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件阿里山纪行.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6609129 上传时间:2023-11-17 格式:PPT 页数:30 大小:2.1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课件阿里山纪行.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语文课件阿里山纪行.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语文课件阿里山纪行.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语文课件阿里山纪行.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语文课件阿里山纪行.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课件阿里山纪行.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课件阿里山纪行.ppt(3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作者-吴功正,阿里山纪行,1997年7月,作者应一批台湾学者的邀请,到台湾讲学,交流两岸文化。台湾学者在为他接风洗尘后就陪伴他游览了台湾著名的风景区阿里山。作者被迷人的阿里山风光深深陶醉。他想,应该把阿里山的美丽风光描绘出来,介绍给大陆的读者,让更多的人知道它,于是回国后他就写了语言典雅,文字优美阿里山纪行。,简单了解作者:吴功正,1943年10月生,当代作家,文学评论家,美学家。,(1)游记是一种记叙描写作者旅游经历抒发作者思想感情的记叙性散文。游踪、游景、观感是游记的三要素。游记中的景物描写,其视点(观察点)一般有两种形式:定点观察 和 动点观察,了解游记的基本常识,台北松山机场,嘉义,进

2、山,阿里山站,峰回路转,迂曲穿过一片林区,曲径幽路,在树身之间穿行了一阵,终于看到了神木,下山的路上,(浓稠的云雾),(古典的站台),(清澈的姊妹潭),(宁静的林区),(幽深的青苔路),(无边的森林),(古老的神木),游踪,乘森林小火车,游记一般采用移步换景的写法,按照时间顺序编排和组织材料。所谓移步换景,即一边走一边看,随着观察点的变化,看到的景物也不同,并把看到的景物依次描写下来的一种写作手法。,移步换景,“古典文化”指的是:古代的交通 方式和礼仪风俗等,青苔的形状形成青苔的自然条件青苔的生长情况,总写森林的特点写树木的形状写阴凉的气候引用唐诗作结,深入探究,作者笔下的神木是什么样子的?它

3、有哪些丰富而深邃的文化内涵?,名称香气高度胸径树龄历史,庞然大物,深邃内涵:它是阿里山的标志 和灵魂,文章写神木前,用了大量的笔墨来描写阿里山的潭水清澈,山高林深,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请在课文中找出答案。,原始森林无边无际,既为神木提供了最适宜的生长环境,也保护了神木几千年来免遭发现,免遭砍伐。,作者在游完阿里山后,阿里山给作者 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动动脑,古式的火车,浓 稠 的 云 雾,阿里山的如画风光,古典的车站,潭 水 清 澈,姐妹潭,静谧的林区,浓阴遮蔽下的青苔路,茸茸的 毛毛的 蒙蒙的,森 林 恰 似 一 片 汪 洋,无 边 无 际。,树 木 姿 态 各 异,阿里山的神木,景,情,一

4、二三,到台湾,台湾有个阿里山,阿里山,有神木,明年我们回大陆。,台湾民谣,从这首民谣当中,传达出大陆人民和台湾人民的一个共同的心声,你说说这个共同的心声是什么吗?,文章以歌开头,又以歌作结,有什么作用?,1、互相喜欢对方的歌,表明海峡两岸的文化一脉相通,两岸人民血浓于水。2、点出歌曲高山青,紧扣题目,又与结尾首尾呼应。,读一读,课文描写深山水潭、曲径青苔、古桧林海等景致,语言生动形象优美,反复诵读,你会更深刻的感受到阿里山的无穷魅力。,本文语言典雅、凝练,和谐、畅达,具有音乐美和情韵美,品一品,体会课文的语言美。,品一品,作者用优美的语言把风光美如画的阿里山介绍给了我们,为了能让更多的人了解到

5、阿里山的如画风光,你能向更多的朋友介绍阿里山的如画风光吗?,写一写,建议,课后把自己喜欢的语句摘录在笔记本上。,谢谢,再见,简单了解作者和作者的写作意图。积累本文的生字生词。了解游记的基本常识,学习移步换景的写法。整体感知,理清文章思路。感受阿里山美如画的风光。品味文章的语言美,本节课学习要求,阿里山 位于台湾嘉义县东北,是大武峦山、尖山、祝山、塔山等18座山峦的总称。最高峰为大塔山,海拔为2663米,东距台湾最高峰玉山(高3997米)甚近。阿 里山风景区面积约有175公顷,是台湾著名的天然森林公园和旅游胜地。,阿里山,写 一 写,1、给加点字注音 m zhu gung ln d m chung m 2、辨别并组词 风靡 阴暗 缆车 青苔 糜烂 绿荫 包揽 鞭笞,积累生字生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