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6632655 上传时间:2023-11-25 格式:DOCX 页数:80 大小:171.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冀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0页
冀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0页
冀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0页
冀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0页
冀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冀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冀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docx(8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测量长度字式县东关小学校狄宇【教学设计理念】以生为本,激发学生的科学学习好奇心与兴趣。教师围绕学生生活和学习特点以及教材内容,以事实为依据,尊重实际来测量数据组织学生进行科学探窕学习活动。学生在探究学习活动中,养成提出问题、实验观察、动手操作、交流反思等思维习惯,进而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乐于合作,勇于质疑的科学学习。【教学内容】冀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一课测量长度(P2P4)o【教材与学情分析】本课是单元起始课,与其他四课之间是并列关系,且又是相对独立的。本课以学生的认知过程为主线,设计了3个活动。活动1”学习使用刻度尺”日动2“测量身体不同部位的长度”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尺子

2、来测量手掌宽度是帮助学生认识关于刻度尺的基础知识,学会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方法。肩宽、腰围、身高等,认识和使用更多工具测量物体的长度。活动3用身的“尺子估测长度”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利用“推”“步”等身体上的子”来估测物体的长度和距离的远近。应用与拓展“了解现代测量长度的具”,主要是引导学生联系日常生活实际需要,了解更多测量工具,认识到学技术能给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便利。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学会选择和使用工具测量物体的长度等科学探究能力,帮助学生树立与人合作、认真细致进行观测的科学态度。学生在二年级上学期的科学课学习中已经对身边的工具有所了解,知道工具可以方便人类的学习和生活,在二年级下

3、学期冀教版数学课程学习中对使用“直尺”等测量工具有了基本的认知,并对其使用方法和计量单位都有所了解。但是学生对于如何更规范地观察和使用刻度尺,以及什么是“零刻度线、最小刻度值、最大量程”等知识并不明确,对选择合适的尺子完成指定测量任务也没有足够规范的认知。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己完成了从幼儿期向童年期的过渡,幼儿期的心理特征己基本隐去,显示出了童年期的心理特征。其认知过程由形象性向抽象性过渡,心理活动逐渐由不随意性向随意性和自觉性发展,集体意识也开始逐步形成。【教学目标】1 .能使用简单的测量工具测两物体的长度,并能说出使用简单工具测量物体长度的基本方法。2 .能准确说出测量物体长度工具的名称、规

4、格和功能,并能根据被测物体特点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进行测量。3 .能在探究过程中乐于合作与分享,协助同学完成测量物体长度的任务。同时,能举例说明测量工具的使用为人类生产、生活提供便利。【教学重难点】重点:指导学生正确选择和使用工具测量物体的长度。难点:引导学生如何正确地测量物体的长度及如何正确地读数值。【教学准备】教师:直尺、皮卷尺、钢卷尺、软尺等。学生:塑料直尺(或三角板)、笔、科学学生过冬手册。【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谈话:经过一个暑假,老师看到同学们都长高了,腰围也变粗了,你知道自己目前的身高和腰围等各是多少吗?学生思考,并讨论交流形成问题:怎样使用刻度尺测量身

5、体不同部位的长度?师小结导入:同学们真厉害!今天咱们就带着这个问题一起走进课本,掌握一本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吧。【设计意图:情境提问,引发学生思考并提出问题,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学习兴趣。】二、探究与发现(一)认识刻度尺,学会观测方法1.认识刻度尺。引导:请大家观察手中的刻度尺,找一找零刻度线、最大量程额最小刻度值。学生观察零刻度线、最大量程和最小刻度值。教师提示:(1)刻度尺对齐测量物体,放正重合,不能歪斜;(2)如果零刻度线磨损不清,就取另一整刻度线。计数时,切记要减掉代替零刻度线的刻度值;(3)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尺面垂直;(4)记录测量结果时要加单位,只有数字而没有单位时的记录结果没有意义。

6、2.学习使用刻度尺。(1)学生用刻度尺测量一支笔或一本书的长度,并将观察结果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第一页中。(2)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并相互评价。(学生交流在实际测量中遇到的问题或经验,教师对学生的探究活动进行实时评价。)【学情预设:教师巡视指导全班学生的操作,发现问题及时纠正。重点指导学生在测量科学课本的长度和宽度时,要把刻度尺和课本的长边(宽边)完全重合在测量,这样所得数据就最接近真实值。(二)选择刻度尺,测量身体长度1 .提问:选用什么尺子来测量身体各部位的长度才适合呢?学生思考交流并回答2 .教师讲解工具选择的方法及注意事项。(1)工具选择:测量手掌宽度可以选择直尺;测量腰围可以使用

