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近代史》教案——第二节 欧洲大陆的封建专制制度(上).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6661424 上传时间:2023-12-10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9.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世界近代史》教案——第二节 欧洲大陆的封建专制制度(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世界近代史》教案——第二节 欧洲大陆的封建专制制度(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世界近代史》教案——第二节 欧洲大陆的封建专制制度(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世界近代史》教案——第二节 欧洲大陆的封建专制制度(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世界近代史》教案——第二节 欧洲大陆的封建专制制度(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世界近代史》教案——第二节 欧洲大陆的封建专制制度(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世界近代史》教案——第二节 欧洲大陆的封建专制制度(上).docx(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经过一个月的学习,大家已经对世界近代史这门课程有了系统的认识。特别是在上一个月的学习中,我们从地理大发现、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君主专制制度和东西方文明比较的这些角度对“漫长的十六世纪”的西方文明进行了深入解释。相信同学们对这个概念,和此时西方文明的巨大变化已经十分了解了。至于我们上两次课讲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它是世界近代史的转折点。它既是“漫长的十六世纪”的结束,也是另一个时间段“漫长的十九世纪”的开始.实际上,世界近代史就讲这两个时间段。“漫长的十六世纪”这个概念是法国年鉴学派代表人物布罗代尔提出来的,它指的就是从14世纪到17世纪欧洲文明发生的巨大变革和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漫长的十九世

2、纪这个概念是美国学者乔万尼阿瑞吉提出来的。阿瑞吉是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史学的一个代表人物。“漫长的十九世纪”是指的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从1640-1915年),这么一个漫长的三百年的时间。在这三百年时间里,西方彻底地凌驾于东方,成为主宰世界的文明体系。而与此同时,在启蒙运动的带动下,资本主义狂飙推进,在经历了三次革命高潮以后(1789、1848、1870),资本主义开始成为主宰西方世界的重要的生产关系和意识形态。但是,又有人讲(艾瑞克霍布斯鲍姆),十九世纪又是一个未完成的世纪,在经历了“短暂的20世纪”后,人类又重新回到了十九世纪,人类至今没有走出十九世纪。(对于历史学来讲,19

3、世纪也是非常重要的时间,这个世纪是历史学科学化的世纪,兰克、维科、康德、黑格尔都对这门学科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在提出概念以后,我们要进入到今天的学习当中。第二节欧洲大陆的封建专制制度要了解本节内容,先简单看一下课本。在这节当中,主要是从几个方面进行探讨:法国,神圣罗马帝,俄国,波兰等国家,以及启蒙运动。其中启蒙运动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总的来看,内容非常多,知识点多,时间线索很复杂。所以,我们在讲的过程中,尽量要贴近课本。一、法国的封建专制主义正像课本上所说的,法国的封建制度是欧洲最为典型的封建专制主义。它诞生于墨洛温王朝,最终到波旁王朝达到顶峰。在课本上,我们主要是从亨利四

4、世、路易十三、路易十四,一直讲到路易十五。(一)亨利四世时期的法国1.首先,看亨利四世的专制统治。亨利四世是法国波旁王朝的第一任国王,也是此时法国君主专制制度的一个典型代表。(109页)在他统治时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压制高等法院、平定地方领主的叛乱等等,使法国的专制制度基本定型。(当然,我们知道在瓦洛瓦王朝时期,法国的君主们就开始加强国王的权力,比如说路易十一、法兰西斯一世,他们也采取了一些措施加强中央集权,课本第47页。也就是说,法国君主专制制度是经过了长时间的发展而成的,不是一蹴而就的。在这里,一定要把瓦洛瓦土朝和波旁王朝的措施分清楚,这里很容易搞混。)2,从亨利四世的治国政策来看,

5、他任用的是一个名叫苏利的公爵。苏利是一个很会理财的人,而且是十分重视农业生产。这就开创了重农学派的传统,当然真正代表法国重农学派的是课本第156页,要讲的弗朗索阿魁奈,尤其是苏利所认为的耕地和牧场是生活的两大源泉,就是典型的重农学派的思想。包括奥利维尔德塞尔编写农书都反应了此时的法国对农业生产的重视。但是,此时法国虽然重视农业,并不是就忽视工商业、压制工商业,包括后来的“重农学派也是要强调使用资本主义的农业生产和组织方式,只不过它的重点是要强调发展农业。当然这里还有一个问题很重要,就是亨利四世提出的“让法国农民每个星期天锅里有一只鸡”,这是一个很伟大的口号。到后来1928年,美国大选的时候,胡

