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媒体技术行业产业人才需求分析报告.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6635035 上传时间:2023-11-25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24.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字媒体技术行业产业人才需求分析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数字媒体技术行业产业人才需求分析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数字媒体技术行业产业人才需求分析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数字媒体技术行业产业人才需求分析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数字媒体技术行业产业人才需求分析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数字媒体技术行业产业人才需求分析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字媒体技术行业产业人才需求分析报告.docx(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数字媒体技术行业产业人才需求分析报告一、国内外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现状1.全球半导体产业发展现状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影响,全球经济出现一定程度衰退,但得益于汽车、物联网、PC、人工智能、5G通信等领域对芯片需求的爆发,导致2020全球半导体市场供不应求,缺芯涨价现象明显,全球半导体产业销售不减反增。据世界半导体贸易组织(WSTS)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半导体销售收入为4331亿美元,同比2019年增长5.1,其中集成电路产业销售收入为3545.6亿美元,同比增长6.3%,占半导体产业销售收入的81.9%;分立器件(D-O-S)产业销售收入为785.9亿美元,同比下降0.1%,占半导体产业销售收

2、入的18.l%o=面伶收入(亿灵儿)增长率附图120162020年全球半导体产业销售收入及增长率数据来源:WSTS从半导体市场区域分布来看,中国是2020年全球半导体最大的市场,占据1756.9亿美元的市场,同比增长13.1%,占市场总值的40.6%,占比率提升7.3个百分点;美国半导体市场为933.43亿美元,同比增长18.7%,占市场总值的21.6%,占比率下降2.4个百分点;亚太/其他地区市场为921.71亿美元,同比下降23.3%,占市场总值的21.3%,占比率下降8.1个百分点;欧洲半导体市场为364.52亿美元,同比下降7.8%,占市场总值的8.4%,占比率下降1.2个百分点;日本

3、半导体市场为357.59亿美元,同比增长0.9%,占市场总值的8.3%,占比率下降0.3个百分点。附图22020年全球半导体销售市场区域分布情况2 .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现状随着国内经济不断发展,在国家和各地集成电路产业政策的大力支持下,近年来我国集成电路产业持续快速发展。2020年尽管受新冠疫情及中美贸易摩擦等不利因素影响,我国集成电路产业还是维持了较高的发展增速。据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集成电路产业销售收入为8848亿元,同比增长17.0%oU=请售收入元)T一用长生附图32016-2020年中国集成电路产业销售收入数据来源: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从集成电路产业区域分布

4、来看,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区域集聚发展效应愈加凸显,已经形成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地区、以北京为中心的环渤海地区、以深圳为中心的泛珠三角地区,以及以重庆、四川、陕西、湖北、湖南等为代表的中西部地区四个产业集聚区。其中长三角地区是中国集成电路产业链最完善、产业规模最大、产业基础最扎实、技术最先进的区域,集成电路产业规模占据了全国的半壁江山。环渤海地区的北京、天津、河北、山东等省市是中国重要的集成电路研发、设计和制造基地,拥有众多集成电路设计、制造、封测、设备和材料等产业链企业,具备相互支撑、协作发展的条件。泛珠三角地区是中国重要的电子整机生产基地,也是中国集成电路产品的主要市场,其集成电路设计产业较为

5、发达,尤以深圳最为突出,具有全国领先优势。中西部地区集成电路产业在重庆、成都、西安、武汉和长沙等城市的带动下正在迅速崛起,产业规模有了大幅提升。附表12020年中国部分省市集成电路产业细分领域市场规模部分省市销售收入和增长率设计业制造业封测业支撑业合计江苏省销售收入(亿元)502.3382.81315.4620.22820.7增长率()79.513.629.510.728.7上海市销售收入(亿元)954.2467.2430.9219.12071.3增长率(%)33.419.912.60.121.4深圳市销售收入(亿元)1315.122.3224.6247.11809.1增长率(%)16.315

6、.512.4100.424.5成都市销售收入(亿元)82.852.01080.75.01220.5增长率()17.623.813.419.014.6陕西省销售收入(亿元)140.7750.0121.0156.01011.7增长率(%)39.443.14.71.536.6浙江省销售收入(亿元)3866392419960增长率()91.133.987.825.151.7北足市销售收入(亿元)484.7183.870.4170.2909.1增长率()-18.844.4-11.991.51.8天津市销售收入(亿元)57.835.387.617.0197.7增长率()117.323.86.437.932