7、软尺,它柔软容易弯曲,可以紧贴身体部位,并且最大量程为150cm,能满足长度需要;测量身高可以使用钢卷尺。它有一定硬度,测量结果更准确;根据实际情况或便利性,软尺、钢卷尺、皮尺之间可临时替代,如身高不超过150Cm时,可用软尺替代钢卷尺测量身高。(2)注意事项:用直尺测量时,零刻度线与被测物体边缘重合;用软尺测量时,紧贴身体部位,但不要过于用力抻拉,以免误差较大;用钢卷尺测量身高时,由于钢尺锋利且回缩速度快,需要佩戴手套,并尽量使卷尺与地面垂直,保证测量数值的准确性;读数时注意视线要与尺度刻度垂直。3 .学生测量记录与交流评价。学生小组合作进行测量,成员间协作完成探究任务,将结果记录在科学学生

8、活动手册第一页中。教师在探究过程中巡视指导,强调要注意安全,尤其是登高和使用钢卷尺时。学生交流与评价,教师评价小组协作情况。【学情预设:学生用卷尺或软尺置身高时,学生容易将刻度尺紧贴身体,从脚底拉升到头顶,是刻度尺不能保持与地面垂直。因此,教师要与学生合作示范,使卷尺(或软尺)与地面垂直,保证测量数值的准确性。】(三)学会使用身体自带的“尺子”,估测长度1.提问:在没有刻度尺等测量仪的情况下,怎样测量物体的长度呢?小组讨论交流。4 .讲解:利用“诈”和“步”等身体自带的“尺子”可以估量长度。5 .小组活动。学生测量自己一诈、一步的长度。用“挂”估量课桌的长度,用“步”估量教室的长度,将观测结果

9、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第一页中。(根据课堂时间,该活动课安排在课下作为拓展活动进行。)6 .交流评价。对比估测与实际测量结果的差距,分析原因,交流收获。【设计意图:通过本活动,让学生认识刻度尺的三要素,以及掌握利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基本方法,并会利用自身的测量工具“柞”、“步”估量物体的长度。】三、应用与拓展、提升1 .拓展延伸。(1)教师出示皮卷尺、软尺、钢卷尺等,让学生辨别它们最大量程和最小刻度值,及其适用范围。(2)教师介绍测量长度仪器:体育老师用来测量跑道长度的“轮式测距仪”,建筑工人测量房屋长度的“激光测距仪”,体检时常用的“全自动身高测量仪”。学生观察后进行交流。2 .小结提升通过本

10、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把你的快乐与大家分享吧。【设计意图:通过本环节,让学生感受到高科技的长度测量工具的便捷,准确、省时,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究科学的奥秘兴趣。培养学生梳理提升所学知识的方法与能力。】【板书设计】1、测量长度1 .物体长度单位:毫米(mm)、厘米(cm)、分米(dm)、米(m)千米(km)2 .长度测量工具:直尺、皮卷尺、钢卷尺、软尺等一一普通刻度尺轮式测距仪、激光测距仪、全自动身高测量仪高科技刻度尺3 .刻度尺的三要素:零刻度线、最小刻度值、最大量程。4 .使用刻度尺的方法及注意事项:(1)刻度尺对齐测量物体,放正重合,不能歪斜;(2)如果零刻度线磨损不清,就取另一整刻度

11、线。计数时,切记要减掉代替零刻度线的刻度值;(3)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尺垂;(4)记录测量结果时要加单位,只有数字而没有单位时的记录结果没有意义。2、测量体积字式县东关小学校我学【教学设计理念】直观的情景教学教学引发学生学思考,问题形成。动手操作是落实学生科学素养和提升探究能力有效的方法之一,也是科学学科的本质要求。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形成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教学内容】冀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二课测量体积(P5P7)o【教材与学情分析】本课以学生的认知过程为主线设计了3个活动。活动1哪个杯子能装的水”目的是引导学生利用感官初步判断体积大小,进而建构体积的概念。活动2”测量水