6、佛总统的竞选口号就是人人锅里有只鸡”。当然很不幸,胡佛总统没有实现他的诺言,但是至少他很有勇气提出这个口号。但是,亨利四世确实履行了他的诺言,将法国重新塑造成了一个强大的国家。3,贵族与王权的关系。这里我们注意三个问题:1)亨利四世时期,买卖官爵风气的形成。我们知道凡事都是有两个方面,买官制度也不例外,至少在当时看来,卖官对于法国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还是有好处的。看课本110页,它造就了一个完全听命于国王的官僚集团,不仅有利于国王的统治,还增加了国库的收入。但是却有一个不利的后果,就是把发了财的,或者因此被证明是最有能力从事经济活动的人排斥在经济领域。因为此时法国,一旦当官以后,就不能从事任何经

7、济活动了。但不论如何卖官制度却对于国王与城市中等阶级结成同盟,而这正是专制王权的基础。(这就有一个问题,既然卖官制度的形成对于封建专制君主制的发展是有积极作用的,那么我们应该认识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卖官行为呢?为什么中国古代的卖官就是坏的,到法国就变成好的了?)2)穿袍贵族”和佩剑贵族”的对立。这一点特别类似于魏晋时期的士族和庶族”的对立。事实上,穿袍贵族和佩剑贵族的对立,是一种辩证的对立统一。从出身匕血统上讲,他们是对立的,佩剑贵族代表的是传统的,有光荣历史,或者对波旁王朝立下了汗马功劳的人,穿袍贵族则是代表着新兴阶层的利益。但实质上,他们又是统一,他们都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封建贵族。随着商品经济

8、的发展,他们已经实现了资本主义化。而且此时法国上层社会的流动明显的加速了,课本上Ill页讲到,法国的贵族富不过六七代,然后就开始一个新的周期循环。这实际上是有利于社会的发展的。当然,这里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此时的贵族开始倾向于服从统一的王权.主要是因为资本主义化的封建贵族,为了得到王室的赏赐,维持贵族生活,不得不服侍王权,成为王权的附庸,这一点在路易十四时期最为明显。3)土地分封制度的瓦解。在波旁王朝统治时期,法国的经济已经完全超越了中世纪的水平。特别是土地分封制度方面,中世纪的制度已经完全不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彻底解体了。尽管一些贵族、豪强还保有扈从,但他们之间已经不是封建的分封与被分

9、封的关系了,往往变成了亲族关系。IlO页下方,而且此时,领地上的劳役制度也大都名存实亡了,此时的资产阶级虽然在购买土地之后,也会像封建领主一样收取地租,但是,他们与农民订立的期限也更加灵活了,纳赋永佃制就逐渐被取代了。4,其他社会阶层同王权的关系.课本上讲了三个阶层,一个是农民,此时的农民已经不再是农奴,但是他们负担还是很沉重的。波旁王朝时期,法国虽然发生过多次农民起义,但最终都被国王镇压下去了。当然这里还讲了一个问题,就是资本主义雇佣方式对农村地区的渗透。另一个是市民阶层,这里主要指工人和其他的城市市民。此时,他们的生活是非常的困苦,他们对于旧制度的反抗,仍然停留在“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10、”的这种自然而然的这种抗争当中。他们主要反抗的还是为了简单的经济利益,还没有上升到争取更多的政治利益。但不论怎么说,这两者的反抗虽然威胁到了专制政府的统治,但是在这个阶段,专制王权还是能维持国家的统一和民族对外利益,因此法国的专制王朝仍然能够存在并继续发展。112页。第三是贵族阶层对王权的反抗。贵族的分裂对于当时的法国来讲,可能是更为严重的问题。课本上讲了,从1610年,亨利四世被刺杀以后,法国重新又陷入到了贵族战争的漩涡当中。虽然,在路易十三和黎塞留时期,法国加强了中央集权,镇压了贵族分离主义。但是贵族的势力仍然没有被彻底消除掉,随后发生的“投石党运动”就是最好的证明。(二)投石党运动与路易