7、.0数据来源: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3 .深圳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现状深圳作为我国集成电路产业重镇,是我国集成电路产品的集散中心、应用中心和设计中心,集成电路设计业产值已连续九年位居全国各大城市首位。据深圳市半导体行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深圳市共有362家集成电路企业,其中集成电路设计企业264家,集成电路制造企业3家,集成电路封测企业42家,半导体设备类企业45家,半导体材料类企业8家。附图42020年深圳市集成电路企业数(家)及占比情况数据来源:深圳市半导体行业协会2020年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影响,以及近年来海思半导体、中兴微电子等深圳重点集成电路企业受到美国的限制和打击,深圳乃至全

8、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面临极大挑战,但基于与挑战并存,得益于新基建、5G通信、电脑、平板、医疗电子设备等领域为集成电路产品带来了极大的市场需求,2020年深圳集成电路产业规模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势态。根据深圳市半导体行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深圳市集成电路产业销售收入达到1809.1亿元,产业规模增速为24.5%o2019年深圳集成电路产业规模增速高达79%,一方面是因为海思半导体销售收入实现较大幅度增长,另一方面是因为增加统计的封测企业和新增统计集成电路支撑业(设备和材料业)贡献了超200亿元的销售收入。U3理愕(亿元)f-博长率附图52016-2020年深圳市集成电路产业销售收入数据来源:深

9、圳市半导体行业协会二、中国集成电路产业人才现状1 .中国集成电路行业从业人员情况人才是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首要因素,在良好的政策环境和金融环境下,近年来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势头强劲,龙头和骨干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并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新兴企业,释放出大量就业岗位。据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等多家单位调研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集成电路产业从业人员规模为54.1万人,同比增长5.7%。其中设计业从业人员规模19.96万人,同比增长10.18%,占比总规模的36.89%;制造业从业人员规模18.12人,同比增长5.40%,占比总规模的33.49%;封测业从业人员规模16.02万人,

10、同比增长0.9%,占比总规模的29.62,2OI9tk万人)附图62019-2020年中国集成电路细分产业从业人员规模数据来源: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2 .中国集成电路相关专业建设情况高校毕业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2020年12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建设“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国内各大高校积极响应。截至2021年5月,复旦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东南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上海大学、南京航天大学、合肥工业大学、西安邮电大学、绍兴文理文学院等11所院校设立了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相关的学科。截至2021年7月,有13余所院校宣布建立集成电路相关学院,包括:清华大学

11、、北京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山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XX职业技术学院、深圳技术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安徽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其中7所示范性微电子学院。据教育部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共有874万名高校毕业生,同比增长4.8%。据不完全统计,2020我国集成电路相关专业毕业生规模为21万人左右,占毕业生总数的2.4%。其中有2.89万人进入集成电路行业就业,仅占集成电路相关专业毕业生总数的13.8%,其他未进入集成电路行业的毕业生大多选择进入互联网、计算机、通信、IT等相关领域就业。可见,目前集成电路行业对高校毕业生的吸引力度仍有待加强。三、微电子技术专业人才

12、需求分析1.中国集成电路人才缺口巨大经过多年来的发展,我国虽然培养了一大批集成电路从业人员,但在高端和领军人才、复合型人才、国际型创新人才供给不足现象没有发生根本改变。据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等多家单位预测,预计到2023年前后,我国集成电路全行业人才需求将达到76.65万人左右,其中设计业约为28.83万人,制造业约为28.27万人,封装测试业约为19.55万人。从人才缺口来看,集成电路产业人才总缺口为22.54万人其中设计业人才缺口为8.87万人,制造业人才缺口为10.15万人,封装测试业人才缺口为3.53万人。2020年人数(万人)2023年需求人数(万人)附图7

13、2020-2023年中国集成电路细分产业从业人员规模数据来源: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从集成电路人才需求分布来看,20202021年集成电路人才需求排名前十的城市人才需求量占据我国人才需求总量的三分之一左右。其中北京人才需求排名第一,其次依次为深圳、上海、成都、南京、西安、苏州、合肥、无锡和杭州。从人才供给端来看,2020-2021年集成电路产业求职者活跃度最高的城市也是北京,其次以此为上海、成都、深圳、西安、南京、苏州、武汉、合肥和无锡。口人才1求在全国占比人才供给在全国占比附图82020-2021年我国集成电路产业供需主要城市数据来源: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中国