12、的体积”是帮助学生认识量筒,并掌握量筒的使用方法和计量单位。活动3“测量胡萝卜的体积”是让学生学会测量不规则固体的体积,并掌握固体体积单位。应用与拓展“自制量杯”,主要是引导学生设计制作简易量杯,并用该量杯完成简单的测量任务。本课通过探究实践活动,使学生初步掌握使用工具测量物体体积的方法和计量单位,进一步帮助学生培养认真细致的观测习惯和树立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体现了科学与技术的联系。学生在本单元第一课的学习中,己经对测量物体的长度产生了探究兴趣本课继续引导学生通过测量活动认识物体的另一个属性一一体积。这一年龄阶段学生的认知过程有具体形象性向抽象逻辑性过渡,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提升了一定的空间概

13、念的认识水平。【教学目标】1 .能使用量筒和量杯测量物体的体积,并能说出使用量筒或量杯测量物体体积的基本方法。2 .能准确说出测量体积工具的名称、规格和功能,并能根据被测物体特点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进行测量。3 .能在探究过程中乐于合作与分享,协助同学完成测量物体体积的任务。同时,能举例说明测量工具的使用为人类生产、生活提供便利。【教学重难点】重点:指导学生正确选择和使用量筒测量物体的体积。难点:引导学生理解物体体积定义和如何帮助学生利用量筒或量杯测量不规则固体物体的体积。【教学准备】教师:几种水果、托盘天平、祛码、烧杯、水等。学生:水果、科学学生手册。【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

14、,提出问题1 .情境导入。引导: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水杯,观察自己的和小组同学的水杯。学生观察并交流。(同学们的水杯多种多样、形状各异。)师提问:谁的水杯能装更多的水?学生思考并讨论。2 .比较水量。引导:请大家观察这三组水杯,分析判断哪个杯子中装的水多一些(1)教师出示“粗细相同、高度不同的两个杯子”的实物或图片。杯子能装的水多一些。)(2)教师出示“高度相同、粗细不同的两个杯子”的实物或图片。粗”杯子能装的水多一些。)(3)教师出示“高度和粗细都不同的两个杯子”的实物或图片。学生进行判断,然后进行汇报交流。【学清预设:学生看到“高度和粗细都不同的两个杯子”的实物时,他们面对这种情况下难以直接

15、做出判断。教师要给与学生及时的提示与问题,充分地让学生猜想并追问他们猜想的理由,教师对学生的猜想不做任何判断。】3.提出问题,引发思考师提问:如何准确判断杯中水的多少?生讨论交流(教师提示引导)预设:用测量的方法。师提问过渡:用量筒测量杯子里水的什么呢?学生小组讨论师生归纳导入:像水在被子中会占据空间一样,物体所占据空间的大小称作物体的体积。今天咱们就一起学习如何测量物体体积的方法吧。【设计意图:通过情景导入,激发学生科学探究对的兴趣,引发学生用测量的方法解决“高低、粗细不同的水杯那个能装更多的水?”问题的好奇心与积极性。】二、探究发现,形成新知1 .测量水的体积(1)认识量筒。师讲解:物体的

16、体积是指其所占据空间的大小。所有的物体都能占据一定的空间,所以宇宙中的一切物体都具有体积。量简是常见的测量体积的工具,量筒壁上标有刻度和单位。师出示:量筒图片一,指导学生认识量简。量筒的最小刻度值和最大量程;量简没有“零刻度线”:量简的计量单位是毫升(mL);按其规格通常分为10mL25mL50mL100L250mnL50LIloO等多种。(2)选择量筒。根据杯中水量的多少,选择合适规格的量简进行测量。(尽量选择能够次量取的最小规格的量筒,分次量取会出现较大的误差。如量取26mL的液体,应该选择规格为50mL的量筒。(3)掌握方法讲解:测量步骤与注意事项用左手拿住量筒,使量筒略倾斜,右手拿被测

17、水杯,杯口紧挨量筒口。将杯中的水沿着量筒筒壁缓缓倒入量筒中。将量筒平稳放置在水平桌面上,静置使内壁上的水全部流下。读数时,视线、刻度线与量筒内水的凹液面最低处三者保持水平。(4)学生观测,教师巡回指导。(5)学生汇报【指定学生说自己是怎样做的,观测的结果是什么。要求其他学生认真倾听,并对其进行补充和评价】(6)学生记录。(将测量杯中水体积的步骤和注意事项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第2页中。)2 .探究不规则物体的体(1)提出问题:用量筒能直接测量形状不规则的物体的体积吗?学生思考后进行集体交流。(2)设计方案。引导:你认为应该怎样测量胡萝卜的体积呢?比一比谁想出的方法多。学生分组设计,并记在科学学