11、十四的专制统治1.投石党运动是法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大的历史事件,由于它恰好发生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期间,所以人们经常会拿着两场运动进行比较。那么,就大致来比较一下。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主要领导者是议会,而投石党运动最初的主要领导力量是巴黎高等法院。虽然法国从14世纪起就有召开三级会议的传统,但是从1614年到路易十六1789年为止,有175年都没召开过一次三级会议。所以,此时的巴黎高等法院恰好就担当了反对国王专制的主力。但是,投石党运动到了后期,随着地方上贵族叛乱的加剧,领导力量和运动的性质就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被贵族利用,成了一场贵族叛乱运动。其中,孔代亲王就成了运动的主要领导者。但是,巴黎的

12、市民阶层既对国王不满,也对孔代亲王为代表的法国贵族不满意,所以到后来整个运动就失控了。2)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在新教外衣下的一次革命。而法国是一个传统的天主教国家,虽然存在着大量的胡格诺派,但是新教的精神并没有上升为贵族阶级的共识。因此,法国的革命不能利用新教这面旗帜,必须要借助新教伦理诱导性下产生的启蒙思想。3)外国的干涉,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法国虽然曾经想干涉,但是投石党运动的发生使它丧失了这种能力。这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来说,是非常幸运的一件事情。但是对于法国来讲,由于它身处欧洲大陆,其他国家都对它虎视眈眈。特别是西班牙,不会放过这个机会的,于是就发生了孔代率领西班牙军队进攻法国的事情。所

13、以,投石党运动时期法国的革命形势远比英国复杂,最终在外敌入侵的情况下,革命最终服从于救亡。4)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直接反对的就是国王查理一世,而法国投石党运动的对象是象征王权的摄政安娜和红衣主教马萨林,因为路易十四年纪太小,没办法亲政。这一点其实对于保护路易十四和法国专制王权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虽然法国这一时期出现的种种问题,根源都是专制王权,但是由于红衣主教的大权独揽,就把矛盾全部集中到马萨林身上了。而且,据说马萨林这个人,虽然很有能力,很铁腕的一个人,对外战争也经常取得胜利,但是他私德不好,贪污、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甚至和路易十四的母后安娜关系也非常暧昧的,所以他就成了人们的众矢之的。路易十四和法

14、国专制王权安然度过了革命动荡的年代。2,路易十四和法国专制主义的顶峰。关于路易十四,大家应该不会陌生,而且课本上讲的也是非常详细,我就不多说了,我们看一下几个要点。1)朕即国家,是最能突出路易十四“君权神授”思想的一种表述。从此,法国的国王被高度地神化,成为了不可替代的至高权威。2)路易十四对贵族的镇压。路易十四对贵族的镇压是软硬兼施,从硬的方面,实行高压政策,对反叛的外省贵族无情镇压。从软的方面,利用宫廷政治,使贵族流连于声色犬马的奢侈生活,腐蚀他们的意志,使他们最终臣服于路易十四。法国多少个世纪以来,无法消除的贵族分离主义,到路易十四手中这么连拉带打的就解决了。3)路易十四是一个勤政的君主

15、,也是一个非常有能力的君主,被人们称为太阳王。在他统治时期,法国的封建专制主义达到了历史的顶点。为了实现他对国家的控制,采取了很多措施:114页。A建立以“最高会议为中心的最高决策制度,事实上是将权力集中在国王手中。B对地方行政进行改革,直接向各地派驻司法、警察和财政监督官员。C改革军队、整顿军备,将军队建立成支撑王权的重要力量。D建立秘密警察制度。以至于巴士底狱成为法国专制制度的象征。E思想控制,用天主教的思想钳制新教,这里注意一个事件就是1685年,路易十四废除南特敕令,(南特敕令是亨利四世1589年发布的一个宗教宽容法令,在课本第48页。)导致大批新教徒流亡海外,使法国丧失了大量的技术人

16、才,从而影响到了法国长期的发展。4)科尔伯的重商主义。主要注意他重商主义的双重方针”,既要拓展商业,又要大力发展工业,减少对外国消费品的依赖。这种双重方针,就是我们后来很多国家实行的“进口替代”和贸易保护政策的滥觞。但是,也要注意课本第55页,指出的这种重商主义也是有巨大缺陷的就是会必然引起严重的商业竞争和殖民地争夺,并由此导致了18世纪一系列的商业战争。但尽管如此,重商主义还是促进了法国经济的发展,到科尔伯死时,法国又再次繁荣起来。5)路易十四的对外战争。路易十四时期的对外战争,在整个世界历史上都是非常重要的。奥格斯堡同盟战争,是英国领导下的新教联盟围攻法国的一次战争,在这次战争中法国惨败。