14、半导体行业协会据深圳市半导体行业协会收集的104家集成电路设计企业数据显示,2020年深圳市集成电路设计业的从业人数约为25325人。其中IOoO人以上的公司有4家;IoOTooO人的公司有28家;50-100人的公司有19家;50人以下的公司有53家;目前深圳的集成电路设计企业仍以少于50人的小微型设计企业为主。目前深圳每年培养的集成电路人才供给量不足100O人/年,而市场对集成电路人才的新增需求总量预计超过100OO人,很多企业表示人才资源极度紧缺,一些企业表示对集成电路人才的需求度甚至已超过对资金的需求度。2 .高职微电子相关专业人才岗位需求情况从毕业生就业岗位来看,职业院校的学生就业岗

15、位以操作员/测试员居多,其次是设备维修维护技术员/工程师和产品技术员/工程师等。在集成电路设计领域,由于企业对于从业人员的学历大多要求本科及以上学历,所以仅有部分职业院校的学生进入集成电路设计领域,主要岗位是版图设计工程师、芯片测试验证辅助设计工程师、数字电路前后端辅助设计工程、模拟电路前端辅助设计工程、软硬件辅助工程师、产品销售员等。随着工作经验的积累,未来也可以向版图设计工程师、芯片验证工程师、数字电路设计工程师、模拟电路前端设计师、软件工程师、电路工程师、技术支持工程师、电子硬件工程师、单片机工程师、FPGA工程师、嵌入式系统工程师、电子项目工程师、产品销售经理等。附表2专职院校微电子技

16、术专业人才就业岗位职业领域初始岗位可发展岗位设计业版图设计工程师、芯片测试验证辅助设计工程师、数字电路前后端辅助设计工程、模拟电路前端辅助设计工程、软硬件辅助工程师、产品销售员等版图设计工程师、芯片验证工程师、数字电路设计工程师、模拟电路前端设计师、软件工程师、电路工程师、技术支持工程师、电子硬件工程师、单片机工程师、FPGA工程师、嵌入式系统工程师、电子项目工程师、产品销售经理等制造业工艺操作员、产品质检员、设备点检维护员、设备维修助理工程师、厂务、采购员、业务员等工艺工程师、技术支持工程师、产品质检主管、设备维修工程师、电气工程师、采购主管、车间经理、业务经理等封测业芯片测试操作员、产品质

17、检员、设备点检维护员、设备维修助理工程师、厂务、采购员、业务员等测试工程师、技术支持工程师产品质检主管、设备维修工程师、采购主管、车间经理、业务经理等从薪酬来看,职业院校毕业生进入集成电路核心行业的平均月薪基本分类两个层级,5000元以下和5000-10000元,通常在1-2年的薪水基本会在4500-7500元的范围,而随着工作年限的增加,薪资水平也会有较明显的提高。3 .企业对微电子专业人才岗位能力需求情况根据对多家集成电路设计和应用企业的调研,企业最为关注应届生的基础专业课、理论功底能力,其次是硬技能(比如编程语言,工具环境等)、软技能(比如阅读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和项目科研能

18、力,可以看出企业不仅重视学生专业能力,还重视沟通、协调等方面的综合素质。此外,企业实习经历(专业相关)、学生干部经历、电子大赛参赛经历、社会实践经历(非专业相关)、学习能力等也是企业关注的一方面,如果应届生具备这些能力和经历,可以帮助其更好的找到本行业工作。应届毕业生需要具备的能力要求,主要包含以下多个方面:一是在专业课程理论知识方面,需要熟练掌握半导体物理与器件、集成电路制造工艺、数字电子技术、模拟电子技术、集成电路分析与设计、信号与系统、电路分析基础、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电子设计自动化EDA基础、集成电路测试及验证、MEMS设计与工艺、嵌入式系统原理与设计、CMOS模拟版图设计、CMoS模

19、拟芯片设计、编程语言(ViriIog、SyStemVirilog、C语言、C、Tk/TCL脚本语言)等。二是在软硬件使用方面,需要充分利用实验课程,熟悉LinUX操作系统,具备一定C/C+、VerilogHDLsSystemVerilogsUVMMatlabPerlTCLPython等部分语言的编程能力,熟悉SynOPSyS/Candence/Mentor等IC设计软件工具的使用,熟练使用示波器、万用表、频谱仪等基础仪器仪表。三是在创新学习方面,需要具有良好的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同时能够运用所学专业理论知识与技能开展创新学习和科学研究,能够设计相关实验,对实验