18、生活动手册交流:指定学生进行汇学生分组设计,并记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第二页中。交流:指定学生进行汇报,其他学生相互补充与评价,形成一致的测量方案。教师出示实验方法:在量筒中加入适量水(要求水能浸没胡萝卜),记录水的体积。放入胡萝卜,观察液面变化,记录当前水和胡萝卜共同占据量筒的体积。求出两次体积差,得出胡萝卜的体积,并换算成立方厘米。方法二将胡萝卜放入量筒中加入适量的水(要求水能浸没胡萝卜),记录此时水和胡萝卜共同的体积。用黑子将胡萝卜取出,观察液面变化,记录水的体积。求出两次体积差,得出胡萝卜的体积,并换算成立方厘米。将一个比胡岁卜大的烧杯放在一个金属盘上,向烧杯中加满水(要求水满而不溢出),

19、将胡萝卜放入烧杯中.用量简观测金属盘中溢出水的体积,并换算成立,即为胡梦卜的体积.(3)学生小组活动(测量胡萝卜体积)学生分组观测胡岁卜的体积,并换算成立方厘米。(根据时间让学约可译1-3种方法进行观测。)提问:如果胡萝卜的体积较大,不能直接放入量筒中,如何测量它的体呢?学生分组设计,并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第2页中。(3)活动小结【设计意图:通过本活动让学生学会如何利用量筒等简单的测量工具测量规则固体物质的体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三)实践运用,拓展延伸布置任务:请大家参考拓展活动中的制作方法和步骤,自己制作一个量杯,下节课在班内进行展示,比一比哪位同学制作的量杯测量体积最准确。温馨

20、提示:需要选择透明的杯子,标记刻度和最大量程。活动过程:学生小组内交流制作方法和步骤,并提出疑问。教师解答疑问,并激励学生自主实践。学生课后进行制作。【板书设计】2、测量体积1 .物体体积是指物体所占据空间的大小。2 .测量体积的常见工具:刻度尺用来测像粉笔盒等规则物体的体积。其单位一般有立方米(m?)、立方分米(d?)、立方厘米(cm3)量筒、量杯用来测量像水一样的物体(或像胡萝卜不规则物体的体积。)、量筒、量杯的体积单位为升(1)毫升(ml)。其中1毫升二I立方厘米;3 .量筒的认识:量筒的最小刻度值和最大量程;量简没有“零刻度线。4 .测量水的步骤与注意事项用左手拿住量筒,使量筒略倾斜,

21、右手拿被测水杯,杯口紧挨量筒口。将杯中的水沿着量筒筒壁缓缓倒入量筒中。将量筒平稳放置在水平桌面上,静置使内壁上的水全部流下。读数时,视线、刻度线与量筒内水的凹液面最低处三者保持水平。3、测量质量字式县东关小学校我字【教学设计理念】直观的情景教学教学引发学生学思考,问题形成。动手操作是落实学生科学素养和提升探究能力有效的方法之一,也是科学学科的本质要求。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形成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让学生经历如何利用托盘天平测量水的质量的实验猜测与假设、实验验证到交流讨论的科学探究过程,初步掌握科学探究实验的基本步骤。【教学内容】冀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三课测量质量(P8P9)

22、o【教材与学情分析】本课限本课以学生的认知过程为主线设计了两个主要活动。活动1“猜轻重”目的是引导学生利用感官初步判断物体轻重,进而明确比较物体的轻重就较物体的质量。活动2“称量水果的质量”帮助学生认识天平的结构和功能,学会使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质量的方法。应用与拓展“称量水的质量是引导学生设计称量一杯水的质量的方案,并用该方案完成称量任务。本课通过有效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设计方案、观测记录等科学探究能力,帮助学生树立认真细致的观测习惯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增强学生的技术意识和技术实践能力。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指导学生正确使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学生在二年级的数学学习中已经对台秤的使用方法

23、和质量的计量单位等有了初步认识,但对于实验室常用测量质量工具托盘天平尚不熟悉。在本单元前两课的教学活动中,学生已经对测量物体的基本属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本课将继续引导学生通过测量活动认识物体的另一个物理属性一质量。三年级学生的思维方式由具体形象性向抽象逻辑性过渡,本课的教学活动将帮助学生初步体会物质的守恒,即物体质量不随物体的形状和空间位置而改变。【教学目标】1 .能使用天平秤测量物体的质量,并能说出使用测量物体的质量的基本方法。2 .能准确说出物体质量工具的名称、规格和功能,并能根据被测物体特点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进行测量。3 .能在探究过程中乐于合作与分享,协助同学完成测量物体质量的任务。同