17、而西班牙王位继承战,又是法国为了争夺西班牙王位,同整个欧洲的战争,法国再次战败。这两次战争,从性质上讲,不是侵略战争,而是法国为了夺取欧洲霸权而进行争霸战争。从这一时期开始,英国与法国在世界范围内的争霸战争拉开帷幕。在从1688年的奥格斯堡同盟战争到1763年七年战争,将近100年的时间里,英国与法国的争霸就成为了当时国际关系的主要矛盾。6)下面我们简单看看路易十五与法国封建专制制度的危机。路易十四的穷兵默武,使得法国在他死后债台高筑,这就加深了法国内部的危机。特别是在18世纪,法国不断地在争霸战争中遭到失败,使得人们对此时的法国专制政府失去了信心。再加上,路易十五的荒唐和无能,法国人己经不堪

18、忍受专制而昏庸的王权制度,启蒙思想和大革命的风暴已经离法国越来越近了。二、分崩离析与经济落后的德意志所谓德意志(德语表述为DeUtSChland,在德语中就是指“人民的土地”,或者就是说日耳曼人的土地),主要讲的是以今天的德国和奥地利为中心的日耳曼人的国家。从一定程度上讲,此时的德国不应当叫做德意志,而应该称作神圣罗马帝国。神圣罗马帝国是中世纪欧洲最强大的封建国家之一,其前身是法兰克王国的一部分。后来到843年,查理曼的三个孙子把法兰克王国分成三份,各自统治一份。这就是现代的法国、德国和意大利的雏形。919年,东法兰克王国改称德意志王国,这就是德意志历史的开端。962年,由于德意志国王奥托一世

19、帮助教皇平定了罗马的叛乱,所以教皇授予德意志国王奥托一世罗马皇帝”的称号.这一事件,在德国的历史上是一个划时代的事件,标志着“神圣罗马帝国”的建立。在历史上,人们对神圣罗马帝国评价并不高,称神圣罗马帝国既非神圣,也非罗马,更非帝国。首先,非神圣是什么意思?帝国虽然信奉基督教,但并非是由教会统治的国家,并没有神性或是神圣的属性。其次,非罗马是指这个国家是不是由罗马人建立的国家,而是由外来的日耳曼人建立的。帝国本身与罗马无关。最后,非帝国神圣罗马帝国的统治完全是中世纪式的,皇帝没有实权,实际权利掌握在大大小小的领主手中,所以它的统治是很分裂的。特别是在13世纪霍亨施陶芬王朝垮台后,德意志的皇权彻底

20、衰落了。根据1356年的黄金诏书,神圣各个诸侯国是用选举皇帝的办法来代替世袭制。当时拥有被选举权的是七大选帝侯,包括三个教会人选和四个最大的诸侯(美茵茨大主教,科隆大主教,特里尔大主教,和四个世俗选帝侯:萨克森公爵,勃兰登堡藩侯,普法尔茨伯爵(或称莱茵行宫伯爵),以及波希米亚国王)。从15世纪初起至帝国最终瓦解,皇位均由奥地利哈布斯堡家族占据。最多的时候,神圣罗马帝国境内大小领主可达1789个。神圣罗马帝国的各地领主完全自治,拥有自己的军队,朝廷,甚至有收税的权力。此时,神圣罗马帝国的分裂在政治上造成两个严重后果:1.由于神圣罗马帝国位于欧洲中部,分裂导致它成为欧洲其他强国的公共领地,各大强国

21、都想干涉它的内政。2,宗教改革以后,德国的诸侯们就形成了新教和天主教的两大阵营特别是课本上118页讲到,在1608年,皇帝占领新教城市多纳沃特以后,直接导致“新教同盟”和天主教同盟”的建立。这两个同盟不是单纯的德国地方势力,其背后是国际联盟。所以到后来,两大同盟之间的战争,最终会升级为长达三十年的国际战争。要理解三十年战争,必须要理解一个历史人物,斐迪南二世。我们通过他的政治生涯来理解整个三十年战争。1)斐迪南二世FerdinandII(1578年7月9S-1637年2月15日),是奥地利哈布斯堡家族的重要代表人物。斐迪南二世是一个狂热的天主教信徒,从小接受严格的耶稣会教育,对宗教改革活动持极

