。要略:“夫道论至深

13、,故多为之辞以抒其情;万物至众,故博为之说以通其意。”东汉高诱淮南子注序云:“其旨近老子,淡泊无为,蹈虚守静,出入经道。”汉书艺文志列入杂家类。,4、特点:(1)善于密集运用历史、神话、传说等故事性材料,而以道家思想统率之。教材举原道训、览冥训所用神话、历史、传说之多,可见一斑。又如人间训“士人知祸之为福,亡之为得,成之为败,利之为害”的转化论。分论一:“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举孙叔敖不受肥饶之地,而子孙终保有沙石之地;晋厉公合诸侯于嘉陵,而终身死于匠骊氏。,分论二:“事或欲以利之,适足以害之,或欲害之,乃反以利之。”举阳虎为乱鲁国,守城门者放之,阳虎用戈划破放者衣服和胳肢窝,鲁君反而赏

14、有伤之守门人,罚无伤之守门人;楚恭王和晋厉公在鄢陵打仗,统帅司马子反口干想喝水,佣人谷阳拿着酒进献司马,司马以酒当水,结果醉卧不起。楚恭王准备打仗,让人叫子反,子反推辞说有心病。恭王亲自到他的帷幄来请,却闻到酒味,就说:“今天的战事全靠司马,司马却醉成这样,这是要亡我的国家,不顾我的人民,不能再打了。”于是杀了子反,班师回国。,分论三:“有功而见疑,有罪而益信”,举魏将乐羊攻打中山城,儿子在城中被烹杀,乐羊哭而啜饮三杯子羹,中山降,而魏王逐渐疏远乐羊;秦巴西放掉了孟孙打猎抓到的麑,因为麑母跟在后面悲叫,孟孙先黜而后升用之。分论四:“事或夺之而反予之,或予之而反取之”,举智伯夺魏宣子地、韩康子地

15、,勒令魏、韩共攻赵宣子,韩魏赵三大夫合谋而灭智伯。又,晋献公攻打虢国,借道于虞国,虞公贪壁、马而借道,反而被晋献公一并灭掉。又举塞翁失马的故事论祸、福之转化。例子甚多。,(2)大量使用排比对偶句,骈偶之风已具。原道训:是故大丈夫恬然无思,淡然无虑;以天为盖,以地为舆;四时为马,阴阳为御;乘云凌霄,与造化者俱;纵志舒节,以驰大区;可以步而步,可以骤而骤;令雨师洒道,使风伯扫尘;电以为鞭策,雷以为车轮;上游于宵雿之野,下出于无垠之门,刘览徧照,复守以全;经营四隅,还反于枢。,三、刘向说苑、新序、列女传与古代小说汉书刘向传:采传记行事,著新序、说苑凡五十篇奏之。内容:多采编自前代典籍,轶闻琐事中寄寓

16、道德说教之意。说苑20卷,新序10篇(杂事第一至第五、刺奢第六、节士第七、义勇第八、善谋第九、善谋下第十),1、说苑卷一君德:殷太戊时,有桑谷生于庭,昏而生,比旦而拱,史请卜之汤庙,太戊从之,卜者曰:“吾闻之,祥者福之先者也,见祥而为不善,则福不生;殃者祸之先者也,见殃而能为善,则祸不至。”于是乃早朝而晏退,问疾吊丧,三日而桑谷自亡。,成王与唐叔虞燕居,剪梧桐叶以为圭,而授唐叔虞曰:“余以此封汝。”唐叔虞喜,以告周公,周公以请曰:“天子封虞耶?”成王曰:“余一与虞戏也。”周公对曰:“臣闻之,天子无戏言,言则史书之,工诵之,士称之。”于是遂封唐叔虞于晋,周公旦可谓善说矣,一称而成王益重言,明爱弟

17、之义,有辅王室之固。,卷十三权谋:楚庄王欲伐陈,使人视之。使者曰:“陈不可伐也。”庄王曰:“何故?”对曰:“其城郭高,沟壑深,蓄积多,其国宁也。”王曰:“陈可伐也。夫陈,小国也,而蓄积多,蓄积多则赋敛重,赋敛重则民怨上矣。城郭高,沟壑深,则民力罢矣。”兴兵伐之,遂取陈。,2、新序杂事第四:昔者,齐桓公出游于野,见亡国故城郭氏之墟。问于野人曰:“是为何墟?”野人曰:“是为郭氏之墟。”桓公曰:“郭氏者曷为墟?”野人曰:“郭氏者善善而恶恶。”桓公曰:“善善而恶恶,人之善行也,其所以为墟者,何也?”野人曰:“善善而不能行,恶恶而不能去,是以为墟也。”桓公归,以语管仲,管仲曰:“其人为谁?”桓公曰:“不

18、知也。”管仲曰:“君亦一郭氏也。”于是桓公招野人而赏焉。,晋文公田于虢,遇一老夫而问曰:“虢之为虢久矣,子处此故矣,虢亡其有说乎?”对曰:“虢君断则不能,谏则无与也。不能断又不能用人,此虢之所以亡。”文公以辍田而归,遇赵衰而告之。赵衰曰:“今其人安在?”君曰:“吾不与之来也。”赵衰曰:“古之君子,听其言而用其人,今之君子,听其言而弃其身,哀哉!晋国之忧也。”文公乃召赏之,于是晋国乐纳善言,文公卒以霸。,3、列女传7卷,卷一母仪传、卷二贤明传、卷三仁智传、卷四贞顺传、卷五节义传、卷六辩通传、卷七孽嬖传,每卷15篇(卷一存14篇),记载自传说时代至西汉中期共105位女性事迹,用来教化妇女,警戒世人。四、扬雄法言、太玄经分别模仿论语、老子而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