24、时,能举例说明测量工具的使用为人类生产、生活提供便利。【教学重难点】重点:指导学生正确选择和使用天平秤测量物体的质量。难点:引导学生理解物体质量的含义和如何帮助学生利用天平秤测量水的质量.【教学准备】教师:水杯、不同规格的量筒、量杯、胡萝卜、等口径玻璃杯等。学生:去掉瓶口的塑料瓶(1个)、直尺、纸条、笔、科学学生过冬手册。【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引导:妈妈买来的水果有苹果、橘子、香蕉等,请同学们猜猜哪个重?学生观察并猜测。【学情预设:学生在猜一猜那个水果比较重的活动时,教师要由易到难,让学生看一看,掂一掂等多种方法来比较,特别关注那些不爱发言参与的学生,要让他们与老

25、师一道猜一猜。对于学生的猜想结果,别评价,重在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理由即可。】师:提出问题并导入:怎样比较物体的轻重?今天咱们就一起走进课本老师,跟着他学习有关测量物体质量的好方法。(板书课题)【设计意图:通过猜一猜情景游戏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及好奇心,进而产生问题,带着问题一起走进课堂,明确本科学习的任务与目标。】二、探究发现,形成新知1.观测比较,判断轻重。师引导:请大家仔细观察这些水果,想一想,用哪些方法可以比较它们的轻重?学生思考交流。预设:(D比较大小不同,形状、种类相同的水果。学生直接仅靠“看一看”、比较、分析,并不接触物体,就基本判断出大”苹果重一些。(2)比较大小、形状相同,

26、种类不同的水果。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即“掂一掂”,能够判断出咖种水果重一些,如橘子松弛、柔软,可能轻一些,但是仅凭感官容易存在误差。(3)比较大小、形状、种类都不同,且质量相近的水果。学生综合利用上述方法做出判断。(4)记录结果将自己的比较方法、判断依据等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第3页中。师生形成问题。两种轻重相差不多的水果,怎样比较它们的轻重?(提示:根据我们已学过的知识,你是如何准确知道一物体的长度与体积呢?)预设:如果两个水果的轻重我们看不出来,掂也掂不出来,我们可以用称来测量它们的体积。(有的学生可能会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也能说出用称来比较)【设计意图:本环节活动教学是为下一步如何利用托盘

27、天平称量物体质量做准备,进而培养学生的分类思维以及提出问题的能力。】2.使用仪器,测量质量。师(过渡):同学们想的方法真好!今天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一位称量物体的质量的新朋友一一托盘天平。(课件出示托盘天平)(1)认识托盘天平。引导:天平是称量物体质量的工具,请大家观察它们是什么样的。学生观察天平和祛码的外观和结构集体交流,汇报观察结果。提问:托盘天平是实验室常用的测量质量的工具,它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它所配备的祛码有什么特点?让我们看一段视频,一起来了解托盘天平吧。播放视频:关于托盘天平、祛码的结构及各部件名称的视频。学生观看后进行思考。出示图片引导学生回忆托盘天平结构和各部分名称。学生交流,识

28、记天平和祛码的名称。(2)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引导:初步了解了天平的各部分名称和结构后,如何用天平来测量物体的质量呢?讲解: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课件出示:将托盘天平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并将天平的游码拨至零刻度线处;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央刻度线处(可记住调节方法口诀:指针左偏,螺母右旋;指针右偏,螺母左旋);称量时-待测物体应放在左托盘上,估计待测物体的质量,用锻子向右盘加减祛码(加祛码时注意先大后小,减祛码时注意先小后大),并调节游码的位置,至指针指向分度盘的中央;读数时,左盘中待测物体的质量等于右盘中祛码的总质量加上游码中等的在标尺上对应的刻度值;称量完毕,将物体取下,

29、用黑子将祛码放回硅码盒内,并把游码移回“0”刻度处。学生阅读并识记天平的使用方法。(3)观测物体质量。学生小组合作,称量出几个水果的质量。学生将称量结果和发现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第3页中。展示对比结果,交流评价。【学情预设:本环节活动是学生动手操作,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正确操作,教师要组织大家听老师的口令,一步一步地操作。其中最难的是读取读数并记录,因为这里出现了游码度克数与标尺分克数相加形成了小数,学生计算和读书记录有了一定的空难,教师要适时示范告知。】(4)认识更多的质量测量工具播放课件:台秤、电子秤、杆秤、磅秤、案秤等图片。【设计意图:学生通过本活动,认识了解了托盘天平结构和用途外,还通过