22、端敌对态度,在他从政以后在自己的领地上率先压制一切非天主教信仰。1618年,神圣罗马帝国皇帝马提亚为了巩固帝国在波希米亚的势力,就派斐迪南二世做了波希米亚的国王。斐迪南做了波西米亚的国王以后,实行严格的天主教政策,导致波希米亚贵族对他的统治极为不满,于是导致了“掷出窗外事件的发生。2)掷出窗外事件”的发生以后,波希米亚就出现了两个国王。一个是布拉格会议推选的巴拉丁选帝侯腓特烈五世,他是代表了新教的势力:另一个就是斐迪南二世,他在1619年成为了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此时,双方对波希米亚的争夺达到了白热化的程度。在1620年白山战役后,巴拉丁选帝侯腓特烈五世被彻底打败,逃亡荷兰,他的领地和选侯的爵

23、位都被巴伐利亚的公爵获得。这是战争的第一个阶段,波希米亚阶段。3)波希米亚阶段的胜利,并不意味着战争的结束。斐迪南二世在取得胜利以后,变本加厉,在神圣罗马帝国大肆迫害新教徒,使得在德国拥有极大利益的丹麦极为不满,于是出兵德国,使战争从德国的内战升级为国际战争。在丹麦阶段,斐迪南二世主要使用军事力量是波希米亚贵族瓦伦斯坦所组织的雇佣军。瓦伦斯坦是世界著名的军事统帅,他所组织的雇佣军也是非常强悍,不仅打败了丹麦人,后来还在1632年的吕岑会战中,打死了瑞典国王古斯塔夫二世。但是,瓦伦斯坦遭人妒忌,最后在会战后不久就被人暗杀了。再加上由于雇佣军军纪涣散,使得瓦伦斯坦在历史上是一个非常有争议的人物。4

24、)丹麦阶段,斐迪南二世更为得意,所以开始在德国推行更为严厉的反宗教改革浪潮。1629年,颁布归还敕令要求把自宗教改革以后所有的教会领地归还给天主教教会。宗教改革成果眼看就要付诸东流。再加上当时统治奥地利和西班才的哈布斯堡王朝,野心勃勃,企图在欧洲建立一个新的霸权,并扬言要先征服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争夺波罗的海的贸易控制权所以迫使瑞典开始出兵德国。瑞典作为当时北欧地区一个新教强国,早就对天主教同盟非常不满,想出兵干涉德意志的战争。但是,当时它正为争夺波罗的海和波兰打仗,没有力量过多地卷入德意志战争。所以当它和波兰的战争一打完,就立刻掉头南下,打哈布斯堡王朝。而且当时,瑞典的国王古斯塔夫二世确实是能

25、征善战,于是在战争初期,瑞典的军队长驱直入。宜到1632年,吕岑战役古斯塔夫二世战死后,瑞典军队的攻势才稍微的减缓了。当然,我们知道在三十年战争中瑞典军队的表现非常强悍,这主要是因为瑞典人很早就建立了常备军制度。这一点后来也就被普鲁士等国家所效法,成为他们强盛的保证。5)瑞典战败后,神圣罗马帝国已经没有力量再进行战争。所以,在1635年的布拉格和约签订后,斐迪南二世就想缓解和新教诸侯的关系,承认了他们的权力。此时,眼看着战争就要结束了。但是,法国却突然加入了战局。法国还是天主教国家,本来应该支持皇帝。但是,作为欧洲陆上强国对于统治西班牙和神圣罗马帝国的哈布斯堡王朝一直怀有戒心。在前几个阶段中,

26、法国其实一直在背后支持丹麦、瑞典对抗哈布斯堡王朝。所以,在眼看哈布斯堡王朝就要取得全面胜利的时候,法国彻底撕掉了宗教的外衣,赤裸裸地进行武装干涉。所以说,法国卷入三十年战争是欧洲大陆霸权斗争的必然结果,也是国际关系发展历程上的一个大变化。当然,法国最终也达到了它的日的,一战把西班牙打成了二流国家,而神圣罗马帝国统一的梦想也被打断,又重新陷入了分裂。6)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的签订,不仅标志着三十年战争的结束,也是近代国际关系开端的重要标志。7)农奴制第二版,又叫再版农奴制。主要是指三十年战争后,由于经济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德意志的一些地方重新出现了农奴制。课本上主要讲了,再版农奴制与圈地运动的区别、再版农奴制出现的原因等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