20、结果进行分析与数据处理,并通过信息综合等方法获得有效结论。四是在问题分析和处理方面,能够善于发现在课程实践中所遇到的问题,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和现代工具分析问题,科学解决问题。五是在项目和工程实践方面,能够使用现代工具设计/开发出满足特定需求的集成电路、微电子器件、微系统。能够在设计过程中体现创新性,综合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六是在沟通协作能力,需要具有一定的组织能力、较好的表达能力和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能够戒骄戒躁,虚心地与团队和行业人士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行业知识储备。七是在职业道德素养方面,需要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

21、任感,能够在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四)调研结论及对策建议I.调研结论(1)目前我国集成电路产业正处于发展期,人才需求旺盛加强对微电子技术专业的建设,培养一批贴近企业需求的新型复合型人才,将有助于缓解集成电路设计人才的紧缺。(2)企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迫切需要大量高学历、高技术和高经验的“三高”人才。(3)随着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环境不断完善,以及“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的批复,国内高校的集成电路产业人才输出量大幅提升,行业薪酬具有一定竞争力。2020年我国集成电路设计业的平均固定薪酬为20628元/月,较2019年提高了8.5%,预计2021年平均固定薪酬将

22、保持10%左右的增速,部分研发类岗位有望达到15%以上。(4)对于微电子技术专业人才,企业最为关注应届生的基础专业课、理论功底能力,其次是硬技能(比如编程语言,工具环境等)、软技能(比如阅读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和项目科研能力,可以看出企业不仅重视学生专业能力,还重视沟通、协调等方面的综合素质。(5)集成电路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产业领域,由于集成电路产业所涉及的工具和实践设备昂贵、院校有产业界经验的师资稀缺、经费不足等原因,造成高校人才培养的成本较高且毕业生缺乏完整的流片经验等专业技能和实际项目经验,对集成电路的认识也不深,与企业实际需求有一定差距。2.人才培养建议为切实解决国家对集成

23、电路产业研发人才紧缺的需求,培养一批品德优良、社会责任感强,具备扎实基础知识与微电子技术专业技能,具备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与创新能力,具有国际视野、创新思维,能够在行业发展或科学研究中发挥骨干与引领作用的拔尖创新人才。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微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建设培养:一是争取多方资源保障学科建设向政府和教育局争取更多政策、经费和招生数量,为微电子技术相关专业人才建设提供政策资金保障,同时加强宣传和引导,鼓励更多中学生选择报考微电子技术相关专业。二是注重理论教学与项目实践相结合在理论教学的专业课程设置方面,根据产业实际需求优化课程设置。在学习初期阶段,设置微电子学概论、电路分析基础、计算机基础、

24、C语言程序设计、数字电子技术、模拟电子技术、半导体物理与器件等专业基础理论课程和试验课程,在学习中期阶段,设置半导体物理与器件、集成电路制造工艺、硬件描述语言、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单片机原理与应用基础、信号与系统、SyStemVerilog验证方法学、微电子技术专业英语、电子设计自动化EDA基础、CMOS模拟版图设计等专业应用提高课程和试验课程,在学习后期阶段,设置集成电路分析与设计、UVm验证方法学、集成电路测试及验证、嵌入式系统原理与设计、CMOS模拟芯片设计等专业进阶课程和实验课程。开设职业规划讲座、集成电路产业相关知识大讲堂和一系列专业选修课,同时为微电子技术相关专业学生创造丰富的项目

25、实践、企业实践、专题培训I、创新设计大赛等活动提升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沟通协作能力。三是探索产学研用协同互惠机制,深化产教融合集成电路由于技术含量高、工艺复杂,特别是高洁净度的生产环境带来了实训基地建设的困难。产学研用结合是专业建设和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与本地集成电路领域骨干企业、科研机构、服务平台等的深度合作,共建协同育人平台、公共实践平台,深化产教融合,有助于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四是优化师资力量鼓励教师产教不分离,理论课教师应有丰富生产实践经验,企业导师应有扎实的理论功底。鼓励产业界高级人才入职高校,改变高校单纯以论文、头衔、学术地位的评价模式,引导培养实用型产业化人才。五是加强学生综合素质建设在提升学生专业技术知识的同时,要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分析和处理问题能力、创新研究能力、团队沟通协作能力,从行为、理念、制度、物质、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等层面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取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