30、实戏操作,会使用托盘天平来称量一些较小物体的质量。】三、实践运用,拓展伸(一)拓展活动:布置任务:请大家设计“称量水的质量”的方案。设计思路1 .测量空水杯的质量;测量加水后水杯和水整体的质量;计算出水的质量2 .测量有水的水杯质量;测量倒出水后空水杯的质量;计算出水的质量。3 .将空水杯放在天平左盘;调节天平,使其达到平衡状态,此时杯子的质量设为“0”;加水,测出水的质量。思考:哪种方法更准确,更便于操作?学生思考交流,并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第3页中。教师小结:下节课,利用选出的最佳方案,一起称量一杯水的质量吧。【设计意图:通过本活动,既巩固学生所学新知,又提升了学生的逻辑推理能了和实验方

31、案设计能力。】(二)回顾提升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板书设计】3、测量质量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将托盘天平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并将天平的游码拨至零刻度线处;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央刻度线处(可记住调节方法口诀:指针左偏,螺母右旋;指针右偏,螺母左旋);称量时一待测物体应放在左托盘上,估计待测物体的质量,用锻子向右盘加减硅码(加祛码时注意先大后小,减祛码时注意先小后大),并调节游码的位置,至指针指向分度盘的中央;读数时,左盘中待测物体的质量等于右盘中祛码的总质量加上游码中等的在标尺上对应的刻度值;称量完毕,将物体取下,用黑子将祛码放回硅码盒内,并把游码移回“0”刻度处。4、测量温

32、度字式县东关小学校我学【教学设计理念】新课标指出,小学科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实验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使他们获得良好的科学学习。小学课程都要为全体学生提供适合的公平的学习和发展机会。本节根据课本内容和学生已有知识才去学生分组动手测量水温的科学探究实验活动,让每一位学生在活动中能够思考、观察、操作、记录、分析,培养其科学探究能力以及依据事实、勇于质疑、求真务实的科学学习精神。【教学内容】冀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四课测量温度(PlOPlDo【教材与学情分析】本课按照从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过程设计了两个活动。活动1“感知水的与热”,让学生通过体验与交流感知什么是冷和热,旨在使学生对冷热现象

33、有初步的认识,并意识到冷和热是相对的。活动2“测量水的温度”是让学生过实验来认识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并能用恰当的计量单位进行记录,初步培养学生使用仪器测量温度的能力。应用与拓展“测量体温”是通过使用体温枪测量自己一周内的体温,旨在培养学生使用多种测温仪器进行测量的能力,体现了科学与生活的联系。本课通过实践操作,帮助学生树立求真、求实的科学精神。三年级的学生对于体感温度有一定的经验,但是对于具体温度的计量没有科学的认识,这就为学习本课奠定了从感性向理性发展的基础。【教学目标】1 .能说出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和温度的单位摄氏度,以及测量物体温度的温度计的使用方法。2 .能在探究过程中乐于合作与分享,

34、完成测量水温的任务。【教学重难点】重点: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指导学生学会使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难点:如何利用表格记录和整理水温数据比并分析。【教学准备】教师:玻璃杯、烧杯、冷水、温水、热水、温度计、记录表、等学生:笔、科学学生过冬手册。【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 .师出示:一杯热水(冒着热气)。2 .师提问:用什么方法知道这杯水的温度是否适合饮用呢?3 .师引导:看来多数同学是用手摸的方法来感知水的温度。还有其他方法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怎样通过测量的方法来判断水的温度”。(板书课题)【设计意图:通过情境实验活动,让学生产生认知冲突,进而产生疑惑,形成问题,激发

35、了学生强烈地学习心理需求。】二、探究发现,形成新知1 .感知水的冷与热。提出问题,做出假设。提问:手指能准确感知冷和热吗?假设: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进行假设【学情预设:学生大多会根据生活经验猜想手感知温度比较准确,但也会有个别学生认为不准确。】(2)讲解实验,掌握方法引导:看来手指测量温度是否准确,需要通过实验来寻找答案教师出示课件,讲解实验方法。实验方法分别向三只贴有标签的烧杯中倒入冷水、温水和热将两个食指分别放入热水和冷水中,感知水的冷和热5秒钟后,将两个手指同时放入温水杯中,体会两个手指对水温的感注意事项:要先用手背触摸一下热水的杯壁,避免烫伤。(教师要示范)(3)对比实验,获取事实。学生在

36、小组内进行实验。(4)讨论交流,得出结论讨论:说说你们是怎样做的?手指的感觉是什么样的?这种现象说明了什交流:指定学生汇报讨论结果。教师小结: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人体对冷热的感知程度不同,常常会产生不同的结果,说明人体对冷热的感觉是不准确的,也说明物体的冷热是相对的。【设计意图:通过感知水的冷热实验,让学生产生认知冲突,明确感受人体对物体的冷热有时是不准确的。同时也让学生学会了如何设计对比试验,明确对比实验变量和控制量。】2 .测量水的温度。(D认识温度和温度计引导: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单位一般用摄氏度来表示,测量温度的工具叫温度计。请大家观察温度计,看看它的外观是什么样的?它上面的每一个

37、刻度表示多少摄氏度?它的最大和最小量程是多少?如果用手括住下端的玻璃泡,你能发现什么?学生观察温度计,并将观察的结果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第4页汇报观察结果。(2)使用温度计测量水温。提问:我们如何用温度计来准确测量一杯水的温杯水的温度呢?教师讲解使用温度计的方法。A.测量前,温度计要静置在空气中3分钟左右,待液柱稳定后再进行测量。B.测量时,要把玻璃泡完全浸入烧杯内的水中,不要碰到烧杯底或壁。C.等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才能读数。读数时温度计玻璃泡要留在水中,视线与温度计液面持平。D.记数时要有数值和单位(3)学生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将观测结果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册第4页中。(教师巡视指导,发

38、现问题及时纠正。)(4)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并相互评价。【学情预设:学生交流在测量水温中遇到的问题或经验。特别是读温度计上的数值时,每组至少让两名同学读取读数。教师对学生的探究行为进行实时评价。】【设计意图:通过本活动,师生互动,教师适时讲解引导,学生分组实验,掌握如何利用温度计读取水温的方法。】(三)实践运用,拓展延伸1 .提出问题:测量水温用的是酒精温度计,测量人体的温度用什么温度计呢?2 .掌握方法:播放体温温度计、体温枪的视频,让学生观看。(获取水银温度计和体温枪的特点和使用方法)3 .观测记录:测量自己周内每天早晨,中午和晚上的体温,并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第4页。(课后完成)4

39、.汇报交流:学生交流一周的测量结果,教师采用图表对比的方式,引导学生分析变化规律,交流收获。(下周课上完成)【设计意图:学生在本活动教学过程中,既巩固提升所学关于物体温计温度计使用方法的新知,有拓展提升了学生应用体温计如何测量自己体温的好方法。】【板书设计】4、测量温度1 .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单位一般用摄氏度来表示,测量温度的工具叫温度计。2 .酒精温度计测量水温的方法(D测量前,温度计要静置在空气中3分钟左右,待液柱稳定后再进行测量。(2)测量时,要把玻璃泡完全浸入烧杯内的水中,不要碰到烧杯底或壁。(3)等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才能读数。读数时温度计玻璃泡要留在水中,视线与温度计液面持平。

40、5.计量时间字式县东关小学校我字【教学设计理念】新课标指出,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科学学习的方法,也是科学目标。而科学实验的教学活动又是科学探究学习的最佳方法。本课通过对学生已有时间的认知,引导学生认识“秒”是科学实验室所用的最基本的时间单位,一般测量时间单位“秒”的工具是“停表”。进而根据教材内容,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活动来认识了解挺表的结构和使用方法,新工具的使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内容】冀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五课测量时间(P12P13)o【教材与学情分析】本课是在学习了测量物体长度、体积、质量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另一个基本物理量一时间。活动1”学习使用停表”是让学生通过观察

41、、操作、记录来认识停表的结构、使用方法及时间的计量单位,初步培养学生正确使用停表测量时间的能力,形成科学测量要精确到秒的意识。活动2”做个小水钟”目的是指导学生利用生活中的材料设计、制作小水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让学生树立从不同的视角,采用新方法、新材料完成设计与制作的科学精神。应用与拓展“1分钟能做多少事情”是通过体验的方法感知时间与做事的关系,旨在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学生在一、二年级的数学课中已经学习了时间的相关知识,如能够准确认识时间,了解时、分、秒三种时间单位及它们之间的进位关系,还能通过钟表计算以时、分为单位的时间差。但在小学科学课的学习中,时间的计量单位般要精确

42、到秒,这就需要认识一种新的计量工具一一停表。新工具的使用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为今后科学实验的时间计量打好基础。【教学目标】1.能说出计量单位时、分、秒,并能描述停表的各部分名称。2 .能说明停表测量时间的方法,并能根据停表设计制作小水钟的方案。3 .能在探究过程中乐于合作与分享,进而了解我国古代来动人民用来测量时间的一些工具。(如水漏、沙漏、日唇)【教学重难点】重点:本课的重点是指导学生正确使用停表测量时间。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自制小水钟。【教学准备】教师:停表、钟表、跳绳、水钟模型、针、黄豆等学生:塑料瓶(2个)、笔、科学学生活动手册。【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

43、 .播放:体育课上跳绳比赛的视频2 .提问:在跳绳比赛中是如何计量时间的?3 .引导:比赛中用来计量时间的工具叫停表,它与钟表有什么不同?计量时间的?让我们一起来探究吧!【设计意图:情境视频播放,引导学生重点观察记录运动员成绩的时间表,思考如何准确记录运动员的时间呢?进而激发学生探究记录时间的工具秒表的学习兴趣。】二、探究发现,形成新知1.学习使用停表(1)观察停表,认识结构提问:停表的外形由几部分组成?各有什么功能呢?让我们先来观察一下停表吧。学生在小组内观察停表后,集体交流停表的外形特点教师小结:停表的大小正好能握在手里,上面有一块显示屏,显示的是分、秒,最小值是0.01秒。有两个按键,一

44、个是复位键,另一个是开始/停止。(2)掌握方法,尝试使用导:同学们了解了停表的结构,那我们如何使用它呢?请大家看一段视频介绍,在观看时要尝试记住它的使用方法。师:播放视频(视频讲述停表的使用方法)。学生回忆使用方法,并进行复述、记忆(3)实践运用,测量数据引导:同学们已经掌握了停表的使用方法,那么接下来我们到操场进行比赛规:两人为一小组,先由一名同学当计时员,另外一人跳绳。计时员说“开始后,跳绳的同学边跳绳边报数。跳绳的同学数到50在空格里填写停表的数时,计时员要停止计时,把时间报给跳绳的同学,并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第5页中记录下来。两人交换角色,重复一一o【学情预设:教师组织学生到操场上,开始

45、此活动。如果条件不允许,建议更换活动形式,如以数豆子的形式或学生分组在教室内写字计时等形式开展此活动,规则可参考上面的案例。】(4)集体交流,反思评价引导:同学们都测量完了,谁来说一说你觉得在测量过程中,哪些地方还需要改进。学生交流和评4 .做个小水钟。(1)明确任务。引导:电子停表是一种计时比较精确的工具,一般都是由厂家生产后我们买来使用的,其实我们也可以自己制作一个计时的工具一小水钟。(2)掌握方法提问:制作小水钟需要哪些材料,怎么样制作呢?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13页的内容,在小组内交流其中的问题。小组交流【学情预设: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然后小组内交流所需材料和制作方法并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

46、手册)第5页中。】集体交流学生小组代表讲述制作小水钟的制作方法,其他同学补充修正意事项。预设:合理分工,团结合作。制作时注意安全,不要被工具弄伤。画标线时,要尝试2-3次,比较每次1分钟的标线位置是否相同比一比,看哪个小组完成的小水钟能准确计量1分钟、2分钟、3分钟、4分钟的时间。(3)制作水钟学生制作水钟,教师巡视指导(4)作品展示【学情预设:教师引导学生汇报的作品完成情况,然后组织学生进行展示与评价。教师也可引导学生选择其他组的作品,并针对计时准确性、外形等进行评价小组活动,按照要求评价其他组的作品。】(5)交流评价引导:同学们都已经观看了其他小组的作品,谁来说说那个小组的作品比较好,或者还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学生交流与反思其他小组或自己小组作品的优点与不足教师小结:同学们要学会接纳其他人的合理建议,再进一步完善自己小组的作品,完善之后可以给作品拍照,贴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第5页中读教材第三、应用拓展1 .认识不同时期的计时工具引导:大家认识了停表这种计时工具,那你们了解计时工具的发展过程吗?下面让我们看一段视频来了解播放计量工具的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